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物限-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退朝之后,立即去了他做监察御史所在的衙门——都察院,平静地给同僚办理交接事宜,并且领取了新的官服和印信,直到傍晚才回陶府。
稍后,常了了、梁章钜、朱士彦他们带着夫人来串门了。
陶子云和家眷们,在大厅接待那些友好的朋友们。来的都是最友好的朋友,他们的来意,是和陶子云他们道别的意思。
苔玉她们那些家眷,一听说陶子云要去做地方官了,都感到不适应,苔玉为难的问陶子云:“江南道监察御史,衙门在哪里?离家乡远吗?我们这陶府不要了吗?”
陶子云认真而淡然地回答说:“江南道监察御史的官署在苏州。江南道包括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及江苏、安徽、湖北之大江以南、四川东南部、贵州东北部,以后我负责那里的官员的监察事务。家乡也在我的管辖之内,以后我可以用监察之名,经常回家乡去了。这府弟是皇上赐予的,离京了,就仍然属于皇上的了。陶府里的人和东西,能带到江南去的,全部带走就行了。”
“好吧,我现在去问问,有哪些仆人愿意跟我们到江南去的。”苔玉说着,抱着女儿走向大厅门口,梁夫人也跟着她出去了。
眼看大厅里一派哀愁的气氛,陶子云笑了:“大家不要感到难过,我们能够经常回家乡,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梁章钜苦笑着表态说:“话是这样说,心里不好受,特别是我的夫人,她与你的夫人苔玉,已经是情同手足了呀!”
是的。陶子云他们可以一举两得,梁章钜和夫人却没有这个便利,而且因为梁夫人舍不得和苔玉这个朋友分别,他们和陶子云他们的心情是不同的。
陶子云想到这,尽量放松心情对梁章钜说:“哈哈,地球是圆的,就算大家走的方向不同,以后还是有机会相遇的。”
朱士彦振作精神插话说:“只能这么想了,大家尽量高兴起来吧,”
苔玉和梁夫人。带着仆人们进大厅来了。陶子云对仆人们一一进行了询问,几十个仆人当中,有好几个人想留在京城。
陶子云就此作出了决定:“不想去江南的仆人,就每人发点银子打发了。明天我就不用去都察院值勤了,我们明天就开始收拾行装,后天就上路去江南。”
眼见事情处理得差不多了,苔玉于是提醒大家说:“仆人们已经把晚饭做好了,招待客人们吃晚饭了吧。”
按照计划,这天的早晨。陶子云把要带走的人和东西,集中在前院里,带着一起飞到了苏州。如今的陶子云,已经有了不少的积蓄。当天,他们就在苏州城买下了一座宅院住进去。
此后的好些天,陶子云往返于苏州的家和官署,忙于熟悉当地的官务。一回到家。苔玉她们就向他提起回家乡的事。
这一天吃晚饭的时候,陶子云告诉最想回家乡的苔玉说:“好吧,你们想和我一起回家。你们都念叨好几次了,目前我们就有回家乡的借口了:皇上下了圣旨,说是家乡那边,有官员奏报了朝廷,说那边出了异事,官府和百姓都闹得人心惶惶,让我到家乡去查访,看看那是怎么回事。”
雨原在迷城感觉那不是好事,立即追问陶子云说:“家乡发生什么事了?”
陶子云没有卖关子,认真地给大家描述道:“说是家乡的一个地方,有一处好几个村落共用的、唯一的灌溉源泉,是从地下冒出来的泉水群,水量很大,正常的时候,泉水涓涓,流成溪涧,可以充分的灌溉当地近三千亩的农田。问题是那个地下泉水群,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干涸断流的现象,每年断流的季节、次数、时间长短不一,今年断流的时间,快达到两百天了,农田没有水来进行灌溉,又好久没下大雨了,小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就怕再这样下去,那里的水稻会没有收成。”
雨原在迷城听了这个情况,感到很不高兴:“这是天灾,没办法的事情,要你去解决,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陶子云平静地解释说:“要是那里的百姓坐等事态的进展,倒还不算什么,可是那里几个村的人,为了那件事,打起来了。官府出面调停,有一些百姓还和官兵打了起来。”
“眼看水稻都要没有收成了,还打架?那么好的精神?”苔玉惊讶是惊讶,但是想到陶子云有了回家乡办官务的机会,她心情就平静了,“唉,这么麻烦,相公我们明天就回家乡去吧。有什么疑问,回去一看就明白了。”
苔玉说的,也是陶子云的想法,他顺势安排下去道:“好的,留下仆人在家,我们明天一大早就飞回家乡去。”
第二天上午,陶子云带着家眷落到了物序的院子里,物序的课堂瞬间空了,她们闻讯跑到了院子里来。
陶安赛从苔玉和雨原在迷城的手上,把侄女和侄儿都抱了过来:“侄女和侄儿都去了京城,好久没有机会抱一抱,现在我要好好地抱一抱了。”
陶子云提醒不明所以的陶安赛道:“妹妹你不要急,就怕你今后抱不过来。”
陶安赛吃了一惊:“怎么回事?”
苔玉从安赛手上抱回了女儿来,并且给她解释说:“如今你哥回家乡来做江南道监察御史了,我们会有很多时间回来住,你有空时刻抱着侄女、侄儿吗?”
陶安赛心头涌上了一丝不安:“回家乡做江南道监察御史!是升官了还是降职了?不会是我哥做错事了,皇上将他贬职了吧?”
陶子云早就料到陶安赛会有这种反应,立即安慰她说:“妹妹你不要在意那么多,哥可没有犯什么错误。我们这次到边关征战,打退敌人立了功,我的亲家左宗棠做了兵部中,我就要求到家乡做地方官了。”
“立了功才做这个地方官的啊!原来哥哥升官了呀!”陶安赛听了陶子云的解释,开心得欢呼雀跃了!
第474章 不是赈灾
陶子云故意用责备的口气对陶安赛说:“妹妹不用这么市侩吧?只有哥哥升职了,才会让你感到开心?如果是被贬谪了,是不是哥哥要被妹妹唾弃?”
“是又怎么样?”陶安赛想到了,哥哥上面还有爹娘,她是有恃无恐的,“我这样,至少表示我是在督促你,希望你多立功,少犯错误,这样就不会被贬谪了。”
陶子云也乐于跟妹妹开下玩笑:“好强悍的妹子,这让我想起了往事。听说,你哥的从前,因为微贱,是被乡亲们瞧不起的。”
苔玉不耐烦地推了陶子云一下:“你不要闹了。你家里人都是为了你好。就算别人轻视你,就算是市侩,也是别人有一个评判人的比较好的观点,你过得好了,别人就重视你,你混得不好,别人就瞧不起你。另外,姑娘家的,也想嫁个好人家,要是姑娘们喜欢嗜赌、作恶的那些不务正业的人,那不是很奇怪很悲哀吗?”
“过去的事,就不要提了。”雨原在迷城眼见闹得不愉快了,把小陶有备从陶安赛手里抱了过来,“回房休息下,心静下来就好了。”
“哥,其实,我是仗着有爹娘撑腰,才刻薄你的,真是希望你过得好而已。”陶安赛看到自己把场面弄僵了,也不再寻求倚仗爹娘长期作弄做哥哥的陶子云了,她提醒陶子云说:“算了,你还是到旧居去,看望一下爹娘吧,你和爹娘的关系亲密了,你就不用怕我叫爹娘帮我对付你了。”
陶子云想想也对,得去看看住在旧居的爹娘,他赶紧叫住抱着儿子回房的雨原在迷城:“雨原,不用急着休息,和我一起看望爹娘去吧。”
雨原在迷城没有固执己见。抱着儿子,默默地走向院子的大门。
陶子云叫上苔玉,跟着雨原在迷城就走,并且回头建议其他人说:“现在还没有到中午,你们还是到学堂里去上课吧。”
陶子云他们回到旧居看时,只有他娘在堂屋里的桌子边坐着纳鞋底,他知道是他爹还没有从学堂回来,他进去就把鞋底和锥子从他娘手上拿下来:“娘你不要这么操劳啦!妹妹她们那么多人做鞋子,你还做什么鞋子啊!”
他娘看到陶子云他们背着包袱回来了,不安地追问道:“这次你们回家。一切还平安吧?”
苔玉和雨原在迷城已经分别抱着孩子在桌子边的长凳上坐了下来。苔玉明白,做娘的追问,和陶安赛一样,是对陶子云的担心,她及时地安慰道:“当然平安,娘你放心好了。”
陶子云把从他娘手上抢下来的鞋底和锥子放到桌子上,将他已经改做江南道监察御史的事说了一遍,又询问了他娘在家过得怎么样。
陶子云的娘故作轻松地回答道:“娘还是要到田地里去干农活的,就当是锻炼身体。反正很忙的时候,你妹妹她们都会去田地里帮我的。只是没有在意收成好不好,够吃就行了。你看,如今娘不是很早就从田地里回来了吗?”
“哦。那样也行。”陶子云也不强求爹娘安坐家里,让他们做喜欢做的事,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那当然。”陶子云的娘肯定地回应了陶子云一句,就强行从苔玉和雨原在迷城手上。把孙女和孙子一起抱了过去。
苔玉和雨原在迷城就此东一句西一句地和娘闲扯着,陶子云把包袱放在桌子上,也坐在桌子边。一句话都不说,乐得在一边围观。
直到陶子云的爹从学堂回来了,陶子云首先向他爹打起了招呼,他娘才如梦初醒:“啊!你都回到家了,忘记做午饭了!”
雨原在迷城劝说道:“娘,不用了,一起到物序去吃午饭吧!妹妹是个聪明的姑娘,她们一定会多做出许多饭菜来,等着我们一起过去的。”
陶子云的爹挥了挥手:“去吧,去吧,我们这就过去。”
在物序的厨房吃午饭的时候,不可避免的,陶子云在回答他爹的提问时,又把他改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回家乡要处理的事情说了一遍。
陶子云的娘插话说:“那地方,我去过。那里叫枇杷坳,你顺着门前的大路往北一直行去,经过一个山口时,就进山坳里去,平地是农田,里面的石山,泉水出口就在山脚下。”
陶子云的爹叹了一口气:“唉,如今这地方官,为了农事,又和百姓打起来了,害得你回家乡来过问这件事,而且不是赈灾。”
“不是赈灾,朝廷没有拨赈灾款下来。”陶子云倒是显得从容淡定:“这算不得多大的事,暂时没有在打斗中出人命,灌溉农田的事,我会给他们想办法。”
“没有出人命,只是暂时的,你要赶紧想办法阻止他们的械斗啊!”陶子云的爹这下子是不放心的,因为这事得由儿子去处理。
“嗯,吃了午饭我就赶过去。”陶子云坚定地点了点头。
苔玉立即提出要求道:“我也一起去。”
“我也要去。”雨原在迷城也不想落后了,她也想多出一份力,帮相公去处理事务。
“没有必要一起去,又不是在千军万马中冲锋陷阵,你们不用担心什么。”陶子云没有答应苔玉和雨原在迷城的请求。
陶子云的爹娘,简单地商议了一下,陶子云的爹劝说道:“你都没有带随行官差来,你一个人去,爹娘是不放心的,这样吧,让她们穿着男装,陪着你去做助手。”
他的爹娘让他带上家眷同行,陶子云索性决定下来了:“好的,你们两个,干脆把两个孩子都抱过去吧,让他们跟着去见见世面。”
午饭之后,陶子云身穿便装,和同样穿着男装的苔玉和雨原在迷城,抱着两个孩子,飞到了枇杷坳的山口。
山口外的大路上,一群官兵围着一顶官轿,对面前的一群百姓大声喝斥:“你们来拦官轿,是想造反吗!”
“官老爷,我们遭受到了天灾,请求官府赈灾呀!”跪在官轿前的百姓,不断地悲声哭求。
第475章 官兵搜村
“这次灾害,朝廷没有要赈灾的计划。你们全都退下!”官兵喝斥着拦轿的百姓,并且开始驱赶那些百姓。
跪拦官轿的人,是些老弱病残的百姓,他们在官兵的叫骂声中,退让到了路边。
那些官兵叫嚷道:“前些天,你们枇杷坳里的人,竟然敢对抗官兵,县太爷这次过来,是要追究你们那些人的责任!”
百姓群中有人回应说:“官老爷明鉴啊!我们这些人,都没有参与跟官兵的打斗。”
官轿里的的官老爷,掀开轿帘高声说道:“我们知道与官兵打斗的人,不是你们,你们那些青壮年哪里去了?却钻出这么些老弱病残出来,干扰本官的注意力!”
陶子云和苔玉、雨原在迷城他们,站在山口的树木和灌木丛后面,不动声色地看着大路上的一切。陶子云认出来了,官轿里坐着的,还是从前那个知县冯生时。
已经退到大路边的百姓,还是有个老大爷出声解释说:“官老爷,和官兵打起来的乡亲们,也是迫不得已啊!吴县丞想趁这次天气干旱、泉水断流时间长的机会,想贱价收购曾少爷的土地,才起的争执的呀!曾少爷也不是省油的灯,他肯定会纠集他的租户和家丁,对抗吴县丞的租户和家丁们的!官兵过来进行干预,在混战中,难免打伤官兵们,可是包括种庄稼的普通百姓在内,受伤的人更多!”
“你们就是在为那些刁民说话的,干扰本官处理善后,懒得理你们。起轿!进枇杷坳!到里面那些村庄里,找那些闹事的人算账!”冯知县放下轿帘,指使官兵从山口进枇杷坳去了。
那些拦轿的百姓,显然也是枇杷坳里面的住户,他们随后也从山口的一条不宽不窄的麻石路进去了。
雨原在迷城抱着儿子。对低头沉思的陶子云询问道:“怎么办?我们是抢在他们的前面飞进去,还是等会才跟进去?”
不等陶子云回答,苔玉抢先建议说:“我们穿着百姓衣服,追上那些百姓,一起进去吧,好向他们打听这件事情的情况。”
“走吧,跟上那些百姓。”陶子云从苔玉和雨原在迷城手里抱过了女儿和儿子,“你们空手而行,先走吧,我抱着孩子。好遮挡着脸,现在不想让那个冯知县认出我来,看看他们想怎么样。”
苔玉和雨原在迷城明白陶子云的用意,相公是负责监督当地官员的监察御史,要想对官吏们有个正确的认定,现在不和他们正面接触,是比较好的做法。她们没有再说什么,向那些百姓快步跟了过去。
陶子云从人丛中,找到刚才那个出面应对冯知县的老大爷。和蔼可亲地对他说:“老大爷,请问贵姓啊?”
那个老大爷看了看陶子云,谦恭地回答说:“不敢,贱姓曹。名芥黄。”
陶子云顺势追问道:“哦,曹大爷啊,请问刚才那个官老爷,想进去做什么啊?”
曹大爷悲慽地回答陶子云:“还能做什么?他们是进去抓人啊!这件事闹大了。庄稼人和家丁们,跟官兵打了起来,四乡八里的人都知道了。现在看来。官府那些人,是不会轻易放过那些乡亲们的了。”
雨原在迷城迷惑地追问道:“那些人和官兵有了过节,为什么不逃到外地去,还在家里等着官兵去捉拿他们啊?”
曹大爷苦笑着回答说:“官兵被打跑之后,不干活的家丁们确实躲到外地去了。可是乡亲们还得拼命守护田地里的水稻呀!所以我们这帮干不了农活的人,就在山口查看动静,看到官府的人来了,就让跑得快的小孩子回去报信,我们就在外面拖延时间,好让乡亲们及时地躲起来。”
苔玉也插话说:“这么说,那些该躲起来的人,现在已经躲藏起来了。可是我不明白,不是泉水已经断流了吗?乡亲们还如何守护那些水稻呢?”
曹大爷强打精神回答道:“泉水断流之后,总有一天会恢复流出泉水来的,在这断流的时间里,乡亲们可不能坐着等死啊,就到很远的‘青石大岩坑’去挑水,挑回来除了用作生活用水,还得泼浇田里的水稻,免得让它们干枯而死,等着那些泉水冒出来,再进行充分灌溉啊。只是今年断流的时间太久了,快两百天了!又有官府来捉人,把他们捉走了,就没人有力气去那么远挑水了!”
“很远的地方有水?不能引到你们这里来吗?”这个情况立即引起了陶子云的注意。
“引不来啊,不然我们就不用去那么远去挑水了。我知道你们几个是外地人,是来看望这里受灾的亲戚好友的,而且是不怎么来串门的,所以不知道这其中的缘由。我就直接告诉你们吧,在距离这里十多里远的深山里,有一个原本没有水的巨大的青石大岩坑,在那座大石山脚下的泉水断流之后,过两天之后,那个青石大岩坑就开始涨起大水来,直到形成一浩渺的清水湖,就是一个大大的天池!我们这里有个传说,叫做‘恐龙堰水’,大家都在说,那是我们这里的泉眼里面,是中空的,泉内岩洞中住着大大的恐龙,恐龙燥动时,用身子堵塞了泉眼,泉眼就断流了,然后,清泉水产生倒流,都积存到远处那个青石大岩坑去了。那个天池,四面是大青石,根本无法引水过来!”曹大爷说着说着,心头一片迷茫。
“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现象啊!”陶子云难以相信,泉眼里面的岩洞,还会有可能藏着别处已经灭绝的恐龙!
陶子云他们在后面漫步交谈,前面的官兵们,已经快步分散到枇杷坳的几个村落里,屋里屋外到处搜查,弄得鸡飞狗跳的!
陶子云身边的老弱病残百姓,望着村落里的情形,个个无可奈何!
后来,有官兵到官轿前禀报说:“冯大人!村里还是找不到参与打击我们官兵的青壮年!”
第476章 象是游客
“全都不在?!本官也看到了,各个村子里,现在根本没人!看到我们进来,他们都跑掉了!以前还有一些没有参与这件事的人留在村里,对我们的询问敷衍塞责,这一次算是彻底扑空了。”冯知县在官轿前来回踱着步,心里感到很不耐烦,“你们分别进到百姓屋里去!等到他们回来!再做打算吧!”
分布在四周的村庄里搜查的官兵,得到冯知县的命令,找了些合适的民居,进去休息了。冯知县也带着几个官兵,就近进了一户没有锁门的人家里,原本鸡飞狗跳的村落,暂时安静了下来。
陶子云关切地问曹芥黄:“曹大爷,你们这些人怎么办?”
曹芥黄想了想,对大家建议道:“我们现在不适合回家里去,我们到各自租种的水稻田里,清除杂草去吧!”
那帮拦官轿请愿的老弱病残,答应了一声,各自分散到水稻田里去了。
陶子云抱着两个孩子,和苔玉、雨原在迷城跟着曹芥黄,来到曹大爷家租种的水稻田看时,田里的泥土已经开了宽宽的裂隙,水稻已经接近干枯的边缘。
从山口跑进来一匹快马,一个官兵驱马跑了过来,他四望之下,没有发现官兵,就向陶子云打听冯知县的去向。
陶子云和那个官兵互不相识,就问他找冯知县有什么事。
那个官兵倒还坦率,他毫无顾忌地回答说:“县衙收到了上级文书,说是江南道监察御史陶大人,即将过来巡察,留守县衙的其他大人,让冯知县立即回去商讨对策,并且准备迎接陶大人。”
陶子云指了下冯知县所在的村子:“你到那边去再叫冯知县,他就出来了。”
官兵依言策马跑进村子里去了。
听到了那些谈话的曹芥黄。心情骤然变好:“他们有事,官兵们马上要退走了!”
陶子云心里也乐了:“哈哈,看他们忙去吧。”
接下来,只见那个骑马来报信的官兵,在前面开路,官兵抬着轿子跟在后面,其他官兵并没有跟着出来!
骑马的官兵对着四下里叫道:“官兵们听好了!冯大人命令——各自埋伏在百姓家里,伺机捉拿那帮刁民!”
只是冯知县离开而已!曹大爷眼看事情进展到这种地步,不由地连声叫苦:“这下麻烦了,要是乡亲们回来了。会和那些官兵迎面相撞,事情将会闹得更加难以收拾!乡亲们不会束手就擒的!”
苔玉也同情地插话说:“是吧,那些官兵个个身配腰刀、手执长矛,对乡亲们不利呀!”
曹大爷满怀愁苦的诉说道:“对付那些普通官兵,倒不是有多么的危险,如今世道艰难。盗贼蜂起,乡亲们有习武之风,虽然使用的武器,只是平日里干农活用的农具。也可以随时应对凶悍的强盗,最近都用来应付官兵了。和官兵的积怨太深了的话,会永无宁日的!唉——”
这里的人,使用农具做武器。而且武艺了得,这个情况让陶子云产生了兴趣。
因为陶子云上次去边关作战,见到亲家左宗棠带棺出战,可以用来威慑敌人。而他陶子云。见多了士兵战死后就地收埋,连棺材都没有,心情是复杂的。军官和士兵。同样是由爹娘一点一点抱大的。他不寻求比同甘共苦的士兵有那个优越条件,上次在边关,他就对将领们说过,他想找个使用锄头、镐头、铲子之类为武器的人,做他手下的武将,要是他战死了,也不要棺材收埋,好让随行的将领,使用当作武器的挖掘农具,随时将他埋掉就行了。找那样的人,如今机会到来了。
要是有了使用挖掘工具兼做武器的手下人,他要是再次出战,就可以宣扬这个“死便埋我”的豪迈情怀,抱着以死相拼的决心作战,最大程度的威慑敌人!
有了寻找这种武将心思的陶子云,热情地问曹大爷:“这里的人,武艺最强的是谁呀?”
“不是我吹牛,在这附近,武功最好的,非我外甥莫属!”曹大爷自豪地回答。
武艺最好的,是曹大爷的外甥,陶子云觉得向曹大爷打听消息更有必要了:“你外甥是谁?他的师父是谁?”
“我的外甥名叫柳杉,字杉球,今年刚满二十岁,最近收成不好,还来不及谈婚论嫁。其实,我外甥是无师自通的,他根据日常劳动的动作加以创造,自创了一套武术,然后教乡亲们一起练习。因为我外甥起步早,人又聪明,自然就是武艺最高强的人啦!”曹大爷越说越兴奋,好象都忘记了目前他们所处的困境,“战胜吴尺中的家丁和官兵,就是我外甥带领大伙干的!”
陶子云这下子明白了:“难怪,你今天带着一帮人,到山口去拦官轿,表面是想让官府赈灾,实则为了帮你的外甥拖延时间,还让人报信让他们及时逃跑。”
本来对陶子云他们没有戒心的曹芥黄,听到陶子云这样一说,还是警惕地追问陶子云道:“我这么一把年纪了,平生阅人无数,我看你们虽然不象种庄稼的人,但是也不象坏人,所以对你们说话毫无保留,但是希望你们不要害我们。”
陶子云笑了笑,和气地对曹芥黄说:“曹大爷你不用担心,我们现在只是来看风景的,对这里的断流泉水感到好奇,对山里的青石大岩坑也很感兴趣。好了,我们现在就去那个山脚,看看断流泉水现在怎么样了,然后,去山里,看看那个青石大岩坑,蓄满了清水是什么样子。”
“你们确实象是游客,我们这里正在经历各种艰难困苦,你们要玩就好好玩去吧!”曹大爷说完,就忙着给他租种的水稻拔草了。
陶子云抱着女儿和儿子,招呼苔玉和雨原在迷城,往前方的山脚走去。
那座山,基本上是大青石构成的,其间生长着松树和各种杂草。山脚下,几个沙石中的泉眼,只有丝丝泉水缓缓流出,近处没有行人,一派荒凉的景象。
“去山里,看看那个青石大岩坑形成的大水湖。”陶子云和苔玉、雨原在迷城对视一眼,飞身进山去了。
第477章 挖井得人
深山里面,果然有一个大大的悬空湖泊,湖泊的堤岸上,围坐着许多人!
陶子云他们在湖泊的堤岸下边落下云头,步行走上青石组成的湖岸。
湖泊边上的人,男女都有,主要是些青壮年,他们看到陶子云他们上去了,心里有点发慌。
陶子云热情地对那些人打招呼说:“哈哈,大家不必惊慌。我们是慕名而来,前来看风景的。这个大湖多惹人喜欢呀,水很深,但是水清见底。”
那些人警惕地望着陶子云,没有出声。
陶子云干脆直接地询问道:“你们谁是柳杉?字‘杉球’的那个。”
一个女的抢先回答说:“你们找他做什么?我们家里人都不认识你们,你们有何企图?”
“你是柳杉的家里人?是他的姐姐还是妹妹?”苔玉从陶子云手上抱过了女儿,给那些人解释说:“我们刚才从你们村边经过,我们是来游玩的,还想告诉你们,那些官兵进了你们的屋子里,你们不要那么早回家,免得回去跟他们迎面碰上,就会再次打斗起来,那样就跟官兵结怨更深了。”
刚才答话的那个女的这才回答说:“我是他的姐姐柳杉果,我弟弟在对岸那边,刚才钻到水里去了。”
陶子云望着远远的湖对岸,这才发现了,是有一个男的从水里钻了出来。这湖水虽然清澈见底,可是他钻到远处的水下,还是不容易被发现的。
雨原在迷城迷惑地追问柳杉果:“你弟弟钻到水里去做什么?”
“我们在这湖边谈天说地,想到这湖水就是我们那里的泉水倒灌进来的,可是大伙都奇怪,为什么我们那里的泉眼,这么久不出水,这里的湖水也不会从这堤岸溢满出来呢?”柳杉果越说越郁闷。她见陶子云几个大人,听了她的话,望着湖面在沉思,她又嘀咕了一句道:“不知道我弟弟发现什么问题没有。”
陶子云建议说:“不如你叫他回来问一问。”
“弟弟!你快回来!有人找你!”柳杉果真的朝对岸的弟弟叫了起来。
“姐!你叫我但并不是你找我!?那还有谁啊!?找我哪里会有什么事啊!?”柳杉虽然话是这样说,还是上了岸,朝这边走了过来。
“来客人啦!是客人找你!”柳杉果简单地回答了这一句,见弟弟已经在走过来了,就不再出声了。
柳杉穿着短裤跑了过来:“是什么客人啊!?”
“哈哈!是游客!也算是客人了!”陶子云爽朗地回应着。
柳杉明白了,是来了陌生人。他来到人群附近,穿上了他放在那里的衣服。对陶子云直白地说道:“找我没什么事吧?”
陶子云亲切地对柳杉说:“我帮大伙儿问问你,你刚才下水,在水里发现什么没有?我们这次来,对断流的泉眼感到迷惑,对这个湖的水满不出去,同样感到疑惑。你是这里的领头人,就该找你打听一下这方面的情况了。这算是找你有事吧?”
柳杉是一个清秀的小伙子,见到陌生人专门来找他,感到有点拘束。他想了一下陶子云话里的含义。这才谨慎地回答说:“算是找我有事。泉眼那里嘛,泉水是从石山脚下冒出来的,那个山里是空的,大家都觉得。里面住着恐龙,泉水断流,是恐龙堰水的结果。我们现在的这个位置,是那里的泉眼的方向。刚才我就是从这里下水的,这个位置的湖边,还是不断有泉水冒出来。然后我沿着湖边。不时地潜下水去,寻找哪里是出水的地方,都找到对岸去了,还是没有发现湖水流出去的地方,为什么这湖水不会溢满出去呢?”
陶子云给柳杉分析说:“这方面倒是不奇怪,因为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