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中华再起-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英军被袭一事,英方坚持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原本在领事馆的十几个工作人员已经随李泰国一起撤到了距离军港很近的淮军水师学堂,这里虽然是淮军的学校,警备工作却向来是受在校英国军官地指挥,而现在学校里地学员大多数离开北上,教官们却剩下不少。再加上英军派来的一个连的士兵做为警备力量,保护这些外交官员的安全,因为如此,英国方面与淮军代表的会谈就坚持设立在了水师学堂的教学楼内,而海州方面显然无可不可,反正水师学堂也是在淮军的地头之上。

说起此事,赫德与李泰国等人就是极端郁闷。做为英方代表。他们极为重视这一次会谈,因为显然会谈失败的结果就是两边大打出手。李泰国这样藐视淮军力量的人也知道战事一起,英军和淮军双方都会有着惨重的死伤和损失,所以英方出动了两个领事与相应地外交谈判人员,而淮军一方直到现在,却只是由知州周攀龙领着一帮州衙的直属吏员们参与谈判。

如果不是赫德知道阎敬铭以政务首脑的名义下达指令,由周攀龙全局负责的话,怕是也压不住一直心怀不满觉得受到了轻视的李泰国。

挂在墙上的自鸣钟不紧不慢的走着,滴答滴答地声响吵地人格外心烦意乱,很多属员沉不住性子,三三两两的簇拥在窗前,观看着直通水师学堂地大道,雪茄青蓝色的烟雾在窗台前弥漫开来,随之而起的,就是这些属员们漫不经心的交谈。

初夏时节,一伙英国人吵嚷了一天,原本因为谈判的事情而紧绷的弦在这个时候忽然松驰了下来,中国佬不知道是什么事耽搁了?今天已经是谈判的最后关后,昨天李泰国已经对周攀龙提出警告,再不达成协议,大英帝国的海军就会炮轰海州港口,而相关照会,也已经向停泊在港内的大量民用船只发出,这两天来战去密布,很多第三国的船只已经离开了港口,来自中国各地的民用商船也匆忙离开,现在放眼看去,并不宽阔的海州港口内几乎没有了任何船只的身影,只有几艘英国军舰停泊在港口炮台的射程之外,靠着十几艘小艇补给和互通消息。

局势如此紧张,中国佬们却敢如此的怠慢!原本就有很多英国外交团的属员们都自觉这一次的谈判未免有些宽纵了这些野蛮人,到了现在这个时候,更是让众人觉得异常的愤怒。

李泰国耐不住性子,脖子间的衣领已经被他扯开,他满脸通红,尽管窗口的和风一直吹拂在这位青年领事的身上,然而他额头上豆粒大的汗珠却是说明了领事大人正是先浮气燥,根本享受不了这初夏凉风的时候。

海州的水师学堂当然是不折不扣的为淮军海军培养人才的学校,然而一切建筑的规制和风格都是与英国本土的海军学校一般相同,几近没有任何的区别。校园是开放式的,大片大片的绿色草皮把学院四周包围的严严实实,然后是一颗颗移值来的巨大树木,间错有致的栽种开来,在这样的初夏时间,呆在草地上和大树底下,想必会格外的阴凉。

学院的主体建筑都是英式建筑,包括操场与训练场的习惯,还有相应的训练器材,所有一切甚至是建筑学校的红砖也都是自英国本土运来。

这一切当然是张华轩为了让英国佬们安心教学而答应下来的条件,而英国约翰牛的固执也是天下闻名的,这些教官为了把学员培养成完全英国式的海军军官所采取的办法居然是连生活方式也纯粹的英国化,对这样的坚持,张华轩也是无可奈何。

毕竟,据他熟知的历史来看,日本海军中大量的早期学员都是纯粹的英国式的海军军官,包括衣着品味和喝下午茶的习惯,这其中的佼佼者,自然就是伊东佑享。

有鉴于此,就在淮军的地头海州港口附近,建起了这座纯英式建筑风格的庞大建筑群,而就在草砰尽头的主楼二楼的窗口前,一群面色阴沉的英国人无心观看校园内纯英式建筑风格的景观,却只是远远打量着道路尽头是否有人踪出现的迹象。

一直到三点半钟左右,几个眼尖的属员先大声开口道:“可恶的中国人总算来了,这些该死的黄皮猴子迟到这么久。”

听到这些不老成的属员们大呼小叫,赫德只是微微一笑,也站起身来向着众人道:“指望中国人守时,仍须耐心等待很久。”

他在淮安很久,在淮安的中国官员办事勤谨奉公,不贪污不索贿,也绝不会推诿公事,民间百姓也是另外的风貌,就是这样已经让他极为意外,并且佩服张华轩的治政本领。虽然如此,|奇^_^书…_…网|想中国人完全守时,仍然是属于不可能的妄想。

原本这位年轻而性格阴沉的领事的微笑极其动人,不过眼前这些属下激动于海州方面的中国谈判对手的来到,居然没有一个人注意到这位一向阴着脸的领事先生居然在微笑。

看着这些属员们欢欣鼓舞的模样,李泰国却是一阵心酸:什么时候,英国人在等候中国人来谈判的时候居然要如此的欢喜?

不过李泰国还是很有职业素养的把自己的衣服整理整齐,不管如何,不能在一群野蛮人面前失去大英帝国外交官的风度与基本的礼仪。

可惜欢愉只是短短一瞬息之间的事,片刻之后,所有的外交官都征住了。与他们想象中的不同,这一次前来的并不是周攀龙一伙的谈判官员,而只是一个普通的海州衙门的官员。

淮安的政务改革已经开始悄然着手进行,原本对英国人复杂难言的中国官制也开始变的简单明了。

赫德与李泰国心里都清楚,这时候骑马匆忙赶来的是一位海州外事科的一位普通的吏员,论起身份,比周攀龙相差十万八千里远。

两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却也只能回到会议桌上坐好。待那吏员拴好马匹昂首直入时,两位大英帝国的外交官员都没有起身。

赫德直觉里知道事非寻常,虽然表面上仍然是一副死了亲娘的呆板模样,心里却是异常紧张。很多年后,当这位在中国呆了几十年的外交官回忆过往的时候,他这样写道:“那天只是中国的一个寻常初夏天气,并没有烦人的蝉鸣声,二楼的会议室里也并没有讨厌的苍蝇…………这在中国非别寻常。当那位二十出头的年轻吏员向着我们健步行来的时候,我知道,我在中国的事业已经到了一个转折关头。”

第三卷 中流砥柱 (212)舰队

赫德的直觉并没有出错。

很多年后不少历史书上都把这一镜头定格了下来而大书特书,而在当时的寥寥无已的几个当事人来说,整个过程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

年轻英伟的中国外交吏员显然是特意选出来的。他身着与淮军的军便服大致相同式样的衣服,官制改革后,官员衣饰的改革并没有费太多的时间来讨论,很简单,把淮军的军服略做改革之后,就让这些政府部门的官员特别欢喜,很多人第一时间就自己找裁缝做好了一身。

现在,这位年轻的海州官员身着一身黑色的制服,脖子那里的风纪扣扣的严严实实,与士兵不同,官员们使用的是更昂贵一点的银白色的银扣子,上下各两个衣兜慰的平实贴身,脚上的皮靴子擦的闪闪发光。

看到英国人坐在原处等待自己,这位负责通传的英伟官员略有些紧张,不过他很快镇定下来,向着赫德与李泰国颔首为礼。

也不等对方是否还礼,他便打开手中的文书,大声念道:“奉淮军军令部长并海州知州命,下官特来知照如下:因英军无理进入州城,擅杀我国平民交涉一案奇。сom书,淮军及地方政府秉持极大诚意与英方会晤谈判,然而英方却以勒索、恐吓、威胁为能事,如此会谈,已经没有必要再进行下去。我方希望英方能够冷静下来,以和平共处为最终目的,真正的坐下来谈判双方未来的和平和作与共同发展的问题。从照会递交时起,淮军与英国方面地谈判无限期终止。以上,淮军军令部长丁宝桢。海州知州周攀龙。”

在场的英国外交人员不论是谁都熟谙中文,随着这海州外事官员字正腔圆的朗读声,很多在场的英国人都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

是的,大英帝国与很多不知道国际公法与规则的野蛮国家发生过大大小小无数场战争,然而,那些野蛮人根本就不懂西方世界这一套谈判宣战的这一套玩法。就如清朝一般,连个使节也不敢由皇帝接见,说是天朝皇帝尊贵。骨子里却是怕了。

此时在这海州港口地水师学堂内,居然被一个穿着打扮近似西方,而口吻与做法完全西式的敌人用极其正统的文书向着大英帝国宣告:和谈破裂。

李泰国已经目瞪口呆,他虽然狂暴,却并不是没有理智的莽撞之徒。他只是太小瞧中国人罢了。

事实上,若是换了大清的大学士和尚书们来谈判,事情的发展与结果,就会决然不同,也不会给这些自视甚高的英国人这么大的打击。

说到底,就是中国人用西方列强的手腕与做法。给了这些骄狂的英国人一个狠狠地回击罢了,而这种回击,让他们产生了极其怪异的反应,倒也不足为奇。

李泰国还在发呆,赫德却是镇静了下来。他站起身来,向着与他差不多年纪的海州官员点一点头,示意自己的属员把照会接下。然后语气平静的问道:“这样说来,贵军是向我国宣战了?”

“是地。”那官员朗声答道:“我军并不是所谓的野蛮国家,在我中国悠久的历史上有着极其辉煌地文明,所以尽管我们与贵国有着短期内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我们还是会以文明国家的方法与手段,来向贵国知照。”

他顿了一顿,又接着道:“如贵官所言,从现在起,我军与贵国是战争状态,请各外交官员在明早之前离开水师学堂并海州港口。之后是战是和,将视贵国的进一步态度而定。”

说到这里,这个看起来训练有素的外交官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他神态僵硬的向着在场的英国人又点头示意,然后就转身离去。

赫德苦笑,他心里清楚的知道,这个英俊而又礼数周到的外交官员可能在两年前还是个在家里苦背着中国古老奠基准备应考地秀才童生。而短短时间内。这个旧式的中国人就脱胎换骨一般,焕发出不一样的精神色采来。

粗看之下。会让人觉得这位理了短发,行止精明干练的外交人员在两年前留着辫子穿着长袍马褂背诵着四书五经的酸腐读书人吗?

“张华轩,你是怎么做到的?”

想到这里,赫德居然有点嫉妒之心。他可是在少年时就进入学校学习,然后经过长时间的外交官培训,接着就直接到远东来经受长时间地锻炼之后,才慢慢一步一步爬到今天地这个位置,放眼看去,几乎所有的属员都是如此经历,这才成为远东最为精英地大英帝国外交使团中的一员。

而淮安那边,在赫德刚至的时候还等若是蛮荒之境,而到了今天,却是满眼的人才,一个个都不是好对付的强硬对手,这一点,赫德想破了脑袋,却也是想不明白。

他在这里苦苦思索,而前来通报的海州官员却已经昂然离去,待那官员离开之后,已经陷入狂暴姿态的李泰国终于忍耐不住,抓起桌子上准备签定合约的墨水瓶往着墙上重重一掷,各人只听得砰然一声之后,已经是满墙的鲜红之色。

“宣战,宣战,我们也派人宣然!然后,就让这些远东的野蛮人知道大英帝国无敌海军的厉害,让我们的火炮来教育一下这些该死的中国人吧!”

到了这个时候,赫德当然无权阻止,也不可能再阻止李泰国的冲动了。事实上,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如果英国再不出手教训一下淮军,怕是在远东乃至全世界都要威信尽失了。

随着李泰国的激愤,整个大会议室内的气氛也沸腾了。

给黄皮猴子们一个教训,让中国佬知道什么是海军,什么是火炮,什么是战争的叫嚣立刻充满了整个房间。

在这个时候,原本温文尔雅的外交官们都变成了粗鄙之极的莽夫,他们叫嚷着怒吼着,在这个劲头下,原本在会议室里伺候的水师学堂的中国学员们都退了出去,赫德清楚的听到有人议论着:“英国人还绅士?绅士就这样子,我呸!”

赫德骄傲的心在这个时候终于被刺痛了,他涨红了脸庞,用罕有的激动神情与慷慨激昂的语调挥手道:“走吧,现在就离开这里,我们到港口去上军舰,然后,让海军少将指挥着他的舰队和大炮给中国佬点教训吧。”

是的,赫德无论如何,也不相信成立没有几年的淮军当真有能力与英军一战。当日英军以四千敌八十万,现在以强大的舰队和超过一个旅的兵力来进攻海州,而据英国情报人员的粗步了解,在海州除了岸防部队外,淮军确实没有部属大规模的精锐部队,这样也打不赢的话,英国还夸称什么帝国!

二十余人的英国外交官匆忙收拾了行礼,在接到宣战照会后的当天下午就离开了海州郊外的水师学堂,到了傍晚时分就赶到了军港海滩上,与停泊在岸边的小艇接头之后,停泊在海上的海军少将西马縻各里又派遣了两艘小艇过来,把所有的外交人员全部接到了舰上。

西马縻各里一八一三年加入大英帝国海军,四十年后,在一八五四年成为海军少将,接着就是官运亨通,三年后就升为海军中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以他在中国立下的功劳,将在两三年后得以提升为上将。

若论资历与为英国立下的功劳来说,现在身为海军中将的他完全不必把几个后生小子看在眼里。不论是赫德还是李泰国,甚至是香港的包令和巴夏礼等人,在资历和实际的地位上都不能与他相比。

不过军人只管战争,而不涉及政治。所以不论他这个海军将领如何的高贵和手握兵权,在中国的战和大计,却只能由这些毛头小子来指手划脚,而他这个堂堂的海军中将,却只能听命行事,不能拥有自己的见解。

对目前的局势,中将很是不满意,非常的不满意。中国佬打死了他的水兵,这让他异常的愤怒。当日上岸的水兵都是海军陆战队的成员,虽然上岸就是找碴生事去的,却是委实没有想到中国人胆大大到敢对成队的英军开枪。而这一小队的陆战队员居然连一个对手都没打死,自己都是几乎全部被人杀光。

这样的屈辱在中将四十年来的服役生涯中,还是第一次遭遇到。虽然在不久前的克里米亚战争中中将一样损兵折将,不过在打完了这一场恶梦一样的战争之后,中将坚信,他的好日子就要到来了。远东这里有什么?一群黄皮肤的瘦弱鸦片鬼,他们有什么战斗力?凭他们手里的大烟枪吗?

中将以为,根本就不需要谈判,这完全是给大英帝国的尊严抹黑,也使得英军上下无光,军中的袍泽被人枪杀,那么军人的反应当然就是让敌人十倍百倍的死亡来讨回本钱和利息!

所以在听闻了赫德与李泰国等人所言后,中将并没有太多激奋的表示,只是简单的以纯粹英国人的方式回应道:“那么依两位阁下所见,明天就开始对海州的进攻?”

第三卷 中流砥柱 (213)中将

对西马縻各里的这个提议,赫德与李泰国当然都没有什么话说。海军中将想想在广州一带受到的束缚,心里不觉起了疲惫之感。

帝国派到远东的年轻人实在是太多了。中国的事情那么复杂,这么一个庞大古老的帝国,并没有他们想的这么简单,也不是纯粹的年轻人就能驾驭的。

想想,在广州搞的那么多动静出来,结果北京不理,广州坚拒,英军几次攻击都并没有真正得手,那个姓叶的总督在民间口碑极坏,在巴夏礼等人眼中是个不折不扣的白痴,结果就是这个白痴把大英帝国的海军和陆战队坚拒在了国门之外,其实,若不是广州暂且打不开局面,自己又何必劳师远征在局势没有明朗之前又跑到海州这里来?

中国真大,这种勾心斗角又太累,还是完全的斥之于武力吧?

看看,眼前这两个疲惫不堪又满脸激愤的年轻外交官吧,他们和巴夏礼有什么匹别?都是这么的年轻加幼稚啊,

一想到巴夏礼跺脚大怒,声称要严惩叶名琛,哪怕是在战后议和成功,中国答应了大英帝国所有的条件之后也要把这叶总督抓捕起来的那种气急败坏的模样,中将就不禁发笑。

还不是叶总督严重的落了巴夏礼这位广州领事的面子,让他气急败坏,一心要扳回来么?这点子城府伎量。当真是让人一眼就看穿啊。

带着一丝疲倦地微笑,中将又向一群年轻的外交使节们笑道:“先生们,无需紧张,也不用气恼,还是让我们的大炮对着这些中国佬说话吧,他们会听懂的。”

对海军中将的这句话赫德只是皱了皱眉,对方的轻视他早就看了出来,不过身为堂堂的帝国中将。兵凶战危,居然如此草率。让他不自禁的觉得危险。

不过他只是文官,和谈由他做主,其后地事情,却由不得他了。

倒是李泰国听闻后很是兴奋,挥手道:“对。这些野蛮人只能听得懂大炮的声响!”

赫德冷笑一声,也顾不得与这些人再周旋下去了,他站起身来,向着四周人群半鞠躬道:“诸位,我要书写此事地报告,先告退了。”

众人无话,由他退出。赫德转身而出,只是到得船舱门前时却停住脚步,回转过身,向着李泰国正色道:“先生,我们眼前的这个敌人,绝不是未开化的野蛮人。”

第二天的天明时分,英军舰队准时升火起锚,到得火炮的射程之内,由海军中将地坐舰打出旗语。三艘主力舰超过一百门的火炮渐次开火。

因为轻视海州的防御力量,海军中将选择了V字型的进攻阵型。事实上,整支舰队形成了三个波次的V字型的攻击阵型。这种冲击阵形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舰炮地火力,而防护能力显然有所削弱。

三艘火炮配制接近三百门的主力舰是第一波的V字型主阵,在转弯攻击之时,中将下令使用了昂贵的蒸汽动力。

这个时代虽然已经有了铁甲舰的苗头。而且蒸汽动力将缓慢的成为主流动力。不过比起风帆来,蒸汽动力显然太过昂贵。它需要大量的优质无烟煤做为动力,而以现在军舰的吃水和负载能力,船上装载的无烟煤如果全程用来做动力地话,将是不可承担的损耗,哪怕是英国海军,也承担不起。

不过在调整阵形进攻战斗的时候,蒸汽动力显然比风帆要方便快捷许多。在中将座舰的旗语指挥下,第一阵形的三艘主力舰迅速进入攻击距离,他们横过舰身,开始无限制的对岸边地炮台阵地进行轰击。

轰隆隆地火炮声响开始逐渐响了起来,在主力舰身后,有两个波次的江防炮艇也进攻了攻击距离,在主力舰开炮地间隙,可以听到他们小口径火炮轻微的轰击声响。

这个时代,正处于大舰扩张与火炮改革的重要关口。很快,火炮的技术将会彻底压倒装甲舰,无烟火药与各种退装装置,还有破甲弹的出现,这些改革使得军舰攻击岸防永固式炮台成为不可完成的任务。甲午战争时,哪怕是全胜而骄狂之极的日本海军,也不敢去攻击旅顺口的中国炮台。而在今天,正是处于火炮与军舰齐头并进一起改革的年代,军舰的火炮越来越多,装甲越来越厚,火炮的口径也越来越大,而与岸防炮台工事的对决,就单纯的成为了两边火炮数量与发射技术的较量。

当然,还有勇气与决心。

在十年之后,美国海军以纯粹的铁甲舰攻击意大利人在利萨岛上的要塞炮台,整个舰队以每艘船超过百门大炮的庞大火力轰击了要塞两天,结果两天后要塞上的八十八门小口径火炮仍在轰鸣,而美国海军是死伤惨重,还有铁甲舰被打的失去动力而退出战斗。

如果单纯战舰的吨位和火炮的数量来说,拥有超过五百艘军舰和五千门大炮的美国海军当然是当时的世界第一。南北战争中,北方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造出了这些看起来威武无敌的铁甲舰,而论起战斗技巧和勇气,美国海军在当时还是一只不折不扣的菜鸟。

只有英国海军在那个时代才是真正的技术与勇气结合的代表,他们承载了几百年英国海军的光荣传统还有流传下来的超卓技术,不论是在大海上与风浪博斗的技术还是对着敌国土地开炮的技术都是无与伦比,当世无敌。

在海军中将的指挥下,三艘主力舰为主,十余艘小型炮艇为辅,从早晨七点左右,英军的火炮就对着海州的岸防炮台进行着仿佛无休止一般的轰击。

这个时候在炮弹上还没有什么花巧可言,一颗颗黑色的圆形实心炮弹不停的被大力推击到海州军港的山上,落在那些暴露在外的炮台前后上下,一颗下去,就激起高耸入云的灰尘烟柱,然后沙石乱崩,形成了一股股巨大的沙石形成的烟尘。

由于无烟火药还没有发明出来,英军每开一炮就有一股浓烈的烟雾弥漫开来,过不多时,第一梯队的整只军舰的舰身都仿佛被烟雾所笼罩了。

好在海上风大,强劲的海风把一股股浓烟又迅速吹走,使得炮手们在火炮发射后的短短间隙后又继续开火。

除了主炮手外,其余的辅助士兵们忙着搬运火药与炮弹,整个军舰的炮兵们全部都是训练有素,他们掌握着良好的节奏,既可以不停的打击着对面的岸防炮台,又可以使自己的行动并不那么慌乱。

每开几炮,就会有士兵清理炮膛,或是用清水冷却已经变的滚热的炮身。不停的火炮击发把整个军舰带的不停的转动,而所有的士兵却是显的游刃有余,并没有任何的影响。英军开炮轰击十余分钟之后,海州的近岸炮台才开始还击。与英军掌控的节奏相比,海州炮台的还击虽然也是凌厉,乍听起来也是有超过百门的火炮在还击,不过这些火炮还击的节奏并不一致,显然是炮手的训练不足,而第一波还击的炮弹根本没有打在有效的攻击范围之内,还是隔的老远就落在了海水之中,徒然激起了一股股的水花。

海中游鱼不知何故,被这一颗颗炮弹打的跳出水面,一发炮弹落水之后,总有不少海鲜陈尸水面,过不多久,就是白花花的一片。

对海州炮兵的这种表现,英军士兵并不意外。在十几年前攻打虎门的时候,他们就见识过了中国炮兵的水平。等几乎没有死伤的打败了几千士兵把守的虎门之外,英军赫然发现,对方使用的大炮有多么的简陋与落后,而对面的中国兵就是凭着一股勇气凭着这些落后英国两百年的陈旧火炮一直抵抗到死为止。

有着这种自信的英军炮手们并不在意淮军的回击,仍然不紧不慢的填发火药炮弹,然后瞄准,向着开火还击的淮军炮台倾覆着炮火。

在几百门火炮的恐怖火力攻击下,海州港口不高的石山仿佛被巨手梳理了一遍,原本青碧色的山体突然消失不见了,树木要么被炸的飞上了天,要么就剩下一点残枝,趴伏于地。整个山体的草皮大多被犁了一遍,露出光秃秃的石岩,而刚刚还在开火还击的炮台有不少被炮弹命中,虽然没有被炸飞到天上,却也是鸡飞狗走混乱不堪,几座炮台一起哑了火,只有零星的火炮声响还在继续着,顽强的向着停泊在海面上的英军军舰还击着。

在炮战开始的时候,海军中将还有点担心,毕竟这些天来,这些外交官员不停的在向他灌输着淮军不同于清军的战斗力,炮战过一小时后,他终于放下心来。

淮军的火炮确实不少,不过与英军的火炮相比,仿佛准头差了许多,击发的速度也慢了许多。看来不论火炮的多少和炮台是否坚固,还是要看双方士兵素质的对比,到得此时,中将终于彻底放下心来,看起来,淮军与清军,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

第三卷 中流砥柱 (214)教员与学员

他放下一直观察着对面要塞阵地的望远镜,向着站在身边的一群军官和赫德等人笑道:“止前看来,打破要塞没有任何的问题。”

在场的所有人都点头表示赞同,虽然淮军的火炮还在不停的还击,不过在场的人除了那些外交官外都是久历沙场的悍将,自然知道眼前这海州要塞在技战术上远远不及英军,既然岸防火力不足以压制军舰,登陆做战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陆军少将约翰。米歇尔负责此次在陆地上的军事行动,身为一个参加英国陆军超过三十年的杰出将领,此次在远东局势极度微妙和危险的时候被从印度先是派到香港,然后便是海州。在广州,他几乎没有打过象样的一仗,那边的包令指挥失措,而且对海陆两军控制极严,没有办法,包令是香港第四任总督,是大英帝国派驻中国的公使,所有的中国事务都由包令决定,从年初开始,在广州厮混了几个月后,英军一无所得。

如果包令的决心更大一些,行事更果断一些,约翰米歇尔将军早就把广州城给拿下来了,对此,他深信不疑。

还好,海州这里距离广州和香港太远了,那些自视甚高的使节团成员一个都不在,取而代之的却是这些年轻而莽撞的外交官么。

米歇尔的脸上浮现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这些年轻的外交官们,还是太年轻了。他们太过莽撞,其实海州战略包令没有想明白,还只是在试探之中,而这些外交官们并没有使用大英帝国耐心等待。分化拉拢,然后利诱威胁等诸多行之有效的手段,而只是一味的逼迫,这样,就非得使用军队的力量不可了。

而放出军队之后,短时间内。外交官们是没有办法把中国地事情再拉回他们自己的轨道了,大英帝国的事业,始终还是掌握在忠诚而勇敢的士兵们手中。

他用手轻轻抚摸了一下自己下巴上的八字胡须,然后向着海军中将道:“对面的要塞中显然充斥着大量忠勇地将士,在火力远不及我们的情形下,还在殊死抵抗。既然这样,在现在登陆太过鲁莽了,还是等我军炮火有着压倒性的优势才能登陆做战。”

海军与陆军军种不同,虽然这一次远征在军事上当以海军中将为主。陆军只是海军陆战队的做用,不过约翰米歇尔也是堂堂的陆军将领,他的意见当然也代表着军舰上载的陆军将士的意见。

显然,米歇尔是一个用兵非常谨慎的将军,他并不打算在敌军炮台还有抵抗能力地情况下就强行登陆,万一有几颗不开眼的炮弹落在运输舰和小艇上,这样的死伤却是英军无法承受的。要知道英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从开战到打完,死伤加在一起也没超过一百人。而一艘小艇上可是坐满了人,一颗炮弹不开眼落到船上,那可当真不是耍的。

听得他如此一说,各人都是侧耳倾听,果然对面山上的要塞炮台还在顽强的开火还击着,三座大型炮台,再加上星散的八座炮台。一共十一座地要塞炮台修山而建,并不是那么好打发的。

况且,在座的人心里都清楚,中国人也就是落后在武器和战术上,其实战志意志并不薄弱。虎门炮台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