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4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时之间,竟无人触雍正锋芒。 
  大家都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到霉。 
  “民生多艰,你们回去查各省的方拖欠钱粮,若是今年丰年之地,适量追缴;若是今年受灾之地,则要酌情减免。”雍正听完两位尚书的禀告后,道。 
  虽说他心中,恨不得将地方拖欠的钱粮立时收齐,好丰盈国库,可是却也知道百姓生计不易。一个处理不好,百姓只能卖地,从农户转佃户。土地大量集中到士仲手中。对于国家并不是好事。 
  众人听了,躬身领旨。 
  雍正想起一事,前些年为了西北战事之故,甘肃与陕西两地加收徽银做补养战马之资,用来填补西北战事中战马的损耗。 
  如今,策妄阿喇布坦远遁,西北渐安,原本驻扎在乌鲁木齐的人马。也在先皇驾崩时,撤回肃州,实没有再填补战马的必要。 
  而且陕西与甘肃两地,这几年都有旱情,局部地区庄稼绝收。这项加收的徽银,更是加重百姓负担,应当停止。 
  没等他开口,就听门口有内侍道:“启禀皇上,怡亲王有急事求见!” 雍正闻言一怔,对户部几个堂官摆摆手,道:“尔等跪安吧!” 
  众人应了,退了下去。 
  退出养心殿后,众人就见十三阿哥脑门子汗津津地候在那里,刚要上前请安,已经有内侍出来传十三阿哥。 
  十三阿哥顾不得同众人见礼。便步履匆忙地进了养心殿。 
  曹颙看着十三阿哥的背影。心中称奇。认识十三阿哥多年,还是头次看到他这样急切的模样。到底发生什么大事? 
  曹颙回忆自己所知,除了雍正整顿吏治。重要三大模范总督推行新政外,对于雍正朝的事,他是是所知甚少, 
  东暖阁中,雍正听了十三阿哥话。已经变了脸色:“延信使人送来急报?莫非策妄阿拉布坦又有变故?” 
  从去年开始,朝廷与策妄阿拉布坦就互有来使,开始议和。只是因还谈不到双方都满意的条件,所以最后还没有敲定。 
  十三阿哥双手将延信的急报奉上,道:“皇上,臣弟虽受命,暂理兵部,可这急报上盖了加密,臣弟尚不得其详。” 
  既是属了加密,这这急报,就属于密折了。十三阿哥虽还挂着总理事务王大臣,还暂理兵部,也没有逾越。 
  雍正看着十三阿哥,看来是很满意他的做法。他器重十三阿哥不假。可他给十三阿哥权利,与十三阿哥主动染指权利,绝对不是一件事。 
  他接过密信,打开看了,神情变得凝重。 
  十三阿哥见状,心里跟着担忧,要是策妄阿拉布坦再起兵端,那朝廷的日子就更加艰难。 
  雍正将信递给十三阿哥,神情从凝重变成悄怒,使劲拍了下桌子。道:“蒙古人果然是喂不熟的狼!” 
  十三阿哥接过信,才明白雍正愤怒的原因。 
  蒙古人反了,这次不是策妄阿拉布坦那支准格尔蒙古,而是青海厄鲁特蒙古。 
  同一直游离于朝廷外的准格尔蒙古不同,青海蒙古早在太宗时就归顺大清,至今已经臣服百年。 
  青海与内蒙古一样,被视为内藩。 
  如今,顾实汗的孙子罗布藏丹津召集青海厄鲁特蒙古各台吉在察罕托罗海会盟。下令各部恢复各部汗号,煽动起兵反抗朝廷。因有部落不顺承他的旨意,他已经开了兵端,挑起了战火。看着他的意思,是想要先统一青海,再同朝廷对抗。 
  青海同准格尔不同,与甘肃、四”接壤。青海蒙古也不像准格尔蒙古那样还在游牧,而是在青海定居百年。 
  他们要乱,表面上看来,朝廷大军压境就能平定,远非准格尔蒙古那样难缠;可实际上,影响却比准格尔叛乱影响要大。 
  十三阿哥不敢想象,若是青海蒙古乱了,科尔沁蒙古与略尔咯蒙古会不会有部落呼应。真若是蒙古人同声同气。那大清危矣。 
  如今养着西北军,已经使朝廷不复重负,朝廷哪里有钱粮双线开战? 
  十三阿哥后背,立时出了一身冷汗。 
  “十三弟,依你看,当如何处置?”雍正问道。 
  十三阿哥斟酌道:“当速剿。战事不宜久拖。 
  雍正点点头,道:“朕也正有此意。只是你在兵部,也当知西北军详情。钱粮供应不足,想要大兵出动,还得休整数月。” 
  十三阿哥听了,晓得雍正的意思。 
  秋收之前,怕是朝廷没有粮草支持大军出动。 
  可现在才六月,距离秋收还有三、四个月,朝廷也不能任由罗布藏丹津统一青海。 
  他心中已经有了计较,对雍正说了自己的建议。 
  无他,不过是缓兵之计。一边派大臣去青海媾和,一边扶持青海其他部落内扛,阻止罗布藏丹津统一青海蒙古,消耗他的兵马。 
  雍正听了,甚合心意,却是对蒙古人的怒气未减,道:“十三弟,朕可不打算像皇阿玛那样,与蒙古人三战、四战。朝廷留着他们,是让他们做看门犬,不是让他们做噬主饿狼。十七弟有消息没,到了哪了?云南那边的烟土种植,要扩大三倍。朕不指望用这个赚洋人的银子。只要能让蒙古人安份了,我就给他记大功!” 
  “前几日来信时,说是到了芜湖,现下算算日子,该到江南了。”十三阿哥回道。 
  “路途实是太远,早知如此。就不该让十七弟先去广州,,还是先命李卫在云南准备。”雍正皱眉道。 
  他也是率性之君,说干就干。随后就亲笔给李卫写了道密旨。 
  十三阿哥见状,心中有些犹豫。 
  蒙古人虽需要防范,可是不能不说,蒙古人也是满人的盟友。满人人口数有限,若是中原不稳,满人对于汉人来说,毕竟是异族。到时候,满人能依靠的。就是同为游牧民族的蒙古人。 
  若是真推行鸦片大计,是能破坏蒙古人的战斗力,使得朝廷不在外蒙古人操心,却也失去臂膀。 
  只是,这些话,十三阿哥因为私心。却没有说出口, 

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孝顺儿孙” 

  当曹颙听说青海蒙古乱时,才明白雍正诛杀年羹尧的真正原因。 
  现下的年羹尧。虽封三等公,贵为国舅爷,可是只是外戚,是幸臣。所有的一切都是雍正给的。只有建立战功,在军中有赫赫声势,才是真正为帝王所忌惮。 
  雍正从兵部点了个侍郎常寿,前往青海,名义上是调解青海各部争斗。实际上是与作乱的厄鲁特蒙古和谈。 
  虽说青海不稳的消县,也传到朝中,可青海蒙古归顺朝廷多年,又受气候恶劣影响,人口牛羊并不富足。因此。在朝臣眼中,并没有将这个当成大事。 
  只有八旗权贵,巴不得能获得军功,对青海这边的消息,倒是颇为关注。想着早年随十四阿哥去西北的八旗权贵,都回来的差不多,西北军中如今兵多将少,说不定自己能占个便宜。 
  曹颙则想着自己在户部。不过是为大军征讨西北预备银钱。没想到临了,却是也同他扯上干系。 
  雍正点他前往西北,巡查西北垦荒屯田事宜。不过离京的日子,不像常寿那样仓促,需要驰驿而行,允他妥善安排手中的差事后,七月初再出京。 
  曹颙有些不明白雍正的用意,难道是想要在西北推行玉米与地瓜?那样的话,这两样作物,就极容易传到蒙古地区。 
  雍正就这么放心,让蒙古人也解决粮食问题,繁衍人口? 
  他心中犹疑,少不得跑趟十三阿哥府,打探一二。 
  “皇上确实是为垦荒事情,才派你去的西北。不过除了垦荒,瞧着皇上的意思,还想要从关内移些人口过去。”十三阿哥道。 
  曹颙听了,心中纳罕。 
  同后世人口稠密不同,现下大清总人口并不算密集。户部登基的丁口数,还不到三千万,这部分人是年纪十六到五十的男丁。从此推算,总人口也就一亿出头。 
  中原腹地的十地,尚有荒芜没开垦之地,现下就去垦荒西北,有点 言之过早。 
  康熙末年让西北军在甘肃到乌鲁木齐之间建立军屯,不过是为了让驻守官兵自给自足。 
  “十三爷,这是哪位大臣的意见?”曹颙问道。 
  按理来说,这种关系到国民生计的大事,正是户部主理。可曹颙并没有听户部几位堂官提及过此事,雍正之前也没有透漏过口风下来。 
  十三阿哥“咳”了一声,道:“是年翼尧上的密旨,他前年回京,沿途看到流民众多,就曾给先皇上折子提过此事。上个月他又提及此事,皇上本还犹豫。这次青海不稳,却使得皇上下定决心,解决此事。” 
  若是西北民生稠密,既能解决地方绿营兵源,还给供给大军粮草,朝廷就不会每次都因西北军情陷入被动。 
  想法虽好,可真正坐起来,却是不容易。 
  毕竟这个时候。百姓都重乡土情。鲜少有主动移民的。有官府操办此事,还不知搅得多少百姓不安定。 
  曹颙虽想到这些,却不好多说。这是年羹尧的提议,却也是雍正的决断。 
  雍正没有让他随常寿一起驰驿西北。也算恩典,如今可正是三伏天气。若是驰驿而行,好人也得熬掉半条余 
  李氏在平亲王府住了十日,眼看着曹佳氏渐好,精神头也足了,就提出回曹菲。曹佳氏却是舍不的。还要再留她住些日子。 
  李氏原还在犹豫,却是得了消息,高太君病了。 
  她心下着急,想要过去探病,就再也留不住。 
  曹佳氏无法。只好叫人预备马车,吩咐四阿哥福秀送李氏去李家。 
  平王府的大阿哥福彭,早年养育宫中,新皇登基后,待这个族孙也颇为喜爱,仍留他在阿哥所,与几位皇子阿哥为伍。 
  瞧着那意思,是非要等福彭大婚后。才能放他出宫。 
  因这个缘故,平王府中诸阿哥中,就以四阿哥格秀为长。 
  曹佳氏卧床,李氏虽过来照看。但毕竟不是王府的主人,福晋饮食有需要调剂之处,李氏便请外孙福秀说话。 
  福秀今年十四,眉目俊朗,老成稳重,侍母至孝,待外祖母李氏亦十分恭敬。 
  李氏早听曹佳氏听过想要亲上加亲的话。心中也属意福秀,待他也比其他几个外孙更亲近。 
  早在高氏在曹家时,福秀拜见过那位“曾外祖母”如今听说她病了。也替李氏着急。毕竟是年过半百。着急上火的也伤神伤身。 
  结果祖孙两个。火急火燎地赶到李家时,却是看到高老太君好好的,坐在炮上摘豆角,除了面色有些憔悴外,并没有其他不好。 
  李氏一路赶来,出了一身汗。见了这个情形,却是说不出话。 
  倒是高氏,见她没有打发人来说一声就过来,还带着亲王府的阿哥。心中诧异,道:“大热天的,你怎么来了?过了暑气怎么好,还带着四阿哥?” 
  她口中虽斥责,可心中仍是欢喜的。不迭地吩咐王氏与孙氏预备瓜果上来,又叫她们去厨房准备添菜。好留李氏与福秀用午饭。 
  因晓得李氏爱吃素菜,高氏还专程吩咐孙氏一句,要烧个糖醋白菜。 
  李氏过来一趟,想要陪高氏待半天,便打发福秀先回王府。 
  见高氏好好 
  可是见高氏带着欢喜,她也不好现下说出实情来搅高氏的兴致,便道:“今儿从亲王府那边回来,想着有些日子没见到母亲,便过来坐坐。倒是给嫂子与侄儿媳妇添麻烦。” 
  高氏道:“不过是一顿饭,能有什么?你侄儿那边,还是多亏了颙哥儿。这份人情,李家承的,也不会让颙哥儿破费,你侄儿已经吩咐李语,等到账上有银钱,先回颙哥儿这笔银子。” 
  自从李诚将寄存在廉郡王府的银钱取出充公外,雍正待李家的事情越加宽泛。李鼐的三年徒刑,也从不准赎成了准赎免。 
  这赎免的银钱,却需要五千两。 
  李家就算真凑出这笔银子。也得卖房,一贫如洗;不卖房的话,就要举债。 
  李鼐的意思,就是去服刑,见到李语、李诚兄弟后,交代他们不许筹银、不许提赎免之事,否则的话就是不孝。他宁愿去服刑,也不愿再因自己的缘故。让窘迫的李家雪上加霜。若是儿子们真要举债为他免赎的话,他宁愿一头撞死了。 
  兄弟两个也拿不定主意,既是不忍心父亲去受苦役,又怕激怒父亲。让他做了傻事。 
  还是曹颙那头。关注李家之事,听说皇帝准赎免了,晓得李家拮据。便去内务府交了五千两银子。亲自将李鼐赎了出来。 
  李鼐本想去奉天侍候老父,将长子换回来,又想着欠曹家的银钱,不好将全家生计都搁在儿子们身上。 
  在去信给李煦商议后,他还是决定先留在京城,等家中生计好些后,再去奉天换人。 
  听高氏提及银子,李氏道:“他现下又不缺这个,等以后什么时候侄儿宽裕了再说。倒是母亲这边。怎么真让侄孙媳妇们下厨不成?她们嫁进来前,也都是官宦人家小姐。如今跟着过紧巴日子,已是不容易。还是买两户下人侍候的好。” 
  高氏本是带着两个丫鬟回李家的,可是回来没两日,就将两个丫鬟打发回曹家去了。 
  那两个本是曹家的家生子,在曹府里也是拿的大丫鬟例,不过是侍候高氏起居。到了李家,却是什么话都要干。又因有她们两个在,几位少奶奶还是想着使唤人,真是自己动手的时候,就有些不愿。 
  高氏见状无法,就将那两个丫鬟打发回曹家。 
  高氏摇摇头,道:“若不是借了你的光,李家上下怕是也都是奴。我已听说了,皇上在江南抄的那几家。除了李家不过是男人获罪,家眷幸免;其他几家,都是阖家问责。不是全家流放,就是罚没入官奴。如今能一家人太太平平的,不愁吃穿,已经是福气。人当惜福,她们以前再是娇姐,如今也是小户人家的媳妇,就算再不适应,也得学着做家务 
  李氏早听说李诺与李语岳家。都因李家问罪,同李家断了往来;只有李诚那边,因娶的是廉郡王福晋疼爱的义女何氏。受廉郡王福晋照拂颇多。 
  廉郡王福晋得知义女在婆家耍料理家务,很是心疼,送了几个婢子过来。何氏因长辈们都没婢子的缘故,亲自将这些婢女又送回郡王府。 
  廉郡王福晋虽没有生女儿的气。却对李家颇有微词。 
  “母亲心里念得虽是好的,可是当家的毕竟是侄儿媳妇。如今侄儿又回来了,行事难免有自己的主意。母亲还是放开手,让他们夫妻自己商量就是。他们也都是娶了媳妇、眼看要做祖父母的人,还有什么可不放心的?。李氏想到此处,劝道。 
  李家这边现下住着十二口人。女眷九人,就算是都要操劳家务,哪里就需要年过七十的高氏亲自动手? 
  若是孙媳妇、重孙媳妇们真孝敬,自不会让高氏还跟着做家务。 
  看着这摘了一半的豆角,素来好脾气的李氏也跟着着恼。就算高氏不让买婢子,也没有半点私心,为的还是李家儿孙好。 
  李家上下,如今住着老太太的,嚼用老太太的,却开始使唤起老太太来,这叫什么事儿。 
  高氏听了,有些犹豫。 
  她也知道,因这两个月拦着不让买下人之事,家中女眷们颇有微词。可是想到流放奉天的李煦,总是不放心,生怕有半点不妥当,将连累了那边。 
  李氏见她犹豫,趁热打铁道:“就算母亲想要操心,又能操心几年?与其在晚辈跟前落下埋怨,还不若让她们自己个儿安排?儿孙自有儿孙福,哪里还能操心一辈子?母亲也心疼心疼我,没事也要记得去那边住住。青梅她们两个还在芍院,等着母亲回去。” 
  高氏神情有些黯然,晚辈们待她如何。她心知肚明。毕竟她不是正经的祖母,面上恭敬有了,可除了李鼐父子外,孙媳妇、重孙媳妇这边却提不上什么孝心。 
  刚开始时还好,得了她的银子;多少顾忌些;而后听说她银子都散出来,就没有早先那么恭敬。 
  虽说世态炎凉是常态,可自家人如此,多少让老人家有些心寒。 
  “再过半月,就到了颙哥儿生日。今年是他整生日,到时候我来接母亲过去热闹热闹。”李氏道。 
  高氏挤出几分笑,道:“还早呢。到时候再说。你不去海淀园了,不是说长生与他侄儿们都在那头么。“ 
  “我再去住几日,月底带孩子们一块儿回来。我进京前,长生还念叨着想外祖母了。”李氏道。 
  对于长生这个小外孙,算是高氏看着长大的,比年长的曹颙更疼爱几分。 
  现下听李氏提及,高氏露出几分慈爱,道:“也不知那随了谁,就是嘴上甜,惯会哄人。瞧着你是没嘴的葫芦,女婿又是稳重的。” 
  李氏笑道:“是啊,不像父兄。倒像是小五小时候。因这个缘故,同五也比其他堂兄亲近许多。” 
  说起孩子们的事,高氏心情也好上几分,道:“二孙媳妇前几日查出好消息,李家终能添丁了,她娘家得了消息,昨儿接回去住,, 
  李家第三代中,长孙李诺本有一子,正月里受惊天折。如今,李语之妻晏氏怀孕,生下的是李家问罪后的第一个孩子,多少也让人欢喜。 
  李氏道:“这是喜事,怪不得方才没见她,我这做姑祖母的,可得预备份厚礼。” 
  晏家借由子修好,怕是不是看在女儿怀孕,而是因女婿李语如今在十六阿哥手下做事,有几分体面。 
  这会儿功夫。王氏与孙氏过来。道是饭菜预备齐当,问老太太摆不摆饭。 
  李氏因李鼐不在,想要等他回来再吃。高太君道:“你侄儿这些日子正出去寻差事,回来还没一定。还是先用了吧。”说着,吩咐王氏、孙氏摆饭。 
  婆媳二人应了,带着大孙媳妇全氏、三孙媳何氏摆饭。 
  等到席面摆上,高氏不由皱眉。 
  这满桌子的盘子碗,一看就是从馆子里定的菜,而且定的是上席,带着海参燕窝。 
  这一桌席面下来,够家里嚼用十天半月。 
  王氏看出高氏的不痛快,笑着道:“姑奶奶难得回来一次,实不好慢待。老大媳妇方才要过来请示老太太。又怕扰了老太太与姑奶奶说话。就同我商量着,打发诚哥儿出去订了席面。” 
  孙氏则是笑着对李氏道:“这是专程让诚哥儿捡那干净口碑好的馆子定的,老姑奶奶别嫌弃才好。 
  李氏见王氏待高氏还恭敬,孙氏却只知道巴结自己,不仅没有遵从高氏先前的吩咐,连一句解释的话都没有。心中就有些不快。 
  她看了席面一眼。道:“劳侄儿媳妇费心了。” 
  高氏则是长吁了口气,没有说旁的,招呼李氏吃饭。 
  李氏见女眷们不入座,也没人想着去叫李诚,晓得大家都要等李鼐。便只就眼前的菜,用了两筷子,吃了半碗米饭,就撂下筷子。 
  这会儿功夫,就见李鼐从外头回来。原来李诚定了席面后,就出去寻父亲李鼐去了。 
  看到姑姑来了,李鼐很是欢喜。李氏心中,却惦记着之前传言高氏病重之事。 
  等到李鼐用了饭,李氏便说不放心家中,同高氏告辞。高氏要送她出门,被她劝说,只叫李鼐送她。 
  到了前院,李氏拉下脸,却没有着急走。道:“到底家中是谁不舒坦,我怎么听说是老太太不妥当?” 
  李鼐听了,脸上很是糊涂。皱眉道:“老太太不舒坦,姑母是听谁说的?说起不舒坦,只有前几日多吃了两口瓜,拉了回肚子,也请大夫来瞧过,只说是老年人容易上火。清清肠胃就好。” 
  李氏道:“听到我耳中,可不是这些,都说起卧床不起了。这一路上,我还疑惑着,怎么老太太病到那个地步,还没人给我送信?原来竟是幌子,可是因二孙媳妇怀孕。侄儿媳妇要用人参,才有这个话出来?” 
  听到“人参”李鼐一怔,随即脸色变得通红,讪讪道:“前些日子,孙氏倒是念叨过一遭,说要廉郡王府送的人参都用完了,要给李诚买人参。侄儿拦着没让。家中这些长辈都没补,他一个小孩子,用什么大补之物。可是她有什么不对。怎么又说到老太太身上?” 
  李氏听了,心中明白,这是孙氏打着给高氏卧病的旗号,瞒着李鼐买人参,给儿子进补,愤愤道:“老太太为着你们,操了多少心?如今。竟是为了贴补儿子,咒着老太太。这是不是过了?为了孝顺的名儿。连你父亲的两个老妾都好生养活着。却让老太太择菜,这就是你们对老太太的“孝敬。?” 
  李鼐听了,脸色刷白,惊诧道:“姑母说的……姑母说的这是……” 
  “我亲眼见的,还能唬你不成?你莫忘了,老太太还有我这个女儿在。若是你们真嫌了,我就接过去养,没得为你们操碎了心,还非留在这边受你们的气!”李氏怒道:“还要被咒生病,连我们都跟着成了“不孝子孙”!” 
  孙氏将话传回娘家,未尝没有想要传到曹家,从曹家讨人参的意思。只是这个手段。实是令人不耻。倒显得李氏与曹颙不孝,对高氏不闻不问一般。 
  若只是关系到自己,李氏不会着恼。不过是觉得孙氏妇道人家,有些小家子气罢了,如今却是咒着老太太,还要牵连儿子的名声,她如何能容忍,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smail007 
粉丝:65607金币:3541威望:162348  注册时间:2012…01…04。发私信 关注TA 


。发表于2012…07…05 22:05 只看该作者 
398 # 。 
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故人面 

  送走李氏,李鼐压抑着怒气,腾腾地转回房里。 
  他没脸去见后院老太太,孙氏想要给李诚买人参前,是问过他的。李鼐虽知儿子身体虚弱,仍是禁止她买,除了顾念孝道之外,还顾及到其他几个儿子。 
  如今,阖家十几口人的生计,都赖次子李语赚银子维系。李语将赚回的银钱,都交给嫡母孙氏。 
  大的几个还好,都以娶妻生子,一对双生子正是该读书的年纪,却暂时无力进学。那虽不是李鼐的亲生骨肉,却是他的亲侄子。 
  人参昂贵,好人参更是奢侈。如今的李家,压根就负担不起这个。 
  如今住着老太太的,用着老太太的,已经使得他这孙辈的羞愧。妻子不孝…… 李鼐的眼圈红了,这时就听到外头传来轻快地脚步声。 
  随即,就见孙氏挑了帘子进来,手中捧了只锦盒,满脸欢喜,道:“爷,老姑奶奶送来两只好参……” 
  李鼐抬起头,看着她的笑容,只觉得无比刺眼。 
  孙氏对丈夫的不快”洗然未觉,打开锦盒,送到他面前,笑道:“是老姑姑从王府拿过来的,足有小孩胳膊粗,外头哪里能买到这样的好参?” 
  李鼐一把拽过锦盒,冷哼一声道:“这是老姑奶奶拿来孝敬老太太的,怎么跑到你手中?” 
  孙氏闻言,有些讪讪,道:“老太太最是节俭,怎么肯用这个?使老太太叫我拿的,说这要是拿到外头,一支怎么也值几十两银子。” 
  李鼐见她丝毫没有悔改之意,叹了口气,道:“你给母亲守过三年孝,我不能出妇,从今日起你好生礼佛,家务事让大媳妇料理!” 
  孙氏听着,瞪大了眼睛,尖声道:“爷说的这是什么话?妾身犯了七出哪一条,就要使得爷开口休妇?” 
  “老太太是李家长辈,为了我们这些儿孙,放弃曹府锦衣玉食的生活,拿出棺材本来安置李家,你却不知感恩,行忤逆之事,是为不孝;你是嫡母,却只看顾亲生子,视庶子无物,是为不慈。若非顾念你三年守孝,为何休不得你这败家妇人!”李鼐越说越恼,已经是气的浑身发抖。 
  孙氏脸色刷白,尤自嘴硬,道:“爷作何血口喷人?妾怎么不孝,怎么不慈?费心劳力操心这一大家子,还有罪过了?” 
  李鼐无心与她拌嘴,瞧也不瞧她一眼,起身挑了帘子出去。 
  后院正房,东屋。 
  李诚正同妻子何氏一道,陪着高氏说话。看着李诚蜡黄的小脸,高氏很是心疼:“瞧你熬的,眼睛都眶 了,要明年才下场,还有大半年的功夫,你也得爱惜身子骨。” 
  李诚点头道:“老祖说的是,孙儿听老祖的,往后晚上早点安置,早上陪老祖遛弯。等过些日子凉快些,孙儿陪老祖去西山上香。都说那边风景好,也让老祖散散心。” 
  高氏听了,眼中带了几分向往,却是摇摇头,道:“我老胳膊老腿的,哪里还逛的动?倒是重孙媳妇,嫁了你这几年,不是床前奉药。就是跟着担惊受怕。你若是哪日想出去转了,就带重孙媳妇去。” 
  李诚笑道:“老祖偏心,有了重孙媳妇,心中就没诚儿这个重孙了,” 
  祖孙正说笑,就听到门口有人咳了一声,是李鼐过来。 
  李诚与何氏忙站起身来,李鼐进屋,对他们摆摆手,打发他们出去。 
  见他面色深沉,李诚不敢多言,带着媳妇回了厢房。 
  高氏抬起头来,见他眉眼带怒,很是疑惑地看着李鼐。 
  李鼐走到炕边,“扑通”一声跪倒,哽咽道:“孙妇不贤,令老太太委屈了” 
  高氏闻言,神色一僵,随即重重地长吁了口气,道:“起来吧。我已经是入土半截的人,没得为了我使得你们两口子叽叽。这些日子,许是我太罗嗦了,孙媳妇心中有些不痛快也是寻常。这李家毕竟是你们的李家,你们才是李家的当家人,我这老婆子虽说回来住,也不该多说什么才是。” 
  一席话,说得李鼻越发无地自容,俯在地上,痛哭出声。 
  高氏看着他花白的头发,想着孙媳、重孙媳妇望向自己的冷淡眼神,只觉得浑身疲余…… 
  次日,李氏带着儿子、媳妇亲自过来接,高氏缄默了半盏差的功夫,还是决定别了李家众人,跟着女儿与外孙媳妇回曹家。 
  过来接人是曹颙的主意,按照李氏的想法,是想要月底再来接人的。可是她携怒气而归,曹颙察觉到母亲情绪不对,追问缘故,晓得这段,想了向后,便建议李氏早点过来接人。 
  既是高氏在李家住着不痛快,就早点接回来好;要是等到撕破脸,还不知老人家会多伤心。毕竟在老人家眼中,向来是将李家儿孙当成亲儿孙待。 
  虽说早年对高氏一直存防范之心,但是老太太处理李家事情的果决与仁义,也使得曹颙深为触动。 
  说他因母亲的缘故爱老人也好,说他尊敬这个老人的风骨办好,曹颙都想不忍些一吧仔凉。 
  看着老人家挺着腰板上了马车,孙氏心中不由惶恐,将自己个儿骂个半死。她怎么这么糊涂,眼前这个不仅仅是寄居李家吃斋念佛数十年的二老太太,还是曹家家主的外祖母。 
  李家进京这几个月,全赖曹家扶持;就算儿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