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清朝当皇帝-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西蒙的噩梦远远没有结束,高速行驶的澳大利亚号突然剧烈的颠簸了几下,同时从船底传来砰砰几声巨响。

“怎么回事?到底是怎么回事!”西蒙高度紧张的神经几欲崩溃,他歇斯底里般的怒吼起来。

“水雷,我们又遭到了水雷的攻击。”一名士兵战战兢兢的回答道。

西蒙一屁股瘫坐在椅子上,所有的梦想在这一瞬间化为泡影,他绝望的回头看了一眼,一艘艘黑黝黝的潜艇,像一群张着獠牙的海上怪兽,眼看就要对澳大利亚号开始一场血腥的捕杀!

Ps:好朋友们,鲜花,要鲜花啊!!!顺便说一句,a67473764朋友专门为看本书申请了vip,真是感动的没话说,有你们这些好朋友的支持,就是累吐血也值了。

雄锋飞扬: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百四十五章 全力备战

早朝刚刚结束,刘步蟾正要回海军部理事,被几个朝廷大员团团围住。“总督大人,听说昨晚在菲律宾海域澳新舰队神秘失踪,这件事你知道吗?”

刘步蟾故作惊讶:“是吗?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他们总是无故骚扰我国领海,得到这样的下场是咎由自取。”

“听说是被一支神秘的潜艇编队歼灭的,整个战斗没有超过一个小时,澳方全队4000多名海军官兵无一幸免,全部葬身海底,真是可怕啊!”

“你们的消息挺灵通的嘛,我怎么就没有听说。”刘步蟾笑了笑,撇开众人继续向前走。

这些人喋喋不休还缠着刘步蟾不放:“刘大人,这件事不会是你们海军部做的吧?”

“笑话,潜艇这玩意连英国人都没建造出来,咱们怎么可能有呢?众位大人,不要问那么多了,咱们还是老老实实给皇上办差吧。这里离金殿可不远,要是让皇上知道咱们在这儿胡乱猜测,龙颜一旦震怒可不是闹着玩的。”

刘步蟾这番话起了作用,众大臣这才乖乖的散去了。

昨夜10点左右,菲律宾海域,澳新舰队遭遇不明潜艇编队偷袭,全队七艘巡洋舰全部被击沉,包括上校指挥官西蒙在内的4700余名官兵全部遇难。这不仅仅是澳新两国的耻辱,而且是对英国皇家海军的莫大讽刺。震怒的海军部高层面临着极其沉重的压力,如果在五天后的下院会议之前查不出事实真相的话,海军部将难以面对议员们的质询。在层层紧*下,印度洋舰队派出五艘主力巡洋舰协同澳新海军在费率并海域展开密集的搜寻,但是在事发海域上,除了有一些军舰残骸和士兵尸体之外,根本找不出一点点蛛丝马迹。英国人甚至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几个军港都发出协查通报,一旦发现潜艇的踪迹,立即向海军部汇报。

这次事件迅速在国际上引起震动,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马上给德皇威廉二世发来电报,祝贺德国成功研制出新型潜艇,并给予英国人迎头痛击。可是在稍后德皇回复的电报上却说:“恐怕上帝都在期待事实的真相。”

三天之后,英国海军部在发表的一篇声明中,隐约的指责德国人这次偷袭的罪魁祸首,如果有关方不能立即承担责任的话,那就意味着单方面挑起战争祸端。

强硬的德国人也马上还以颜色,指责英国才是幕后黑手,在蓄意挑起事端来破坏欧洲的和平,如果有关方面不收回他们不负责任的讲话的话,德意志帝国将以包括军事行动在内的任何手段展开报复。

英德两国的口水仗令整个欧战都陷入了战争的阴影当中。

“英国人在海上耀武扬威了四个世纪,他们有的德意志都有,我们还要忍气吞声么!”在柏林的广场上,一名狂热的主持人身着加上了金光灿灿的绶带的变种海军军官服,嘶吼着向广场上狂热的人群发问。

“不要!我们要战争!”在或自发的或受引导的声音的带动下,几乎每一个人都在振臂高呼。

法国巴黎,狂热的气氛也开始让市民们陷入疯狂。“阿尔萨斯!洛林!”两个地名被集会的人群反复的高声呼叫着,这是他们的耻辱,普法战争让一个帝国崛起,而让另一个伟大的国家失去了曾经属于自己的这两片土地。

柏林,不莱梅……整个德国,维也纳,慕尼黑……甚至半个欧洲都笼罩在这种气氛之中。受着这种狂热气氛的刺激,一个小胡子的奥地利人激动的看着身边的一切,他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用手中的笔给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三世开始写信,他以他父辈的为国家服务的历史,以他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和狂热写下了一行行文字。

在维也纳,皇储辈迪南大公殿下的车队也即将启程,他的目的地是波斯尼亚的首府萨拉热窝,帝国新近占领不久的土地。在那里皇储殿下将检阅驻在那里的骑兵师,同行的还有他的妻子,王妃索菲亚殿下。在那里,索菲亚殿下可以得到在维也纳无法得到的荣耀。

在北京,关绪清早已经嗅到来自欧洲浓烈的火药味道,今天的早朝他对帝国战前状态的一次检查,载沣已经从德国深造回来,关绪清正好利用这个机会让这位御弟历练一下,安排他去了四大军区做巡视,为的是保持一个长期备战的激励状态。

在听完李震等人关于民生金融方面的奏报之后,关绪清说:“百姓已经享受了二十多年的太平盛世,现在需要他们对国家做出点儿贡献了。从现在起帝国储蓄银行就开始发行战争债券,远东股份公司开始以半官半商的名义在民间募集战争资金和物资。”

“喳。”

“兵部要加大征兵额度,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五十万的兵力,随时准备投入到战争中。可以在日本,朝鲜,安南、暹罗等地区要征募到七到十万人,编成七个满编或加强师使用。”关绪清对冯相华说。

“喳。”

关绪清看着新近提拔候补军机大臣辜鸿铭说道:“汤生,朕听说你履新之后用事甚勤啊,尤其是最近这十几天,你几乎没有一天睡眠能超过三个时辰的,太医院的人说你两次都累得咳血了”

“国家正处于备战状态,汤生为报答皇上的恩宠,理应效犬马之劳。”辜鸿铭脸上一红,拱手说道。

“国事自然要紧,但把身子骨累垮了,谁还为朕分忧。朕命你今后当心着点身子,每天最少也要睡足四个时辰。回头让王商带着你去太医院领两斤辽东老山参。朕正当用人之际,你是股肱之臣,爱惜着点自己。”

“谢皇上恩典。”

散朝之后,关绪清留下了冯相华:“走,陪朕电报房看看去,朕总预感着这两天就要有大事发生。”

君臣二人一前一后的赶往军机处西侧的电报房。

这里的规制已经扩大了不少,一共四间厢房内,各级文官服饰的年轻俊彦们忙碌穿棱,将每天的各省电报,各级军报,以及海外各使馆,情报组织的电报源源不断的翻译出来、并摘抄摘要编定每日的册子一式两份供存档和御览之用,最近由于欧陆局势以及亚洲关键地区的局势日趋紧张,电报量尤其的多,这里的人也越发的忙碌了。直到门口的警卫团战士高喊敬礼,里面的人才意识到皇上来了。

“皇上!出大事了!”电报房管事戴鸿慈下跪禀奏道。

一嗓子把关绪清都吓了一跳,他脸色一沉说:“一点儿朝廷命官的体统都没有,什么事鸡毛子喊叫的。”

“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在萨拉热窝中枪身亡!奥匈帝国已经向塞尔维亚宣战了!”

雄锋飞扬: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百四十六章 萨拉热窝事件

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在一个月后的德克萨斯州引起风暴。

关绪清拿着电报稿,沉吟了半晌,尽管历史由于自己的出现已经改变,蝴蝶效应不可避免将会发生,但没想到这场席卷世界的风暴竟会来的这么早!

1895年6月28日,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阳光明媚,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携妻索菲亚来这里作特别访问。斐迪南此行的目的是想使妻子得到她在维也纳得不到的皇室荣誉。然而他却忘记了,这块土地是奥地利刚刚才吞并的,这里的人民对他充满了彻骨仇恨,一条奔向死亡的不归路正在他和妻子脚下展开……

一系列偶然因素相加等于必然,这条公理放在年仅17岁的中学生普林斯普身上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上天注定要使他成为永载史册的人物。

6月28日清晨,“青年波斯尼亚”组织便在奥皇太子所要经过的大街上布置了7名刺客。上午10时左右,斐迪南夫妇在城郊检阅军事演习之后,乘坐敞篷汽车傲然自得地进入萨拉热窝城。一长列皇室汽车缓缓驶过人群拥挤的街道,只有稀疏的宪兵和警察布置在道路的两旁警戒。斐迪南坐在第二辆车上,索菲亚坐在他的右边。波斯尼亚军政府长官奥斯卡?波蒂奥雷克将军坐在左边的位上,司机旁边是侍从官哈拉希伯爵。

当车队经过市中心米利亚茨卡河上的楚穆尔亚桥,驶进阿佩尔码头时,埋伏在这里的第一个暗杀者没能动手,因为一个警察走过来站在他面前。相距不远的另一个暗杀者察布里诺维奇突然从人群中冲出来,向斐迪南夫妇乘坐的车掷出一枚炸弹,但相当不凑巧的是这枚炸弹被车篷弹到地上,在第三辆车前爆炸,碎片击伤了波蒂奥克雷将军的副手和索菲来的女侍。

斐迪南故作镇静地走下车,察看了现场,对被警卫捉住的察布里诺维奇瞄了一眼,然后登车挥手说:“先生们,这个人发疯了,我们还是按原计划进行吧。”

车队迅速驶进市政厅,斐迪南夫妇参加了市政厅举行的欢迎仪式,然后略作休息,驱车前往医院看望受伤的随从。

斐迪南的车队本来是去医院,但司机偏偏转错了方向,正好撞上了在街口拐角处守候的普林西普。刺杀的机会来了。普林西普拔出手枪,刚要举枪射击,离他不远处的一个警察发现了,箭步冲上来欲抓住他的手臂。就在这一瞬间,刚好赶到这里的一位名叫米哈伊洛?普萨拉的“青年波斯尼亚”成员,挥手犹如一道闪电,朝警察颈部猛击一拳,警察冷不防一个趔趄。没有经过射击训练的普林西普这两枪偏偏射中了斐迪南的颈部和他妻子的腹部,两人当场死亡。顿时,四下里一片混乱,米哈伊洛趁机飞快地逃离了现场,而普林西普当场被捕,日后死在狱中。

斐迪南大公的死,实在似乎是由天定的,在真实历史里的那一幕,几乎完全的搬到了这个世界里,唯一不同的是时间比真实的历史提前了。

在稍后的调查中,查明了“青年波斯尼亚”和宿敌塞尔维亚“黑手会”共同策划了这次刺杀事件,于是斐迪南大公的死成为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最有力的宣战理由。

宣战书以光速从维也纳传递到贝尔格莱德,整个巴尔干半岛的钥匙所在,世界的火药库。随着奥匈帝国的两个边境军团开了他们的战争行动,协约国集团与同盟国集团开始了漫长的互相宣战。

塞尔维亚随即首先向奥匈帝国宣战,斯拉夫的热血青年们成批成批地开往前线。

“拔出宝剑,对准塞尔维亚!”维也纳街头地集会上,一身戎装的总参谋长赫特岑多夫迈步走向话筒,他带来的是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的命令:“是解决塞尔维亚问题的时机了!三年来。我们一直等待着一切严重的紧张局势的爆发,到今天我们等来了一场悲剧,我们的皇储献出了他高贵的生命,他死在了卑污的塞尔维亚人手中。我们要战争!我们要让无耻下流的对手们知道,这是一个强盛的奥地利!”

“强盛的奥地利!强盛的奥地利!”在远方,成批的奥地利军队高呼着激昂的口号满惊着澎湃的热血向着南方开进,有了同盟国的条约协定,他们无所畏惧。哪怕是斯拉夫人的领头羊沙皇俄国。

奥匈帝国的军事机器全部开动,他们的陆军部队将严格按照总参谋部制定先快速扫清南线再回师北线的方针开始他们的作战,首批两个军团已经投入战斗,随后更多的预备队正开赴战场,而他们的征兵法案将在三年内将帝国的陆军人数扩大到三百五十万人,而经过数年的经营,帝国也拥有了一支大小船只12O艘,海军人数二十万人的区域性海军规模。

而他们要快速征服的塞尔维亚,仅有常备军十五万人,没有海军。尽管他们通过紧急征兵法有可能在三年内将军队规模扩大到4O万人,但是无论如何,从纸面上看,塞尔维亚都没有任何与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对抗的资本。

而塞尔维亚的盟友罗马尼亚人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果没有俄国人迅速分兵支援,塞尔维亚没有能力抵抗得住奥匈帝国的爆发性袭击,甚至有失陷贝尔格莱德的危险。

紧急求救电报被迅速发往圣彼得堡。如何抉择,就看新加冕的尼古拉二世的表演了,而在欧洲正有一个国家在急切盼望尼古拉演砸这场戏。

在柏林的波茨坦宫,闻悉斐迪南大公遇刺身亡的消息后,德皇威廉二世欣喜若狂,他正拿着一封奥皇弗兰茨亲笔手书的信件。在信中,弗兰茨义愤的写道:“这是俄国和塞尔维亚大斯拉夫主义者直接鼓动的结果,他们唯一的目地就在于割弱我们之间的友谊,并分裂我地帝国,如果我们容许这样的状况继续下去的话,这就意味着我的统治和我地领土都将遭受长期的威胁。”这封信的目的当然瞒不过狡猾的威廉,虽然德国已经对协约国集团整体宣战,但是弗兰茨仍然担心德国不会履行当初的承诺,把铁拳打向塞尔维亚的后盾俄国。

他带着悲伤的口吻请求德皇尽快展开对俄国地行动,只有俄国无力南下救援塞尔维亚。奥匈帝国才能顺利的完成对塞尔维亚的征服。当然,这也是当初两国总参谋部联合作战计划的一部分,奥匈帝国先南后北,德国先东后西,整个欧洲都将统治在德奥联盟的光辉之下。对战争热切期盼的威廉马上在回信中表示,只要俄国人敢轻举妄动,并将处在德意志的铁蹄之下。

晚上,威廉紧急召见了新任的总参谋长小毛奇,可是小毛奇所报告的一切战况都发生在西线,俄国人似乎没有任何动静。而且小毛奇也不同意过早对俄国人动手,他说:“陛下,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先去攻击穷山恶水的俄国人?要知道在西方的边境线上,法国人已经开始了全面动员,英国人的军队已经进入了前沿阵地,英国人还在圣彼得堡试图与俄国达成海军对我们的封锁。我认为帝国真正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英国。至于东线,有我们的中国朋友在东方的牵制,有奥地利人在南方的威胁,俄国人不会敢于进入德意志的领土,这也是施利芬伯爵的既定政策。也是陛下您亲自批准的作战计划。”

威廉二世被小毛奇的一番话说的冷静了不少,摸着小胡子仔细听着下面的分析。

小毛奇看到威廉脸上的变化,吁了口气道:“陛下,您要知道,英国和法国正希望我们对东方用兵,而后在我们的背心狠狠的扎上一刀。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俄国人只能打败,不可能征服。当年的拿破仑横扫欧洲大陆,却偏偏败在俄国人手下。况且如果我们向东方进攻的话,俄国境内糟糕的地形,还有即将到来的冬季,那将会使我们的勇士们在那里寸步难行。”

一向傲慢的威廉点了点头,显然被对方的话打动了。

小毛奇停顿了一下,继续说:“强大的中华帝国是我们的盟友,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光绪大帝一定有能力对抗已经病入膏肓的俄国人。陛下,您远嫁中国的妹妹,也一定乐于帮我们完成这项计划。”

威廉二世微微一怔,笑了起来:“西线的战事,我希望尽快听到枪声,至于东线嘛,就交给我妹妹吧。哈哈……”

关绪清出离了电报房,心事重重的回到养心殿。萨拉热窝事件爆发了,意味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开始,按照原先的设想中国要效仿真实历史上的美国,来一个坐山观虎斗,在全世界都在混战的时候,大力增强本国实力,苦练内功,趁机把中国的军火生意扩展到最大程度。

可是,中国真的能置身事外吗?美国远隔着太平洋和大西洋,战火当然不会轻易烧到那里,可是中国有强烈的地缘政治影响,处在亚洲的中心位置,中亚地区虽然可以成为战争的缓冲地带,但是那里基本上是俄国人的势力范围,南面有英属自治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随时都有可能对东南亚地区构成威胁。最棘手的就是北面的俄国。中俄两国有狭长的边境线,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如今世界大战爆发,作为斯拉夫世界的领头羊,俄国人当然不会坐视不理,谁也不敢保证他们不会对德国人的盟友中国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在亚历山大之后的尼古拉在国家政策上更富于侵略性,他对中国的贪婪企图也许很快就会得到体现。

雄锋飞扬: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百四十七章 中俄导火线

“皇上,冯相华在外求见。”王商的话打断了关绪清的思路。他揉了揉麻木的太阳穴说:“宣进!”

“臣冯相华叩见皇上。”

“平身。朕把你找来,是想知道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各国的战局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据臣所知,应奥地利人的请求,德军的七个师开始在德俄边境展开试探性的进攻。尽管他们面对的俄国人兵力远远超过自己,但是似乎没有一个俄国师敢于越过边境线展开反攻,这也让德国人越发的胆大。不过由于我国还没有对俄国人采取任何行动,德国人的进攻并不是特别积极。但据远东军情司提供的消息,俄国虽没有派驻大批军队,但是他们的侦察兵已经先期抵达前线,秘密观察德国人的防御工事。”

关绪清嗯了一声,看起来俄德两国都有所顾忌,不愿意轻易把兵力投入和对方的战争中,“其他国家的情况怎么样?”

“战局刚一开始,塞尔维亚人似乎就已经抗不住了,奥匈帝国军队势如破竹,很快占领了塞尔维亚西北部地区。在猛烈的攻势下,塞尔维亚人似乎支撑不到俄国援兵到来的那一天了。他们开始放弃前线,把大批兵力向贝尔格莱德集中,只在沦陷地区保留了相当数量的独立作战单位以保持对奥地利军队的骚扰,延缓对方的前进速度,给贝尔格莱德留出充分的布防和动员时间,当然,还要等待盟国军队的迅速支援。此外,土耳其人和保加利亚的军队也开始了北上,保加利亚军队占领了大块的塞尔维亚领土,给予奥匈帝国有力的支持。如果协约国阵营再没有什么有力的支援的话,塞尔维亚的亡国不会太远了。当然,协约国也并非无所作为,希腊海军开始对亚德里亚海内的奥匈帝国港口展开了袭击,目前两国的海战还在激烈进行。”在皇帝身边办事多年,冯相华养成了极好的记忆能力,而且他始终遵循一条原则,就是给皇上奏报的时候要条理清晰,准确明了,尽量不加个人评断,除非是皇上主动问起了。

关绪清随意翻了翻玉案上的折子,随口问了一句:“最近中俄边境上有没有什么异常?”

“臣此来正要禀报这方面的事。”

“哦?出什么事了。”关绪清抬起眼来,立即集中起精神,在这个非常时期,边境上少有一点异动都有可能引起轩然大波。

“最近几天,在中俄边境海域上屡次发生护渔事件,俄国渔船强行到我国领海打渔,我方渔船前往制止,他们竟派出三艘军舰进行护渔,还无故炮击了我方渔船,劫掠渔民的财物,截止到目前我方已有十六艘渔船或被击沉或被洗劫,两百多名中国渔民被俄国人打死。而且俄国人似乎并不罢休,他们反而说是中国渔民先挑起了事端,加派了两艘军舰进行护渔。”

“有这样的事?”关绪清清楚这次护渔事件看似民间行为,但是背后却隐藏着俄国人的战略动机。“先不要把事态扩大,咱们先采取外交手段,照会俄国领事馆进行交涉,要求俄有关方面赔偿中国渔民的损失,并对中国渔民道歉,限他们三天之内作出答复。”

“喳。”

冯相华跪安后,关绪清觉得头沉的要命,回到永和宫来看德妃和小阿哥。看着美丽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所有烦恼瞬间荡然无存,全身都畅快了许多。

今天,德妃显得特别殷勤,关绪清一进来,就亲自为他换上便衣,又是揉肩又是捶背的,还亲自为皇上煮了一碗燕窝。关绪清一边吃着燕窝一边笑呵呵的对德妃说:“今天是怎么了,好像有什么喜事了似的?”

“伺候皇上是臣妾的本分嘛。”德妃一边帮关绪清揉肩一边说道。

“嗬,入宫以来那方面没见长进,嘴皮子倒是学滑了。”

德妃轻轻推了一下关绪清的肩头,脸上显出两抹红云,娇嗔道:“都怪皇上勤于政事,平时很少来这里,要不然……”

“要不然怎么着?”

“要不然……臣妾一定伺候得皇上舒舒服服的。”德妃红着脸说道。

两人说笑了一会儿,关绪清又逗了一阵小阿哥,忽然转过脸来对德妃说:“是不是有什么事要对朕说啊。”

德妃怔了一下,连忙摇手:“没……没事。”

“没事的话,朕可要去办公事了。”说着,关绪清有意迈步就往外走。

“皇上……臣妾有事。”

关绪清指了指德妃的鼻子,笑着说:“朕猜你就有事,说吧。”

“皇上,臣妾听说要打大杖了,是不是真的?”

“不错。你在宫里消息倒是挺灵通的嘛。”

“这么大的事宫里上上下下都知道了。皇上到底有没有打算对俄国人发兵啊?”德妃小心的望着关绪清。

“你觉得呢?”

“臣妾以为中德两国结盟已久,况且还有联姻之好,如今德国有难,咱们不能坐视不管。更何况俄国人一向对中国虎视眈眈,总是找借口挑起各种事端,即使我们不动手,早晚有一天他们也会对咱们用兵的。”德妃这番话说得滔滔不绝,仿佛事先经过演练似的。

“你是朕的爱妃,你说这番话当然是为了朕好,另外也是为了你那位德国的皇兄。但是朕要明确告诉你,这件事关乎帝国命运,朕要从国家大局出发慎重考虑,是战还是不战,你不必要知道,你只要尽好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应尽的职责就可以了。”说到最后,关绪清眼睛里的脉脉温情荡然无存,只剩下帝王的威严。

德妃低着头不敢再说什么,心里暗自埋怨自己的皇兄威廉二世。

回到养心殿,关绪清觉得心里畅快了许多,头脑也比刚才清晰了,这个时候冯相华、李鸿章、伍廷芳三人觐见。

“皇上,俄国人简直太嚣张了,根本就没把咱们中华帝国放在眼里。臣按照您的旨意向俄国领事馆提出交涉,第一次去他们的领事官额西尼没在,第二次去的时候见到了额西尼,他的态度极其强硬,一再表示护渔事件的过错在于中方,完全不接受中方提出的任何条件,还代表俄国政府向我们发出了一份抗议书。”伍廷芳忿忿不已,把抗议书呈给皇上。

关绪清铁青着脸打开这份抗议书,上面的大致内容是说,中国渔民擅自越境到俄国领海捕鱼,还打死打伤俄国渔民48人,毁坏俄国渔船13艘。因此,护渔事件完全是中国渔民蓄意挑起的事端,屈在中方,沙俄政府要求中国政府逮补肇事凶手,递交给俄方全权处理,惩办办事不力的中国官员,赔偿俄国渔民及政府损失折合银元100万元,限期两天。如果逾期还没有履行职责,俄方保留使用任何手段维护俄方权益的权利,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中国承担。抗议书后面还附着俄国所谓被害的渔民名单。

雄锋飞扬: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百四十八章 海兰泡血案

关绪清拍案而起,当着三位大臣的面,把抗议书撕得粉碎:“混帐!俄国人欺人太甚了!”

“皇上息怒。”三位大臣一同跪倒。

“伍廷芳听旨,朕命你速到俄国领事馆,对俄方提出最强烈抗议,再次重申我方立场。”

“臣接旨。”伍廷芳刚要转身出去,电报房执事戴鸿慈面如土灰一般走进来,跪在丹犀下叫道:“皇上,前方急报。”

关绪清接过电报一看,气得两手都颤抖起来,“俄国人得寸进尺,朕一定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冯相华,马上传朕的旨意,免去依诃唐纳东三省将军职务,罚俸两年,暂留奉天听旨法落。”

“喳。”冯相华不明白皇上为什么会忽然大动肝火,但也不敢询问究竟。

“你们看看吧。”关绪清一甩手把电报丢下丹犀,李鸿章、冯相华拿起来一看,顿时也气得五内俱焚。

原来,在中俄护渔事件发生之后,俄国人得寸进尺,又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海兰泡惨案。

海兰泡,位于黑龙江左岸、精奇里江右岸两江汇合处,原是中国的一个村庄。1858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把海兰泡强行霸占,改名布拉戈维申斯克,后来成为阿穆尔省首府,居民主要以华人为主。居住在城内的中国人主要从事商业,其中大商号有近240家,此外还有大量的流动华工,雇工、小商贩和手工业者,在郊区也住着很多农民,中国侨民总计近1。5万人。

中俄护渔事件发生后,俄国政府歪曲事实真相,俄国人与中国人的敌对情绪不断上涨,在海兰泡不断发生迫害华人的暴行,不堪虐待的中国人纷纷逃回江右。因家庭、财产拖累未来得及离开的中国人,全部成为被屠杀的对象。当地侨民无奈之下向中国东北当局求助,可是时任东北将军的依诃唐纳却置若罔闻,驻防在东北边境的两个营忍无可忍,未经东北当局许可,擅自越境与俄国驻军交火,一夜的时间就歼灭了俄军一个加强连还有一个团长。依诃唐纳得知这一消息后,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竟未经朝廷批准,就把边境上与俄国发生冲突的两个营营长移交给俄国军方处置。

沙俄政府遂以上述事件为借口,悍然出动五万多人的远东军以“护城”为名,开进了海兰泡。策划对海兰泡中国居民进行大屠杀。城内外笼罩着恐怖气氛,迫害华人的事件有增无减。阿穆尔省军政长官格里布斯基当即下令禁止中国人渡江,并扣留了全部渡船,派骑兵逮捕了准备渡江的中国人群。

7月16日,格里布斯基命令一个不留地逮捕所有中国人,全副武装的沙俄士兵闯进中国人的住宅和商店,不分男女老幼,一律逮捕押走,就连婴儿也被强拉了出来。1500多中国人逃到城外躲藏,也被俄兵搜出,许多人被刺刀活活捅死。这一天共搜捕了近11000人,警察局容纳不下,当晚又被押送到精奇里江边的一个锯木场里。

7月17日,海兰泡市警察局把所有关押起来的中国人赶到黑龙江江边,俄兵便挥动战刀,把所有的中国人一直赶进水里,然后用刺刀一个个捅死,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整个大屠杀行为一直持续到21日凌晨,江水都被死人的鲜血染红了,江面上漂着的全都是尸体。

东北将军依诃唐纳在这次事件中,对俄国人态度暧昧,把中国侨民的安危置之度外,对两名营长的处理草率,关绪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