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5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厌。” 
  李氏见老人家感伤,安慰道:“有太妃娘娘护着,断不会让香玉委屈,您就放心吧……” 
  初瑜则是说到:“京里有消息过来,说是十五叔这两年就要分府,要是消息是真的,现下请人安排香玉去十五爷处执役,到时候说不定就能跟着出宫……”听闻此言,高太君与李氏都望向初瑜,露出几分关切。 
  “此话当真?”李氏道:“那孩子身世飘零,孤苦可怜叮,能早日出宫总是好。” 
  初瑜点点头,道:“是十六叔那边传出的消息,想来不假。只是十五叔一家如今在守陵,到底能不能往那边赐人,何时能往那边赐人,还不保准……” 
  高太疼叹了口气,道:“但凡有一丝希望,总要试试。她无父无母,打小养在我身边,同李家的人并不亲。如今她祖父母又在关外,能不能活着回来都是两说。要是真等到熬成老姑娘再出宫,耽搁了终身大事,后半辈子就要没着落。” 
  香玉虽不是曹家子孙,可从牙牙学语时就养在曹家,李氏与初瑜也有几分怜惜,也都希望她能早日出宫。 
  从慈宁宫赐到十五阿哥处执役,再到等到十五阿哥开府,再过个一年半载寻个由子使香玉脱籍,少说也得两、三年的功夫。到时,香玉及笄,说亲也并不耽搁。 
  因提及香玉,高太君想起一事,问初瑜道:“刘夫人这几回来府里,每次都带着霭姐,听着那意思,像是看中了左成,她同你提过没有?” 
  初瑜闻言,苦笑道:“开始是问了一句,而后托了朱氏来打听左成出身,像是在犹豫中。” 
  左住、左成的身世,对外头说的含糊,只说是曹颙的义子,至于父亲是谁、祖父是谁,知晓的人并不多。因这个缘故,这些年来,外头猜测各异。 
  同样不是曹家骨血,多有人猜测恒生是曹颙私生子,因为上了族谱。而左住、左成兄弟两个,要真是庶子,也没有理由以义子的名义养在曹府。 
  即便曹颙夫人驯夫有道,这家族血脉是大事,长辈们也不会允他们胡来。 
  在京城时,王公权贵林立,曹家只能算是新贵,加上他们一家子行事低调,平素并不引人关注;到了直隶却是不同,他们作为直隶第一家,整个直隶官场都望着他们家,恨不得将他们家祖宗八代都研究透彻,看能否有可乘之机。 
  恒生身世,尽些年倒是有些风出来,只说是蒙古小王子,早年由圣祖皇帝安排养在曹府。 
  左住、左成这边,只知道双生子之母是庄席的外甥女,父亲是谁并不为人所知。 
  寻常还好,倒是真想要嫁女的时候,不问清祖上三代,连女儿给谁家做媳妇都说不清楚,就是笑话了。 
  不过,既然大理寺少卿家的嫡长女,都能许嫁给双生子中的老大,要说双生子出身寻常,也没有几个人会信。 
  刘氏看中左成的相貌人品,有心将庶女许他,与曹府也能亲上加亲。可父祖不详这头拦着,到底是不好开口。 
  高太君寻思了一会儿,对初瑜道:“早年我还想着,孩子们一起长大,要是脾气相合,就将香玉许给左成……没想到李家败落,那丫头又进了宫……如今已经不匹配,想来也是无缘……霜姐我瞧着还好,你们夫妻两个也商量商量,要是左成的身份能选宣之于口,就对朱家透个话儿;要是实在有苦衷,也早日点明,省得拖久了,往后亲事不成伤交,” 
  初瑜听了,与婆婆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有些惊讶之意,这是头一回听高太君说这样的打算。虽说怜惜香玉,可两人也明白,即便香玉出宫,也是犯官之后,左成往后会影响仕途。 
  高太君想来也明白这点,虽有遗憾,却也乐意促成曹家同朱家这门亲事。到了晚上,初瑜同曹颙提及左住、左成出身之事。 
  曹颙最近也在想左住、左成兄弟的问题,现下兄弟两个是秀才,在衙门备案上,还在曹颙早年添的那些。等到两人中举或者报官,要是还有昔日履历,往后想要更改就要麻烦。 
  宁春之父,早年虽依附太子,可不是嫡系,又死于太子与八阿哥的博弈中,其中恩怨就难白扯的清。 
  “看来还是得写封信求求十三爷,看看能否为宁春父子平反,要是有希望,即便不安排他们兄弟认祖归宗,也能堂堂正正地亮出父祖姓名。”曹颙道。 
  虽说前两年他在十三阿哥面前探过一次口信,得到难以平反的答复,可曹颙仍是不死心。 
  “章佳氏也是大姓,宁叔父祖上也有世职与爵位传下来,要是能为左住他们两个讨回来,总是好的。”初瑜道。 
  在八旗中,爵位不算什么,世职极为难得,有资格参加旗务。次日,曹颙便写了一封信,使人送往京城。左住、左成身世,十六阿哥尽知,十三阿哥也知道。 
  宁家父子惨死,归根结底,还是因夺嫡大戏的牵连。真说起他们父子,并无死罪。 
  曹颙记得清楚,雍正收拾完年羹尧与隆种多后,就开始处置“八爷党”。 
  如今,随着八阿哥的早逝,好像兄弟之间矛盾淡化许多。可九阿哥仍是因在青海,十阿哥圈在张家口,天家兄弟之间的关系仍僵持着。 
  要是雍正放过“八爷党”一脉还罢,要是要追究早年罪责,那宁春家的案子说不定就有转机,就可以利用一下为宁家平反…… 
  数日后,京城,怙亲王府。 
  看了曹颙的信,十三阿哥口中低吟道:“章佳氏……” 
  虽说不同族,可这与他母家一样的姓氏,还是让他生出几分亲切。 
  他抬起头来,问十三福晋道:“曹府那对双生子,你这几年见过没有,怎么样?” 
  十三福晋身子有孕,已经五个多月,开始显怀,正是馋嘴的时候,捧了一碟切好的香瓜吃的正香。 
  听十三阿哥发问,十三福晋放下碟子,道:“前年在十六府里看过一回,同曹家兄弟在一块,虽说相貌比不上天佑,却也差不到哪去。还是曹颙教养的好,小小年纪,就有了功名,比一般勋爵家子弟都要强上三分……幸好不是曹家血脉,要不然年岁这么近,又个个有出息,有曹颙头疼的……” “章佳氏……福晋还记不记得康熙五十一年春,在京里闹得沸沸扬扬的烈妇着红衣吞金自尽之事……”十三阿哥问道。 
  “啊?爷问的是不是钮祜禄氏家的那位……”十三福晋问道:“当年的动静那么大,怎么会不记得。前些日子,还听人提起过……十三阿哥听了,倒是奇怪: 
  “谁提起?都过去十多年了……”“从十二嫂那边听过一遭,说是当年冤死的钮祜禄氏是熹妃的堂妹,夫家被二阿哥与八阿哥害死……”十三福晋道。十三阿哥闻言,立时皱眉,道: 
  “怎么又牵扯到后宫?” 
  “若不是同宫里几位后妃相关,谁会翻出陈芝麻烂谷子说唱?况且如今后宫中,年贵妃卧病,熹妃协助皇后署理宫务,身份不一般,巴结那边的人还少了……”十三福晋道。 
  十三阿哥还是有些不舒服,实在是被九龙夺嫡的阴影闹的,一听到牵扯后宫,牵扯皇子,他就觉得堵得慌。 
  见丈夫皱眉不语,十三福晋忙岔开话,道:“不是说起曹家的双生子么?曹颙都带去直隶教导,这是想要送回京城?” 
  十三阿哥摇了摇头,道:“双生子就是章佳氏子孙,已故的那位钮祜禄氏就是他们兄弟的嫡母……他们父祖蒙冤而死时,他们还没落地,生母是曹颙好友身边的丫头。早年曹颙曾同我提过一回,这次又再提起……” 
  十三福晋睁大眼睛,道:“还真是没想到,他们兄弟两个是这般出身。曹颙是想要他们兄弟认祖归宗?要是他们兄弟身世大白天下,倒是同四阿哥成了表兄弟……” 
  十三阿哥想起这个,有些踌躇,道:“不知曹颙到底是何意?他要是知道左住、左成同熹妃有亲,当不至于在这个时候想要为宁家平反。 




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眼神 

  等十三阿哥的回信说的清楚,当年宁春父子虽在监狱中自尽,可朝廷并没有剥去宁春家的世职与爵位,可见是不殃及子孙。若是曹颙想安排左住、左成兄弟认祖归宗,并无不可。 
  曹颙看了信,心里沉甸甸,虽说早就晓得希望渺茫,可事到如今,还是有些失望。说到底,还是因宁春父子之死,同康熙的干系大,此案才只能继续糊涂下去。 
  雍正为尊者讳,不会提及康朝旧事;等到了乾隆上台,事事效仿康熙,吹捧还来不及,怎么会拨乱反正?曹颙沉思片刻,同初瑜商议此事。 
  从他的立场,自是希望左住、左成好,可在宁家父子没平反,就认祖归宗,背个犯官之后的名义,就算有曹颙护着,他们兄弟两个也要忍受许多白眼非难。 
  不认祖归宗,左成的亲事就成问题。婚姻本是结两姓之好,要是连姓氏都说不清楚,还结什么亲?要这个时候认祖归宗,倒像是去抢宁春家的世职。 
  宁春家当年败亡,只剩下宁春继母在世,早已过继了儿子。如今他家过继的那个孩子,也已到了娶妻生子的年纪。 
  左住、左成再是这一房嫡支血脉又如何?在宁春继母眼中,哪里有养在自己身边的儿孙亲近? 
  初瑜想了想,道:“要不清田嫂子过来,问问她的意思?虽说爷是为他们母子筹划,也要合他们母子心意方好。曹颙深以为然,叫丫环请了田氏过来。 
  十多年锦衣玉食的生活,已经使得田氏褪去早年的唯唯诺诺。加上儿子们孝顺懂事,没有什么可操心的,她精神气色看着很好。 
  听了曹颙的话,她沉就了半响,方抬起头来,红了眼圈道:“要是我们老爷与大爷当年的案子不相干了,我也想带他们兄弟回那边看看……再过两年,他们兄弟就成丁,也当带他们两个去大爷与坟前磕头,若是没有我们奶奶当年谋划,还不知他们兄弟会怎样…… 
  世事难料,当年钮祜禄氏是因丈夫与公公遇险,怕殃及家族,才使人将有可能有身孕的田氏送出府;而曹颙丁隐了左住兄弟的身份,养在曹府这些年。 
  可是,十几年下来,宁春家虽败落了,妇孺也安稳度日,全无半点波润。 
  如此一来,却是因钮祜禄氏与曹颙的决定,使得左住兄弟的身份尴尬起来。明明是本家长房长孙,如今却像外人似的,回去了也没有合适的身份。曹颙闻言,点了点头,尊重田氏的决定。 
  等田氏走后,曹颙便修书一封给京城的曹元,让他到宁春家看看宁春继母,跟她透个口风,看看那边的反应。要是没问题,就安排田氏母子中秋节前回京一次。 
  总督府对过,莲花书院,西奎角。 
  这几十亩的莲池本就是清苑一景,如今归在书院中,周边建了几处亭子。午后时分,下课出来,便有许多吃过饭的士子在莲池边小坐。 
  一处僻静角落的亭子旁,左住一身簇新的衣裳,站在手中拿起半块饽饽,捏碎了撒在河里喂鱼。天佑与左成坐在亭子里,盯着左住腰间杂着的荷包,满脸促狭。朱霆在旁,瞧着奇怪,顺着他们的视线望去。 
  那是簇新的荷包,同左住身上的衣裳颜色一样,宝蓝底,闹着七彩线绣着双鲤,看着精致不说,寓意也吉祥。左住被天佑与左成看得不自在,转过头耒,清咳了几声。 
  朱霆见他脸红,心下一动,低声问天佑道:“莫非是京里送来的?” 
  天佑笑着点点头,道:“可不是么?为了配这荷包,有人还专程添了两套新衣裳。” 
  天成跟着说道:“怕不止是两套,今年秋冬衣裳,估摸也都要这个色儿了呢!” 
  几个人本就隔了没几步,左住自是听到众人低语,只是朱霆与天佑都比他大,他也不好说什么;见天成也跟着掺合,左住转过头来,狠狠地睑了他一眼。要是单单有天佑、左成还好,朱霆虽成了表亲,到底是外人。左成见状,忙低下头,却是收不住脸上笑意。 
  眼见着左住的脸越涨越红,就要恼羞成怒,天佑忙岔开话,对朱霆道:“表哥,听说已丑班有个才子,甚有请才,先生夸了又夸,表哥认识不认识?” 
  莲花书院,招收的士子,从十岁到十九岁不等。 
  因今年学子太多,编班排课时,便不像过去那些只分两、三个层次,而是以年龄分班。 
  不少官宦子弟是奔“总督公子”这个招牌来的,所以除了这样按照年纪分讲经书外,在君子六艺上,还有大班排课。如此,就算有人不满,也说不出什么。 
  毕竟要是没有年龄区别,大家一窝蜂地挤到一处听课,老师也要头疼不知当讲些什么。听天佑相问,朱霆道:“怎么不认识,不就是那个善诗邱孝远么?” 
  左住进了亭子道:“就是那个为报慈恩踏青云的邱秀才?”朱霆点点头,道: 
  “正是他,怨不得白先生喜欢他,已丑班就几今生员,多是混吃混合的纨绔,老实读书的本就没几个。他出身寒门,寡母养大,有功名在身,好学上进,这样的士子,正是书院几位老先生心里喜欢的。” 
  左住也是无父,嘴里念叨着“为报慈恩踏青云”几个字,只觉得同命相连,贴合自己的心意,对于素未谋面的邱孝远生出几分好感。 
  左成的反应,却是与兄长不同,嗤笑道:“不过是装腔作势,这书院里寒门学士过半数,失父失母的何曾少了?也没见旁人将身世挂在嘴边,将‘孝’字顶在脑门上。在书院里凄凄惨惨的,有什么用,还能靠旁人可怜活着?” 
  天佑与左住没见过邱孝远,不好评述,只觉得左成这话说的太尖刻,可在朱霆面前,也不好说他。倒是朱霆,点了点头,道:“元柏表弟这话,却是直指本心!” 
  左成闻言,有些不好意思,摆摆手道:“当不得表哥的夸,背后夸人不打紧,像我这样的话,旁人听了说不定还要说我是嫉妒贤话音未落,就听有人道:“孝远谢公子棒喝之恩!”随从说话声,从亭子边的树丛后转过一个少年,对亭中众人躬身道。 
  亭子里的几个都愣了,那人身后,又跟过来两个小的。一个是长生,一个是同长生年岁差不多的小胖子。 
  长生脸色讪讪,那小胖子则是撅嘴嘴巴,望着众人,眼中带了几分愤怒与指责。来人自陈名字,天佑等人当然明白,这是背后说人被人堵住,多少有些尴尬。朱霆也有些不好意思,摸着鼻子,没有吱声。还是天佑先开口,道:“七叔,这位是……” 
  长生走进几步,先对同未的二人介绍起天佑等人身份,而后才对天佑等人道:“这是我同窗好友郭远,这是他表哥,己丑班的邱师兄,方才碰封了,一道溜达过来,没想到碰到几位侄儿。” 
  他年纪虽小,可辈分在在里,连着朱霆在内,大家都不敢怠慢,忙往亭子里请。 
  天佑则出了亭子,走到邱孝远对面,躬身道:“是我不对,不当背后语人是非,这里给邱师兄赔罪。”虽说话是左成说的,可话题是他引起的,天佑并不想推卸责任。 
  左成在旁,见天佑出面赔罪,却是受不了,出了亭子,站在天佑身边道:“邱师兄若恼,还是怪我吧,是我信口胡说。” 
  邱孝远抬起头,目光从天佑身上,又透过他,望向亭子里的长生与左住等,最后落在左成身上。 
  他十五、六的年纪,尽管脸色青灰,消瘦的不行,也能看出面容清秀,可眼中却如死水一般,没有半点生气。 
  天佑只觉得周身十寒,却没有退后,而是侧身一步,挡在左成面前,拦住邱孝远的视线。邱孝远的视线,从左成身上,移回天佑身上。天佑慢慢直起腰身,小脸上添了几分端凝,与邱孝远对视。 
  邱孝远直直地等着天佑半天,连亭子里的左住与朱霆都觉得不对,起身出来。 
  邱孝远却是慢慢垂下眼帘,道:“有谁不道人是非,有谁不被人道是非。本就是孝远之错,因离家求学,心系家人,书于纸端,不想惹了风头。”背后议论人,本就是众人不对;听了邱孝远这话,左住很是无地自容。 
  见天佑都出面代左成赔罪,他这个亲哥哥,自然也不肯落后。只有朱霆,虽站在众人旁边,却只做旁观,道歉的话没有述之于口。 
  长生虽还讪讪,可见众人都跟邱孝远赔不是,邱孝远却孤高清冷,拒人千里,心里就有些没滋味。 
  毕竟,在他心中,还是偏着侄子的。 
  “郭远,邱师兄,东边有几株新栽的墨莲,咱们过去瞧瞧……”长生起身说着,就出了亭子,不等邱孝远开口,便拉着郭远往外走。 
  邱孝远冲众人拱拱手,转会随长生与鄣…远离开。 
  等他们是的远了,天佑才松了一口气。 
  左成盯着邱孝远的背影,满脸阴郁。 
  朱霆见左成神情不对,劝道:“看来不过是个不通世情的书呆,元柏贤弟不必同他计较!” 
  左成闻言“嗯”了一声,神色稍缓。 
  因这一打岔,众人都没了闲话的兴致,各自散去。 
  等上完下午的课,出了书院,左成才悄悄对天佑道:“那个邱孝远的眼神不对头,像是要杀人似的。不过是几句闲话,何至于此?是不是使人查查他的身份,别再是同家里有仇的?”天佑低声道:“是要好好查查,看他向来如此,还是就针对我们几个” 


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胃口 

  邱孝远的覆历,清白的很。只是让天佑与左成意外的是,他虽出身寒门,却不是免费就读,而是郭家花了资学金进莲花书院的。 
  沧州,不管是距离京城,还是距离清苑都有一段距离。 
  邱家祖上三代,并无人为京官,同曹家当不会有…交集。 
  天佑与左成心中松了口气,唯一担心的只有长生。是不是长生与郭家小胖子相交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引得人家表哥不满,才迁怒众人。 
  天佑与左成找着由头,去长生学堂去了好几次,那个郭胖子喜形于色,并非心机之人。长生与之相交也平和,两人还很是投契。 
  旁敲侧击下,又知晓邱孝远是个只认书的,即便表弟与总督幼弟交好,他也冷淡处之,没有攀附。 
  莲花书院里端着身份,性子孤高的士子,并不少见。 
  天佑与左成就将此事撂下,不再放在心上。 
  倒是长生,虽年纪幼小,打小受家人呵护长大,却是内秀的性子。 
  察觉邱孝远对侄儿们的不善后,他就留了个心眼,时常逗引郭远讲他表哥之事。听来听去,也不过是个沉就寡言的书呆,对谁都不怎么亲近的。 
  郭远性格憨实,见曹家几位师兄都态度温煦地与自己打交道,并非骄横之辈,便也不好意思再记恨他们背后说自己表哥之事,反而有点自责自己是否小肚鸡肠…… 
  唐执玉回到清苑时,已经是五月中旬。他从静海离开后,又巡视沧州,而后才回到清苑。在来总督府请见时,他没有再提弹劾郭一裕之事。半月没见,唐执玉黑了不少,目光烁烁,却是干劲十足的模样。 
  “沧州的两处玻璃作坊已经建好开工,就在运河码头附近。配套的果蔬加工作坊,也建的差不多,月底前就能动工。”唐执玉提及沧州,很是兴奋。在这今年代,交通很不便利嘞 
  曹颙将直隶经济发展重心,没有搁在督抚衙门所在地清苑,而是放在水路交通最便利的沧州。 
  “这几处都有内务府司官插手,没有在地方上生事就好。要不然本是益民之事,反而要害民了。”曹颙道。 
  “牵头的虽是内务府的人,可两个副手,一个是总督府属官,一个是沧州官衙过去的,三方牵制,规矩又都定好,倒是不容易为祸。”唐执玉道。 
  曹颙点点头道:“如此就好,虽说内务府抽去四成利润,可借着这个招牌,也没人敢往里再伸手。” 
  剩下的六成,则是半数入省藩库,半数入州县银库。 
  现下的玻璃作坊只是初期规划,曹颙的意思,是将沧州建设成一个食品加工基地。将直隶的水果、菌类、野味、蔬菜做成干鲜罐头,北供京城,南下两江,也算为直隶赋税开源。说完公事,唐执玉不待曹颙相问,就主动提及静海李家的处置。 
  与曹颙…想象的不同,唐执玉显然是手下留情,只收没李鹏举平素打理的几处铺子了事,罚了些银子,并没有侍雷霆手段。 
  这实在于唐执玉平素行事不同,曹颙觉得古怪,想了想,问道:“李家老大从京里托了人说项?” 
  唐执玉点了点头,道:“是托了下官一个同年来信,说是无论如何请保全一下李家体面。 
  李家那个千户姑爷,已经因“懈怠差事”被罢官,这个老三真要是刑罚加身的话,对于李家另外两个当官的儿子的仕途都有影响。 
  李家老大亦是科举出身,在六部历练几丰就要放到地方的,前程尚好,自是紧张此事。见唐执玉回答坦荡,隐含笑意,曹颙问道:“罚没银子是多少?” 
  “罚没银子是两千两……另外李家还主动捐了三万两银子,还有入官的几处铺子,官卖了四千两……下官已使人将其中的三万四千两银子带过来,还请大人使人验看后入藩库……”唐执玉说着,从袖子里掏出一串铜钥匙,送到曹颙跟前。 
  曹颙听了,不由怔住。 
  这所谓的主动“认捐”不就是乾隆朝和砷推行过的“议罪银”的雏形么? 
  看着一脸方正的唐执玉,曹颙只觉得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实没想到他会如此处理此事。 
  看出曹颙意外,唐执玉解释道:“并非下官碍于同年说项,才释了李鹏举。实是李鹏举所犯罪责,重判也不过是徒流。以李家两子出仕的底子,即便判流,交赎金免流也不是难事,还不若借此丰盈藩库。若有不当之处,还请大人教我?” 
  曹颙满脸佩服,道:“并非觉得不当,只是没想到益功会如此变通。这虽然实惠的紧,可稍不小心,就要背负‘勒索地方,的恶名。其中尺度,益功还要小心把握,相关账目文书一定要清晰,禁得起上头盘查,省得小人作祟,殃及自身。” 
  官场上,最不乏的就是攻讦。唐执玉此举,就是给自己埋了个小祸患。说不定什么时明翻出来,就走过错。 
  唐执玉闻言,知道曹颙是关心自己,很是感激,起身道:“多些大人提点,下官定谨慎行事!” 
  唐执玉出仕二十来年,其中厉害,自是心中有数,做到这个地步,还是因直隶藩库负担太重,曹颙之前的每项规划又都要烧银子。 
  想到此处,曹颙有些内疚,对唐执玉道:“是不是藩库银钱紧了?听说河工又使人过来催银子,你要是觉得吃本,我就想想法子。” 
  唐执玉摇头道:“因去年藩库里有节余,现下还好。只是疏通河道,主要在秋冬交接时分,那个时候需要动用的银子多,许是要吃力。 
  曹颙想了想,道:“沧州那边的收益,到底能有多少,还不保准。我会想个法子,在秋天前再筹一笔银子。”唐执玉晓得曹颙的手段,听他这么说,心里松了口气。 
  今年上半年,河工已经动用了二十万两银子,下半年还要支出四、五十万两银子,要是单已地方赋税,很是吃力。加上曹颙早就提过,六月后会支一笔募兵的银子,也不是小数目,要是不想其他法子,说不定就要动用“养廉银”到年底给不了大家,就要惹得官场愤怨。 
  如今“火耗归公”才推行全国,要是直隶官场因此乱起来,那朝廷脸如何在。 
  唐执玉离开后,曹颙想起在李家收出的那个“女鬼”,竟忘了问问她的结局,不过想来用不多长时间,就有此案的公文层层报道总督府这边,到时使人查查就是。 
  曹颙眼下最关心的是绿营简兵之事,他已经发了公文,传直隶各地绿营兵将领来总督府商议军务。五月十六这日,总督府官邸,曹颙召开他到直隶后的第二次军务议会。 
  “想来诸位已经听说天津卫之事,如此将罔顾军令者,别说是顶戴,等到报到御前,说不定就要有‘福气’去新疆或者黑龙江,见识边塞风光。”曹颙没有哆嗦,直接说道:“钦差下月就到直隶,直隶绿营,都要转遍的。若是诸位还存侥幸之心,那本督也只能依照军令处置。像天津卫千户那些心存侥幸的官,绝不是一个两个。”曹颙说这话时,看着隶南提督,那正是天津卫的上司。 
  那提督目光闪烁,不敢与曹颙对视,忙移开视线,脑门上一下子出了一头白毛汗。 
  “本督承蒙皇上提点,总督直隶军政、河工事务,并没有功夫,挨个卫所去扒拉哪处做的好,哪处做的不好,本督只找座上诸位过问此事。天津卫之事,不管是不是下边官吏欺上瞒下,‘失察,之罪总要有人背负。还有一个月的功夫,就到了巡查之日。本督在这里劝诸位一句,还需用心。法不责众,适用于百姓,却不当用于官场。真要是诸位人人‘失查〃,皇上不会体恤本督无能,说不定还要迁怒于诸位。”曹颙的视线从他脸上转过。面上越发郑重。 
  见曹颙着脑,众人都唯唯诺诺,带了几分小心。 
  只走出了总督府后,大家对隶南提督多了几分幸灾乐祸。有几个心思圆滑的,已经想着要好好练兵,说不定借这个机会也能升到提督任上。那提督被看得脸色青红不定,竟也生出几分寒意。 
  直隶练兵,有人会借此青云直上,也难免有人掉下云头,这提督可不想自己左这个节骨眼上问罪。要是在御前挂名,这辈子的前程也就到此为止。 
  这提督惊魂不定,连访了清苑的两个“故交”筹了一千两银子,晚饭前又去了总督府。曹颙正看京中来信,听说隶南提督求见,心下一转,明白了其来意。想到唐执玉处置李鹏举的手段,曹颙才觉得自己还是太仁慈了些。那天津卫千户贪去的几百亩官田,还有历年的空饷,总要炸出点油水来才好。这个恶人,就有隶南提督去做。 
  那是他的辖地,要是没有提督府的庇护,天津卫也不敢将总督令视为儿戏。 
  隶南提督老姓乌拉那拉氏,名叫寿诚,是皇后的族人。只是因皇后向来恭谨,他与皇后隔房,本身又不是爱括摇的,所以并不为世人所知。他这提督,也不是靠皇后,而是凭着早年军功,在官场一步步熬过来。 
  曹颙只提点了几句,他就明白曹颙的意思,话说的好听,为脱他的干系,由他亲自去查天津卫之事,实际上却是让他去清查天津卫千户的家底……寿诚离开总督府后,脸一下子就耷拉下来。 
  他回头看看总督府的大门,想着送出去的一千两银子,只觉得肉痛。心里咒骂了两句:“真是喂不饱。也不怕撑着……”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