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5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想到八旗懒的不仅是京旅八旗,还有八旗的老根。 

  雍正早就看着宗室诸王不顺眼,只是晓得轻重,不好收拾他们。即便敲打宗室,也多是圣祖诸子诸孙。 

  如此一来,其他宗室只当皇上在报夺嫡时的大仇,是皇室家务,倒也无人不知趣地插嘴。 

  可雍正这些兄弟们,真正的实力,哪里比不得那些老牌王府。 

  那些王府,早年都议过政的,名下佐领也多。 

  实点到人数不足五成……雍正面上恨得不行,心里却是惊喜不已。 

  十三阿哥晓得,皇上怕是要有大动作,自己的连襟伊都立这回算是捅了马蜂窝。 


  他又不好为伊都立开脱,只能提及辽河水涨之事,请皇上先侧重盛京防洪之事。 

  雍正想想也是,既抓到宗室诸王的尾巴,什么时候发作不行;东北那边防灾之事却不能耽搁,否则真要洪水泛滥,再发作宗室诸王,他们就又有说辞。 

  京官虽不少,可身上多有差事,能抽调的人数有些;那些候补官……想想还是算了,真要启用的话,数月后怎么安置? 

  想了又想,雍正下旨,在六部抽调十二个笔帖式派往盛京当差,不足人手命曹颙从盛京各衙署抽调。 

  至于八旗驻军那块,雍正则很迟疑。 

  京城驻防八旗拱卫京城,不好轻动,看来只有黑龙江将军与吉林将军那里选派人手。 

  然后,盛京驻防八旗糜烂至此,黑龙江与吉林的驻防八旗能好的那里去? 

  到底要不要借由子,一并发作? 

  正迟疑间,就有地方急报送抵御前。 

  五月二十七日,长江九江段决堤,九江知府极数位随从于堤坝边没水而亡。 

  雍正看了,立时变了脸色。 

  长江水患,并不少见,可没到六月,就水漫决堤,那接下来的雨季会如何? 

  正想着此事,就听到“轰隆隆”殿外数声惊雷,大雨倾盆而下…… 

   

  盛京,官驿。 

  曹颙站在廊下,抬头望向天空。 

  天空乌云压顶,使得人心里也沉甸甸的。 

  伊都立正好过来,见曹颙如此,亦站在他身边,抬头望了望天。 

  乌云满天,南边方向更是墨黑一片。 

  “这老天爷,才安生了几年,又开始折腾……”伊都立忍不住嘀咕道。 

  曹颙道:“辽河周边除了盛京与辽阳外,其他地方地广人稀,即便水患成灾,也不过是威胁盛京或是淹没军屯……江南,怕是有大劫难……” 

  最后一句,却是低不可闻。 

  伊都立因递了折子,想着自己日后处境,这几日正上火,嘴里都是大泡。 

  他没有听到曹颙最后一句话,只听到前面的,闻言眼睛一亮。 

  他向来想的开,为那折子上火了几日,就有点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意思。左右事情已经至此,再担心也是无用的,还不若好好奉旨办差。 

  听了曹颙的话,盛京是有惊无险的,他心下更是放得开。 

  “前两日没胃口,都没正经用餐……既来了盛京,怎么能不吃飞龙汤?”伊都立来了兴致,就添了从容,对曹颙道:“孚若也要多保重,等到京中旨意下来,还有得忙活,这几日正当养精蓄锐。” 

  伊都立既有兴致,曹颙也不是爱扫兴的,就吩咐人下去置办不提。 

  飞龙汤还没送上来,张义就进来禀告,有客来访。 

  曹颙闻言,不免疑惑。 

  盛京这边,若说有熟人,就是宝雅格格那边,可据他所知,自打平亲王夫妇回京,宝雅格格也回了科尔沁。 

  待看了拜帖,还真是认识人,盛京兵部尚书鄂齐。 

  鄂齐是辅国公鄂飞嗣子,在老国公过世后袭了爵位。 

  曹颙虽在鄂国公临终前,叫了一声“义父”,圆了两人的缘份,可并没有同辅国公府结亲的意思。 
  鄂齐当时不到而立,就位至副都统,且又承恩原级袭了辅国公爵位,正是风光得意,哪里会将曹颙一个三品太仆寺卿放在眼中。 

  待老国公丧事完了,两家就自然而然地断了联系。 

  在曹颙与伊都立前几日初到时,鄂齐就参加了“接风宴”。不过两人本就数面之缘,倒是并没有比旁人亲近什么。 

  现下鄂齐递帖子来访,曹颙就有些摸不着头脑。 

  伊都立这边,则有些不高兴。 

  “兵部尚书,不来见我,倒是来拜孚若?这是什么意思?莫非想着与我平级,不肯听旨意听我调配人手?”伊都立抱怨道。 

  抱怨归抱怨,他还是催曹颙出去见客。 

  即便对方被发配盛京,到底是宗室王公,不好太怠慢。 

  曹颙也想知鄂飞来意,便亲自出迎,引鄂齐到客厅坐了。 

  实在是盛京六部的尚书侍郎,背后各有各的“苦楚”,因此曹颙即便前几日见过鄂齐,也没有多问什么。 

  鄂齐神色讪讪,早已没有当年在辅国公府侍疾时的意气风发。 

  曹颙使小厮上茶,心里思量鄂齐的来意。 

  鄂齐心里也别扭着,他同曹颙本就不熟,说起来不过是在老国公病故前后见过两遭。 

  想着曹颙比自己年轻,身兼两部尚书,是皇上信赖的重臣;自己却因早年同安郡王府一脉走的太近,为皇上所厌,他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他与安郡王府都是饶余敏郡王阿巴泰后裔,亲近一下,哪里就违背了人情法礼? 

  不过是皇上厌了安郡王府一脉,迁怒罢了。 

  鄂齐心里憋气,被发配到盛京,也是浑浑噩噩过日子,并没有图谋回京。 

  既是被皇上厌弃,还往皇上眼皮底下凑合,那才是傻子。 

  左右爵位还在,官职也在,俸禄钱粮都不缺,在盛京有盛京的好处。 

  可今日无意同妻子提及嗣父的生前事,提到了曹颙夫妇,他的妻子马佳氏却是坐不住了。 

  曹颙是实权户部尚书,背后还牵连着淳王府、平王府、裕王府三处姻亲,正是炙手可热的人家。 

  平亲王夫妇在盛京“休养”时,他们夫妇还曾上门请过安。 

  平亲王即便不被皇上所喜,可依旧安享荣华,未尝没有妻族得力的缘故。 

  “爷,妾身乐意陪着爷在盛京过肃静日子,可几个孩子怎么办?大阿哥、二阿哥眼看到了考封的年纪,大格格没两年也要及笄……没人为这几个孩子筹划,阿哥们还好,迟几年就迟几年,格格的年岁都在宗人府归档……她身份又低,万一抚了蒙古也不是高位,还不知要吃多少苦头……”马佳氏含泪道。 

  她晓得丈夫心里的苦楚,本不愿提及这些来引得他心烦。 

  可儿女渐大了,她除了妻子,还是个母亲。 

  她虽没见过曹颙,却是见过初瑜的。 

  老国公去世后,初瑜随着丈夫来吊祭,哭的情真意切。 

  马佳氏觉得诧异,私下还专程问及丈夫此事。毕竟初瑜身份高贵,和硕格格的身份,并不低于辅国公,不至于图谋国公府什么。 

  待晓知道因公公早年曾照顾过曾为侍卫的曹家额驸,郡主夫妇才上门吊祭,马佳氏便没有太放在心上。 

  待到今上登基,丈夫被发配盛京六部,马佳氏不是没想过找人走门路。 

  可安王府一脉势微,她娘家也没有什么显宦,就顺着丈夫的心思,在盛京安分度日。 

  听到曹颙,她才想起两家的渊源。 

  或许念在老国公早年的旧情上,对方乐意援手也说不定? 

  虽说这几年,他们夫妇早见识了世态炎凉,可为了儿女,就算只有那一点点的希望,马佳氏也不愿意放过。 

  在妻子的央求下,鄂齐也心动了,想着曹颙即是为治水而来,肯定要需要人手。 

  即便伊都立这个京城兵部尚书到了,在东北这一片,真未必有他这个盛京兵部尚书熟悉军务。 

  不管曹颙愿意不愿意援手,自己主动在治水上尽份力,是不是也能在御前挂个名? 

  这样想着,鄂齐就来官驿递了拜帖。 

  听鄂齐禀明来意,曹颙欢喜道:“眼见汛期将至,河坝正愁人手……”说到这里,想到皇上将调驻军的权力交给了伊都立,自己不好自专,便道:“出京前,皇上曾将此事交代给伊都立伊大人,看来以后还请两位大人多劳烦……” 

  虽说点出了兵部将以伊都立为主,可鄂齐并不沮丧。 

  鄂齐与伊都立是平级不假,可伊都立奉的是钦命,本当以他为主。 

  只要曹颙与伊都立乐意接纳他参与此事,鄂齐就满足了。 

  两个掌部来盛京防洪,要是差事做的不漂亮,岂不是打皇上的脸:要是差事做的漂亮,即便他是只是协助,也能分点功劳。 

  因此,鄂齐老实道:“全听曹大人吩咐。” 

  曹颙道:“鄂大人客气……”说着,他便使人请了伊都立过来。 

  他们的折子已经递出去三日,现下估摸也带了京城,等到旨意下来,这边各项防洪事宜就要开始,早准备早妥当。 

  伊都立过来,听说鄂齐主动参与防洪事宜,自是笑容满面。 

  只是在鄂齐走后,他不禁顿足道:“既有那个心,怎么不早点过来?早来三天,我就拉着他递联名折子了……” 

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防洪 
  雍正的御批折子,比京城的后续人手光到盛京。 
  待看到批示,说是从六部抽调十二个笔帖式过来听曹颙使唤,曹颙就想到了左住。 
  他不是圣人,既然遇到这个建功立业的机会,没道理为了避嫌就避开左住。 
  工部满尚书夸岱,已经奉旨下江南;汉尚书黄国财是个摆设。 
  他到工部尚书位上,不过是养老的,向来与人亲善。 
  黄国财是曹寅那一辈人,早年也在江南做过官蚂蚁论坛首发,与曹颙有旧,即便朝堂排位在曹颙之后,可曹颙对其仍比较敬重。 
  黄国财投桃报李,不仅对曹颙友善,对左住也多有照拂。 
  这次曹颙兼了工部尚书,领了工部差事,黄老尚书不仅没给曹颙下绊子,还提点了不少需要关注之处。 
  以这位老大人的通透,没道理不将左住派出来。毕竟在工部当差,像这种建功立业的机会委实不多。 
  护卫盛京,这分量哪里是寻常河工上的事情能比的? 
  之前随曹颙出京的人手,就是黄国财举荐的。 
  因雍正传召老大人到御前应答,为了给曹颙避嫌,才没有提及左住。 
  这次追加人手,却是不同,人多差事急,左住即便在里也不显眼。 
  没想到,在后边标注的人手中,并没有左住。 
  曹颙虽疑惑,可防洪事忙,暂时也顾不得细问此事。 
  接到圣旨后,他便同伊都立两个,从盛京六部衙门中,挑选出四十五岁以下的官员三十六人,分成十八组,前往各处险要处带人修坝防洪。 
  有鄂齐这个地头蛇帮忙,即便驻防旗丁人数不足,也可以想法子补以民役,将将地将人手应对上。 
  等到黑龙江将军与吉林将军处的兵丁到盛京,盛京周遭的防洪工事已经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京城的笔帖式到达盛京后,曹颙就安排他们,加上这些日子像鄂齐这样“毛遂自荐”的几个堂官,一人去一处防洪点。   如此一来,每处防洪点就有三人牵头盯着。 
  之前随他与伊都立来的工部六位司官,则分作两组,沿河巡视各处险情。 
  曹颙虽没有与这些官员之立军令状,可在众人出城前,还是捧着圣旨,说了此处防洪工事的重要性,不仅涉及盛京周边的民生,还干系朝廷颜面,不容有失。 
  “丑话说在前头,若是哪位大人负责的地段有失,闹得水淹盛京,怕是前程也就到头了;反之,若是哪位大人差事干的好,皇上跟前也能露脸。是要前程,还是要回家歇着,全在这旬月间,还请诸位大人好生思量。若是哪位大人觉得吃不得这辛苦,也提前同本堂说,蚂蚁论坛首发本堂另安排其它人手就是;今日一过,这护坝的责任就落到诸位大人头上,不管再有什么理由可是也退不出来。”曹颙的话说的直白,望向众人的目光锐利。 
  不免有人忐忑,可这个时候谁敢说退出?谁舍得退出? 
  不管对盛京的这几十位官员,还是对京城来的诸人来说,这都是机遇,谁肯白白错过? 
  曹颙见无人退出,便命众人各自出城到位。 
  至于如何防洪,除了工部早有的章程外,曹颙能想到的法子实在不多。 
  虽说他来自三百年后,可让一个非专业人士去说水利方面的事情也委时为难了些。 
  不过他是经历过九八洪水的,记得他当时还是学生,暑假去同学家玩,因赶上辽河大水,公路、铁路都断了,被隔绝在一个如同孤单的小城镇。 
  他当时还好奇,为何公路、铁路都会中断。 
  后来影影绰绰地听了一耳朵,公路、铁路中断,是因为公路、铁路途径的桥梁断了。 
  那些公路桥、铁路桥,并不是由洪水冲断,而是在洪水来临前,人为用zhá药zhá开的,目的就是为了泄洪,省的洪水危急公路、铁路两侧的城镇与乡村。 
  这个时候,曹颙就想到这个这法子。 
  炸药在何处,自然是在盛京兵部的jūn械库中。 
  伊都立与鄂齐听闻曹颙要用zhá药zhá桥,都惊诧不已。只是鄂齐与曹颙不算熟悉,不好多说什么。 
  伊都立却忍不住劝阻:“孚若,是不是太冒失了?炸桥毁路,这个……不止劳民伤财蚂蚁论坛首发,到底是不好……”说到这里,想到曹颙是个主意正的,自己的话未必管用,便接着说:“要不然孚若递折子到御前请示一二,看看皇上怎么说?” 
  京城到盛京之间传递消息,一来一往最快也要四、五日。 
  等到数日后,曹颙说不定就不那么冲动了。 
  曹颙听到伊都立说递折子到御前,立时奔到官驿里的临时书房,提笔写折子。 
  他心里将自己骂个半死,自己简直是猪脑袋,为何到了盛京,去了周遭河边,才想起“zhá桥”这一条。 
  实际上,古人防洪早有“开坝泄洪”的说法,“zhá桥毁路”与之性质差不多,无非是让水流顺畅,省的水位过高,洪水漫出河道而已。 
  只是,世人多将“搭桥修路”与积阴德放到一块说,所以鲜少有人想到主动去“毁桥毁路”上。 
  北方的雨季来的晚些,盛京这边应对还来得及,南边五月底就进入汛期。 
  枉费他之前还一副担心南方水患的模样,可除了预备赈济粮食以防万一之外,竟没有往防洪上想法子。 
  他提笔,将自己这些日子在盛京周遭河工查看的情形说了。 
  关外百姓虽不如关内百姓分布稠密,可盛京毕竟是前国都,周遭聚集的旗人、民人不在少数。 
  百姓又习惯逐水而居,多分布在沿河流域。 
  “zhá桥毁路”同“开坝泄洪”是一个道路,都能降低洪水险情,将损失控制在小范围之内。 
  待他写好折子,在后边写了自己的大名,才发现伊都立早跟自己进了书房,站在几步远外,脸上收敛笑意,露出几分郑重。 
  “大人……”曹颙忙道:“多谢大人提点,动用火药与大pào,毕竟是大事,:还是当请示过皇上更妥当。” 
  伊都立无奈道:“孚若就认准了这个法子不成?” 
  曹颙打开一个画卷,上面是盛京周遭十八处堤坝的位置图,上面还标注一些桥梁的位置。 
  曹颙请伊都立上前,指着上面道:“大人请看,蚂蚁论坛首发这危及盛京的几处干流,途径几处大桥……若是水流不畅,会引发什么后果?” 
  伊都立皱眉看着,心里还是不赞成这个法子。 
  何至于此? 
  即便水位涨些,加固沿途两侧堤坝就是,用的着如此? 
  可瞧着曹颙的意思,是铁了心要如此。 
  伊都立满心无奈,可也没有置身事外的意思,毫不犹豫道:“既是孚若决定递折子,那就加上老伊的名字!” 
  “大人……”曹颙闻言,真是感动不已。 
  伊都立才因盛京驻防八旗糜烂之事闹得满头包,这会儿却依旧毫不犹豫地支持自己。 
  伊都立笑道:“谁让我是你的副手,要是我不联名,以皇上的性子,别再以为咱们在内讧。” 
  这是实话,可到底失了恭敬,曹颙忙走到书房门口四下望望,见没有人影才心下稍安。 

  他不赞成地摇摇头,道:“大人,以后还请慎言!” 
  伊都立讪笑两声,点了点头。道:“我又不会当着旁人说。” 
  关于伊都立主动提及折子联名之事,曹颙心里思量一番。 
  民俗是民俗,君王是君王。 
  雍正并非冥顽不灵之君,不会想着“炸桥毁路”不吉利,就置民生百姓与不顾。 
  这个折子上去,即便有所争议,可只要结果是好的,最终还是立功折子,伊都立联名也能得到好处。 
  伊都立因驻防八旗之事,捅了马蜂窝,往后指不定会遇到多少麻烦。 
  现下十三阿哥大权在握,看在十三阿哥面上,许是伊都立还好过些;等到十三阿哥薨了,少不得有人等着“秋后算账”。 
  曹颙此时,还不知道雍正已经打算借着盛京驻防八旗糜烂之事削诸王佐领,否则的话真要替伊都立哭了…… 
  折子刚使人送走,盛京就开始下雨。 
  虽说不是倾盆大雨,可也几乎不停顿地下了三天。 
  驻守的堤坝边的官吏,相继传来消息。 
  河水涨势凶猛,几处干流水位虽没有超标,可也凶险。 
  若是还不转晴,不出三天,河坝就要临险。 
  曹颙此时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是“炸桥毁路”的决断。 
  就算京城的折子没下来,以他与伊都立两人的身份,想要动用盛京兵部衙门的火器,也不是太难事,不过事后要承担皇上的不快。 
  那样费力不讨好的行为,并非曹颙所愿;可真是洪峰到来,别无选择,曹颙也不会为了独善其身就置治河百姓安危与不顾。 
  还好,老天爷待曹颙不薄。   到了第四日,雨终于停了,天色也开始转晴。 
  十八处防洪点中,只有两处河水漫过堤脚,需要加筑河坝,其它十六处都安然无事。 
  这才是北方雨季的开始,当然不能掉以轻心,可有这样的开头,使得各处驻守人员有个缓冲与适应,还是利大于弊。 
  六月十四,曹颙的折子,在御笔批示后又递回盛京。 
  折子上,除了一个“准”字外,还有一句“盛京河工上事,允曹颙便宜行事。” 
  同日到的,还有两封家书。 
  一封是初瑜写的,提及天佑已到江南,恒生被派了差事,随十六阿哥去了口外,家中上下人等都安康无事,请曹颙在外多珍重。 
  一封则是左住写的,提及黄老尚书曾举荐他赴盛京办差,蚂蚁论坛首发可是因天佑等人相继离京,只剩妇孺。他思量一番后,还是婉拒了黄老尚书的好意,留在京中…… 

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锁拿 
 既有了圣旨御批,曹颙行事就放开了手脚。 

  说起是大炮与火药,其实只需炸药。 

  在干流水位凸涨的几处桥梁左近,都贮藏了部分炸药。 

  曹颙与伊都立亲自走了一圈,并且过问工部几位治水经验丰富的司官,定下了“危险水位”,待水位涨到某点时,便炸桥泄洪。 

  万事具备,剩下的就要看老天爷。 

  雨歇了两日后,又开始哩哩啦啦地下起来。 

  只是雨量没有上次的大,只有一处堤坝淹到堤脚,其他各处都平安无事。 

  天色又放晴。 

  天上碧空如洗,骄阳慑人。 

  这已经是进二伏,即便关外比京城好些,可雨后暴晒,空气中湿乎乎的,热腾腾的,弄得人非常难受。 

  官驿中,伊都立捧着个冰碗,站在窗户下,看着当空烈阳,对曹颙道:“怪不得老百姓都骂‘贼老天’,这不是折腾人是什么?片刻不停地下两日雨,随即又爆嗮两日;接下再下几日,随即有是爆嗮……” 

  他唠叨完,“哧溜哧溜”地将吃了冰碗,意犹未尽,又吩咐小厮去厨房取。 

  盛京虽也有窖冰,可毕竟不如京城那么便宜。 

  曹颙与伊都立虽是尚书身份,按照身份可以领冰,可他们的份额在京中,并不在盛京。 

  这天气又是三日雨、两日晴的,大家的心思都放在城外各处堤坝,哪里有人想到这还有两位没有冰票的大爷。 

  屋子里没冰,可官驿厨房是有冰的,伊都立这几日便跟冰碗、冷食干上了。 

  曹颙在旁,手中摇着扇子,也打量着天色。 

  今年这天气,委实太异常。 

  这半个月的功夫,他在盛京周边也转了一圈,除了几处干流水量较大,容易危及盛京;其他几处的支流堤坝,即便决堤泄洪,水量也有限。 

  不过能防住一处是一处,毕竟水路两侧都是成片的屯田。 

  三伏天过了一半,按照往年的晴雨折子看,汛期持续到七月中下旬,还要再坚持一个月。 

  照目前的情形看,盛京这边有惊无险,南边的消息却不太好。 

  曹颂是武职,暂时无需担忧;天佑在四阿哥身边,也不会身临仙境;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去了湖广的左成。 

  九江是大府,民役富足,九江知府是一地父母,身临河坝工程处巡视,也是内分之事。 

  一府父母,众目睽睽之下,被洪水席卷落坝,可见南边的水情危急到何种地步。 

  不过这个时候,他也只能安慰自己,尹继善是历史名人,应该没有这么短寿;左成与之一处,当也出不了问题。 

  这会儿功夫,小厮已经又送了冰碗下来。 

  伊都立欢喜地接了,随后拉了把椅子,双腿八字大啦啦地坐下。 

  这回他倒是细嚼慢咽,满屋子都是他“咯吱”、“咯吱”咬冰的声音。 

  曹颙被扰了哭笑不得,回头看了他一眼,劝道:“到底是寒物,外头热、内里冷,大人莫贪嘴,别激出病来。” 

  伊都立不情不愿地放下碗,到底没有开口上第三碗。 

  他从上到下打量曹颙两眼,道:“孚若可清减的厉害,这些日子跑动跑西的,身子还挨得住么?” 

  曹颙笑笑道:“大人熬得住,我就熬得住。” 

  伊都立摸了摸自己略显凸显的肚子,无奈地说道:“同样是风里来、雨里去的折腾,孚若就闹得又黑又瘦,我还胖了二斤……同孚若在一处,我怎么就那么像戏文里的贪官……” 

  曹颙闻言大笑:“大人这是福气,心宽体胖……” 

  说笑间,就见张义进了院子,禀道:“老爷,伊大人,鄂大人来了,求见两位大人……” 
这些日子,鄂齐常过来,大家也熟悉。 

  不过同时找两人的时候却是不多。 

  不是兵部的事,兵部的事,只会见伊都立。 

  不是叙私情、走关系的,那样的话,只会见曹颙。 

  伊都立一下子站起身来,与曹颙对视一眼,两人的心情都很沉重。 

  两人不约而同地望了望天色,虽是晴天,可被雨水泡了这些日子,堤坝那边出现意外也不稀奇。 

  “快请。”曹颙道。 

  话虽如此,张义应声去后,曹颙、与伊都立也出屋相迎。 

  鄂齐穿着补服,额头上汗津津的,露着几分急切。 

  曹颙忍不住开口问道:“可是堤坝上有消息回来?” 

  堤坝上除了负责的官吏,还有兵部安排的传令兵,使得消息传递畅通。 

  鄂齐闻言一愣,随即摇摇头,道:“不是堤坝上的事……京城来人,去了奉天将军府,锁了奉天将军噶尔门……听说,协理将军事务的左都御史尹泰,也已经在山海关被羁押回京……” 

  “啊!”伊都立诧异出声。 

  曹颙的心里明白,伊都立那个折子的事情发了。 

  鄂齐这边许是得了消息,否则也不会专程过来提及此事。 

  伊都立向来心宽,这些日子跟着曹颙忙活,都忘了之前上折子的糟心事。 

  现下一个将军、一个左都御使牵扯进来,他难免有些惊慌。 

  看来除了宗室的旗主王爷,他又将关外这些武官给得罪了。 

  噶尔门是个多爽快的人,这些日子配合他们防洪也十分到位。大家伙还吃过几次酒,说话很是投契。 

  虽晓得皇上可能会借题发挥,可没想到来的这么块。 

  要是等到防洪结束,报功折子上,噶尔门的位置,绝对在前五。那样的话,即便他有“失察”之罪,也好将功补过。 

  曹颙的心里,却是踏实了。 

  噶尔门是谁?与傅鼎一样,是潜邸侍卫出身,雍正心腹重臣,否则也不会让他任奉天将军。 

  尹泰呢?名臣尹继善的老子,雍正朝大学士,虽说现下还在左都御使的位置上。 

  雍正即便对奉天军务不满,也不会真心发作这两人,多半是“隔山打牛”。 

  鄂齐该说的说了,又隐晦地提了几句。 

  关于噶尔门被锁拿,下边的人有些传言,同伊都立有些干系。 

  伊都立垂头丧气,觉得辩无可辩。 

  他虽没有直接在折子上噶尔门的不是,可今日这个结果却是因他而起。 

  曹颙却察觉不对,若是鄂齐说的是伊都立的那个折子,这传言中怎么会有“私怨”二字。 

  “私怨?说是因伊大人与噶将军的私怨?”曹颙皱眉道。 

  伊都立后知后觉,疑惑道:“我同噶将军有私怨?什么私怨?” 
 鄂齐也听出不对,道:“衙署里传言,伊大人看上将军府的执酒女婢,向噶将军讨要不成,心存怨恨方弹劾噶将军……” 

  伊都立闻言,哭笑不得,这都哪儿跟哪儿。 

  曹颙还是头一遭听说此事,想想伊都立的脾气,望向伊都立的目光就有些古怪。 

  伊都立满心委屈,对着曹颙冷哼一声,道:“你不用看我,同你也脱不得干系。” 

  这其中有内情阴私? 

  鄂齐觉得头上的汗又出来,忙寻了个由子告辞。 

  他之所以巴巴地来官驿报信,就是想要验证一下流言真伪。 

  这些日子,因防洪之事,大家虽彼此相熟些,可多是面子情。 

  鄂齐有心奉承这两位,想要走个门路,谋个翻身。可他有没同二人打过交道,要是他掏了大银子,这两位拿了银子不办事,闹得一场空,那才是雪上加霜。 

  今日听了伊都立弹劾噶尔门落马的传闻,他本是不相信的。 

  噶尔门可是皇上身边的老人,实权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