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登仙道-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说浩瀚神州,广袤神秘,自从那十二万六千六百年前,天地大劫之后,尘埃落定,玉宇澄清。rì出rì落,流年似水,天地造化,生生不息,其间求仙问道者,络绎不绝,于是中土神州生出仙道十门。修仙之路,难于登天,非心智坚韧,天赋过人者,不得问鼎,故其间贪图捷径者,多做损人利己之事,心生魔障,于是又生出魔门五宗,更有天地间一切妖兽,妄想一步登天,摆脱禽兽之苦,于是又生出妖族三圣,占据万里海疆,于是天下三分,仙魔妖三足鼎立。

    神州中土,疆域万里,其间山水纵横,气候宜人,适合人居。中土以外,更有四山,名曰极东太一山,极南紫薇山,极西昊天山,极北真武山,外加神州中极轩辕山,世人称为五帝山,相传五帝山由来已久,可追溯至古皇开天辟地之时,纵横千里,高耸入云,亘古不变,世人称为撑天五柱。

    中极轩辕山西南八千里,有一山,名曰浩山,山下有一水,名曰洛水,名山大川之间,天地灵气充盈,人杰地灵,浩山更是四季如chūn,植被繁茂,其间多有仙芝异草,更有灵禽异兽出没,端得是处求仙问道的好去处,中土仙道十门之一的儒园便坐落于此。

    这rì傍晚,夕阳似火,红霞满天,浩山脚下,来了一群人。这一行人,队伍松散,拖拖拉拉,除了三男两女,五个青年,其他俱是五六岁的幼稚孩童。

    “大家注意了,一个跟紧一个,不要掉队。”

    其中一个身负宝剑的青年男子喊道。这五名青年俱是男的英俊潇洒,女的国sè天香,都是一等一的青年俊才,其中以为首的那紫衫女子最为出sè。

    “大家坚持一下,务必于天黑之前,赶到儒园。”为首紫衫女子喝道。

    那一群孩童叽叽喳喳,有唤累的,有喊饿的,不胜其饶,唯独两个少年,不言不语,一前一后,埋头赶路。

    “不得喧哗!如此心xìng,怎配当儒园子弟!”

    紫衫女子一声轻叱,孩童们顿时闭嘴,不敢再抱怨半句。

    “这位仙女姐姐,儒园离此尚有多远?”一位身影偏瘦,脸庞略黑的布衣少年开口问道。

    这一声仙女姐姐,叫得那紫衫女郎大为受用,又见此少年正是先前沉默不语的两少年之一,更是颇有好感,不由脸sè舒展。

    “也不多远,翻过这处山坡,山脚深处便是了。三师弟,发他们每人一粒避谷丹。”

    众少年服了避谷丹,顿觉腹中生津,jīng力充沛,先前的疲惫一扫而空,心中又是好奇,又是钦佩。

    黑脸清瘦少年开口又问:“仙女姐姐,我等到了儒园,真的可以修炼仙法,得道成仙吗?”

    “这是当然,但凡天资过人,心志坚韧之人,我儒园皆会因材施教。”

    “小子少年读书,听闻神州中土有仙道十门,不知儒园排行第几?”

    眼见这黑脸少女没完没了,不知轻重,身旁一直沉默的红脸少年急忙轻扯其衣袖,暗示不要多言。

    紫衫女郎顿时脸sèyīn沉,先前的好感一扫而空,不理不睬。旁边那三师弟嘿嘿笑道:“自是数一数二的。”

    众孩童一阵雀跃,能够进入天下数一数二的道门学习,可是几世修来的福分,心中更是憧憬美好未来。

    那黑脸少年还要发问,身边红脸少年急忙拉住,怒目相视,这才制止,这一行动,不由博得儒园弟子的几分好感。

    众人脚下加力,不一刻,夕阳西下,天sè渐黑,山林深处,渐有鸟鸣兽吼。众孩童皆是毛骨悚然,心中惴惴,其中胆小女孩,已是隐隐yù泣。

    “怕什么!心中一口浩然气,万邪不侵群魔灭,就你们这般胆量,将来如何克服万难,登临仙道。”紫衫女郎陡然喝道,那些胆小孩童顿被吓住,不敢出声。

    山林深处,yīn风突起,一道黑影陡然蹿出,拦住去路,却是一条巨蟒。

    此巨蟒高达十数丈,水桶粗细,双眼如铜铃,獠牙如钢刃,暗红舌信外露,蛇涎滴落,草丛、碎石皆被腐蚀。

    一片惊叫,众孩童皆是腿脚发软,两股颤颤,唯独先前一直沉默的红脸少年叫道:“大家莫怕,聚在一起,诸位仙长自会杀敌。”

    儒园弟子不禁暗赞,紫衫女郎全然不惧,周身紫气升起,纵身迎上:“好孽畜,竟敢在儒园地界造次,待我拿了,回去练器练丹。”

    指尖两道紫气,犹如利剑,直shè巨蟒双眼。

    这巨蟒也是修行数百年,有了灵xìng,深知这两道气剑的厉害,当下蛇身一晃,抢先躲开,随即巨口一张,一口蛇涎疾shè而来。

    紫衫女郎周遭的紫气越来越浓,渐渐掩住其身形。那黄绿sè剧毒蛇涎犹如碰到无形壁垒,皆被紫气震得四下飞散,落入周围草丛,“嗤嗤”冒烟。紫衫女郎迅若闪电,指尖气剑越来越长,变得柔软若丝,好似紫sè缎带,一层一层,裹住巨蟒身体。

    巨蟒大惊,知道这下碰到强手,顿生退意,巨大身体不断摇晃,横冲直撞,一下挣脱束缚,消失在茂密草丛中。

    紫衫女郎见自己一时疏忽大意,竟被那巨蟒脱身而去,不禁大怒,一声娇叱:“孽畜!哪里走!”便yù纵身追赶。谁知她刚要启动,突见前方黑暗树林中闪起一道碧绿青光,璀璨耀眼,巨响过后,一道巨大黑影随即飞出树林,砰然落地,正是刚才那条巨蟒,此时已是皮开肉裂,血肉模糊,眼见是不能活了。

    “大师兄吗?”儒园子弟一阵欣喜。

    “正是李臻,你们回来了,掌门让我来接应你们。”

    言语间,树林中闪出一名青年男子,一身儒士穿戴,峨冠博带,青衫猎猎,长袖垂垂,剑眉星目,唇红齿白,仿佛天地间的书生之气都集于其一身,淡定的儒雅中流露着几分卓然不群的傲气,不愧是儒园仙家子弟。

    “恭喜大师兄道法大成。”紫衫女郎带头施礼。

    “只是小有进步而已,离道法大成尚早,想那太易宗的忘尘子,五年前便度过了弱水劫,时至今rì,也不知他度过离火劫没有?”

    紫衫女郎道:“哪有这般容易,十年后的仙道大会,大师兄必能一举夺魁。”

    李臻温温一笑:“这孽畜胆敢在儒园地界造次,便交由师妹你处置吧。”

    “多谢大师兄。”紫衫女郎面露喜sè,手心紫气闪烁,那巨蟒便消失不见。

    孩童们惊魂稍定,见李臻和紫衫女郎连续施展神通,又是惊奇,又是羡慕。

    李臻扫视孩童:“他们便是你们寻到的孩童?”

    “正是,我等五人搜寻方圆千里,也不过寻到二十个而已。”紫衫女郎上前在李臻耳边又细细低语几句。

    李臻目光如电,停在刚才那红脸少年和黑脸少年身上。两少年立于其目光之下,顿觉如全身**一般,生不得半点他念。

    “我们赶路吧,师傅他们正等着呢。”李臻一声令下,长袖之中飞出一枚鹅卵般大小的珠子,光滑四shè,璀璨无比,顿时把昏暗的山路照得通明可见,众人脚力也不由加快。待到翻过山坡,进入深谷,已是天sè尽黑,月华高挂。仙道十门之一,幽静神秘的儒园就半隐半现于夜sè中,极目望去,但见亭台楼榭,若隐若现,古树参天,松柏常绿。一条青砖古道,直通儒园,古道两旁,古树参天,郁郁苍苍,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一尊人形石像耸立,每尊石像都是栩栩如生,峨冠博带,面容铿锵,或手持玉圭,或手持书简,或持文房四宝。一股纯厚的浩然之气充斥着整个山林天地,各位孩童踏上古道,不禁一窒,而儒园子弟则是神采奕奕,好似鱼归大海,龙翔九天。

    儒园弟子领着众孩童进了儒园,一片静谧,仿佛整个天地都陷入沉睡,黑暗之中,只能得窥一角一隅,古朴典雅,仙气隐隐。

    “诸位师兄师姐会安排你们休息,你们暂且在此居住,三rì之后,园主将会接见你们,到时候能否成为儒园子弟,就看你们的造化了。”

    李臻一席话之后,便自离去,而众孩童被紫衫女郎等人安排宿在了三层连排竹楼中。那黑脸少年和红脸少年则被分在了一间。

    翌rì,直到rì上三竿,黑脸少年才睡眼惺松的起床,而那红脸少年早已在打坐练功了。

    “千羽,你还真是卖力啊,我要是儒园园主,立马收了你。”黑脸少年伸了个懒腰,慵懒不堪。

    红脸少年千羽笑道:“你也别太偷懒了,我发现这儒园的灵气要比外界浓郁的多,最适合修炼,现在不努力,三天后被淘汰,你可不要哭鼻子。”

    原来仙道各门各派为了保证人丁兴旺,后继有人,每隔十年左右,便会下山寻找资质出众的孩童,带回门派,考核合格者,就会收为弟子,指导修行,壮大门楣。

    这黑脸少年名叫方道明,红脸少年名叫战千羽,二人本是浩山脚下一处小镇中的玩伴,方道明自幼丧了双亲,还好战千羽家境殷实,一rì三餐也不少他,只是疏于管教,养成了无为惫懒的习xìng。

    方道明嬉皮笑脸:“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他不收我是他自己的损失。”

    战千羽熟知其习xìng,无奈笑道:“待到三rì后,看你如何自信。”

    “可惜这里没书,否则弄本仙书看看,倒是人生一大幸事。”方道明说罢又倒在床上,准备睡个回笼觉。

    此二人虽是要好玩伴,习xìng却大相径庭,方道明好静,战千羽好动,战千羽爱武,方道明嗜书。战千羽心思活络,自从儒园子弟在上山之前传授他们每人一段基本的练气口诀,他便知道机会难得,一路勤练不辍,不似方道明这般无所谓。



………【第二章 儒园园主,奇怪老伯】………

    三rì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期间出于好奇心的驱使,众孩童皆是出过竹楼,四处溜达,只是刚出方圆百丈距离,便被儒园子弟喝止,孩童们见了灵鹤飞过,麋鹿逡巡,大呼过瘾,唯独战千羽一直于房中打坐修炼,不曾迈出房门半步。

    三rì后的清晨,紫衫女郎和其他弟子早早唤醒孩童,待得梳洗整装一番,便带着他们往正气殿去了。

    古朴典雅的正气殿位于儒园中心地带,是儒园历来园主、长老、弟子们议事之所在。红木匾额上写着三个烫金大字“正气殿”,两边一副对联:浩然天地,正气长存。这十一个大字乃是儒园创始人浩然子以大弘愿,大口法力镌刻而成,而后经过儒园历代园主的法力温养,时至今rì,已具备了大口法力、大神通,乃儒园的镇园之宝也。

    今rì,对儒园来说是个重要的rì子,儒园园主孟浩然,长老空隐居士,青莲居士以及以李臻为首的儒园二代弟子齐聚正气殿,审视着眼前二十个稚气未脱的孩童。

    儒园园主孟浩然一身儒士穿戴,三十岁左右,面容极其俊朗,额下黑须整齐,一身浩然之气,不怒自威。

    空隐居士和青莲居士一男一女,端坐于孟浩然左右,皆是儒士穿拌。

    孟浩然扫视众孩童,轻捋黑须,微微点头:“梦梵,辛苦你们了,暂且退居一旁。”

    “是。”紫衫女郎,儒园大师姐倪梦梵应声退下,站于其师青莲居士身后。

    众孩童面对孟浩然等人的审视目光,大多又惊又骇,不知所措,唯独战千羽双眼炯炯有神,充满渴望,而方道明却是一副无所谓的表情。

    简单的入园测试开始,每位孩童面前都放了一片鹤羽,大约一臂长短,李臻现场传授孩童们一式掌法,孩童们需要现场领悟,并且利用前几rì所授凝气之法,尽全力催动鹤羽,以鹤羽舞动的时间、距离的长短为判定。

    小小孩童们面面相觑,看看四周大人,又看看身边小伙伴,开始憋气使劲,小脸渐渐涨得通红。

    不到盏茶功夫,高低立判,成绩最好的战千羽,远远超越其他孩童。

    孟浩然等三人互视一眼,心中惊喜交加,惊得是战千羽竟有如此成绩,即使比起当年李臻的入园测试,也是稍胜一筹,喜得是拣到这么一个天赋惊人的宝贝,只需以后jīng心调教,必会大放异彩。

    二代弟子除了李臻和倪梦梵,他人皆是交头接耳,低声评论。

    空隐居士哈哈大笑:“掌门师兄,师妹,当年资质最好的臻儿和梦梵分别拜入了你们门下,今天,你们可不能跟我抢了吧。”

    孟浩然和青莲居士对视浅笑:“也好,这孩子便交由师弟教导吧。”

    空隐居士长袖一挥,战千羽便被一阵青气卷起,越众而出,到了空隐居士面前。

    “孩子,你姓谁名谁,可愿随我学艺?”

    战千羽聪明伶俐,当下磕头唱诺:“小子战千羽,拜见师傅。”

    这一声师傅,叫的空隐居士哈哈大笑:“好,好得很,李明,这小师弟的起居饮食就交由你打理,千羽,李明乃我门下大弟子,你且向他好好学习。”

    空隐居士身后一英俊青年向其微笑招手,战千羽心领神会,站到了李明身边。

    除了战千羽之外,尚有一对兄妹蓝宗、蓝兰成绩斐然,于是分别拜入了孟浩然和青莲居士门下。至于剩余的十七名孩童,儒园又勉强挑了十二名,大概分了,最后剩下的五个,实在难以将就,准备遣送回府,而方道明就是其中之一。

    这下方道明急了,越出众人,径直跪倒在地,哀声道:“三位仙师,不准备收我了吗?”

    孟浩然看了看他的成绩,实在是惨不忍睹:“这位小哥,求仙问道,也看机缘,依我之见,你尘缘未尽,还是算了吧。”

    “仙师不要!”方道明哀声道:“小子若是这般回去,必是死路一条。”

    不顾众人惊讶的眼神,方道明继续哀求:“小子双亲早丧,从小寄生于兄长家中,奈何兄长驽钝,大嫂xìng情彪悍吝啬,常常虐待于我,衣不蔽体,食不裹腹,幸得千羽双亲慈善,待以三餐,小子才苟且至今,这番被师姐师兄带回,实是二次投胎做人,如今千羽留下,我若一人回去,则是羊入虎口,必被兄嫂虐待更盛,命不久矣,还请仙长开恩,留下小子,苟且xìng命。”

    这一番哀求,当真是啼鹃带血,悲凄不已,众人皆是暗生恻隐之心,唯独战千羽见其信口胡诌,也不道破,只是埋头暗笑。

    孟浩然无奈叹道:“只是你确实无甚天份,与修道无缘。”

    方道明道:“小子偷偷读过几年书,手脚勤快,就算在此当个杂役小斯,也好过回去受罪,求求仙长,收下我吧。”

    孟浩然回转视线,见两位师弟、师妹并无意见,于是道:“也罢,本园藏书楼现缺一书僮,你便去此吧。臻儿,待会儿此间事了,你且把他送去,登记入册。”

    “多谢园主,多谢仙长。”

    方道明喜出望外,不停磕头,这下惹急了余下的四个孩童,一拥而上,只管磕头哀求,眼泪鼻涕,已是不分。

    孟浩然煞是无奈,空隐居士遂道:“掌门师兄,师妹,以我之见,这四个孩童,也算和儒园沾了半点缘分,不如就此收下,至于rì后如何,且看他们的造化了。”

    “也罢,臻儿,你一并带他们去登记入册,分到各处,再传些入门法诀,至于最终如何,且看他们的造化,就此散了吧。”

    众孩童磕头道谢,从此在儒园安家,方道明更是喜上眉梢,对战千羽暗使眼sè。

    众人出了正气殿,各有安排,首徒李臻便领了方道明去藏书楼报到。

    一路行去,方道明方知儒园地广,时有灵禽走兽,仙芝异草,清泉怪石,雾气缭绕,不愧是仙家圣地。

    方道明紧随李臻,一路叽叽喳喳,询问不停。

    “大师兄,你现在的功法,是不是很厉害了?”

    李臻爽朗一笑:“差之甚远。”

    “那如你这般的年轻高手肯定不多。”

    “哈哈,十方世界,求仙问道者如过江之鲫,出乎其类者,拔乎其翠者,不胜枚举,胜我者,多矣!”

    “大师兄你修炼多久了?”

    “潜心修炼四十载,不知何处是家乡。”

    方道明暗念一遍,不禁黯然,又道:“若我修炼四十载,不知能否达到大师兄的境界。”

    李臻想了一想,无情的打击随之而来:“就你这种心xìng,一辈子也达不到。”

    “啊!”方道明目瞪口呆,一时无语。

    “先前三rì,你是上窜下跳,战千羽则是埋头苦练,求仙问道,乃世间第一难事,天份固然重要,心xìng才是第一,要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才有可能登临仙道,若似你这般心xìng,即使修炼一辈子,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也是师尊不肯收你为徒的原因。”

    方道明心中一阵黯然,不再追问。片刻之后,二人到了藏书楼。藏书楼位于儒园西南,三层木式结构,大门之前立一木碑,上刻四字“书生义气”,也不知此木碑由何种木材制成,虽已年代久远,却毫无腐烂破损。

    迈入藏书楼,一阵浩瀚如海的书香之气迎面而来,方道明几乎窒息,半响才能适应。李臻也不多说,直接领着方道明到了一楼的里间,其中正有一位须发尽白的老者端坐于桌前写着什么。

    “老伯。”李臻微笑招呼。

    老伯也不抬头,好似眼前之人只是一普通青年,根本不是什么仙道十门的得意大弟子,只是随意道:“你今rì来有何要事?”

    李臻好似见怪不怪,越发恭敬有礼:“今rì儒园新招了一批弟子,师傅要我送一个与你当助手。”

    “孟浩然终于记起我这个遭老头子已是百岁之人了,肯给我一个助手了,只是不知这小子是否受得了苦?”

    方道明连忙施礼:“启禀老伯,小子不怕吃苦。”

    先前李臻的一番话让他感受颇深,心中有了一丝明悟,再加上对战千羽的羡慕,心中的修道之念终于有所稳固。

    老伯头也不抬:“嘿嘿,丑话说在前头,若是受不了,趁早混蛋。”

    方道明道:“还请老伯多多教诲。”

    李臻见交了差,便施礼告辞,方道明立刻追了出去。

    “大师兄,园主说我可以学习儒园最基本的入门功夫,我向何人学习?”

    李臻深深看了他一眼,点头道:“我儒园的仙诀功法都存在藏书楼中,不同资格的弟子可以进入不同书室阅读,而入门的法诀,则是开放式,任谁都可以阅读,你自可从中学习,若有疑难之处,尽可来问我,至于其他,那就看你的造化了,记住,浩然天地,正气长存。”

    说罢,李臻抚袖而去,方道明恭敬施礼道别。

    “浩然天地,正气长存。”方道明默念一声,调头回到书楼内室,那老伯依旧端坐书写,一动未动。

    方道明当然不是愣头青,一个面对儒园首徒都如此拽的人,一个可以直呼儒园园主大名的人,自然非等闲之辈,当下越发恭敬了。

    “小子方道明,老伯有何吩咐,尽管开口。”

    “如此也好,”老伯依然未抬头:“你去把气字室的书籍收拾一下吧。”

    方道明不敢多问,立刻出了内室,所幸藏书楼书室不多,一楼只有两间,门上分别写着斗大的“气”字和“丹”字。

    方道明进了气室,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室内空间极大,九排木架整齐摆放,高达三丈,直至屋顶,每排木架都整齐的划分为若干个大小相同的格当,有的插着硕大的竹简,有的也是空着。书室地面杂乱的堆放着一些竹简,每一册足有方道明一般高,又厚又重。

    方道明看看竹简,又看看自己瘦弱的胳膊,不禁喊冤,这岂非要人老命吗!

    喊冤归喊冤,活还是要干的,方道明当下动手,木格太高够不着的便把书简摆放整齐,只放在地上,饶是如此,一个六岁孩童,能有多少力气,待整理了十余册,已是累的气喘吁吁,全身脱力,双臂酸痛。

    方道明瘫倒在地,靠着一堆竹简,尤自喘气,随手翻开身边一册书简,却见开篇三个大字:“引气诀”。

    “莫非是儒园修炼法诀?”方道明暗忖,继续翻阅,发现开篇一段和前几rì儒园子弟在山下所授一般无二,后面则是完整篇章。

    方道明顿时大喜,当下盘膝而坐,默念法诀,引气修炼。此《引气诀》乃是儒园最基本的入门法诀,教导弟子如何感悟天地灵气,引入体内,淬练肉身,归于己用。

    方道明有了前番教训,心xìng渐稳,于是沉下心思,渐渐入定,潜心修炼。



………【第三章 十方世界,修行之道】………

    一时三刻,方渐渐醒转,但觉神清气爽,先前疲惫,一扫而空,方道明心喜不已,更不敢偷懒,继续整理书简。这番多些,直到整理了二十册,方才筋疲力尽。于是方道明又打坐修炼,此次入定时间又长了些。

    照此方法,周而复始,直到月华高挂,方道明已是饥肠咕噜,疲惫不堪,连打坐练气的心思都升不起半点,而书简却尚有一半没有整理。

    那须发尽白老伯信步而入,撞见方道明正在休息,当即喊道:“兀那小子,一天时间,就整理成这样!”

    方道明立刻起身,无奈道:“老伯,你看这竹简,每册都和我一般高大,我哪里搬得动呢。”

    老伯眼神奇怪:“修为达到金丹劫,便可虚空驱物,擒拿摄物,你怎不行?”

    方道明捞捞头,笑道:“小子修为尚浅,没有达到老伯所说境界。”

    “那修为达到凝气劫,肉身淬练,力量大增,可达千斤之力,你怎不行?”

    方道明面有羞sè:“小子也没有达到凝气劫的境界。”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究竟修炼到了什么地步?”

    “嘿嘿,小子今天方才入园,刚刚修炼了一天《引气诀》。”

    “好你个孟浩然,老夫还以为你良心发现,原来是送来了一个无用之人,岂有此理。”老伯勃然大怒,抚袖而去。

    方道明喊道:“老伯,我肚子很饿,请问在哪里可以进食。”

    “今天时间过了,明天赶早吧!”

    老伯声音传来,优带三分怒气,而方道明却是十分绝望。

    拖着疲惫的身体,方道明很是沮丧,不仅要饿肚子,而且连个住处也没有,只好在书室里将就一晚,想想战千羽的待遇,不禁暗道,有师傅真好,但转念一想,人家的待遇都是自己努力争取,而自己却是一味偷懒。

    想到此处,方道明自责不已,当下强忍饥饿疲惫,继续打坐修炼,趁夜整理竹简。

    待到全部摆放整齐,已是天sè微亮,方道明再也强撑不得,倒地便睡。

    白发老伯再度光临,发现方道明尚在睡梦之中,喃喃呓语,却是在念诵法诀,于是一声大喝,顿时将其惊醒。

    方道明揉揉惺松睡眼,发现已是天sè大亮,看清来人,正要施礼问安,不想老伯喝止:“老夫生平,最不喜这些繁门缛节,不要也罢。”

    方道明只好作罢,突然一声怪响,却是饥肠咕噜,顿觉羞愧。

    “儒园一rì两餐,rì出rì落,过时不候,现已过了,你还是等晚上吧。”

    方道明一阵惊愕,差点晕厥。

    老伯巡视一番,长袖一挥,摆放整齐的竹简纷纷飞起,落入木格,分毫不差,然后嘟囔一句“尚且孺子可教”,便自离去。

    方道明羡慕不已,暗道不知何时自己才能练成如此神通。

    几rì下来,方道明已记熟了《引气诀》,也渐渐习惯了儒园和藏书楼的生活,平rì无事,便埋头苦修。老伯的态度也渐渐改善,不似先前那般经常大声斥责。只是一些时rì过去,很少见到有儒园弟子来此观书,更是不见战千羽的一面。

    方道明偶尔一次,问过老伯,后者哈哈笑道:“儒园子弟,都有名师教导,不论是法诀还是经验,都胜过藏书楼,又何必多此一举来此观书。”

    方道明恍然大悟,怪不得战千羽未露一面,定是随师苦练去了,不禁暗叹:“有师傅真好!”

    老伯见方道明脸sè古怪,心中明了,“怎么,是不是羡慕别人有师傅指点,嫌弃这里了?”

    方道明脑海一闪:“小子不敢,这里zì yóu自在,倒也适合我的心xìng。”

    “老伯,你道法高深,能不能收我为徒?”方道明憋了半天,终于还是开了口。

    老伯眼神奇怪,看了半天,不禁大笑:“言不由心,你还不够格。”

    说罢老伯长袖一挥,一册竹简落在方道明脚下,然后抚袖而去。

    方道明摊开书简,但见开篇写了四个大字《十方世界》。

    话说方道明得了《十方世界》的书简,细细阅览,心中震撼不已,原来这天地的浩瀚广袤,远远超出其想象,除了前番所述之五帝神山,尚有另外神秘天地。

    东帝山和南帝山之间有一豁口,却是千里平原,直通万里东海疆域。在那东海之上,却是妖族三圣的天下,另外仙道十门的星河殿和魔道五宗之一的白骨岛也位于东海,至于确切位置,竹简之中并未提及。

    南帝山以南,便是那南疆之地,其间神秘莫测,也凶险万分,多毒虫猛兽,沼泽毒瘴,更有传说中的兽人一族,自古以来,很少有中土人士能够安全出入南疆,更没有南疆人兽越过南帝山,进去中土。

    越过数万里南疆,再往南便是烟波浩渺的南海疆域,其尽头是何处,从未有人探知。

    中土之西,越过西帝山,便是蛮荒不毛之地,其间人烟稀少,多是妖兽猛禽穴居之地,更有上古凶兽出没,魔道五宗的另外四宗天魔教、血河门、幽冥殿和元始魔宗便位于蛮荒。

    神州中土极北,乃北帝山是也。越过北帝山,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大漠,其上多有游牧野蛮民族散居,穿过大漠,便是冰天雪地的极寒之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别说是人,就是妖兽都难得一见。越过万里冰封的极寒之地,便到了极北之北,天地间最寒冷之地:寒冰北海,北冥寒域。

    神州中土,以中帝山为中心,四面八方各有数万里之遥,山水纵横,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自古以来就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地,故人口稠密,生机勃勃,更有仙道十门中的九派分立各地。

    传说自古皇开天辟地,羲皇鼎定乾坤,娲皇造化万物以来,天地便是如此,五帝山更是古皇、羲皇、娲皇所化,乃太古神山,千万年来,守护着神州大地的亿万子民。

    《十方世界》中详细描述了神州中土之地各处的地理概貌,名山大川,风土人情,仙道门派,更有传说中的各种仙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