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可汗 西风紧-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窦怀贞立刻就拍马道:“薛郎考虑周全,如此处置最为妥当。”
事情的结果和宇文孝预料的毫无差错,果然只是敲打。
薛崇训虽然在过问各种事务,但心思却并不在上面,他现今最关心的还是朝廷的税赋预算,至于种棉花谋利等事于大局显然影响不大,刘安的盐政都没影响实质,盐巴是天下人的必需品,何况区区棉花?
自税法改制以来实行两税法,征税主要以钱代替租调庸和实物,一年分夏秋两次。现在夏税已征收得差不多了,朝里正在预算各部用度,薛崇训希望能削减其他费用而增加军费。
诸公同朝为官此时的党政尚不严重,平时没多大的矛盾,不过一到预算财政的时候还是会争个面红耳赤,各部争取的钱多才能多办事,自然不愿相让。
薛崇训要尽可能多地把财政向军事倾斜,就得协调各部,得到他们的支持……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得到太平公主的首肯,有她点头,其他阻力就简单了。实际上现在的庙堂依然是二元政治,太平公主母|子虽是一家却又关系微妙,父子尚是二元,何况太平和薛崇训不同姓。
于是他最近在大明宫也就走得勤了,除了和太平公主说国事,也扯一些闲事,毕竟是母|子之间。薛崇训希望在言谈之间说服太平公主支持自己的主张。他觉得母亲自从信道家以来,好像心绪受了影响越来越缺乏积极进取之心,此时大唐周边没有太大的威胁,她对北方战争没什么热情。薛崇训一提到突厥事,要不了一会儿她就会岔开说别的,甚至家常小事。
一日又遇到了这种情况,刚说没几句,太平公主就左顾而言他忽然问道:“听说你新收了个东都来的女人?”
薛崇训只得怏怏道:“是。”
太平公主笑道:“好像太瘦了一点,你有兴致何必去要那风尘之人,不如选几个体态丰腴的美人,能给我生个孙子是正事。”
薛崇训心下一阵惊诧:不就是收了一个歌妓,多大的事儿,母亲连身材长相都清楚了?
别看太平公主成日不出宫门,常常和玉清修那莫须有的仙法,耳目却未蒙蔽,薛崇训不敢轻视。
太平公主又说:“我有四个儿子,最喜欢的还是你,且又是长子,你看哪家没有子嗣传人?这事不比突厥那边的事儿轻,你可不能当耳边风。你说与突厥人打仗,那得费多大的力死多少人才办得成,再说不打他们就能威胁咱们长安了?而你给我生个孙子,也就是多找几个女人的事,不是容易多了么?”
薛崇训忙恭敬地说:“儿臣谨遵母命,回头就让人找十七八个胖妞回来生。”
太平公主“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怎么说话的,你是给我赌气?”
“没有。”薛崇训摇头道,“儿臣正经按母亲的意思办……不过打突厥之事也不该拖延,应早做准备。之前我答应支付突厥人钱粮,不过是权宜之计,为防他们袭扰河北而已;只等缓过一阵气就打回来,不然每年还得白给十亿钱也是国库的一大负担啊。”
太平公主道:“就算耗费五十亿你能灭了突厥汗国?”
薛崇训道:“现在大唐强盛,总之能打赢草原上的骑兵。母亲明鉴,咱们应放眼远处,有力的时候切勿让他们坐大,否则一旦衰弱之时便后患无穷。”
太平公主叹了一口气:“你要做什么事,母亲何曾阻拦过?不过我耳闻大夫士人已在诟病你穷兵黩武,我也就劝几句,你心里明白就好。如果你想明白了,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会站在你那边的,你还不相信这点么?”
薛崇训听罢忙跪倒在地,一脸动容道:“大人之恩,儿臣真不知何以为报。”
太平公主抬起袖子伸手摸了摸薛崇训的脸,一脸的溺爱。她的手向下一滑,放在薛崇训的肩膀上,问道:“伤好了没有?”
薛崇训一时没反应过来,过得一会儿才恍然悟道:“早就好利索了,母亲无须挂怀。”
太平公主微微点点头,轻轻一扶:“起来吧,一会儿留在承香殿陪我用膳。”
“是。”薛崇训站起来时,看见她正低头沉思着什么。太平公主平日威严处事雷厉风行,不过薛崇训常常不留意就能偶然见到她这样的神情,她总是在独自思考,哪怕有很多人可以商量。
正文 第六十六章 机遇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2…3…21 1:16:35 本章字数:2567
(这章顺序错了,调卷影响无线,所以大家先看后面两章再看这章,对不住啊。)
昨夕太平公主一句让她作主,杜暹又一句殿下一言九鼎,就这么把杜心梅的命运给决定了,洽洽就没有她说话的份。可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今日晚宴应该就是要将她合法地许配给晋王,是一场庆祝喜悦的宴会。杜心梅到了前殿的宴会大殿,果不出其然见到红灯笼红剪纸将华丽气派的宫室布置得暖色洋洋,正是那样的气氛。
宾客陆续入场,轻快动听的曲子让空气里充满了愉悦。环境无疑是十分美好的,华丽的宫室装饰及动作优美的宫女让这里仿佛仙宫不染一丝凡尘,原来这宫闱之间与民间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里没有穷困没有劳苦,仿佛四季都盛开着鲜花。
古色古香的直棂窗上贴着红纸,屏风上有一副腊梅雪景图,铜架上密密地点着红烛,红色是最多的颜色,然后是紫、金,一派富贵的气派。这时一个身着浅色大袖长裙的“仙子”上木台献舞一曲,柔软的衣袖轻轻一甩,美丽的姿态映在那屏风上的图画上,顿时仿佛台子上就有雪花飘下,又仿佛天上的白云降临到了宫中。
众人赏舞听曲等候了一会儿,就听得门那边人们纷纷说起话来,宾客贵妇等都从座位上站起来执礼,只见一群人前呼后拥地簇拥着身着大红色礼服满头珠玉盛妆的太平公主进来了。场面的隆重让杜心梅有些目不暇接,不过最引人注目的显然是太平公主,一切都围绕着她衬托着她,所有人都不能不关注她。太平公主一副燕然自得的神情,对这样的场面很是受用。
当太平公主走到屏风前正中的宝座上入座时,杜心梅才能注意到一个高个儿男子正弯腰轻轻搀扶了她一把。饶是那男子长得高大,刚才却没太平的排场给掩盖,到现在才让人注意到他。
那男子一点也不张扬,不过当杜心梅注意到他的第一眼就产生了很深的印象,主要是他搀扶了一下太平公主的那个动作实在太……杜心梅说不上是什么感觉,就是非常得特别,好像太平公主是一块冰含在嘴里都会滑掉一般,有像她是琉璃人儿一碰就得碎所以动作要小心轻柔得无以复加。如果那个人是个女的还没那么突兀,偏偏做出这种模样的人是个高大的汉子,嘴上还有明显的胡须,怎叫人不觉得反差怪异?
此人是谁?杜心梅很容易就想到:该不会就是那晋王罢?
多半就是他了,在这皇宫里能和太平呆一块儿的男的除了她的儿子还能有谁,如果是皇帝礼节就不是这样的,而且皇帝也不会穿一身紫袍。
于是她便忍不住多看了几眼,但见薛崇训仪表堂堂举止儒雅,完全不似那粗陋的武夫,杜心梅心下一阵欣慰,倒是松了一口气,脸上了多了几分血色。
就在这时听得太平公主问道:“杜幺娘呢?”
杜心梅闻声急忙站了起来屈膝执礼,周围的人都纷纷投来目光,她裸|着大半鼓|鼓的胸脯感觉十分不自在。可是见得那些贵妇也是这样的打扮,却把脖子伸得笔直故意挺着白生生的胸丝毫不觉得羞|臊,她便受了鼓舞,暗自吸了口气让自己表现得自然大方。
太平公主道:“你到我身边来。”
众贵妇听罢眼光都充满了羡慕。杜心梅便不紧不慢地答了一声“是”,保持着世家的仪态和平和的心气离座上台。那太平公主坐的位置在那木台子上面,高出殿中一截,就在歌妓美女们跳舞的后面。杜心梅走上去之后忽然发现薛崇训正肆无忌惮地盯着自己的胸看!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她感觉就像自己没穿衣服一样不自在。她对薛崇训的印象顿时下降了一大半,只觉得这人没点君子礼仪,定是登徒浪子,情不自禁生出了一丝厌恶。
她走到太平公主面前,太平公主便指着薛崇训道:“你随崇训坐罢。”杜心梅不敢表现出自己的情绪,仍然向薛崇训见礼。薛崇训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话,眼睛却已瞧了杜心梅的乳|沟好几眼。
他只觉得这小娘年纪不大,奶|子竟然发育得那么好,没想别的,就想着很快就能随意亵|玩,感到十分开心。
整个一场有模有样的联姻、排场在薛崇训看来就如一场游戏,无非就是杜家攀附上来,同时太平公主拉拢一股势力,大家玩着一场政|游戏而已。不过却便宜了自己,又有美女玩儿了,而且是世家闺秀,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好事。
晚宴仍在继续,除了歌舞升平寻欢作乐,王公大臣宫廷贵妇还相互恭维奉承,又或是参杂了白眼小小的不愉快,不过在太平公主面不敢闹出来。其实薛崇训觉得这种酒宴十分无趣无聊,欢聚也聚不出真正的交情,有点地位的人就炫耀卖弄……反正他在这样的场合一般都很少说话,显得默默无闻。只有去年那次不慎喝醉了,胡闹得太过,但是他也发觉只要地位足够无论怎么胡来胡说都不是什么问题。
总之他现在期待的就是等着无趣的宴会结束把旁边这杜家的闺秀带回家去。
……
杜暹的小女变成晋王的妃子,关系又进了一步,平常到亲王国走动就更频繁。本来杜暹就是个有能耐的人,薛崇训有意拉拢,现在弄成这样也乐得其成。有一次便暗示杜暹要他卸任河陇的职务,调回兵部来任职。
裙带关系的作用立竿见影。但这时杜暹的好友张侍郎又给他出主意:不要进兵部。
其中干系杜暹真是没想明白,在他看来调回京师进入三省六部是仕途中得意一步,张侍郎为什么会让他回绝?不过这个张侍郎的谋略有些门道,杜暹已经见识过了。
张侍郎名叫张孝贞,是西北大将张孝嵩的堂弟,两兄弟都精通兵法,不过他这个弟弟显然在官场上更有头脑,大有人才辈出的势头。
张孝贞对杜暹说:“调任京师要是放在平常当然是大好事,想都不用想;但是现在有另一个机遇。你没法两头都抓住,就得取舍,欲取必得舍!”
杜暹忙问:“另一个机遇是指北方用兵之事?”
张孝贞点头道:“我在兵部早就清楚了,对突厥用兵已成定局。此战晋王志在必得,定会动用大量兵力和国力找回面子,战争胜算极大,因此机遇也是好得不能再好。你别当什么兵部的官,比起来那条路子升得像乌龟一样慢。最好随晋王打突厥,在安北那边立功后再进京,出身就又不同了,再加上与薛家的亲戚关系,出将为相易如反掌。”
杜暹沉吟思索时,张孝贞又道:“除非钦命兵部尚书侍郎带兵做主将,哪里有兵部的文官去为将的?所以你要带兵,就不能进兵部,这就是我说的取舍之道。”
杜暹道:“张侍郎一语点醒,实肺腑之言,杜某此次进京多亏了你。”
张孝贞笑道:“咱们两家什么关系,说这个就见外了……等杜兄功成名就,咱也把张家的女子嫁到贵府光耀光耀门楣。”
杜暹大笑道:“好说好说,杜家的小子能张侍郎家的女子那是福气。”
正文 第六十四章 亲切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2…3…21 1:16:35 本章字数:3452
太平公主的态度让薛崇训心里有了数,他之后经常见的人便是兵部尚书程千里,一系列的军备计划开始设计布置。今年夏秋两季给突厥的纳款仍会履行,但是备战却早早就开始悄然准备了。
这段时间程妃特别得宠,薛崇训几乎天天留宿她那里,说她集宠爱于一身也不为过。他的时间有限,不能每个妻妾都能这么对待,程妃分了太多宠爱,其他人自然就冷落了不少。连李妍儿都产生了怨言,她觉得自己刚生完孩子薛崇训都不常来看看,有一次就在孙氏面前抱怨:“是不是生的是小郡主,他不喜欢?”
孙氏摇头好言道:“从未听薛郎关心过子孙后代,和小郡主没关系,再说了咱们到底是生了一个,其他人连个女儿都没有。”
李妍儿皱眉道:“那他为什么天天腻在程妃那里,以前也没见这么好过,现在忽然想起来了?”
孙氏沉吟了片刻,见旁边没有其他人,便低声说道:“最近兵部尚书程千里常在亲王国走动,多半是为了正事。那程千里虽不是程婷的父亲,平日也不经常往来,不过既是本家叔父,总会偶尔过问或是捎带三言两语,程千里听说侄女受薛郎宠爱,办正事不是更上心了?”
李妍儿听罢说道:“娘的意思是郎君不是真心喜欢程妃,只是因为丞相公的缘故才故意宠爱她?”
孙氏点点头:“所以你也不必羡嫉,过了这阵子薛郎就会来陪你了。这些话你也千万别拿去说,万一传到程婷耳朵里总是尴尬。”
李妍儿很乖地点头应了,又颇为同情地说:“程妃真是可怜,我要是她宁肯郎君别对自己那么好。”
孙氏默然许久,又一本正经道:“让他去罢,国事要紧,要是外面的事儿办得不好,咱们所有人都没好日子过。”
……程婷不计较薛崇训的动机,更不过问他的正事,她这段日子反而充实而快乐,女人们平常闲聚的叶子牌等戏耍她也不去了,每天就亲自把屋子收拾得整洁干净,下厨做好饭期待薛崇训回来,把他侍候得一丝不苟。
有一晚薛崇训听她说:“好像又回到了鄯州的日子,每天你都会回来。”
薛崇训心下有些愧疚,便明说道:“你知道我一个亲王不只你一个女人,本也很正常,王侯公卿谁不是这样?而最近我陪你的时间最多,如果兵部程尚书问起,你就实话实说我很宠爱你就行。我正准备对突厥用兵,需要他主持兵部大局,只有准备周全到时才不会出现去年那种无兵无粮可调的进退维谷境地。”
程婷听罢脸色有些尴尬,“嗯”了一声。
薛崇训忙柔声好言说道:“虽然不中听,可我还是对你以诚相待并不欺瞒,你生气了?”
“没有!”程婷使劲摇摇头,抬头勉强露出一个笑容,“我不怪你,只怪郎君是王侯之家,要是你是一个寻常百姓,只能娶一个,那就没有这些烦恼啦。”
薛崇训好笑道:“如果真是那样,哪里来的锦衣玉食、养尊处优?有得必有失啊。”
程婷拉住他的胳膊低头脸红道:“不必锦衣玉食,有郎君就够了……可是市井小民却很难有郎君这般文武才华,嗯,还那么会逗人欢喜……”
薛崇训心道程婷真是小女人的性子,几年了就没变过,他便乐得逗她:“那你嫁给我不是图咱们的家势,图得是喜欢我这个人偌?”
“嗯。”程婷甜甜地应了一声。
薛崇训把嘴靠近她的耳边柔声问道:“喜欢哪里?”他的手也不老实了。
程婷的耳|朵都红了,身子软软的,吐气如兰道:“哪里都喜欢,郎君要了么?”
薛崇训为了让她心情更好,便又说:“如果哪天大事失败,我正好带你一起隐居江湖,你应该是不会计较粗茶淡饭愿意跟我的吧?”
程婷娇|声道:“自然不嫌,郎君去哪里我都陪着你……”
薛崇训的脸上挂着笑容,心里却想:真走到那地步,天下之大哪里有隐居的地方?史上太平公主也跑到山区了,还不是很容易就被抓到。
他这样的想法也就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现在的情况能糟成那样子也确实不容易,太把事情往坏处想了。好在没有表现出来,但见程婷一副动|情的娇|羞之态,他也就不能停下扫兴,继续吻她的耳朵脖颈。
程婷侧脸耳发发际最是美丽自然,清秀乌黑的头发与洁白肌肤衬托之处,仿佛春天清晨的露珠一般的感受。她的脸上是不施脂粉的,纯粹的美丽,也难怪薛崇训第一回见到她的时候就觉得好像邻家的漂亮大姑娘一般亲切可爱。
她的脸红了,白里透红分外好看,薛崇训亲她的脖子时,她很自然地扬起头微微喘|息……
……
程千里布置军备计划属于军机大事,保密是必须的,但是也不是密不透风,兵部内部的人就清楚各种细则;兵部官吏被严令不得泄|露外人,却也有人冒着犯法的风险告诉关系特别好的好友,当然前提是相互很信任那种。其中有个侍郎姓张的就把军机漏到好友杜暹的耳朵里了。杜暹的职务已是节度使级别,本身就是掌兵的,却并非兵部的人不能参与中央防务,他知道了这事的细则实属不合规矩。
这其中的关系倒也不复杂,兵部张侍郎就是西北大将张孝嵩一家的兄弟,杜暹和张家的交情非常好,进京述职后常常就住张侍郎家里,二人并不见外。显然朝里有人到哪里当官都踏实得多。
张侍郎言语之间对尚书的军备布置多有不屑:“诸事繁冗,却没抓住要害。这回不是为北伐突厥准备么?进攻草原,瞎捣鼓其他玩意有啥用,凑好骑兵比什么都实在!”
杜暹猛喝了一口酒,也附和道:“张侍郎一针见血,这句话我赞同,北边不管对付突厥还是契丹,还得靠骑兵。”
张侍郎趁机说道:“要是杜兄能出将为相,甚至主持兵部,咱们也省心顺利多了……河陇之战时杜兄曾救过晋王,之后晋王也多有栽培,此次进京有无进政事堂的机会?”
杜暹脸色一沉,闷闷道:“估计会差那么一点。程相公便是出将为相的,不巧也是在西域那边立功而成,至今仍在其位;如果我此时再入相,会给人有失公允的口实。所以晋王至今都未表态。”
“哪条律法明文说了两个宰相不能在一个地方建立战功?”张侍郎摇头道。
杜暹道:“话虽如此,规矩未定死大家却心知肚明。”
张侍郎笑道:“于兵事杜兄能看破要害,在这事儿上却没抓住关键。”
杜暹好奇,忙问道:“此话怎讲?”
张侍郎将凳子向前挪了几步,在杜暹旁边耳语道:“规矩咱们先不争,就说程千里那相位,上去了就得干到老死,不能退下去?可人家就没退,凭啥?杜兄忘了晋王府中还有个姓程的侧妃?”
被这么一点醒,杜暹顿时恍然,心道:这常在京城混的兄弟果然把权力场玩得很细。
张侍郎嘿嘿笑道:“你要得相位确实是差了那么一点,却不是什么规矩,就差点裙带。”
杜暹叹道:“这点我倒是比不上程相公了,我与宫里没点沾亲带故的关系,却是没有办法。”
张侍郎又摇头:“此言差矣。程千里可不姓李更不姓薛!”
杜暹忍不住哈哈笑道:“程妃那是太平公主殿下许给晋王的,而且以前她还因程将军的罪被贬为贱籍,这个咱们可学不来。杜某总不能自己找上门去,说咱们杜家某某小娘长得不错,送给晋王罢……不是叫天下人笑掉大牙么,以后杜某还有啥脸面?”
张侍郎冷笑了一声,说道:“咱们自己人,我给你出个主意。太平殿下身边的内给事鱼立本和我处得还不错,上回听他说太平公主要薛郎找个身材丰腴的女子给她生孙子。你想想,薛郎都而立之年的人了,连个子嗣都没有,太平殿下能不管?你要是舍得杜家的一个闺女,让鱼立本在太平面前说说,你们家那门楣出来的小娘封个妃子有啥难的?太平公主不是信道家么,找个道士给小娘相相,说她旺夫命传香火,这不成了?”
杜暹愕然,只听得张侍郎噼里啪啦一通话出来,听起来好像玩笑儿戏一般,不过他一细想还真觉得很靠谱。
张侍郎见他没有回应,便丢下一句话:“这两日杜兄好好想一番,有准信了告诉我,咱们这样的交情,我不帮你帮谁呢?”
出将为相光耀门楣,仕途的辉煌在向杜暹招手,他不心动是骗人的。不过他自持读圣贤书出身的人,总觉得这样的晋升有点不大光彩,所以至少要做做犹豫的样子,不然多俗气。
张侍郎把话说到,倒也不急着劝了,只淡淡地说道:“杜兄要是想通了,选人可得动点心思,不然进去了不得宠也是白搭。”
杜暹不动声色地说:“操持国柄,还是通过建功立业的正道比较好……罢?”
“得,人家程相公就没功绩?西域、河陇的胜仗可不是儿戏。政事堂现在剩六个人,算来还有一个位置,现在动手争取一把也不用非把人挤下去,杜兄考虑周全才好。”
正文 第六十五章 忠臣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2…3…21 1:16:35 本章字数:3105
杜暹尚未回复张侍郎,只说考虑几日。不过他就是做做样子,这几天他在心里已经琢磨选杜家的哪个小娘了。他表面上不急,心里其实比谁都急,眼看北伐突厥的议程正在悄然进行,如果就此被排斥门外没出上力错过了这件事,谁知道以后会不会被边缘化?或者还要在边关熬多少年才能到长安为相?
他左思右想还真难选人,杜姓一大家子也就他们家最有旺气,其他亲戚家的小娘或是见识不足或是言行礼仪荒疏,都不怎么让人满意。他又想起了自家女儿,一共三个女儿,大的两个已经出嫁了,小的一个……杜暹心下顿时一亮,幺娘杜心梅确实是个惹人喜爱的女子。她年已十六,因杜暹长期在边关带兵而稍微推辞了为她的大事做主,今年初见到时就发现杜幺娘已出落成了一个不错的闺女,知书达礼又懂事乖巧,是杜暹最疼爱的一个女儿。
想到这里杜暹心里也有点不痛快,毕竟是自家的闺女,把她往火坑里推总是有点过意不去。薛家虽然势大,薛崇训却已是娶了妻子的人,幺娘跟了他也不能主薛家之内,却是比不上明媒正娶地嫁一个门当户对的世家子弟。不过他又转念一想,与别姓结亲也就是个联姻,还不如给大权在握的晋王做个偏房的作用大,到亲王家也是有朝里名正言顺的封号的,也不是什么太丢脸的事儿。要说那程千里的侄女曾经还是太平公主府奴婢歌姬的身份,程千里不是照样风风光光当宰相?
他想通了就回复张侍郎,不料事情出奇得顺利。那宦官鱼立本每日都在太平公主身边晃悠,凑准她心情好的时候轻轻一说,把幺娘的出身模样等赞了几句,又将什么道士的命卦一说……鱼立本太了解太平公主喜好了,每一句都是她偏好的特征,太平公主立刻就下旨让杜暹把小女接到长安来让她看看。
杜暹不敢怠慢,马上就派亲信快马回家传信去了。
他的家在河南道,车马从那边过来也就十来天的路程。不出半月工夫杜心梅就到了长安与杜暹见面。但见杜心梅鬓发乌黑如云,五官端正漂亮,皮肤白皙水灵,最主要是身段饱满,给人圆|润健康的感觉,好像一捏就能捏出水来。杜暹见她举止也大方得体,果然自家熏陶出来的人很见得世面,他见状十分欢喜。
不过杜心梅很快就忍不住怨言:“女儿见了父亲书信,情知终身大事只得遵父母之命,只是父亲何以要将女儿许给晋王?”
这么一问,杜暹情知她不太满意,便说:“虽是偏妃,却是亲王之家,并不比世家原配地位低。”
杜心梅道:“父亲自小教养女儿心怀仁义对人以善,可是女儿闻得那晋王残暴不仁鱼肉百姓……”
“无稽之谈!”杜暹大怒,“我要是听谁如此张口胡说,非得治他诋毁之罪!”
杜心梅忙劝道:“父亲息怒……可是,市井既有传言又是何故?”
杜暹心想多半是那些迂腐落魄的士族造谣,无非就是薛崇训专权不是那么名正言顺,至于什么鱼肉百姓杜暹压根不信,这几年的国策他是很了解的。他从来都是正面教养子女,也不好说薛崇训名不正言不顺等话,便道:“谣言止于智者,好坏善恶须得自己去分辨,不能人云亦云,何况市井升斗小民有什么见识?”
“莫非晋王竟是忠臣,受世人冤枉了?”杜心梅沉吟道。
杜暹无言以对,说是忠臣就有点扯淡了,不过在施政上他很看好薛崇训而已,并不觉得有何不仁残暴之举。他便叫杜心梅坐下来,语重心长地说:“为父出仕为官,一生抱负唯富国强兵利国利民耳。但今番唐室衰微,我若卷入权力争夺的纷争,不仅办不了实事,会陷入无休止的争权夺利,而且容易祸及家族。如走到那样的地步,我还当官作甚?”
杜心梅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认真地听着。
“昔日武周当国,皇室明暗不定,可名臣狄仁杰不也在周朝中为官做过许多好事,后来劝说大圣皇帝还政李唐更是引为千古佳话。咱们为官只要克己职守做好本分,何须牵扯到争斗漩涡?”
杜心梅总觉得这番言论有悖忠孝大义,心下不怎么赞同,但是听见父亲苦心解说,她也就不想去顶撞父亲非得争个是非曲直……反正他这么说,总是有他的道理。
见女儿顺从却不置可否,杜暹也隐隐有些担忧,不由得再三叮嘱:“明日要见太平公主,你非得礼仪周全让她喜欢不可,否则她定怪罪咱们所言不实,不仅于己不利还会牵连父亲的好友。”
“是。”杜心梅顺从地答道。
杜暹又说:“如果太平公主要将你许给晋王,那是王侯之家,并不会亏待了你。你要尽到本分好生服侍,并在合适的时候规劝晋王慎理朝政多办为民谋利之事。莫忘了为父的话。”
杜心梅应了一声,孝道是从小就耳提面命的东西。她实在没办法去违抗父命,因家教很严也没有养成任性的性子,故而遇到这样的事就毫无办法。
她又想起娘送别的时候哭得跟泪人似的,不禁心下有些凄然。娘和她是一样的性子,从不敢违背杜暹的话,心中纵有万分不情愿最后也只得如期送她出门了。
次日太平公主果然在承香殿召见了杜暹的小女,一见之下十分喜爱,随口便夸了两句,有个宦官马上就在旁边说:殿下很少夸人呢,一句话比千两黄金还贵。杜心梅心说那我一来就被赏了二千两黄金,“大恩”真有点承受不起。
她第一回进宫廷,虽然排场气势比家乡大得不知几倍,她也隐隐紧张,不过还算举止得体,没有什么疏漏。太平公主两句夸赞的话其中有一句就是说她见得世面举止大方,倒也中肯。相比之下,杜心梅的父亲反倒显得过头了,腰弯得不成样子,答话的时候比对亲娘还恭敬。
此时杜心梅才初次见到了平常威严严厉的父亲的另一面,原来在另一些人面前他也会这个样子的。
太平公主说:“杜家的幺娘讨人喜欢,就在承香殿留住几日罢,我作这个主,你可放心?”
杜暹忙躬身道:“殿下一言九鼎,臣不敢任何异议!”
太平公主微微一笑:“以后咱们两家便是亲戚,你平日多与相公们进宫来走动走动,陪我说说话儿。”她转头看了一眼鱼立本,“要是杜小娘给我抱了孙子,一家人就更亲近了。”
杜心梅脸上一红,自然不会在这时开口说话,除非别人专门问她,否则她是不会多说一句话的,这样才显得持重知礼。
之后杜心梅就在大明宫住了一段时间,发现太平公主待人大方,不仅送了大红的礼服,还给了许多首饰珠宝玉佩等物,好像这宫殿里的金银珠宝用也用不完一样……不过她很快也感觉到了太平公主的霸道,反正她要你干什么,你不能有半点违抗只能顺从,比父亲还厉害。
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