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可汗 西风紧-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有人都不会和沐昭容来往,只会在背地里说她坏话、整她,哪怕很多人没见过上官婉儿的,更和沐昭容无怨无仇。人真是一种奇怪的东西,很害怕被孤立,却会毫不留情地加入帮凶的行列,毫无理由地去惩罚弱者……是在证明什么吗?
大明宫的女人里没有欺负过沐昭容的少数几个女人,其中就有金城公主,金城从来没有对沐昭容使过坏,但是,也不见得会同情她,因为可怜之人亦有可恨之处。比如现在沐昭容旁边的那个宫女,因为更弱势所以被沐昭容打成了那样。
从沐昭容身边经过的那一瞬间,金城眼睛里的笑意,其中就包含着嘲笑沐昭容的意思。
或许也是自嘲,如果不是快被送去吐蕃了,自己这样的人,和谁在一起都把别人衬托得像黄脸婆一样,而且同样没有势力,不被人嫉妒都难……就连李妍儿这样的小女孩都会嫉妒自己,更别说其他有心眼的女人了。
金城仿佛听见了天空隐隐传来了雷声,以为要下雨了,抬头看时,却阳光明媚。青天白日,让她不禁想问:弱者是应该逆来顺受,还是应该去欺凌更弱者?
薛崇训说,和亲吐蕃做赞布的一个妃子,真的是她想要的结局吗?金城公主默默地品味着这句话。
他以为我是一个温顺的公主,想说服我,让我在沉静中醒来,背叛常理的束缚?
金城公主想到这里,嘴角又露出了一丝浅浅的笑意。薛崇训说为她而战,但她希望这种战斗不是在球场上……
这时她们两个公主到了后宫的一个球场边,果然是一些女人在骑马玩击鞠,旁边还有不少人在观看。
不知是谁发现了她们,嚷嚷道:“金城来了!”
金城转头看李妍儿时,发现她再次一脸的不高兴。一个袒|胸|露|乳穿得很暴露的女人热情地抓住了金城的手,金城默默地低着头,看着握在一起的两双手。本来面前这女人的皮肤是很好的,结果两双手放在一起,那女人的手顿时看起来像牛皮一样粗糙,皮肤上原本不会被人注意的细纹很神奇地扎眼起来。
女人都是爱美的,恨不得自己是天下最漂亮的那个……那么握住金城手的女人如此亲切热情,但她的心里恐怕并不是这样的。
“今下午在球场上,当着文武百官万邦使者的面,金城真是出尽了风头呢。那么多人,卫国公怎么偏偏一眼就看中了金城啊?”
“金城把名字改了,改成倾城好了,不对啊,得倾国才是。”
金城抬起头,很快在人群中看到了霍国公主,她柔柔地说道:“我很快就要去吐蕃了……是倾城还是‘祸国’,有什么用呀?”
旁边许多女人顿时摇头叹息,有人同情地说道:“那吐蕃王子真是白捡了个大便宜,咱们大明宫佳人何止上万,却把咱们最漂亮的公主要走了。”
有人已经忍不住笑出来:“现在不是吐蕃王子,王子已经死掉啦,是吐蕃赞布,一个老头子,儿子都能成亲了,赞布该有多大一把年纪啊……”
金城公主平静地说道:“皇叔说王子和赞布都是一样的,总之能缓和边关的情势,我能为国家做点事,很高兴,也能报答皇叔一家的养育之恩。”
“瞧瞧人家金城,多好的人,比当初文成公主还要知礼义呢。金城以后一定能留名青史,真羡慕你呢。”
金城心道:那咱们换换,你去吐蕃留名青史……
“金城的那根宝簪,可得害了一个好郎君呢,嘻嘻嘻,人家每天抱着一根簪子,怕是心都碎了。”
又有人故意粗着嗓子模仿起来:“咳咳……我卫国公,为大唐的金城公主而战!”
正文 第四十三章 那雨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1…2…10 13:40:21 本章字数:3262
五月初六,端午节刚过,长安就下起了暴雨。幸好不是昨天下雨,不然马球赛也会受到影响呢。
宿醉醒来,薛崇训才发现自己还在武大郎的府上,武二郎昨晚也喝了个大醉,兄弟三人都是中午才起来。现在薛崇训还觉得脑子依旧昏昏沉沉的。
他们坐在敞厅里一起喝茶醒酒。木格子门里有个身作白色罗裙的清丽女子,正在焚香鸣筝。“咚、咚……”一声声高低错落的琴声与雨声化为一体,薛崇训仔细听了一会,竟听不出是什么曲子。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弓马剑术,这几样贵族子弟的修为之中,音律是薛崇训最喜欢的一样,可他仍旧是什么琴谱,便怀疑那琴师根本没看谱,只是随心而奏。
雨水从瓦片上连成一线线往下滴,滴到下面的阳沟里,“波波……”轻响,犹如琴声的伴奏。
这时薛崇训说道:“我的伤也养得差不多了,估计本月就会调任户部或是御史台,以钦差的身份去协助刘安管理漕运。咱们兄弟几人得有好一阵见不着面了,今日一聚,就当是告别吧,走那天不必相送了,省得听你们长吁短叹。”
壮汉武二郎皱眉道:“长兄怎么现在要出京?”因为太平和太子两党依然在对峙,所以武二郎才有此一说。
大郎武崇敏则沉吟道:“母亲另有差事派给长兄?”
薛崇训一想,虽然武氏兄弟还算靠得住,但皇家说到底都是一个圈子,万一泄漏了可就不妙,他便没有承认,只说道:“我在京师也帮不上什么忙,漕运也是件大事,刘安下去一年了也不见成效,他也是母亲这边的官员,我出京看看是怎么回事。”
“何日归来?”
薛崇训笑了出来:“大约在冬季。”当然武家兄弟不知道他为何发笑。
笑声是会感染人的,武崇敏也爽朗笑道:“那就不送长兄了,你回来的时候咱们去接你。”
“这话我爱听。”薛崇训笑道。
武崇敏又指了指里面弹琴的那女子:“我看长兄看了她好几眼了,正好昨晚咱们喝酒大醉澡也没洗,一会叫她陪长兄沐浴。”
薛崇训忙摇摇头:“不必了,真的没那心思,喝会茶我先走了,临行前还有一些准备的事。”
“长兄何必介怀,只要不是你弟媳妇,我这里的女人你们随便玩。”这时武崇敏见薛崇训手里握着一样什么东西,或许是金城公主送的那簪子,他便笑道,“看来长兄对金城是真上心了?”
薛崇训道:“上不上心,我也不能……我不能接受兄弟玩我的女人,哪怕是个通房丫头,所以我也不会做这样的事。”
武崇敏笑道:“看来长兄是没有悟透,郎君有钱有权,小娘有姿有色,如此而已。”
“以前我也和你一样,以为看透了本质。”薛崇训突然很认真的看着武大郎道,“可是后来我才明白,都是自欺欺人自以为是,人间万象,什么人都有,人心哪里有这么容易被悟透的?”
武二郎拍了拍桌子:“长兄不要,我要。大哥,一会让那弹琴的女人陪我,会弹琴有鸟用,会‘吹箫’才好。”
武崇敏哈哈笑道:“不行,她不能给你,不然的话,既是焚琴煮鹤,浪费了好材料,又没用到点子上,不能把你侍候高兴了。一会我带你看另外几个,床|上的花样什么都会。”
薛崇训笑了一阵,便站起身来,抱拳道:“那我就告辞了,别送,自家兄弟不兴那套繁缛玩意。”
说罢薛崇训便从奴婢手里接过一把油纸伞,走进了雨中。武家两兄弟站在屋檐下,目送他出门。薛崇训走到门口的时候,头也不回的扬起手,向后面挥了挥手。
上了马车,薛崇训对庞二说道:“去宇文家。”
……
“卫国公请上坐,快看茶,怎么如此之慢!”宇文孝的眼睛里露出了高兴的光辉。他那张脸上的皱纹真是触目惊心,原本是张很严肃沧桑的脸,但此时喜悦之情仍然溢于言表。
薛崇训忙道:“不在官场,便不讲官位高低,您年长又是主人,请……不要推辞了,挺费时间的。”
“那好,好!”宇文孝看了一眼一旁的女儿,大模大样的坐到了正北的椅子上。薛崇训也拂了一下长袍,坐了下来。
他沉吟了片刻,便说道:“今日登门造访,两件事,一是来告别……”
宇文姬顿时抬起头来,怔怔地看着薛崇训。
薛崇训发现她的目光,不由得顿了一顿,然后才继续说道:“去年户部侍郎刘安下去整顿漕运,快一年了依然毫无成效,他是母亲大人举荐的人,所以母亲让我下去看看情况,数月便回……二是有件事想托您去办,上次在城隍庙意图行刺我的白无常,她本人我不想计较,但我想知道确切的结果,谁在背后指使。”
老头子忙道:“既然三娘在薛郎手下,我也没什么好瞒你的,白无常以前确实是我的人,但我进入官场以后,她就已经背叛我了……”
薛崇训举起手打断他的话:“不必解释,我知道。正因为她是您的旧部,所以您才更了解她,最有可能查出真相。白无常行踪不定,这事儿我没指望官府……还有官位,暂时您别升了,如果可以,最好先把官辞掉,以后再说,明白这个意思吗?”
宇文孝点点头。
这时薛崇训把目光移到了宇文姬身上。老头子见状便说道:“我去催人准备晚饭。”他说罢便走了出去。
屋子里只剩薛崇训和宇文姬两个人了,宇文姬仍旧站在那个角落里,低头想着什么,过了一会儿,她才说道:“昨天宫里的事今天长安城就有人说了,我不明白,你说只能娶公主,怎么非得是那金城公主?她要去吐蕃和亲,你这不是给自己找罪受么?”
薛崇训笑道:“你吃醋了……在咱们大唐,有地位的男子谁不是妻妾成群?入乡随俗,我就算娶了公主,也不会抛下你不管的。”
宇文姬冷冷道:“我可不是吃醋,只是提醒你,如果你果真要娶公主,金城并不是好的选择。”
薛崇训摇摇头:“和亲的国策,我本来就看不惯,反正朝廷刚刚才决定此事,送金城去吐蕃还有一段日子,这段时间,谁知道能发生什么事?机会还是有的。”
宇文姬低下头有些忧伤的说道:“我不求名分,但求你心里最重要的位置。如果你们真的是两情相悦……师父说与人为善,成人之美。我是个多余的人……”宇文姬说到这里眼睛里掉下一滴眼泪来,“我浪迹江湖,遥祝你们白头偕老。”
“宇文姬!”薛崇训站了起来,走到她的面前,伸出袖子的一角给她揩了一把眼泪,“说什么呢,你又不是不知道,在咱们大唐,众人都是有妻有妾,我会对你们都好。”
宇文姬缓缓伸出手,摸到薛崇训胸口受过伤的地方,轻轻说道:“我只要你的心……金城这个人你一定要小心,虽然我不认识她,但知道她的一些事。在宫廷里的公主中间比,她无权无势也没有靠山,人又长得漂亮,平时肯定少不了被人排挤;现在又要被当成牺牲品送去吐蕃。天生丽质,却有这样不公的经历,她很可能心机很深。我不是故意要说她的坏话,是怕薛郎被女人骗了,我比你更了解女人……如果她受到这样的待遇,还能保持平和的善心,那我真输得心服口服。”
薛崇训沉吟不已,他的脑海里浮现出了金城的一笑一颦,当即便说道:“她就是那样的人,和你一样好,虽然被人不公的对待,依然保持着美好的心灵。你输了,以后和她好好相处行吗?答应我。”
宇文姬抬起头眼泪还没干,却笑道:“真要是这么好的人,不仅男人喜欢,女人也喜欢呢。那我不和她抢你了,反过来和你抢她,呵呵。”
“不怕,反正肉都是烂在锅里,到时候咱们随便怎么玩,省得闷。”薛崇训坏笑道。
“坏东西!”
薛崇训在她耳边说道:“一开始你就知道我坏的。”
宇文姬脸上羞红一片,轻咬了一下朱红柔|媚的嘴唇,低声说道:“被你带坏了……什么时候你再像氤氲斋那么坏一次可好?”
薛崇训道:“这几天要忙着准备启程,还要去朝里交接公文,事儿挺多也没心境,等我回来,还是在氤氲斋如何?”
“嗯……”宇文姬把头埋得很低,耳根子都红了。
“走了,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得先活下来,才能厮守不是。别伤心,你一直呆在我的心里呢。”
宇文姬道:“发现你变了不少……不会因为金城吧?”
“又吃醋了。”薛崇训笑道。
两人说了一会话,薛崇训便告别出门,依旧让宇文姬别送了。但当他刚要上马车的时候,却听到宇文姬在喊他。
他回过头,见宇文姬没带伞就跑出来了,眼巴巴的站在门口看着自己。薛崇训便说道:“回去吧。”
雨还在下,噼噼啪啪地打在油纸伞上,聚成一条条水线,沿着伞的边缘滑下来。
正文 第一章 河水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1…2…10 13:40:22 本章字数:3326
雨过天晴,天地格外的清晰,以广厦万千的雄伟长安城为衬托,河上的千帆竞发更显得分外壮观。薛崇训眺望这样的古味盎然的场面,胸中一阔,是诗意大发,虽然没作出什么诗来,但也不禁感概好诗果然是需要时代背景的。
他启程前就和熟人人告别过了,并叫大家不用送别,可到了码头的时候,还是有人来送,人情难却。
母亲在庙堂上影响很大,给薛崇训安排个新的头衔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现在薛崇训的官职改了户部侍郎,兼御史大夫、转运使,和现在在东都的刘安一样的官衔。两人平级,不过薛崇训得到了一份“运河沿岸各级官吏一应节制”的圣旨,等同于钦差,太平公主是想给他便宜行事的权力,免得因为受到权力制肘影响正事……巡察漕运不过是幌子而已。
帆船上的旅行用度都准备好了,薛崇训抱拳和同僚们作别,正欲登船时,却见一辆很特别的马车向码头这边行驶过来。确实很特别,因为那辆车上有宫廷里才用的装饰。
宫里谁来相送?薛崇训想了一会竟想不出应该是谁。
码头上的官僚都是京官,自然也有点见识,这时见到那辆车,和薛崇训一样都被吸引了注意,纷纷看了过去。过得一会,马车行到了薛崇训旁边停下来了,但是上面的人却没有下来。
一道竹帘挡在车窗上,精致淡雅的本色珠帘给人很有格调的感觉。薛崇训一边猜测着来人,一边抱拳作礼道:“友人既然给面子相送,何不一见?”
这时响起了犹如天籁之音的悦耳声音,轻柔、温和、脱尘脱俗,“既然是离别,何必再相见?今日前来不为见面,只为几句话。因为有些不便,失礼之处请薛郎见谅。”
金城公主!薛崇训十分惊讶,他真没想到金城竟然亲自来送别。虽然那天在麟德殿自己表现得不错,但对于金城这样倾国倾城的人物,如果某人第一次认识她然后表现了一番,就想让她一见钟情,那她能钟情的人也实在太多了……原本薛崇训就没抱什么希望,所以听到是金城的声音,确实是出乎意料。
薛崇训强制压抑住内心的激动和兴奋,努力保持着平静,“能得公主亲自前来相送,薛某已是荣幸之至。”
这时身边的同僚们都笑嘻嘻的作礼退避与人方便,就剩薛崇训一个人站在车帘之旁。
车帘里面的温柔声音轻轻说道:“那天的事,谢谢你……但是以后别这样了行吗?”
薛崇训的脚下不由得动了一步,看着那竹帘道:“怎么了,是我让公主困扰了?”
沉默了一会儿,金城才缓缓说道:“你知道我是要去吐蕃的,我是不想曾经关心我的人困扰难过,所以以后别这样了……我也不太习惯被人过分注意,简简单单的过活比较好。”
薛崇训的胸口不知怎地竟然一痛,面上却只是淡淡的应了一声。
金城又说道:“没事了,祝福你一路顺风,好好做官,造福百姓才是正事。”然后她又轻轻说道:“走吧。”马夫便扬鞭赶车掉头。
薛崇训怔怔看着马车远去,不由得叹息了一声。
一旁三娘忽然冷冷地说道:“金城公主好生奇怪,既不是来回绝郎君的心意,又躲躲闪闪,那她白白跑一趟作甚?”
薛崇训沉吟道:“是啊,那她为什么要关注我哪天走,为什么要专门出宫亲自跑一趟?”
三娘说道:“我觉得此人的心思不是那么简单的,郎君要多个心眼。”
薛崇训摇头苦笑道:“尊贵的公主,绝世的红颜……可是她能怎么办,一个女子的终身幸福和国家大事比起来算什么,她能有什么办法?世间万苦,人最苦。有苦难言啊。”
“上船了,走吧。”他看了一眼那轻车远去的方向,转过身,向河岸走去。
同僚们站在岸边,打拱的打拱,挥手的挥手,“一路平安。”“早日归朝……”在各种各样的祝福中,风帆扬起,河水荡漾、江湖漂渺。
一出长安,雕楼华栋很快就不见了,田园风光迎面而来。大唐依然是农业为主的帝国,庄稼才是最美丽的风景。太阳高高挂在天空,天地间非常亮堂,河水静静地流淌,田野一望无际,薛崇训站在船头,仰面感受着清新的风。
“母呼儿饭、儿不饭,人饿须知饲牛晚。放之平泉,以宽牛劳;浴之清浅,以息牛喘……”河边上传来了一阵牧歌。
歌声走调就像因哽咽而变声,牧歌中露着浓浓的感情,除了溢于言表的对耕牛的爱护、大约还有农人的艰辛吧……薛崇训知道,阳光明媚的田园风光下并非诗人们赞美的那样安逸,关中百姓不仅要负担承重的租庸,还要被征到折冲府充当帝国的主战兵力府兵。
薛崇训转头对三娘说道:“不出豪宅的贵胄,永远听不懂牧歌,我相信有些大臣平治天下的抱负是发自内心的。”
看着三娘的脸,他忽然发现一个细节,这些日子三娘脸上有了些血色一样,比起一开始见到她时那种死气沉沉的惨白脸色,现在她仿佛健康些了。
“三娘,记得在城隍庙白无常要杀我,她说一招就把你撂倒了,白无常当时说的那句话我还记得,她说‘三娘原本是活在阴暗里的人,你让她傻兮兮的站在太阳底下,连我的一招都没挡住’……我想问你,你觉得明处好,还是暗处好?”薛崇训随口说着。
三娘道:“只要有心,杀人很简单……除了杀那种随时都有护卫的达官贵人。暗处牵挂的事少,当然更有效。”
“有道理。”
薛崇训站在船头,想着什么,过得一会又沉吟道,“这回咱们得先在运河上弄点动静出来转移视线才行。”
……
一行人走走停停,沿着漕运航线到达潼关,因为前面是黄河,黄河上偶有险道,行船原本就不甚安稳,于是薛崇训从驿站上领了马匹,骑马从陆路继续东行。
过了几天,他们到了陕郡附近,薛崇训决定去三门砥柱实地察看一番,因为这地方历来就是漕运的大问题,犹如一块石头卡在动脉一样,每年损毁的船只粮食不计其数。他此行名义上就就整顿漕运,既然来了,去看看也是一种难得的阅历。
薛崇训差人去雇了个熟悉当地的船夫当向导,是个黑瘦的老头子,船也很小。方俞忠见状便问道:“您老这船能行么?”
京里来的人,出手自然不会吝啬,老船夫立刻拍着胸膛道:“年轻人,给你说个典故,当年赵王问,廉颇老也,尚能饭否?这不是瞧不起人么,人不可貌相,船也不可貌相!别瞧老头儿这身板瘦,结实着哩;也别瞧船破了点,稳当!老头儿在黄河上讨了一辈子生活,从来没过大事。哈!江南那边来的楼船就又大又好看,不是照样在三门翻船?不信,老头儿带您去看看,早上才触礁沉了一艘,死了人他们还在那哭。”
薛崇训听这老头儿竟然说起了廉颇,顿时大笑道:“果然是人不可貌相。就冲你比我还黑,就坐你的船好了,如果没出事儿,回来我再付你多一倍的价钱。”
老头儿听罢竖起大拇指:“这位郎君慷慨,汉子!听口音,你们是京里来的?”
薛崇训拍了拍麻衣腰间的金鱼袋:“放心,衙门里我是戴乌纱的,不是坏人。”
“眼拙,认不得那东西,嗬嗬。”老头笑道,“老头人外面黑,晒的,心可是红的。”
于是一行人便上了老船夫的船,从黄河上去三门看地形。这老船夫挺健谈了,人也开朗,一边娴熟的驾着船顺流而下,一边还朗声闲聊。
“您是衙门里的人,老头儿再给您讲个陕郡的故事,也是当官儿的。那官姓李,国姓哩,人人都想呆京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可这李姓的官偏偏一门心思想到地方做实事。天子说成啊,你去陕郡吧。李姓的官儿就来咱们陕郡了,在这地方做什么事儿才是千秋佳话?不用说,就是这有鬼门关之说的三门砥柱,李姓官拍着胸膛说老子就不信治不了你这河。”
老船夫用黑漆漆的毛巾擦了一把汗,继续说道:“他就在三门山北侧的岩石上开动手,准备凿出一条新的航道,以取代旧航道。结果劳民伤财搞了一两年,都是石头怎么挖?这可是黄河,不是弄个浅坑就了事的。现在新河摆在那里,只有涨潮的时候才有水通船,平时根本用不上。”
薛崇训想了想笑道:“我就是来治河的,我也把话撂这儿,就不信治不了这河。”
老船夫摇头笑道:“只当您是开玩笑的,愚公移山那得费多少血汗。老头儿替陕郡的老百姓求个情,儿郎们每年去上番(兵役的男人到京师或要塞驻防)都够呛,家里还得老爹妇孺下地撑着,要再这么一移山……说句不好听的,您回去凤池夸,苦的是老百姓。”
薛崇训道:“我不移山,我移人。这人不一定能胜天,但胜人还是可能的。哈哈,到时候河运大治,老船夫倒可以对儿孙们说说我坐过你的船。”
这时黄河上的水仿佛霎时之间就变得湍急起来,老船夫道:“快到了,老头儿闻得到这水里的腥味儿,这可都是运赋税去京里那些人的血啊!”
正文 第二章 砚台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1…2…10 13:40:23 本章字数:3446
“咦哟……”一声嘹亮的吆喝响起,拖长了声音,然后许多人齐喊道:“嘿!”
薛崇训乘坐着老船夫的小船刚一行过一座石山,便听到了这样的声音。因为船小,一行人只有五六人,还有十来个侍卫留在北面的岸边等着。
船又行了一会,很快河面上的许多大船进入了视线。不仅有船,岸上的怪石崎岖小路上还有无数的人跋涉,一条条缆绳连接在河里的大船身上,那些人是纤夫,正在用人力拉船。
这段河水异常湍急,又是逆流而上,看得出来纤夫们拉得非常吃力。薛崇训估摸了一下,每艘粮船都有上百个纤夫拉船。刚才在山口听到的喊声就是这些纤夫发出来的。每船的纤夫都有个带头的,那人先长声“咦哟”地吆喝一声,然后众纤夫“嘿”地呐喊使劲,一起用力。
于是河岸上下真是热闹极了,中间隐隐的还有人嗷啕大哭,在哗啦啦的水流中若隐若现。
薛崇训乘坐的小船靠近了运粮大船,因他们来的没几个人,不像是匪患,船上的人也没管他们。大船之间还有不少小船,上边的人拿着长竿在搜寻什么。
于是薛崇训转头看向当头的一条大船,甲板上有个戴璞头的中年人正趴在船舷上一边瞅着什么一边哭喊,“五郎!五郎啊,你听到应一声……”
看样子是有人在水里没救起来,周围几条小船正在到处搜寻。而后面那些小船在忙着打捞东西,好像是有船沉掉了。
就在这时,有个人喊道:“那边,我好想看见有人冒头了!”
船舷上的中年人忙止住哭声,大喊道:“是五郎吗?”其他人忙吆喝着下水去摸,小船上的又有人喊道:“水浊,全是泥沙,下去的人当心自家性命!放绳子!”
也没人管薛崇训等人,他们看着河面上的忙乎劲,驾着小船继续向东走。这时薛崇训看到船边不远的地方好像有个东西冒了一下,他便立刻回头道:“谁水性好,那个位置!我好像看见有人。”
“我是剑南人,打小会水,郎君看我的!”待薛崇训回头看时,那侍卫已经扑通一声跳进了水里。薛崇训忙说道:“黄河水可比不得剑南的水,船上的,咱们在救你们的人,快扔条绳子下来!”
旁边的大船上很快就丢了条绳子下来,没过一会,就见那侍卫从水里冒了起来,一边扑腾一边喊道:“抓住了!水里的确是个人,丢绳子!”
方俞忠从背包里掏出一个砚台来,绑在绳子一头,猛力一丢,便丢到了河中。薛崇训见侍卫抓住绳子,松了一口气,亲自帮着拉他过来。那侍卫还在笑:“哈,黄河水就是浑!”
薛崇训等人七手八脚的将那落水之人弄上了船,只见他浑身都是黄泥,跟个泥人似的。软软的仰在船上,也不知是死是活。侍卫们又忙乎着按他的胸实施急救。
就在这时,大船上的人放下了绳梯,喊道:“船上有郎中,快把人弄上来。”于是薛崇训的侍卫背着那落水之人,大伙扶着护着往大船上弄。
“五郎!”刚才在船舷上哭喊的中年人奔了过来,在那落水之人的脸上一抹,中年人顿时大哭,“五郎啊,你叫我回去怎么给大嫂交代!”
船舱里很快把郎中请出来了,薛崇训一看,惊喜道:“李鬼手!哈,没想到在这里能见到你。”
出来的那个仙风道骨的鹤发郎中不是李鬼手李玄衣是谁?宇文姬的师父。李鬼手抱拳道:“先救人。”
众人七嘴八舌地说道:“张家的,让让,救不活再哭也不迟。”
“抱住,倒着提起来!”李玄衣说道。旁边一个汉子,忙从那五郎的身后抱住他的大腿,将人倒提了起来。李玄衣飞快的从腰间拔出一枚银针来,又指着另一个人说道:“用力箍住五郎的胸,一阵一阵的使劲箍。”
旁边那汉子依言行事,两个人这么一弄,五郎的嘴里不断有浑水流出来。这时李玄衣蹲下身去,伸出手指在五郎的锁骨附近使劲一按,同时突然一针插|了下去。“噗!”突然从那五郎嘴里吐出了许多污物。
“咳咳……”刚才像个死人一般的人居然咳嗽了几声。“有气儿了!”众人立刻欢呼起来,“李鬼手不愧是当世名医!”
这时那中年人拉着一个二三十岁的传长袍的年轻人走了过来,二话不说,二人便“咚咚咚”地磕了三个响头:“救命大恩,先受我张家人三拜,以后凡有用得上咱们的地方,只管言语一声。我叫张岳然,祖籍韶州曲江,这是我的族亲侄儿张九龄……”
“哈!”薛崇训听到张九龄三个字,顿时惊叹了一声,心道神州五岳也不是那么大嘛。
中年人张岳然又道:“李鬼手李神医是我的好友,自是认识,却不知这位郎君及下水的恩人是什么衙门的人,请教名讳,咱们也好知道恩人是谁。”
薛崇训扶起张岳然:“我们打这儿经过,正巧看见旁边有落水之人,举手之劳原本理所应该,别弄得这么严重,人活了就好,赶紧起来吧。我是……李鬼手认识我,都是熟人,呵呵。下水的这个,是我的随从赵二。”
听到中年人问你是哪个衙门的人,薛崇训心道张家的人果然有些见识,大概是看到了我腰上的饰物吧。
李玄衣也帮着扶起了张家的两个人,说道:“两边我都认识,那就由我来介绍,这位郎君是卫国公,今上的外侄,太平公主家的长子,名讳薛崇训。咦,我记得你是太常寺卿,怎地跑到江湖来了?”
薛崇训一面观察着张九龄的相貌,一面说道:“调任了个官,户部侍郎加转运使,下来看看漕运。”
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