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高科技军阀-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德国和苏联要是结盟的话,苏联没有了后顾之忧,就会全力向东发展,向我国进攻了。”中国人的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之色,“这可不是个好消息。”

第427章 石原莞尔的烦恼

“但是现在的苏联,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如果中国能够抓住时机,发动进攻,不但能够解除苏联对中国的军事威胁,还能将苏联人民从斯大林的暴虐统治下解放出来。  ”俄国人用恳切的声音说道。

“我会把您的建议如实的转告给上头,至于是否采取军事行动,得由大总统和国会决定。”中国人说道,“感谢您提供的宝贵的情况,希望您和您的家人在中国生活愉快。”

结束了这次秘密会谈,中国人离开了密室,很快,相关报告便送到了杨朔铭的手上。

而此时汇总到他办公桌上的其它报告,也已经有厚厚的一叠了。

“其实,苏德结盟是必然之事。”杨朔铭放下手中的报告,看着坐在面前的蔡锷、张孝准、水井、周冠笙和蒋百里说道,“从我们夺取中西伯利亚的那一刻起,这样的结果其实就已经注定了。”

“也就是说,我国和苏联的‘决战’不可避免。”蒋百里赞同杨朔铭的看法,并特意强调了“决战”这个词。

“如今德意两国已然结盟,若再加上苏联,欧战势必再起。”周冠笙说道。

“恐怕又是一场世界大战。”蒋百里说道,“以情势而论,我国必然站在英美一边,而日本,这一次却是有可能和德国结盟。”

“那是肯定的。”水井点了点头,“日本近年来不遗余力发展军备,以我国和美国为假想敌,他们会站哪一边,已经不言自明了。”

“那样的话,就是德意苏日四国同盟了。”杨朔铭点了点头,目光不由自主的落在了桌上的一张地图上。

“如今形势已经非常明显了。”蒋百里看了看大家,说道,“此次大战,现在已经无可避免。而我国所面临之形势空前险恶,因为在东方,将是苏日两国夹击我国。”

听了中国第一战略家的话,室内的几个人不约而同的陷入到了沉默之中。

所有的人都明白,蒋百里并不是在这里危言耸听。

“我们能否先发制人?”水井率先打破了沉默,问道。

“先发制人亦未尝不可,但需要师出有名。”蒋百里说道,“不然,哪怕国会通过开战决议,民众不理解战争的目的,便无法进行全国总动员。毕竟,咱们中国现在是民主国家,不象以前,皇帝和朝廷说了就算。”

“师出有名的问题并不难解决。”杨朔铭说道,“只要宣传到位,引导舆情,民众还是会理解的。但问题是,这样做是否真正对我国有利。”

听了杨朔铭的话,大家的都将目光集中到了他身上。

“总长认为,先发制人,对我国不利?”水井有些惊奇的问道。

“是的,先发制人,无论对苏还是对日,对我国都不是很有利。”杨朔铭说道。

“瀚之竟然会有这样的想法。”蒋百里也显得有些吃惊。

“冰火,你的先发制人的想法,是怎么来的?”杨朔铭转头看着水井问道。

“最早来源于苏联投诚人员的建议。”水井笑了笑,说道,“他们很多人认为,斯大林的大清洗已经使苏联处于崩溃的边缘,对我国来说,是进攻苏联的好时机。”

“原来是这样。”杨朔铭点了点头,“这些俄国叛逃人民的话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我刚才说的,也是基于他们提供的情况。”

听了杨朔铭的回答,水井不由得扬了扬眉毛,露出了愕然之色。

“如果我们任由斯大林这么无休止的‘清洗’下去,苏联自己就垮了,为什么还要我们动手呢?”杨朔铭笑着说道。

“瀚之竟然是这么想的。”蒋百里也笑了起来,“不错,有道理。”

“对一个国家的执政者来说,想要摆脱内部危机的最好办法之一,就是发动对外战争,”杨朔铭说道,“这样不但可以缓解危机,还可以转移国内民众视线。”

“瀚之的意思,是如果我国现在进攻苏联的话,其实是在帮助斯大林脱困,是这样吗?”一直没有说话的蔡锷笑了笑,问道。

“是的。”杨朔铭点了点头。

作为一个熟悉另一时空战争史的穿越者,杨朔铭给出这样的答案,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他一直相信,在自己原来时空的历史中,如果不是希特勒对苏联发动大规模的入侵,使苏联人一致对外凝聚到了斯大林的麾下,斯大林的大清洗很可能就会提前结束苏维埃政权的统治!

而斯大林正是因为对德作战的关系,加入到了以英美为首的同盟国阵营,得到了英美的大力援助,才得以巩固了自身的统治,确立了战后苏联帝国的地位。

从某种程度上讲,希特勒应该算是斯大林的救命恩人才对。

而现在,熟知历史教训的杨朔铭,当然不肯去当斯大林的救星。

“先发制人进攻苏联不可以的话,那先进攻日本,瀚之以为可行否?”蔡锷又问道。

听了蔡锷的问话,大家的目光再次集中到了杨朔铭身上。

“如果苏日结盟,一旦我国对日开战,苏联肯定不会坐视,那样我国便陷入到了两线作战的境地了。”杨朔铭说道,“所以对日先发制人,亦不可取。”

“瀚之的意思是……”蒋百里有些明白杨朔铭的想法,试探着问道。

“苏联很可能不战自溃,而日本慑于我国和美国联手,未必敢先攻我国。”杨朔铭说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国从现在开始,即需做好全面战备工作,但是否动手,如何动手,还需要看具体情况。”

“敌不动,我不攻,但准备却要充分。”蔡锷笑了笑,说道,“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之策,但最后的结果,还是需要用战争来决定的。”

“是啊!而且到那时打起来,很可能还是两线作战。”蒋百里有些忧虑的说道。

“从现在开始,多给国家争取一些准备时间,未尝不是好事。”杨朔铭知道大家并不完全同意自己的看法,但他仍然坚持了自己的主张。

想起在另一历史时空中的“八年抗战”(实际是十四年)中国因仓促上阵而付出的惨重代价,杨朔铭的心里就隐隐作痛。

那时的中国,因为没有时间和能力用钢铁来铸就长城,就只能用血肉来铸就长城了!

而现在的他,就是要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

中国这一次,将用钢铁的洪流,将敌人通通淹没!

“从现在开始,大家最好多下去看看。”杨朔铭说道,“争取多发现问题,在开战前完成整改,要不然等到真打起来再去抓,可就晚了。”

蔡锷明白杨朔铭的意思,不由得又是微微一笑。

他知道,这位财政部长大人,又要马不停蹄的下去视察了。

日本,东京。

漫步在东京街头的石原莞尔,看着繁华热闹的街市和来来往往的面带微笑的人群,心里不知怎么,却感到分外的沉重。

如今的日本,可以说迎来了历史上最为富裕和繁盛的时期。

众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战后的日本曾一度陷入“大陆泥潭”,两次侵华战争的失败不但使日本丢失了台湾、琉球和北部朝鲜等重要殖民地,还严重影响了综合国力的发展和战备建设。所幸社惠主义的苏联的出现给了日本机会,日本很快结束了和中国的战争,并和中国一道进攻苏联,取得了比台湾和北部朝鲜更加富饶和辽阔的东西伯利亚地区。

在随后的日子里,日本开始了全面发展,日本天皇裕仁和元老们听从了永田铁山和石原莞尔等人的建议,结束了日本在中国大陆的军事冒险,缓和了同中国的关系,专心经营东西伯利亚属地。在向东西伯利亚地区大量移民发展建设的同时,日本国内也展开了如火如荼的国家建设运动,使得日本快速转入经济发展的时代,由于专心致力于国内建设和打造东亚经济贸易圈,日本不但缓解了国内的经济危机,军备建设和军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经过一战后的十余年发展,日本的综合国力增长了200%,煤炭、钢铁、造船、人造石油等产业都增长了三倍以上,其中水泥产量因为日本在国内外大兴土木,甚至增长了500%。日本成为了世界建筑大国。与德国不同,由于缺乏石油,日本国内重点建设铁路和港口,铁路全部实现了复线,东京、大阪等城市建造了地铁,港口吞吐量高居世界前茅,九州成为日本与东亚大陆的航运中心,业务非常忙碌。

在战备方面,除了扩充国防工厂的产能以外,日本的全国各地还建造了统一的防空体系,建造了许多民防设施,日本政府已经做出了规划,准备逐步把各地易燃的木屋改造为不易燃烧的砖瓦水泥房屋。除此之外,日本在太平洋外海的一些据点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强化,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要塞化并不充分,远不能和英国的新加坡以及美国的夏威夷相比。

由于对坦克的重视,到现在的1939年为止,日本坦克的年产量已经提高到了2000辆,其中有不少出口给了亚洲和南美洲的一些国家,日本的火炮和飞机产业也同样依赖出口来拉动军需生产,实现了经济上一定程度的良性循环。日本的轻武器稍有不同,大部分出口给泰国、缅甸等亚洲国家,改善了日本在亚洲的形象,但是因为历史的原因,日本虽然和中国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无法和北京结为同盟关系,仅仅是平等的互利合作,而石原莞尔等人已经认识到,这将影响到日本在未来战争中的部署。担忧被中美前后夹攻的日本,一度曾卷入中国内部的权力斗争,暗中支持地方势力反对北京政府武力,但可惜的是,北京政府的统治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日本陆军到1939年为止,共有51个师团,其中三个装甲师,其他都是步兵师。日本的师团人数平均为25000人,比欧美以及中国的师更大。但是武器装备较为落后,20年代经济危机时没有钱升级换代,长期都以1905年定型的38式野炮和1908年定型的41式山炮为陆军主要制式火炮。十年发展期间才陆续添置了一些新式火炮,编组为独立的炮兵联队,在战时加强给主要作战方向的部队。

日本海军重点强化了航空力量和水下力量,以弥补水面舰艇对于美国海军的劣势。到1939年为止,日本共拥有14艘航空母舰母(其中10艘大型航母,4艘轻型航母)70艘潜艇,另外新建了“大和”级超级战列舰,作为联合舰队的旗舰。在这些年间,日本还建造了大量的巡洋舰和驱逐舰,以及很多运输船和油轮,使日本的海运能力大幅提升。日本人的思路是,在战争时期,运输船可以被改造成武装商船和辅助巡洋舰、护航航空母舰,强化海军的护航作战能力,虽然无法与美国相比,但多少可以减轻联合舰队的压力。

由于重视航空技术发展,到1939年为止,日本海军航空兵大量装备了世界最先进的“烈风”式舰载战斗机,陆军也装备了“飞燕”式战斗机。“飞燕”式战斗机拥有优异的水平机动能力,与“烈风”式战斗机优异的垂直机动能力刚好形成互补。为了增强“飞燕”的战力,航空本部责成相关工厂继续研发更大功率的发动机,提供给“飞燕”装备。

国际形势方面,日本也迎来了“左右逢源”的好时候。由于日本后来追随国际联盟各国承认了苏联,日苏关系开始稳步发展,双方甚至开始交易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令日本人感到高兴的是,日本还从苏联获得了大量的石油。为了对抗中美同盟,日本进一步密切了日苏经济关系,用苏联急需的武器装备(例如海军除装的96式舰载战斗机)换取苏联国内的丰富资源。同时日本还和德国进一步发展了合作关系,日本增加了对德国的商品出口,换取日本缺乏的精密机床。

在日本有意接近苏德的同时,苏德也为了拉住日本而使出了浑身解数,德国慷慨地向日本提供了88毫米高射炮的图纸,苏联则提供了坦克发动机的样品,日本由互开始研发装备88毫米坦克炮的重型坦克,计划两年内拿出样车,按照估算,在太平洋战场上不会有任何坦克足以匹敌。不过到目前为止,日本坦克仍以97式为主,装备75毫米炮的“三式中坦”还在研发中,幸好除了中国之外,美英法三国在亚洲都没有强大的坦克部队,中国庞大的坦克部队又要分散对付苏联的机械化军团,因而不至于对日本构成严重威胁。

现在的日本,已经变得空前强大,远超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但石原莞尔知道,现在的日本,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从历史上来看,日本一直处于中国、苏联和欧美等西方列强的包围之中,这一情况直到现在,仍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而日本想要打破包围,就必然要通过一场战争来改变!

改变命运的决战!

“在想什么呢?石原君?”一个声音在身后响起,打断了石原莞尔的思绪。

“噢,原来是迁政信君。”石原莞尔回过身来,看到了迁政信,不由得点了点头。

“石原君在想什么?”迁政信又问道。

“我在想,在未来的战争中,日本是应该先打支那,还是先打米国。”石原莞尔答道。

“我记得我们不止一次的讨论过这个问题。”迁政信听了石原莞尔的回答,大声笑了起来,“看来这个问题困扰石原君实在是太久了。”

“你怎么看?”石原莞尔笑了笑,问道。

“我当然还是坚持我原来的看法,先打米国。”迁政信答道。

“先打米国,太冒险了吧?”石原莞尔听了迁政信的回答,沉吟道。

“不错,米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日本无论国力军力,都不能与之相比。”迁政信说道,“但太战争其实就是一次大冒险。日清战争时,日本就在冒险,那时的清国,国力难道不强于日本吗?日露战争时,日本还是在冒险,但日本战胜了国力更加绐大的露西亚,日本其实一直在冒险中渡过。”

“可这一次,我们要面对的,是不是清国,也不是露西亚,而是米国!”石原莞尔说道。

“米国又怎么样?米国并不是不可战胜的。不错,米**力强大,但米军有两处大洋需要防守,米军的防御重点,是在大西洋,而不是太平洋。从现在米军在亚洲和太平洋的兵力来看,要远远的弱于日本,只要日本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美军决不会想到我们会登陆夏威夷。只要我们克服万难,一战成功,就能够从此奠定太平洋的胜局!”

第428章 藤本之死

“敌人兵力众多,需要大量的运输船,而作战拖得久了,会影响国力建设。而且米军一定会从本土增援,在强敌盘踞之地决战,实在是过于危险。”石原莞尔摇了摇头,说道。

“不需要很多运输船,只要征用100万吨的船只就足够了。”迁政信笑了笑,说道,“我计算过,2万名海军陆战队加上一个甲等师团,花一个月就可以占领夏威夷。至于敌人的援军,即使赶来也敌不过联合舰队。”

“你要知道,纸上计算不是很准确的。初战失利可能影响全局,不可不慎。”石原莞尔说道。

“我已恳请进行过陆海军的联合兵棋推演,石原君想知道结论如何吗?”迁政信自信的一笑,反问道。

“结果如何?”石原莞尔问道。

“兵棋推演的结果,帝**队在付出较大牺牲后,占领了夏威夷,击败了来援的米国海军。兵棋推演反复实施了三次,而结论却是相同的,只是我军的损失有所不同。前提是日本将联合舰队主力用于夏威夷攻略战,因为如果兵力太少就不能保证行动成功。”迁政信说道。

“即便如此,如果陆海军的指挥不统一,也难以获得成功。”听了迁政信的话,石原莞尔脸上的忧虑之色并没有减轻多少,“陆海军的统一作战指挥才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陆上作战以陆军为主,也就是陆军指挥,海上作战以海军为主,由海军指挥,如果没有重大变故,按照计划作战。也就是说,作战所需兵力、组织在事先就准备好了。临时需要增援调整计划,则根据作战性质——海上作战或陆上作战——来做调整,同时报大本营批准即可。”迁政信说道。

“可是现在的日本,并没有其他大国那样负责最终决断的人。五相会议就是商量一个妥协意见,经常还要拉着参谋本部和军令部来讨论。一旦五相中一人辞职,内阁就要倒台,因此首相便断然不敢忽视他人意见,总要商量出一个大家可以接受的妥协方案。不求最好,只求无过,经常是没有棱角的四平八稳的方案。”石原莞尔说道,“这些问题不解决,进攻夏威夷,还是太过危险。”

“我明白您的意思,您认为日本的首要问题,是没有人真正负起责任。”迁政信说道,“按理说天皇陛下最有权威,其实平常都不管事情,日常管理是指望不上的。即使是支那,曹锟那样的‘猪仔总统’也可以力排众议。但是日本一定会讨论很久,等打败支那才决定做什么。如果支那不被打败,日本应该不敢进行太平洋战争,这是因为国力过于悬殊的缘故。现在军队内部,陆军对于南进始终存在犹豫,主要是太平洋战争的关键是海战,陆军帮不了多大忙,而海军即使鼓吹南进,对于打败米国也是没有信心的。”

“所以说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完成陆海军的统一。”石原莞尔说着,眼睛渐渐亮了起来,象是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所有战役级别的作战计划应该交由首相批准,各行其事的作战计划一律不予批准。军备生产、战略运输都由国防保障省统一实施。陆军和海军负责提出技术指标,派员巡视生产进度,提供改进意见。具体指挥分工是指定战场总指挥官,战场事务都由他裁定。但是重要作战,大本营会派观察员,陆军派一个,海军也派一个。这样便可以做到统一指挥了。”

“是这样。”迁政信点头同意石原莞尔的观点。“陆海军应该专心作战,别管经济,需要保护某些特殊设施例如油井炼油厂等设施,制定专门计划实施就可以了。”

“现在的日本,因为国力大发展,对石油需求上升,已经无法靠人造石油和苏联的石油度过难关了。”石原莞尔深吸了一口气,望着天空中飞过的一架架飞机,说道。

“不错,所以战争既然不可避免,不如先下手为强。”迁政信说道。

“在战争开始后,我们还必须考虑米英对日本海运采取破坏措施,这其中最为可虑者即为远洋潜艇的破坏,必须加以防范。为此应该成立陆海军护航反潜司令部,总部设在冲绳,重要港口设有分部,统筹全局,陆军、海军人员携手合作,共同保障海运安全。冲绳还应设护航总舰队。在各重要港口设护航分舰队,负责具体护航任务。船只出港,都要填报规定表格,把目的地,航线,船型,数量,航行性质,提前一天上报港口,通报护航反潜司令部,由其判断是否需要护航,并协调护航行动。在海上发现潜艇、敌舰、敌机、水雷踪迹,舰船应该立即通知护航反潜司令部,并采取必要的规避措施。护航反潜司令部根据各地的情报,每日在海图上标注威胁地区,通知受到威胁的船只注意规避,同时指派附近的反潜巡逻部队前往清剿潜艇。对于敌机则通知防空司令部,敌舰和水雷通知海军。”

听到石原莞尔竟然考虑得如此细致,迁政信的眼中满是敬佩之色。

“您说的非常对,日本必须要保持海上运输线的畅通,才能够赢得战争。”

“这些还不够,还应该建立反潜巡逻区和反潜巡逻部队,以小型反潜舰艇和飞机实施定期与不定期的巡逻,在反潜巡逻区发生潜艇袭击事件造成损失,视情况考虑追究主管责任。击沉潜艇比照击沉驱逐舰给予战功奖励。任何船只进入反潜巡逻区都要以无线电联络反潜巡逻部队,反潜巡逻区应为通过的无护航船只提供护航和引导。受到保护的商船要向护航反潜司令部提交详细报告书。反潜巡逻部队没有余力立即提供护航时,要说明理由,并为船只安全通过反潜巡逻区提供指导,不能让商船等待回复。”石原莞尔继续说道,“运送兵员、装备、重要物资的商船、油轮,必须组团行动,护航兵力按照重要性有不同级别。有可能遭到敌人军舰和飞机拦截等超出护航司令部责任能力的情况,按照规定申请海军支援或由海军提供护航。护航对象遭到攻击蒙受损失,根据情况考虑追究护航队主官的责任。在困难的情况下成功护航,则根据规定进行嘉奖。护航反潜需要的经费由大本营批准,需要的装备由陆海军划拨或国防保障省生产供应,陆海军应为护航反潜工作提供人员与技术指导。鼓励护航反潜司令部与陆海军进行反潜、护航的经验交流……”

“如果由您出任日本的首相,我相信,我们是一定会赢得这场战争的。”迁政信看着石原莞尔,认真地说道。

“一起努力吧!迁政信君!”石原莞尔拍了拍迁政信的肩膀,用鼓励的语气说道。

日本舰政本部,第四课,绘图室。

在昏暗的灯光下,年仅15岁的绘图员松本寿正在笔记本上快速地写着什么。

“……舰政本部的建筑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前方一个大的隔壁,旁边预备着船坞,可以随时改装船。设计军舰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上四个日圆,请歌姬来乐乐——听说这是大正年间的事,现在的每次娱乐要涨到十个日圆——大家全都靠着舞台外站着,好了以后进房间休息;倘肯多花一个日圆,设计人员便可以和花子幸子等著名歌伎聊天,如果出到十几日圆,那就能包夜,但这些顾客,多是设计不能挂菊花的船的,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设计大舰的,才踱进船坞隔壁的房间里,和花子慢慢地聊天……”

“我从来到舰政本部起,便在这里当伙计,佐双左仲说,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大舰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外面的小船设计师,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我把花子请来,看过卧槽里有卧草没,又亲自在卧槽里打几个滚,然后放心。在这严重监督下,偷工减料也很为难。所以过了几天,课长又说我干不了这事。幸亏推荐的平贺让教授的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帮设计师打下手(削铅笔)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第四课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主任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藤本喜久雄来舰政本部,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藤本是站着画设计图而没有设计过战列舰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他设计的虽然是巡洋舰,可是船又小炮也多,似乎下水就会翻。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这里要加副炮的说,这船要用柴油机的阿鲁乌路塞乌路塞’,叫人半懂不懂的。”“

藤本一到舰政本部,所有设计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藤本,你设计的船又翻了!’他不回答,对人说,‘来点卧草,找三川聊聊天。’便排出九个日圆。“

“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设计的船一定又翻了!’”

“藤本睁大眼睛说:‘你们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什么清白?我那天亲眼见你设计的船翻了,第四舰队的人追着你打。’”

“听到这里,藤本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造船少将的船,能算翻吗?’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初稳高不好’,什么‘军令部要求的’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于是舰政本部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藤本原来也设计过超弩战舰,但终于没有弄好,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设计小船了。幸而还会设计巡洋舰,便替人家设计点特别的船,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是爱乱设计。服役不到几天,便连人和船一齐翻了。如是几次,叫他设计巡洋舰的人也没有了。藤本没有办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设计小船的事。但他在我们课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笔记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笔记上删去了藤本喜久雄的名字。”

“藤本望着卧草添加了,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藤本,你当真设计过超弩战舰么?’藤本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设计个水雷舰都要翻呢?’藤本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军令部要求太高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舰政本部内外又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佐双左仲是决不责备的。而且佐双左仲见了藤本,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藤本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课里的职员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听说过超弩战舰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知道超弩战舰,那我便考你一考。超弩战舰的副炮配置,怎样设计?’我想,完全是笑料一样的人,也配考我吗?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藤本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会罢?……我教给你,记着!副炮最好要20厘米的,伤害大,以后设计超弩战舰的时候要用。’我暗想我和设计超弩战舰的等级还很远呢,又好笑,又不耐烦,便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就是伤害大吗?’藤本显出极高兴的样子,点头说,‘对呀对呀!……20厘米炮有四样设计方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藤本刚要用纸和笔给我画出来,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藤本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有一天,大约是年前的两三天,佐双佐仲正在慢慢的结账,打开笔记,忽然说,‘藤本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日圆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设计小船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的眼睛瞎了。’主任有些惊奇的说,‘哦!’‘他总仍旧是设计的船爱翻。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又把给第四舰队设计的巡洋舰也搞翻了。你想,第四舰队的人,他还惹得起么?’”

“‘后来怎么样?’”

“‘怎么样?先被隔离审查,后来是宪兵和特高课拉他去喝茶吧,喝了大半夜。’”

“‘后来呢?’”

“‘在他家里搜出了他画的超弩战舰的图纸,竟然和……你知道,不能说的那条船一模一样!这还了得!所以因为被怀疑通敌搞破坏,结果受了刑,后来听说眼睛受了伤,瞎了。’”

“‘眼睛瞎了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