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阿娇重生日常-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彻好整以暇的说:“我已经下了御旨,以后朝堂之事尽负给祖母,我还年轻,需要继续学习。所以娇娇,我的时间多得很,你可得陪我。”

    这已经是他第二次说了,阿娇无奈的说:“陛下有旨意,阿娇敢不从?刚刚走了大半天了,陛下不如先歇歇?”给她空点时间啊,他这样紧迫盯人,她都没有机会去问问瑞紫的消息。

    刘彻摇摇头,说:“我不累,你去忙吧,不用管我。”说完拿起了一本书去了偏殿。

    阿娇忙找来瑞紫,瑞紫听完之后,说:“中宫,婢子整理了近几日的消息,您看看是否有用?”一个好的收集消息人员自然也知道上方的意思,当然分析不透的时候是绝对不允许藏着掖着的。她刚刚只是觉得消息琐碎,可是并不知道这些消息有什么大用。她只是一个婢子,自然眼界还是不够的,那就需要中宫亲自看了。

    阿娇点点头,说:“拿来我看看。顺便把宫女手册拿过来。”

    这是要掩人耳目了。

    瑞紫会意的抱了一堆的竹简来,自然消息就夹杂在其中。

    阿娇仔细的看了其中几条,都是不起眼的,什么长安这季粮食减产,但是江陵却有所增加;什么匈奴又开始扰边,但是却屯边将领反击回去,匈奴毫无所得等等,竟然还有长安又增加了多少人什么的,如此琐碎,也只有耐心的瑞紫才能看得进去,并一一记录。

    不对,阿娇问瑞紫,“长安去年就增加了五千的婴孩,那整个大汉又增加了多少?”

    瑞紫一愣,道:“这个奴婢倒没有计算过。”

    “那就去弄清楚。”阿娇瞧着竹简,说。

    也许这是刘彻退让的原因,大汉要是人口增加了许多,那么就得保证这些人口能长成,即使只有三分之二的人长成,那也是大汉的一大笔财富。但是相对的也会让国库压力增大。尤其是现如今大汉的国库很多都是从诸侯国的进项。而诸侯大多在长安。

    所以果然是牵一发动全身。他现在退让了,时间却是站在他这边的。老诸侯们已经来了,而刘彻却还年轻,有的是时间来调教新晋的人才。

    并且如果她没有记错,建元二年还有一件大事。难道刘彻也洞悉了?
 第71章 孝顺孝子
    不是阿娇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实在是刘彻这人太爱迁怒,天子一怒,浮尸千里。而身边的人就更要倒霉了。

    想起前世这个时候刘彻应该策马出宫去找平阳公主了啊?她抿抿嘴,终于忍不住还是轻轻的咧了一下嘴角,这个时候笑实在有些不合时宜,搞不好刘彻还以为她在幸灾乐祸呢。可是心里实在有些想笑。

    前世她怎么就那么的笨呢?刘彻愿意做的事情即使当时妥协了,后来也会想办法办到的。现在他是有些失意,但是也没有几年,他就大权在握了。也许他就早在已经酝酿好以后的计划了,她又何必过来讨嫌呢?

    唔,所谓的安慰人,乘虚而入之类的,她也做不来,要是一个不小心,她真的笑出来了,那才叫悲剧了呢。

    这样一想,她立即决定还是回椒房殿等消息吧。

    刚走几步,手臂就被抓住了,然后就听到刘彻有些淡淡的声音,道:“娇娇这是想去哪里?”

    阿娇转过头,仔细看了一下刘彻。这厮还是一副面无表情,连眼神都没有变化,这是受到打击的样子吗?所以她越发觉得她来这里,简直是太傻了。

    虽然担心外祖母,但是外祖母那是谁?从吕后手中逃出,再跟随文皇帝从代地到了长安,登基为后,即使瞎了眼睛,仍旧牢牢的占据着椒房殿的位置,这样强悍的人生何必她来担心呢?

    说起来是她自己更要担心,以刘彻的薄情寡性,她是绝对不能走以前的老路,自然也不能依赖刘彻,等她只依靠他从没有的心,那她就会任由人宰割了。反而像外祖母这样才是她应该学习的目标。

    嗯,那就回宫继续,到时候多让外祖母指教一下。

    于是她笑道:“臣妾怕打扰到陛下,就想回宫了。”

    刘彻冷哼一声,拉着她,说:“打扰?跟我过来。”

    阿娇被他拉得有些踉跄,不由得挣扎起来,说:“陛下,臣妾知道打扰到您已经是错了,所以陛下,请容许臣妾告退。”马丹,老娘要回去。

    刘彻充耳不闻,索性一把搂住她,说:“不许。”

    阿娇深吸一口气,制住自己想要踢他一脚的冲动,心中不停的告诉自己:他是皇帝,他是皇帝。

    这才说:“陛下,您这样臣妾不好走路。”哪有人搂着还能这样快步的走路的?

    刘彻看着她歪斜的身体,说:“身体太差,明天起,和我一起练习射箭。”竟然走了几步路就喘气。

    阿娇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噎死,等着她,说:“陛下,臣妾为什么要练习?臣妾又不想当女将军。”就她这细胳膊细腿的,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能拉得起弓啊?刘彻这厮果真是发疯了。

    刘彻瞥了她一眼,说:“要是你真的能当女将军,朕就允许你带一支军队,如何?”

    阿娇停住脚步,冷笑道:“陛下莫不是喝醉了?这话要是被大臣们听到可又要说雌鸡司晨了。”

    刘彻看着她,嘴角翘起,道:“朕给你注解那么多,你都没有看进去,别人说了一句,你就放在了心上?”

    阿娇一阵语塞,的确,她看了刘彻的注解,比如圣人所说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刘彻就注解:才难,无关男女,贤妻良母可教育子女,可劝阻其夫,使之成才。

    可见他并没有偏听偏信。但她每天听着那些儒生的歧视女性的言论,早就有火了。所以才一时脱口而出。

    刘彻也不再说什么,改为拉着她的手,道:“娇娇也是不喜欢那些儒生吧。”

    阿娇此时已经调整好了心态,听到了刘彻的问话,淡淡的说:“那是陛下的臣子,我喜欢不喜欢又有什么打紧?”反正刘彻以后也绝对是会独尊儒术的,她说与不说有什么用?再说在大方向上面,她很清楚刘彻的底线,即使说了,也毫无用处,还不如不要浪费口水,还不讨好。

    两人说话间,阿娇被刘彻带入了殿里面内室。然后两人坐在了软塌上。

    阿娇看着这个内室,刘彻的寝殿和前世布置没有什么区别,连茶杯都是一样的。但她再也没有了前世来到这里的兴奋心情,真傻,怎么会以为男人带她来到了他有特殊意义的地方她就是不一样的呢?就是爱他的表现呢?

    刘彻看着她平静的脸色,不知怎么的,心里有些不舒服,皱着眉头,说:“说说你不喜欢那些儒生的理由吧。”

    阿娇看着刘彻,偏着头,说:“陛下不生气吗?”

    刘彻不置可否,道:“说说看,说不定我就改主意了。”

    阿娇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要是能让刘彻和外祖母之间稍微不那么对立,那等刘彻掌权之后也不会太迁怒于窦家,至少能够让窦家保留一部分人,让外祖母不至于临死都不安宁。

    于是她想想说:“也不是说很不喜欢,儒学也有儒学的好处。比如让人知礼节,孝顺长辈,遵老爱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能教化百姓。正与大汉以孝治国政策相当。遥想要是大汉人人都能如此,何愁不强大?并且儒学主张尚贤,让穷苦百姓有了盼头,自是会更好的效忠皇室。大汉也就能千秋万代。”

    皇帝坐下的龙椅更加稳固了,国祚也就长久了。等积蓄了国力,匈奴自然也就不是问题了。不过只要皇帝孝顺了,外祖母才会更加有一个舒心的晚年了。

    刘彻点点头,道:“继续说。”

    “像陛下孝顺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天下人不也是看在眼里,所以那些儒生才能出世,像陛下效忠啊。”

    刘彻不置可否。

    阿娇转而冷哼一声,说:“但是儒生自己手无缚鸡之力,却看不起女人,就让人有些费解。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繁衍一直都是女人来做,可是这些繁衍的后代反而瞧不起女人,嗬,真是让人好笑。而人吃的五谷杂粮,儒生也瞧不起,陛下,不是我对他们有偏见,可是每每听到他们酸儒的口气,真的让人高兴不起来。”

    她飘荡这么多年,自是知道儒生矫枉过正的危害,偏偏不是每个皇帝都如刘彻一样强势并且知道其统治的精髓,大多都是只要自己好了,天下人或者女人干他何事?

    尤其是后世女子竟然被约束束起了小脚,被哪个男人看了一眼,就要自尽。更加不要说摸了一把,即使不是女子的错,也会被冠上不守妇道的称呼,再严重点就要被沉塘。马丹,能不能更靠谱点?

    越想越生气,不由得声音也大了,滔滔不绝来:“那些儒生,根本就不好好理解圣人的意思,只会曲解然后按照自己的意思来。比如孔圣人说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明明肯定了女人的才德,可他们却揪住圣人一时的感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来约束女人。简直不知所谓。再比如圣人曰子欲立而立人,子欲达而达人。有些人自己三妻四妾,却要求女人从一而终。别的男人看一眼,就是不忠了。”

    后世的女人真是悲哀啊,不,应该说是男人故意的,从古至今就宣扬女人无用论,还将女人的月信说成肮脏之物,让女子自己就对自己厌恶起来。多少人临死的时候都会说一句,来世不愿意再做女人。

    哼,揪起原因,就是这些儒生上朝堂之后,手中有了权利,就大肆的更改圣人之意。创造了很多新的东西,比如三纲五常,宁愿饿死,寡妇也不能再嫁,此为气节。说不定还能得到一座贞节牌坊呢?女人从一而终,男人就可以随意去青楼狎妓,视女人为玩物。自己又是一个什么玩意呢?

    喝了一口水,继续对不公进行批判。她觉得她估计是压抑太久了,今天才一口气出了出来。等茶杯没有水了,她发现有些不对劲啊,马丹,说高兴了,忘记对面的刘彻就是这种理论的坚定支持者。

    前世为了外祖母掌权,他可是恨得牙痒痒呢。等他亲政之后,王娡连权力的边都摸不着了。更加不要说她了。

    咬咬嘴唇,她决定破罐子破摔,看着刘彻,说:“陛下认为臣妾说得可对?”

    刘彻不动声色道:“那娇娇认为黄老之学是好的了?”

    阿娇摇摇头,说:“自然也有不好的。比如黄老的世卿世禄,几百年过去,成了世家,只怕连皇族贵胄都没有他们的地位尊崇。陛下,我并不是非要理论出那个好,那个坏。好的坏的端看是对谁而言。再说还有其他的,比如墨门,法门,都是有可取之处的。只要集百家之所长,才是最优的。陛下觉得呢?”

    刘彻竟然笑了,道:“娇娇,果然还是娇娇。”眼中容不得沙子,纯净的心可见。他的心情瞬间就好了起来。

    阿娇低下头,偷偷的瞥了瞥嘴,心中说:这是什么回答?算了,刘彻这厮的心永远都会藏着掖着的。

    过了一会,刘彻突然说:“赵绾和王臧在狱中自杀了。”

    阿娇恰到好处的惊愕的啊了一声。

    刘彻站了起来,双手背在后面,说:“算了,不说那些了。你都说我孝顺了,总不能白担这个名吧。放心吧,祖母可是我的亲祖母,我不孝顺她,谁还能做?”

    这样也行?阿娇是真的惊讶了,刘彻竟然这么快就放弃了。前世为了赵绾和王臧他可是对外祖母算得上恼羞成怒了。所以在他亲政之后,窦家才会那么惨。她可不认为她有那么大的力量让刘彻改变注意,也许这厮早就计划好自己的做法了,却引诱她说了这么多?实在太可恶了。

    刘彻欣赏的看着阿娇的脸色,笑眯眯的说:“不过娇娇,虎符和御印都在祖母那里了。现在我有时间了,你可要陪着我哦。嘛,那就先从漪澜殿开始吧,你可是一次都没有来过,我给你讲解一下吧。”

    马丹!阿娇真的想骂人了,谁想看漪澜殿了?呀喂,能不能别这么会爬杆子啊!

    刘彻才不管,拉着她的手就出了内室。
 第70章 新政失败
    瑞柳匆匆的走过来,看着她头上的急汗,阿娇道:“先擦擦汗,天塌不下来。”

    瑞柳忙站立好,才说:“中宫,陛下如今在宣室殿大发雷霆,已经拖出来好多人了。杨常侍差人叫您过去。”

    阿娇皱着眉头,看着瑞柳心惊的样子,估计实际情形更加严重。于是开口说:“是因为什么原因?”

    “据杨常侍说是因为宣室殿伺候不周的缘故。”

    阿娇笑了,伺候不周真是一个掩盖真相的最好借口。她想想问:“朝中可有事情?”

    瑞柳想想,说:“目前没有消息传过来。”

    阿娇对着楚云道:“楚姑姑,去打听一下宫外。”

    楚云一拱手,道:“诺。”

    不一会,她就回来,道:“中宫,赵绾和王臧家被太皇太后的人围起来了。”

    阿娇点点头,道:“继续盯着,随时来抱。”

    楚云出去之后,瑞柳也后退着出去了。

    阿娇闭着眼睛想着前世这个时候,她只知晓赵绾和王臧被外祖母在狱中被逼自杀,然后刘彻开始了韬光养晦,直到外祖母去世真正的掌握了权柄。

    但这世刘彻经过马邑城之战之后,在军中有些威信。现如今他的亲信也插手了不少进去,如果真的和外祖母对上,只怕也不会像前世一样毫无还手之力。

    可是如果两人真的对上了,外祖母年纪那么大,一生气只怕……。一想到这里,她有些坐不住了。

    站起来走了几步,问:“有没有消息?”

    大约一刻钟后,楚云进来了,阿娇一挥手,说:“不必多礼,快说。”

    “诺。卫尉从赵绾和王臧家搜出了很多违制物品,已经被下了大牢。”

    “陛下如今在哪里?”

    瑞柳忙答道:“陛下已经前往大牢亲自审讯去了。”

    阿娇想想说:“我先去歇歇,过半个时辰后叫我。”只怕今夜事情会很多,还不如早点养足精神。

    “诺。”楚云和瑞柳虽然心中奇怪此时阿娇还能睡得着,但身体上却是恭敬的听从。

    阿娇醒来的时候,椒房殿一片寂静。楚云伺候她起身,边小声的说:“中宫,陛下从大牢回来之后,就去了长乐宫。但是呆了一刻钟左右就出来了。苏常侍说太皇太后并没有见陛下。”

    苏慕是长乐宫的老人,对长乐宫的消息自是灵通又快。

    阿娇洗完脸,才道:“陛下现在在何处?”

    楚云顿了顿,才说:“好像是往椒房殿这边来了。”

    阿娇轻轻的说:“再去探。”

    楚云对旁边的瑞柳点点头,等瑞柳出去之后,才继续给阿娇整理衣着。

    楚云说:“中宫,婢子看赵绾和王臧只怕是陛下要保了,是否需要婢子再多找些证据?”

    从这些日子看,她是知道阿娇对赵绾和王臧也是不满的,在这两个人的眼中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属品,恨不得让女人呆在屋里永远都不要出来。所以阿娇不喜欢他们也是情有可原。连她都有些不爽,所以才有此提议。

    赵绾和王臧虽然是信奉圣人之言,但是她却知道他们离圣人还差的远呢,尤其各自的家族参差不齐,总能找到关联,只要做成了铁证,他们不想死也不行了。

    阿娇摇摇头,说:“不用了,外祖母出手,是不会再给他们机会的。先前找的那几个儒生是否也是如他们一样迂腐?”

    “中宫放心,婢子有好好的调养。”楚云会意的说,“这些儒生五谷杂粮都不分,好意思说女子和小人难养也。”

    对付这样的人,楚云是轻车熟路。他们不是说女人就应该呆在家里相夫教子吗?那她就把他们先丢到穷苦的地方,女人也是家里的主力,反而是儒生手无缚鸡之力,还需要女人来养活呢。接着放入大宅后院,看看女人的本事,所谓吃人不吐骨头,见识了就知道了。最后放到边疆,那里的人连生存都不能保证,还要经常收到匈奴的残害。他们还有什么资格无所事事,指点江山呢?

    几轮下来,她保证儒生绝对会改变想法的。

    阿娇点点头,说:“好,你做事我放心的。过些时日,找个机会,让他们在陛下说说他们的见解。”

    所谓的见解自是亲生经历好好做做文章,对伟大的皇帝陛下说道说道。

    “诺。”

    瑞柳这时进来,道:“中宫,陛下去了漪澜殿。”

    阿娇想了想,说:“走吧,随我去看看。”只好要摸清刘彻到底是什么路数。

    “诺。”

    等到了殿门口,阿娇偏过头,对苏慕说:“苏常侍,你去长乐宫,替我请安,叫她万万保重身体。”

    苏慕一躬身,道:“诺。”

    看着阿娇远去的身影,苏慕身边的刚收的一个小寺人有些不解的说:“师傅,中宫这是要两边安抚吗?”

    苏慕瞥了他一眼,道:“所以你还有得学,从现在起,多看少说,今日这样的问话也不许再说。否则小命不保,别怪师傅了。”

    心里却明白:什么两边安抚,中宫恐怕是站在长乐宫这一边了。不过自小中宫就和太皇太后要好,感情也是有倾向的。陛下呀,要是真正得到皇后殿下的心,还有的磨呢?只是不知道陛下如何选择呢?一个不好,两人有了隔膜,不知道会是哪边的损失呢?中宫这样头脑清晰,还有赤子之心的人,他在未央宫这么多年也就见到她一个罢了。

    世人都说隆虑公主的性格和中宫一样,可是见过两人的才知道,真是千差万别啊。隆虑公主说好听一点是直爽,说难听一点就是没有自己的主意,对自己的认识不够,欺软怕硬,毫无远见。

    而中宫的心性之坚定少有人能及,尤其是对自己的定位有清楚的认识,而她心中只怕也早已经有规划了。

    这样的人最后会怎样行事,还真是猜不透呢?

    不过那也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是先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他一甩拂尘,道:“走吧,我们也得干活了。”

    小寺人还在小命不保的威胁中战战兢兢的,他好不容易攀上了苏常侍,威风都还没有享受到呢。在苏慕的话语中,他总算送了一口气,至少现在他还是活着的。于是更加老实的跟在苏慕的后面。

    苏慕看不看他,但是却知道人啊,只有经历了地狱般的磨难才能成功。他老了,还不知道能活多久?也得多收几个徒弟,留给中宫以后用,以答谢知遇之恩。

    苏慕前往长乐宫时,阿娇已经到了漪澜殿。

    漪澜殿是王娡先前做美人、夫人时的宫殿,刘彻小时候在这里出生和长大,而她因为前世的缘故,重生之后也就没有踏入漪澜殿。但毫无疑问,漪澜殿的刘彻有着最柔软的心。因为那是他最初毫不掩饰的初心。

    漪澜殿外站着一排的虎贲军,这就是忠于刘彻的一部分军队,只怕现在刘彻敢用的也只是他们罢了。

    她只是看着,却没有让人通报。虎贲军也没有动弹,这就是他们的好处了,除了刘彻,没有谁能调动了。

    呆了一会,就见到一个寺人急匆匆的进来,对着虎贲军的校尉道:“魏大人,能帮奴婢请杨常侍出来吗?奴婢有重要事情要说。”

    校尉一跺刀戟,道:“且等等。”

    不一会杨得意出来了,寺人忙凑了过去。看着他们的口型,阿娇眯了眯眼睛:果然赵绾和王臧还是自杀了。

    杨得意匆匆的又进去了。这次进去没有一会又出来了,到了阿娇面前,说:“奴婢给皇后殿下请安,殿下长乐未央。”

    阿娇抬手道:“杨常侍,请起。陛下可好?”

    杨得意摇摇头,忧心道:“皇后殿下不如进去亲自看看吧。”

    阿娇点点头,回过头对楚云他们一行人说:“你们呆在外面。”只有刘彻在里面,只怕虎贲军也不会让她们进去,她索性也就懒得多此一举去要旨意了。

    楚云等人恭敬的道诺。

    阿娇上前后,虎贲军让出了一条道让她进入,随即又封住了各个出口入口。

    到了漪澜殿,阿娇左右看看却并没有见到刘彻,杨得意却站着不动了。

    阿娇说:“陛下在哪里?”

    杨得意一拱手,道:“陛下口谕,让皇后殿下去找他。奴婢就在这里候着。”

    阿娇皱皱眉头,刚想说话,却见杨得意竟然退到了门口。一副打死也不说的样子。她只好抬起脚步,心中猜测着刘彻到底想做什么?

    这辈子她可从来没有踏过漪澜殿,未央宫这么多宫殿,每个殿的格局还不一样,他要她去找他,是被外祖母气疯了,所以想出这个贱招来找理由向她撒气?
 第69章 黄老儒学
    刘彻敲了敲案桌,道:“你的意思是以后宫女二十五岁就放出宫去自有嫁娶?”

    阿娇给刘彻添了茶水,才说:“是,陛下。臣妾的意思是如此。”顿了顿,看着刘彻示意她继续说下去,她才说:“先前整理宫婢册的时候,臣妾发现宫女自进宫之后除了在主子面前有体面的能够善终以外,大部分年老之后宫中并无安排。而大部分宫女在品级上升无望之后,转而会寻求其他的能够让自己活下去的…信念。就如同上次刺杀我的那个宫女,她之所以为刘陵卖命,不也是因为当初刘陵对她说了一些话,就让她在寂寞的深宫中产生知己的感觉,才拼命的刺杀我。”

    刘彻有些触动,当时的口供他看完之后给阿娇看了,只是他并没有想那么多,而阿娇能想到这些,果然是女人心细吗?

    他想了想,说:“也就是说这些宫女容易被人利用。”

    阿娇点点头,道:“虽然陛下威信之下,不一定有人会愿意以身试法,但臣妾觉得还是应该未雨绸缪。且四海之内皆是陛下的子民,给与宫婢恩典,也是陛下皇恩浩荡了。宫婢二十五出宫嫁人,也是陛下鼓励休生养息之延续。不知陛下认为臣妾说得可对?”

    刘彻喝了一口茶,笑着说:“也好。不过娇娇和祖母及母后打声招呼,问问他们的意见再实行吧。”

    “诺。谢谢陛下。我自是会去长乐宫及长寿宫问安的。”阿娇脸上笑意满满的说。

    长寿宫。王娡在听完阿娇的想法之后,虽然心中有些不愿,但是刘彻都同意了,她也无话直说了。只能私底下向平阳公主抱怨阿娇弄权。平阳公主只能安慰他,她会找机会戳穿陈阿娇的真面目。

    她说:“母后,现在彻儿正对陈阿娇新鲜着呢,我们就不要惹彻儿烦忧,反而离间了母子,姐弟情分。我们且等着吧,等陈阿娇颜色不在,我们总能报仇的。到时候还不是母后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王娡无奈的说:“也只能先忍着了。”反正长乐宫年纪大了,而阿娇年纪也大了,呵呵。

    平阳公主想起长安诸侯的异动,说:“母后,彻儿对那些诸侯人心不齐,可有说法?您不知道,这些诸侯多可气,根本不把我们母子放在眼里。”

    连早就没落的长修侯杜家也敢嘲笑她:“长公主殿下喜美乎?欲同大长公主呼?”简直是太嚣张。她找美人回府蓄歌舞婢,凭什么就是要走姑姑的老路?哼,看着吧,她一定比姑姑成功。

    可是她外在的形象一向温婉善解人意并心胸宽大,所以也没有办法如姑姑那样睚眦必报,那个时候她才是觉得小人有小人的好处,至少有仇当场就可以报,而不是迂回来迂回去的。

    但这么多年,她也不愿意破坏形象,只好安慰自己:等弟弟真正掌握了大权,她总能找着机会报仇的。

    王娡摇摇头,说:“彻儿很少和我说朝堂上的事情了,唉,我也老了,不想管那么多了,只要你们姐弟平安就好了。”她插手了几次之后,彻儿基本上就和她不怎么交心了,她也就后悔了。至少和娘家来比,还是自己的儿子最重要。

    平阳公主仔细看了一下,发现她的母亲最近精神是不太好,只好放下心中想要母后多多影响她弟弟的想法,说:“那我也和母后一样,就好好在家里歇歇吧。”

    本来她是想说说赵绾的,赵绾这人和长乐宫不对付,想着应该可以拉拢的。但王娡退缩了,她现在胆子还没有炼出来,也有些不敢了。

    事后她还在庆幸,幸好当时没有和赵绾联系,否则她也得被长乐宫惦记上。当然现在她只是退而求其次,然后收买几个儒生罢了。

    和长寿宫不同,长乐宫完全就是赞同了。

    窦太皇太后甚至欣慰道:“阿娇,你这样做,我就放心多了。”

    如此好的能够掌握内宫的办法,她以前不是没有想过,但是,文皇帝时期,经过吕氏之乱,宫婢几乎全部换了一个遍,所以并不存在前朝势力不能拔动的地步。她也就不废那个心了。并且当时和匈奴之战后让大汉的人口也锐减了许多。大汉的男子和女子自是繁衍为重。

    后在休生养息的政策下,连宫婢采选都放宽了五年一轮。经过几十年发展起来之后,宫婢采选才更改了。到了儿子景皇帝当政十六年来,宫婢采选了很多了。这也算是皇后王娡的手段了。

    现如今阿娇能够用这个办法,只怕宫女都会向着她了,这对她以后的政令通达是至关重要的一条。并且如果以后后宫有其他的姬妾,再要像王儿姁一样挑战皇后的尊严,只怕身边也没有多少人可用。

    阿娇有些羞涩,道:“谢谢外祖母夸奖。”其实这也是她看了后世某些人的做法拿来用的,并不是她自己首创的。但这个她也没有办法说,只好自己冒领了。还说这也算给那些白发苍苍孤苦伶仃那些宫女的一点安慰罢。

    窦太皇太后点点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