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迎来的是沉默,久久的沉默。
连续四天爆发求月票
这是爆发第四天了,我没有懈怠,大家也很给力,不过我们的目标始终没有改变,守住分类月票榜第八名,这个月就成功了。我知道大家起点月票好多人已经投满了,如果有书友有创世月票,也可以投给道士,两边月票通用的,非常时期,也只有请求大家麻烦一下了。
第二十五章仙尘劫
万俟明瑶轻言细语道:“每次都这样,没意思。”
比常人更高挑的身形,配着此刻俏鼻一皱,显得既俏皮,又妩媚。
玄衣人摇头一笑,踏出一步,和万俟明瑶并立在崖边,目光往着边荒集内而去。
漫天阳光笼罩着边荒集,从这个距离望过去,边荒集变得很小,天地特别辽阔。
当他注目到边荒集内,李志常和阿难尊者的时候,双眉之间的距离,不由缩短了一些。
玄衣人轻声道:“太乙道尊恐怕将会是我一生中遇到最可怕的对手,我本来以为他没有任何办法毫发无伤解决掉阿难,却没有想到终究低估了他。”
万俟明瑶听到‘太乙道尊’四个字,清眸明亮了数分,好奇道:“他用了什么招数,竟然让你这么惊讶?”
玄衣人呵然道:“以阿难尊者的不动禅心,即使太乙道尊在精神修为上比他更加高明,也不可能完全压制住他,从而毫发无损的将之击败,而他此刻所用招数却偏偏跟精神有关。‘
万俟明瑶似懂非懂,柔声道:“那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哩。”
“我只能大概猜到这并非一种精神上的比拼,而是一种轮回,似乎李志常正在唤起阿难尊者最悠远的回忆让他重新经历一段他未能忘却的时光,这段时光可能是今生也可能是前世,也可能从未发生过,但一定印在了阿难尊者的生命印记之中。”玄衣人几乎是用咏叹的语气。将这段话说出来。
如果李志常听到玄衣人的话,定然更加重视玄衣人。
因为隔着如此远,还能对两位仙级人物的交锋。一目了然,实是对天道人道洞悉无比,才能有此神通。
一般的破碎虚空,可没这么厉害。
万俟明瑶清眸露出不解的神色,道:“从没有发生过的事?这是何意。”
玄衣人慨然道:“生也如梦,死也如梦,有些事你当有便有。当他没有就没有,发生还是没发生,只有自己明白。亦只有自己清楚。‘
当李志常精神力笼罩住阿难尊者的时候,阿难尊者也以为李志常要跟他进行最险恶的精神比拼。
可是李志常的精神力如烟如雾,没有丝毫恶意,而且在他全心防备中。依旧潜进了他的心灵。
在刹那间。阿难便发现自己倒了一处寺院大殿的上空,飘飘荡荡,轻若无物。
大殿里响起诵经声,梵音如唱: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
诵经的是一个和尚,一个俊秀的小和尚,纵然一身不显眼的僧衣,亦不能掩盖小和尚的英气。
只是眉目沉凝,刻意将这份风采掩盖,却又让人安心。
在大殿中央,阿难陀侍立在佛祖身边;是为佛祖的协持。
相如秋满月,眼似青莲华。
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
诵经的和尚面目居然和阿难尊者自己有几分神似。
寺庙叫无量寺,和尚乃是寺内记忆最强的僧人,他的仪容俊秀庄严,令见者心生欢喜。
在无量寺中,和尚的年纪最小,却又聪明而多闻。
不但方丈喜欢他,更有大众缘,尤其深得女众的尊敬。
外面响起了一个轻轻的女子声音,十分娇脆,令人一听之下,就心生好感。
姑娘柔声细语道:“小和尚,小和尚,小和尚。”
娇柔软糯且又绵绵的语声,透过殿外的窗户纸,透了进来。
即使小和尚刻意敲击木鱼,力道也大了几分,可是依旧掩盖不住这位姑娘软语。
因为这姑娘的声音虽细,却束音成线,凝而不散,直接传入小和尚的耳朵内。
诵经声终于被打乱,木鱼声也轻了数分。
和尚露出有些无奈的神情,推开殿门,清秀的玉容,亭亭玉立的少女身体,直入小和尚的眼中,一览无遗。
尽管已经见过无数次,每次见到这位姑娘,他的心跳依旧会加速几分,只好靠手指拨动佛珠来掩盖。
姑娘乌溜溜的眼珠注目和尚,大胆而又热情,足以融化任何男子的内心。
和尚因为女人对他特别有缘,而且为人善良、细心、智慧,所以他是无量寺里里外外最受女人尊敬的人。
有一次,小和尚和方丈同在行化途中,遇到这位姑娘向他们求问佛法。
而且这位姑娘总是先请小和尚讲解佛旨,然后再请方丈释疑解惑。
到后来这位姑娘根本不找老方丈,只是每天变着花样来找小和尚说故事。
由于小和尚的慈心、善良,从不拒绝,因此这位姑娘常常给他的修道带来许多的麻烦和障碍。
以致方丈常单独对年轻的小和尚说教,要他避开这位姑娘,远离凡情,日后必是绍隆佛种的传人。
一刹那恍惚,阿难尊者好似便是小和尚,小和尚便是阿难尊者,两人不分彼此,阿难尊者来到了小和尚的生命。
一切都是如此真实、动人。
今夕何夕,见此玉人。
今是何时,得此良辰。
少女的芬芳传来,清香悠远。
不掺杂任何杂质,纯净如莲华。
流入阿难不动的禅心,使其也荡起了涟漪。
年轻的生命,年轻的身体,少年的一切记忆他都承载。
少年的喜怒哀乐,主导着他的心灵。
小和尚见到少女的心情是欣然、愉悦而又忐忑的,一如阿难的佛心,亦复如是。
姑娘眨了眨眼睛,笑嘻嘻道:“我又来听你讲故事啦,小——和——尚。”
拖得又长又软的三个字‘小和尚’,带着少女的天真与活泼,纵使佛祖听到,也会动心,更何况一个小姑娘。
仿佛演练过无数次,小和尚自然而然道,用一种极为温和声音道:“秀姑娘今天想听什么故事?”
秀姑娘美眸一眯,展颜道:“你说什么,我听什么。”
似乎早有准备小和尚带着秀姑娘到了殿外一池清荷之旁,流水淙淙,旁边是一片小竹林,微风拂过,显得分外幽清。
ps:感谢不念浮生的1888赏、唐朝大秀才的588赏以及needforspeed的打赏
第二十六章皈依
这是个不长不短的故事。
小和尚轻轻开口,梵音娓娓而述。
少女的眼睛深情的凝注着他,连清荷泄露的美景,也无暇欣赏。
风景再美又怎么及得上人。
如所有有关和尚的故事: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
或许这不是庙,只是一个破落的门户,连给菩萨遮风挡雨都不够。
庙里别无余物,只有一口破锅,几个破碗,一个铺盖卷。
有一段时间老和尚经常出去化缘,出去一趟,回来一瞧:碗没有了。
老和尚心里有些嗔怒,不过很快息了无名怒火。
他是有德行的僧人,于是终也付之一笑。
过了几天,老和尚又下山化缘,回来一瞧:锅也没有了。
和尚这次却没有上次那样生气,又是付之一笑。
当和尚第三次出去化缘归来之后,这次小偷依然光顾了。
铺盖卷也不见了,老和尚即使想睡觉都不行。
和尚没有铺盖,只好打坐禅定,更没有出去化缘,如此过了数日。
星辰漫天,又到了深夜,一灯如豆,老和尚盘坐入定。
忽然听见有人敲门,老和尚起身,凑着门缝往外一瞧。
星夜之下,一个彪形大汉格外分明。
“是谁?”老和尚问。
外面那个人看老和尚看了半天了,看见里边是个精精瘦瘦、干干巴巴的老和尚,他并不害怕。
他大大咧咧往门前一站,笑嘻嘻说道:“我是你这里的常客了,平时你没有在,拿了东西也没谢你,今天你在最好啦,拿了你的东西可以谢你;开门吧!”
老和尚从从容容道:“你把手从门缝里伸进来,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
那贼听了高兴极了,就把手从门缝里伸了进去。
谁知老和尚一把揪住他的手,随后将他捆在柱子上,然后用棍子痛打他,一边打还一边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毛贼受不住痛,叫道:“哎哟!别打了~~~哎哟~~~~痛!哎哟!!住手!!哎哟~~”
老和尚厉声喝道:“皈依佛!”
那贼痛极了,无奈跟着喊:“哎哟~~皈依佛!”
老和尚:“皈依法!”
毛贼:“嗷呜~皈依法!”
老和尚:“皈依僧!”
毛贼:“啊~皈依僧!”
不长不短的故事,在没有谁打断的情况下,终于说完。
在小和尚带有磁性的声音引导下,好似那毛贼和和尚‘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声音也随着清风,隐隐传来,经久不绝。
小和尚最后道:“这便是佛经里著名的三皈依故事。”
秀姑娘清眸是一泓幽泉,带着几分幽怨,淡然道:“你这是三皈依,我这却有四皈依。”
小和尚道:“何为四皈依?”
秀姑娘道:“手伸过来。”
如削葱根般的晶莹剔透的手指,轻轻击打着和尚的手心。
温软的触感,如波纹一般从小和尚手心里荡开,他下意识想要缩缩手,却什么动作也没有。
秀姑娘轻声道:“皈依佛。”
和尚:“呵,皈依佛。”
秀姑娘道:“皈依法。”
和尚道:“皈依法。”
秀姑娘:“皈依僧。”
和尚:“皈依僧。”
秀姑娘:“皈依秀姑娘。”
第二十七章斩我
和尚:“皈依。。。嗯?”
秀姑娘:“说啊,皈依秀姑娘。”
望着秀姑娘期许的眼光,无论是阿难还是小和尚都沉默了。
天性的仁慈让他们说不出拒绝的话,可是终究妙悟佛法,又怎么容得下其他。
秀姑娘焦急的声音犹然在耳际回响,阿难的思想又复回到清明,他紧闭双目,全身颤抖,感觉小和尚和自己紧紧联结在一起。
他似乎听到小和尚在自己内心的至深处呼叫,召唤他去接受这超越时空的爱情,携手并进,不舍不弃。
时光悄然流淌,一种悲伤不可言喻而来。
只余空寂伴古佛青灯,和外面的暮色浅黄。
清晰的画面从阿难心中浮现,小和尚依旧跪在佛像下面,轻轻的说了句:“皈依。。。秀姑娘。。。”
阿难依旧没有开口,依旧一言不发。
秀姑娘满眼都是失望,带着和尚走上了石桥。
她平静地对着阿难说道:“我们打一个赌好不好,你赢了,我就下山,再也不会来缠着你,你若是输了,就跟我下山。”
和尚道:“赌什么?”
秀姑娘道:“你我各自朝前面走七步,七步之后,如果我的手,还能抓到你的手,便是你赢。”
和尚道:“好。”
秀姑娘数着:“一二三。。。。。。‘她数了七声,却一步未曾挪动。
和尚却走了七步。
秀姑娘的手,没有触摸到和尚的手,她回了头,和尚却没有回头。
阿难又再次看到秀姑娘,这次是在魔教总坛。
他很快清楚了自己的处境,秀姑娘是魔教教主,派出手下弟子四处为恶,他作为无量寺最出色的传人,亦是唯一练成无量金身的天纵之才。
孤身一人,不费丝毫力气,便入了魔教总坛。
他是来劝秀姑娘放下屠刀的。
秀姑娘悠悠地叹了口气,一瞬不瞬的盯着和尚道:“你总说佛祖那么好,为什么佛祖就不能在你心里让一点点位置给我。
和尚默然无言。
秀姑娘冷声道:“今日要么你杀了我,要么我就杀尽天下人。”
和尚幽幽一叹,道:“没有选择了么?”
秀姑娘无言,无言便是默认。
和尚刀便出了鞘。
秀姑娘惨然一笑。
刀没有没有劈中秀姑娘,却劈开了和尚的不灭金身。
和尚倒在血泊里。
阿难又看了一个画面,那是很久以前:
他对世尊说:我喜欢上了一女子。
世尊问他:你有多喜欢这女子?
他说:我愿化身石桥,受那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求她从桥上经过。
会有多喜欢?
可是一见钟情便倾心一世?
可是不问回报而付出等待?
阿难,某日等那女子从桥上经过,那也便只是经过了,此刻你已化身成了石桥,注定只与风雨厮守。
这一切你都明白,仍旧只为那场遇见而甘受造化之苦。
阿难,你究竟有多喜欢那从桥上经过的女子,令你舍身弃道,甘受情劫之苦?
阿难心里微笑道:世尊,这一切虽然是假的,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可心中这份情却是真的。
第二十八章出手(750月票加更)
不知经过多少时光,一片混沌。
阿难睁开了眼睛,清澈如昨。
李志常依旧白衣胜雪,立在阿难不远处。
仿佛那么长的一段岁月,在外界,其实不过是一刹那而已。
李志常悠然道:“你为什么不杀那个少女,杀了她你便无戒可破,阿难刀便真正臻至无法无相的至高境界。”
阿难知道李志常所言没错,他斩了自我,却是逃避,是没有做出抉择。
阿难破戒,破八万行,一切有为法。
但是这只是第一步,破戒之后,仍是守戒。
正是能破能守,才是至高的佛法,方不落下乘,得大自在。
李志常这招‘仙尘劫’的意义便是在此,如果受劫不能做到能在劫中,来去自如,便不算真正脱劫。
阿难斩去自我,只是一种自我逃避,算不得脱劫,说到底他还是输了。
阿难对那女孩生了情,又能斩断这段情,才是真正的妙法。
他自己也明白,确没有动手,而是杀掉自己,借此斩我,得一丝清明,回归现实。
阿难道:“因为有情。”
李志常道:“那是小和尚的情。”
阿难道:“小和尚便是阿难。”
李志常长笑道:“你终归梵我如一,不失真我,只是既然有了情,你的刀便有了犹豫,这样的你还是我的对手么。”
“对手么”三个字,在天空中响起,方圆数十里都能听到。
玄衣人叹息道:“可惜可惜,阿难差一点就能成道,以他自阿难陀留下的刀法精义,一旦成道,便有不可思议之神通,未必不能击败太乙道尊。”
万俟明瑶悠悠道:“那现在呢?”
玄衣人淡淡道:“太乙道尊能杀他。”
李志常正如玄衣人所言,根本没有放过阿难的打算。
仙尘劫既是阿难的劫,也是他的劫。
阿难若是能够破劫而出,便能成道,将会变得十分棘手。
有利有弊,这便是天道,李志常也没有因此觉得仙尘劫如何不实际。
事实上仙尘劫能够让阿难这种近乎仙级的道心跌落,已经是道心种魔秘法都做不到的事情。
李志常的气势不断攀升,一身白衣,散做漫天飞影,这一次不是凝若实质的气势压迫,而是一道道真实不虚的身影,从四面八方同时迸发出惊天动地的力量。
因为李志常的速度,如电光石火一般,所以好像每一刹那,空间各处都有他的存在。
阿难刀已经在手,却不知道如何出刀。
因为心中产生了犹豫,刀势已经跟不上李志常的速度。
同时他能活动的空间也越来越少,在李志常如山崩海啸般的劲力下,他好似一叶扁舟,随时都可能翻覆。
偏偏这一点,他完全没有任何力量去阻止,这将是极为可怕的。
只是阿难终归是佛门不世出的人物,身体虽然没到达摩那种不灭的程度,但是也能气由体生,于不可思议间产生变化,给自己在绝境中找出生路。
他也试过暗中反击,可是李志常功力和道心每当他的刀气要接触到的时候,便了无痕迹,并非他此刻有些迟钝的禅心可以扑捉。
第二十九章无极金身(900月票加更)
阿难只能谨守精神,不动心,如磐石一般,任由江流冲刷,自巍然不动。
这是这样一来,李志常的功力便和天地间的能量结合起来。
道体和天地宇宙融为一体,茫然不可测度的力量,不断在李志常身上聚集。
远处孤崖之上,玄衣人悚然动容道:“好可怕的力量。”
李志常的力量,已经让他都产生了威胁感觉。玄衣人只恨现在不能和阿难以身相代,却感受这惊天动地的一招。
其实李志常这一招本来很难使用出来,因为如果是跟接近的高手,那么绝不会给他精气神结合到巅峰的机会。
若不是对手十分厉害,那么还没等李志常攀至精气神巅峰,对手便给他摧枯拉朽的击倒。
而阿难未能从仙尘劫脱身,虽然功力犹在,却已经力不从心,只能被动防守,却无法出道反击,打断李志常不断攀升的气势。
偏偏在李志常海啸天崩的功力下,阿难偏偏能因为自身功法的特殊性,加上阿难刀业已通灵,以刀役气,以气役人。
终归没让他落到绝境,同时给他精神固守的时机。
李志常气势不断做大,任凭阿难如何心如磐石,都不能有一分打动他。
李志常现在的功力不是掌力,不是拳劲,也不是无形的剑气,只是纯粹的力量。
浩瀚如乾坤的力量,是李志常一生武道的总结。
李志常也是又惊又喜,只怕是他这一生,都不可能再次发出如此惊骇莫名的大招。
实在没有第二个阿难这样的人,这样的处境,可以让他毫无挂碍,舒舒服服的将气势攀升至顶峰,无一再加的地步。
李志常好似帝君临世,白衣萧然,身负如北冥一般无可测度的力量,高高定在空中,冷然道:“这一招名为北冥,便送阿难尊者去西天见如来佛祖罢。”
倏地双手合拢,袖袍鼓~胀,往前推出。
这简直不漫空掌力,而是一片真气大海朝着阿难尊者压了过去。
刺眼的白光闪过,李志常和阿难十丈方圆都变成了白茫茫一片。
这时候有禅音道: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白光之中,有金光突然出现,天地间只余下白金两种色彩。
但见白光之中,一个天竺僧,浑身赤金,守护在阿难身前,一身上衣,尽数灰灰,只余下金色的肉~身,在李志常北冥般无量的真气海洋下,岿然不动。
自天竺僧周围五丈,形成了一个深有一人高的巨坑,天竺僧便和阿难尊者处于巨坑中心。
金光湛湛。
李志常虚立半空,长笑道:“好一个无极金身,达摩多年不见,你又精进了。”
无极虽然是道家说法,但是可以通用天下武学,诸般极致的道理。
达摩金钟罩的升华便是易筋经,而易筋经的最高境便是易筋无尽——唯吾无极,到了这层度,便练成几乎不灭,又威力绝伦的无极金身。比起古今五大神功之一的金刚不坏神功到了极致,还要胜过一筹。
第三十章易筋经(1050月票加更)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
所谓无极,便是指无形无相中无边际无穷尽的宇宙原始状态,代表着上古练气士对于宇宙诞生最初的抽象理解,也是诸般大道的终极性概念,是世间一切诞生最初的起源。
所谓太极,太即大,极指尽头、极点、寓意为物极者变,变则化,所以变化是为太极!
无极象征着混沌为分的原始,而太极则是在混沌的基础上,在变化中分化进而产生出,天地或者阴阳两者,进而诞生出两仪的概念。
而在两仪的阴阳概念内部,任然存在着阴阳的力量作用,进而在继续演变中产生太阴、少阳、少阴、太阳,进而构成了所谓的四象。
四象便是太阴——水;少阳——木;少阴——金;太阳——火,在加上介于四象之间的中间状态——土,也就构成了五行概念的存在。
在四象更进一步由于阴阳力量的作用,又生出新的阴阳变化的组合之后,四象会进一步分裂构成八卦的概念。
太阳分解为太阳之阳——“乾”和太阳之阴——“兑”;
少阴分解为少阴之阳——“离”和少阴之阴——“震”;
少阳分解为少阳之阳——“巽”和少阳之阴——“坎”;
太阴分解为太阴之阳——“艮”和太阴之阴——“坤”。
达摩不愧是旷古烁今的武学大宗师,易筋经绝非极阴或者极阳,而是阴阳兼备,得到平衡,以两极元磁属性作为两仪根基,进而以心法逆向的推演演化,进而将真气逆乱‘太极’进而朝‘无极’,这种‘道’之极限的状态。
道家是顺行成~人,逆行成仙。
而达摩的易筋经到了极致,便是以自身,求证混沌无极。
因为人生本就是一个小宇宙,天地便是一个大宇宙。
可达摩便是将自身这个小宇宙,朝着向未开辟的混沌演化。
这又比道家逆行成仙,还要高妙许多。
这也是李志常依旧不能击杀达摩的缘故,因为一切伤害打击在达摩身上,都给他逆归混沌,最后又混沌生太极,分阴阳,化作自身真气。
因此达摩虽然仍旧有些小伤,却只不过是李志常用出‘北冥’的力量,超过了他能够逆化的极限,故而以身受之。
但在达摩金钟罩顶级的外功护体下,这些逸散的能量虽然骇人至极,但仍旧不能伤到达摩根本。
不过论武技,依旧是李志常胜过达摩。
李志常曾经在多情剑客世界和天龙世界都得到过易筋经,虽然两种易筋经都比不上达摩所练,依旧可以窥探出达摩这根本功法的一些精妙。
这也是李志常能够明了达摩无极金身的原因之一。
虽则如此,李志常尚且没有手段能够破灭达摩的无极金身。
可以说达摩的攻击力虽然不是他遇到最强的一位,但是无极金身的特性,将让达摩处于不败之地。
除非李志常的巅峰力量再提升一倍,才有可能直接将达摩的无极金身轰杀。
不过达摩的无极金身仍旧有漏洞。
第三十一章飘渺之约(补更)
因为真正的混沌,乃是无边无际,而达摩仍旧是凡体,属于有限之身,以有限求无限,自然如缘木求鱼,不可能成功。
达摩的混沌只不过是类混沌,有了混沌的一点特质而已。
事实上除非到了真正‘无’的境界,便是成就大罗金仙,依旧是有限,只不过这有限,甚至李志常如今所处的这方天地,都可能不如大罗这有限的能量元气多。
达摩对着李志常合十施礼,道:“道尊也别来无恙,竺法庆有功于我佛门,还望道尊容情。”
李志常淡淡道:“如果我说不容情呢?”
达摩沉声道:“道尊何苦咄咄逼人,正如你奈何不了我,我也奈何不了你,你我一旦相争,便是岁月悠长,道尊照样腾不出手来。”
李志常道:“既然如此我不向竺法庆出手便是,我有一个条件。”
达摩道:“道尊但说无妨。”
李志常负手卓立虚空,悠然道:“一年之后,我在太湖西山的主峰缥缈峰等待大师,请大师如期赴约。”
达摩道:“一定如期而至,还望道尊遵守诺言。”
李志常悠然道:“我自然不会出手,只是若是别人出手杀了竺法庆,这又如何?”
达摩沉声道:“那边是天意如此,我等也无可奈何。”
李志常道:“好,就等着你这句话。”
但见李志常身子一纵,几个呼吸便消失在天际,徒留下边荒集第一楼的一片狼藉。
达摩对着阿难尊者道:“你还是未能勘破。”
阿难尊者轻抚木刀,凛然道:“一年之后我会替你赴约,我有击败道尊的把握。”
达摩叹息道:“到时再说,你依旧未能摆脱道尊之前的精神招数,无论何时何地,他都能感应到你,最近一年,我会在你身边护法。”
孤崖之上,李志常四处打量,空无一人。
这片孤崖,正是之前玄衣人和万俟明瑶呆着那边孤崖,由此望去边荒集,当真是一览无余,地势极佳。
李志常这次虽然因为达摩到来,没能斩杀陷入他‘仙尘劫’的阿难尊者,但也并非一无所获。
阿难尊者的表现,让他对仙尘劫更具备了信心,将来可以借助仙尘劫追溯轮回的事情,有了更大的把握,终有一天,他要追溯自己的轮回,看看自己的生命印记,究竟藏着什么样的东西。
如果搞不清楚这一点,李志常只怕将来即使自己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也只是为他人做嫁衣。
这并非不可能的事情,到了李志常这地步,当然不会不知道化身,并非虚无缥缈的事情,李志常走的是唯我之道,除了真实自我,一切都是虚妄。
纵然有了滔天法力,若不是自己,李志常也宁可舍弃。
一切力量,都不及一个独立的我来得珍贵,尤其是经过谷缜被万归藏灌注道种之后,李志常对这一点更是确凿无疑。
其实李志常挺佩服阿难的,因为他不杀那个带给他生命最铭刻时光的少女,正是坚守自我的一种体现。
第三十二章绝妙道体(补更)
杀少女固然可以成道,但是却有违阿难的本心,如此这样,成道又有何意义。
不过仙尘劫让阿难本来的不染心,蒙上了尘埃,倒是让李志常少了一个阻碍,至少在阿难未能脱劫而出之前。
李志常随时随地可以掌握阿难的状况,甚至借此窥探阿难刀这佛门最强刀法的奥秘。
这样看来,阿难不死,对李志常的好处也挺大的。
李志常对于这些,也是稍微思考一下,真正令他有些困惑不解的是那个玄衣人。
他之前还是小看了的玄衣人,对方绝对是他迄今为止遇到过的最强大的人,甚至危险性还超过当初的庞斑。
玄衣人居然能提前一步发现他得到来,从容带着另外一个人离开,且让他有些后知后觉,光这份心灵修养,便已经超过了一般意义上得天人之道高手的概念。
关键是这个玄衣人就好像是凭空冒出来一般,之前没有丝毫预兆,李志常不得不有些警惕。
大凡到了他这层次的高手,绝不可能从石头里蹦出来,即使再天才,如果没有磨练,心灵也不会到能瞒过李志常感应的程度。
李志常有种预感,他们还会遇见,且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
在悠长的生命中,能遇到比自己更强大的对手,在李志常这些年来,已经几乎没出现过。
他并不害怕无敌的孤寂,却也不畏惧更加强大的挑战。
因此他只是将玄衣人的事情暗暗留意,并不为此多费神思。
而他仍旧会击杀竺法庆,只不过达摩让他不出手,他自然会遵守这个诺言。
因为即使达摩恐怕都不知道,李志常还有一个他都意想不到的后手。
李志常身形如一阵轻烟,从高崖坠落下去,倏忽之间便到了离边荒集百里之遥的一处古刹之外。
李志常轻轻一挥手,大片泥土,从地面掀开,露出一个年级不过二十岁左右的青年男子。
男子的面庞仿从晶莹通透的大理石精雕出来的轮廓,眉宇间似是与生俱来的具有洒脱气质。
面色红润,却没有任何呼吸。
连心跳都已经停止。
只有李志常知道这年轻人已经进入道家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