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中华再起-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刚刚这一点时间,张华轩只是简短的把事情经过说了一下,不过薛福成的反应显然也与他的判断一样,这使得张华轩非常满意。不过对方始终看不到海州的重要性,这也就算是时代的局限性了吧。

他也无暇多加解释,只得匆忙道:“叔耘,我在海州这里已经用了不少心血,花的银子倒也罢了,不过那些舰船和学员,还有这些醉倒的洋鬼子,这些都是无价之宝。中军剩下来的人留在这里,我会吩咐他们听你的节制,若是没有几万人的大军,就凭这几百人就能护卫这里的安全,如果事情不对,也要你临机决断,到时候坐船撤走,暂避一时,或是直接全撤到淮安也可。”

话说至此,薛福成也算明白这里的水师学堂在张华轩心里有多重要,当下重重点头,答道:“请大人放心。”

第三卷 中流砥柱 (90)狂奔

张华轩微微一笑,一边翻身上马,一边向着薛福成道:“事情也未必就算有如此之坏,便算是当真要撕破脸皮,我看胜保和袁甲三,还有那个蒙古亲王,他们也伤不到咱们淮军的皮毛,我也不过白吩咐你几句罢了。醉露书院”

他这么一安慰,薛福成到底年轻气盛,刚刚满脸决死之色,现下又换过了满脸的傲然,当下也向着张华轩笑答道:“淮军无敌,大人文韬武略又岂是那些土鸡瓦狗可比?福成就在此处,静候大人好音。”

张华轩略一点头,也顾不得再与薛福成多说,只是回头又看一眼水师学堂,心中不觉感慨,若是朝廷再晚两年动手,他就能在英法向中国发难之前进一步强大自己的筹码,而事情到现在这种地步,他的财力与物力势必要有相当一部分投在扩充军队上,而且淮安的工商业发展还不能停顿,这样一来,想再来成立一支有相当战斗力的海军,也只能再过几年才有能力着手实行了。

而时不我待,难道在他手中,圆明园还要再被烧一次?

怀着这种复杂的情感,张华轩将手中马鞭一挥,重重打在自己自己的坐骑屁股上,那马吃痛,扬蹄狂奔,苗以德与杨英明等一众淮军将领依跟在身后,张华轩自己一骑在前,奔的久了,只觉得满脸的忧郁与愤恨之情终于稍稍发泄出来了一些。

他从海州的港口不远处出发,开始还是在山地的小道上奔驰,后来出了山脉,进入海州往西的官道,由着一群戈什哈打马在前,驱散路上来来往往行人客商,众人一路打马狂奔,从下午两三点钟纵骑奔驰。到得晚间也并没有停歇,简短的打尖之后,让马恢复一下力气,喂些草料和清水,然后又继续奔驰。醉露书院

张华轩带走了淮军中军营的两百多人,这些都是中军营里最精锐的老兵,而且都极为忠心,因为上好战马难得,他没有那么多钱和不受忌惮的到北方草原去购买战马。而且这个时代再去组建一只强大地骑兵未免有些得不偿失,战马就算了,能在马上做战的骑兵也很难得,有那个时间训练出一个骑兵来,已经足够武装一个连的步兵了。

不过骑兵因为机动性强还是做为一个兵种留了下来,不过他并没有建立起一支成建制的骑兵队伍,没有那种必要。张华轩只是在这几年陆陆续续购买了大量的马匹。其中大半是辕马,用来给辎重和工兵营拉大车用,然后还有几百匹战马,已经被他分散到各营里了,哨官以上都有战马,然后就是通信兵。各营还有一支精悍的骑兵小队,用来做侦察和小规模的前哨战用,当然,在必要的时候还能集结起来使用,不过威力就比成建制常年一起磨合做战的骑兵队伍小很多了。

张华轩自己手里则掌握了最大地一支骑兵力量,他给自己的中军营的过半将士装备了战马,还准备在未来一两年内把中军营全变成骑兵……只是现在明显被打乱了步伐,很多事都要重新安排了。

夜色之下。惨淡的月光洒落在道路前方,过半的骑兵打着松油火把。用来照亮道路,其余的一半空着手,用尽可能舒服的姿势半趴在马上,不过没有人能真正休息,在马上吃饭睡觉休息那是传说中地蒙古人。张华轩的骑兵在上马之前可能就骑过牛。最多是骑过驴,现在能这样做长途的奔袭已经算是难能可贵。

张华轩自己也休息不了。月色与火光的双重照射下把他的脸色照映的分外苍白,他连夜奔波,疲惫地不成模样,却是如薛福成料的那般,在知道朝廷要打自己主意之后,他的第一选择便是赶往舒城。醉露书院

张国梁出身是广东,而且是绿营出身,在投效在张华轩麾下之前,已经做到了把总,而且向荣还正要叙功提拔于他,把这员悍将召来也是张华轩鉴于当时淮军的火力并不足以覆盖到一切强敌,在早期配置了大量的长枪兵来配合火枪手做战,而淮军将领都是从零学起,战场经验不足,所以要把张国梁这样的悍将想方设法挖将过来,然后用来统领长枪兵做战。

事实也是证明张华轩的这个做法极为正确,扬州一战,淮北对捻军蓝旗大战,长枪兵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张国梁也是悍勇之极,表现地极为抢眼,所以在淮军中虽然根基浅无人脉,不过还是被张华轩青眼相加,已轻能够以记名副将统领大军出征。

而一旦突然起了变故,朝廷淮备张华轩下手之后,则最先考虑收买分化的对象,也恰恰肯定就是张国梁。

出身不能决定一切,不过出身总是一个很大地问题。淮军这个名字是张华轩盗用,不过也迅速得到了朝野上下的默认,其原因就是淮军九成九的士兵与将领都是出身在两淮,不是淮安也是淮北,在这个时代,出身同一地域当然有利有弊,不过对一支军队来说,其实还是利大于弊。出身一地,彼此间都很了解,不论是交情还是对能力的了解都很方便,而且不用担心逃兵与叛变的问题,同一地方出身,也极容易抱成一团。

而对张国梁这样不仅是外地,而且还是外省人地将领来说,问题就极其严重了。张华轩虽不了然,不过也知道张国梁在立足之初很是下了一番苦功,他原本一嘴广东话,出来当兵多年,官话也是讲地一般,此次为了在淮军之中立足,一年多时间居然一嘴的淮地官话,虽不甚标准,不过用来沟通也是足用了。

如此种种,再有加入会党拥戴张华轩一事,也是这一次促成张华轩决意让这个外籍将领领兵出征地原因之一,如果不是出此意外,张国梁见识广,当兵早,而且胆大心细,镇得住场面,在舒城顶住那些老官僚的压力应该是绰绰有余。而到了此时,朝廷既然决心要夺张华轩的兵权,如张国梁这样的外省出身的淮军将领,自然就成为朝廷分化拉拢,甚至威压的对象。

他是否能顶住压力,而且当真十足效忠,并非是出于官场狡猾的投机式的表态,对这一点,张华轩很是怀疑,心中并无十足把握。

相比与张国梁,在淮北直面河南胜保与袁甲三等人压力的王云峰,张华轩倒是并不担心。此人除了自己的军令外一概不理,如果事出突然,此人不敢公然与朝廷大军相抗,却也会毅然将兵马拉回淮安,绝不会出现什么意外。

海州距离泗州二百余里地,由泗州至舒城也是二百余里,若是在后世不过是几小时的车程,而张华轩二百余人,所骑战马都是重金购得的良驹,由下午跑到半夜时方才赶到泗州,再由泗州稍事歇息后,又是连夜赶路,各人都是累的面色苍白,腰股间酸痛难忍,而那些劲力十足的北地良驹也已经跑的疲惫之极,马唇之间已经白沫连连,眼看再跑下去便会倒毙。

张华轩连天连夜的奔波,此时也是抵受不住,看看天色已经发白,距离舒城也是不过三四十里路程,当下便传下令去,各人下马休息,恢复马力,然后再一股作气奔到舒城。

命令传下之后,所有的中军将士都是面露喜色,虽然由海州到泗州的一路都经过去年张华轩在泗州后的整修,不过这半天一夜跑了三百多里路,无论对人对马来说,都已经是体力的极限了。

当下各人忍住心中兴奋,默不作声跨下马来,十几个伙夫带着帮手去路边树林砍些木柴,升火烧水,一滚开后让众人就着热茶吃些干粮垫饥,一时间内这路边围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人圈,滚滚浓烟随风扬起,飘的老高。

苗以德皱眉看着众人如此,却是不便阻止,各人都累的不成人形,如果这会子再讲军纪隐蔽起来,怕是休息之后体力仍然无法恢复,再狂奔到舒城后如果再接着打仗做战,只怕体力是支撑不来了。

虽然如此,他还是放出几个体力保持的较好的哨探,让他们远远散开,侦察周围数里内范围有无异常,只有如此做后,他才稍稍放下心来。

张华轩先是骑在马上暂歇,看到苗以德如此谨慎小心,便也一笑下马。他骑马原也不少,不过似如此情况的狂奔还是破天荒头一回,下马之时,只觉得双腿之间刺痛难忍,原来一夜狂奔之后,已经是磨破了皮。

他忍住疼痛,先是拍打了一阵双腿,觉得血脉渐通之后,这才原地坐下休息。

苗以德把军务略作安排,看到张华轩坐下休息,略一沉吟之后,便到得张华轩身前,向着张华轩躬身道:“大人,一会子到舒城,不如先由标下带人进城,没有异常之后,再请大人入城为好。”

张华轩微微一笑,答道:“这样不妥,一会子还是一起进城去的好。”

第三卷 中流砥柱 (91)遭遇

他没有明说,不过苗以德立刻明白了。张国梁到底是怎么个打算现在谁也不清楚,而且是否有人在打舒城这支兵马的主意也还不得而知,如果张华轩现在躲在外头而城里风平浪静,那么所有的驻舒城的淮军将士都会知道自家的主将并不受到大帅的信任,这样一来,以后张国梁就没有办法带兵了,只能在淮安混吃等吃罢了。

苗以德也带着中营五百多人马,所以对张华轩的考虑清楚的很,身为一个带兵的将领他当然赞同张华轩的做法,镇静,缜密,在这种危急的关口还能想的这么细,苗以德自问不如。

只是身为中军营的管带,要负责的是张华轩本人的安全,在从当下的大局来看,无论如何张华轩的安全比一个张国梁要重要的多。

所以他迟疑片刻,还是准备再劝说一下张华轩谨慎一些,最好想一个保留张国梁的脸面,又能把事情办好的好办法出来。

张华轩当然明白他的想法,他用微笑止住了这个心腹爱将下一步的话头,而此时为了稳定这支长途奔袭疲惫不堪的亲兵营士兵们的军心,他索性脱下靴子倒着里面的细小的沙粒与土灰。

“大帅……”苗以德摘下军帽搔搔头皮,他一时半会也不知道说什么是好了。

清晨的阳光下,苗以德剪掉了辫子的光头皮在光线下熠熠生辉闪闪发亮,整个人也显的精神了许多。

现在淮军将领中十有**都剃掉了辫子。表面上他们都说是为了防止受伤后救治起来方便,其实谁都知道。这劳什子辫子实在讨厌,至于这种观点为什么会出现。却是没有人去深究。

张华轩用羡慕地眼神瞟一眼苗以德……他身为主帅朝野瞩目,这些丘八们能把辫子一刀剪掉,他这个大帅却不能这么做,而自己脑后的那根猪尾巴,也实在是太有碍观瞻了。

好在这件事出来后,可以把那劳什子剪掉了……张华轩一边倒着靴子里地土,一边这么自己安慰自己。

与昨夜那种狂奔时的焦灼气氛相比。这会子地停歇在舒城不远处大路旁边的淮军将士。在张华轩的影响下,气氛由原本的紧张焦灼渐渐变的安逸舒服起来。不少士兵喝了热茶吃了点干粮,然后四仰八叉的倒在大路两边的绿草上。夏天到了,道路两边长出了不少绿茵茵地小草,清早地空气又是清新无比,奔波了一夜之后,这样的气氛与环境很容易让人困倦。

不过这些士兵也是称的上训练有素。虽然不少人躺下假寐。但大伙都知道歇息不了多久,而且随时要准备做战。所以不少人躺下地同时还抱着自己的步枪,眼睛也是半睁不睁,只要听到命令,就能立刻精神抖擞的起身做战。

不过这种静谧的环境并没有持续多久,大约过了小半个时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突然响起,刚刚被苗以德派出去侦察环境地一小队骑兵狂奔而回,因为是夏天,隔地老远便扬起了老大的一片烟尘。

淮军将士此时已经是征战了两三年地老兵了,虽然派出了斥候还是有不少人或坐或站的在高处警戒,等发觉回来的斥候们速度不对,不少淮军将士立刻起身成战斗队列,不少人都把枪横放在身前,左手撰着弹药包,准备随时上膛装药,开火迎敌。

在一片哗啦啦的响动声中,两百多淮军将士已经迅速结成了一个小型的做战阵形,两百多支火枪齐刷刷的对准那队骑兵来路。

苗以德也大是紧张,当下顾不得再劝张华轩,自己一折身已经到了路头打起瞟远镜观察那队骑兵身后,待这一队骑兵接近之后,苗以德便喝道:“杨英明,怎么回事?”

杨英明身大个沉,跨下的战马虽然也是高大神骏,看起来杨英明的腿却象是要拖到地上一般,听得苗以德动问,杨英明在马上咧嘴一笑,答道:“咱们没敢走远,刚往西走了不到十里路,前头看见大股烟尘,再仔细瞅瞅,原来是咱们淮军兄弟的大队开拔过来了。”

苗以德知道杨英明嘴上没把门的,生怕他说出什么动摇军心的话来,当即又喝道:“既然是咱们兄弟,你们这么慌乱干什么,成什么体统!”

这一会功夫张华轩已经赶到,看到杨英明一脸懵懂,便即笑道:“杨英明,既然遇着淮军袍泽,你跑什么跑。”

杨英明跳下马来,先向着张华轩极漂亮的敬一个礼,然后方道:“大人,咱们淮军兄弟是叫别人逼出城来的!”

“喔?”张华轩心中一惊,却是不动声色,只向杨英明又问道:“怎么说?”

杨英明满脸愤然:“江南提督和春还有那个叫啥福济的,几天前说是到舒城督办军务,带了两千多人进了城。咱们这一部兄弟说是打庐州但一直没动手,那个和春与福济原本就是急的跟乌眼鸡似的,舒城都来过几遭了,所以他们一进城,舒城的张副将也没放在心上。反正酒宴照喝,要出兵咱也答应着,就是到了要动手的时候,咱来个按兵不动!”

杨英明的话显然是来自从舒城出来的淮军同袍的转述,一口一个咱,若是听的不清,只怕还以为杨英明也是刚刚从舒城出来。

张华轩忍住笑,向着杨英明道:“这些闲篇不扯了,还是快些说舒城里怎么回事。”

“是勒大帅!”杨英明往地上恶狠狠“呸”了一口,接着又道:“谁知道这一回那和春与福济那个狗官就没有打好主意,前天进了城安顿下来,第二天就请张副将吃饭,后来张副将铁青着脸回来,安排了一下午,昨天晚上又请他去,这一次去了就没有再出来。”

杨英明说到这里,定一定神,又接着道:“这一次还是张将军安排妥帖,让几个营头的管带自己个小心,晚间他回不来,便让大伙拉起大队先回淮安,反正他也是有功名顶戴在身的人,就算有什么差迟,将来也有大人和朝廷替他打擂台,兄弟们原本是要救出他一起走,可是这么一思量,也不知道大人那里是怎么个章程,若是这样和江南提督、皖抚一起翻了脸,怕大人日后难做,所以这一清早天还没亮,全部四千多将士一起动身,打算先回淮安再说,断不能让人家把咱这一支精锐给吞没了去。”

这一番话应该是来自大队淮军中几个带队营官的叙述,杨英明夹缠不清,不过说出来之后,各人倒也是听的清楚明白。

张华轩此时心里已经明白,看来这张国梁颇识大体,和春与福济等人毕竟官大的压死人,不要说他一个小小副将,就算是张华轩面前,和春与福济若是拿起官职来压他,张华轩也是没有办法可想。张国梁一个小小副将,顶着福济等人的压力在舒城附近拖了几个月已经算是难能可贵,毕竟淮军虽不进军,福济也不好过份得罪,淮军留在舒城附近,就能保护凤阳与滁州等地安全,可这一次是朝廷决意要收张华轩的兵权,有上谕或是密旨在手的福济与和春两人居然还是拿捏不了张国梁一个小副将,没奈何将此人先行关押,然后再慢慢分化威压淮军的各营管带,不过张国梁显然是经验老倒,他自己不敢公然抗命或是兵变,索性就让各营管带自行带兵离开,反正舒城的城防原本就是在淮军手中,福济等人来的匆忙也怕淮军起疑,并不敢接收关防,所以淮军要走,凭那么点巡抚中军营的兵力,根本就无法阻挡,而淮军一走,将来的事总有张华轩帮他做主,反正他一个有功名顶戴在身的副将,不怕和春等人就敢断然杀了他。

“这个广东佬,倒是聪明。”张华轩在心里暗赞一句,脑中却又只是迟疑难断,张国梁断然没有性命之忧,舒城这里的这一局,就让了和春与福济二人再说?

他只是略一迟疑,杨英明说了一大通话后喘匀了气息,却又振臂大呼道:“朝廷无道,设计来阴咱们兄弟,依我看,不如反了!连那些发匪朝廷都没有办法,咱们淮军谁惹得起!”

此人虽然性格粗劣,这会子说的话倒是甚得人心,不但其余淮军将士一起鼓噪起来,便是苗以德都为之色变。

当即忍耐不住,向着张华轩低声道:“既然朝廷做的这么不地道,淮军兄弟当然是义愤填膺,不如借着这口怨气,顺势便反了朝廷,总比以后再去动手时要另寻借口方便的多。”

张华轩也是意动,不过略作思量后,终摇头道:“现下朝廷在长江两岸与淮北河南、山东、直隶都有大军,曾国藩的湘军把太平军主力引走,朝廷一时半会的不怕太平军打过来,若是这会子与朝廷动手大打,虽然必胜,却也容易伤到筋骨,咱们,还是家底太薄。”

见苗以德面露失望之色,张华轩微微一笑,又道:“不过也不能便宜了他们,想从咱们淮军手里落好儿?”

第三卷 中流砥柱 (92)是大帅?

杨英明兀自在振臂大呼,张华轩摇头一笑,向着苗以德道:“这个粗胚做不得大事,舒城里头,还是你去一次。”

苗以德精神一振,两眼已经是炯然发光:“大人要标下怎么做?”

张华轩已经是阴下了脸,他稍微沉默一会,然后终于咬牙道:“福济他们不是怕兵变么?舒城里的淮军队伍出来不远,不如叫他们索性回去,当真闹一场兵变出来。”

这话出来,苗以德已经明白张华轩的用意,当下绝不犹豫,立刻答道:“标下懂得大人的意思了,这便去办,请大人放

其实苗以德在这一方面也算不得什么长才,张五常才是张华轩心里的最佳人选,不过此时事急从权,也顾不得人选了。

张华轩默然点头,又吩咐道:“宜诛首恶,不要殃及无辜,军队杀红了眼,以后就难带了,军纪这一条,一定要约束好才成。”

“是,标下一定把这件事办的漂漂亮亮,大人在这里等候捷音便是。”

“这是自然,等你们把舒城全掌控下来,我再入城收拾残局。”

苗以德不再多说,向着张华轩昂然行礼,然后带着一队十余人的亲兵,向着舒城方向急驰而去。

既然授命苗以德去煽动兵变,张华轩便索性留在原地等候消息,他一时半会的不能露面,既然福济他们搞出这一出手。事先肯定与朝廷打过招呼请示,带了两千多兵进城。除了福济与和春两人地那几百标营兵马之外,肯定还聚集了庐州附近的团练兵马一起入城。动静闹地这么大,自己不入城先占了先机,等兵变起来,他再入城收拾残局,到时候进退自如,可比贸然露面强的多了……

苗以德接了张华轩将令,知道此事要紧绝对不可怠慢。当下一边风驰电掣般策马狂奔。一边在心里急速思忖。

与淮军将士明言自然不妥,现下朝廷虽然要收兵权,到底也是在暗处着手。并没有对付整个淮系集团地打算,而只是把张华轩调开淮安,削了他的兵权而已。淮军虽然是张华轩一手建立,从每个士兵到各级军官,几乎都是张华轩一手带起来的一个集团。而用兵做战当然是指挥如意。可是涉及到各人身家性命的大事时。却是谁也不敢保证这些淮军士兵就会一定跟着张华轩一条道走到黑。

造反,关系到家族兴衰荣辱。个人性命,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淮安在这个时候虽不及江南富庶,却也是鱼米之乡,中国的农民只要能吃饱肚子,就绝对不会随便拿自己的性命去赌博。

唯有拿这些士兵地身家性命去威胁,去引诱,然后才能激起这个集团地同仇敌仡的感觉,才能让这些普通的大兵为张华轩卖命!

由苗以德出发地地方赶到舒城不到四十里地,因为靠近城池,舒城这一块又是距离卢州等地甚近,方圆几百里内城镇不断,算是安徽人口城池极为密集的地区,清廷能拉的起团练武装在庐州附近与太平军相抗多年,使其不能继续北上,就是因为这里堡寨很多,人口密集而且民风彪悍,所以顶着太平军的精兵几年,使得太平军几次攻占又丢失庐州,却始终不能北进,最终占领安徽全省。

因为地处战区,再加上附近城市很多,所以沿途的道路修建地都算平坦,苗以德领着十余骑兵纵骑狂奔,因为事出紧急,那些配备地装备都没有带上,算是轻装,再加上战马也休息了很长时间,气力恢复了不少,沿途之间有些农人百姓路过,看到这一队骑兵奔驰过来,都是立刻让到一边,苗以德也不管不顾只是继续向前急奔。

适才杨英明来回用了不到一个时辰,显然是舒城的淮军已经奔出了小二十里,苗以德轻装急速前行,不过半个时辰左右,已经看到了前面大股地烟尘,待又急行片刻,已经有淮军的前哨看到他们,先是鸣枪警告,然后便有人喝止苗以德等人。

苗以德知道前哨距离后阵应该不远,当即索性便停住战马,由着自己的亲兵上前与那些淮军前哨交涉。

这么一纠缠的功夫,后阵的淮军大队已经赶到,带队的营官远远看不清楚,看到前哨与这一队骑兵会合在一处,那营官一边骑马上前,一边怒喝道:“前哨是怎么回事,好端端的为甚停下?”

这一声吆喝却是被苗以德听的真切,当下不觉大喜过望,自己策马上前,向着那营官道:“赵管带,带的好兵。”

带队的却是原本长枪营的管带赵雷,此人做战勇猛,比之张国梁并不相差分毫,只是在经验上尚且不足,当初扬州一战时还只是个哨官,两年不到,已经做到管带,算是张华轩麾下的猛将之一。

他此时听得苗以德话语,先是面露喜色,然后皱起眉头,也是打马上前,一看之下果然是苗以德前来,不觉拱手道:“苗管带,怎么你在此处?”

苗以德呵呵一笑,对这个问题避而不答,却是道:“赵管带带的好兵,哨探非得查我的印信关防这才算是过关,远远看到大队,也是步伐齐整,隐然有杀伐之气,不错,兄弟佩服。”

他们这几个都是最早在淮军中效力,几年下来都是能力出众被提拔为管带,私交都是极好的,苗以德这会子在打哈哈,卖弄他这几年学到的一点子皮毛文字,赵雷如何能不晓得,他的部下步伐当然整齐,张华轩很重军姿训练,一支有着良好的队列军姿的军队当然也有凝聚力与战斗力,不过这时候淮军将士们步伐虽然整齐,却是个个垂头丧气,哪里还有什么见鬼的杀伐之气?

适才杨英明等人也只是与淮军大队的前哨简短交谈,并没有见过这些营官,所以赵雷还不知道消息,这会子只是见到苗以德这个中军官在此,他隐约猜到些什么,却只是不敢确定,当下只是迟疑问道:“中军营在此,大帅也来了?”

“大帅还没来。”苗以德潇洒一笑:“兄弟是奉命来传帅令的,张副将在哪里,请他来接令。”

他在这里弄鬼,赵雷哪里晓得,当下面露怒色答道:“提督大人与巡抚大人前天进了城,把张副将传去几次,昨晚传了进去就一直没有出来,张副将有言在先,淮军是大帅辛苦拉巴起来的,不能白便宜了别人,用兄弟们的血去染别人的顶子,咱们这就撤出来了。”

说话间其余几个营官也是赶到这里,各人七嘴八舌把舒城里的情况一五一十的说将出来,苗以德适才已经听过一次,这会子只是装傻充迷糊,一直待众人说完,这才装做一脸怒色道:“你们也是带兵的人,不知道军法有阵前失将,部下逃脱的立斩的军法?”

“这……各人张嘴结舌,却是不曾想到苗以德说出这么一番话来。苗以德又是怒道:“舒城这里也是前线,主将失陷,你们就这么走了?”

说罢也不待各人回答,又接着道:“你们大概不知道,朝廷忌惮咱们大帅位高权重又立功太多,又有奸人陷害,所以朝命下来,要把大帅下狱治罪。除此之外,咱们哨官以上全部得先下狱,张副将这样身份地位的,只怕要被下黑手!”

这一番话其实是他急思所得,说起来漏洞百出,不过眼前诸将多半是愤慨于张国梁被拘押,而且也知道这一次事变非小,对淮军整体的前途也有所忧虑,这会子苗以德这么一蛊惑,各人都是大怒。

众将领还能忍耐住怒气,底下的士兵都是众将一手带出来,日夜朝夕相处,军队之中最讲袍泽情谊,张国梁带兵也是很得士兵爱戴,各人一听苗以德如此一说,都是大怒,不少士兵举枪喝道:“不能让张将军这么被有阴了,咱们回去救他。”

士兵一面鼓噪,苗以得却仍然在添油加醋道:“朝廷这一回下黑手,一面是咱们大帅太有能耐,有小人看不过眼,一面也是去年宿州和今年淮安土改,朝廷说是这乱了祖宗成法,那些大地主大官绅哪一个不在朝廷有亲朋好友,这些小人失了好处,哪有不暗中使坏的道理?听说朝廷不仅要抓捕咱们,还要解散淮军,解散淮军之后,咱们不是任这些小人揉捏,到时候租约不算数了,大伙儿又去当佃户去,到时候一年到头,连肚子也吃不饱!”

话说到这里,诸多淮军将士的眼珠子也是红了,苗以德更进一步,向着众人大喝道:“谁给你们饭吃?谁给你们饷银,谁逢年过节的给大伙儿家里送米送面,谁让那些狗财主少收咱们租子?”

数千淮军将士一起举枪振臂,大声喝道:“大帅!”

“好!”苗以德喊的嗓子也是哑了,不过仍然是用最大的声音喝道:“咱们这就回去,先把张副将救出来,然后杀回淮安,逼着朝廷把那些小人全宰了,给咱们大人认错!”

“杀!”几千自身利益被严重盘削干净,已经急红了眼的士兵一起高呼起来,转瞬之间,前队转做后队,数千大军向着不远处的舒城急速杀去。

第三卷 中流砥柱 (93)舒城之变

兵变在中国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与传统,在清朝兵变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