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亲临东周-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来管夷吾还具有经济学家的头脑,既能看到齐国商机所在,还懂得资本流通,再次投资,甚至还明白国家可以自己做买卖赚钱,又能通过赋税赚钱。而且具有将齐国建立成为经济强国的信心与办法。当然美女那段可以忽略,有点过分,属于糟粕思想。

齐桓公听到此处已经激动起来了,原来一样的国家在不同的人眼中有这么不同的发展前途。他进一步提问道,既然经济发展了,那如果军队不多,兵势不振该怎么办?

管夷吾立刻回答道,兵贵精不贵多;君强于心,不在于力。意思是要那么多兵不能打仗也是白扯,您必须有精兵。而且不能总想着用军队讨伐别人,武力征伐并不是最高水准,能够让人心服那才是最高明的。您要是整顿军队,扩大规模,那别的诸侯也可以整顿军队,扩大规模,也不见得您就能比别人强!您要真想强兵,还不如隐藏实力,暗地增强,还是要从内政方面加强。

这见解即使今日也不是每个国家都能领悟到的。君不见,多少国家为证明自己实力,不断扩张势力范围,管你什么南海东海,我看中了就是我的。你要反对,我就派军队。其实肤浅之极。真正的威慑由内而生,是对你品德、实力的真正佩服,绝对不是靠单纯武力征服能够做得到的。假如只要靠武力那么简单,恐怕当日二次大战,法西斯就是最强的。为什么日本军国主义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遭受惨败,那是因为我们有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为我们的国家浴血奋战。武力侵略他国,带来的长远影响必然是负面的。

齐桓公说既然你提到了内政,那我应该如何加强内政呢?

管夷吾回答,那必须建立制度。我们可以将国家分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之乡十五,工商用来丰富财富,士用于扩张军士。

齐桓公说既然可以扩张军士,那么具体如何去做呢?

管夷吾说道,要扩张军士,必须建立军队制度。您可以五家为轨,十轨为里,四里为连,十连为乡。分别设立长官,这样一乡为一旅,由良人统帅,共两千人;五乡为一师,共有万人。十五乡为三军,共三万人。您可以自己率领中军,其余再另派将领带领一军。军队在四季交替的时候可以从事田猎,让老百姓熟悉军事。整顿好了队伍之后,就不允许再迁移,这些编制内的人们一起田猎,一起祭祀、居住,所以他们互相熟悉,打仗的时候可以互相配合。居则同乐,死则同哀。守则同固,战则同强。有这样三万人,您就可以横行于天下了。

管夷吾此举看似是将百姓组织在一起,其实对于当时社会是很好的管理方法。尤其是在生活战斗中建立起来的亲情、友情,更加有利于凝聚战斗力,形成团队精神。的确是高见。

齐桓公一听赶紧问,那如果有这样的军队,我是不是就能讨伐诸侯了?

管夷吾却回答说不行。您要做的,最好是尊周而亲邻国。

齐桓公问,那应该怎么去做呢?

管夷吾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首先查看我们的疆域,侵略别人的地方,您就换个人家,并且重新准备礼币聘问,但是别接受人家的礼物。这样四邻之国都会亲近我们。然后您应该聘用游方之士八十人,带足了车马皮裘,多带聘礼,让他们聘请天下贤人;然后带够了礼物去查看各位诸侯,看着有缺点的您就攻打他,看着淫乱谋逆的您可以诛杀他,这样可以立威。如此,天下诸侯都会归顺于您,那时候您就可以率领天下诸侯朝见周王,尊崇王室,这样霸业可成!

齐桓公就这样和管夷吾说了三天三夜,好不疲倦。

其实,从这些对话中可以看出来,齐桓公确实虚心好问,并且有雄心壮志,这也是他能够成就霸业的基础。而管夷吾的确对于国政、经济、军事、谋略以及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并且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的确和一般群众、一般大臣甚至一般诸侯、一般天子不是一个档次的。

齐桓公开始想做的,是通过武力去征服诸侯。但是管夷吾为他指出的,是一条发展国内经济,壮大自身实力,通过仁义道德建立威信,推崇周王,从而获得霸业的道路。可以说这是一条踏实的路,也是符合当时社会正统的道路。

通过这一席长谈,齐桓公真的服了。鲍叔牙说的没错,管夷吾的确是经天纬地之才。齐桓公心悦诚服,重新斋戒三日,在太庙祈祷一番,准备正式拜管夷吾为丞相。

没想到,管夷吾居然拒绝了。

齐桓公这下子觉得奇怪了,我已经决定采用你的建议了,为什么你不接受丞相这个职位呢?

管夷吾不接受丞相的职位?那就不是个人主义者管夷吾了!辛辛苦苦辅佐公子纠是为了什么?在鲁国受辱求生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今天吗?但是单纯从知识上征服领导还不行,还必须有别的。

管夷吾正色奏道,“臣听说一枝独秀不是春,滴水难成东流海。主公要成就霸业,必须任用五杰。”

齐桓公迫切的问道,那什么是五杰?

五杰是什么东东?

管夷吾心中早有人选,于是仔细为齐桓公分析,升降都很平和,进退也都很淡定,辩论词锋都很稳妥,臣不如隰彭,请您用隰彭为大司行;开垦土地,汇聚利润,使田地尽可能出产,臣不如宁越,请您用宁越为大司田;在平原上放牧,能让车马不碰撞,能让行人不犹豫,鼓舞三军将士让他们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成父,请您用王子成父为大司马;公平判决,不滥杀无辜,不让无辜之人蒙冤,臣不如宾须无,请您用宾须无为大司理;犯颜觐见,忠贞无比,不畏强权,臣不如东郭牙,请您用东郭牙为大谏之官。主公如果要富国强兵,请您一定用五杰为臣;如果您还想称霸诸侯,臣虽然不才,甘愿效劳。

原来齐桓公想的是任命管夷吾一人为丞相,而管夷吾推荐的是整个执政班底,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

个人主义者管夷吾什么时候开始为别人着想了?

这当然有管夷吾为给齐桓公留下一个好印象的成分在里面,但更主要的还是管夷吾的处境决定的。

从一个谋杀囚犯直接到丞相,这的确是惊天大手笔。虽然管夷吾已经令齐桓公心服口服,可是回顾他的出身,他毕竟曾经是齐桓公的对头:小白的师傅。管夷吾被提升为丞相,天下人怎么看?齐桓公曾经的追随者怎么看?他们能心服口服吗?管夷吾以后在齐国开展工作能顺风顺水吗?

必须有一件事情,能够扭转大部分人对管夷吾的看法和认识。

而这一推荐,就给大部分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你看人家小管同志其实很好相处很高风亮节么,当时肯定是各为其主,也不能怪人家啦!

而被推荐的这五个人,肯定都会涂上管夷吾这一派的影子,不管他们怎么想,总是受了管夷吾的恩惠。

工作局面,一下子就此打开。

第六章    从管夷吾到管仲

齐桓公被管夷吾的才华震惊的同时,也被管夷吾的气度征服。

看看人家,政治经济的大人才,先想着推荐别人,这风格挺高啊!不过齐桓公还是觉得管夷吾技高一筹。人家说了呀,说谋取霸业他愿意尽力,那说明人家有帮助自己称霸的能力。

齐桓公听从管夷吾的建议,一一将这五人拜官;并且拜管夷吾为丞相,赐给国内租税一年。齐桓公还在国门悬榜,征求富国强民的建议,只要有好的建议都逐步的实行。

有一天,齐桓公看着麾下这几员大臣开心不已,我们齐国腾飞指日可待了!可是不一会儿又愁眉苦脸起来。齐桓公问管夷吾道,“寡人不幸喜欢打猎,又有些好色,这些对于霸业有损伤吗?”

原来齐桓公是想到了自己的缺点。看来他对于自己的缺点心里很明白,而且害怕会影响到自己的事业,所以才这么发愁。

管夷吾却回答说道,“没事,不影响!”

齐桓公问那什么影响霸业呢?

管夷吾说,要影响到您的霸业,除非是您不知贤臣,或者知贤臣而不能用,或者是用贤臣而不能信任他,或者是信任他、用他却用小人去扰乱他。这就会影响您的霸业!

齐桓公长出一口气,那寡人就放心了。

看起来管夷吾这样的说法是为了讨好齐桓公,但是也有科学的成分在里面。有这样一份材料:

现在要选举一名领袖,而你这一票很关键,下面是关于3个候选人的的一些事实:

候选人A:跟一些不诚实的政客有往来,而且会星象占卜学。他有婚外情,是一个老烟枪,每天喝8到10杯的马丁尼。

候选人B:他过去有过2次被解雇的记录,睡觉睡到中午才起来,大学时吸鸦片,而且每天傍晚会喝一大夸特威士忌。

候选人C:他是一位受勋的战争英雄,素食主义者,不抽烟,只偶尔喝一点啤酒。从没有发生婚外情。

请问你会在这些候选人中选择谁?

候选人A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候选人B是温斯顿丘吉尔,候选人C是亚道夫希特勒。

这个结果并非说明有恶习的就是好的领导,但是能看出来,领导个人素质与领导好坏并无直线联系。

当然管夷吾当时并不可能知道这个故事,因为这个小故事的主人公还得个两千多年才能出世。不过这个道理管夷吾应该是明白的。

但是仔细分析一下,管夷吾的这个回答,貌似还是和他个人主义者的头衔有关。在事业中,个人主义者总是先想到自己,而不是那么多的想到别人。所以管夷吾认为齐桓公好色、喜欢打猎对于霸业不会有损坏,但是不能充分信任、任用贤臣却会损伤到霸业,也许有这样一个大胆想法:在他心里,一方诸侯成就霸业,主要靠的不是诸侯,而是贤臣。具体说来,齐桓公能否称霸不是因为他自己,而是靠管夷吾。所以齐桓公的一些缺点根本不会对齐国称霸产生影响,因为是次要人物啊!

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先锋前卫想法了。

但是不如此,不能解释为何管夷吾能轻易背叛公子纠,投靠公子纠的对头小白。因为无论是公子纠还是小白,都是管夷吾实现自己理想的一座桥梁,不是甲,就是乙,那又有什么分别呢?

齐桓公对于管夷吾的信任和崇拜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尊称他为仲父,恩礼在高国之上。并且命令,国家一旦出现大事,必须先告诉仲父,后告诉寡人,国家一切行动,听凭仲父指挥。然后又禁止国人冒犯管夷吾的名字,无论贵贱,都要尊称管夷吾为“仲父”。

管夷吾,成功变身为管仲。

理想的舞台拉开大幕,精彩的剧情即将上演!

但是有一个人听说了此事并不高兴,简直怒不可遏。

他就是鲁庄公。

怎么你们齐国这么没有是非观念呢?管夷吾是要杀你们主公的人,居然接回去当祖宗供起来,还成了宰相,称什么仲父?你们脑子有问题啊?有问题你吃药啊!干嘛忽悠我呢?我招你惹你了!将来什么时候人家说起来,那管夷吾怎么从鲁国回去的呢?别人都会说,是鲁庄公那个大傻子给人家放回去的!你们齐国做事太不讲究了!

这时候他早忘了当年被齐国在乾时打的满地乱跑的时候了。

鲁庄公一生气就犯糊涂,这口气不出不行。

齐襄公杀害他爹的气,他倒能忍了。

鲁庄公在国内大举验兵,准备兴兵伐齐,以报乾时之辱。

早有消息传递到齐国,说鲁国准备打你们呀!齐桓公这个郁闷,刚一登基,怎么还和鲁国干上了!可是齐桓公真的不想总让鲁国先打自己,太被动了!于是齐桓公问管仲,既然鲁国都准备打我们了,我们也不能死等着,不如我们先打他们吧!

管仲回答道,“军政未定,此时不宜出兵。”

齐桓公实在忍不住了,这鲁国欺负我们齐国不是一次两次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叔可忍婶儿不可忍!齐桓公这次没听管仲的话,拜鲍叔牙为将,率兵直犯长勺。

鲁庄公得到齐国出兵的消息,急忙召见施伯,说这齐国真是欺人太甚!本来我们准备打他们的,谁知道还没准备明白呢,他们先动手了!果然是小人!你看我们如何防御?

施伯启奏道,“臣举荐一人,可退齐兵。”

原来施伯举荐的是曹刿,据说此人隐居于东平之乡,从未出仕,但是非常有才干,是将相之才。

鲁庄公急忙命令施伯前往召见曹刿。

曹刿见了施伯哈哈大笑道,“肉食者没办法,来找我们霍食者了吗?”意思是你们这些吃肉的贵族没办法了,找我们吃素的老百姓来了?

施伯知道曹刿是讽刺说笑,也不以为意,只说道,“霍食者能谋划,马上就要变成肉食者了!”

于是施伯带着曹刿一同拜见鲁庄公。

鲁庄公心急如焚,之前已经被齐国打得苦不堪言,再输可太难看了。一见面,鲁庄公就问曹刿,有什么退敌良策?

曹刿郑重回答道,“打仗需要临机制胜,臣不能预言。请您赐给臣军队,让我能够到达战场,观察情况,先有所预谋。”

鲁庄公觉得曹刿这人行,稳重,说的还都是内行话,很喜欢他,于是共乘一车,直达长勺。

鲍叔牙听说鲁庄公来长勺,立刻摆阵迎战。鲁庄公这边也严阵以待。

乾时之战,带给鲍叔牙许多自信,说实话,他还真没瞧得起鲁国。鲍叔牙下令,齐国军士如有先攻破鲁国阵地者,重赏。

鲁庄公听见对方阵地鼓声阵阵,也准备命令击鼓对敌。不料曹刿说道,“齐国士气正高,我们不如静静等待。”传令军中,有敢喧哗者斩!齐兵攻击鲁军阵地,鲁军阵地铁桶般坚固,齐军只能退却。

过了一会儿,齐国军队再次击鼓进攻,鲁国这边依然充耳不闻,但是还是击退了齐军进攻。

这真是奇特的战争。一方鼓号喧天,杀声阵阵,另外一方却沉默着抵抗。而叫嚣的这一方还就冲不过去。

鲍叔牙恨恨的说道,“鲁军胆怯,给我再冲!”

曹刿耳听得鼓声又起,说道,“打败齐国只在这次,立刻击鼓进兵!”

这次鼓,惊天动地。

齐国第三次击鼓,鲁国第一次击鼓。

齐兵以为鲁国就这么回事了,装耳朵聋呢?可是鲁国士兵早就急的摩拳擦掌,好容易听见进军号令,人人争先,杀的齐军措手不及,七零八落,四散奔逃。

鲁庄公看的激动不已,准备命令追击齐兵。

曹刿却制止了鲁庄公,先下车仔细查看齐军列阵之处,然后登车远望,之后才告诉鲁庄公,可以追击了。

鲁庄公于是命令火速追击,缴获齐军兵甲无数,直击三十里。

凯旋之后鲁庄公问曹刿,“为什么我们一次击鼓反而胜于齐国三次击鼓呢?”

按照常人看,当然是三次击鼓比较厉害。

可是曹刿回答道,“打仗主要是依靠士气。士气高,那就肯定能获胜;士气低,肯定得失败。打鼓,就是为了激起士气。所谓一鼓气盛,再鼓气衰,三鼓气竭。我们之所以不击鼓,就是为了继续士气,而齐国三次击鼓,士气早就没有了。我们士气正足,而齐国已经没有什么士气了,我们当然能够获胜。”

鲁庄公佩服不已,接着问道,“我们击败了齐国,为什么开始不追击齐军,后来又追击了呢?”

曹刿说道,“齐人狡诈,恐怕会有伏兵,所以我没轻易相信他们。等我看到他们车辙纵横,知道他们军心打乱;旌旗也不整齐,知道他们肯定急于逃命,所以知道是真的打败了他们,所以才命令追击。”

鲁庄公这下子才明白,曹刿果然是军事能人。于是鲁庄公拜曹刿为大夫,厚赏施伯举荐之功。

第七章    深夜猛虎

这时候正是周庄王十三年的春天,春风又绿江南岸,齐桓公迎来了登基后的第一次打败仗。齐桓公大发雷霆,还称霸诸侯呢,被人打得鼻青脸肿,怎么让诸侯服从我?

鲍叔牙解释道,“齐国和鲁国都是千乘大国,国力相当,谁能占据主场谁胜利的把握就会大一些。当时乾时之战,就是我们占据了主场优势,所以我们胜利了。这次长勺之战,鲁国是主场,所以我们失败了。臣请您和宋国联兵,齐国、宋国联手,肯定能打败鲁国!”

鲍叔牙的见解看来还没有得到战争的精髓,和曹刿还有一定的距离。

齐桓公盛怒之下,同意了鲍叔牙的意见,派使者出使宋国。宋闵公捷,自从齐襄公的时候两国就经常一起行事,如今小白登基,正好想交好齐桓公。齐国使者到来,受到宋国热烈欢迎。于是宋国同意了齐国请求,两国约定在夏天六月初旬,在郎城发兵约会。

日子在仇恨中过去的格外快。

一转眼草长莺飞,夏日炎炎,六月到了。

宋国派南宫长万为大将,猛获为副将,齐国派鲍叔牙为大将,仲孙湫为副将,各帅精兵在郎城相会。

齐军在东北方向,宋军在东南方向。

战争也是两难选择。胜利了固然扬眉吐气,但是也会招来更深的仇恨。鲁庄公现在就被这样两种情绪煎熬着。他深知鲍叔牙此次满怀仇恨而来,加上有宋国相助,而宋国居然派出了南宫长万。据说南宫长万是个触山举鼎的狠角色,很有实力啊!这一仗,注定艰难艰险以及艰苦!

鲁庄公召集各位大夫问计。

公子偃请求先去观察敌情。之后公子偃回报,“根据情况看,鲍叔牙由于失败过的原因,很有戒心,治军很严格。但是南宫长万自恃勇猛无敌,行伍散乱。如果我们从雩门偷袭他们,趁其不备,一定能够打败宋国。宋国如果失败了,那齐国也不能独存。”

鲁庄公沉吟道,“果然是好计策,可惜南宫长万,的确不是个好对付的人啊……”

公子偃坚决请战,鲁庄公无奈,嘱咐公子偃一切小心,亲自接应。

公子偃果然有勇有谋,他先命令准备虎皮百余张,蒙在马上,趁着夜色朦胧,偷开雩门而出,宋兵毫无察觉。等到将及宋兵阵营,公子偃命令击鼓进兵,顿时金鼓齐鸣,宋兵只见火光之中,一队猛虎冲来!

猛虎,对,林中之王咆哮而来,宋军中马匹顿时浑身觳觫,腿软难行,四散逃命去了。

想来公子偃有高招,能让自己的马匹身披虎皮吓走对方,但是自己的马匹互相并没看见,想来只看见路了。技术性问题处理的很好。

南宫长万虽然勇猛,但是行伍以乱,一人之力,怎能回天?只能回车四散。这边鲁庄公后队到了之后,合力追击宋军,声势浩大!

宋军此行夜间,只有一个紧急任务:逃命啊!大老虎在后面追呢,不光马害怕,人也害怕啊!

于是这天夜间上演了鲁国对宋国的追击跑步比赛。

跑了一夜,南宫长万觉得不对了。我们宋国出兵,就为了逃命?还没打呢,就跑了?这传回去,脸面还要不要?

南宫长万到了乘邱,停马立戟,对猛获说,“嘿,别跑了。今天必须死战!不死不休!”

猛获应声回马,正遇到宋军公子偃,俩人一通厮杀。南宫长万挺长戟冲入鲁军队伍,见人便砍。一杆长戟使得出神入化,果然无人可挡。鲁军害怕南宫长万骁勇无敌,一时间居然无人上前迎战。鲁庄公见此情况,鼓励颛孙生说道,“早听说你英勇无敌,为何不去一试身手?”

要是别人说这话,肯定被鄙视了,你怎么不去?那是南宫长万!

可是如今是鲁庄公说了,颛孙生拍马上前迎战南宫长万,二人缠斗一番,果然颛孙生无法取胜。

鲁庄公回头对随从说,“取我的金仆姑来!”

金仆姑是鲁国最厉害的一种箭的名字。鲁庄公弯弓搭箭,看的清楚处,只见长箭飞出,正中南宫长万肩窝!南宫长万大吼一声,拔出箭簇,箭伤深可见骨。颛孙生趁机举长戟刺去,正中南宫长万左股,南宫长万倒地还想挣扎,已经被颛孙生按住,旁边鲁军一拥而上,南宫长万被俘。

猛获见南宫长万被俘,弃车逃走。

鲁庄公大获全胜,鸣金收兵。

南宫长万身受重伤,但是依然挺立如常,并没有沮丧或者伤痛之态。在他心里,之前就已经保定了为国捐躯战死的准备了。被俘,也是意料之中。

鲁庄公深爱南宫长万作风勇猛,厚礼款待。

鲍叔牙见宋军已经兵败如山倒,也只能引兵回国。

这一年,齐桓公派隰彭出使周朝求婚,周庄王将王姬再次下嫁齐国。大约觉得齐桓公比其父齐襄公好些?婚事倒也顺利。

居然又是派鲁国主婚。

徐国、燕国、卫国各派宗室之女为侍妾。

由于鲁国有主婚之劳,所以齐国与鲁国各自捐弃败仗的隔阂,相约为兄弟。

其实这事儿实质上还是由于两国实力相当,再打下去也没个了局。而且毕竟源远流长,打断骨头连着筋,也就不了了之。如果鲁国实力大涨,鲁庄公岂能咽下这口气?倘若齐桓公此时有把握,恐怕也不会和鲁国和好。

这年秋天,宋国发大水,鲁庄公说道,“和齐国都和好了,还和宋国计较吗?”于是鲁庄公发扬人道主义以及老好人的精神派使者慰问宋国。宋国感激不已,也派使者来道谢,同时请求鲁国放了南宫长万。鲁庄公同意了宋国的请求,放南宫长万回国。

齐国、鲁国、宋国三国到此方消去嫌隙,和好如初。

当日势同水火,今日风平浪静。

主要还是因为实力相当,一时间分不出个胜负输赢罢了。

再说南宫长万回到宋国,宋闵公和他开玩笑说道,“开始我挺敬重你的,可是你现在是鲁国的囚犯啊,我可不敬重你了!”

南宫长万惭愧不已自行退下。

其实宋闵公此言非常不恰当。

南宫长万,宋之猛将。在宋国兵败如山倒之时,南宫长万回身杀入鲁军,明知前途危险,但是抱定了必死的决心,要与鲁军决战。而且南宫长万确实也重创鲁军,要不是鲁庄公那一箭,恐怕无人能敌。就算是被擒,南宫长万也极有气节,并没有投敌或者奴颜婢膝。

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大将,可以说是宋国的栋梁。

而他的被俘,是他人生最痛苦的事情。

当他回国之后,需要的是国君的认可,绝对不是玩笑。即便是善意的玩笑,也会深深的伤害他。

可见宋闵公其人,极为轻浮没眼色。

大夫仇牧私下劝谏宋闵公道,“君臣之间,必须以礼待之,不能戏弄。如果您戏弄大臣,将会引来大臣的不尊敬,而这不尊敬将演变为轻慢,假如轻慢就会演变为无礼,倘若无礼就会引发悖逆之事,您一定要避免此事发生。”

宋闵公却丝毫不以为然,“我以前经常和南宫长万开玩笑啊,有什么关系,你也太紧张了吧!”

只是今日南宫长万,已经不是昔日南宫长万了。

周庄王十五年,周庄王驾崩。周庄王之子太子胡齐立,是为周僖王。

周庄王驾崩的讣告传到宋国的时候,宋闵公正在和随从游玩蒙泽,派南宫长万掷戟为戏。原来南宫长万有一个绝技,能够掷戟于空中,高于数丈也能徒手接住,从不失手。宫人想看南宫长万的绝技,于是宋闵公召南宫长万同游。南宫长万奉命掷戟,耍了一会儿,众人喝彩不已。

这里已经很不恰当了。

大将军当杂技演员吗?

宋闵公此时居然非常嫉妒南宫长万能这么厉害,命令内侍取博局与南宫长万赌博,谁输了谁喝一大金斗的酒水做罚。宋闵公却很擅长赌博,不一会儿,南宫长万已经连输五局,连喝五大斗酒,此时已经快要醉倒。但是南宫长万心里不服,说再来再来!谁知宋闵公居然说道,“囚犯就是经常输的,怎么敢还和寡人斗呢?”

这话太伤人了。

俗话说揭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

南宫长万是囚徒,但是他是保卫国家的囚徒。

南宫长万听了此话心中一阵难过,默默无语。

不一会儿有人传报周王有使命到来,宋闵公于是问使者何事,原来是周庄王驾崩,周僖王登基的通报。宋闵公于是说道,“既然新王登基,我们理应派使者道贺。”

南宫长万启奏道,“臣还没见过洛邑的盛况,不如派臣出使周朝。”

不料宋闵公笑道,“宋国再没有人,怎么能派一个囚徒出使呢?”

左右宫人一起发笑不止。

南宫长万心如刀绞,这笑声让他发狂!趁着酒劲儿,南宫长万一时兴起,大骂宋闵公道,“无道昏君,你知道囚徒能杀人吗?”

宋闵公被南宫长万辱骂,也发怒道,“囚徒怎么敢无礼至此?”宋闵公夺走南宫长万的长戟,准备用长戟刺杀南宫长万。

南宫长万也不去夺自己的长戟,直接拎起博局,用博局击倒宋闵公,挥起沙包大的拳头,居然就将宋闵公打死在地!

第八章   史上最轻松政变

口无遮拦接人短处的宋闵公,左一个“囚徒”,又一个“囚徒”,终于将宋国大将南宫长万整急眼了。这南宫长万果然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他居然就那么三拳两脚,将宋闵公打死了!

一旁的宫人看着血花四溅,顿时鸦雀无声。

南宫长万打死人了!

出人命了!

唉呀妈呀,南宫长万把主公活活打死了!

南宫长万抬起头,头里面是空的,还嗡嗡响。自己打死人了?不是在战场上碰到的敌人,是自己为之曾经效死命的主公!主公,什么狗屁主公,叫我南宫长万囚徒?是,我南宫长万是囚徒,但我却是为你卖命才做的囚徒!

想到此处,南宫长万看着地上宋闵公血肉模糊的一张脸,怒火熊熊,依然不解恨。

奇怪,这张脸为什么变得这么陌生、模糊,好像从来没有在记忆中出现过?

南宫长万手提长戟,怒火满胸,直接奔着朝门走去。

前面正好遇上大夫仇牧,仇牧见南宫长万脸色不对,居然手提长戟,急忙询问,“主公何在?”

南宫长万冷冷的回答道,“主公?刚刚被我杀了。”

“啊?将军说笑了。”仇牧虽觉事出有因,但料想南宫长万是在开玩笑。主公刚被你杀了?你以为主公是你们家养的猪啊羊啊还是什么家禽啊?

南宫长万面无表情伸出双手,仇牧自觉蹊跷,仔细一看,鲜红的血,沾满了南宫长万的双手,顺着他的小臂犹在滴滴答答的流下来……

天哪,果然,居然……

仇牧发出和自己瘦弱身材明显不符的叫骂,“弑君逆贼!天理不容!”

仇牧举笏来击南宫长万。

果然百无一用是书生。

激愤之余举笏来击,试问你面对的宋国猛将南宫长万,能被你打中吗?就算被你打中了,您用的兵器能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呢?

只能说仇牧的确是忠于宋闵公的。

当然宋闵公这样的领导值不值得他敬重是另外一回事。

南宫长万此时心绪不宁,左手随便一挥,将仇牧的武器打掉在地上,右手一挥,正中仇牧头部。

仇牧的头绝对不是质量问题产品。

可是当仇牧的头面对南宫长万的检验,还是暴露出质量有待提高。仇牧被南宫长万随手一挥将头打得粉碎,就此身亡。

南宫长万旁若无人,登车扬长而去。

有人说宋闵公被南宫长万诛杀,证明了东周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