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亲临东周-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叔痤之后又召见卫鞅,将对魏惠王的嘱咐全盘托出。说你还是逃跑吧,不然性命堪忧!我这个人向来先国家后个人的,你也别见怪。
是挺奇怪的,费挺大劲就是为了让人家逃跑吗?
可是卫鞅非常沉得住气,魏惠王如果都不能听您的话任命我,他怎么会听您的话杀了我呢?一点事儿没有。
这期间还有人推荐卫鞅,那就是和卫鞅关系很好的大夫公子卬。
但是魏惠王根本听不进去这些人的意见,你们一个个都和着了魔一样,就会推荐卫鞅,寡人偏不用他!
等到听到秦孝公招揽贤才的命令,卫鞅从容离开魏国,来到了秦国。他找到了秦孝公非常亲近的宠臣景监,景监和卫鞅谈论国事,深深被卫鞅的才华震惊,于是景监将卫鞅推荐给了秦孝公。
秦孝公一看到卫鞅就询问他治国之道,大约所有的君主都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卫鞅从尧舜禹汤讲起,可是没讲完,秦孝公居然昏昏睡了过去。
这学生真不怎么样,还没开始就上课睡觉。
第二天秦孝公反而责备景监,你推荐的是什么人?就会夸夸其谈,动不动就尧舜禹汤!
景监什么都没说,回来问卫鞅,本来挺有才华的一个人,你为什么见了领导说话就那么不中听呢?就不能把你的惊人才华展现出来?
卫鞅非常为难,我说的都是好话啊!这样,麻烦您再安排一次会面,再给我一次机会吧!
景监说那起码得五天以后了,领导对你非常不满意,得让他去去火。
五天之后,景监果然再一次对秦孝公提出了卫鞅的请求,上次没说明白,麻烦您再给个机会呗!
秦孝公再次召见了卫鞅,卫鞅这一次说的是夏商定国顺应天命的事情。
秦孝公真心失望了,看来您是个博闻强识的人才,但是你说的事情离我们现在太远了,就不能与时俱进吗?貌似我们现在用不上。
第十章 秦孝公的羽翼
卫鞅来到秦国,得到了秦孝公宠臣景监鼎力相助,两次见到了秦孝公,但是结果如何呢?
景监一直在宫门外等候。
他很心急。
不止是为了给卫鞅帮忙,而是景监为了秦国心急,秦国太需要一个能够令国家改变进步的人物了!
这个人,会是卫鞅吗?
终于,在焦急中景监看到了卫鞅的身影,他连忙走上前去问卫鞅,这一次见面结果如何?
卫鞅看着景监急切的脸庞,淡淡的说道,这一次虽然改变了内容,谈论的主要是王道,但是领导好像还是不怎么满意。
景监一听也生气了,我们领导就是要找一个能改变秦国现状的人,你老扯那么远的事儿干嘛?和我们有关系吗?
卫鞅不怒反笑,其实我是故意的。因为我也不了解领导的真实意图,所以我故意这样说试探他到底怎么个想法。要是再让我见到他一次,我一定能够让他满意。
什么?
景监眼珠子差点掉出来。
费了牛劲让你见到了最高首长,你说你是故意的?你还试探试探领导?没事儿吧你?
景监简直无语了,只能说,两次都没有结果,恐怕我也不好说了。
是,的确没办法说了,难道要告诉秦孝公,您千万别介意,先前那卫鞅两次见您,都是试探您。
试探?
试探秦孝公?
您是耍猴呢吧?
第二天,景监早早前去见秦孝公谢罪,根本没敢提卫鞅的请求。
等到景监回来之后,卫鞅询问景监,您跟领导说我们见面的事情了吗?
景监说没有。
再说?
赛脸呢?
卫鞅神情很是落寞,可惜我这一片苦心了!那既然这样,我就告辞了。
景监说您这是要上哪儿去呢?
卫鞅言辞慷慨,难道天下除了秦国就没有别的国家了吗?一定有需要人才的国家,也一定有为了人才能够委屈自己的人。
这话一说,景监也难过了。
难道我们秦国就真不是人才的用武之地?
景监沉思片刻,告诉卫鞅先别着急,再等等,五日之内,一定回复卫鞅。
景监这几天见到秦孝公只口不提卫鞅的事情,他觉得还是要等待时机。终于,他等到了秦孝公的叹息。
景监故意问秦孝公,您为何叹息呢?
秦孝公说,当日齐桓公说遇到管仲,就好像鸿雁插上了羽翼,寡人也有雄心壮志,可是寡人却没有找到自己的翅膀。难道我们的大秦,就要永远在西疆沉睡吗?
景监正色对秦孝公说道,您有求贤若渴的心,那么秦国一定会得到真正的谋士,真正的人才。现在臣推荐的卫鞅就是这样的人才,他说自己有帝、王、霸三术,之前对您说过了帝王之术,可能和我们秦国实际相差太远,但是霸术他还没有对您说过,您看是否要见见卫鞅?
卫鞅?
秦孝公听到这个名字没有一点想见面的感觉。就是那个满口先王哲学的书呆子?
霸术?
唯独这两个字火花一样点亮了秦孝公的心。
既然现在秦国没有好的人才,那就见见何妨。
反正也见过两次了,不在乎多见一次。
秦孝公一见到卫鞅就急切的问,你既然有霸术,为什么不先对寡人说呢?
卫鞅坦然说道,臣之所以没有先说霸术,是因为帝王之术在于顺应民情,而霸术一定是违背民情的。
秦孝公很奇怪,违背民情?那还能称霸吗?
卫鞅说,要想称霸,就一定要进行改革。但是民心都是希望平安稳定的,老百姓谁能喜欢变革呢?因为变革不但是对现有秩序的破坏,更意味着对老百姓既得利益的重新分配。但是只有变革,才能让国家走上迅速发展的道路,等到称霸之后,所有的人才会明白,当时变革的人是多么油菜花呢。
秦孝公觉得这话说的有理,要是没点变化,就这么按部就班的发展下去,也不用特意招聘人才了。
就是因为想迅速发展,才会希望有好的路子。
秦孝公表示愿意听卫鞅说说其中的道理。
卫鞅将自己的治国理念进行了阐释,他认为只有国富,才能有实力发动战争。而只有军事力量突出,才能称霸。要想国富,必须发展农业,而且在国内必须赏罚分明,这样才能令行禁止。
这道理说得非常对,打仗总是用钱去打的,没钱就没军备没粮草,难道要作丐帮?
秦孝公表示这样自己能够做到。
但是卫鞅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让国家富强,必须有专门人才,而且还得委任此人行使特权,特别是不能三心二意,别人说什么就动摇了,那可就坏菜了。
秦孝公琢磨片刻,是这个道理。
秦孝公正听得高兴,卫鞅却起身告辞了。
秦孝公说这就完了?还有具体措施呢,你还没说呢!
卫鞅说您先思考思考,能不能做到这几点。等您决定做了,我再说不迟。
看来卫鞅果然非常聪明,他先说明理论,而且要到秦孝公的信任,然后才说具体细节。假如秦孝公没有那样的决心,则说什么都是白搭了。
卫鞅走后,秦孝公仔细思考了卫鞅提出的观点。
秦国军事实力不弱,但是要说称霸,真没有一定的把握。再看国力,更不能和齐国等其他大国相提并论。
基本上是七国之中的边缘国家。
第三天,秦孝公召见卫鞅,说明自己决心改革的想法,询问卫鞅具体的做法。
卫鞅详细解答了秦孝公的疑问,君臣对答三日三夜,毫无倦色。
看来卫鞅的确是个人才。
秦孝公觉得眼前的世界忽然开阔了许多。
秦孝公任命卫鞅为秦国左庶长,将秦国国政委任于卫鞅,甚至追加命令,凡是违抗左庶长命令的,斩无赦。
不光这样,秦孝公还赏赐卫鞅第一区,黄金五百镒。
平民卫鞅,忽然成为了秦国相国,秦孝公眼前最炙手可热的宠臣!
然而要让卫鞅的改革办法彻底实行,还需要民众的信任。
信任,特别是民众对官员,对秦国最高领导的信任,其实是非常难得的。
卫鞅为了树立秦国说一不二的公信力,在咸阳开始了一次实验。他让人在咸阳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派官员守着这根木头,同时命令,谁要是能把这根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赏十金。
搬一根木头就赏十金?
什么木头这么金贵?
从南门到北门有这么费劲吗?
逗我们玩儿呢吧!
老百姓议论纷纷,看热闹的很多,但是没有人去执行命令。
谁要是搬了木头,真从南门到了北门,万一最后是骗局,那不是白给大家一个笑料?
娱乐大众呢?
卫鞅觉得,这是十金太少了,所以老百姓不屑于去执行命令,他把赏金提高到了五十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个人觉得秦国从来没有因为什么事情重赏过老百姓,那就把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他说了赏五十金,到时候五十金没有还能没有点小奖励?类似于精神文明奖之类的?
这下子整个咸阳城轰动了,老百姓都扶老携幼的出来看热闹,看啊看啊,真有傻子去搬木头了!
看看到底结果怎么样?
看管木头的官吏将消息报告给卫鞅,这正是卫鞅想要的结果。
卫鞅表彰了这位百姓,你真是我们大秦的优秀子民!我们一定是讲信用的,这样,五十金就赏给你了。
五十金就这么赏给他了?
就搬了一根木头?
从南门到北门?
不知道有多少人暗自悔恨,想那么多干嘛,我怎么没去搬木头呢?
这件事情在咸阳城传的纷纷扬扬,但是冷静下来之后,更多的老百姓感到了咸阳的变化,这不是一言九鼎是什么?
五十金取得秦国百姓的信任,卫鞅赚大发了。
这件事情改变了老百姓对秦国的看法,卫鞅趁机宣布了新法。
这新法上对秦国进行了全方面的定位,一是迁都咸阳,二是设立县制,执行新法;三是鼓励百姓开荒种地;四是规定赋税,秦国不再执行井田制十一税率,所有的土地归国家所有,国家按照土地的面积征收赋税;五是鼓励经商,男耕女织,勤劳者免税一家,懒惰者没收为官奴,工商业也要征税;六是根据军功奖赏士卒,不论出身,凡是有军功的人享受更好的待遇;七是连坐法律,五家为保,十家相连,如有一家犯罪,九家举报,不然就全部腰斩。最后是所有人必须遵守新法,无论贵贱。不遵守的,杀无赦。
可以看出,卫鞅按照自己的想法对秦国进行了重新设计,这样的秦国是注重生产,注重经济发展和军事发展,但是也是严刑酷罚的。
当然这在秦国百姓之中引起了轰动,好好的就变了?什么都变了?
卫鞅为了维持自己新法的有效性,将凡是非议新法的百姓都发为边境戍卒,而大夫甘龙、杜挚由于私下议论新法也被废为庶人。
好一个雷霆手段!
真正的雷霆还在后面……
秦国的百姓也没想到,这位左庶长如此厉害,连议论一下都发配边疆了,一时之间没人敢议论新政,所有的人见面都互相使眼色,秦国进入了默片时代。
第十一章 人才争夺战
能够根据秦国实际情况,短时间内拿出让秦国发展加速的改革理论和办法,说明卫鞅是一个专业化人才。在见到秦孝公的时候不是和盘托出,而是经过几次接触先了解秦孝公为人是否值得为之付出,并且在公布改革办法之前先行树立威信,在公布改革办法之后行事雷厉风行,说明卫鞅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
一个高智商、高情商的人才,看来秦国改革非常令人期待。
可是古老的秦国,多少年固步自封,和中原没什么交集的秦国,能够接受如此凌厉的改变吗?
老百姓面对卫鞅的高压政策不敢说什么了,可是盘根错节的其他势力并没有选择沉默。
卫鞅?
一个不知道有多大本事的人,他就要决定我们秦国所有的事情?
卫鞅着手安排百姓准备迁都咸阳的事情,而这时候世子驷不但反对迁都,甚至对于变法也非常强烈的提出了反对意见。
卫鞅怒了,这是捣乱的来了?
变法变法,老百姓还没说神马,你们领导先窝里斗了!
以为让世子说话我卫鞅就害怕了吗?
卫鞅找到秦孝公,您看如何处理?世子是国家储君,如果处分恐怕不妥当。但是要说不处分,咱们以后也别想办成任何事了。
这件事情的处理最后令所有人瞠目结舌,根据卫鞅的建议,免了世子驷的处分,但是罪及世子驷的师傅。
世子驷的太傅公子虔被劓鼻,太师公孙贾被鲸面。
肉刑,对于所有人都是难言的耻辱。
而对贵族,还是位高权重的贵族施以如此酷刑,可见卫鞅变法的决心。
这回所有人都老实了,世子发表了反对意见,连太傅都被连坐了,还施以酷刑,何况我等P民?
卫鞅的雷霆手段,迅速收拢了人心。
经过准备,卫鞅下令迁都咸阳。据说当时雍州大姓迁都到咸阳的,有数千家。
秦国被分为三十一县,经过生产开荒,秦国赋税一跃百万。
而卫鞅的法令严酷也非常出名,他经常去渭水监督处罚囚犯,据说一天处死过七百人,滔滔渭水为之染红。
经过卫鞅精心的设计和严酷的管理,秦国法令严明,经济发达,军事水平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秦国一跃成为诸侯中比较有实力的国家。
之前的蛰伏不是因为秦国人不好斗,而是因为没有必胜的把握。
强大的秦国开始了扩张的道路,在对楚国的战斗中,秦国扩充了商于之地,直达武关之外,一举将疆土扩充了六百余里地。
秦国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周边国家的怀疑,而魏惠王尤其后悔。
在三晋中,魏国独大,本来有一举兼并赵国和韩国的野心,但是由于没有采纳公叔痤临终的建议,导致卫鞅这样的人才流失,白白失去了许多机会。
魏惠王追悔莫及。
此时魏国的许多著名人才,如子夏、田子方、魏成、李克都已经去世了,魏国人才进入空前空乏时期。
魏惠王明白,要发展,要迅速发展,离不开卫鞅这样的人才。
可是只有一个卫鞅已经被放走了,那还能怎么办?
魏惠王开始发布命令,招揽天下贤才。
有一个流芳百世的人才来到了魏国,他就是孟轲。
孟轲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高徒,可以说尽得儒家真传。但是孟轲绝对不是死读书的学生,他又有许多自己的看法,有济世安民的志向,后人将孟轲成为孟子,与孔子并列,是为“孔孟”。
孟子听到魏惠王招贤的消息就来到了魏国,魏惠王也早就听说了孟子的大名,不但去郊外迎接孟子,而且招待的非常周到。
当然魏惠王也不能免俗,还是提起治国之道,交流一下思想。没想到孟子自称是圣人门徒,只知道仁义,不知道利益。
这下子魏惠王灰心失望,他觉得孟子是一个空想理论家,于是不再给孟子实践的机会。
谁能想到谈到仁义就和求职安了避雷针一样?
孟子离开了魏国,来到了齐国。
当时列国纷争,的确也为各种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据说周王室属地的阳城,就有一位神人。
此地林木茂密,地形复杂,号为鬼谷。其中有位隐士,名为鬼谷先生,曾经和宋人墨翟一起采药修行,人称鬼谷先生。
这位鬼谷先生才高八斗,天上地下无所不知,什么占卜、兵法、辩论、修真那是涵盖了当时各个热点方面。鬼谷先生在当时也颇有名气,有许多人仰慕他的才华前来求学,其中最出名的四个学生是齐国人孙膑,魏国人庞涓、张仪,洛阳人苏秦。
庞涓跟随鬼谷先生专门学习兵法有三年之久,他自己觉得提高很多,基本上该知道的都知道了。这时候庞涓偶然得知魏惠王访求贤才的时候,他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但是要怎么跟先生说呢?
难道说我庞涓爱慕的俗世繁华,并不是您这边的隐士生活?
庞涓踌躇之际,鬼谷先生已经看出他的心意,说你为什么不下山求取富贵呢?你的机会已经到了。这样,你去山边摘一朵花,我为你占卜一下。
庞涓大喜,立即进山,摘了一朵小花,赶回来见鬼谷先生。
鬼谷先生一看这花笑了,原来你采了一朵马兜铃啊!马兜铃一次开十二朵,这是你荣盛年数。而这朵花是鬼谷特有,见到太阳就会枯萎。鬼字旁加委,看来你此行一定会在魏国得到很好的机会。
魏国?
鬼谷先生还送给庞涓八个字:遇羊而荣,遇马而卒。
庞涓出山了,孙膑为他送行。
庞涓走的时候对孙膑说,将来如果我发展好了,一定为你推荐,也给你博一个前程。
孙膑笑问,真的吗?
庞涓发誓道,如有违背,万箭穿心。
这誓言,真的挺重。
尤其是你在做不到的时候。
孙膑一个人回到了山里,他还是有几分伤感。
同床三载,说走就走了,以后说不定再也看不到了。
鬼谷先生问孙膑,你还挺伤心?你看庞涓有发展前途吗?
孙膑很肯定的说,当然有。
鬼谷先生微微摇头,我看未必。
夜里,鬼谷先生找到孙膑,交给他一个铁匣子。
孙膑很惊讶,这是什么东西?
鬼谷先生解释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孙子兵法》。据说孙武在离开吴国的时候,吴王阖闾将其珍藏在姑苏台密室内。后来越军焚烧了姑苏台,这兵法于是再也没人知道。我和孙武有旧,所以向他求来此书,上面还有我的注解。我看这些学生中,只有你宅心仁厚,所以特地将此书传给你。
德育是育人的根本!
孙膑真的是老实人,他居然问自己的老师,为什么没传给庞涓呢?
鬼谷先生无奈的说道,得到这部书的人,必须是能够利用这兵法造福于民。庞涓并不具备这样的资质。
孙膑这才明白先生的良苦用心,于是他开始日夜苦读。
三日之后,孙膑对于书中原理倒背如流,鬼谷先生欣喜万分,收回了原书。
而庞涓来到魏国之后,就自荐到魏国的相国王错,王错经过了解,发现庞涓是个人才,将他推荐到了魏惠王处。
庞涓奉命来见魏惠王,正巧此时厨师送上蒸羊一盘,庞涓暗喜,我老师说过,遇羊而荣,看来还真是这样。
果然,魏惠王看庞涓一表人才,便问他对于当今形势有何高见?
庞涓觉得机会来了,于是将学到的知识倾盆而出,唯恐被魏惠王小看。
魏惠王也有自己的难处,魏国本来是三晋中实力最强的,现在居然被赵国夺走了中山,而边境的秦国也虎视眈眈。最近发展形势不妙啊!
庞涓夸口道,只要用他为大将,一定能够横扫六国,将六国统统收入囊中。
魏惠王说您夸张了吧?
庞涓得意的说道,我所学的就是这个啊,您就相信我吧!
和卫鞅比,庞涓果真肤浅。
但是魏惠王觉得庞涓真是难得的人才,又有雄心壮志,于是拜庞涓为元帅,兼军师。甚至连庞涓的儿子庞英、侄子庞葱、庞茅也成为魏国的将军,果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正好此时齐军侵略魏国,庞涓率领军队击退了齐军,自此他在魏国气焰更高,自以为天下无敌。
墨翟遨游名山,来到鬼谷。和孙膑见面之后,墨翟深深为孙膑的才华折服,于是问孙膑为何还不出仕大展身手呢?
孙膑说,我同学庞涓早就去了魏国,他说将来一定会帮我出人头地的。
孙膑童鞋果然实惠,人家随口一句话,还当真了。
墨翟说那这样,既然庞涓在魏国,我又正好游历各国,我就去一次魏国,看看庞涓为你准备的怎么样了。
墨翟来到魏国,惊奇的发现庞涓居然在魏国已经是风生水起的风云人物,但是他一听说庞涓夸夸其谈,就知道这人根本没有给孙膑引荐的意思。
要是想帮忙早就帮忙了,还等着什么时候?
墨翟求见魏惠王,魏惠王也早就听说过墨翟的大名。见面之后墨翟对魏惠王简单说了点兵法,就让魏惠王高兴的不得了,魏惠王准备留墨翟在魏国就任。
其实墨翟志不在此。
墨翟说,自己的才华算什么?臣在鬼谷见到的孙膑,那是得到了孙武真传,那才是真正的人才啊!
魏惠王说鬼谷?那不是庞涓的同学吗?孙膑和庞涓哪个更优秀?
墨翟笑道,孙膑得到了孙武真传,天下无敌!何况是区区庞涓?
第十二章 同窗
天下无敌?
墨翟对孙膑的评论,让魏惠王口水流一地。
真有这样的人才,那必须挖掘到手,无论用什么方法!
魏惠王找到庞涓,听说你有个同学叫孙膑?他得到了孙武真传,为什么你不为寡人召见他呢?
看来魏惠王已经开始指责庞涓了,庞涓有些慌乱,孙膑,得到了孙武真传?
庞涓回答魏惠王,臣知道孙膑的才华,但是孙膑是齐国人,他如果出仕肯定先去齐国,齐国不成才会来魏国,所以臣不敢说。
魏惠王不满意了,怎么小庞你的境界就到这吗?士为知己者死,难道寡人重用他,他能不来?
这已经没有推辞的借口了,庞涓只能说立即修书一封,叫孙膑过来。
真正给孙膑帮忙的是墨翟,但是墨翟忽略了一点,对于已经在魏国掌握兵权又不想让孙膑来此的庞涓,假如孙膑真的来到了魏国,会发生什么?
庞涓当然不想让孙膑过来,自己在魏国如今呼风唤雨,孙膑来了,岂不是要抢了自己的风头?
但是也不能拒绝魏惠王,不然他一定会认为自己心眼小,不为他推荐贤才。
最好是,孙膑来了魏国,发生了些什么事情,不能在魏国获得重用。
小样,你就来吧,来了看能不能整死你!
庞涓修书一封,魏惠王派出使者,带着黄金白璧,宝马香车的,来鬼谷接孙膑。
孙膑看到书信上说,庞涓自己发展的情况不错,让孙膑赶紧过去,魏惠王那边都有庞涓打点。
居然没有一句话是问到恩师如何的。
鬼谷先生不想让孙膑去魏国,他觉得此行魏国,必定险阻重重。可是孙膑接到庞涓的书信,已经心急火燎了。
鬼谷先生只能让孙膑也摘一朵花,占卜前程。
孙膑哪儿有心思出去找什么鲜花?
正好看到鬼谷先生书桌上供着菊花几支,他摘下递给了恩师。
鬼谷先生凝重的说道,这花历经风霜,几经摧残,终归还是完好的。说明要经过艰难险阻,结局是好的。而且这花是供在瓶中,看来身份尊贵,但是她仍旧要回到瓶中,你的前程,还在故土。
临走的时候,鬼谷先生送给孙膑一个锦囊,说不到危机关头,不能打开。
孙膑心急如火,拜别先生,就跟随魏国使者而去。
看着孙膑远走的身影,有两个人羡慕不已。
正是苏秦和张仪。
他们也想功成名就,于是两个人同时提出要下山出仕。
鬼谷先生本来想留一个人在身边,不过看弟子都要出仕,也不加阻拦。
同样,在临走之前,鬼谷先生为他们占卜一卦,苏秦是先吉后凶,张仪是先凶后吉。苏秦会先实行自己的理论,而张仪则比较晚。
同时鬼谷先生说,看来庞涓和孙膑两个人一定会有很残酷的争斗,你们二人就要念及同窗之谊,不能这样。
孙膑到了魏国,就住在了庞涓府邸了。
庞涓变了,说话口气大多了,而且无论做什么都是洋洋自得。
第二天庞涓领着孙膑去见魏惠王,魏惠王对待孙膑非常有礼貌。
本来魏惠王想拜孙膑为副军师,但是庞涓说,自己和孙膑同窗情深,怎么忍心看孙膑为副呢?不如拜孙膑为客卿,将来立功之后,庞涓会让贤。
气度真高啊,既然情深意重,为什么不早点叫孙膑来呢?
魏惠王非常开心,真的拜孙膑为客卿,于是孙膑成为了在魏国仅次于庞涓的高官。
不过客卿虽然名位高贵,但是始终是客,对于魏国而言,不算编制内臣子。
当然这些都不是庞涓关心的,庞涓并不只是惺惺作态,关键在于他不想分兵权给孙膑。
孙膑算是在魏国安定下来了,紧接着庞涓就要开始实行自己的计划。
计划一:摸清底细
和孙膑在鬼谷同窗三年,庞涓是最了解孙膑为人的。但是墨翟说孙膑得到了孙武真传,这句话阴影一样始终盘旋在庞涓的脑海里。
难道是真的?
庞涓根本不能容忍任何人比自己更加强大。
一次喝酒的时候,庞涓有意无意说起用兵之道,孙膑的几个见解瞬间令庞涓惊艳,这可不是鬼谷老师的传授!
庞涓故意问孙膑,难道你说的是孙武的《兵法》吗?
孙膑说是啊,正是孙武的《兵法》。
庞涓呵呵笑道,其实我在鬼谷的时候老师也曾经传授给我,但是那时候浑不在意,所以没记住多少。你还都记得吗?
孙膑老实的说,老师也让你看过?不过他让我看的还带有他的注解,所以可能和你看到的不一样。
庞涓心里一万条毒蛇窜过,他好恨!
庞涓不动声色,还是笑眯眯的问孙膑,是吗?那你还记得吗?
孙膑说,老师当时也只是让我看了三天而已。不过这么重要的东西,我自然记得。
庞涓笑而不提。
几天之后,魏惠王为了将孙膑和庞涓分出一个高下,在校场举行了阅兵。
庞涓排列的阵势,孙膑一眼就能看出是哪个。
但是孙膑列阵,庞涓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庞涓趁人不备偷偷问孙膑,这是什么阵?
孙膑说,这是颠倒八门阵。只要敌人进攻,立刻就会变成长蛇阵。
原来孙膑学到的是升级版兵法,或者可以说是庞涓2。0版本的。
庞涓将孙膑告诉自己的答案告诉了魏惠王,魏惠王很是欣慰,看来庞涓和孙膑一样优秀!
庞涓虽然应付过去了魏惠王的考核,但是心里更加忐忑不安了。
老师居然偏心!
最可气的是,孙膑居然真的比自己强很多!
看来必须想个办法,让孙膑赶紧离开魏国,不然这不是砸自己的饭碗吗?
计划二:斩草除根
庞涓找到孙膑,你看你现在在魏国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了,为什么不把家人接来一起享福呢?我可是盼着见到你的家人啊!
不提家人还好,一说到家人,孙膑的眼泪止不住的落下来。
虽然是同窗,但是庞涓并不知道孙膑的家庭关系。
孙膑告诉庞涓,自己四岁丧母,九岁丧父,全靠叔叔孙乔抚养长大。叔叔孙乔是齐康公的大夫,但是等田氏将齐康公驱逐到海上然后窃国之后,跟随齐康公的大臣很多被杀的。叔叔孙乔带着堂兄孙卓、孙平到周王室避难,没想到又遇到了灾荒。叔叔孙乔把孙膑放在洛邑北门之外,父子从此失踪。
后来孙膑长大之后,听说鬼谷先生的大名,自己前去鬼谷求学,这么多年了,还从来没有收到家人的任何音信。〖TXT小说下载:。。〗
原来孙膑还有这样悲惨的往事。
庞涓说难道你就不想回家乡看看吗?
孙膑叹息道,谁能忘得了自己的家乡呢?但是现在既然已经作了魏国的大臣,自然不能回去了。
庞涓也马上表示赞同,对孙膑安慰一番。
接下来的日子,平静的出奇。
就这样,半年的时间过去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