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城疑案三-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就对了嘛!这次一别,老大恐怕很难再有机会回来了,既然兄弟一场,总得留一点念想吧!老大,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只要是合理的要求,老二他们会答应的。”
这是章主任和冉世凯在进冉家大院来的路上商量好的,其目的是迷惑冉世雄和冉世杰兄弟俩。
“我没有什么要求,走的时候,我只想带走三样东西。”
“老大,你快说,是哪三样东西?”冉世雄道。
“父母的遗像,我们能带走吗?”
“这没有问题,你们带走好了。另外两样东西是什么?”
“父亲那套紫砂茶壶,我们还想带几件父亲穿过的衣服。”
“没问题,老头子用过的东西,只要你们能带的动,尽管带。”
“行,头七之后,我们就回去了。”
“行,我们还是好兄弟,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来信,我和世杰绝不会说一个‘不’字,世杰,你说呢?”
“这也是我的意思。”冉世杰道。
“章主任,你还有什么吩咐?”
“吩咐没有了,你们现在就让老大搬到老爷子的屋子里面去,我要亲眼看见你们安顿好他们夫妻俩,才能放心离开。他们长途跋涉,风尘仆仆,也好找一个好地方好好睡一觉了。”
冉世雄当即喊来了老婆,两个人嘀咕了几句之后,就让丈母娘和两个小姨子搬到后院去了。
章主任亲眼看着冉世凯夫妻俩住进了西厢房——西厢房就是冉如斋的卧室。
1046。 第十一章 蒋风起命途多舛 一个人形单影只
安顿好冉世凯夫妻俩之后,章主任去了冉家后院。
在前面,笔者曾经提到过,后院第三进,有三间房子的产权是区房管所的,所以,这三间房子住着三户外姓人家。
章主任要将这三户外姓人家的户主一一请到胜利旅社去(了解情况)。
被请到胜利旅社去的第一个人姓蒋,名字叫蒋风起。
蒋风起住在后院第三进,和冉世美门对门。
蒋风起今年六十一岁,他是一个苦命人。
从名字上看,蒋风起这个名字很不一般。“风起”意出于“风起云涌”,“风生水起”,普通人家是起不了这个名字的。不错,蒋风起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从小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名牌大学的教授,母亲是省报的编辑。
一九五几年,他的父亲因为发表过激言论被打成现行那个反那个革命,后自缢于看守所,不久,母亲的家庭出生被组织知道了,蒋风起的外公曾经在国民党的军队里面担任过要职,还残害过进步人士,因为这个原因,再加上母亲曾经在报纸上以“真言”为笔名发表过一些抨击时弊的文章,母亲获刑,被发配到新疆去劳动改造。
当时,蒋风起二十岁左右,失去了{无}{错}小说 m。{'quLEdU}父母呵护的他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学了剃头的手艺。
蒋风起是一个剃头的,冉如斋是一个银匠,两个人都靠手艺吃饭,虽然两个人年龄上有些差距,但很快成为最要好的朋友,蒋风起为冉如斋剃了几十年的头。
母亲出事以后,房子被学校收走了,蒋风起就住进了冉家后院——就是蒋风起现在居住的那间厢房。冉如斋象征性地收了一些房租,这里面又两个原因,一是蒋风起给冉如斋理发从不收钱,二是那间厢房一直闲置,因为在那间房子里面曾经吊死过两个女人,所以,没有人敢住那间厢房。
这次,冉如斋的丧事,蒋风起帮了不少忙,他和冉如斋的关系非常好,对冉世凯也非常关心,所以,笔者要好好介绍一下这个人。
蒋风起从二十岁学徒,到现在,他从事的唯一职业就是理发。一九六九年冬天,蒋风起带着老婆和两个孩子下放到苏北农村。一九七五年,蒋风起回到荆南,回来以后,蒋风起仍然住在原来的厢房里,在文化那个大那个革命中,这间厢房只住过两户人家,而且住的时间都不长,最多的张姓人家只住了九个月,蒋风起从苏北农村回到荆南,一时找不到房子,就住进了冉家后院。
蒋风起是只身一人回来的。
有人肯定要问,蒋风起下放的时候,不是带着老婆和两个孩子吗?怎么一个人回来了?
我们先来说说两个孩子。蒋风起的儿子在下放的第三年,和村子里面一个叫杏子的女孩结婚了,夫妻俩育有一儿两女,因为这个原因,儿子留在了苏北农村;下放后的第四年,蒋风起的女儿嫁给了大队书记的儿子,生了两个儿子,所以,也留在了农村。
1047。 第十二章 不幸事接二连三 吴金兰命丢异乡
至于蒋风起的老婆吴金兰,那就更让蒋风起伤心了。
蒋风起下放的地方是一个贫困县,一家人落脚的地方是全县最穷的地方,那里因为地势低洼,夏天连着下两天雨就会积水成灾,每天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村子里面会有不少人到别处讨饭,蒋家人是从城里来的,让他们去讨饭,还不如杀了他们,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一家人好歹渡过了一两年艰难的时光,我们都知道,当时,大家的日子都不怎么好过,亲戚朋友只能帮忙一段时间,时间一长就不行了,时间一长,蒋风起也不好意思开口啊!到一九七二年,蒋家的日子就更难过了,就是因为日子难过,蒋风起的儿子和女儿才决定和当地人结婚。
那里的主粮是红薯和玉米,一年到头,完全靠玉米和红薯和红薯干果腹,蒋家人如何能受得了。女儿嫁给大队书记儿子那一年,女儿回娘家的时候,女婿带来了一块排骨。
就是这块排骨送了蒋风起的老婆——吴金兰的命。
一家人很久没用见荤腥了,大概是吃的太快了,一块骨头卡在了吴金兰的喉咙,当时血流如注。他们住的地方离公社卫生院很远,离县医院更远,一家人在乡亲们的帮助下,用拖拉机将吴金兰送到公社卫生院,公社卫生院的医生看情况;无;错;小说 M。quledU。cOM非常糟糕,就让他们赶快送到县医院,到县医院的时候,吴金兰只剩下一口气,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总之,蒋风起一生坎坷,命途多舛。生活的变故,使蒋风起的性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章主任的印象中,蒋风起平时少言寡语,就是在给顾客理发的时候,也很少说话——他是一个一天说不上三句话的人。
在马府街的街口有一个叫红光的理发店,蒋风起就在这家理发店工作——在下放农村之前,蒋风起也在这家理发店工作,按照年龄算,他早该退休了,但蒋风起一直在干着,过去,这家理发店属于大集体性质,后来,大集体被私营取代,老板就是蒋风起原来的徒弟,蒋风起回城之后,徒弟让蒋风起在红光理发店做,蒋风起想做多久就做多久,只要他还能做——在理发店的收入是蒋风起唯一的经济来源。他平时省吃俭用,经常接济在农村的一双儿女,日子过得非常紧巴。
蒋风起是冉家后院的老房客,他和冉如斋的关系又很一般,再加上蒋风起和冉如斋是几十年的老棋友——下棋是蒋风起这辈子唯一的爱好。所以,章主任第一个就想到了他,他对冉家的情况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
章主任走进蒋风起家的时候,蒋风起正在喝酒。昏暗的灯光下,蒋风起坐在大桌子旁,自斟自饮。
桌子上摆放着一碟花生米,半碗猪头肉,一个酒瓶,一个三钱的酒杯。
“蒋师傅,喝酒呢?”
“哟,是章主任啊!”蒋风起摇摇晃晃地想站起身,被章主任按住了。
“章主任,您找我有事?”
1048。 第十三章 蒋风起关门上锁 两个人走进旅社
“蒋师傅,你先吃饭,吃完饭,你跟你我走一趟。”章主任小声道。蒋风起家的对门就是冉世美家,冉世美正在整理床铺——冉世雄将小姨子柏春寒安排在妹妹冉世美家睡觉。
“走一趟?上哪去?”蒋风起醉眼惺忪地望着章主任的脸。
灯光下,蒋风起的脸上坑坑洼洼,五官严重扭曲变形,已经不在原来的位置上了:第一,蒋风起的两只眼睛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第二,蒋风起的嘴巴和下巴也不在脸部的中轴线上。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历尽坎坷、饱经风霜的人,他的头发全白了,额头上刻着几道互不连贯的皱纹。鼻孔里面伸出几根白胡子。脑袋向前上方延伸,背弯成了一张弓。
章主任之所以第一个请蒋风起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蒋风起平时少言寡语,很少与人接触,他尤其不喜欢和冉家人接触,除了冉如斋和冉世凯。可见他是一个眼明心亮的人。他住在冉家大院的时间最长,对冉家的情况应该了然于心。
“到地方就知道了。你先吃饭吧!酒回来以后慢慢喝。”
“我喝酒,从来不吃饭。我已经吃的差不多了。走。”蒋风起慢慢站起身,走到床边,拿起一件四个口袋的、打着补丁的棉袄,然后从半截橱里面拿出一件蓝颜色=无=错=小说=m。=QuleDU=罩褂罩在棉袄上,蒋风起的衣服虽然不讲究,但只要是出门,都不会失了体面。
罩褂虽然褪色不少,但上面没有一个补丁。
章主任帮蒋风起理了理拧巴在棉袄上的罩褂。然后走出厢房。
蒋风起从门右边的梁柱的钉子上取下一把老式铜锁,铜锁上面插着一把钥匙。
蒋风起拽灭了电灯,锁上房门。
冉世美家的房门关着——在这个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一般人家都会把门关上。
两个人穿过过道,走进后院。
后院比较小,在院子的东边有一口井,在距离水井七八米的地方就是院门。
院门外就是箍桶巷。走出既窄又高的箍桶巷,便是大街,巷口旁竖着一根电线杆,电线杆上的路灯将一部分光亮投进了箍桶巷。
章主任在穿过门厅的时候,特别留意了一下另外两户人家,两户人家的灯都亮着,章主任还听到了说话的声音。待会儿,我们会一一介绍这两户人家。
两个人走进胜利旅社107号房间的时候,陈杰、严建华和韩玲玲已经恭候多时了。
我们先来看看陈杰和蒋风起的谈话内容,待回儿再回顾陈杰和邱老二夫妻俩的谈话内容。
韩玲玲给章主任和蒋风起各倒了一杯白开水,天太冷,手上端一个茶杯,会感到暖和一些。
章主任互相介绍了一下之后,谈话开始。
蒋风起听说陈杰是市公安局的人,顿时紧张起来:“章主任,我蒋风起在这条街上生活了几十年,我可没有做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啊!”
“蒋师傅,你别紧张,都怪我没有跟你说清楚,这三位同志是想了解一下冉家的情况。”章主任解释道。
“了解冉家的事情?冉家出了什么事情?”
1049。 第十四章 冉世凯带来好运 三兄妹祸根孽胎
“蒋师傅,我们想问问您,冉如斋是怎么死的呢?”
“怎么死的?你们怎么会有此一问?”
“蒋师傅,你住在冉家大院,丧事又是你帮助打理的,你难道就没有看出一点蹊跷来吗?”章主任道。
“你们是不是听说了什么?”蒋风起反问道。他望了望章主任,又望了望陈杰,好像他们俩的脸上写着答案似的。这说明蒋风起的为人非常谨慎,他的话中带有明显的试探意味。
“我们听说您下放前和下放后,一直住在冉家后院。”
“不错。马府街和马府街周边地区,商业发达,人口密集,房子很难找,我住的那间屋子里面前后吊死过两个女人,一般人家都不敢住在里面,所以很难租出去,我蒋风起身份低微,地位卑贱,从不相信鬼神之说,下放前,我们四口住在里面,从来没有害怕过,回来以后,就剩下我这一条连鬼都看不上的烂命,就更用不着怕了。”
“您在冉家大院住了这么长的时间,您能不能告诉我们,那冉家三兄妹和冉如斋的关系怎么样呢?”
“你们要是问这个,我倒是可以说说——只要是我知道的事情,我一定言无不尽。其实,这个问题,章主任也能说出四五六来。”
 ; ;@无@错@小说 M。qulEDU。Com ; ;“蒋师傅,我是听说一些,但和您比起来就不够瞧了。请您跟陈同志说说。”
“那三兄妹一直是冉如斋的孽债。”
“此话怎么讲?”
“这是冉如斋自己说的,有一句话,他经常挂在嘴上。”
“什么话?”
“他说,一定是祖上做了缺德阴损的事情,所以,老天爷才把这笔账算到了他的头上。如果不是领养了世凯,他这一辈子算是白活了。”蒋风起说话总是非常含蓄,如果不是笔者在前面做了一点铺垫,陈杰还真听不懂他的话。
“我们还是没有听明白。请您务必跟我们说说。”
“冉如斋一辈子行善积德,在马府街这一带,受他们老两口恩惠的人有很多,真正的菩萨心肠,可结婚以后十几年,夫妻俩一直不曾生养。夫妻俩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么大的家业和手艺断送在自己的手里,就领养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冉世凯。自从夫妻俩领养了冉世凯,整天乐的合不拢嘴,说来也真奇怪,在夫妻俩领养冉世凯的第二年,冉如斋的老婆生了一对双胞胎,他们就是现在的冉世雄和冉世杰兄弟俩。第三年有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就是现在的冉世美。自从这三个孩子降生以后,冉家大院边热闹了起来。但好景不长,三个孩子长大以后,越来越不听父母的话,做什么事情都和父母拧着来。孩子娇生惯养,不听话也就罢了,他们经常在惹是生非,搅得夫妻俩不得安生。冉如斋便请算命先生到家里来给三个孩子看相。”
“看相的怎么说?”
“看相的说,三个孩子脖子后面有反骨。后来的事情还真让算命先生说中了。”
1050。 第十五章 两兄弟五毒俱全 冉世美尤其邪性
“冉世雄兄妹三人违逆父母,和冉世凯有没有关系呢?”
“肯定有,他们两口子都是菩萨心肠,正因为世凯是领养的,所以才格外呵护。冉世雄兄妹三人并不是直接违逆父母,他们不学好。冉世雄兄弟俩可以说是五毒俱全,那冉世美更是邪性的很。这——章主任,您不是也知道吗?”
“你是说冉世美十五岁偷了家里的钱,跟人私奔的事情。”
“还有比这个更邪性的呢。”
“蒋师傅,您跟我们说说。”
“冉世美十四岁的时候,就怀孕堕胎了。”
“有这等事情?我怎么没有听说呢?孩子是谁的?”
“不知道。因为这件事情,冉如斋的老婆气得吐了血。如果不是他们兄妹三人闹腾——催命,冉如斋的老婆不会那么早就过世。”
“您刚才说冉世雄兄弟俩五毒俱全,此话怎么讲?”在陈杰看来,冉世雄兄弟俩应该是调查重点。
“兄弟俩从十几多岁的时候就开始琢磨冉如斋的东西——冉如斋是一个银匠,他的祖上就是靠这个起家的,冉如斋的手上有一些老物件,兄弟俩琢磨的就是那些老物件,他们把冉如斋的东西琢磨光了以后,就盯上了银匠铺,害得冉如斋赔了《无》《错》小说 m。QulEDU。Com顾客很多钱。后来,冉如斋不得不把加工好的东西带回自己的房间。”
“冉世凯和冉如斋之间的关系有如何呢?”
“那冉世凯打小就听话,从来没有一句违逆之言,冉老大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他知道自己是冉如斋抱养的事情以后,对父母更好了。他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十八岁那一年,老两口本来是打算安排冉世雄和冉世杰中的一个到新疆去支边,兄弟俩走一个,留下来的或许不会再闹腾了。可那冉世凯瞒着老两口在学校报了名,等到冉如斋夫妻俩知道的时候,喜报已经送到冉家大院来了。冉如斋的老婆哭得死去活来,后来又发生了冉世美那档子事情,她的身体便每况愈下。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冉世凯春节都会回来。每年春节前几天,冉如斋都会坐在银匠铺的门口往街口望,街坊邻居都知道他在望什么。他是在望冉老大。冉老大可是一个有心人,他只要到荆南来,都要带几十斤葡萄干,老街坊老邻居,每家都有份,他是想让街坊邻居多关照冉如斋。这些年,亏着有街坊邻居照应着,他虽然有三个孩子在身边,但和我没有什么两样——孤独得很啊!”
“据我们所知,冉如斋的身体一向不错,怎么会突然就过世呢?在过世之前,至少有一些征兆吧!”
“冉如斋的身体确实没有什么问题,就是精神上苦的很,他虽然不说,但我能感觉得到,我之所以经常陪他下棋,就是想帮他打打岔。当然,我自己的心里也很苦,和他下棋,也是想消磨一下孤寂的时光。但我总不能整天到晚陪他下棋啊!我还要吃饭,要吃饭就得给人剃头,我的两个孩子都留在了农村,他们的日子过得非常紧巴;冉如斋手上也有活做,如果他手上没有活做的话,他早就到新疆去了。”
1051。 第十六章 邱老二有些疑惑 刘老太勉为其难
“我们听说,冉如斋的心脏有点问题。”
冉如斋心脏有问题,这是邱老二夫妻俩说的,陈杰和邱老二夫妻俩谈了四十几分钟,夫妻俩提供了五条比较重要的信息,笔者借此机会把陈杰和邱老二夫妻的谈话内容做一个概括性的说明——这样,才能把陈杰的问题和邱老二夫妻俩提供的情况连接起来。
邱老二夫妻提供的五条信息是:
第一,自从白秋菊过世以后(白秋菊就是冉如斋的老婆,冉世凯的养母),冉如斋就有了心疼病,自从冉世凯到新疆支边以后,冉家接二连三发生了很多不顺心的事情,遇到这么多糟心的事情,是个人都受不了。因为冉如斋夫妻俩平时善待街坊邻居,再加上冉世凯的托付,邱老二夫妻俩平时经常送一些汤汤水水给冉如斋吃,邱老二也经常到银匠铺陪冉如斋说话。邱老二经常看到冉如斋手捂胸口,一旦遇到这种情况,邱老二就喊来老婆帮冉如斋揉胸口。冉如斋的身上一直装着一瓶速效救心丸,只要冉如斋感觉心脏不舒服,就会及时服用速效救心丸。
第二,冉如斋喜欢喝酒,他本来是不喝酒的,自从冉老大到新疆支边以后,冉如斋就开始喝酒了。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他都会喝两杯酒,因为心脏不好,所以只喝两杯。他们估'无''错'小说 m。qulEDu。COm计,冉如斋的突然死亡可能和喝酒有关。
第三,冉如斋确实有不少值钱的东西,那些东西绝大部分都被兄妹三人琢磨光了,还有一部分被红卫兵抄走了。这些红卫兵好像是冉世杰指使来的。那么,冉世杰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因很简单,冉如斋的东西分两种,一种是放在眼面前的,还有一部分是藏起来的。摆在眼面前的东西被兄妹三人琢磨的差不多了,冉世杰就打起了那些藏品的主意——自从两个儿子开始打老物件主意以后,老头子就把一部分东西收起来了。这件事情发生在一九七一年的春天,当时,冉世杰已经是区革委会的副主任,那天早上,来了四个戴红袖标的人,一个人把冉如斋控制起来,三个在院子里面挖走了一个菜坛子。这件事情,有可能是冉世雄出的主意。
第四,在冉如斋过世之前一段时间,冉家兄妹仨人突然孝顺起了冉如斋。兄妹三人凑钱给老头子买了一台彩色电视机,兄弟俩还给老头子买了不少酒。那冉世美突然给老头子送起了饭。街坊邻居都以为冉家三兄妹良心发现,改邪归正了。邱老二夫妻俩觉得这里面一定有问题,因为在此以前,兄妹三人从来没有给老头子买过一样东西,连一件衣服都不曾买过。
第五,一月二十八号的早上六点钟左右,邱老二的老婆听到女人的哭声,就去了冉家前院,两分钟以后,邱老二也穿好衣服,赶到冉家,邱老二的老婆走进冉如斋房间的时候,房间里面一共有五个人,这四个人分别是冉世雄、冉世杰、冉世美和冉世雄的老婆柏春冰,另一个人是邻居刘老太——就是冉世凯提到了耳聋眼花的刘老太。刘老太正在给冉如斋穿鞋子——所以的衣服已经穿好了。
1052。 第十七章 蒋风起客观叙述 刘庞氏耳聋眼花
让我们回到陈杰和蒋风起的谈话上来。
“冉如斋的心脏是有些毛病,而且是老毛病了,自从冉世凯到新疆去支边的时候就有了,冉如斋的身上一直装着速效救心丸,只要不舒服,他就会吃十几粒药丸,有时候,我们下棋下时间长的时候,他也会吃药。”
“最严重的时候,是什么症状?”
“就是感到不舒服,脸色不怎么好看。”
“发过病吗?”
“只见过他不舒服,没见过他发过病。”
“除了心脏有问题,其它方面有没有问题呢?”
“没有。”
“冉世凯知不知道他父亲有心脏病呢?”
冉世凯在报案的时候说自己的父亲身体非常硬朗。
“冉如斋不让说。”
“这是为什么?”
“怕冉世凯担心,冉世凯每次回来,都要多住些日子,如果他知道冉如斋有心脏病,肯定要多呆些日子。冉世凯虽然不是冉如斋亲生的,但比亲生的还要亲上百倍。”
“我们听说冉如斋每天晚上都要喝酒?”
“不错,自从老婆去世以后,冉如斋就开始喝酒了,不过,他并不馋酒,一两的杯子,每次不无错小说 m。(quledu)。Com会超过两杯。”
“依你看,冉如斋突然过世,是不是和心脏病——和酒有关呢?”
“这——我说不好,有些事情是不能随便猜测的,我知道什么就说什么,不敢妄加评论。不过,二十八号的早上,我赶到冉如斋房间里面的时候,屋子里面确实有一股比较重的酒味,床头柜上有一瓶泸州老窖,旁边还有一小盘花生米。冉如斋的睡眠不怎么好,所以,他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要喝两杯酒,每天晚上都要到王记炒货店去买一包五香花生米,除了下棋,这是他唯一的嗜好。”
蒋风起的叙述比邱老二详细多了。
蒋风起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他的回答仅限于陈述事实,不带半点主观臆断。从他说话的语气、表情和回答的内容来看,他对陈杰提出的问题有点不以为然。
送走了蒋风起以后,章主任领着陈杰、严建华和韩玲玲去了刘老太家。
刘老太就是给冉如斋穿衣服的人。
刘老太家住在箍桶巷里面,在冉家后院院门的对面,有一个很小的院落,这个院子里面住着七户人家,刘老太就住在这个院子里面。
刘老太的老伴姓刘,她自己姓庞,她的名字叫刘旁氏,刘庞氏今年八十一岁。除了耳聋眼花,身子骨非常硬朗。
蒋风起说,是冉世杰亲自去请刘庞氏给冉如斋穿衣服的——这肯定是冉家三兄妹一致的意见。
至于冉家三兄妹为什么要请刘庞氏给父亲穿衣服,冉世美给出的理由是,刘庞氏是一个福寿双全之人,第一,老两口还健在,第二,老两口养育了三儿三女,如今已经是儿孙满堂。
给过世的人穿衣服,耳聋眼花不碍事,可要向耳聋眼花的刘庞氏了解情况,陈杰算是遇到了难题。但陈杰觉得一定要找老人家好好谈一谈。到目前为止,陈杰还没有找到立案的依据,虽然邱老二夫妻俩提供一些疑点,但还不能作为立案的根据。
1053。 第十八章 刘庞氏非常热情 人虽老并不糊涂
刘庞氏老两口住在一个十平方米左右的屋子里面,还有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这个小女孩是老两口的外孙女,小女孩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
走进房门,三个人闻到了一股茴香豆的香味。章主主任说,老两口做了一辈子的茴香豆,也卖了一辈子的茴香豆,他们靠卖茴香豆养活了六个孩子。如今,六个孩子已经成家立业,分门立户。每天下午和晚上,只要电影院有电影,你都会看到一个老太太坐在电影院门口的台阶上,面前放着一个带盖的竹盒子,竹盒子里面放着包好的茴香豆,这个老太太就是刘庞氏。
刘庞氏是一个热情的人,他吩咐老伴给大家泡茶,自己走进厨房拿了一个盘子,里面放了十几袋茴香豆,这是刚刚包好的茴香豆。刘庞氏并不是出于礼节上的考虑,她将茴香豆一一打开,一一递到四个人的手上。
小女孩见到生人有些害羞,坐在外婆的腿上,脸埋在外婆的怀里,偶尔会有她的大眼睛瞅一下同志们。
老伴听懂了陈杰的来意,他将嘴巴贴到刘旁氏的耳朵跟前:“他们是公安局的人,他们是为冉如斋的事情来的。”
老两口毕竟在一起生活了大半辈子,他们有自己的交流沟通方式。
老人说话的声音'无_错'小说M。QuleDU。COm并不高,但刘庞氏显然听清楚了老伴的话:“章主任,你们想打听什么事情啊?”刘庞氏说话的声音比老伴高了许多,耳朵不好使的人是无法合理调控自己的音量的。
“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