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亲临东周-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宽恕父亲的不赦之罪。这也是散宜生当年贿赂纣王,救出周文王的计策。母亲命令他即刻去办。

褒洪德救父孝心足矣,能够投其所好,说明他也是个聪明人。但是他忘记了,自己的父亲是因为直言进谏被囚禁的,如此救父,不正是违背了父亲的做人准则吗?

或许他没有想到这一点。而他献给周幽王的褒姒,也成为周王朝变乱的导火索。

救父心切的褒洪德找到姒大,出高价将褒姒买回家。作为一名美女,褒姒如今缺少的只是包装。褒洪德深知要让周幽王一见倾心,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于是在府里为褒姒调养身体,置办高档服装,教导礼数。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忽然从每天打水劈柴,变成了锦衣文秀的大家闺秀。

等到褒姒从气质上、礼仪上全面提升以后,褒洪德将褒姒带到了镐京。

当然开始是先说自己的父亲实在罪当万死,但是作为家属,我们千方百计想挽回这个不可饶恕的罪过。怎么挽回呢,献上美人褒姒,还请您宽恕。

周幽王即刻宣布命褒姒上殿,果然是闻所未闻的美女,真正艳光四射,光彩照人。其他各处所献美女,在褒姒面前真正不值一提。周幽王马上降旨,命令褒珦出狱,官复原职。从此周幽王一连十日不早朝。

周幽王自此与褒姒在琼台居住,再也没进过申后的后宫。

申后本为申侯之女,身份高贵,品行善良,基本上就等着别人欺负了。作为皇后她实在没有后辈皇后吕后的心机,更没有武后的杀伐决断。甚至对于周幽王这样一个人,她居然是深爱着的。这从她得知褒姒得宠的反应可以推测出来。她没有像别的皇后一样使什么阴谋诡计,居然就趁周幽王在的时候直接去教训褒姒。可想而知申后的结局肯定是自己受伤。

褒姒出身贫家,经过褒洪德的教育,对于宫中礼仪自然也很熟悉。可是她并没有去拜见皇后。明摆着去见皇后肯定得受辱,为何还要去见呢?当然这也是仗着周幽王的宠爱。在这深宫之中,年幼的褒姒,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准则。

申后日日垂泪,对褒姒实在是恨得牙根痒痒,但是却毫无办法。可见申后确实是纯良之人,对于暗害下毒设计这些宫心计毫无了解。越没办法,越是增加了这仇恨。

太子宜臼为此深为忧虑,娘俩一商量,这都是褒姒这妖女祸乱宫廷。这太子宜臼也不是什么明白人。周幽王如果是个贤明天子怎会受褒姒迷惑呢?或者反过来看,周幽王暗昧如此,即便没有褒姒,也有其他的莺莺燕燕。反正妖女是少不了的。

申后已经被周幽王丢弃脑后,申侯也退居申地,作为太子最应该做的,恐怕只能是哪儿凉快哪儿去了。小心活着为上。

多年养尊处优,让宜臼不能容忍别人欺辱自己的母亲,必须让这妖女受辱。太子宜臼告知申后,一切只看明日,必当为母亲出了这口恶气。

明日是朔日,阴历每个月的初一,这一天大臣必须拜见天子。

趁着周幽王早朝,太子宜臼命身边亲信跑到褒姒居住的琼台,故意乱摘花朵。褒姒这边宫女一看踢场子跑到琼台来了,东宫很了不起吗?两边宫女闹闹嚷嚷争执不休。褒姒听到吵嚷声步出琼台,还没说话,忽然被人揪住头发。原来太子宜臼演了一出引蛇出洞,这时候亲自上场了!

一个是周天子捧在手心里的宠妃,一个是为母出气的太子,一句话没说已经开始全武行上演。两边宫女已然呆若木鸡,太狠了,直接上手啊,谁也得罪不起,呆了半天全部跪下叩头,求太子爷饶命啊!

什么也不说,谁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片刻周幽王下朝归来,一见褒姒这样子实在吃了一惊。要说褒姒虽说年幼,但是的确是聪明。她心里明白,自己得到的恩宠已经犯了众怒,况且自己再得宠也不能与申后相提并论。于是此时她选择了示弱。有时候得理不饶人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办法,而示弱,往往激发起别人的同情心,收到意外的奇效。尤其是在宠爱自己的周幽王这里。

按照褒姒的说法,太子是为母出气,那脾气绝对是不死不休。而她已经身怀六甲。为了避免这种争斗,保全生命,求周幽王就让她出宫,保全她母子性命。

周幽王本来想太子宜臼如此,当然是申后的主意。但是要是让宜臼打死褒姒,那是断断舍不得的。为了避免这种矛盾冲突,也只能让太子离开。于是降旨将太子宜臼发去申国,交由申侯教训。可以说,此时周幽王只是为了避免太子宜臼与褒姒矛盾的激化,否则不会将太子送去申国,那可是去了姥爷家,有多少机会串通闹事呢?

这件事情中,他唯一没有考虑安排的,恰恰是深爱他的申后。自从太子被罚出宫,申后陷入到更大的精神危机中,丈夫已经是别人的了,儿子又被那个狠心的爹发配到姥爷家,自己真正成了孤家寡人一个,于是整日以泪洗面。可是这样伤心却平静的日子,也不长远了。

第七章:变乱之端

多年皇后被一个小女子欺负的毫无还手之力,丈夫被霸占,太子被罚出宫,申后如今能做到的,也只是宅在宫里,每天以泪洗面。身处后宫,知人不明,品性善良,危险就如影随形的近了。

身边亲信宫女为申后出主意,何不给太子送个信,让他上表谢罪,万一感动天子,不是能母子团聚吗?申后思儿心切,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就全权委托这宫女去张罗。

申后动笔修书一封,也没有做间谍的经历,全不怕这信如落入外人手中当如何,在信上就直接告诉宜臼,天子无道,宠信妖女。儿啊你可上表假装认错,等回来了一切再想办法。

信写好后申后就及时的病了,传线人温媪诊脉。好好的御医不用,专找老太太诊脉,可是太业余了。消息立马传入褒姒耳中,褒姒一听,这肯定有阴谋。密令等出宫时仔细搜身。

这边申后一无所知,将信交给温媪。老太太直接把信揣怀里,捧着皇后赏赐的彩缯两匹,得意洋洋出宫来。将要出宫门之时,守门宫人忽然一改常态,仔细搜检。温媪不由得心慌,神色大变,宫人更加怀疑,果然将申后书信搜出。

书信送至褒姒处,美人也不是美人了,将两匹彩缯撕得粉碎,盛怒之下,面部做变色扭曲运动。但她心里也窃喜,机会终于来了。

将书信呈递给周幽王,周幽王当然认得这是申后笔迹。夹在皇后与宠妃之间,不由得感慨,皇后啊皇后,原来你还这么有能耐啊……挥剑斩温媪,安慰褒姒,你看,我多向着你,可以安心了吧!

谁知褒姒哭的更加厉害,周幽王不解其意。褒姒抽泣着说,臣妾母子将来还是会命悬太子之手,难逃一死了!周幽王懵了,有我护着你呢,太子能怎么样?褒姒呜咽着说,此时有天子庇护,将来大王仙去,还不是太子说了算吗?

褒姒提出来这个问题,的确是高,深的启发式教训的精髓。问题呢就是这个问题,您看该如何解决呢?

周幽王说我早就想把申后和那个败家孩子废了,立你和我们的孩子伯服当皇后和太子,就怕大臣有意见啊。

褒姒继续鼓励周幽王,您得问啊,不问怎么知道不行呢?必须勇于实践。

当夜,褒姒就令心腹秘传虢公和尹球,商议此事。

第二天上朝,周幽王就将这个废后换太子的事项提出,虢公和尹球是大力赞成。周幽王大喜,丝毫不怀疑这样的统一声音有何问题。其实他内心深处,当然是偏向褒姒的,所以这样的赞同正中下怀。为什么其他文武大臣不发一言呢?有褒珦的例子,再加上褒姒的权势,谁还能反对呢?多说无益,徒取杀身之祸。正直的大臣经过此事,基本上就辞职高老还乡了。这工作没法干了,再待下去,没好。

周幽王对于这个变化没有太大的感觉,经常反对他的人走了,这好日子才开始了呢!

什么千里江山,黎民百姓,这些沉重的话题再也没有人反复提起了,耳边都是歌功颂德,赞颂英明之语。

现在周幽王终于可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讨好褒姒这一件事情上。奇怪的是,褒姒已经身居皇后之位,但是从未笑过一次。无论是钟鼓齐鸣,或是歌舞作乐,褒姒始终未曾有开心的表情。

周幽王太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是我做的不够好吗?

的确有这种情况,越是上杆子的,越不是买卖。满宫里都是讨好天子的笑脸,偏有一个是软硬不吃,油盐不进的,给天子脸色看,哎,你还别说,真让周幽王放不下。还就想让她开心。

周幽王问褒姒,皇后有什么喜欢的东西吗?

褒姒说也没有喜欢的东西,好像记得那天生气撕碎彩缯的声音,好像很清爽,很好听啊!

这可看出来败家了,必须毁东西,才能高兴。

这还不容易吗?

周幽王传令,取一百匹彩缯,满大殿铺开,命令有力气的宫女,撕!

可是褒姒依然不笑。

周幽王又问了,你怎么还不笑呢?

褒姒说,不爱笑。想是有什么心理疾病之类的。

周幽王还来了脾气了,必须得笑。传令下去,能让皇后一笑,赏赐千金!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过这样的命令来出主意的,必须是弄臣。

虢公来出主意了。说大王啊,先王当年为了抵御西戎,在骊山之下设置烟墩二十,大鼓十架。要是西戎入侵,那狼烟一起,直冲霄汉啊!附近的诸侯看见了都得发兵来助。这如今太平盛世,已经是多年未见烽烟了。您要是和王后一起游玩骊山,晚上把烽烟一点,诸侯肯定得来,必须的。来了没有看到入侵之敌,王后肯定得乐。

烟墩,就是烽火台。烽火台只有在国家遭遇外敌入侵时才能点燃,晚上点火,白天点狼粪成烟。因为烽火台之烟,直而聚,风吹不散。

出这个主意就应该杀。

可是这位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决定就这么办。当天就带褒姒上了骊山,晚上传令点起烽烟,看烟火去呀!

郑伯友知道这事赶忙跑到骊宫启奏,这份烽火台是天子与诸侯取信之物,现在无故点燃,这就是戏弄诸侯。将来如有不测,诸侯肯定不信了啊!那时候怎么办呢?

的确,这就是狼来了的故事。

周幽王大怒,天下太平,啥时候能打仗?开个玩笑你紧张什么?

这天晚上点起烽火,擂起大鼓。畿内诸侯,连夜赶到骊山。

奇怪,只听到丝竹管弦之声。

周幽王命人告诉诸侯,幸好没有外寇入侵,不用麻烦诸位了。

诸侯面面相觑,那你教我们来干嘛?只得返回。

褒姒看着诸侯军队白白忙乱了一场,果然大笑。原来毁东西不能让她开心,捉弄人才能让她开心了。烽火戏诸侯,这代价,谁来付呢?

第八章:姥爷的高招

周幽王为了讨好褒姒,花样百出,将整个国家闹得乌烟瘴气。文武百官一看这位连烽火戏诸侯这样的戏码都能上演,实在不是一般的二。大部分官员已经看出国将不国,选择了辞职不干。

可是唯有一人,绝对不能选择沉默。

他就是申后之父、前太子宜臼的姥爷——申侯。

从大局出发,他明知周幽王根本听不进去劝谏,不然也不会有自己退居申地了;但是从个人感情出发,他不能看着自己的女儿和外孙被废。于是,没人说话之际,姥爷出招了。

只是申侯此人,明白事理,但是绝非智慧等身。他选择的第一个办法,实在是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申侯得知女儿被废,第一个办法居然是上奏周幽王,说您看看这夏桀因为宠爱妺喜亡国,商纣因为宠爱妲己亡国,这可都是血淋漓的历史事实啊!我看您这次也差不多了,赶紧收回乱命,逃脱此劫。

周幽王一看奏章,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还以为自己是国丈吗?居然教训起天子来了。虢公趁机进言,这申侯明摆着是想谋逆啊!

周幽王下旨,将申侯贬为申伯,命虢公石父为将,讨伐申地。

早有消息传至申国,这下子申侯坐不住了。国小兵微,怎能能抵抗王师呢?眼看就是灭顶之灾。大夫吕章说这也是一个机会啊!天子昏庸无道,废嫡立庶,您何不借兵西戎,救出王后,传位于太子呢?

申侯这时候也没主意了。

谁知道这周幽王一说就急眼呢?

还是没整明白,周幽王连自己的父亲去世都能不在乎,还能在乎谁呢?

这个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局面,终于让申侯下决心,借兵西戎。先准备金珠宝贝一车送给犬戎,约定打破镐京之日,国库任凭犬戎搬取。

堡垒从来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申侯此举,是被逼无奈,但是也将人民内部矛盾转化成为敌我矛盾,可以说就是里通外国。

犬戎之主一看好啊,总想去周朝来个劫道旅游七日游,一直没有机会。虽然说周宣王和犬戎之战没占到便宜,但是他征伐的决心到底让犬戎胆战心惊。这下子机会来了,有申侯做内应,当然是抢你没商量。

当下发兵一万五千,分为三队,左路先锋满也速,右路先锋孛丁,中路戎主自为将领。

申侯也起本国之兵,中外联队浩浩荡荡杀往镐京而来。

到了镐京,不管好歹,先把王城,也就是周王所居之城围上三圈。看你能插翅而逃吗?

这下子轮到周幽王哆嗦了。怎么整的?还有没有组织性纪律性保密性了?这我们还没出发呢,戎兵先把我们围上了?

要说还得虢公石父,拍的了马屁,上得了围墙。提醒周幽王,此时必须得派人去骊山点烽火了!看诸侯兵来,内外夹攻,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周幽王这才如梦初醒。

可是烽火台烽烟滚滚,诸侯没有一个当真发兵的。

又忽悠我们呢是不?大老远点兵带将的,连跑带颠去了,告诉我们没啥事,都挺好的,回去吧!我们傻呀,还去?

这回轮到周幽王傻了。真傻了。

信号发出去了,没人来。

自作自受。

犬戎是日夜攻城啊,这帮劫犯,为了点金银财宝,真是不惜命啊!周幽王一看也没有救兵了,指望不上了,那这样,那啥虢公你吧,挺有能力的,你别看犬戎把咱们围上了,还不一定谁强谁弱呢!不然你给咱们试验一下子,看看到底情况如何?

他还挺会选人。虢公本来就不是能打仗的将领。有打仗的本事就不用那么费劲拍马屁算计人了。可是如今势如骑虎,骑虎难下了。不是你给出主意打申侯的吗?如今申侯就在城外,你去打吧!

虢公只能强壮着胆,带领兵车二百乘,开门杀出。

第九章: 镐京之乱

虢公率领兵车二百乘,出城迎战。

明知自己没有领兵的才能,先就心虚了几分。待到看清对面孛丁拍马来战,戎兵果然彪悍;又不似中土人物打扮,披头散发,虢公此刻简直浑身发软了。

不过他也没来得及害怕许久,战不上十个回合,虢公被孛丁斩于马下。

这边戎兵一看得胜,群起呐喊,冲着王城呼啸而去。要说劫道这工作,历来犬戎的最高点,也没到过周天子的王城啊!这帮子职业劫犯兴奋无比,进入王城,放火烧屋,滥杀百姓,简直是无恶不作。申侯此时即便想阻拦,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要说周幽王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虢公此时肯定是有去无回了。周幽王急令准备轻车一乘,带着褒姒和伯服,准备从后宰门逃跑。看来周幽王开始也没准备和犬戎抗争到底,更不关心虢公的死活,不过当虢公是一个挡箭牌罢了。所以那边虢公出门迎战,这边他带着老婆孩子就从后门开溜。可惜他也没料到,虢公这么不禁打,见面就被斩首。乱兵之中,这小车就开始一顿狂奔。忽然后面一人拍马赶来,大叫追赶。周幽王此时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等到来人赶到,原来是周宣王的弟弟,自己的叔父——郑伯友。虽然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不曾听郑伯友的劝谏,但是郑伯在变乱之中依然追赶护驾。一行人出北门,往骊山赶去。途中郑伯友几次传令骊山烽火台举火,无奈就是没有诸侯发兵救驾。

诸侯还想呢,这次怎么还玩儿起来没完了呢?点了一次火,又点一次,非得把我们忽悠过去不可啊!诸侯集体选择性失明,对于烽火直接忽略不计。

犬戎此时已经占领了王城,继续进兵骊宫,又是包围的水泄不通。这次玩儿真的了,看来是不抓住周幽王不罢休。

周幽王此时肠子都悔青了。

曾经有一个治国的机会,放在他的面前,他没有好好的珍惜。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想他一定会珍惜,至少不会去烽火台放火玩儿了,撒谎害死人啊!

要解骊山之围,诸侯已经不可依靠,目前能出手的只有郑伯友。郑伯当先开路,命令尹球保护周幽王与褒姒母子从宫后冲出重围。犬戎兵如影随形,郑伯便与之交战,长矛到处,血花飞溅。都是犬戎兵的。郑伯挺矛先刺下古里赤。

犬戎兵如同杀不尽,越来越多,逐渐将郑伯与周幽王分作两路。郑伯被围困中心,戎主命四面放箭,可怜一介忠臣就丧命于乱箭之下。

左先锋满也速截住周幽王所乘车辆,戎主一看,嘿,衮袍玉带,全身名牌,肯定是周幽王。于车中砍死周幽王与伯服,褒姒因其貌美却被带归取乐。尹球到底有几分见识,躲在车厢内,指望趁乱求一条生路。可惜被犬戎在搜车时发现,也难逃一死。

先前的繇词、童谣可以说都应验了。但是也可以说,这是周幽王自己将国家逼迫到了崩溃的边缘。倘若没有昏庸的周幽王,这些童谣、繇词之类,也只不过是被风吹散的谣言。

在这次犬戎攻破镐京的特大型劫案中,申侯是引导员,后来是消防队员。带领戎主攻入王城之后,一看这伙惯犯杀人放火的疯狂劲儿,申侯才明白自己是没办法阻拦的。已经引狼入室了,还指望饿狼斯文些吗?只能跟着放火的戎兵灭火,充当义务消防员。

申侯一到后宫先将女儿申后放出冷宫。就这么满城忙乱中他也没忘记寻找这次案件的重要人物——周幽王。

人海茫茫,我不曾见到你,叫我如何放心得下呢?

乱军之中有人告诉申侯,看见周幽王出了北门了。申侯心想,坏了,这是往骊宫去了啊,急忙追赶。半路上正好遇见戎主,说到周幽王,戎主得意万分,哈哈一笑,说道周天子已经是我刀下亡魂了!

申侯顿时大吃一惊,说我就是想纠正一下天子的过错,可没想着弑君啊!这不成了不忠了吗?

这话说的就不老实了。

这斗争本来就是你死我活,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再说如果真的没想过要挂掉周幽王,为何不在开始告诉戎主呢?何况犬戎与大周是敌对势力,难道戎主能被申侯左右吗?退一万步,就算申侯真心只是希望让周幽王改过,可是已经动用了外敌入侵,假如周幽王不死,自己将来有何退路呢?难道跟随戎主去大草原放牧啊?

戎主当时大笑。

申侯啊申侯,还真以为我二啊!

既然已经入伙,反正劫案已经升级到杀人案了,没有审判,爱说什么说什么吧!

这场由申侯导演的犬戎入侵大周王城,以大周完败告一段落。以周幽王为首的大周高级领导,英明也罢昏庸也罢,忠臣也罢奸臣也罢,基本上在王城的都追随周幽王赴阎罗殿长期旅游去了。

可是申侯依然很不开心。

因为犬戎自认为是王城的主人了,别看你们大周总嚷嚷着自己是华夏正宗,我们不过是夷人,怎么样,不还是我们解救了你们的黎民百姓吗?

申侯也没亏待犬戎。

国库为犬戎随意搬取一空,申侯这边又打点金珠宝贝十车作为谢仪。意思是明摆着,您劳师动众,劫掠有功,可以回家了。

可惜犬戎这边全然没有回家的打算。

开始的时候的确是说以金珠宝贝十车为价,可是戎主现在不这么想了。我解救你们于水火之中,就这么点东西就打发了啊?再说了,这大周王城也不是那么容易能进来的,好容易进来了,能那么轻易走吗?大军整日在王城四处游荡,饮酒作乐,根本没有开拔的意思。

城中百姓日日提心吊胆,无不咒骂申侯。

申侯这时候真是挥之莫及。

这才是引狼入室,请神容易送神难。

布莱希特有句名言,要和魔鬼做生意,一定要有把长叉子。可惜那时空阻隔,申侯也没这个经验。

太子尚未登基,王城大乱,要如何才能挽回这个局面呢?

第十章     驱逐犬戎

为解申后太子之急,申侯里通外国引入犬戎,彻底消灭了周幽王这一届腐朽的领导班子。不料犬戎在王城为非作歹,根本没有离开王城的意思。

放眼望去,经过这场变乱,最高领导周幽王死了,奸臣虢公与尹球也死了,忠臣郑伯友也死了。

要解王城之乱,只能寄希望于申侯。

申侯属地申,国弱兵微,根本没有与犬戎抗争的能力。但是两兵相逢,智者胜。申侯这个太极高手,要让犬戎退兵,当然得借力打力,引入外援了。上次借犬戎之兵打败周幽王已经是借力的一个典范,可惜没有料想到最后结果不可收拾。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申侯再借兵就成熟的多了。

申侯连发三封密信,送往三路诸侯处,约会三国勤王助力。哪三路诸侯?这三路诸侯分别是北路晋侯姬仇,东路卫侯姬和,西路秦君赢开。又派人告知郑国郑伯牺牲的壮烈事迹,请世子掘突一同起兵。

从申侯邀请的救兵就可以看出,实践斗争锻炼人,他的确成熟了。这几路诸侯来自四面八方,可以从不同方位赶来王城;从爵位上看,有周天子的宗室,也有没有爵位的附庸国——秦。这就避免了将来真正赶走犬戎之后,会有权利争夺现象的发生。

收到信的诸侯,先到的是郑国世子掘突。

为何?只因为替父报仇心切,掘突帅车三百乘,星夜赶来。到了之后,他迫不及待,马上要求进兵。随行的公子成持反对意见。认为郑兵连夜兼程,疲惫不堪,应该筑起堡垒,与犬戎对抗,等到诸侯兵到,会和之后一同进攻。周朝的公子并非后代对青年男子的尊称,而是诸侯之子,除了继承诸侯爵位的世子之外的列位同志。公子成身份尊贵,又言之有理。可惜掘突此时一心报仇,根本听不进去。掘突认为为父报仇,只能进,不能退,这才合乎礼制。况且犬戎正是骄傲得瑟的时候,我们出兵不正是出其不意吗?

公子成一看这位已经被仇恨烧昏了头脑,根本听不进去劝告了。那您是老大,自然您说了算。

掘突麾军直逼王城,奇怪了,这王城之上偃旗息鼓,没有动静。几次叫骂,没人回应。掘突一看这是要装缩头乌龟啊,命令大军开始攻城。谁知背后忽然杀声震天,居然是犬戎从后面杀来。掘突慌了神,后队变作前队,来战犬戎。两兵还未交战,城门大开,犬戎又有兵士从城里杀出。

孛丁、满也速两面夹击,郑兵抵挡不住,撒丫子快跑啊!戎兵追赶三十里才回军王城。

掘突这时候才悔不听公子成之计,问计于公子成,这可如何是好?

公子成说此地靠近濮阳,卫侯老成多计,不如投靠卫侯,郑卫合兵,必然获胜。

两日后,郑兵行进中正遇卫侯。这老爷爷八十多岁,鹤发童颜,真有诸侯之威。掘突向前拜见,诉说兵败之事。卫侯呵呵一笑,孤倾国勤王,秦、晋之兵也将到来,不愁犬戎不败。

于是两国行进,离镐京二十里分处下寨。不多时秦、晋援兵来到;各位领导首先召开作战会议。

要说和犬戎作战,最有经验的非秦伯莫属。虽然这时候秦只是大周的一个附庸国,不是什么宗室皇亲,但是秦与犬戎交界,经常发生战争。而且秦兵骁勇善战,向来是犬戎所顾忌的。

果然对于这次会战秦襄公提出了一个好主意。建议趁着大军初到,犬戎还没防备发动突然袭击,分兵东南北三路攻打王城,但是留出西门,放犬戎出城。这可不是放他一条生路,而是命世子掘突伏兵于此,从后面发动突然袭击。

这边申侯听说勤王大军已到,高兴不已,命令只等攻城就开门接应。申侯还是不大放心,又心生一计。告诉戎主,您看这可四面给我们围上了,您这么辛苦折腾一趟,不就为点金银财宝吗?不如先将金珠宝贝着先锋孛丁押送回国,免得打起来有损失。

戎主这时候已经被金子晃花了眼了,全没想到此时矛盾已经转化了,不是合作关系,已经是敌我关系了。这押送宝贝不是分兵少将了吗?戎主命令孛丁押送金银财宝回国,满也速出门迎敌。

满也速派使者约好明日交战。

谁料到三更之后,卫军出兵劫营。黑灯瞎火,一团混乱,也看不明白谁是谁了。三路大军一同攻城,犬戎兵败如山倒,百余人护着戎主出西门而去。

逃命逃的好辛苦啊!

刚出西门,又听见杀声震天,掘突伏兵在此!

亏得满也速杀出城外,救了戎主,逃命去也!

估计这帮犬戎人还得在路上暗骂,这帮大周的臣民,太狡猾了!说话不算数啊!

是不能算数,您在镐京已经属于远离故土的侵略者了,还指望被侵略的一方跟您仁义礼智信呢?只能说犬戎为利出兵,不仁;据城不退,不义;与周大战,不智!这不是找打呢吗?

王城内一夜混战,乱七八糟的赶走了虎狼之师——犬戎。申侯大摆筵席,款待各位勤王诸侯。不料一人站立反对:诸位,这是我们喝酒的时候吗?国破君亡了!

原来是卫武公反对。

想必申侯当时脸色不甚好看。的确,申侯最大的缺点,就是分不清事情轻重缓急,为小利失大义。但是卫武公接下来的倡议使得他开心不已。卫武公声如洪钟,“国不可一日无君。现在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迎立太子宜臼。”各位一致同意,草成表章,决定派掘突同志赴申,迎接太子宜臼入王城登基。

太子宜臼一直在申地,所以王城发生的一切,都毫不知情,心情忐忑无比。直到看见了诸侯联名的表章,这才知道周幽王已经被戎主所杀。宜臼不由得放声大哭。这哭声是对周幽王父子亲情的不舍,是对母亲与自己不幸遭遇的委屈,恐怕还有危机过后的放松。

甭管怎么说,启程上任当天子去呀!

诸侯与文武百官在王城三十里之外迎接宜臼。太子宜臼看到被犬戎损毁的王城、宫室再次潸然落泪。禀明申后之后,宜臼即位,是为周平王。

平王登基第一件事便是为各位诸侯按功行赏。

首先将申侯晋为申公。申侯再三推辞,说这都是大家的功劳啊,我怎么敢居功呢?而且获罪于先王,还敢领赏吗?

于是平王将申侯复为侯爵。

其次应卫武公之请,贬斥褒姒母子与虢公、尹球等一干奸臣。

最后分封诸位诸侯,卫侯晋为公爵,晋侯加封河内附庸之地,郑伯友赐谥为桓,掘突袭伯爵,加封祊田千顷。秦君原来只是附庸国,加封秦伯。申后封为太后。

接着平王出安民榜,安抚百姓。再封卫侯为司徒,郑伯掘突为卿士,留于朝中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