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清朝当皇帝-第3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外面的一切都安排好了。”在行吻面里的时候,吉尔尼洛娃凑在瓦西里的耳边低声说道:“克留奇科夫已经把人都放出来了,就等着阅兵式开始了。”

“那些证据呢。”瓦西里将她拥进怀里,一面亲吻着她的脸腮,一面低声问道。

“放心,都在我这里,不会误事的。”吉尔尼洛娃简单的回答道。

“哗……”礼堂的台下响起了掌声,瓦西里知道自己下面的问题没有机会问了,因为他现在必须要牵着吉尔尼洛娃的手下台,接受众人的祝贺了。

当走下台的时候,瓦西里才发觉原来自己的交际能力竟是如此的差劲,面对四面传来的祝贺话语,他竟然只能回报以傻笑。相反原本应该显得羞涩的吉尔尼洛娃,在这个时候倒是显得落落大方,她似乎和什么样的人都能热络的交谈上几句,这一点让瓦西里大感钦佩。

“瓦西里同志恭喜你。”在人群中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出现在瓦西里的耳边,这个长脸留着中分头的人瓦西里认识,他就是知名的苏联元帅沙波什尼科夫,以往两人也见过几次面,但是从来都没有交谈过。

“能在这克里姆林宫里举办婚礼,是一件足以令人自豪的事情。”沙波什尼科夫的笑容显得亲切而真诚,这令瓦西里心中对他顿生好感。

“是啊。”又一道人影从人群中分出来,站在瓦西里面前,低声笑道:“不过你足以自豪的事情一定不会仅仅只此一件,还有很多我们曾经想做但是却做不到甚至不敢做的,你都做到了。”

这个身材魁梧、面容白净的人正是华西列夫斯基,虽然瓦西里是第一次和他见面,但是他仍旧认出了这位亲自指挥了二战后期对日作战的苏军元帅……毕竟他右侧脸颊上的那枚大痦子太显眼了。

“华西列夫斯基同志,你太客气了。”瓦西里自然知道他在暗示些什么,因此微笑道:“我只不过做了一件该做的事情罢了,毕竟我也是军人。”

瓦西里说着还用手指了指自己身上穿着的新军装,虽然没有领花,也没有肩牌,但毕竟也是军装。

“呵呵,也许是吧,不过我们还是很佩服你。”华西列夫斯基笑了笑压低声音说道:“噢,科涅夫同志说现在不好过来和你打招呼,请你不要怪他失礼。”

他说完还伸手指了指门口的位置。

瓦西里扭头看去只见在门口的位置,科涅夫正和一群人身着军装的在交谈着什么,看到瓦西里看向自己的目光,科涅夫笑了笑算是打招呼了。再看看他周围那些人,瓦西里不禁觉得有些眼晕,这真是苏联军方高官的大会聚,托尔布辛、梅列茨科夫、布尔加宁、戈列奇科、叶廖缅科等等都在那里,看他们对自己面带微笑的样子应该都是属于自己一个阵营的了。瓦西里忽然间感觉胸中雄心大起,能把这些人牢固的拉拢在自己身边,自己也就等于是掌握了整个苏联的大部分军队,有了他们的支持,自己还有什么可以畏惧的?

简单的婚礼很快结束,瓦西里甚至感觉不出任何的兴奋和期待,就像是刚刚举办的不是他的婚礼,而他也不是那个新郎官,只是一个凑巧赶上婚礼的旁观者。

“走吧,我们一起出去。”斯大林已经从远处走了过来,他先是在华西列夫斯基等人脸上看了一眼,然后才在瓦西里的肩膀上拍了拍,语气平淡地说道:“你今天就跟在我身后,我到哪里你就到哪里,新郎嘛,我也沾一沾你的喜气,说不定很多时候就能逢凶化吉了。”

瓦西里感觉有些尴尬,不过在旁边的人看他,却感觉非常羡慕或者是充满狐疑。今天是什么日子?是国庆阅兵的日子。按照规定,斯大林作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在阅兵仪式上是要站到列宁墓的楼台上的,在那里接受参演部队的致敬。以往能够在这个时候站在他身边的无疑都是备受斯大林器重的人,要不然就是在苏联党内、军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人。斯大林在这个时候邀请一个有中国血统的年轻人站上那个万众瞩目的楼阁,其中有什么含义?想要对瓦西里提拔重用,还是仅仅要做出这么一幅姿态,以便于挑起他和军界将领之间的嫌隙?抑或是他已经真的决定认输了?

斯大林说这话的声音不小,因此会场里有不少人都听见了,像此时就站在瓦西里身边的华西列夫斯基等人更是不可能错过了,不过他们的神色看上去却没有丝毫的异常,也不知道这些人都在想些什么。

瓦西里面对斯大林带有命令式的邀请,也没有多说什么,就那么从容的跟在他身后朝门外走去。在这个时候,瓦西里感觉自己没有什么好畏惧的了,他现在唯一的心情就是等着迎候胜利的到来。

谁主沉浮:第三次世界大战(收关卷)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站在巨人的身边

站在列宁墓的观礼台上凭借着良好的视角和高高在上的位置站在这里的人能够轻易将下面红场上的一切看得清清楚楚而下面的人要看这里则需要仰望。这或许就是身在高处的优点吧。

著名的莫斯科红场上,此时涌满了人,红色的旗帜与巨幅的列宁画像随处可见,当看到列宁墓的观台上出现了人影的时候,偌大的广场上瞬间爆出惊天动地的欢呼声。呼声高亢直入云霄,这不仅让瓦西里感慨万千,谁会知道在这喧闹背景下有多少明枪暗箭?

“站在这里的感觉怎么样?”斯大林站在瓦西里的身前,一面迎着红场上数万人的欢呼轻轻挥手,一面头也不回的说道:“第一次站在这里有什么感觉?”

瓦西里开始都无法确定斯大林是在和谁说话,他左右看了看,只见此时站在身边的人只有那么区区的四个——斯大林、华西列夫斯基、莫洛托夫、伏罗西洛夫。斯大林似乎没有什么必要和这三个人说这种话,那唯一的可能就是在和自己说话了。

“没有什么感觉。”瓦西里耸耸肩回答道:“在我看来高处有高处的风景,但是也有高处的危机,在这种万众瞩目的地方,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要格外仔细、加倍小心,一个处置不当就会坠入深渊永世不得翻身。嘿,这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想来就让人不寒而栗呀。”

“到前面来。”听了瓦西里的话,斯大林满意的点点头,等瓦西里站到自己的身边后,才继续说道:“你这说法倒是很有道理,不过却过于的迂腐了。嗯,你这种想法或许就脱胎于中国历史上的那个……哦‘非攻’还是‘中庸’?谁知道呢,反正不是好东西。人之一世短短数十载而已,如果有凌于亿万人之上的机会而不去把握,畏畏尾裹足不前。又或者囿于妇人之仁,整日里悲天悯人,全不懂得这世界上还有血腥与权谋之说,那这样的人枉活一世,又有什么精彩可言?也许正如你说的,高处时时刻刻充满危机,一个失神之下就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可那又如何?在我看来,只要曾经精彩过了,即便是最后万劫不复也没有遗憾了。”

站在斯大林的身边,瓦西里默然无语,而在他们身边华西列夫斯基等人却是一脸的愕然,眼前这个斯大林显然与他们平时所认识的那个截然不同了。

“不过现在一切都过去了。”斯大林叹口气继续说道:“正如你所说的,高处充满危机,也许我以后都不用再去享受这种刺激了。哦,看,我们的军队来了,多么威猛豪壮,嘿嘿,如今我倒有些后悔了,当年的图哈切夫斯基绝对是不世出的现代军事奇才,最难得的是,他和列宁同志一样的迂腐,否则……”

“没有什么否则。”瓦西里突然插口说道:“在对待图哈切夫斯基同志这件事情上,你显然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从他的性格上看,你根本没有必要去对付他一个颇有才华而又没有丝毫野心的人,原本应该是你最好的战友,可是你的嫉妒心使你失却了理智,将一个原本可以作为依仗的臂膀转化为带有致命毒液的匕首,嫉妒这种东西的确是这个世界上最冷酷无情的毒酒。”

瓦西里毫不留情面的话语,令斯大林不由自主地皱起眉头,如果放在以前,有人敢这么对他说话,后果将只有一个,那就是在贝利亚的处决名单上再增添上一个新的名字。不过今天的情况不同了,要想拿掉瓦西里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年轻人远没有那么简单了。

“嗡……”在巨大的轰鸣声中,排成燕尾编队的十二架战机从红场上空飞过,这是接受检阅的空军部队,战斗编号隶属于第十九集团军航空队。

仿佛是被战机的轰鸣声震慑到了,斯大林魁梧的身躯轻轻一颤,沉寂片刻之后,才黯然说道:“几年不见了,想不到这几个老家伙还是如此的健硕,看样子贝利亚对他们的照顾还是无微不至的,只是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对贝利亚网开一面呢。”

顺着斯大林的目光,瓦西里朝红场上的检阅队伍看了一眼,只见在一队女兵方阵的后面,威武昂扬的走来两排老兵,不是图哈切夫斯基一干人还会是谁?

瓦西里坐在松软的沙发里,在他交叠在一起的双腿上,平铺着一沓报纸,室内明亮的灯光泼洒在这报纸上,微微下垂的报头上赫然显示出一串俄文字母——《真理报》,出版日期是11月8日,显然就是今天的报纸。

“早点休息吧”穿着一袭白色睡衣的吉尔尼洛娃从外面走进来,在瓦西里的身边坐下,看了看他腿上的报纸说道:“明天一早起来,还要去见图哈切夫斯基同志,毕竟他刚刚上任咱们不能失礼了。”

瓦西里没有说话,他翻动着手上的报纸,漫不经心但是却饱含讽刺的问道:“你们安全委员会今天的人事调整怎么样?我听说图哈切夫斯基同志这次调整的力度很大,你们那里的人手恐怕就要不够用了吧?”

吉尔尼洛娃点点头,这些事情她无疑知道得很清楚,因为今天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改组工作会议她参加了,在四个总局、七个管理局、五个独立处的人事上,图哈切夫斯基几乎是来了个大换血。原来主管对外间谍情报工作的第一总局和主管对内情报、反颠覆反间谍工作的第二总局,合并为现在的第一总局,同时原来七个管理局中的技术管理局、监视监察局、通讯管理局以及五个独立处中的特别案件调查处、活动经验分析处、国家通讯处,也都划归到了第一总局。新任的总局局长就是克留奇科夫。新设立的第二总局则在原来第四、第五总局的基础上兼并了原七个管理局中的军队管理局和警备管理局以及五个独立处中的保卫处。新任局长为吉尔尼洛娃。新设第三总局兼并原有的行政管理局、人事管理局以及五个独立处中的档案登记处。新任局长为一个名不见传的小人物——普列哈诺夫。

这一次,图哈切夫斯基对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调整可谓是大张旗鼓了,原委员会的组织机构都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从分类上说,这个原本权势熏天的机构被削减了不少,但是在实际上,各个部门的职权却增大了许多,尤其是其中的第一总局和第二总局。现在以克留奇科夫为首的第一总局,其职能范围囊括了苏联对内、对外的全部间谍及反间谍工作,甚至还包括了新型谍报技术的开发。而与他相比,吉尔尼洛娃所控制的第二总局所掌握的权力范围虽然小了一些,但是其实际权势却要比第一总局大上许多。要知道在国家安全委员会原来的机构体系中,第四总局作为边防部队总局,就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该部门直接控制着数量庞大的苏军边防部队,是一个在军队中很有影响的机构。至于第五总局,那更是国家安全委员的核心机构,也是安全委员会的意识形态心脏。它其实就是秘密警察总局任务为“镇压一切来自国内外的反动分子和反动活动”,专门对付各类政治上的敌对者,职权范围异常宽广,甚至连军队中的军法官也是出自该机构。相对于第一、第二总局来说,第三总局的职权范围则要小了,很多其主要职责仅仅限于后勤工作和人事工作。

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全面改革,彰显出了以图哈切夫斯基为的苏共中央新一代领导班子对当初斯大林时期秘密警察部队的仇视。此次侥幸复出之后,图哈切夫斯基一改以往的作风,第一时间就对原属斯大林和贝利亚的全套“家底”展开了全面地清理,而在这清理中,贝利亚所控制的国家安全委员会自然是当其冲。原来那些深受贝利亚看重的人,昨夜就被临时由第十九集团军抽调的“执法队”拘捕干净,统统的投入了大狱,罪名是“暗中从事破坏苏维埃革命的反动活动”。今天凌晨,这些人中的一大部分就在经过了草草的审判之后,被秘密处决了。

图哈切夫斯基等人对瓦西里无疑是信任的,这一计划在昨天下午刚刚软禁了斯大林之后,瓦西里便得到了消息。最初他为此大感惶恐,这难道不是斯大林清洗政策的翻版吗?只不过当初是秘密警察对军队将领的清洗,而如今则换成了军队对秘密警察的清洗罢了。

瓦西里假惺惺的对图哈切夫斯基等人的这个计划提出了反对意见,甚至还为此同图哈切夫斯基等人闹得不十分愉快。不过他的反对最终没有起到任何效果,截止到今天晚上,仅仅是一天的时间,莫斯科市的秘密监狱中就有四百余人被秘密枪决,这些人大都是当初国家安全委员会中的精英分子。

谁主沉浮:第三次世界大战(收关卷) 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大清洗运动

大规模流血事件的出现,令瓦西里深感欣慰,但为了迷惑别人,他甚至当面指责直接执行清洗计划的科涅夫说他是“刽子手”,是“贝利亚第二”,更甚的是,他还毫不客气的拒绝了图哈切夫斯基与他共进晚餐的邀请。

吉尔尼洛娃当然能够理解瓦西里目前的心情,不过她对此却是不以为然,政治这东西永远都是这样的站队问题,很重要一着棋走对,你就能青云直上,而一旦走错那就要万劫不复了。

“人手短期内很可能会出现短缺的现象,不过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就能补充完全了。难道你还不相信我和克留奇科夫同志的能力吗?”吉尔尼洛娃微微一笑,将身子轻轻的依偎在瓦西里的身上说道。

“哦,那我可要恭喜你了。”瓦西里不动声色的推开她,语气冷淡的说道:“你终于要达成夙愿,将安全委员会揽拢在手了。不过我很怀疑在清理掉了那么多的精英之后,你们的作用是否还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我想……”吉尔尼洛娃仍旧是一脸的俏笑,似乎对瓦西里的讽刺挖苦一点也不介意:“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当然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要给我更多的权力,不要过多的限制我的工作。”

“我?”瓦西里嗤然冷笑:“我哪里还有什么资格限制你的权力,你难道不知道我今天同图哈切夫斯基之间闹的矛盾吗?也许用不了多少天,你就会接到命令,要亲自把我也拖去秘密处决了。”

“这你可想错了。”吉尔尼洛娃正色道:“你难道忘记了我曾经对你说过的话吗?图哈切夫斯基这样的军人是不会因为些许的小事而舍弃自己曾经的战友的。”

看着自己美丽妻子,瓦西里的心里忽然产生一种说不出的失落,自己的妻子成为了新权力核心谍报机关的首脑之一,这场政治婚姻本来就是逢场作戏,自己要在苏联政权中继续掀起风暴,就要面对随时可能被人揪出来的危险,而且自己要不断的和这个狡猾多端的妻子演戏,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对方识破身份。瓦西里在这一刻深深感到自己是那个走钢索的人……

北京,养心殿。

“据女王送来的情报,苏联新一轮的权力斗争开始了,斯大林和贝利亚在争斗中两败俱伤,图哈切夫斯基东山再起,三方势力目前把莫斯科搞得鸡犬不宁。他们在今年一共开除了的万人出党,这很可能意味着新一轮苏联大清洗运动的开始。”赵秉钧对皇上说道,“也就是另外一场屠杀的开始。”

“他这么做的起因是什么?”关绪清问道,“要是我个人来看的话,原因可是有很多。”赵秉钧说道,“斯大林此人性格粗暴乖僻,对任何对抗或冒犯其权威的一点点迹象,都深为猜疑偏执狂?甚至达到了把阴谋与敌人看得比比皆是的程度。可能是忍受不了他的对昔日友人的屠杀,其妻在去年。在上月的一次宴会后饮弹身亡,此事对他震撼极大,导致他对任何人都失去了信任,这一次大规模的开除党员,就是他对其统治集团猜疑的集中表现。”

“你是说他的妻子自杀对他的打击很大?”关绪清问道:“朕觉得他这样的冷血动物,应该不会把一个女人看得太重。”

“不,那只是表面现象,事实上,他是很在乎他的妻子的。”赵秉钧笑了笑,说道,“当然,嫁给他这样的男人,注定是不幸的。据咱们的人调查,他们结婚后感情很好,但由于苏维埃政权从一建立起时就战乱不断,斯大林一开始总在前线。战争结束后,苏维埃党内一直纷争不断,他忙于巩固自己的权力,对妻子变得冷淡和粗暴,但并不是全不顾及,但作为一个女人,没有谁能够长时间的忍受这样的生活。其妻自杀后,斯大林曾不止一次的问过身边人,在他们眼里,他是不是一个严酷的毫不体贴的丈夫?这说明了他是很在乎她的,而她的死对他来说是很大的打击。”

“你刚才说他的妻子死前还给他留了一封信?”关绪清问道,“内容是什么?”

“只是一张便条,斯大林看过后就给毁掉了,但还是有其他人看过上面的内容。”赵秉钧说道,“据咱们的人了解的,上面写的都是对斯大林个人以及对一些政治问题的申斥和谴责。这些内容对他的打击可以说是致命的,他对此极为狂怒。认为妻子背叛了他。在为妻子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时,他在妻子灵枢前站了一会儿,就推开棺木走了,甚至没有参加葬礼,也拒绝到坟墓洒扫。后来他连居住的房间都换了。”

“也是,他的妻子是他最亲近的人,他认为最亲的人都背叛了他,当然再不会相信任何人了。”

关绪清叹息了一声,摇了摇头,“看样子咱们想要拉拢他对抗英法,怕是不成了。

“和这样的人打交道,得随时防止被他反咬一口,他昔日的盟友现在人人自危。”赵秉钧说道。

“拉拢他成功的可能性极小,象他这样性格乖僻残忍冷酷的人,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人听命于他?”关绪清沉吟道。

“正是他的这种乖僻性格,才能够使他在列宁与他建立的这个大沙文主义国家里得以生存;而那些缺少此种特点的人,无论是同他们一齐起事的元勋宿臣,还是普通党员,都将难逃一死。这个人具有强大的自制能力和灵活、狡滑、虚伪而又机警的头脑。他为人残酷固执,心地险恶。当然,才智他也是有的,不过,这种才智多被他应用到了如何驭人的方面。”赵秉钧说道,“斯大林此人生性虚伪奸诈,但却擅于揣度别人和利用别人的弱点。因此,他能够在他那个可怕的群体当中随机应变。有时,他说的话未必是他心里所想的。而他想的,也未必会说出来。这样就给苏维埃党团核心圈子里的成员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因为每个人都要等待他先讲话,避免先表自己的意见。在他讲话后,这些人则要赶紧表态同意,否则后果将会非常严重。斯大林的性格似乎是多重性的,他本人意志坚强,但有时也显露出怯懦的迹象。他十分神经质,朝三幕四、反复无常。他在政治上的学识是很广博的,但对权力的渴望也是极其强烈的。他在不用试探对方想法的时候,讲话就能开门见山,切中要旨。在处理政治、社会与经济问题时,尽管他的思想明显地受到狭隘的教条主义的束缚,但也有迹象表明,他很讲求实际,并且顺乎情理。当诸事顺遂时,他会显得非常温和。总之,他是一个怪得不能再怪的人物。苏维埃政权核心权力圈子里的成员们因此都对他万分畏惧,俯首帖耳。”

“这个人是深谙帝王心术和御人用人之道啊!”关绪清感叹道,“难怪会成为一代伟人学习的榜样。”

赵秉钧有些奇怪的看着皇上,不明白他刚刚这句话里面的那个“一代伟人”指的是谁。

可能是觉察到了自己刚才不自觉的“思维跳跃”对安全局局长的影响,关绪清微微一笑,转移了话题,“他这一次在政治斗争中明显落了下风,但仍然能够维持住政权,真是令人难以想象。还有他推行的那个农业集体化模式归于失败,这么多农民起来反抗,要是发生在中国早就成了不可收拾的局面了。”

斯大林在苏联强行推行“农业集体化”,所有不愿意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民的私有财产都被没收,变成了集体财产,遭到了农民的激烈反抗。斯大林一如继往的采用暴力和恐怖的手段来达到目的,宣布任何不加入集体农庄的人都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斯大林的作法等于向全苏联的农民宣战,农民们用暴动、暗杀和纵火进行反抗,更多的人缩减耕地,屠杀牲畜,甚至弃地出逃。头几个月里,苏联大约有100万头牛被屠宰,差不多有近70万匹马被杀掉,大约有10万人遭到迫害,近万人死亡,3万人被迁徙和流放。在乌克兰和北高加索地区发生的大饥荒又使4万人饿死。

“斯大林有一个根本性的观点,他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在贯彻这一观点。他认为英特纳雄耐尔在俄国只能通过暴力实现,教育和规劝是可笑的,布尔什维克党必须鞭策人民前进,只有经历了“新生活”,人民的态度才会转变。他知道他的政策一开始会在人民当中引起广泛的痛苦,他这是在向人民宣战。”赵秉钧说道,“其实他的作法在俄国历史上是有传承的,当年俄皇伊凡四世吞并诺夫哥罗德时,屠戮该城万余名男女老少,彼得一世在兴建涅瓦河口新城时,亦以无数人的生命为代价,俄新都彼得堡乃成,而事后俄人皆以新都雄伟壮观自豪,无人考虑花费了多少生命的代价。他们的历史给他们提供了无数的先例,并在他们的心里形成了一条这样的残忍的道德标准。斯大林只不过是继承并扬了俄国人的这个传统道德标准而已。”

谁主沉浮:第三次世界大战(收关卷) 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上帝之门

听了赵秉钧的话,关绪清默然无语,对方的话,对他的内心产生了很大的震动。

从这个时代的人嘴里,听到关于斯大林的评价,联想到自己在后世所学到的历史,让他想通了好多事。曾经盛极一时的苏联,为什么会在七十三年零七个月后轰然解体,不是没有原因的。对俄国来说,苏联时代的强盛有如昙花一现,转瞬即成为了历史,而留给苏联人又是什么?

自己想要将中国的强盛延续下去,就不能重蹈苏联的覆辙!

“女王怎么样了?”关绪清忽然问道。

“处境很艰难,他在克里姆林宫权力斗争的核心,随时都可能有倾覆的危险,我几次命令他暂停所有行动,静观事态发展,可是他认为目前正是可以搅乱苏联政治局势的好机会,不惜冒着暴露的风险继续从事活动,臣真的担心他有一天……”赵秉钧没有说下去,他忧虑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帝国要强盛,就必须要有无数的人为之做出牺牲,即使你我不愿意看到,也无法逆转。”关绪清叹了口气说道。

在又谈了一会儿公务之后,赵秉钧跪安,关绪清翻开了玉案上的一本介绍苏联和斯大林成就的名为《新时代青年》的杂志,目光落在了上面的列宁、斯大林和布哈林的合影照片上,脸上现出了一丝冷笑。

11月18日,关绪清飞赴阿拉斯加,亲自观看了一次极其重要的实验,超时空传送。

在中美战争之后,在关绪清的命令下,帝国将白宫地下实验室的超时空传送机器打捞上来,并且进行了重新修复,考虑到华盛顿作为美国首都的特殊性,于是将此项试验的地点改在了已经成为中国领土的阿拉斯加。

在阿拉斯加育空河畔的密林里,有一座隐秘的、半埋在地下的大型基地。这个基地的前半部分是一个无比硕大的球体,球体的下半部分深入地下,与地面接触的中轴线上有一个半径达十米的半圆形隧道。基地的后半部分是一系列大型多面体建筑,都是大球体的支持设备。它一台全新的超时空传送仪,被科学家称为“上帝之门”。

超时空传送仪的周围,帝国陆军的官兵们正襟危坐在大批坦克、装甲车、各式车辆里,排列着整齐的队伍,准备进入超时空传送仪的隧道。

基地的地下指挥中心里,关绪清和帝国军事将领们正聚集在一起,准备发起一次超时空传送实验。

“院长,所有设备都准备好了。”超时空传送仪的总工程师爱因斯坦向直属上司溥寅报告。“父皇,‘上帝之门’已经准备好了。”溥寅激动地向皇上报告。这位现任帝国科学院院长的皇子的另一个身份是“上帝之门”的项目负责人。

“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关绪清神情严峻地说,“我们可不是传送阿猫阿狗,而是整整一个集团军!”

“父皇,你坚持一定要通过‘上帝之门’来传送第九集团军吗?”溥寅担忧地问,“我们只是完成了百分之四十的测试。”

关绪清抿抿嘴,说:“把这一次也当作测试吧。”

溥寅被吓得禁不住张大了嘴巴,那可是好几万的官兵和成千上万的装备。

关绪清瞟了溥寅一眼,“这次仅仅是实验而已,有什么可担心的。”

溥寅点点头,然后转向下面的工作人员,大声问:“张学良将军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

“将军已经准备就绪。”

“很好,开始吧!”关绪清高声下令。

“老师,打开‘上帝之门’吧。”溥寅向爱因斯坦下达命令。

“是。”爱因斯坦转向下面控制大厅高声命令:“启动所有电力!打开隧道!”

在一连窜的回应后,指挥中心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控制人员接通电源,大量的电能被注入巨大的超时空传送仪。

这时通过墙上的巨幅监视屏,人们看到了超时空传送仪的隧道开始发出奇异的光芒,整台超时空传送仪外表的指示灯也亮了起来。

“能量正在增加!”

随着报告的此起彼伏,大屏幕上的各种颜色的进度指示条正疯狂地向顶端飚升。

“进入临界状态!”

屏幕上,超时空传送仪的隧道里的光芒也开始不断变化,并且旋转起来,而且沉重巨大的超时空传送仪也开始颤抖起来,带动大地震动起来。尽管距离很远,而且深藏在地下,但指挥中心仍然剧烈震动起来。

“怎么回事?”赵秉钧有些惊恐地问,他最担心的是皇帝的安全,才完成百分之四十测试的东西就投入使用,看来的确很危险。

“放心,局长大人。这是正常的时空扰动引发的小型地震。”爱因斯坦微笑着说,然后又命令:“检查定位!”

“数据无误!”

“接收场状态正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