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双龙传-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到柳成龙气呼呼的闯进李如松大营的时候,李如松的军队已经在开城外安营了。

“李将军,你这是什么意思?为何军队一撤再撤。”

看着柳成龙喘着呼呼的粗气,他并没有答话,而是欣赏的看向霍方义:“你说的没错,他又回来了。”

李如松走到柳成龙身边,拍了拍他老人家的肩膀,说道:“你别急,我跟你说一件军事机密。”

柳成龙被说得一愣一愣的,他随着李如松走到了桌前,桌子上摆放着一张朝鲜地形图。

“霍方义,由你来讲!”李如松在有意锻炼霍方义。

“好,柳大人,日军的数量倍于我军,我想强攻不得,必须智取。”

“怎么个智取法?”

“烧粮!”

“好是好,可是哪有那么容易啊。”

“你听我说,只要我军一味的北撤,倭寇必放松对我军的警惕之心,到时候你再派游击队对其进行骚扰,牵制住倭寇的注意力,我军就有利可图,只要能拿下日军的粮仓,其必会不战而退!”

听了霍方义的话柳成龙不仅没有露出兴奋的表情,反而眉头紧皱:“好是好,可是部队真的不能再撤退了,再撤退的话,我怕全朝鲜人的士气都会受到严重打击的。而且临津江这道天险一旦放弃北方就是一马平川,很难固守的!”

“其他的你不用管,赶紧去联系各路游击队,让他们尽早行动。”

“不行,绝对不能再撤退了!”柳成龙拧死理,老顽固。李如松拿他没办法只好同意道:“好好好,听您的,就驻扎在开城,不撤了!”

柳成龙这才满意的走了,可是他前脚刚走,后脚明军将士就开始收拾行李继续北上。

“将军,你…”霍方义对与李如松这种不讲诚信的做法很吃惊。

“这叫兵不厌诈,年轻人多学着点。”

“哈哈,还是将军厉害!”

075 【火烧龙山】中

柳成龙刚进平壤城就得到消息明军已经开拔,这个气啊!但是没办法了,李如松那家伙怎么也说服不了,还是先干正事吧,希望这一次能顺利。

李如松军队刚驻扎到平壤城外,前线查大受的好消息就传了过来:“日军的粮草屯在龙山仓,驻扎的军队打着立花家族的旗号,据说两位将领是立花家的重臣安东常久和小串成重,兵力大约有五千人。”

剩下的任务就是等,等出击的时机。这一等等了将近半个月。

半个月以来,汉城附近的倭寇和游击队一直都没停歇过,尤其是那些倭寇为了建立起保卫汉城的防线,派重兵进攻汉城附近的幸州城。幸州是一座山城,滨临汉江,三面环水,一面陡坡,易守难攻。更重要的是,幸州城俯瞰碧蹄馆至汉城之间的要隘,扼守着日军北上或明军南下的咽喉,战略位置之重要不言而喻。

然而日军在这里付出了惨痛代价,幸州守将权慄率领为数不多的军队依靠天险一次次的击退日军的进攻,疯狂的日军不断的增派军队,用了无数的炮弹,几乎将幸州的城墙都轰烂了也没能拿下幸州。宇喜多总司令气的七窍生了烟,在床榻上病了三日。就是在日军大举进攻幸州的时候,李如松看到时机来了,倭寇现在的注意力都在幸州战事上,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后方,失去了这次机会,就不会再有机会了!

李如松当即下令:“霍方义!”

霍方义很吃惊:“在”

“给你500人和一个当地向导,务必拿下龙山仓!”

让我去?这可是李如松第一次派自己独立去干正经事啊!

“领命!”

“你现在可是我的游击啊!好好干!”李如松突然话锋一转,像变了一个人,看来他对龚子敬的死还是念念不忘,这至少说明他是一个爱护自己属下的好领导。

霍方义自信的说:“一切就交给我吧!”

“要不要一起去?”霍方义问叶答。

“废话!现在我跟定你了!”

简单的装备了一下,说是简单也不简单,每个人背了三天的口粮,以防没机会下手需要蹲点。带了两个火硝石,做点火之用,顺便带了一把刀,穿上了黑色的夜行服。

就在霍方义准备行动的时候,李镒领着他的朝鲜士兵来到了大明军营。

“霍将军,柳成龙大人让我配合您一起行动。”

“那敢情好,我们出发吧”

李镒带了有1000人,霍方义早就想好让他去引诱驻守龙山的日军,然后自己和叶答趁机绕到背后给他放火。

他们马不停蹄的穿越了度过了临津江、穿越了惠阴岭,趁着夜色隐蔽在了距离龙山不远的一座小山脚下。

“沿途果然没有任何的日军守卫,看来宇喜多已经认定我们不会短期内再度实施攻击,而将所有部队都掉去进攻幸州了。”

霍方义和叶答安稳好军队与李镒三人站在半山腰往龙山方向望去。山上黑通通的一片,根本看不清楚有什么,但是半山腰上有许多火光,这些火光都是间隔百米远。

李镒说话了:“龙山石洞比较多,这些石洞潮气很重,不易生火,我想日军肯定将粮草都存放在那些石洞内。那些火光应该就是每个石洞的位置。”

霍方义点了点头,这一次他是总指挥,一切听他的。

“好,很简单,李镒带领你的士兵从正面攻上去,必要时候可以撤退,但是必须牵制住日方的守军。然后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我们了。”

“好的,祝你们好运!”

龙山的面积并不大,因此日军为了更好的防备敌军的偷袭,将龙山山脚围了一个圈,连一只苍蝇也飞不进去。李镒的作用显而易见,就是将所有的日军都吸引到他这里来,然后给霍方义留出上山的空当和点火的时间。

事情也正如所想的那样,李镒的部队一抵达龙山的山脚下,所有的日军都如临大敌般的全部涌到了这里,夜色很黑,他们也无法判断对方有多少人,只能集中兵力与之抗衡。

等到所有的日军都聚往李镒的方向,霍方义才带着自己手下的500士兵从后山往山上爬。

后山上其实还驻扎一些日本兵,此时此刻他们看到山脚下杀声四起,心里也是忐忑不安,但是主将曾经告诉他们,自己的职责就是保护粮草的安全,因此他们不敢随便行动。

也因此,霍方义的部队刚爬上山就碰到了这些驻守在最后战线的日本士兵。

现在是正面的对决,霍方义和叶答挥舞着手中的刀率先冲了上去,只有先把这些日本兵杀光,才有更多的时间去点燃这些粮草。

在山上守备粮食的人数也不少大约有300人,但是相对于霍方义的军队,还是少了将近一半。不过霍方义的部队刚爬上山,就被正在山脚抵御李镒的日军将领安东常久发现了,他留下小串成重继续抵抗朝鲜军队,自己率领一千多人上了山,那些粮草可是战争的关键,一旦被毁,整个侵朝战争就有可能发生逆转,因此必须确保粮草万无一失。

本来霍方义想偷偷的将山上的守军全部杀死,然后悄悄的点燃火把,但是事情远远超出了他的控制,他没想到安东常久来得如此快,倒也不是安东常久安排的周密,是因为他在面对李镒这些部队的时候心里犯嘀咕,因为李镒冲过来的时候是大喊大叫的,那意思就是巴不得你来的人越多越好,这倒也没什么,打仗这种事情有时候就是靠谁喊得的声音高,但是他的位置比较特殊,不得不考虑的更多。就在他不经意回头往山上看时,突然发现山上隐约的有黑影在动。

800人的活动不可能没有动静,但是因为山脚下五千多人的叫喊声更大也就埋没了山上的声音,但是夜幕下蠢动的影像还是能够看得清楚的。安东常久大叫一声“不好!”于是带着人上了山。

此时的霍方义和叶答带着士兵登上了半山腰,已经与那三百看守斗在了一起。

霍方义安排得很详细,五百人众,三百人战,两百人点火!三百对三百,刚好拖住了这些看守,剩余的两百人开始抢夺石洞门口的那些火把,每抢到一个,就将火把丢进石洞中。

尽管石洞潮湿,但是那些粮草还是瞬间被点燃,这些火苗慢慢的增大,在黑夜中闪耀着光芒。

安东常久在带兵冲上山的时候已经看见了漫山的火光,他哇呀呀大叫着往山上冲去,这粮草一旦丢失那可是掉脑袋的死罪啊!

霍方义亲手斩杀了一个倭寇,这是他发现了山下有一队人马正迅速的上山,而现在这粮草还没有烧掉一半,必须拖住他!

“附近的人跟我来!剩下的叶答指挥!”霍方义招呼自己周围大约有100多人,朝着安东常久上山的方向冲了过去。

只怪夜太黑,这安东常久骑着马根本看不清脚下。霍方义一个打滚在安东常久的冲上来的马前停下,然后一刀(因为是突袭行动,霍方义这一次带的不是自己惯用的长柄大刀,而是单手的普通刀)砍掉了安东常久的马蹄。

安东常久猝不及防从马上摔了下来,这个时候叶答不知从哪里突然出现,一刀结果了这个日本将领。

霍方义道:“不是让你统领其他人吗!”

叶答指了指身后的士兵道:“他们烧的正欢,根本不用我指挥。”

“那就跟我一起上吧!”

主将一开始就被干掉了,这对日军的心理打击非常大,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山上这股明军究竟有多少,现在又少了统领,因此对砍起来手就软了很多,明军士兵以一敌三都是游刃有余。有了两位头领的奋力拖延,后面的士兵迅速的将所有的粮草都点着了火。

火全部都点着了,但是现在还不是撤退的时候,必须等到火势大到根本无法扑灭的时候才能走人,因此霍方义用高分贝提醒着自己的士兵:“坚持住!”

霍方义在这场战役中已经完全成长为一名独立的军队统帅,论智慧和武功可能两人差不多,但是霍方义比叶答多出的优势就是统帅能力和对局面局势的把握能力。

山下的李镒也在坚持,小串成重也不敢贸然上山,但是看着越来越大的火苗他知道安东常久肯定是被拖住了,看来一千人是不够的。他留下一千人继续和李镒缠斗,自己带着剩下的两千多人上了山,他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时间已经太晚了。

就在小串成重刚刚带着人上山之时,霍方义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因为他已经发现山下又上来了大批的日军,而这一部分的日军明显要比安东常久所带的人多得多,不能久留了,反正任务也完成了。

明军开始陆续的从拼斗中抽身而退,趁着夜色从后山原路返回。小串成重根本顾不上追杀他们,他看到地上躺着的安东常久的尸体,心里异常的痛苦,痛苦的不是安东常久的死,而是这些粮草烧毁后他的下场!

“快!救火!救火!”

明军士兵顺利的下了山,与此同时李镒也带着朝鲜士兵撤退了。

***求收藏,求红票,真心感谢***

076 【火烧龙山】下

“倭寇并没有追杀我们”

霍方义狂笑道:“追杀我们?他们还有那心情吗!哈哈。”

“嘿嘿,现在必是忙于救火了。”

“救火?哈哈,上山可是一点水也没有,这一次倭寇将领的头肯定大了!”

叶答嘴上并没有说什么,但是心理感受到现在的霍方义已经不是以前那个腼腆的大个子了,到了古代,他反而转变成了一个如此爽朗的人,真的是爽朗吗?也许会是狂暴。叶答对于自己的想法突然感受到一阵阴森的寒意,现在他有一个感觉,自己以后要和这唯一的亲人成为敌人也说不定。

霍方义说的没错,山上的小串成重对于越来越大的火势没有丝毫的办法,只能干瞪眼、瞎着急。人数是多,但是要想打水还要去往山下,这一来一回根本时间上就来不及,而且自己也没有打水的设备啊!眼看着这些从朝鲜人民手中抢来的足够五万军队吃上半年的粮食就这么一点点的被烧没了。

小串成重闭上眼睛长叹一声:“天灭我也!”然后抽出了武士刀剖腹自杀了!

此时正在幸州城外亲自指挥战斗的宇喜多总司令看到了这些火光,因为这漫山的大火在黑夜中着实耀眼。

立花宗茂此时正在他的身边:“司令,是、是龙山方向。”

“司令?”立花宗茂看到宇喜多根本没有任何反应,因为他的总司令已经傻了!那可是所有北方将士食用的粮食啊,没有这些粮食侵朝战争根本不用打了。用不了一周,自己的士兵们都将会被饿死。

幸州之战他也没心思去打了,只见他颓废无力的说道:“撤,撤退!”

回到汉城的宇喜多秀家直接面临的就是五万大军吃不上饭的问题,而且现在正值冬季,加上战乱,朝鲜的土地里根本没有丝毫的粮食,单靠抢是根本不足以解决问题的。于是他在征求了小西行长的意见后萌生了往南方撤退和求和的念头。

当然求和这种事情有伤面子,必须征得太阁大人的同意,丰臣秀吉此时正意气风发,想要亲帅大军增兵朝鲜,如果将事情的始末直接陈述,势必会遭受到“猴子”的严惩。于是宇喜多秀家在给秀吉的信中丝毫没有提及龙山粮草被烧一事,而是很委婉的说:“我军已取得对明朝联军初步的胜利,无奈朝鲜游击队骚扰的太厉害,而且因为战线拉得太长,朝鲜又是个鸟不生蛋的破地方,粮草接济不上,故目前不宜进军,恰巧明朝派出使者想与我方讲和,经过诸将商议决定主动让出汉城,南撤到釜山,等个半年到秋收时候粮草接济上,太阁大人您再亲帅大军再踏平北方!”

丰臣秀吉自是很想到朝鲜的土地上走一走,但是也顾虑到日本本地战局的稳定,而且宇喜多信里讲的很清楚,于是就推迟了自己入朝的想法,同意讲和。霍方义这一次的战役是整个援朝战争的转折点。

得到了太阁的允许,宇喜多当即提笔给柳成龙写了一封和谈信。这封信不知为何没交给柳成龙反而到了李如松手里,反正朝鲜人在这场战争中也没多大作用,日军议和的对象也是朝鲜后面的明帝国。

李如松看过信之后并没有说什么,他现在已经习惯先听听霍方义的意见。

“霍方义,你看一下”

霍方义看过信道:“倭寇信中所讲求和之事,我看非常适合目前敌我双方的状况。”

“哦?怎么讲?”

“先从日军来说,其一,断粮,五万大军没有粮食吃那将是什么概念,我想大家都清楚,而且这粮食也不是一两天长出来的,因此他们短期内不可能再发动进攻。其二,平壤一战倭寇知我军威猛,北上之事必将从长计议,且朝鲜游击队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负担,短期内想一统朝鲜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他们只能与我方讲和,不单如此,日军必定还会向南撤退,因为北方已经不是他们能待的地方了。”

“那我方呢?”李如松欣赏的看着霍方义,分析得不错嘛。

“我方也有两点,其一,碧蹄馆之败让我军认识到日军的难缠,而且日军北方数量是我军的数倍,这本身就没法打,夺取平壤也是我军将士英勇和李将军的指挥有方,如果硬拼我军必定占不了便宜。其二,粮草问题也是我军的最大问题,朝鲜人迟迟不送粮不外乎这片地方已经搜集不到什么粮食了,没有粮草这仗我们也没法打。除去这两点最关键的是…”霍方义在此停顿了一下。

李如松就是在等霍方义最后这一句话,因为他要看一看霍方义最终的想法是不是和自己一样。

“这片土地与我们本身毫无关系,只要倭寇能退兵,尽量让我军将士少伤亡才是至上的真理!我想远在京师的吾皇陛下也是这么想的。”霍方义说道皇帝的时候抱拳举了举,表示对皇帝的尊敬,虽然现在他远在异国他乡,距离万历皇帝十万八千里。

李如松点了点头:“说得好!我也是这个意思,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和平谈判是最好不过的了。既然宇喜多这么有诚意,那我们也派遣一个有诚意的使者去谈判,来人呐,去将沈惟敬给我叫过来。”

沈惟敬此人可真是富有传奇色彩啊,明日两军谈了三次判,全都是他在中间来回跑,这个苦差可不好干啊。他要一边表演、还要提心吊胆伺机溜掉,还不能丢了自己国家的人,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活啊!

李如松给沈惟敬简单交代了一下:“去吧,保证两个原则,一不能丢人,二让日军撤出汉城!”

这两个条件不难,其一因为现在日军急于求和,不会在谈判桌上挑衅的。其二,没有粮草日军本就正想着南撤呢,自然也会同意。因此这一次沈惟敬毫不费力的就完成了任务。但是日军还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必须得能代表万历皇帝的钦差使者来亲自和他们谈判,因为沈惟敬不能代表皇帝的意思,而且他们怕李如松假谈和,在撤退的时候再偷袭自己,所以这件事情必须让万历皇帝知道。

李如松发愁了,这山高皇帝远,书信来回都要半个月啊!

“这个不难”在李如松发愁的时候霍方义总是有话讲。

“讲”

“反正倭寇也不知道究竟谁是皇帝的钦差,我们只要找两个知晓朝廷礼数的文人和他们谈就行了。”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说得对,刚好这一次出征宋侍郎(兵部侍郎,相当于军委主席)在我军中派了两位文官,就让他们去吧!”

这两人换上了干净高档的衣服,至少他们代表的是皇帝的威严,也得穿的像那么回事才行,这两件衣服还是朝鲜人赶制出来的。他们在沈惟敬的带领下和日军完成了一系列的谈判。

谈判很简单,毕竟双方有着相同的目的,最终这场谈判达成了四条结果:

1、日方归还两位王子和被俘众朝鲜官员。

2、日方全军撤出汉城并退回釜山。

3、我方派遣使臣去日本会见丰臣秀吉。

4、我方全军也同时撤出朝鲜。

前三个条件不难,都是双方的意愿,关键是最后一个,不过李如松已经授意只要日军肯退军什么条件也可以答应,因为他还是秉承那句话,兵不厌诈。反正谈判过后可以什么也不承认。不过如果倭寇真能与朝鲜划江而治,我方倒也可以考虑真正退兵,这场战事本来就不关我们什么事嘛,何必强出头冤死一些将士。如是日军还有北上的想法,敢威胁我大明的疆土,那一定要将其打回老家去!

这次谈判始终都没有让柳成龙知道,但是始终纸包不住火,再说李如松也没有故意隐瞒的意思,本来议和的话他并不反对,但是日军提出的只撤到釜山就让朝鲜人不能接受了,这不是楚河汉界要将朝鲜民族一分为二吗?岂能如此!

他怒气冲冲的来找李如松,李如松已经懒得跟他废话了,谁有谁的考虑,你们朝鲜统不统一关我屁事,我只要保证那战火不会烧过鸭绿江就行了,于是他又施展了兵不厌诈之计:“放心吧,柳哥,我那是退敌之计,赶明儿有机会了还是要进攻的。”

看着李如松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柳成龙自然不信,但是话已经说到这了,自己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希望李如松能真想他自己说的那样找机会继续进攻。

不过日军倒也不怎么守信,过了约定日期居然还没有从汉城撤出。李如松于是派使者去催促了好几回,在这期间柳成龙也一直劝李如松:“看到没,日军出尔反尔,我们还是进攻吧!”

李如松摇了摇头:“再等等!”

最后倭寇拖延了半个月的时间,才从汉城撤出。这半个月的时间日军在干什么?在做最后的搜刮,能拿走的,所有值钱的全都拿走,不能拿走的一律烧毁!汉城内全部健康的男丁拉走,一个不剩,只剩下些老弱病残和妇女。日军在撤出汉城的时候居然还高悬彩旗、敲锣打鼓。似乎他们是取得了多大的胜利。

***求收藏,求红票,真心感谢***

077 【大刀刘綎】上

柳成龙看到如此景象又来催促李如松进攻。李如松又是摇了摇头:既然日军真的退了,那何必平添些无辜的伤亡呢,但是他嘴上可没这么说:“这么大张旗鼓,必定有诈,不可追。”

“这…”

柳成龙真是无话可说,因为李如松说的确实有道理。

日军撤出的当天,明朝联军就进驻了汉城。

“这次可以一睹韩国首都的风采了。”霍方义说道。

“是啊,不过这倭寇所过的地方肯定寸草不生了”叶答感叹道,南海战役的时候,叶答见识过日军的残暴。

果不出所料,汉城内几乎已经看不到任何生命的希望,遍地狼烟,街道两旁到处是破房碎瓦,

街上四处角落里不知躺着多少朝鲜人的尸体,有的已经腐烂不堪,散发着恶臭。这些尸体的旁边还卷缩着一些奄奄一息的妇女儿童,状况惨不忍睹。

“好似人间地狱啊!”霍方义感叹道,这毕竟是朝鲜的首都,现在居然被倭寇毁成这个样子了,就连皇宫也被火烧得不成样子了。

不过李如松们毕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对这些景象根本不在乎,战争本就如此残酷。

倒是柳成龙含着泪下令开仓放粮,并吩咐士兵们将尸体全部搬出城外,不然会传染瘟疫的。

看着汉城外堆积如山的尸体在烈火的焚烧下慢慢的变成了灰烬,然后被冷冽的寒风刮散在空气中,霍方义和叶答胸中有一股说不上的憋闷,就为了自己的私欲和野心,就要伤害这么多无辜的人民。残酷的现实,无情的战火。

“唉,心情极其低落啊”看着这一幕,叶答说起话来都很困难,他又想起了江华岛死去的弟兄们、为了保护自己死去的金千铢、还有说不上爱但却也无法忘记的智慧。

“战争就是如此,别想了,在这种乱世要想生存下去还是少多愁善感。”

看着大言不惭的霍方义,叶答心里犯嘀咕难道这才是真正的霍方义?看来我们那个时代真是埋没他了。

汉城的南面就是汉江,光复汉城之后没几天,柳成龙就再度催促李如松进军。柳成龙这一次也精了,他不跟李如松吵,而是每天找李如松软磨硬泡,李如松也拿他没办法,只好说:“没船,怎么渡江?”

没错,那汉江虽没我长江宏伟和宽阔,但是想要度过去,没有大型运输船只是不行的,李如松就是找一个借口,好让柳成龙闭嘴。

柳成龙反问:“是不是有了船就可以进攻了”

“那是自然”

“好!”柳成龙真不是盖的也不知道是事先有准备,还是有许多能工巧匠,只用了一周时间就在汉江上造了百余艘大船。这时候李如松也没办法了,只好派兄弟李如柏领兵渡江。

“霍方义,你不是说之后没有战争了吗?这大部队一渡江,很快就会再次引起战争的。”

“可能我记不清了,应该不对啊,确实和谈成功了,难道历史因为我们的到来已经发生改变了?”

历史并没有发生改变,因为大部队渡河刚到一半,负责这次战役的李如柏突然说自己身体有恙,需要静修一段时间,于是刚到汉江南面的士兵们又摇着浆回了北面。

“哦?”霍方义笑了:“看来是他老兄在后面指示的,这历史确实没发生改变啊!”

李如松的不作为,引得柳成龙很生气,看来他已经无法改变这圆滑的李将军了,于是他以国家的名义给万历皇帝写了一封信,那意思就是李如松在前线不听话,不好好打仗。

宋应昌是主战派,他对李如松也有些不满,督促其赶紧进兵,李如松心里骂道:GRD柳成龙居然敢告我的状!我偏不动!于是他跟宋应昌说:不行、没粮草、兵力也不足,根本打不过日本人。

宋应昌算算时间大约也快半年了,这场战争居然打了这么久,看来小日本不是好打的,因此他将大明留在川蜀的一支精锐调往了前线,那就是全部以苗族士兵为主的刘綎部队。

“刘綎?”叶答对此人比较陌生。但是霍方义知道在这个时代唯一能令他耳熟能详的两个人就是李如松和刘綎。

“明史上说刘綎此人力大无穷,他来了你就知道了,我也想跟他比试一下。”

叶答看了看霍方义,自从穿越以来这小子长得越发壮实和魁梧了。

“那倒是,你们都是猛男型的,该好好比试一下。”

过了大约有半个月,刘綎的部队就到了,为何来得如此快,其实宋应昌早就有增兵朝鲜的准备,刘綎很早就从四川开拔了,而且刘綎部队相对于辽东铁骑更适合在朝鲜这种地形上作战。他们个个都是单挑的好手!

那刘綎胯下一匹黑色战驹,手中握有一把长柄大刀,虎虎生威的走在阵列的最前面,他身后是队列整齐的川兵队伍,这群川兵穿的盔甲与目前的明军不大一样,他们穿的不是那种覆盖全身的重甲,而是只有上半身从脖颈以下到大腿根部之上的轻甲。这样更有利于在川蜀那种高低起伏比较大的地形中灵活战斗,很大程度上中国古代的兵种都是由地形所决定的。这些川兵也没有戴铁盔,而是用头巾包住了长发,看起来倒是匪气很盛!川兵们每人后备背着一捆行李,里面有粮草和其他的生活用品。腰间插着一把苗刀,这些苗刀都是弯的,好似古龙小说里的圆月弯刀,苗刀插在腰间不带刀鞘,方便突然遇袭的时候可以很快的抽出来杀敌。苗刀的好处就是适合近距离搏杀,这也是川蜀地形所决定的。

李如松和刘綎几乎就是当时代的南帝北丐!两人一见面刘綎就给他来了一个见面礼。

刘綎骑着马走着走着突然将手中的大刀往空中一挥,然后直直的朝着李如松丢了过来,李如松面对来刀并不慌张,只见他狠狠的一拽缰绳,胯下战马长嘶一声,往旁边齐齐的挪了四步,恰巧躲开了这把刀,刀尖硬生生的插在了地上,刀柄还在半空中晃了好久。

霍方义感叹道:“好强的力量!”

“哈哈,子茂兄,好久不见啊!”

“别来无恙,子绶兄。多日没见那脾气还是没有任何改观啊!”

“脾气改了还是我大刀刘綎吗!哈哈。”

叶答观察到刘綎此人大约40岁左右,176的中等身高,浓眉大眼,大长脸,满脸的横肉,笑起来虽然爽朗,但是叶答总感觉那笑声的深层次里居然有一股奸诈,可能大部门的将领都是这样子吧。刘綎的双臂异常粗,差不多跟自己的大腿一样了,比霍方义那种彪悍型的还要粗壮,果然不愧为力量型选手啊!

刘綎笑完却并不下马,而是跟李如松说:“子茂啊,叫你的人把刀还给我吧。”

李如松可能多次被刘綎这么吓了,他环顾了一下四周,跟霍方义说道:“你来。”

霍方义心想拔个刀还用让我这个游击上吗,不过瞬间他意识到了这件事情意味着什么,因为史书记载刘綎力大无穷啊,那这把刀自己还真不一定能拔出来,不过试试还是可以的。

只见霍方义走到刀前,双手反握住刀柄,双腿下曲,将全身力量灌注到双腿上,然后双臂一用力,刀被缓缓地拔出,这把刀果然死沉死沉的,不下一百五十斤啊,然后霍方义双手握刀,试着在空中抡了几下,虽然沉但是还不至于抡不动。

“哦?”马上的刘綎欣赏的看着霍方义,对于霍方义的力量刘綎还是略微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