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2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毕竟是男人,断没有哀哀切切的道理,曹便只能笑着接了大家伙的敬酒,一盅一盅地喝下去。
初时,大家伙还觉得曹性子豪爽,待下亲切,觉得脸上有光。
待过了一会儿,亲眼见着曹已是连喝了十几盅,就有不少人开始担忧。
伊都立皱眉,站起身来,拦了曹地胳膊,劝道:“总要换口气,先吃两口菜,再喝也不迟啊!”
曹是喝酒上脸之人,已经带着几分醉态,笑道:“不碍事,今儿高兴,喝吧!”
曹年岁不大,但是平素喜怒不行于色,没有人能晓得他心里想什么。现下却是不同,虽说他脸上笑着,但是却看的人心里难受。
有个须发皆白地小官,已经忍不住,用袖子擦拭眼泪,哭出声来。
两年下来,细微之处,曹多有暖心之举。今日不舍的,除了曹,还有不少受过他恩惠与提拔的官员。
要是曹是升迁,他们这些做下属的不舍是不舍,也不会如此难受。却是降级贬官,从堂官到司官,这难免使人不平。
伊都立心里叹息一声,放下了胳膊,不愿再扫曹兴致。他同其他人一样,还以为曹是为降级之事郁闷。
兢兢业业埋首案牍之人,因天灾牵连,连降三级,这说起来叫什么事儿?
曹也不晓得为何自己在恼什么,只是觉得心里堵得慌,使人气极。脸上却只是笑,站在那里,接了大家的敬酒,皆是仰头饮尽。
唐执玉见曹露了醉态,便示意后边敬酒的属官不要再一个一个的。
这样,三五个人上前,是一盅;七八个人上前,也是一盅,也能让曹少喝一些。
曹虽有些酒量,但是因心里不痛快,又是空腹,这时真有些醉了。
他强忍着,没有让自己个儿失态,直待将大家的敬酒都饮了,方端起一盅酒,对众人道:“同衙两年,承蒙诸位大人关照,曹某这里,水酒一杯,聊表谢意。”说完,一饮而尽。
大家都站着,跟着饮了杯中酒。
曹的身子已经是不稳,闭上眼睛,差点摔倒。伊都立坐在他旁边,忙起身扶住,道:“孚若醉了?”
曹虽听得真切,但是只觉得头昏沉沉的,不想开口说话,就听伊都立使人叫了小满、张义等人,将自己扶了出去。这一路上,都是“曹大人慢走”、“曹大人保重”之类的离别话语。
曹阖着眼。心里却是敞亮地。
人这一辈子,没有谁能陪谁从起点走到终点,一个都没有。有的时候,只能忍受着孤独,一个人承受。
他不是心硬之人。却怕麻烦束缚。除了家人血亲与至交好友外,不愿去为别人费心思。
只是人非草木,岂可收发自如同本心。
就像这将别之际,曹心里还想着唐执玉罚了俸禄,生计艰难。自己已经说得婉转。应不会伤了他的面子吧?伊都立同十四阿哥越发亲近。往后不要受了无妄之灾才好。
主薄秦节是正月里随同曹去蒙古的两位属官之一,染了冻疮,近些日子还算见好。也不晓得是否有后遗症。
刚才哭的那个小官是典书老王,须发皆白。少言寡语,对曹却是恭敬中带着几分难掩地慈爱。
曹每日所需过目地文书,老王都是早早地整理出来,摆放在其案牍上,不需他费半点心。茶杯热水,也都是预备齐当。
曹原还当他巴结上官,虽说能体谅,但是也不好意思心安理得受着。婉言劝了两遭,却是不见老王有什么变化。
换作是其他人,要是不听劝,曹怕是要恼了。但是老王这边,却无法使人生厌。
老王的“巴结”,与其他人不同,没有刻意讨好,而是无比自然。
人心虽说难以琢磨,但是真心与假意,明眼人还是能区分开来。
这时,曹也晓得老王的一些状况。
老王年过半百,曾有一独生子,前几年染时疫时死了,如今家中只有老两口相伴度日。有亲族想要将儿子过嗣给他,都被他拒绝,道:“不愿为得子,使人失子。”
老王是太仆寺的老人,要不然也不会安排在堂官身边当差。
前几年的时疫啊,那不就是康熙五十年春夏那次么?曹想起旧事,心里也是感慨。
当年时疫,直至今日,朝廷这边仍是三缄其口,鲜少见诸于文书上。那些被送往各处焚化地尸首,不过是个数目字,归在顺天府文档中。
谁会关注,其背后地血泪。
就是曹自己,最后见疫情得以控制,心里有庆幸,有些许得意,却是也想不起那些因时疫过去地人。
这以后,曹便接受了老王的“殷勤”。
虽说人前待老王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两人相处时,曹也愿陪他说说话……
酒楼这边,众人送了曹出去,看到他被扶上马背,渐行渐远,也都是感慨万千。
虽说酒菜才吃了一半,但是大家伙意兴阑珊,也没了会饮的兴致。
伊都立地心里也有些泛酸,虽说都是京城,往后朝会上也能见到,但是毕竟不同。
他呼了口气,招呼掌柜的过来结账,却是才晓得曹早早就使人将银钱先结了。不仅如此,还按照过去旧例,叫这边预备了盒子菜。
每个盒子菜外头,都贴了众人地名讳,人人有份。
伊都立苦笑着摇摇头,将份子钱还给众人,又将盒子菜分了。
众人面面相觑,想起曹素日的体恤,唯有叹息不已。
唐执玉看着众人垂头丧气的神情,心情有些复杂,有些不舍,也隐隐地松了口气。
这倒不是他惦记曹的位置,毕竟满汉有别,这太仆寺的满卿要么是伊都立升任,要么是外头过来的,怎么也轮不到他头上。
伊都立才因牧场之故,降级留用,不可能升任。那新的太仆寺卿,就是其他衙门的官员升任了。
唐执玉科班出身,想要做贤臣,兢兢业业的,不肯有半点闪失。
绕是如此,他也丝毫不敢松口气。
上面有个不显山不露水却成绩显赫的上司,像唐执玉这种好强之人,自然是倍感压力。
除了钦佩他能干之外,自己的心里,也存了嫉妒之心吧?前年的牧场防疫也好,月中的“圈养舍饲法”也好,都是唐执玉想也想不出的。
想清楚这点,唐执玉不由愕然,心中立时羞愤难当
“嫉贤妒能”,妄自自诩君子,竟生出小人之心。
幸好曹是他上官,他虽说嫉妒,也只能勤勉差事,不想要被拉下太远;若这有才能之人,是他的下属,那他会不会有什么龌龊想法?
那“圈养舍饲”与“牧草储蓄”折子,曹请他们联名时,自己嘴上说着羞愧,心里也是眼红的吧?
唐执玉只觉得像挨了闷棍一般,身子颤悠着,有些站不稳。
伊都立见他晃晃悠悠的,不禁纳罕,问道:“唐大人也醉了,就见你喝了两盅啊?”
唐执玉神色一僵,道:“让伊大人见笑,唐某怕是真醉了。”说完,提着盒子菜,浑浑噩噩地出了酒楼。
骑着骡子,回到家中时,唐执玉的脸上已经是怅怅的。
将盒子菜交妻子收了,他便去了书房,除了羞愤,还添了几分恐惧之心。
读了几十年的圣贤书,所谓的君子,就是如此德行么?他叹了口气,不禁阖眼,思量自己入仕这十多年,到底是为了什么?
是他自以为的“忠君爱国”,还是为了往上爬?
真相让人无地自容,他低下头来,觉得甚是沮丧。此时,便听到脚步声起,随后有人推门进来。
“我要看书,”唐执玉没有抬头,但是家里拢共那几个人,也听出是老妻陈氏的脚步声:“宵夜你们自己用吧,我晚些时候回房。”
“老爷,这……银子……”陈氏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惧意,道:“有人动了手脚,这是行贿老爷么?”
唐执玉听得稀里糊涂,抬起头来,就见妻子双手摊开,捧着两锭银元宝,上头还有一封信札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smail007
粉丝:65607金币:3539威望:162347 注册时间:2012…01…04。发私信 关注TA
。发表于2012…07…04 10:35 只看该作者
236 # 。
第一卷 世家子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五百三十八章 艰难(上)
同京里盘踞数代的满洲权贵相比,曹家虽不算名门,但是胜在祖孙三代都是当今天子的近臣,也是有些分量。
曹降职一事,引得不少有心人的猜测。
其实,曹二十二的岁数,任兵部郎中,已经是少年高位。不过,同他过去的履历相比,这又不算什么。
太仆寺虽说冷清,但是主官却是九卿之一;兵部虽说是权重的地方,但是曹是连降三级过去的,担任的又是四司中车驾司郎中,这惩处委实有些重了。
兵部四司,包括掌管武官选授、品级的武选司,掌管兵籍、武器、乡会试武科、编发、戍军诸事的武库司,掌管马政及驿传之事的车驾司,还有掌管各省舆图的职方司。
四司中,论起权大油水足,还是要数武选司。
武选司是兵部里的“吏部”,武官出京也好,进京也罢,这边的打点是万万不能少的。从主司郎中,到下边的主事、笔贴式,每年收到的冰敬、炭敬、别敬不可胜数。
其次,武库司也是好的,这有武器收库入库、戌军等事物,其中的弯弯道道也多了去了。
最轻省的是职方司,不过是上衙门点卯吃茶混日子,十天半月没差事是经常的。虽说油水不过武选司同武库司,但是也没人眼红,不用替上头背黑锅,胜在省心。
车驾司则是两头都不占。既没啥油水,这琐碎之事又多。
名义上这边掌管全国马政,但是所谓地全国马政,指的就是八旗牧场。八旗牧场,上边有各旗的都统、副都统管辖。哪里论得着车驾司这边说话?
可是既担了个名。这牧场考核,牲畜数目统计,还是要归到车驾司。
就比如去年冬今年春的这蒙古雪灾,使得牧场牲畜损失严重,就是车驾司的官员去挨个牧场清点牲畜数。
太仆寺牧场牲畜数倒毙三成。四位主官都受了惩处。八旗牧场地损失将半。兵部这边也受了牵连。兵部两位尚书罚俸。分管具体事物地侍郎降级留用,车驾司郎中、员外郎罢官问罪。
上任伊始,曹去拜见了几位堂官。随后回到车驾司。
看着面前随同其他主事、笔贴式一起给自己见礼的纳兰承平,曹面上带着笑意。心里却想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一句话,“该留不的不留,该走的不走”。
受牧场牵连被罢官的前任员外郎是镶红旗地,平郡王讷尔苏地门人。如今这取而代之地,则是因清点牧场牲畜倒毙数立下功劳的纳兰承平。
早年的纳兰承平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巴拉巴拉地,是个爱出风头的家伙,带着几分纨绔性子。如今地他,却是少了言笑,神情肃穆,稳重地恍然两人。
虽说他面上恭敬,礼数周全,但是偶尔望向曹的目光,却是难掩怨愤。
来这边当差,曹本就觉得麻烦,见了纳兰承平的神态,越发觉得头疼。
十四阿哥保举他来兵部,是想拉拢他?
曹心中不禁冷笑,要是十四阿哥真是有容乃大之人,那也不至于因曹最初与镶黄旗子弟的恩怨而对他极尽嘲讽。
十四阿哥也不是小孩子,应该晓得康熙的忌讳。
拉拢曹,拉拢曹家,要是没有康熙的授意,那只会适得其反。
十四阿哥这般作为,不过是要将曹拉到身边。
想要挑错处也好,想要牵制曹寅也好,暂时讲和也好,都能主动许多。再说,虚张声势,给其他阿哥看,也算是给曹家树敌。
曹寅、庄先生、曹经过分析,已经是心中有数,却是也别无它法。
毕竟圣旨已下,曹只能领命往兵部去了。幸好兵部上边的部务王爷中,还有平郡王讷尔苏,多少也算是有个照应。
十四阿哥要是聪明人的话,也应会有所顾忌,偃旗息鼓,省的得不偿失。曹想到此处,心中渐渐平静下来,既来之,则安之。
就算是兵部当差又如何,以自己同十三阿哥的交情,四阿哥还会误会自己是“十四党”不成?
要真是那样的话,怕这朝廷上下就没有干净人。
这要夺嫡的几位阿哥,分管部务,四阿哥还能将六部官员尽数处置了?
差事不过是差事罢了,只要自己做到位,就算别人想要鸡蛋里挑骨头,也蒙不过明眼人去。
曹伸手拿了公文,开始熟悉起自己的新差事。
踏实做事,老实做人。带着耳朵,闭上嘴巴。别的长处没有,这“谨言慎行”四字,曹还自信能做到。
初来乍道,他用了大半天的功夫来了解八旗牧场分布同各省的驿道。
看着纳兰承平前些日子带着人总结出来的牧场牲畜数,曹不禁有些奇怪。
虽说作为半个同行,他听到风声,晓得八旗牧场那边账目混乱,实际牲畜数远远地少于账目上的牲畜数。但是,因这其中干系到八旗权贵,大家尽管心知肚明,却是没有人敢捅出来。
纳兰承平这个六品主事,却敢实情以报,谁给的胆子?
借着大雪灾,将空的牲畜账目做平,也不是容易之事。这牧场规矩,就算是倒毙牲畜,也要去骨剥皮,牲畜皮骨入库。
八旗牧场,除了马匹,还有几万头牛,几十万头羊。总计牲畜数十万。
就算是虚报一成,也是数万牲口地缺口,但是虚报的岂止是一成?
人心贪婪,在银子面前,谁还会想到要是真有了战事。这朝廷没马。会是什么状况。
自从康熙三十六年,御驾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后,天下太平将近二十年。
在那些八旗权贵眼中,如今四方平定,正是“太平盛世”。烽火岁月已然是一去不复返。
牧场那边。成年累月下来。虚报的牲口数没有半数,也有三、四成。
纳兰承平身后有人啊,曹想到这里。心里多了几分提防,但是也没有什么好怕的。
八旗牧场不同别的。每个旗地牧场都是平级,不互相统属。抹平八旗牧场账目,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做到地。
纵横联合,牵扯的人多了,总会有蛛丝马迹。追根溯源,便能查到背后做主之人是哪个。
如今已经是康熙五十四年,再过两三年,便是十四阿哥西征了。军马不足,那战争不是儿戏么?
曹思及此处,心中不禁有些踌躇。
莫非,自己误会了十四阿哥,十四阿哥是为了马匹之事,才想着保举自己的?
前些日子,曹请太仆寺其他几位主官联名上了“牧草储备”与“圈养舍饲”的折子。
十四阿哥之前谈笑间说起,是瞧了那个折子,才晓得曹有过人之才,于国于民有大用处……
一心为国的十四阿哥,心胸狭窄地十四阿哥,曹抚了抚自己地光脑门,觉得自己有些想当然。
自己固然要趋吉避凶,但是也不能太过自以为是。
该防备还是需要防备,该“表白”之处还得“表白”。要不然,明明是自己做了分内之事,要是外人看来帮了十四阿哥地忙,那谁能保证四阿哥就不怀疑他?
看来,还得往十三阿哥那边去一遭,顺便也说说洋货铺子的事。
熬到落衙,曹出了衙门,就见十六阿哥身边的近侍赵丰站在不远处同小满说话。
见了曹出来,赵丰迎上来,打了个千儿,道:“曹爷,我们主子寻曹爷,这边人多,在前头胡同口等着呢。”
虽不晓得十六阿哥寻自己何事,但是难得他出宫来,曹地脸上也多了笑模样。
待到相见,十六阿哥上下打量了曹,视线落在他的白鹇补服上,笑着问道:“又从五品做起,可还顺手,这一日地功夫下来,如何?”
曹苦笑,道:“还算凑合,虽说繁琐些,也算是有章可循。”说到这里,问道:“十六爷找我,有事?”
十六阿哥弹了弹袖子,道:“还不是为十三哥那个洋货铺子的事儿,走,咱们往十三哥府上去,边走边聊。”
十三阿哥的洋货铺子已经在收拾,广州的货也到了。消息灵通的,早已得了消息。
如今分管内务府的是十六阿哥,就算那些皇商对此有异议,也闹不起事端来。
曹也顾及十六阿哥那头,不愿他太过为难,叫魏信采买洋货时,也尽量避开几处大头。
不管是西洋物什,还是东洋物件,不过是图个稀罕罢了。就算魏信避开皮草、药材、钟表这几处大头,但是杂货这边,那些皇商也是有经营的。
那些皇商原还怕十三阿哥趁机,将几处大头洋货买卖给占了。就算十三阿哥没有爵位,毕竟是皇子,身份尊贵、
他们身后虽也有主子靠山,但要是真因买卖的事儿闹将起来,却是也捞不下什么好。
商乃“贱业”,就算是闹到御前,也是各大四十大板,两下没脸。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待同广州那边核对了消息,晓得十三阿哥这边的买卖避开了几位皇商的主业,众人又得陇望蜀起来,对皇子阿哥的畏惧之心也减了不少。
十三阿哥虽没有被圈,但是没有封爵,不过是闲散宗室待遇。向来又是闭门不出地。还什么可怕的?
他们撺掇着,在十六阿哥面前没完没了地嘀咕起来。
十六阿哥固然不会将他们放在眼中,但是对于他们身后的主子们多少也有些忌惮。
现下来寻曹,十六阿哥就是同其商议,想要往这买卖里参一成的股。这倒不是他贪财。他尚未分府。吃穿用度都是内务府供给,并不缺银子。
不过是免了后患罢了,县官不如现管,里头有了十六阿哥的股份,就算是铁帽子王爷那边。也要避其锋芒。
要不然。十六阿哥这边执掌着内务府。想要着还回来轻而易举。
曹自然是没有意见,当初想着洋货买卖时,他就想过十六阿哥与十七阿哥两个。
不过。要是动静闹得大了,怕引起康熙多想。曹就没有节外生枝,十六阿哥这边,他早已打了招呼。
十六阿哥晓得十三阿哥那边日子拮据,自然是支持地。如今他主动参合,也是为了保全十三阿哥。
两人说完这个,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儿。
十三阿哥身为皇子,早年得皇帝宠爱时,督抚献媚,亲王郡王也要弯腰巴结;如今落魄,连权贵家奴都敢踩上一脚。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连他们旁观之人,都替十三阿哥难过,十三阿哥自己个儿心里也不会好受。
十六阿哥收敛了笑容,叹了口气,道:“孚若,十三哥地今日,便是我的明日。我额娘是汉人,名位又低。要是皇阿玛龙……要是皇阿玛能想起让我们开府分封,那我同十五哥、十七弟还能得个固山贝子。要是皇阿玛没想起来,等到新皇……国公、将军也是保不齐的。”说到最后,皱眉也皱了起来。
曹见他这般沮丧,不由稀奇:“十六爷怎么想起这个?记得之前不是说,真要是那时,为了昭显手足情人,那位也会厚待各位爷么?”
十六阿哥摇了摇头,叹道:“是我短视了,真当自己有几斤几两。我算是瞧明白了,除了皇阿玛,这其他人都不算什么。贤王也好,名臣也罢,不过是皇阿玛一句话的事儿。皇阿玛坐在那把椅子上,什么看不到、什么看不清的?不过是为了制衡,有意纵容罢了。父子骨肉天伦,尚且如此,那兄弟之间,岂能还盼着手足情深?真坐了那个位置地,喜怒随心。屈居臣下,岂能尽想美事儿,想到最糟糕处,心里有个底儿也好曹还是不解,这番感慨因何而起。
他心中稍作思量,想起八阿哥近日病重之事,转过头看看十六阿哥,道:“十六爷往八爷府上去了?”
十六阿哥点点头,道:“说也奇怪,我早先不待见八哥,觉得他太功利,太有野心。如今见他落到这个境地,却是又觉得他可怜了。说起来,为人处事也好,做学问也好,八哥在皇阿玛诸子中也算是靠前地。不过因良妃娘娘出身低,早年也熬地甚是艰难,直待同安王府结亲,才算是好些。算计了这些年,眼看离储位一步之遥……皇阿玛是恼了他施恩买名……”
说到最后,低不可闻,曹留意听了,才听个大概,“……皇阿玛是故意的,给了他念想,再将他的念想打破,这是惩戒……”
都不容易,曹心中不由唏嘘,这就是生活,需要用心。要是走了岔道,脚底磨出泡来,也实怨不得旁人。
让人无奈又悲哀之事,就是如此,连想到找个借口归罪于旁人都不能……同,侍郎府。
看着第三次来接如慧地曹硕,吴雅氏心里焦虑,面上却是带了笑模样。
叫丫鬟上了茶后,她先说了两句家常,随后叫女婿稍等,自己去告诉如慧去。如慧穿着家常衣服,坐在炕边,守着一盘子刚炸出来的香椿鱼儿,吃得津津有味。
见吴雅氏进来,如慧献宝似地端了盘子,站起身送上前来,美滋滋地说道:“额娘,您不是说香椿现下老了不好吃么?嘻嘻,女儿使厨子做了香椿鱼儿,吃着也爽滑呢。已经打发人给额娘那边送了,额娘吃了没有?”
吴雅氏见她笑得开心,脸上也添了慈爱,掏出帕子,将她嘴角的油渍擦拭了,道:“瞧瞧,这都多大了,还跟孩子似的,这般贪吃。”
如慧撂下盘子,伸手搂了吴雅氏的胳膊,撒娇道:“多大都是额娘的宝贝闺女,能吃是福。女儿还想长命百岁,好好孝顺阿玛额娘,自然是要吃的多多的。”
吴雅氏拉了女儿的手,摩挲着,温声道:“女婿来了,这都是第三遭了。就算你恼他有了屋里人,也消消气,还是先回去,总要过日子不是……”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i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一卷 世家子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五百三十九章 艰难(下)
听了吴雅氏的话,如慧的笑容立时僵住。
她慢慢地松开吴雅氏的胳膊,低声道:“额娘,女儿之前说的,不是儿戏。”
吴雅氏听了,不由皱眉,道:“这叫什么话?这才三个月的功夫,好好的日子就不过了?就算你一时顶嘴,累得你姑姑病了,有你的不是,也有女婿的不是。怎么,他们还要给你脸子瞧?”
如慧笑着摇摇头,道:“额娘,没有人给我脸子,只是我想明白了,我怕是没福气做人家媳妇。”说到最后,面上已经是难掩伤痛。
如慧之前就同吴雅氏说过一遭,道是想要和离,不再回婆家。
吴雅氏只当她是同曹硕拌嘴,没有放在心上。加上看着她好吃好喝的,并不像是不爽快的模样,还当她是在说孩子话。
曹硕这已经是第三次来接了,如慧却仍是如此。
吴雅氏心中不禁生疑,带着几分惦念道:“慧儿,跟额娘说实话,是不是在婆家受了委屈?是你姑姑叫你立规矩了,或是妯娌间起了嫌疑,还是女婿的屋里人淘气?你阿玛与我最是疼你的,就算是嫁人做媳妇,也舍不得让你受委屈啊!有什么,你别憋着,同额娘仔细说。”
如慧已经收了笑,好像一下子稳重许多。
她伸出手来,摸了摸自己的小腹。对吴雅氏道:“额娘,女儿本就对嫁人没什么兴致,不过是不愿阿玛同额娘为女儿操心太多,才嫁到姑姑家去。姑姑体恤我身子不好,不用我立规矩。也算是疼我地了。只是。这嫁人一遭,女儿也算是长了见识。做人家媳妇,开枝散叶是大事,女儿的身子却是不成。我也不会为了给曹家添丁,舍了我这条命。那岂不是太不孝?”
说到这里。她拉了吴雅氏的手。道:“额娘这还生了我,只是因没有儿子,还受了诸多非难。既要忍受亲戚的嘲讽。还要主动帮阿玛张罗纳妾,额娘的苦楚。女儿都看在眼里。额娘向来疼我,难道舍得我走额娘地老路,流半辈子地眼泪么?”
吴雅氏闻言,这才晓得如慧不是说笑。
她只觉得心如刀绞,已经有些站不住,扶着如慧的胳膊,眼泪已经出来。
她低头擦拭,再抬起头来,已经强挤出几分笑道:“傻闺女,什么苦不苦的,女人一辈子,不就是这回事儿么?就算不是自己肚皮里出来的,又有什么,从小带的话,也是一样地。你姑姑虽说性子不好,但是同你阿玛感情最为深厚,爱屋及乌,也不会因这个挑你。女婿,虽说有些不老成,看着也不是那驴脾气地……”吴雅氏话还未说完,如慧已经直直地跪了下去。
吴雅氏见她脸上露出凄然之色,甚是心疼,忙住了口去搀扶女儿。
如慧没有起身,扬起头来,带着几分哀求:“额娘,女儿不想过那样地日子,女儿过不了那样的日子。女儿想要活得心里舒坦……女儿想要长命百岁……”说到这里,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
吴雅氏见她脸色煞白,唬了一跳,忙摩挲她的后背,道:“慧儿,别哭,别哭,好好说。”
如慧哪里止得住,扑到吴雅氏地怀里,竟像是要将这辈子的眼泪都流尽:““额娘……额娘……孩子……”
吴雅氏还以为女儿是为身子不好地缘故难过,还软言安慰道:“你还小呢,再调理两年,保不齐就有了,急什么?”
如慧闻言,哭得越发厉害。陶嬷嬷是晓得内情的,知道她是哭之前流掉的孩子,也是心酸不已,老泪纵横。
如慧有身子小产之事,因两下都瞒着,所以吴雅氏还不晓得此事。
如慧虽是打小病着,但却是个泼辣爽利的性子,何曾这般哭过。
哭着哭着,她就有些喘不上气,额上已经现出汗来,脸色开始憋的通红。
吴雅氏听着动静不对,帮同陶嬷嬷一道扶她到炕上坐了。忙乎了好一会儿,如慧的气息才算是匀过来,身上的衣服已经是湿透。她软软地靠在炕边,脸上没有丁点儿血色,看着吴雅氏,眼泪忍不住又流了下来。
吴雅氏向来是将这个女儿当成命根子待的,眼下也是心如刀绞。
“额娘……额娘……”如慧喃喃道,眼中尽是祈求。
吴雅氏伸出手去,将如慧脸上的泪拭去,哽咽着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