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5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左成现在正随尹继善在湖南,湖广与两江都是今年水患重灾区,要是左成能在赈灾差事上出彩的话,那功绩就能直达御前……
只是那样的话,加上先前清查地方官仓的功劳,左成的腾达,不仅在左住前,而且兄弟两个差距会越来越大……
泪奔,白天有事出去,加过赶上下雨。
想着距离近,又没有顺溜的公交车,打车去打车回来也淋不到,结果悲剧……去了时候顺利到达,回来没出租车,四公里+的距离,小九在雨中溜达回来,还好衣服有帽子,遮住大半……生怕感冒,回来猛喝热水,结果没感冒,拉肚子了,跑了一晚上卫生间,悲催的小九,在房间里哆哆嗦嗦……
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宴请
今日大朝会,主要说的就是几件大事。
工部差事是在江南修建海塘,户部的就是洪灾诸府县钱粮减免与赈济,另外就是兵部的犒军,刑部的死刑复核,与礼部与理藩院负责的喀尔喀诸汗遣臣子贡九白。
等到散朝时,曹颙并没有随着文武大臣退朝,而是同其他户部几位堂官,被留在御前。
议的是从江南拨粮赈济福建百姓之事。
福建民风彪悍,山民难驯,朝廷一直是安抚与提防并存。
福建虽也有官仓,可数量与仓储都有限,为了也是防范而已。
旁的省份今年遭受洪水,存粮还能坚持三、五个月,福建百姓却是今秋就要赈济,否则的话,彪悍的百姓没了活路,谁晓得会闹出什么事情来。
最好的解决法子,不过是从漕粮中截留一部分,直接运往福建。
可因水患的缘故,今年漕粮数额本就不中,要是再截留的话,会不会影响到京中?
雍正留下户部几位堂官,问得就是此事。
结果,让雍正很是满意。
不仅京仓有余粮,关外屯田也有储粮,可以随时调拨入京从圆圌明园出来时,已经是正午时分。
曹颙面色平静,心里却有些犯嘀咕。
自己那个“赈济拟行条例”的折子昨日就递了上去,怎么一点动静也没有?
他相信,对于雍正这们热衷“反腐”的皇帝来说,那份条陈绝对会瘙到其痒处。
没想到,却是没有动静。
他不知道,雍正比他想象的还重视那份条陈。
他想的是得到雍正的批示,按照这样的法子今明两年的赈济之事,雍正却是相要将此法定为常例。
因其中涉及的事情多,雍正才斟酌,并没有仓促着手此事。
曹颙正想着出神,就听到有人唤道:“曹大人”
曹颙转过头来,远处疾行几步过来的,不是旁人,正是伊都立。
伊都立是中秋节后才回京的,当时就曾到时曹家探访,因正好遇到恒生“重病”曹颙没心情待客,两人也没有多说就散了。
伊都立原本有些富态,而且像其他八旗勋贵那样,重视穿着打扮,在关外这几个月风里来、雨里去,大变模样。
如今看起来,又黑又瘦,再没有八旗贵人的模样。
“伊大人……”曹颙拱了拱手。
伊都立大声道:“肚子嘟噜半晌,我正犹豫着,想找个地方立时解决,还是回城再说即是碰到孚若,那就不用想了,路上扯闲篇就过了,回城再祭五脏庙… …”
两人实在相熟,也没什么客气的,见他没有乘车轿,曹颙便请他上车坐了。
等马车帘撂下,伊都立方打量曹颙两眼,方小声道:“近日虽说你家有些不太平,可你也要多宽解宽解自己个儿只要你好好的,有多少事儿都不是事儿,不有个不好,多少事儿也是事儿。”
这番好意,曹颙自是受了,也投桃报李道:“大人这几个月也劳乏了,到底人到中年,当滋补保养也要滋补保养,方合养生之道。”
伊都立听到“滋补”二字,立时苦了脸:“孚若你是不知道,我家老太太如今出了佛堂,整天的想着如何给我补身就算是天灵地宝,一日三顿下来也不是补身的,而是催命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大人多体恤吧”曹颙想到李氏,颇为感触道。
伊都立的神情,却是有些复杂,过了好一会儿,才垂下眼帘道:“老太太说,我长到这么大,才终于像阿玛的儿子。”
曹颙听了,不由愣住,随即明白过来,晓得伊都立为何犯别扭,不好说什么,只能劝道:“不管咱们多大,在当娘的眼中,都是个孩子……这天下间当父母的,哪个不是“望子成龙,”的?就是我们老太太,对我也多有期待。”
伊都立却轻哼一声,道:“孚若在笑话我?还望子成龙呢?我连孙子都要有了,又不是孩子”说着,略带惆怅:“我本以为我们老太太冷清,加上外公当年的事情,才心灰意冷,鲜少关心时政,没想到却是因对我这个做儿子不报指望,才会如此……”
曹颙抚着额头,并没有再劝,只是想想人与人真是不同的。
那们赫舍里氏老夫人,听说早年是闻名京城的才女,父祖都是大学士,嫁的丈夫又升上大学士。
赫舍里氏与李氏的气度完全不同,老人家是冷清中带了睿智与沉静。
只是没想到老人家将近八旬,还能这般“热血”对着儿子赞“子始类父”的话。看似褒赏,对比之前,说明之前就是不待见。
伊都立年过不惑,心里不别扭才奇怪,伊都立也是心里憋闷的厉害,这样丢人的事,对妻子说都寒碜。
可同曹颙唠叨完,他也有些不好意思,岔开话道:“忙活一场,盛京防洪没出大纰漏,刚才我见了十三爷,十三爷吩咐我将此事写个折子,另外要拟有功官员名单,孚若心里有没有什么好建议。”
自从曹颙因病回京,盛京防洪差事就成了伊都立主导。
如今关外雨季结束,秋收已毕,正是议功的时候。
伊都立心里过意不去,总觉得自己占了曹颙的好处,这折子本当是曹颙来拟才是。
他心里已经拿定主意,要将曹颙的功劳一条条写上,绝不贪曹颙功劳,另外就是下边有功司员名单,他也想要留给曹颙一定名额,由曹颙举荐分配。
不用说,只要上了名单,就能在御前露脸,即便不能马上升官,以后考评也能添个“优良”。 曹颙既不缺钱,也没想着结党,对这些名额当然没什么想法的:“大人看着拟吧,只是别落下那些真正受累。”
说到这里,他想起两人,道:“对了,盛京鄂大人多有尽力,又与我有旧,大人可卖个面子给他,另外工部有个永亮不错,我在的那些日子,瞧着他在差事上很是精心……”
按照伊都立的打算,是要曹颙酌定举荐十数人。
曹颙只说了两个,其他的都任由伊都立做主。伊都立这边,感激的简直要作揖。
曹颙自是晓得他的难处之前因整顿盛京军务的缘故,一下子得罪了那么多宗室诸王如今这有功之人的名单,对他来说正是个机会。
京城去的这些官员不说,盛京六部那些官员,很多都有宗室王府背景。
伊都立卖些人情出去,也能缓和一下与宗室王爷们的关系两人说着话,时间过的飞快,不知不觉马车就进了城。
因两人下午还要去衙门办公,倒 并没有挑剔地方,在六部衙门附近,寻了个干净馆子用了些吃食就各去回衙署。
曹颙到衙署时就见蒋坚坐在外间,在那里出神,连曹颙见来,都没发觉。
曹颙见了难免好奇,上前敲了敲蒋坚的桌子道:“非磷……”蒋坚这才醒过神来,忙站起身来,道:“大人回来了学生正有事要回禀大人……”
“哦?何事?”曹颙问道。
蒋坚没有立时应答,而是犹豫地望了望外头。
曹颙心里有数,这是要防着人的了,便直接进了自己的屋子。
蒋坚随着进来,手中已经多了几个帖子。
“大人,昨日粱五德给学生下了帖子,说起纳星之喜,请学生明儿去他家吃酒,不想今日就收到另外三张帖子,都是请学生应酬的……一个是老母过寿,一个是同乡故交上门请学生去做陪客,一个则是小儿元服虽说都师出有名,可这也委实太凑巧了些。”蒋坚说道。
粱五德在户部衙门也挂着书吏之名,实际身份同蒋坚一样,都是党官幕僚,东主是户部左侍郎常寿。
虎有虎道,蛇有蛇道。
蒋坚在户部衙门,除了为曹颙参赞政务外,也应酬这些同行。
有时候即使是上下级也不好明说的话,心腹幕僚互通下有无,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现下几位侍郎的幕僚都“殷勤”起来,自然不是无的放矢。
曹颙心里有数,多半是为了江南赈济之事。
牵连的省份如此之多,涉及百姓这么多,户部当然得出堂官主理此事。
张廷玉重头在吏部,已经鲜少插手户部之事:曹颙这个尚书身体不好,且要坐镇户部,怕是无暇出京。
那赈济江南之事,多半要从户部四位侍郎中选一人出来。
曹颙是主官,皇上多是要问询他的意见。即使他们有其他门路,也不能越过曹颙去。
曹颙想到此处,不由皱眉。
这个人选可难定,能做到户部侍郎的,再往上升一级是尚书,外放就是督抚。
赈灾又是既得面子、又得里子的肥差,谁不想往前凑一凑?
可曹颙不说话还罢,要说举荐其中一个,就要得罪另外三个。
虽说现下曹颙比他们官职高,可谁难保以后?
曹颙才不会做这费力不讨好的事,他仔细想了想,道:“既是宴请,非磷就去,只是话要说明白了都是同僚,赈济人选这里,我是绝对不参合,让他们不必在我这里费劲,若有打算,另寻出路就是,别在我这里耽搁功夫,的反而失了先机……”
蒋坚闻言,松了一口气,点头道:“大人既拟了那份条陈,赈济之事确实不宜再插手”说到这里,不由失笑:“那几位大人,只当赈济是肥差,却不知若是皇上真批了大人的折子,肥差就成了苦差做的好了,是大人筹划的好:有了纰漏,就是他们自己立身不正了……”
曹颙笑笑,没有再言语。
想着那没指正的折子,多少还有些忐忑,想着是不是去趟怡亲王府打探一二,随即他又打消了这个想法。
自己做了自己能做的,其他的还是顺其自然的好。
等到落衙回家,还有个噩耗等着他。
曹颂虽已经在押解进圌京路上,可曹家派往江南的管事传来消息,曹颂的次子夭折,静惠重病难行。
这孩子是静惠所出,还不到两生日。
这是曹家第三代里第一个夭折的孩子,又是在这个时候。
就是笃定曹颂无事的曹颙,听了心里都不好受,更不要说静惠这个生身之母。
提起此事,初瑜的眼泪已经忍不住,哽咽着说道:“老爷,这可怎么是好四北亲自过来说的,两位老太太那里还都瞒着二弟那边,也没敢去报信……”
曹颙虽说可惜夭折的侄子,可毕竟没见过面,还是更看重静惠一些:“二弟那边,等他到京再说江南那边,总不难就这么干等着……弟妹遇失子之痛,必是可怜,可她并不是只有一个孩子。”
初瑜擦了泪,道:“老爷,要不我去江宁一趟吧。”
静惠虽名义上有个娘家,实际上只是表亲,这些年来反而是初瑜这个长嫂对她关爱的多些。
曹颙却是摇摇头,不赞成妻子出行:“眼见天冷了,你正吃着药,哪里经得起折腾?还是让天佑去吧……”
即便会被人看做因私忘公,也顾不得了。
毕竟曹家二房圌事故连连,长房只是动动嘴皮子,安慰两声,才会叫人觉得说凉薄。
况且天佑是曹家长子嫡孙,是曹玺这一小宗的宗子,由他出面料理此事也妥当。
待天佑回来,听父母提及此事,自然应从。
而后,就由曹颙亲自走了一遭,去了领侍卫大臣府邸,给天佑请了两个月的长假。
待天佑准备妥当,将要出京时,最难受的就是恒生。
“父亲,让儿子也去了,儿子如今正是闲人,就算出不了什么力,也能给大哥做个伴……”恒生苦求道。
曹颙却只能无奈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温言:“晓得你关心你二叔,只是你们叔侄好,也不在这上头,喀尔喀使臣即将到京,你怎么好离京?”
即便喀尔喀使臣不是这个时候到京,恒生的身份,受伤受委屈到曹家小住些时日,没有人会说什么,当真若是同曹家子弟一样,为曹家亲族奔波,就要碍人眼了。
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提亲
天佑离京南下,恒生也搬回郡王府。
先前空了一半的郡王府,现在又满了。是十六阿哥从内务府旗下人拨下的蒙古包衣。
曹满与乌恩夫妇,再次搬回郡王府,帮恒生打理内外事务。
曹*每次从衙门回家,两点一线的同时,心里也在想着曹颂到京后的应对。
以曹颂的心性,与他说明白了,罢官闲赋几年并不是什么大事,可嫡子夭折却不是小事。
曹颂两个儿子来得晚,他的心性又不像其他人那样对儿子摆严父的谱,即使在给堂兄的家书中,还曾提及亲自照顾小儿辅食之事。
还有静惠,在二房做长嫂长媳,所受辛苦比初瑜更甚。随着曹颂南下这几年,也没享什么福气,万一这次真拖不过去,一想到此处,曹*心里都不好受,对于自己当年嘱咐曹颂亲近李卫的决定也是后悔万分。
曹颂毕竟是两江官员,不是浙江官员,即使需要配合李卫缉盗之责,可若不是曹*与李卫有旧,他也不会与李卫走得那么近。
如今李卫会稳浙江总督,曹颂却要狠摔一把,还夭了一个嫡子,嫡妻病危。
只是李卫那边,还能只做不知么?怕是等到尘埃落定,会有告罪的手书过来,也多是马后炮而已。
等到了几日,终于有了曹颂的准确消息,人已经到沧州,没几日就要抵京。
曹*晓得,既是背了个“候审”之名,多半要在刑部大牢走一遭。
这个时候,曹*需避嫌,又汉有太避嫌,不好在两位尚书处走动,只好去寻十三阿哥。
十三阿哥面容晦暗,眼里都是血丝,看着憔悴不堪。
曹*,见状大惊,“王爷,这是怎么了?”
十三阿哥摆摆手,示意曹*坐了,才道:“皇上昨晚移驾回宫,福惠阿哥怕是不好,爷原在宫里陪着皇上,皇上见爷乏,打发爷回来……”
曹*闻言,不由怔住,随即皱眉低头,露出几分担忧。
他不敢抬头,怕不经意间泄露自己的情绪。
对于一个历史上注明夭折的皇子,他生不出同情心,反而因其在这个时候夭折,隐隐的有些期盼。
雍正既遇失子之痛,那会不会怜惜同丧子的曹颂一些?
雍正一念之间,曹颂的境遇就会不同。
十三阿哥这个情形,曹*也不好再开口,刚想要寻由子告辞,就见赵丰疾行进来,跪禀道:“主子,宫里来人,福惠阿哥殇了……”
十三阿哥听了,立时站了起来,道:“备马,爷要进宫……”说完,转向曹*道:“爷先去看看皇上,曹颂那边,你不必忧心,爷心里有数……”
到了户部衙署,没等曹*看完今日的公文,就有礼部官员过来传口谕,皇八子殇,皇上下令按亲王例殡葬。
从曹*、张廷玉起,到户部杂员,在院子里跪听口谕,而后就去了帽缨。
按亲王例殡葬,并不是一句话就能了的事。
宗室和硕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在京民爵公候以上,骑都尉以上品级官员,外命妇则是公主福晋以下,二品夫人以上,都要到灵前守着。
耽搁不得,曹*立时吩咐人回府传讯。
户部衙署这边,则托咐给蒋坚盯着,他自己则同六部有爵大臣一道,往宫里去了。
虽说在曹*眼中,一个京堂,放下部务,给稚龄皇子哭灵守丧,委实滑稽些;可同来的大臣中,却多是如丧考妣的模样,没到御前,就悲痛万分。
只是那哄亮的嗓门,隐隐的得意,比平时挺得还高的胸脯,到底是怎么回事?
等到了灵前,将哭灵的大臣扫了一圈,曹*有些明白。
不是说都有资格进宫为皇子哭灵的,既是做了京堂,身上无爵,也无资格来这里站班。
宗亲与官员得的消息比较早,因此还不到中午,该来的都来得差不多,公主命妇,则是下午才相继到来。
等到看到李氏与初瑜到了,身边并没有兆佳氏,曹*暗暗松了一口气。
他打发人回去报信时,就曾叫人转告初瑜,让她拦下兆佳氏,给兆佳氏“报病”。
兆佳氏的二品诰命虽没被收回,可此时也要避嫌,要不然身为罪臣之母,只会让人觉得轻狂。
曹家东府,上房。
看着眼前的二品诰命服饰,兆佳氏像个孩子似的,呜呜的哭了起来。
她不是为了不能进宫哭灵之事,而是想着宝贝儿子曹颂。
她即使不通不通朝政,到底活了大半辈子,哪里不晓得人情道理。
有曹*这个掌部尚书在,曹颂还被押解进京候审,原因不过是曹颂现在品级高了,动静都落在皇上的眼中,不是曹*这个堂兄想要庇护就能庇护得了的。
若是品级低了,也不至如此。
穿着诰命服饰,被四处奉承,固然得意,可同儿子的平安比起来算什么……
皇帝罢朝三日,大内咸素服四日,宗室勋爵与外命妇就要入宫三日……
当晚,曹家三人回府时,已经天色将幕。
曹*与初瑜两个,都担心李氏,想着要不要去十六阿哥那里,请托一声,告病一声。
李氏只是面色有些乏,精神倒还不错,对两人道:“不过三日功夫,我还能受得住,比我年迈的老夫人都捱得住,我怎么好病到?我一会儿好生泡泡脚,也能解乏。你们夫妻两个,也累了一日,回去用了晚饭,早些歇着……”说到这里,仔细看了看初瑜:“你入秋以来,一直用着药,不宜太劳乏,要是受不住,也不要硬挺着……”
初瑜忙笑道:“不过是气血有些虚,调补得差不多,不耽搁什么……”
李氏听了,便不再多言,只催他们回去。
曹*到底不放心,叫人将夫妻俩的晚饭摆在福源堂,服侍着李氏用了晚饭,夫妻两个才回了九如院……
还好只是折腾三日,便又去曹家东府探望兆佳氏。
倒是初瑜,最后一日着凉,晚上发热,倒是把曹*吓了一跳。
还好,请太医来看,只说风邪在体面,吃了几碗驱寒的药,就缓了过来。
等曹*这边刚安下心,那边就得了消息,曹颂到京了。
曹颂虽被革职,但身上还有爵位在。外加在有曹*这个堂兄,刑部自是无人发难他。
这个时候,也是有“取保候审”这个说法的。
宗室官员候审,除非是罪大恶极,十恶不赦,剩下的也多有灵活。
曹*早先去寻十三阿哥,就是想要提及此事。
不过,十三阿哥既便是说是心里有数,曹*再罗嗦些事,倒像是信不着十三阿哥似的。
可瞧着十三阿哥数日留宿大内来看,显然是正忙着抚慰失子之痛的皇上,哪里顾得着外头?
曹*无法,只好亲自去了刑部,想要先安抚曹颂,等过这两日再说其他。
没想到,到了刑部,就看到刑部一位司官簇拥着曹颂出来。
曹颂神色木然,目光呆滞,看着像行尸走肉似的。
曹*见状,心中骇然,莫非曹颂已经晓得次子夭折的消息?
有眼尖的几位司官,已是看到曹*,忙趋步向前行礼。
曹*拱手还礼,迟疑道:“几位大人这是……”
有个早先在户部任职的郎中说:“曹大人,方才有内侍到刑部传了旨意,曹总兵无需在部里候审,可回府自居,可是最近一些日子要等着部传,不好出京畿……”
曹*闻言大喜,对众人拱拱手,谢过众人相送,带着曹颂上了自己的马车。
没有外人在了,曹*才故做轻松,使劲捶了曹颂肩膀一下,道:“作甚哭丧着脸,不就是一个总兵么?有的时候,吃亏不是坏事……”
曹颂强笑着,神情比哭还难看:“大哥,我给曹家丢脸了……”
见他没有提次子之事,想来还不知情,曹*松了一口气,冷哼一声,道:“宦海沉浮,都是寻常,我当年也被罢过官,难道我也给曹家丢脸了?……”
曹颂耷拉着脑袋,双手蒙面,呜咽道:“大哥,弟弟这官丢得不冤枉,五十里河坝,垮了三处,淹死百姓百二十八人,别说是罢官,就是赔了弟弟这条命,也补不过来……”
曹*听了,直觉得眼前一阵发黑,差点没晕过去。
南方洪水泛滥之事他知晓,可还真不清楚能与曹颂有这么直接的干系。
随即,他摇了摇头,厉声道:“浑说什么?地方上有知县,你们镇标即使出兵修坝护坝,也只是辅助出了事情,怎么就好兜在你自己身上?……”
话虽这样说,他到底有些心烦意乱。
原本以为曹颂自是无辜被牵连到两督之争上,没想到还真脱不得干系。
只是曹*在京中,没有得到半点音信,可见其中内情也不尽如曹颂说得那样。
否则的话,曹颂不可能只是不轻不重的几项罪名。
曹颂还要再开口,却被曹*喝住:“腻腻歪歪什么,做这个样子,你想要给二婶催命不成?”
曹颂抽着鼻子,小心翼翼的问道:“母亲那边,可是吓到了?”
曹*横了他一眼,道:“你以为呢?二婶到底是将六十的人了。要不是你伯娘百般劝慰,四弟、四弟妹早晚服侍,怕是早送了半条命。你倒是没心没肺,不想着自己早日脱罪,让家人安心,反而生怕自己罪责不够,要将屎盆子往自己脑袋上扣。”
曹颂讪讪道:“大哥,那五十里河坝确实分到了镇标下修护,即使下边有游击、千总负责,弟弟到底是失察之罪。”
曹*冷声道:“那游击、千总是谁的人?修坝的石料土方又是谁经手?你心里就一点成算都没有?你现下为那一百多条性命哭,当初想什么去了?说到最后,肚子里已经生了一下子火。
他虽不算什么好人,可对于人命始终怀了敬畏之心。
若非如此,他也不会成盛京防洪时事必躬亲,就是怕因下面官员贪墨忽,使得百姓枉死。也不会熬了数个晚上,连得罪人都顾不得,拟了赈济条陈出来。
没想到曹颂这边浑浑噩噩,出了这么大的纰漏。
原本对堂弟的那点心疼,现下都成了愤怒,若不是在马车里,怕是都要踹上两脚才解恨。
曹颂脸色苍白,喃喃道:“是范时绎的人,石料土方,听说也是总督府那边的经手,弟弟为了避嫌,才没有多问。”
自己这堂弟,虽肚子里没什么才华,私德也不算检点,可说起来,真不是个狠心的。
出了这样的事,同丢官罢职的处分相比,怕是对百姓的愧疚更压得他难受。
曹*心中,对堂弟被“顶缸”的那点不满,在得知真相的这一刻,早已烟消云散。
皇上已经算是厚道,只当曹颂背负“失察”之罪。
即便曹颂真是只是“失察”,可因涉及上百条人命,这就已经是死罪。
京城却丝毫没有提及类似消息,想来是皇上对曹颂的保全。
曹*叹了一口气,道:“我早就同你说过,既是做官,就要记得自己责任所在。对你说只是一句话的事,对百姓来说,却是生死攸关……你自己心里也有数,其他的我就不罗嗦。只是愧疚并不是两句空话说出来就能抹平的,你记得这个教训,往后有机会起复,为百姓尽心便是……”
曹颂闻言,依是默默,只是脸上到底添了生气。曹颂回家,上至兆佳氏,下至曹项夫妇,多是欢喜雀跃。
只是曹项雀跃中,又间杂了隐忧,悄悄向堂兄询问南边的消息。
天佑虽南下数日,可江宁距离京城毕竟千里迢迢,至今还没有消息传回来。
没想到,过了没几日,就有南边的信至。
并不是天佑报平安的家书,而是李卫的亲笔信。
信中,李卫为次子李星聚向曹*提亲,欲聘曹颂长女弄潮为次媳。
曹*看完信,脸色立时就白了,手一松,信纸飘飘扬扬,落在地上。
出了这样的事,同丢官罢职的处分相比,怕是对百姓的愧疚更压得他难受。
曹YONG心中,对堂弟被“顶缸”的那点不满,在得知真相的这一刻,早已烟消云散。
皇上已经算是厚道,只当曹颂背负“失察”之罪。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smail007
粉丝:65607金币:3541威望:162348 注册时间:2012…01…04。发私信 关注TA
。发表于2012…07…07 10:50 只看该作者
488 # 。
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病逝
曹颙直觉得太阳穴直跳,脑子里不知不觉出现静惠早年的样子。
先是昏倒的小厮,随后是患“哑疾”的丫鬟,最后身份大白,成了李鼎退婚的前未婚妻,自己姻亲家的表妹。
这个女子,外表看起来那么柔弱,可骨子里却那么坚韧。
二房有个脾气各色的婆婆,下边一堆小叔子、小姑子,可却没有人能挑出静惠的不是。
就是曹颙这个大伯哥,心里也是念着静惠的好。
当初初瑜怀天佑时,妊娠反应厉害,什么都吃不进去,差点就出大事。
是静惠先是做了京味儿饽饽,后来负责初瑜的小厨房,精心照料,才使得初瑜度过那段危险期。
人心都是肉长的,曹颙心里虽偏着曹颂,可也不愿委屈静惠这个好姑娘。
等到静惠进了曹家,曹颙与初瑜心里,更多的不是将她当成弟媳,而是将她当成半个妹妹……
再想想两个侄女,弄潮随了静惠,腼腆文静;弄玉则有些曹颂小时候的性子,娇憨活泼。都是将谈婚论嫁的年纪,却遇母丧。
还有天望,虚岁四岁……
弄玉的年纪还能等到下一次选秀,弄潮耽搁明年选秀的话,就要报逾岁,自家婚配。
李卫长子李星垣已经入了皇上的眼,加上年岁已至婚龄,多半明年选秀时有恩典下来。
次子李星聚亦是他发妻嫡出,比弄潮长一岁,可做姻缘。
李卫的心中并无恶意,可曹颙却不能亦不会接受这份“好意”。
有一份圣意在,两家不算私仇,可到底嫌隙已生,哪里好做的姻亲?
李卫的信已经到京,天佑打发回来报丧的人,也迟不了几日,到时怎么同曹颂开口?
小儿夭折的消息还瞒着他,还想着等静惠到京在告诉他,如今……
曹颙直觉得心浮气躁,在外书房也坐不住,起身就出去。
到了二门,正好与初瑜碰个正着。
见丈夫脸色不好,初瑜不由忧心道:“老爷,是不是二叔那边……”
曹颂的官司尚未尘埃落定,初瑜只当丈夫还操心此事。
看着妻子入秋后清减的面容,曹颙很是无奈。
他虽不愿妻子经丧亲之痛,可这消息也瞒不了几日。
况且二房那边的大事,还多要妻子出面帮忙准备。
他没有立时说话,而是夫妻两个回了九如院,他才开口道:“静惠没了……报丧的人估摸这两日就到京……”
初瑜开始还安静听着,好半响才醒过神,脸上血色褪尽,扶着丈夫的胳膊,想到妯娌两个多年情分,想着前两日才被接回东府的两个侄女,还有江宁的天望,眼泪簌簌落下:“就这么去了, 怎么就这么狠心……二弟怎么办?几个孩子怎么办……”
这样的大事,瞒是瞒不住的,总要让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