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亲临东周-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辛胜前来挑战,樊於期笑道,小卒子也来了!樊於期率领人马出战,没几个回合就杀的辛胜大败而回。樊於期趁胜追击,但是却遇到恒齿奇和王贲的伏兵,这下子换到樊於期被杀的吐血了。樊於期杀到城下,王翦早就有伏兵在此,樊於期奋力杀敌,好歹是撤回到了城内。这次换到王翦彻夜攻城不休,樊於期亲自在城楼防守查看。
屯留城里形势非常不乐观,杨端和趁机求见长安君。杨端和对长安君说,现在屯留孤城一座,难道还能和整个秦国抗衡吗?秦国是连六国都害怕的,难道您就这么有自信?
长安君成矫眼泪都要流了出来,这都是樊於期说的啊,说现在的大王不是先王之子,所以我才会这样,我本意不是如此啊!
杨端和趁机说,樊於期只不过是侥幸心理罢了,他发檄文,您看有响应的吗?如果城破,您该如何自处呢?
长安君说,那我出奔到燕国、赵国,行不行啊?
您都问敌人该怎么办了,您说行不行?
杨端和说,六国试问哪个不害怕秦国呢?您看合纵了多次,哪次成功了?如果您出奔到了别的国家,秦王一封书信,恐怕您还是被遣返回国的命运。
第十章 最小大使:甘罗
有勇无谋的樊於期遇到了胆小没注意的长安君,这谋逆的事业还真是难以进行。
杨端和成功瓦解了长安君仅存的一点点勇气,并且趁热打铁送上王翦的书信。
王翦在信里对长安君进行了简单说教,您这么尊贵的身份何苦如此胡闹呢?同时他也给长安君指出了一条明路:如果你能杀了樊於期,那大王还是能够宽恕你的。
杀了樊於期?杀了为了给自己鸣不平的樊於期?
如果说长安君没有谋逆的理由,那么樊於期更没有了。
生死关头,杀了樊於期就能保住自己的性命,长安君虽然苦恼,不忍心,但是又不能马上拒绝这个唯一的生路。长安君让杨端和等候一些时候,自己再做考虑。
第二天,樊於期找到长安君,如今这形势,人心惶惶,咱们还是出奔别的国家吧!
成矫苦笑道,我们出奔,别的国家能够收容我们吗?
樊於期说,各国都和秦国不对付,他们怎么会不收容我们呢?
即使出奔,秦王一封书信,这些国家也会将你们拱手献出的,到时候还是难逃一死。
杨端和的话梦魇一般回响在长安君的脑海里,樊於期看着长安君犹豫不决的样子还想劝告,但是有军士报告,秦军又开始了一次猛烈的攻击!樊於期只能先去应付秦军。
杨端和陪同长安君站在城头观看,只见樊於期力战秦军,果然骁勇过人。只可惜双拳难敌四手,军士士气不扬,樊於期逐渐落了下风,樊於期回马便叫开城门!
杨端和早在城头高叫道,长安君已经投降了,樊将军自便!城头上竖起一个降旗,长安君默默流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原来刚才长安君的犹豫不决是有原因的,樊於期觉得自己心都凉了,他长叹一声,真是庶子不足与谋!樊於期是不会投降的,不管长安君是否对得起自己,他必须对得住自己。樊於期一个人杀出一条血路,而王翦等人由于秦王要生擒樊於期的命令所以无可奈何,眼睁睁看着樊於期杀奔了燕国。
杨端和命令大开城门,迎接秦军。成矫被幽禁在了一所馆驿,辛胜前往咸阳报捷,同时请示如何发配长安君成矫。
太后脱簪为长安君成矫求情,而且吕不韦也为长安君求情。试问被长安君搞得绯闻满天飞的秦王如何能咽得下这口气?秦王命令将长安君成矫处死,而且所有跟随长安君叛乱的军士也一概处死,甚至连屯留的百姓都被迁移到了临洮。
大概此时,那些心中犹豫不决的军士包括长安君成矫都知道樊於期的正确了。
秦王切齿之恨尤不解,甚至发布命令,有人能活捉樊於期的,赏赐无座城池!
而长安君成矫听说了秦王的命令,在馆驿里自缢身亡。王翦还是将长安君成矫枭首示众,屯留百姓被迁徙一空。
谋逆需要的不止是勇气,还有智慧和能力,可惜樊於期虽然勇猛,但是长安君这几条是一条都不占,所以这场谋逆毫无悬念的被剿灭了。
秦王嬴政这时候已经是成年人了,而且经过长安君叛乱一事,他的果敢表露无遗。而且秦王嬴政从此凡事都自己做主,既然平定了长安君,紧接着秦王嬴政就决定讨伐赵国,为蒙骜报仇!
刚成君蔡泽为秦王嬴政分析道,燕国和赵国经过几次战争,已经成了死敌了,如果我们能够对这个矛盾加以利用,让燕国称臣,使得赵国孤立,那么讨伐赵国是一定能够获得成功的。蔡泽还自荐出使燕国,完成这个任务。
秦王嬴政大喜,于是命令蔡泽即刻出使燕国。
蔡泽见到燕王也没留面子,直接说燕国也是一大强国,可是自从燕国和赵国发生冲突以来,第一次打仗,栗腹被杀;第二次作战,剧辛被斩,燕国如今反而要对赵国称臣。可是燕国联合赵国对抗秦国,就算能够成功,那不是给赵国解围吗?这样有利于贵国的发展吗?
蔡泽说的都对,但是他有一个根本问题没有说,那就是秦国对六国的兼并之心,从来没有改过。就这一条,就足够六国摒弃成见,联合抗秦了。
可是燕王能够两次逆时代潮流行事,说明他根本就没看清楚秦国的野心和局势发展。所以蔡泽一说,燕王立刻心碎不已,寡人怎么能愿意称臣呢?赵国,那是我们的死敌!这不是实力不行,打不过吗?
蔡泽一看燕王很配合,趁机说道,我们秦国现在也希望和别的国家搞好关系,如果您能和我们秦国搞好关系,这不是就牵制住赵国了?如果您有此意,可以派燕国世子去咸阳作人质,再让秦国的大臣作燕国的相国,那时候和秦国的关系一定迅猛发展,何愁打不过赵国?
和你们秦国搞好关系,就得又送世子去作人质,又任命你们的人作相国?怎么都是对你们秦国有利的地方呢?
可是燕王复仇心切,居然觉得蔡泽说的真是有道理极了。于是燕王派出世子丹到咸阳作人质,而且招聘一员秦国的大臣来燕国作相国。
吕不韦想任命张唐到燕国作相国,经过占卜之后,发现也很吉利。但是张唐自己不愿意,说自己多次讨伐赵国,这次去燕国,那是一定要路过赵国的,到时候可能要不好。张唐托病推辞,吕不韦亲自去张唐府邸请他,也被拒绝了。
吕不韦回到府邸这个郁闷啊,怎么办点事就这么难呢?我这个相国,是不是太没有权威了?
此时吕不韦的门客有人看到了他很烦闷,于是前来问候。这门客是甘茂的孙子甘罗,此时年仅十二岁。吕不韦就对甘罗说了,张唐这个同志啊,太不以大局为重!组织上派他去燕国作相国,多好的一件事情,他居然说要路过赵国,死也不肯去。
没想到甘罗笑道,这是小事儿啊,请您派我去吧,一定能够说服张唐。
吕不韦烦躁的挥手说道,你一个小孩能顶什么用呢?我还是相国呢,人家张唐不一样拒绝了?
没想到甘罗说,那项橐为孔子师,我还比他大五岁呢!为什么您就不相信我呢?
吕不韦一听这小甘罗说话还真是有一套,于是很客气的说,行,那你去吧,如果你能办成此事,一定任命你为卿位。
甘罗来到张唐府邸,张唐当然知道甘罗是吕不韦的门客,但是他还是轻蔑的对甘罗说,相国真是无人可派了啊,居然派你这么一个小子来说服我。
甘罗一点都不生气,反而非常悲戚的说道,我是特地来为您吊丧的啊!
这孩子从这一点看就有主意,能成大事。
果然张唐非常吃惊问道,此话怎讲?
甘罗问张唐,您的功劳和武安君白起比如何呢?
张唐非常恭敬的说,我怎么敢和武安君相提并论呢?武安君南挫楚国,北伐燕赵,我连武安君的十分之一都比不上啊!
甘罗又继续问道,那您觉得应侯和文信侯,他们两人谁对朝政把持的比较厉害?
张唐说,那当然是应侯比不上文信侯把持国政厉害了。
当然,文信侯是当今秦王的亲爹,你说应侯怎么能和文信侯比?
甘罗继续说,我记得应侯请武安君讨伐赵国,武安君就是不肯,结果应侯一怒,武安君最终被赐死在杜邮;现在文信侯请您去燕国作相国,您也是坚决拒绝,这和武安君当日有何分别?难道应侯容不得武安君,文信侯就能容下您?
甘罗说完,张唐顿时汗流浃背,他赶紧感谢甘罗,多谢你今日点醒我啊!
张唐当天去吕不韦府邸谢罪,而且是当天就整顿行李,前往燕国。
但是甘罗又对吕不韦说,张唐虽然被自己说动前往燕国赴任,可是他心里还是害怕赵国的。请您派给臣五辆车,让臣先去赵国为张唐开路。
吕不韦又是惊讶又是欣喜,这甘罗果然是天才儿童!吕不韦将此事禀告了秦王,秦王召见甘罗。秦王问甘罗,你要去赵国,见了赵王你该如何说呢?
甘罗笑道,臣会察言观色,却没有一定的说词。
秦王也很高兴,立马派出十辆马车,仆从百人,派甘罗出使赵国。
赵悼襄王早就得知秦国和燕国联合的事情,正在头疼,听说秦国使者到了,赶紧出城二十里地迎接。
谁知道一见面居然是一个孩子,赵悼襄王暗自吃惊,问甘罗道,曾经为秦国打通三川之路的甘氏是你的什么人?
甘罗回答道,那是臣的祖父。
赵悼襄王又问道,先生贵庚啊?
甘罗恭恭敬敬的回答道,臣十二岁了。
赵悼襄王问,难道秦国没有大人了吗?为什么派一个孩子出使呢?
甘罗说,我们秦国都是按人分配任务,大人有大事做,甘罗最小,所以出使赵国。
赵悼襄王没想到被甘罗讽刺一下,于是问您有何贵干?
甘罗问,大王听说燕国的世子丹到咸阳作人质和我国的张唐去燕国作相国的事情了吗?
赵悼襄王说听说了啊,甘罗说,这两件事情说明了燕国和秦国交往的诚意。既然燕国和赵国要建立友好关系,那么赵国危险了!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十一章 祈年宫之乱
有志不在年高,甘罗开门见山,抓住了赵悼襄王的死穴,揭穿了秦国和燕国联合的真相。赵悼襄王急切的问,那我们赵国该如何是好呢?
甘罗说,我们秦国之所以和燕国联合,不过是为了讨伐赵国,扩大河间之地。大王为何不献出无座城池和秦国结为友好关系?那时候秦国一定会不让张唐去燕国,并且即使赵国攻打燕国,秦国也绝对不会管的。您想,赵国攻打燕国,获得的难道就只有无座城池吗?
赵悼襄王大喜,是啊,这买卖真划算!他当下命令赏赐甘罗黄金百镒,白璧二双,而且就直接将五座城池的地图交给甘罗,回去送给秦王做见面礼,我们赵国和秦国是好盆友!
甘罗回到咸阳献上赵国送来的五城地图,秦王高兴坏了,看看这人才,兵不血刃单凭一张嘴,五座城池到手了!甘罗啊甘罗,你这智慧可比你的身高高多了!
秦王一高兴,那什么,张唐你就不用去燕国了,咱们既然收了赵国的土地,再帮着燕国也不好,张唐心里暗中感激甘罗。
而赵悼襄王得知张唐不去燕国的消息,明白一切都在按照甘罗的计划行事,秦国是不会帮着燕国的。赵悼襄王派庞煖、李牧合兵攻打燕国,一举攻下上谷三十城。
三十座城池啊,发达了!
赵悼襄王留下了十九座城池,将其中的十一座城池献给了秦王。
这太意外了,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吗?秦王觉得甘罗实在是天才啊,于是封甘罗为上卿,又将曾经赏赐给甘茂的土地和府邸都赏赐给了甘罗。十二岁甘罗为相,就是这个典故。
秦国忽然和赵国携起手来,都得了不少好处,可是有一个人在咸阳为此心急如焚,此人就是燕国送去在咸阳为人质的世子丹。
本来是希望拉着秦国收拾赵国的,没想到秦国得了好处,居然袖手旁观,让赵国将燕国打的根本没有招架之力。
世子丹眼看着赵国一点点蚕食燕国的土地,痛不欲生。但是要想逃跑,又谈何容易。
咸阳,囚禁过太多的名人。除了孟尝君侥幸逃脱,平原君是被放回去的,那楚怀王跑出去都被活捉了回来,何况自己?
世子丹和甘罗保持友好往来,希望有机会借助甘罗的力量逃回燕国。
可惜天不从人愿,或许是太有智慧,生命质量太高了,据说甘罗梦见有紫衣天使召唤自己上天,居然无疾而终。
秦王为此非常痛惜,世子丹更是痛不欲生,从此就留在了咸阳。
秦王一天天长大成人,吕不韦又是高兴,又是害怕。这嬴政虽然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但是毕竟继承的是赢氏江山,身世只能是一个谜。吕不韦之前和太后暗中往来,但是随着嬴政的成长也不得不有所顾忌。
为了让太后放了自己,吕不韦推荐了一个面首给太后,此人名叫嫪毐。吕不韦让嫪毐化妆成内侍,混入宫廷,侍奉太后,从此侥幸脱身。
谁知太后居然没多久有喜了,秦王的妈妈要生孩子,难的是秦王的爸爸早去世了!太后称病,说是为了躲避宫中之崇,要往西方二百里处躲避。
秦王听了,心里终于长吁一口气,我的亲妈,你可终于做出了正确选择!原来,自从长安君谋逆,自己的身世就是嬴政心中的一个谜,无论谜底如何,传闻如何,嬴政心里是厌恶吕不韦的所作所为的。
所以太后想要离开王宫,秦王巴不得呢,立马派人收拾雍州的大郑宫,送太后前往。
嫪毐和太后从此在大郑宫开始了同居生活,两年之中居然连生二子。太后甚至许诺嫪毐,将来秦王驾崩之后,就让和嫪毐所生的儿子即位。
流言蜚语满咸阳,但是没人敢对秦王说起。而太后居然还对秦王说嫪毐侍奉有功,请封赏。秦王于是封嫪毐为长信侯,封邑就在山阳。
嫪毐身为太后的面首又被封侯,一时间风头无双,家里真金白银,僮仆上千。而追名逐利之徒居然也愿意作嫪毐的门客,嫪毐的门客也有千人,在朝廷中也有许多官员为求富贵追随嫪毐。
长信侯嫪毐寸功未立,居然在咸阳的名头已经高过了文信侯吕不韦。
秦王嬴政九年,彗星划过了天空,太史经过占卜预言,国内将有兵祸。
强大秦国有兵祸?
这事儿怎么看怎么不靠谱。
当时由于秦王要每年去雍州祭天,还要郊祭宝夫人祠,所以秦王就借着一年一度的祭祀去看望太后。
这一年临行之前,秦王命令王翦在咸阳进行了三天的军事表演,然后留下和吕不韦共同把守咸阳,恒齿奇则屯兵于岐山。
二十六岁的秦王嬴政,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祭天之行。
这一次,太后命令在德公之庙为秦王进行了冠礼佩剑,赏赐百官大宴五日,而太后也在大郑宫宴请秦王。
这五天时间,秦王在雍州,按理说嫪毐应该老老实实的,可是嫪毐这几年风光无限,早就将小心谨慎丢到了脑后,狂妄自大。
嫪毐这几日也在宴请大臣,但是到了第四天,在和中大夫颜泄喝酒赌博的过程中,嫪毐接连输了几局,就要求重新来过。可是颜泄也喝多了,于是坚决不肯。嫪毐一时愤怒,居然连扇了颜泄几个大嘴巴子,而颜泄也被激怒了,你凭什么就打人?颜泄一把薅下了嫪毐的缨簪,两个人从喝酒作乐演变成了赤身肉搏。嫪毐激怒中居然大骂颜泄,我是秦王的假父,你是神马东西居然敢和我叫板?
您是秦王假父这件事情还能公然说吗?
颜泄自然没办法和嫪毐抗衡,于是默默的走开了。可是颜泄的心里怎么想怎么不舒服,你嫪毐有何德何能,就如此作践大臣?
正好秦王嬴政从太后宫里出来,颜泄拜倒在地,大哭不已。
秦王嬴政本来心机深重,知道必有隐情,于是命令左右将颜泄带到自己居住的祈年宫。到了祈年宫,颜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将嫪毐平日所作所为以及嫪毐在大郑宫和太后同居生子的事情说了个底掉。
估计颜泄也是仗着酒劲,借酒撒风,有脑子的人谁敢告诉秦王,你妈和别人私通啊!
秦王嬴政听了这些事情,气的险些背过气去,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丢死人了!
秦王嬴政密令恒齿奇率领兵马来到雍州,不过内史肆、佐弋竭平日里接受了许多太后和嫪毐的好处,秘密将秦王嬴政调兵的消息报告给了嫪毐。
嫪毐一听这个消息吓得魂飞魄散,赶紧进宫和太后商议。明摆着秦王这是调兵收拾自己,嫪毐说那只能趁着恒齿奇兵马未到,先命令宫中侍卫和自己的门客攻打祈年宫,杀了秦王嬴政,自己和太后才能安然无恙。
太后问道,那宫里的侍卫能听命令吗?
看来太后也下决心要杀了秦王了,您是亲妈吗?
嫪毐偏偏足智多谋,说只要借太后玉玺,就说祈年宫有乱,奉命前去保卫秦王,他们一定是听从命令的。
太后心慌意乱,不知道如何是好,居然就将玉玺交给了嫪毐,让嫪毐去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嫪毐得到太后玉玺之后,就伪造了秦王诏书,召集宫里的侍卫和自己的门客。乱哄哄直到午时才召集完毕,嫪毐命令众人,包围祈年宫。
秦王嬴政根本不害怕,而是登上高台,询问众人,你们为何来此?
宫里的侍卫们大眼瞪小眼,说是奉您给长信侯的命令擒贼来的啊!
秦王冷笑道,长信侯就是贼,还来捉谁?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一时间乱哄哄的,围攻祈年宫的军士们散去了大半,而没走的军士明白了过了,这不就是传说中的那谁的面首要杀那谁吗?军士们开始和长信侯的宾客作战,秦王嬴政朗声道,有能活捉嫪毐的,赏钱百万;献上嫪毐首级的,赏钱五十万;得到逆党一个首级,进爵一级。所有的人一视同仁,无论出身。
这个命令一下达,顿时围困祈年宫变成了剿灭嫪毐及其党羽的战斗,所有的侍卫、宦官甚至宫里的奴隶都开始誓死作战,老百姓也纷纷前来助战,一时之间,嫪毐的宾客死伤数百。
嫪毐见状不妙,开东门逃跑,正好和奉命前来的恒齿奇撞个正着,被恒齿奇活捉。
经过严刑拷打,嫪毐招供了所有和太后的非法同居事宜。
秦王嬴政命人前去大郑宫密室,搜到了那两个太后之子,自己的异父弟弟。秦王嬴政命人将这两个孩子装在布袋里摔死了事,而太后根本不敢出面求饶。
秦王嬴政没有拜别太后就离开了大郑宫,由于太史占卜有功,赏赐钱十万。嫪毐被在东门外车裂,三族被株连被杀;凡是敢和嫪毐一同谋逆的宾客全部杀死,就算是没参与这件事情的嫪毐宾客,也都被举家迁徙到蜀地,当时大约有四千家为此被迁徙。
太后参与谋逆,被剥夺封号,幽禁在最小的棫阳宫,派三百军士看守。
第十二章 医治狂躁病患
祈年宫之乱虽平,但是秦王嬴政的心里并不轻松,相反的,一块千钧巨石沉甸甸的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根据嫪毐的供词,他之所以敢如此胆大妄为,那都是由于那个人的支持,那人便是吕不韦。
即便没有那些绘声绘色的传言,吕不韦帮助子楚登基的功劳也足够他呼风唤雨,何况还有那些事情?
嬴政的心痛的喘不过气来,自己的亲娘为了和情人在一起不惜杀死自己,那么自己的亲爹呢?那个站在太后身后支持这一切、策划这一切的人,他还想达到什么目的?
吕不韦也知道这回算是和秦王嬴政彻底掰了,这可是谋逆弑君啊!吕不韦称并不出,秦王嬴政决定杀了吕不韦。可是朝中多有吕不韦的相好官员为其开脱,有人说相国劳苦功高啊,不当如此;有人说那嫪毐也没和相国对质,难说是不是诬告……
一片纷纷扰扰之中,秦王嬴政心中冷笑,看来吕不韦的实力还真是大啊!秦王嬴政赦免了吕不韦的死罪,但是却收缴了他的相印,免除了他的相国之位。而恒齿奇由于在平定这场战乱中立功,被晋级提升。
这年四月份,秦国地界忽然天降大雪。老百姓议论纷纷,这是不是秦王囚禁母亲招致上天震怒呢?
在当时,子女囚禁母亲当是大不敬,绝对是不被社会道德允许的。但是政治家嬴政,根本没考虑过这一点,他只知道,在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太后选择了嫪毐。从那一刻起,太后便只是太后,而不是母亲。
大夫陈忠进谏秦王,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现在您最好还是赦免太后的罪过,请太后回到咸阳来吧!
郑庄公曾经与母亲在地下相见,赦免了母亲的罪过。但是郑庄公的母亲并没有如同秦王母亲一样带给他许多耻辱,说不出的耻辱。而秦王嬴政的性格,也绝非郑庄公一样。
秦王嬴政不但不采纳陈忠的建议,而且震怒之中还命人将陈忠赤身卧于荆棘之上,命人锤杀陈忠。
这是得有多仇恨啊!
陈忠被虐死之后,秦王嬴政命人将陈忠的尸体摆在朝堂之下,说还有谁敢来劝谏的,就是这个下场!
不过陈忠被害之后,秦国前来进谏的大臣络绎不绝,作为一国最高领导,您怎么能这么混呢?
秦王嬴政对于这些前来进谏的人一视同仁,都有骨气是不是?都是忠臣是不是?非要给我添堵是不是?好,都打死你们!
前后由于劝阻秦王嬴政被杀死的大臣有二十七人之多,而且这些人的尸体全都被摆在了陈忠的身旁,朝堂之下。
正好此时齐王建和赵悼襄王都来到咸阳觐见秦王,只见朝堂之下尸体堆成了山,询问之后,原来是如此这般,两个人都觉得秦王嬴政真是不孝之子啊!
这件事情在咸阳传为奇谈,所有的人都认为,谁也没办法打开秦王嬴政的心结。此时正好沧州人茅焦来咸阳游历,听说了这件事情非常气愤,这是什么孩子?囚禁自己的母亲?
茅焦当时就说,自己明日就去见秦王嬴政,一定要说服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别人听见茅焦的话都耻笑他,那些劝谏秦王被处死的人,那二十七个人哪个不是秦王嬴政的亲信?不然他们敢去说吗?那些亲信都被处死了,何况你一个布衣?
茅焦大义凛然的说道,那二十七个人只能说明秦王不听他们的建议,如果还有人去劝告秦王,谁知道秦王嬴政就一定不听呢?
看来茅焦相信量变引起质变,但是茅焦的同伴都笑话他太傻了。
第二天五鼓时分,茅焦梳洗干净,饱餐一顿,就准备出发。店主人好心苦劝,你何必趟这趟浑水呢?那可是说死就死啊!
但是茅焦决定已定,还是出发了。而他的同伴都觉得,这傻子一去肯定是不能活着回来了,都开始分茅焦的东西。
茅焦来到朝堂之下,趴在那些惨死的人身上大呼,臣齐国人茅焦,特来参见大王?
旁边内侍问道,难道你是来劝谏大王的?是关于太后的事儿吗?
茅焦说是啊。
秦王嬴政不耐烦的说道,那就让他跟下面的死人说去吧!
内侍劝告茅焦,都处死了二十七个人了,你何苦如此呢?
茅焦愤然说道,听说天上有二十八星宿,下界为人正直,现在大王处死了二十七个人,就少一个了。我就是来补充这一个的。古来圣贤都难免一死,死有什么可怕的呢?
秦王嬴政听说这话更加狂躁了,好啊,你这是拐弯儿骂我不正直是不?秦王嬴政命人准备大锅煮开水,等会儿就生煮了这人,看他没有尸体,还怎么能和二十七人凑足二十八星宿?
残忍果然无极限。
片刻大锅架好了,秦王嬴政高呼,叫那个疯子来进锅里!
茅焦故意小碎步走过去,内侍同情他,扶着他,这就要进开水锅了!
走到秦王嬴政面前,茅焦跪倒说,听说活着的人必须面对死亡这件事情,而有国家的人,也必须面对亡国这件事情。所谓生死存亡,是不可以避讳的,如果避讳,那就是违背现实,明君都知道这点,大王您听说过吗?
生死存亡?
秦王嬴政忽然平静了几分,说你到底想说什么?
茅焦正色道,自古以来,忠臣是不会说阿谀奉承之话的,如果君主有问题,但是大臣没有说,没有指名,这就是大臣辜负了君主。但是如果大臣指出了不当之处,君主没有听,那就是君主辜负了大臣啊!现在大王已经有悖天逆行,又听不进去人的忠告,这不是秦国的祸患来了吗?
秦王嬴政觉得茅焦说的每句话都对,但是如果真是这样,那自己难道真的已经走到了亡国的边缘?忽然秦王嬴政的脑子迷糊了起来,他只能请茅焦继续说下去。
茅焦说道,天下诸侯敬重大王,不止是因为秦国实力雄厚,更是因为大王英明啊!可是现在,大王车裂假父,那就是不仁;扑杀兄弟,那就是不友;囚禁母亲,那就是不孝。而您杀害这么多的忠臣,和桀纣有何区别?您心在天下,如此行事天下岂能顺服?臣知道自己说了这些话必然会被处死,臣死之后也不会有人再说这样的真话了。但是到时候天下会怎么看待大王?诸侯还能服从您吗?那时候奸佞小人将会每天说您爱听的话,秦国的帝业将要功败垂成,而这,都是由于您!
茅焦说完这些话,撩起衣服就准备跳到滚开的大锅里,但是秦王嬴政急忙走下来拉住了茅焦,还命人撤走汤锅。
秦王嬴政一直以来所恼怒的,忿恨的,正是不可对人说的诡秘身世,和母亲的污秽行为,可是茅焦无所顾忌的话让他忽然明白了,再隐瞒,也是无可隐瞒的,事实就是事实。真相大白,而且自己的疯狂行为,已经为秦国的帝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隐患。作为嬴政,他有一段不可选择的人生,但是作为秦王,他无可选择也必须选择。
当秦王嬴政拉住茅焦的时候,茅焦反而劝他不必如此,大王既然已经命令要煮了我,如果收回命令,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又如何让人信服?
但是秦王嬴政已经非常明白,面子和里子哪个重要,他命令左右收起榜文,让人拿来衣服给茅焦穿上。
秦王嬴政请茅焦坐下,还对茅焦谢罪,过去劝谏的人也没像您一样说的这么明白,今天您已经说的非常透彻了,寡人怎么敢不听呢?
茅焦也很激动,他含泪跪下对秦王嬴政说,大王如果能够听进去臣的劝告,便是秦国之福。请大王派人迎接太后回宫,并且安葬这二十七个劝谏的忠臣吧!
秦王嬴政命人收敛二十七位劝谏忠臣的遗体,将他们埋葬在龙首山,提名为“会忠墓”。当天秦王嬴政便起驾前往雍州迎接太后回宫,而驾车的便是茅焦。
到了幽禁太后的棫阳宫,秦王嬴政下车膝行直到太后宫中。秦王嬴政大哭不已,太后也垂泪心痛。
为什么会这样?
恐怕母子二人心里都有不能言说的痛苦,但是不能更改的血缘,让这一切都化为乌有。
秦王嬴政还特别引荐茅焦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