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亲临东周-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晋怀公命吕怡甥为大将,郤芮为副将,发晋国全国兵车,在庐柳屯兵,严阵以待。

晋怀公也看出来了,自己和老爹算是把秦穆公得罪完了,这次就是晋国和秦国的一场死战,绝无妥协可能。

吕怡甥和郤芮在庐柳屯兵之处虽然坐拥雄兵,却谨慎小心,根本不敢迎敌。

为什么?

晋国实在已经被秦国打怕了。

从道理上说,晋国国君亏欠秦国,从事实上说,晋国大军多次被秦国痛扁。

没有理由不害怕。

公子絷一看吕怡甥和郤芮这是避而不战,于是将秦穆公国书一封递交晋国大将。

秦穆公这封信没有别的,劝降来的。

秦晋两国交恶历史,论起来郤芮和吕怡甥做出过切实努力和贡献。现在秦穆公要扶立公子重耳,如果此二人能够倒戈相助,必有后福。

这是赤裸裸的勾引。

郤芮和吕怡甥现在也是骑虎难下,要打,肯定打不过;投降,害怕人家记仇。自己以前做过什么亏心事自己不知道吗?

这俩人琢磨一宿,商量出一封回信交给公子絷。

公子絷接到回信一看,吕怡甥和郤芮居然表示愿意拥戴公子重耳,但是他们也表示希望立誓各不相害。这表明大军压境,他们选择了背叛,但是心中仍有疑虑。

公子絷当下表示,只要晋军退居西北,那就是表示了自己的诚意,至于会盟的事情,那是水到渠成。

有了公子絷的保证,吕怡甥和郤芮立马下令,晋军退居郇城。

目前对于重耳而言,能够顺利复国是最重要的。所以吕怡甥和郤芮的倒戈实在是最大的利好消息。

重耳、狐偃连同公子絷来到郇城,就在当天和吕怡甥、郤芮歃血为盟,吕怡甥和郤芮表示拥立公子重耳,绝无二心。结盟之后,吕怡甥立马派人将重耳接入郇城军队,发号施令。

晋怀公一直得不到吕怡甥和郤芮进军的消息,也是惊恐不安。

这俩人为何一去不复返呢?

已经悄无声息的被收拾了?

不能啊,这么安静就没了?

晋怀公不能再等下去了,命令寺人勃鞮前去打探消息。这勃鞮还没到郇城,就已经听说吕怡甥和郤芮已经投降了重耳。

是的,重耳,就是那个勃鞮几次三番努力刺杀未遂的重耳!

勃鞮腿都软了,好容易奔回晋宫,将这消息告知晋怀公。

晋怀公闻言面如土色,什么叫绝处逢生?那是重耳!自己眼下是进入绝境了!

晋怀公紧急召开御前工作会议,商议迎敌之事,可惜这些大臣平日里都心向重耳,而且向来晋怀公最宠信郤芮和吕怡甥二人,所以这次会议居然没人前来,都是推说有病,告假在家。

晋怀公这时候真傻眼了,背弃秦穆公,这可是自己的选择。疏远群臣,枉杀无辜,这也是自己的选择。

勃鞮是真害怕了,这时候还坐等重耳复国吗?赶紧撒丫子跑吧!

晋怀公无路可走,只能出奔高粱。

第三十章   大器晚成的晋文公

历经坎坷的重耳,有了秦穆公的帮助复国易如反掌。国内有栾枝、舟之侨等大臣支持,又有郤芮和吕怡甥的临阵倒戈,晋怀公真成了孤家寡人,不得不出奔高粱。

重耳顺利入主降城即位,是为晋文公。

话说重耳四十三岁出奔到翟国,五十五岁到齐国,六十一岁到齐国,等到即位时已经六十二岁了。果然大器晚成,虽然一路艰辛,但是理想得以达成。

晋文公即位之后当然也不想留下后患,于是派人刺杀世子圉。世子圉可没有晋文公那么好的运气和人缘,第二年二月便被刺杀,总计在位不到六个月。可是寺人勃鞮从中逃脱,并且将世子圉收葬。

晋文公大开筵席,犒赏公子絷等将领。筵席之上,丕豹痛哭流涕,请求晋文公改葬父亲丕郑父。

晋文公也不由得潸然泪下。

从父亲晋献公立储开始,自世子申生而下,晋国为了这一大变乱死去的人,实在太多了。

晋文公下令改葬丕郑父,同时希望丕豹留在晋国为臣,可是丕豹却说自己已经在秦国为将,希望回到秦国。

于是丕豹与公子絷一同回到秦国向秦穆公复命。

筵席之上,欢歌笑语。

十九年流浪奔波,终于有了复国的这一天。

可是有两个人面色惊惶,言不由衷。

这二人正是吕怡甥和郤芮。

他们的角色太尴尬了,没有他们,晋文公不能那么顺利即位,就是成功,秦晋两国一场血战,恐怕也将死伤众多。可是他们之前不遗余力的迫害晋文公,甚至连年迈的老国舅狐突也不放过,这是所有的人心知肚明的。就算如今一个桌子吃饭喝酒,但是半醉半醒之间,不知有多少人将此二人恨之入骨呢。

这疑虑随着晋文公的即位更加扩大,晋文公即位之后并没有封赏有功之臣,也没有杀害曾经迫害自己的人。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平常人扬眉吐气之际,总难免得意洋洋,可是如此内敛的晋文公,下一步到底酝酿着什么举动?

郤芮和吕怡甥惶惶不可终日。

或许,晋文公大人有大量,这件事情,这一些事情就这么过去了,虽然不能像之前那么耀武扬威,但是可以平安的渡过下半辈子,足矣。

但是也可能,这平静之后酝酿着非同一般的风暴,足以让他们粉身碎骨,甚至搭上亲人朋友。

猜测是不科学的。

可是难道坐以待毙?

郤芮和吕怡甥决定不能将自己的未来叫给晋文公决定,终于决定还是推翻晋文公对于自己比较安全。

杀了重耳,之后可以随便改立他人,反正只要和自己没有切齿之仇便好。

至于刺杀重耳的人选,吕怡甥和郤芮毫不费力的就想到了:寺人勃鞮。

寺人勃鞮两次刺杀重耳未遂,和重耳早已结下生死之仇。而且这活儿他是熟练工种,成功机会比较大。

吕怡甥派人召见寺人勃鞮,说起来刺杀重耳这话一拍即合。

勃鞮也害怕,每天就担心重耳报复自己。

可是他还总不报复。

但是谁能保证他从此不再报复?

那他何时会报复?会如何报复?

这些问题每日萦绕在勃鞮脑海之中,将他的神经折磨的异常敏感。

现在既然有吕怡甥、郤芮两位前权臣的帮助,勃鞮相信一定能够成功。

于是吕怡甥、郤芮和勃鞮歃血为盟,约定二月晦日举事,推翻重耳。

可见歃血为盟这件事情还真是不能当真,吕怡甥、郤芮和重耳歃血为盟恐怕时间还没多久吧,眼下就又歃血为盟要除掉重耳了。

但是这勃鞮转念一想又心生他念。

凡事板上钉钉,就怕转念一想,或者先是表扬,后来跟着的一定会有“但是”,一转折就不一定转到哪儿去了。

当日奉重耳的父亲晋献公和重耳的弟弟晋惠公两位领导命令,勃鞮刺杀重耳,但是都没有成功。这件事情既带给他难言的挫折,也让他想到,重耳或许真有天命所属。不然为何如此幸运接二连三的逃脱厄运?假如这是这样,刺杀重耳容易,收场就很困难了。何况重耳现在和秦穆公关系很好,据说重耳复国离开秦国,秦国世子为了此事还大哭一场,舍不得他走。难道自己的脑袋比别人硬些,就不怕秦穆公父子吗?

杀不死的重耳有天命所属,万一杀死了还惹不起人家重耳的靠山。

其实这说不清的逻辑就证明了一点,重耳的威望已经令他的敌人折服,勃鞮内心深处不愿意承认的是,自己没勇气完成这项任务,更不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这一转念,勃鞮也明白过来了,害怕归害怕,既然惹不起,干嘛非要去刺杀人家呢?

老虎不吃人,还拿草棍去捅老虎鼻子眼了?

勃鞮决定这件事情自己绝对不能去做。

非但不能去做,而且还可以告发郤芮和吕怡甥立功!

但是勃鞮也想到,自己在重耳面前告发郤芮和吕怡甥,重耳能相信吗?

好歹人家还正式歃血为盟,立功赎罪了呢,自己算哪棵葱?

勃鞮无奈,但是他知道必须找重耳能听进去的人告发才行。

于是勃鞮深夜来见狐偃,说是有要事禀告,狐偃都疯了,这二半夜您不睡觉还要举报什么事儿呢?您不知道重耳多膈应您呢?还寻思自己挺不错的?

可是勃鞮坚持说这件事情事关重大,必须马上禀告晋文公,而且要狐偃一同入宫。

狐偃入宫先见到晋文公,说勃鞮有要事禀告,晋文公当然不相信,说这肯定是让狐偃做人情,想让自己原谅他罢了!

狐偃急忙劝告,这勃鞮虽然可恶,但是没听怎么知道他说的话不对呢?主公刚刚登基,正需要有人进言,帮助治理国家。难道还能拒人于千里之外吗?

晋文公想起来勃鞮当日对自己的百般逼迫就气愤不已,居然派内侍前去责备勃鞮,说晋献公命令你刺杀于我,你剑法挺好啊,把我衣服都斩掉一块,不是我跑的快早就被你杀了。等到晋惠公让你刺杀我,明明让你三日内动身,你为什么那么着急动身呢?导致我仓皇出奔,一路受尽艰辛。要不是老天爷保佑,我还能有今天?你还是赶紧离开晋国,要不我就要拿你下狱!

晋文公也有小家子气的时候。

勃鞮闻言哈哈大笑道,“晋献公是您的父亲,晋惠公是您的弟弟,是您的亲人仇恨您,要杀您,难道是寺人勃鞮要害您吗?为何您出奔十九年还没想明白此事呢?听说管仲射伤公子小白,但是小白不以为怪,重用管仲,才得到齐国大治,齐桓公也成为诸侯霸主。您不见我没关系,我可以马上离开晋国,可是恐怕您就要祸患临身了。”

这话说的明白,的确是晋文公的父亲和弟弟要杀害他,勃鞮只不过是奉命行事罢了。

狐偃又从旁劝谏,晋文公无奈,说也没说过,那就让勃鞮觐见。

勃鞮见面之后连称“贺喜!”

晋文公斜眼瞅着勃鞮,心说又是作怪,说寡人又不是今日登基,你不觉得这贺喜晚了吗?

勃鞮说您得到我的支持,这晋侯之位就算是稳固了。

勃鞮将郤芮和吕怡甥的谋逆行为详细禀告晋文公,并且建议晋文公和狐偃微服出巡,争取秦国帮助,留下勃鞮为内应,大事可定。

当天夜里,晋文公准时休息,夜里又有点腹泻,于是小内侍照顾晋文公如厕。

半响,宫门外的温车缓缓离去。

第二天早上宫内都传说晋文公有病,各人都来问安,可是谁也没见到晋文公其人。

天亮之后,百官上朝,却有内侍宣读晋文公旨意,说身体不适,得三月后才能上朝。

郤芮和吕怡甥暗自叫好,看来这重耳毕竟年纪大了,有些风寒就经受不住,可不是老天助我!

殊不知应该卧病在床的晋文公轻车简从来到秦国,约定在王城与秦穆公密会。

秦穆公收到晋文公手书就明白,晋国之内必有大事,否则晋文公不会秘密离开晋国。晋文公见面之后说明晋国事宜,秦穆公笑道,“这郤芮和吕怡甥果然蛇鼠一窝,就凭他们两个能成什么大事?此事你毋庸担心。”

秦穆公当即派大将公孙枝屯兵河口,观察晋国形势,便宜行事。

再说勃鞮这次倒向晋文公,也真是舍生忘死。为了防止郤芮和吕怡甥怀疑,勃鞮住在郤芮家中,假作商议。勃鞮提出了一个行动计划,就在晋文公早朝的那一日,派人在宫中放火。宫中起火,人群必然外涌。到时候吕怡甥把守前门,郤芮把守后门,而勃鞮自己带人抓住救火之人,那时候重耳自然跑不掉。

于是在约定的日期,晋宫内火势滔天。

宫娥采女满是逃脱不了,哭声震天。

郤芮和吕怡甥派人寻找晋文公,可是奇怪,这晋文公居然遍寻不见。

正在着急,忽然勃鞮前来报告,说是狐、赵、栾等家都来宫中救火,此时不走更待何时?不如趁乱出城,等天明再做计较。

这勃鞮就偷换概念了,虽然是动乱,但是并没有将晋文公如何,跑什么?这一跑岂不是坐实了罪名?

吕怡甥和郤芮找不到重耳,此时心乱如麻。乱哄哄的没有想法,招呼手下逃出城去。

第三十一章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糊涂的郤芮和吕怡甥遇到了双面间谍勃鞮;就在晋宫中放了一把大火;连晋文公的面都没见着;就被忽悠逃跑了。

而赵衰等大臣率领家丁忙乎了一夜,终于将晋宫内大火扑灭,知道这场大火原是郤芮和吕怡甥谋逆作乱,可是左寻右找也没有晋文公的影子。

这下子轮到赵衰等大臣着急了。

回头说起来,主公不见了,为什么不见的?着火了然后就不见了。这可如何对全国百姓交待?

好容易知道内情的小内侍烟熏火燎、战战兢兢的报告赵衰,说是前几日主公就秘密出宫了,还不让跟任何人说呢,赵衰这才明白,晋文公这是微服私访去了。

狐毛这时候也反映过来说,弟弟狐偃数日前进宫如今都没回来,看来是和主公一同外出了。

好粗心的哥哥,几天前外出如今未归,还亏着晋文公也失踪了这才想起来,看来如果没有同时发生晋文公失踪的事情,这狐毛还不一定能想起来弟弟去哪儿了呢!

狐毛的意见是既然主公不在,逆贼也已经逃出城去,我们现在就应该修葺宫室,紧闭城门,等主公回来再作计较。

狐毛话音未落,早有魏犨大声反对道,“眼下那逆贼虽然逃跑,但是就在城外不远的地方,难道我们紧闭城门还怕了他们不成?赶紧给我派一支小部队,让我收拾了郤芮和吕怡甥这俩畜牲!”

魏犨是武将,脾气火爆,善恶分明,根本没有等着晋文公回来的耐心。

赵衰说道,“部队这可必需得主公回来才能调动,谁能随便作主呢?魏犨稍安勿躁,郤芮和吕怡甥虽然逃出城去,可是他们最终必将难逃法网。”

事急从权,既然知道了晋文公是因为这场叛乱故意离宫出行,那他肯定自有对策。如果鲁莽行事,擅自调动军队,恐怕是自乱阵脚,而且日后也将成为晋文公的大忌讳。

工作必须有积极性,但是更需要有眼色,不能越俎代庖,这不是领导坐车你先上,领导打牌你先赢吗?

绛城城门紧闭,郤芮和吕怡甥在城外明白自己已经暴露了。

怎么办,怎么办?

晋文公没抓到,反而自己暴露了。

这郤芮和吕怡甥一看事情不好,再留下来,那是等着晋文公派大军收拾呢,还是撒丫子跑吧!

在这个千钧一发关键的时刻,双面间谍勃鞮站了出来,再次给他们智慧的启迪。

勃鞮说道,“您二位先别慌张,恐怕您忘记了晋侯废立都是秦穆公说了算,眼下不如直接出奔到秦国,我们就说晋文公在宫里大火中被烧死了,然后请秦穆公扶立公子雍。只要公子雍登基,就算是晋文公回来了,晋国已经有主,他也无可奈何。”

这的确是个好主意,谁不知道晋惠公听了郤芮和吕怡甥的话不送给秦穆公说好要送去的河西五城,导致晋国与秦国龙门山大战?秦穆公只怕已经恨死了郤芮和吕怡甥,还能相信他们的话吗?

可是人在危急之中,只要有一线希望都会看作救命稻草。

吕怡甥说可不是吗,秦国和我们歃血为盟过啊,就是不知道他能不能管我们晋国的事情呢?

您太客气了,秦国之所以和您歃血为盟是为了让您帮助重耳复国。

勃鞮胸脯一拍说这个好办,我先去秦国试探一下秦穆公的口风,行我们就去,不行咱们另找地方。

郤芮和吕怡甥千恩万谢送勃鞮上路。

勃鞮在河口正遇到吞兵于此的秦国大将公孙枝,勃鞮立马求见公孙枝,将郤芮和吕怡甥的小九九一五一十告诉了公孙枝。

公孙枝大喜,正愁不知道如何便宜行事,如今郤芮和吕怡甥倒送上门来了。公孙枝当下修书一封,说其实你们晋文公走的时候说好了要送我们秦国土地的,不然我们能白帮忙吗?我们主公也不傻,就害怕你们晋文公和他弟弟晋惠公一样说话不算数,所以特地命令我在河口屯兵等待时机。正好晋文公回去就被火烧了,那现在就请您二位来此商议扶立新君的事情吧。

郤芮和吕怡甥收到公孙枝的信件大喜过望,这还真是天无绝人之路!

郤芮和吕怡甥来到河口会见公孙枝,公孙枝果然非常客气,说已经禀告了秦穆公,要在王城和你们相会。现在不如你们就把车仗都留在此地,走的时候再带走也是一样。

郤芮和吕怡甥欣然从命。

到了王城,公孙枝和勃鞮现行前往面见秦穆公,后来丕豹将郤芮和吕怡甥迎接入内。

郤芮和吕怡甥入内当然先将秦穆公恭维了一番,然后说明了晋国不得不迎立新君的困难。没想到秦穆公倒是非常痛快,当时就答应说,没问题,而且秦穆公说公子雍已经在这里了。

郤芮和吕怡甥倒吃了一惊,心说公子雍在秦国?怎么早没听说呢?

秦穆公看着他们惊异不定的脸色,哈哈一笑说道,“可以出来了!”

只见屏风后面转出来一个人,那人正是——晋文公!

敢情秦穆公是变魔术出身,这是大变活人呢!

郤芮和吕怡甥面色惨白,浑身发抖,叩头不已。

这时候除了请罪没别的办法了,只是这请罪恐怕也都是白搭。

果然只听晋文公怒喝道,“你们这两个逆贼!如果不是勃鞮提前告诉寡人,只怕寡人这时候已经被你们烧成灰了!”

郤芮和吕怡甥这才明白,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为勃鞮……

悔恨啊悔恨,悔恨为什么没有挑对谋逆的好帮手!悔恨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事出蹊跷!悔恨为什么不能安分守己,非得造反,明明没有造反的本事!

可惜这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晋文公命令将郤芮和吕怡甥即刻斩首,就命令勃鞮监斩。

晋文公知道,这次郤芮和吕怡甥叛乱未遂,但是自己的失踪也足以令国内大乱,于是命令勃鞮马上赶回晋国,将郤芮和吕怡甥的首级示众,安抚民心。

首级示众恐怕不是什么能安抚人的事情,但是至少告诉晋国百姓,这一次你们拥戴的国君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晋国上下无不沸腾,晋文公于无声处听惊雷,轻而易举的平定叛乱,可见晋文公其人能力如何,看来晋国的好日子真的要到了。

晋文公离开秦国之前表示希望以夫人之礼迎接怀嬴一同回国,秦穆公这时候又谦虚起来,说怀嬴虽然很好,但是毕竟曾经失身于世子圉,所以能做个晋文公妃嫔足矣。

晋文公正色道,“秦晋之好,我怎么能委屈怀嬴做妃嫔呢?再说这次我微服私访,本来晋国上下就无人知晓,如果是用大婚的名义,那不是两全其美吗?”

话说到此处,秦穆公也无需推辞,除了高兴没别的。本来让怀嬴下嫁晋文公就是一桩政治婚姻,如果怀嬴没有当上晋国的夫人,那才是没有完成任务呢!

秦穆公邀请晋文公一同到雍都,为怀嬴准备了丰厚的嫁妆。

怀嬴可不是一个人嫁给晋文公,她代表的可是整个大秦帝国。

秦穆公又让之前陪嫁的四个宗室之女一起准备,并派三千精兵护送晋文公六口子回国。

晋文公和怀嬴刚一渡河,赵衰率领晋国大臣、百姓早已在此恭候多时了。

一时间彩旗飘飘,鞭炮齐鸣,好不热闹。

可是夜深人静之时,晋文公回想郤芮和吕怡甥的阴谋还是忍不住汗流浃背。

真的太危险了,如果没有勃鞮的情报,自己哪儿还能看得到明日的太阳?

晋国经历了多次频繁君主更替,各方势力犬牙交错,危机四伏。晋文公不想让郤芮和吕怡甥的势力继续肆虐晋国,他准备将这二人党羽一扫而空。

可是赵衰劝谏晋文公,这之前的晋惠公和晋怀公都对百姓严厉苛责,冤死的大臣更是数不胜数。如今晋国再也经历不起动荡了,还是饶恕他们,给他们重新做人的机会吧!

晋文公仔细思量发现,郤芮和吕怡甥之所以谋逆,其实也是为自己之前犯的罪过不能心安,如果当日表明态度,说不定这一场谋逆也是可以避免的。

于是晋文公发布命令,说明要既往不咎,大赦有罪之人。

可是这命令是发出去了,在历次政治动乱之中有错误的人还是寝食难安。

说是赦免,谁知道是不是真的呢?

难道等到人家翻脸收拾我们,才能确定是假的吗?

生命可只有一次。

晋国谣言四起。

晋文公忧心忡忡,可是一时之间也没有好的办法。

这一天晋文公正在洗头发,忽然有人报告说小吏头须前来觐见。晋文公一听是头须,非常生气,这头须还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当年要不是他携款逃跑,我们在出奔途中能那么可怜吗?跟人家要饭都要不到嘴里去呀!

晋文公让看大门的赶走头须。

可是头须听说晋文公让自己走,却问道,“主公是不是正在沐浴呢?”

守门人大吃一惊,说你怎么连这事儿都知道?你要逆天啊你要?

头须说道,“只有沐浴的时候人身体弯曲,说的都不是心里话,所以主公才不见我呢!可是主公连勃鞮、郤芮这样的人都能赦免,为什么不能赦免我呢?我可是有治国良策。你赶快为我通报。”

第三十二章    头须的智慧

席卷公款逃跑的头须居然说晋文公不见自己的原因是洗头令身体弯曲的缘故,而且说自己有治国良策,这可让所有人瞠目结舌。

当然头须有夸大其词的地方,但是一个小吏能够口出狂言,那肯定也是有些想法。

尤其是治国良策,这词简直让晋文公热血沸腾。

晋文公一想也是,连勃鞮都能原谅,何况头须?就见他一见又何妨?

晋文公召见头须,头须理直气壮,好像当年盗取公款令晋文公狼狈不堪的是别人,直接问道,“主公对郤芮和吕怡甥的党羽有何见解?”

可不是正在因为这个头痛不已。

晋文公只觉得好像一根金针正好扎在自己心脏上,晋文公牙疼一样的蹦出俩字:很多。

是很多,一个敌对阵营,人数众多,居心叵测,而且根本不知道有谁,在哪儿,何时发难,如何发作,这实在令人恐惧。

头须说道,“这些人虽然知道您宽恕的命令,但是还是心存疑虑。现在只有您的安抚才能令他们心安。”

心安?

晋文公都要哭出来了,我怎么样才能让他们心安?这命令也发布了,还不依不饶的,我能怎么办?

头须继续不动声色的说道,“臣当年一念之差席卷主公盘缠,让主公饱尝颠沛流离之苦。所有的人都知道,主公非常憎恶臣。如果主公能够宽恕臣,并且还用臣为御,那晋国臣民就知道主公是真心宽恕所有有罪之人了。自然心安。”

晋文公眼前一亮,这头须你别说,还真有两把刷子。

当然头须主要是为了自己着想,可是宽恕头须,的确能让所有人明白晋文公的胸怀大度,和既往不咎的决心。

晋文公托言巡城,果然用头须为御。

这场巡城还真是让晋国百姓大开眼界,主公用原来偷他钱财的人为亲信?

他傻啦?

不是,当年头须可给他害惨了。

都差点混到丐帮去了!

那看来主公真不是一般人,真有容人雅量!

头须这样折磨过主公的人还能成为亲信,何况别人呢?

那看来大家都安全了!

晋文公此后依然用头须掌管库藏,晋国谣言自此平息。

这件事情有头须建议的功劳,但是也有晋文公的容人雅量,和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大度。

话说这头须也不是一无是处。

晋文公还是公子的时候,曾经娶过两个妻子,开始的妻子徐嬴已经去世了,第二个妻子偪姞生有二子驩,女儿伯姬,但是也早逝了。不过公子重耳出奔的年月里,他这两个孩子都是头须收养的,每年都会送给寄养孩子的人家遂氏钱粮。

偶然间头须说起这两个孩子,晋文公吓了一跳,这俩孩子还活着呢?没在乱兵之中被害啊?

头须说道,“公子和小姐都非常健康。主公在外奔波多年,孩子也肯定会有。我实在不知道这两个孩子命运如何,所以拖延到现在才来跟您说这件事情,请您千万不要责怪。”

晋文公凭空得了两个孩子,还能责怪头须吗?

虽然当日头须盗窃害的晋文公非常狼狈,但是毕竟头须救了自己的一双儿女,还能责备吗?

头须盗窃,也是一时转念。

但是他没有办法抛弃晋文公的孩子,不止是因为那孩子是自己主公的骨肉,更是因为那是活生生的生命……

晋文公马上派头须前往蒲地,重赏遂家,把一双儿女接回晋国,让怀嬴照顾他们。

昔日牙牙学语,今日玉树临风。

晋文公看着自己的孩子不由得感慨,岁月催人老,好在孩子们都很健康……

晋文公立驩为太子,将伯姬赐给赵衰为妻子,即赵姬。

翟君听说晋文公即位的好消息也由衷为他高兴,不但恭贺晋文公复国大喜,还将叔隗和季隗送来晋国。

晋文公一见叔隗和季隗忽然想到当年二十五年的约定,不由得心酸之余又有些好笑,晋文公问季隗多大了,季隗笑道,“和主公一别八年,如今三十二岁了。”

晋文公笑言,多亏还没到二十五年啊!

齐孝公也将姜氏送到晋国,晋文公感谢齐姜当日送别之恩,齐姜当然免不了解释一番,不是狠心要分别,实在是为了您的复国大业啊!晋文公当然如今也表示理解。如果没有齐姜和狐偃的计策,自己恐怕还在齐国安逸享乐呢!

这妻子一家伙丰收了,晋文公也有点小心慌。

不过毕竟是一家人团聚,还是高兴更多一些。

晋文公将齐姜和季隗当日的故事讲给怀嬴听,怀嬴也觉得非常感动,自己虽然对晋文公有所帮助,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可是自己没有经历撕心裂肺的分离,也没有经历寂寞难耐的等待。怀嬴是一个大度的女子,她情愿让出夫人之位。其实有秦穆公这位靠山,怀嬴大可不必如此。

晋文公于是立齐姜为夫人,接下来分别是季隗和怀嬴。

赵姬听说翟君送来季隗和叔隗的事情,也请赵衰接回叔隗。

赵衰这时候说了一句让人大跌眼镜的话,他说既然已经娶了赵姬,就不敢记挂叔隗了。

看不出来,赵衰还有当陈世美的潜力。

难道叔隗等你白等了吗?

人家晋文公都能接纳季隗,凭什么你赵衰就不能接纳叔隗呢?

赵姬一听这话怒了,这不是喜新厌旧吗?这还是人吗?赵姬强烈要求赵衰接回叔隗,可是赵衰还是不能下决心。

看来赵衰和叔隗不是真爱啊!

赵姬也是非常有性格的女子,她就此入宫禀告晋文公,说这事还请父亲为自己做主,如果赵衰不能迎接叔隗,自己可不想做世人皆知的妒妇。

晋文公于是派人接回了叔隗。

叔隗一进赵衰府邸,赵姬就提出要让出赵衰正室之位。

这可让赵衰吃了一惊,难道晋文公的嫡亲女儿做自己的妾室?自己罪过大了!

可是赵姬坚持长幼有别,而且说叔隗不但年长,她的儿子赵盾也已经长大,还非常有礼貌,赵盾应该是赵衰的嫡子。

这就骇世惊俗了。

谁都知道,正室的地位在当时是多么重要,而妾室,连同妾室的孩子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