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洪荒大盗-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熊猫道:“孔宣本就是与圣人无缘,若非老大收下他,分享蓬莱气运,此番立教却是不能成为世间第一大教,即便大教成了,那也无法镇压大教气运,最终气运被分,大教不存。可惜他却不明老大苦心,枉费老大多年教导。”

张文叹了口气,道:“孔宣本就是逍遥神仙,注定了不受人约束。他留在蓬莱就是违背了他的逍遥自在,离开蓬莱那是迟早的事。他要是不离开蓬莱那机缘也就只有那么多,大教却是无法立下的,离开蓬莱他才能立下大教,成就圣人之资,虽不能得道,可也算前途无量。他既然叫我一声老师,那便是我弟子,做老师的便要为门下弟子考虑,我不想断送他的前途,自然不能限制了他。”

熊猫道:“老大一番苦心,只怕他不会明白,日后大劫却是不知他会不会与我蓬莱为敌,天下第一大教,人多了便注定有那碍事之人。”

张文笑道:“儒教毕竟没有圣人镇压,而且没有先天至宝镇压气运,那教中碍事之人自然会有的,我蓬莱将天地气运占据大半,虽有我镇压,可毕竟不合天道平衡,孔宣分我气运,立下大教,这天道自然要好好利用这机会,若是儒教不与我蓬莱为敌,这天数却是不全。天道平衡便是此理,哪怕我合道,这定理却是不变的。”

张文说罢又道:“孔宣既然要立教,我自然要前去观看,也好帮助他一番,免得他失去机缘,大教不成。”

张文和熊猫二人便离开那楚国朝那鲁国而去。

话说那孔宣再离开蓬莱之后,便留在人族之中,也是孔宣机缘降至,在人族呆了多年之后,便感悟出自己的道。孔宣悟道之后,感悟人族未曾开化,便创下一门教义,准备传道人族教化苍生。

孔宣既然是留在人族,那便化名孔丘。取自孔宣出生于无名山丘之意。春秋战国之时又称呼那些有才实大德之人为子,于是孔子就诞生了。孔子在人族收下三千弟子,应三千大道之意,其中这三千人有七十二人乃是大能之人,学得孔宣三成道法精髓。

这儒家教众一成,孔宣便决定立下大教,以三千门下弟子传道人族,教化苍生。只是孔宣虽有立教之能,又有立教之资,却无那立教之本,也无那立教之基。想要立教却是不能的,也许这也是孔宣的机缘未至,如今却是不能立下大教,教化苍生。

儒教模型一成,孔子便带着自己三千弟子门下再那人族各地传教授道,孔宣与其七十二弟子门人游历天下,走遍各国,在人族各地留下了不少威名,也为日后立教传道垫下一线机缘。那孔宣在周游各国之时还感悟道不少真理,学到不少东西,再一番整理之后,全部加入到自己的教义之中,也好完善这儒家教义。当孔宣把诸国游历一番之后,对那儒家教义也算感悟得差不多了,教义即将完善,如今只欠机缘,便能立下大教教化苍生。

ps:很久没求票了,现在转班,这周没什么时间码字,存稿也丢了,我虽然只是每天一更,但也来求票一下。

第十二章 大教成 天罚至

那孔宣带着门下弟子周游诸国之后便到得那齐国,这日他在那齐国稷下学宫讲道授业,不想两个小儿跑进稷下学宫到得孔宣面前。

一小儿道:“孔子,你既然被世人称为圣人,自然要立下大教为何还不立教?”

孔宣道:“教义已成,只叹机缘未至,不能立教。”

二小道:“教义即成,可有立教之基?”

孔宣叹道:“无立教之基。”

一小道:“可有立教之本?”

“无立教之本。”

一小笑道:“你既无立教之基,又无立教之本,如何能立教,你也不配当那圣人,受不得我一拜。”说罢朝孔宣吐了一口痰,正好吐在孔宣脸上。那孔子的众弟子见此大怒不已,正要上前教训这两小儿一番,孔宣挥手止住众人。

孔子朝那两小儿拜道:“多谢授教。”

一小笑道:“你拜我却是无用,你要立教便得找到那立教之基,再有立教之本。”

孔宣听得这小儿所言,似有明悟,道:“我为儒教之祖,又创下儒家教义,可为立教之基。”

二小笑道:“你非圣人如何能镇压大教,这立教之基却是不成。”

孔宣听罢,身上无色光芒一闪,随后手中拖着一物,那东西散发出五彩光芒,甚是好看。孔宣道:“此物乃是先天五色神光,可为立教之本。”

一小嗤笑道:“好你个孔子,世人都说你是大贤,想不到现在却是不明事理之人,这五色神光虽是先天之物,却非先天至宝,如何能镇压大教气运,成为大教之本。”

孔宣听罢低头沉思,那二小道:“我听说当初的孔宣可是蓬莱弟子,那蓬莱岛上住着一位神仙,不拜天地,不拜圣人,门下二位弟子都是圣人,也立下大教。为何你就不能学那二人立下大教。”

孔宣眼中精光一闪,随后笑道:“我为儒教掌教,可为立教之基。五色神光可化尺笔春秋策镇压大教气运。”

孔宣说罢,身上露出一股圣人威压席卷整个稷下学宫。那孔宣手上的五色神光变化成五件宝贝,尺、笔、春、秋、策。孔宣道:“仁、义、礼、智、信对应尺、笔、春、秋、策。如此可为大教之本。吾道成也。”

一小道:“仁、义、礼、智、信对应世间五道,只是你之大教却是不美,你之教义害人无数,你之教理祸害千年。教义之仁,不可用该废;教义之义,不可学该废;教义之礼,不可行该废;教义之智,不可传该废;教义之信,不可教该废。你之教义五道,皆是无道之道,一旦传世定会害人无数,遗祸千年。”

这一小把孔子的五种教义全部废了,那孔子的三千弟子却是盛怒不已,直欲上前教训二人一番。孔子压下众人之怒,道:“不知先生有何可教我。”

一小道:“仁者传世,则世人皆仁,对善人仁,乃大善;对恶人仁,乃是大恶。此仁不可用。义者传世,则世人皆义,对善人义,乃大善,对恶人义,乃大恶。礼、智、信亦是如此,你之道却是万恶之道,传世定然害人,不可传,不可立。”

孔宣道:“我之道既然乃大恶之道,先生可有方,解之。”

一小道:“仁、义、礼、智、信五道传世,只可传导善人,恶人不可传。只是世人分善恶,传道自会传世众人,你之道却是不能尽善尽责。却是你这五道缺了一道勇。”

二小道:“勇乃争也,对善人可教,对恶人可训。礼换为勇便能完善教义也。”

一小道:“尺乃先生所用,教人可行,训人不可,以尺镇压勇道却是不美。尺化为刀,可镇压勇之道也。”

孔宣道:“礼乃是人之本,不可废也。此方不可行。”

一小道:“礼乃是大恶之本,对善人以礼,能善,对恶人以礼,乃大恶,若不换掉,终会祸害千年,此乃你之大过也。”

孔宣却是够执着的,坚持道:“对人以礼乃大善,对恶人以礼,可先礼后兵。此道不可换。”

二小道:“你之教义便无兵之道,如何对人以争。”

孔宣道:“世人皆争,我以不争而争,以无为而为矣。”

子贡道:“小儿无知,世人皆争,我儒家以不争而争,此为大道也。”

那孔子的三千弟子门人也参与进来和这两小儿争执这“礼”之道和那“勇”之道。整个稷下学宫便成了众人争论之地,整个宫殿闹得沸沸扬扬,杂乱无章。

那二小本是来相助孔宣,改这儒教,也好完善教义,可惜孔宣始终执着于礼字,那三千弟子再来争论不休,那二小心下气氛,和众人争论之时便在心下整理出一篇全新的教义,这教义主张的就是争,掌控众生,用人制人。

儒教教义本是众生所用之道,可天道之下定有另一种教义来平衡儒家教义,那便是法家之道。儒以传众生,法以传帝王,一内一外,却是注定要争论不休,相生相克。

此番孔宣要立下儒教,那法家自然要出世了,这三千鸿儒与二小争论,便是那机缘。三千鸿儒和二小争论不休,慢慢的那二小完善了自己的教义之后,局面开始扭转,那二小把这三千鸿儒尽数驳倒,无人可与其争论。

三千鸿儒尽数败在这二小的嘴下。那一小道:“孔子,如今你的道已经输了,你可曾明悟?”

孔宣坚持道:“你之道乃你之道,非我之道,此道不学也罢。”

二小笑道:“你既然执着自己的道,那我也执着我之道,今日你立下儒教,那我便立下法家,与你之道争个高下。”

孔宣走出稷下学宫,到得那院中,将手上那五件宝贝朝天一抛,随后道:“我乃孔子,今日立下儒教,以尺、笔、春、秋、策为镇教之宝,以仁、义、礼、智、信为立教之义。儒教。立。”

孔宣立下儒教,教化苍生,那天上立即降下无边功德金光,那些功德金光尽数融入那尺、笔、春、秋、策之中,成为儒家镇教至宝,那五件法宝得到儒教的立教功德注入,立即演化成为功德至宝,可惜那九天之上有大半的功德金光却是始终不落下,只是再那天上盘旋不定,似乎还有什么变数一般。

那孔宣立下大教,一身的道行迅速攀升,直到圣人境界门前方才停下,可那圣人门槛却是始终不能进去,虽然能清楚的感受到那圣人大道,可是这薄薄的一成窗户纸却是始终无法破开,那种可望而不可得的感觉冲刺着孔宣的心神,若非多年的苦修,道行坚韧无比,只怕这会他已经走火入魔了。

天上的功德不落下,孔宣见此也不知为何,只是认为机缘未至。那稷下学宫的众人见此,也不知为何。天上一片云彩聚集起来,那云彩越积越多,最后形成浓厚的乌云,乌云似乎太沉了,慢慢的落下来,天上慢慢的出现威压降临这稷下学宫。

九天之上的乌云也开始演化成阴阳鱼形状,那阴阳鱼中一个眼睛形成了。要是圣人到此见得这场景,定然会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天上的天眼出现那天罚自然就会跟着来了。

二小见得九天之上的天眼,笑道:“孔圣人,你刚立下大教,不但功德不落,现在还有天罚降临,看来你之道却是错了。我劝你还是早早改过自己的‘道’。莫要再执迷不悟,否则天罚一落,你却要身陨于此了。”

这儒教本就是依靠胸中一口浩然正气,练就神通,只要心中浩然正气长存,那便能发挥出本身十倍的力量,正气长存则不死不败,可那浩然正气一旦耗尽,那就注定了要法力尽失。所以这儒教众人一般都是一鼓作气的去战斗,不死不休。

现在二小把天罚说出来,众人也知道这次劫难非同小可,三千鸿儒身上爆发出无边正气,那浩然正气直冲九天,天上的乌云似乎也要被冲散一般。

这天罚本就是,天道的武器,现在这些天道下的修士胆敢对天罚出手,天怒了。那天上的阴阳鱼一阵旋转,无边的灵气如同潮水一般汇聚过来,那灵气汇聚的速度过快,竟然出现雾气,那么浓厚的灵气只要随便吸一口那也抵得上千年苦修了。只是现在这些灵气乃是天道聚集来的,就是圣人也不能吸收得到的。

那天上的阴阳鱼吸收大量的灵气之后,威压更加浓厚了。那无边的威压降下,众生匍匐在地,不敢抬头观望,生怕惹怒了老天。这三千鸿儒身具浩然正气,可谓天不怕地不怕,有那浩然正气相助,众人竟挡下了那无边的威压,直立在那,仰天看着天上的天眼。

继续求票,昨天求票效果不好,今天再求求,虫虫很努力了,现在只是没时间码字,大家见谅下吧。

第十三章 度劫成 大教立

九天之上的天眼带着怒气看着下方的蝼蚁,似嘲笑他们的无知,又似愤怒他们的大胆。那乌云中一道水桶粗的天雷朝众人落下来。天罚落下,诸人立即运用手中法宝抵挡那天上的劫雷。这三千鸿儒本就是儒教弟子,身上的法宝不是笔就是策的,反正诸人的法宝尽数是那文人所用之物。

三千法宝打向那劫雷,这劫雷本就是最强的劫雷,那威力可谓了得,这三千法宝尽数被劫雷毁掉之后竟然不减丝毫威力,直直的朝孔宣落来。

孔宣将那五件儒教至宝朝天一抛,随后五件至宝打在那劫雷之上。这道劫雷算是被拦下了,那五件至宝本就是功德至宝,万法不沾,只是一个照面直接将那劫雷挡下。

一小看着孔宣挡下那劫雷,发出一道清气冲进那天眼之中,天上的劫云暂时没动静,一小道:“大教唯有圣人可立,你非圣人,立下大教又无缘成圣,此番天罚却是要将你的大教毁去,改成一派系。你之机缘注定无法成圣,这儒教却是不能立啊。那天上的功德不落,也正是因为你无缘成圣。”

孔宣叹道:“当初老师分封圣位,只是传给大师兄和二师兄,我却无缘得到那圣位。巫妖之时,两位师兄便得道成圣,鸿均分封七座圣位,那红云的圣位也被老师送与后土。天下有九圣,如今我本可依靠这立教功德证道成圣,为什么这天道却是不允?”

二小道:“你安享亿万年清福,再分享蓬莱气运,有了立下大教之机缘,这是你的极限,你那机缘却是不够你成圣了。”

孔宣有些失落的道:“只可惜我离开蓬莱,若是我还在蓬莱,此番却是有望证道。不知二位可是大师兄和二师兄?”

那两个小儿变回本尊,正是张文和熊猫二人。孔宣拜道:“不孝弟子孔宣,拜见老师,师兄。”

熊猫道:“孔宣。今日我和老大本来想来助你得道,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你始终与大道无缘,今日若你改了教义,那儒教定是天下第一大教,大兴之日指日可待,可惜你错失良机,现在儒教以立,你之道已成,那机缘却是被断送了。”

每个人的机缘都是有定数的,可其中也有变数存在,但最好是自己明悟的道才是最好的道。便如孔宣,要是张文直接告诉他改了教义,那只会坏了他的道,而不会帮助他得道。就如老子一般若是他自己感悟到道,那道行自然会提升不少,可张文讲了,他才知道,那便断送了不少机缘。孔宣最后虽没有改教义,可他也坚定了自己的大道,道行提升不少,日后只要机缘到来自然能证道成圣。

孔宣叹道:“只是弟子枉费老师一番苦心了。”

张文道:“你虽没有改那教义,可也算坚定了自己的大道,这是你的‘道’。一旦选择了那便不能后悔。日后自有分晓之际。只是你现在面临天罚,以你的道行却是躲不过这次天罚,也罢我便做主为你解了这一劫。”

孔宣道:“老师为弟子顾虑良多,只可惜弟子不孝,罔顾老师苦心,当初弟子已经选择离开蓬莱,现在却是不敢再要老师费心,此番劫难乃是弟子惹出,便由弟子了结,不敢劳老师大驾。”

熊猫不悦道:“你个死鸟,就是那么固执,以前固执还没什么,现在你可是大难临头,要是老大不帮你,你是注定要被这天罚化为飞灰了去。”

孔宣道:“师兄好意,我心领了,我之道由不得我不去面对此劫,若是化为飞灰,也是我的命,若有机缘留得一命,孔宣定回蓬莱好好服侍老师,以报老师大恩。”

熊猫还想说什么,可张文已经伸手拦下了他。“你所修炼的是浩然正气,正气长存便可不死不败,只是这天罚乃是天道所立,你却是难以度过,既然你还叫我一声老师,那为师便给你一线生机。天罚九劫,九次之后你若不死,那此劫便算完过。”

张文分身合道,那一言一行都能代表天道,既然张文都承诺了,这天罚自然就只能降下九次劫雷,先前已经落下一道,也就还剩八道劫雷,只要孔宣度过这八道劫雷,那儒教便算成了,如此一来这儒教却是唯一一个没有圣人镇压的大教。

孔宣听得张文的承诺,自然明白是张文在帮助自己了,否则那天罚的九九八十一道劫雷落下,就是圣人那也得身陨了。孔宣朝张文拜了三拜,道:“老师大恩,弟子永不相忘。”

张文挥手道:“去吧,蓬莱大门不会阻你的。”张文说罢便朝稷下学宫外而去,那熊猫连忙跟着张文离去。

张文离去之后,那九天之上的天罚却是酝酿好了,一道劫雷轰然落下,此次劫雷的威力却是前番的两倍,孔宣凭着胸口那一股浩然正气,以五件镇教之宝对抗那劫雷。

“轰”那劫雷和孔宣对碰之后,消失不见,孔宣狼狈的从天上落下来。天罚毕竟不是非圣人能对抗的,只是第二道劫雷的威力就让孔宣吃了个小亏,那后面的七道劫雷却不知会如何呢。

孔宣立于稷下学宫门前,仰天看着那九天之上的劫雷,身上正气凛然,那三千鸿儒见得自己老师如此,各个士气高涨,胸中的浩然正气更加雄盛,三千多人的浩然正气汇聚到一起之后,整个稷下学宫完全被这正气充满,九天之上的劫云也开始被冲散,可见这浩然正气的威力却是不凡。

第三道劫雷落下来,三千鸿儒联手抵抗这劫雷,那三千多人的浩然正气联成一体,威力无穷,这第三道劫雷竟然被这些浩然正气打散了。

孔宣仰天道:“浩然正气,天地长存。”那三千弟子跟着吼道:“浩然正气,天地长存。”如此一来整个天地正气磅礴无边,那劫云也开始被这正气冲得消散。

第四道劫雷落下,那连成一体的浩然正气与这第四道劫雷相碰,一声巨响,随后这第四道劫雷也被挡下了。第五道,第六道也落下来,众人的浩然正气依旧抵挡住了。那浩然正气本就和功德有些相似,那玩意不但可以提升道行法力,更是能避万法。也正是因为这样,那三千鸿儒的浩然正气才可抵挡住那天罚之雷,可天罚毕竟不是圣人之下的人可以抵挡的,虽然连续抵挡住了四道,可第七道劫雷却不一定能挡下了。

第七道劫雷落下来,那无边的浩然正气与这劫雷相碰,两强相遇,最后相互抵销,那劫雷却是更胜一筹,最后还是落下来。孔宣见得如此,将五件宝贝朝那劫雷砸去。

“轰”一声巨响,孔宣被那劫雷直接打进地下,只是那劫雷也消散了。此番孔宣被那劫雷之力打中到没受伤,可也是气血翻腾。

第八道劫雷落下,孔宣直接把五件至宝抛出,诸人见此连忙将自身浩然正气注入那五件至宝之中,也好依靠这宝贝抵挡那劫雷。

“轰”。那五件至宝虽是功德至宝,这第八道劫雷却是勉强抵挡住了,那三千鸿儒的浩然正气也尽数耗尽,各个无力的站在那里,他们有心无力了。

孔宣狼狈无比的站在那里,看着头上正酝酿的劫雷,心下泛苦,一心立下大教不想却招来天罚。孔宣身上浩然正气突然爆发,直冲九霄,整个人如同圣人一般,散发出阵阵威压。一把孔雀翎出现在他手中此物却是张文当初为他而炼,现在被逼的急了,只好用此物来对敌。

那天上的劫雷还在孕育,孔宣手执孔雀翎直冲向劫云,随后将手中孔雀翎一扇,那孔雀翎本就是张文采集孔宣的五色神光而炼,收人拿物不在话下,孔宣用来对付这劫云虽是不自量力了点,可也起到作用,那孔雀翎一刷将劫云收走一部分。

孔宣见此连续不断的朝那劫云刷去,这劫云不断被刷走,慢慢变小。忽然那劫云整个化作一团雷电直接朝孔宣飞去。孔宣见得那雷电,又用孔雀翎取刷,不想此物却是刷不走的。那雷电慢慢靠近了,孔宣无奈,只能准备用尽全力抵挡,只希望能挡下那劫雷。

“轰”一块巨大的板砖直接把那劫雷砸得消散,随后那板砖化作流光消失了。孔宣见此,有些激动随后朝蓬莱方向拜了三拜。

天罚九道劫雷已过,天道也就承认也孔宣所立的大教,那儒教自然成立了,儒教成那九天之上的功德立即落下,孔宣得到这功德相助,一身法力不断攀升,虽然道行再也无法前进,可法力却是能继续积累,而且有了那么多功德相助,将来却是不怕走火入魔的危险,而且大劫也难以将大功德之人卷入。日后却是能逍遥了。

ps:今天过节,2更继续求票我努力码字两章,大家将就看着吧,不喜欢这几张那就掠过吧,现在我码字也码得很郁闷,大家看得也郁闷,将就应付着吧,过了这坎就好了。

第十四章 老子论道

孔宣立下儒教教化苍生,那人族有三千儒教弟子,再有无数门下。整个人族迅速被儒教完全占领,这人族的教化功德被儒教占去了大半,现在就算老子传道也得不到什么教化功德了,老子本就是为了传道而来,现在得知孔宣将人族教化,自然知道。他的机缘却是被孔子占去,传道便无法大成,老子闭目冥想片刻,那孔子立教之事便尽数得知,其中渊源完全呈现在面前。只是那老子乃是人教教主,这教化功德不论是谁教化了人族他都有份的,所以老子虽没亲自教化人族,可也得到不少教化功德。

老子见得孔子度劫成功立下大教,叹道:“时也,命也。孔子先我立教传道,却是天数如此,也罢这人族主角便有你来当便是。”

老子既然决定不争这人族主角之位,便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只是老子博学多才,周国诸人尽知,那老子的博学渐渐传遍诸国,有不少名人前来求学,如此一来老子的威名便在人族流传下来。

那老子的博学自然传到了孔子耳中,世人不知老子是谁,可孔宣乃是蓬莱弟子,这老子分明就是圣人转世而来,这圣人转世到人族,孔宣自然会前去拜见,顺便也好前去探问老子动向,毕竟这儒教已经把人族教化了,那圣人转世定是为传道而来,这样孔宣便是和老子结下因果,此番前去也好了结因果。

孔宣到得那周国见得老子,只见那老子如同凡人一般,可又偏偏与这天地相合,根本看不清他是人是仙,须知这老子只是那八景宫中老子一份身罢了,孔宣如今接近圣人的道行依旧看不清老子的修为,那老子本尊的修为却是令人难以想象,孔宣上前打个稽首道:“老子师兄此番下凡不知所谓何事?”

老子道:“此番转世,我也是为了传道而来,只是你先我一步立教传道,教化众生。此番却是你占了先机,当为这天下主角。”

孔宣道:“师兄廖赞,此番我机缘降至方能立教传道,只是却断了师兄机缘,还望师兄见谅。”

老子自然明白孔宣的意思,这因果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若是要了结却是简单至极。老子道:“西方改立佛教,将来定会大兴,我东方自然是佛教所争之地,将来佛教大兴却是难免佛法东传,三教经历封神一劫之后便不胜从前,却是难以阻挡佛教东传。我本就不喜争斗,只想安享清静,此事还得劳烦师弟才好。”

佛教要大兴,那是天数大势,连张文都顺天相助西方大兴,此事不可违,那佛法东传乃是大兴必然之势,即便圣人也阻挡不得,老子如此却是给了孔宣一个大大的难题。

孔宣道:“师兄所说之事却是难为师弟我了。佛教大兴乃是必然,天道大势不可逆,此番因果我却是不能接下了。”

老子自然明白自己提出的条件是难为人了,想了想道:“也罢,日后你之大教定然也是天地大教之一,西方虽大兴,可也只是天地第一大教,若我等四教相合,自然能抵挡西方大教。只是我等三清三教早已衰弱,日后却是须得你儒教为主的好。”

老子此番算计却是把孔宣的儒教立在那风口浪尖上,将来儒教在前面和佛教相争,难免大损,那三清门下却是没什么危险,再说了,这佛教将来要当天地主角的,儒教和佛教相争,那自然也就成了另一个主角,这三清门下却躲在后面,不入主角,日后那封魔大劫乃是对应天地正道而出,谁是主角那就得大损,老子正是看到此点,才会放弃那主角之位,让孔宣当这主角,日后也好帮他去扛那大劫。

孔宣虽知道日后将会有一大劫,可毕竟他不知那大劫到底是什么大劫,所以也不能先占先机,现在老子又提出如此解决因果之法,也算是三清退了一步,孔宣那是怎么也得答应的,毕竟老子乃是人教教主,孔宣教化人族就欠了老子一番因果,现在解决这因果机会到来,他是一定会答应的。

孔宣道:“既然师兄定下此事,那我只能答应了,只是那佛教如今势力庞大,大兴之势势在必行,我那儒教虽是一大教,可比起那佛教来却是差了太多,将来师兄可莫要忘了相助于我,让那佛教占据我东方才好。”

老子道:“此事,日后自有分晓,天道之下乃是平衡之道,佛教大兴,即便再盛,自有那平衡之物与之对应而生,我等四教相合却是能对抗的。”

孔宣道:“如此我便无忧也。”二人既然说完正是,那自然要论道一番,这老子得张文所教,完善了自己的“道”,如今正要找人论证一番,也好见证自己的“道”。

这修道之人不论是谁,总不离那法侣财地,法乃修道之法,侣乃论证之人,财乃修道所需,地乃修道之处。那道侣乃是专门为了论证自己所悟之道之人,老子虽是圣人但也须得有人来和自己相互论证才行,这孔宣虽不是圣人,可他立下大教,只是差了那证道之基鸿蒙紫气,不能证道,可他现在的道行却是圣人之下第一人。和老子论证大道却是能行的,毕竟立教之人再差那也是教主。

两人论道之后,那孔宣的道行太低却是显露出来,先前和老子论道还能相互论证,可到了后面孔宣便大多时间只能听老子讲道,自己很少能提出观点的。毕竟这老子的道是圣人之道,孔宣虽是教主,可毕竟不是圣人,那一线之差如同天地之隔,虽是同一高度,可一个是巨人,一个是站在巨人肩膀上,两者的差别始终是无法替代的。

慢慢的老子所说大道尽是圣人之上的大道,孔宣虽是教主,见识那圣人之境,可毕竟未曾领悟,与老子一番论证便如同将自己陷阱无边泥潭之中,刚从这个泥潭出来立即掉进另一个泥潭,心神在那泥潭之中挣扎徘徊,始终不得出。

老子见得孔宣面色古怪,自然明白他是道行太低不能完全放开和自己论道,便停下论道,老子没再讲道,那孔宣很快便清醒过来,拜道:“师兄大法,师弟不及,此番师兄之道已经完善,却是大喜,只是我之道却是不知何时能得道。”

老子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无为而为方乃大道也,你之机缘日后自有分晓,此刻机缘未至却是争也是不得,倒不如学那水,以不争而争。”

孔宣听罢心下茅塞顿开,那以前的诸多疑虑尽数解开,整个人心神放开,那大道立即显现在眼前,圣人之道就在眼前,似乎只要轻轻一触便能抓到一般,此番孔宣心神开放却是道行提升,只是没有那大道之基,却是注定了无缘得道。

孔宣虽无缘得道,可此番明悟那道行更进一步,似乎随时能证道一般,此刻的他才算真的是教主。此刻的孔宣虽不是圣人,可也算是至人亚圣,只差那证道之基便能立地成圣。

此番老子给了孔宣如此大的机缘,却是让孔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