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清朝当皇帝-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刮起一阵阵白色的碱土,从士兵们脸上掠过。
在众多的目光注视下,久经刑场的赵三槐也感到几分紧张,不去看那些军官和围观人群,专注地研究眼前的罪犯。此时在他的眼里,这五个罪犯已经被肢解成了一条条肌肉,一根根骨头。
经过了四十多年的磨练,赵三槐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今天他的心有些发慌。他执刑数十年,但还是第一次同时对五个罪犯行刑。东条英机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起初他认为大不了是被枪毙,起码也能痛痛快快的死去,后来才听牢里的狱卒说要把自己千刀万剐,这样的刑罚听着就令人发狂,现在眼看就要受此刑罚,吓得嘴唇都白了,起初那种报效天皇,视死如归的劲头早已烟消云散。
此时,赵三槐手提牛耳尖刀来回踱着脚步,目光始终就没有离开犯人们裸露的上身,东条英机只觉得一阵阵发冷,这种场景就好象一只狼在撕咬之前,仔细欣赏自己的四个猎物。
*场的边上,蹲伏着三门黑色的钢炮;钢炮的周围忙碌着十几个士兵。三声紧密相连的炮响,吓了赵三槐一跳,他的耳朵里嗡嗡地响着。
在隆隆炮声的回音里,一个高亢的嗓门在喊叫:“圣旨到!”在场的所有人都刷的一声跪在地上。在嘹亮的喇叭声和铿锵的鼓镲声里,一乘八人抬的青呢大轿,穿过刑场边的白杨夹道,来到执刑柱前,平稳地落下,搬着下轿凳子的小兵飞跑上前,将凳子摆好,并随手掀开了轿帘。一位富富态态的公公钻了出来。正是大内首领太监,皇上的近侍,王商。
王商四平八稳的来到刑场中央,看了一眼五个绝望的日本人,展开黄缎子圣旨,尖着嗓子叫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彼倭国者,不仁不义之邦,作乱海内,流毒日深。今倭人余孽尚存,阴谋刺杀朝廷命官,幸天佑中华,令蒋中正无恙。倭贼罪孽深重,十恶不赦,不除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止纷乱。着刑部与安全局监刑,授三千六百刀,以儆效尤。钦此。”
“万岁万岁万万岁。”
念罢了圣旨,王商也来到监斩台与刘光第、赵秉钧等人一一见过,然后正襟危坐,看着刑场上的犯人。
刘光第丢下一支火签子,冲着王商和赵秉钧微微一点头,对着行刑队大喊一声:“开刀!”
赵三槐往前跨一步,与东条英机站成对面,徒弟把精钢锻造的凌迟专用小刀递到他的手里,也不管对方能不能听懂,低沉的呜噜一声:“不管你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不管你做了哪些孽事,总之死在我姓赵的手里,也算是结个鬼缘!”
东条英机直愣愣的盯着赵三槐,在极度的恐惧中神智都有些不清了。
赵三槐猛拍了东条心窝一掌,打得对方双眼翻白。就在这个空当上,他的右手持着刀子灵巧地一转,就把一块铜钱般大小的肉,从对方的右胸脯上旋了下来。这一刀恰好旋掉了对方的乳粒,留下的伤口酷似盲人的眼窝。由于刀法奇快,因此过了半晌血才慢慢流了出来,东条疼的一咧嘴,然后杀猪般的嚎叫了起来。
赵三槐按照他们行当里不成文的规矩,用刀尖扎住那片肉,高高地举起来,向背后的监刑官展示,他的徒弟在一旁高声报数:“第一刀!”
偌大的一座刑场上,成千上万人鸦雀无声,都摒住了呼吸,看着可能一生只能见到这一次的场面。
赵三槐将手腕一抖,小刀子银光闪烁,那片扎在刀尖上的肉,便如一粒弹丸,嗖地飞起,飞到很高处,然后啪唧一声,落在了一个黑脸士兵的头上。那士兵怪叫一声,脑袋上仿佛落上了一块砖头,身体摇晃不止。按照行里的说法,这第一片肉是谢天。
第二刀从左胸动手,还是那样子干净利落,还是那样子准确无误,一下子就旋掉了左边的乳粒。现在东条英机的胸脯上,出现了两个铜钱般大小的窟窿,但流出的血很少,原因是开刀前那猛然的一掌,把对方的心脏打得已经紧缩起来,这就让血液循环的速度大大地减缓了。这是刑部大堂狱押司多少代刽子手在漫长的执刑过程中,积累摸索出来的经验,可谓屡试不爽。
赵三槐尽量地不去看对方的脸,他听惯了被宰割的犯人们发出的凄惨号叫,他聚精会神地把这片肉扎在刀尖上,一丝不苟地举起来示众,罗圈腿徒弟在一旁高声报数:“第二刀!”接着把旋下来的第二片肉摔在地上,按照行里的说法,这是谢地。
他用一块干净的羊肚子毛巾,蘸着盐水,擦干了犯人胸上的血,让刀口犹如树上的崭新的砍痕。然后又在东条胸脯上切了第三刀。这片肉还是如铜钱大小,鱼鳞形状。新刀口与旧刀口边缘相接而又界限分明,别名又叫“鱼鳞割”。第三刀下去,露出的肉茬儿白生生的,只跳出了几个血珠子,因为凌迟最忌讳流血过多,到时候就会影响刽子手的观察,下刀无凭,势必搞得一塌糊涂。
赵三槐又把第三片肉甩向空中,这一甩谓之谢鬼神。徒弟在一旁高喊:“第三刀!”
甩完第三片,他回手就割了第四刀。他感到对方的肉很脆,很好割,这是身体健康、肌肉发达的犯人才会有的好肉,可以说是下刀无碍,如切秋水,刀随意走,不错分毫。割下第五十片钱肉时,东条英机的两边胸肌刚好被旋尽。至此,赵三槐的工作已经完成了十分之一。徒弟给他递上了一把新刀。他喘了两口粗气,调整了一下呼吸。
东条英机的胸膛上肋骨毕现,肋骨之间覆盖着一层薄膜,宛然可以看到那颗突突跳动的心脏,东条的喊叫声越来越大,把嗓子都喊哑了,其他四个日本军人看到这样的受刑场面都吓得早已昏了过去。
赵三槐皱了一下眉头,让徒弟把一桶凉水兜头倒在受刑的东条身上,果然,这个犯人的喊声顿时就小了许多,像一头垂死的野狗一样呜呜的低吟。
按照规矩,如果凌迟的是男犯,旋完了胸脯肉之后,接下来就应该旋去裆中之物。这地方要求三刀割尽,大小不必与其它部位的肉片大小一致。
罗圈腿徒弟剥掉东条的裤子,露出那一小坨黑乎乎的玩意儿,赵三槐用左手把那玩意儿从窝里揪出来,右手快如闪电,噌的一声,就割了下来。他的徒弟高声报数:“第五十一刀!”
他把那块肉随手扔在了地上,一条不知从哪里钻出来的瘦狗,叼起那宝贝,钻进了围观人群里。受刑的东条亲眼看到自己的玩意被割掉,叫又叫不出来,眼泪哗哗直流,也不知是心疼还是伤口疼。
赵三槐抬头看看徒弟,这小子已经面色如土了,他毫不迟疑的抠出东条的一个*,一刀旋下来。徒弟用哭腔喊叫报数:“第……五十二……刀……”
然后又一刀旋下来另一个。
趁着东条英机张大了嘴呵气的时候,他伸手捏住了对方的喉咙,那条紫色的舌头吐出唇外。然后用另一只手从嘴里拿下刀子,刀尖一抖,就将对方的舌头割了下来,血水一下就流了下来。
“第五十……四刀……”他的徒弟报数。
赵三槐用盐水毛巾揩干罪犯被水和血污染了的身体。东条的嘴巴还在开合着,但发出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微弱。
风云再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六百零九章 祸起萧墙
赵三槐明白,执刑的速度必须加快,切割的肉片必须缩小,血管密集的部位必须回避,想到这儿他*刀如风,报数如雹,那些从犯人身上片下来的肉片儿,鳞片一样往四下里飞落。他用一千刀旋尽了两只大腿上的肌肉,用五百刀旋尽了双臂上的肌肉,又在腹肌上割了五百刀,左右各切了七百五十刀。
赵三槐直起腰,舒了一口气。只剩下最后的六刀了。而后,他割下了对方的左耳。按照规矩,此时可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剜掉犯人的双眼,一种是割去犯人的双唇。赵三槐决定割眼,此时东条的眼睛已经紧闭,气若游丝,他抓紧了这大好的时机,让刀尖沿着眼眶转了一圈……
围观的人群里一阵骚动,有十几个胆小的百姓吓得当场晕倒在地。砰的一声,那个罗圈腿徒弟再也支撑不住,一头栽到在地。
赵三槐根本顾不了许多,一刀旋去了对方的鼻子。最后,一刀戳中了东条英机的心脏,一股黑色的暗血,沿着刀口淌出来。他用刀尖剜出了一点心头肉,然后,垂着头,喘着气说:“第三千六百刀,请大人验刑。”
刘光第把手一挥,过去几个刑部的监刑官到东条英机的面前验看了一下,“启禀大人,犯人东条英机已经绝气身亡。”
刘光第与王商和赵秉钧商议了一下,上午的行刑就算是结束了,下午和晚上继续对剩余的四个日本人行刑。这是一个看守犯人的狱卒惊叫起来:“大人,有三个人已经被吓死了。”
“哦?”刘光第离开监斩台来到刑场中央一看,中间两根柱子上的犯人面色青紫,耷拉着脑袋,用手一探鼻息,的确已经断气了,但是皇上的旨意已下,即使犯人死了,凌迟之刑还是要施加的。
监刑官纷纷退下休息用饭去了(看了这个场面还吃得下去饭吗),除了一干保护刑场的军兵,其余的大部分人也都离开,官兵们刚离开刑场,围观百姓一哄而上,有拿金银的,有拿纸币的,有拿首饰的,纷纷来买犯人身上割下来的肉和血。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就相信把重犯的肉买回去炖汤喝了可以除去家中的灾气,把犯人的血涂在小孩子手上,将来可以金榜题名。东条英机要是知道自己会是这样的下场,恐怕肠子都悔青了,悔不该头脑一热就要为日本复仇。
这样一来,负责看守死刑犯的狱卒们还要发财了,赵三槐眼睁睁看着被自己割得只剩一堆骇人的骨头架子被一帮百姓像买排骨似的疯抢光了,用脚踢了几下还躺在地上昏迷不醒的徒弟,摇了摇头。
上午的凌迟结束,抢不到死人肉的百姓又有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三五成群的逗着闷子离开刑场。其中有一个尖嘴猴腮的人,离开刑场后,叫了一辆洋车,专挑偏僻小道行走,不一会儿便来到了西直门里,南草场一带,这里正坐落着一处气派的府宅,门前两个雄武有力的镇宅石狮子,外面的过道里有一排拴马桩,想必是过去留下的,高大的门楼上写着皇上御笔的三个大字:端王府。
这个人和门上人对了个眼色,抬脚就走进府门中去了。穿过两层院子,绕过一处池塘,从一侧的抄手游廊直到后面的一道院子里,这座院子面积不大,但是深处府宅里面,布置得倒也幽静别致,院子里有两位身着杏黄袍子的人,虽然新政施行好多年了,外面的很多老百姓都已经学着西洋人削短了头发,留上了西式的分头,但是在这座深宅中,这两位身份显贵的人还留着长长的辫子,依旧是马蹄袖,高底儿靴,与前清的装束并无二致。
其中一个年轻稍轻些的正在打太极拳,舞得惊若处子、动如脱兔,倒也像模像样的。旁边一位则负手而立,脸上带着忧色。
打太极拳的就是端郡王载漪,一副苦大仇深样子的则是载漪的胞兄载濂,二人都是道光帝第五子惇勤亲王奕誴的长子和次子。
这个尖嘴猴腮的人精致来到载漪身边,小声说道:“爷,奴才回来了。”
载漪并没有停下身子,只是淡淡的问道:“哦,是喜子啊,京里面是不是这会儿挺热闹的。”
“是啊,我打一掉下娘胎那天起,从来就没见过这么热闹的场面。”说着话,喜子警惕的溜了一眼身旁的载濂,嘻嘻一笑,弯腰打了个签,道:“奴才给辅国公请安。”
载濂一摆手,对着载漪说:“你们主仆好好说话,我在这儿碍眼,回头甭坏了你们的好事。”说罢,载濂没好气的一甩袖子,转身就要走。
“慢着!”载漪停下身子,接过喜子递过来的一条热手巾,擦擦额角上的汗,说道:“大哥,你看看你都成什么样子了,说这话不是明摆着把咱们兄弟闹生分了吗……”他扭头狠狠瞪了一眼喜色,嗔道:“没眼色的东西,有话就说,有屁快放,睁开你狗眼瞧清楚了,这是本王爷的大哥,我的胞兄,又不是紫禁城里坐着的那位,你怕什么?就算是咱们有事,我大哥还能出卖我不成?”
喜子一缩脖子,低着眉毛不敢说话。
载濂看着兄弟,想说什么又不知道该怎么说,气的一跺脚,长长叹了口气。
“还他妈楞着干什么?说呀!”载漪作势要踢喜子的屁股,喜子一闪身躲开了。
“爷,您是没瞧见,西直门外都开了锅了,看热闹的老百姓没有一万也有八千,都伸着脖子瞪着眼瞧凌迟呢?那个倒霉的日本人就那么眼睁睁的被千刀万剐了,我的妈呀,那阵势这辈子我是不想看了,忒吓人了!”喜子现在说着这话就好像那场面历历在目似的,吓得一个劲儿吐舌头。
“这么说,那日本人真的被千刀万剐了?”载漪也有些吃惊,不过很快就一撇嘴:“说出大天来也不过是杀个人,搞得那么大动静干嘛。”
“杀人?爷,杀人和杀人可不一样,大清朝开国以来一共才凌迟过几个人,咱们那位主子可真够狠的,去年凌迟了袁世凯父子不算,今年又一口气凌迟了五个日本人,看起来那位主子是要动真格的了。要是我宁可一头撞死也不去受这一刀一刀的活罪,根本就不是人受的啊。”喜子一边擦汗一边轮着京片子。
“凌迟之前还游街来着,是不是?”载漪也不像刚才那样气定神闲了。
“可不是怎么着,可这北京四九城都转遍了,围观的百姓乌泱乌泱的。”
“监刑的都是谁去了?”
“刑部刘大人,安全局赵大人,最后是宫中的首领太监王公公宣读了圣旨。还有肃政厅、警察厅等一干官员。”
载漪沉吟不语。
载濂再也忍不住了,对兄弟说:“老二啊,你呀,你呀,作孽吧你,放着好生生的日子不过,偏要背后搞这些个见不得人的事。皇上的意思这不明摆着吗?这就敲山震虎,说白了就是杀鸡给猴看,要是放在往常,完全可以把四个人随便处决了,这一次皇上为什么要搞这么大的动静,你好好想想吧!”
载漪脸色越来越难看,最后一咬牙说道:“犯上作乱,我载漪没袁世凯那个实力,但起码也得给北京城搞点乱子,要不然我心中实在是不忿。”
载濂手指着载漪:“让我说你点儿什么好呢。皇上对咱们那点儿亏待了,看看你我谁不是锦衣玉食,要钱有钱,福晋也都不少,日子过得要多滋润有多滋润,你还想搞什么幺蛾子。”
“哼,大哥,我载漪和你不一样,你可以逆来顺受,你兄弟我就偏偏受不得这个气。同为皇室贵胄,咱们看看人家载沣,一跃坐上了内阁副总理大臣,可谓是手握重权,人中龙凤,还有载洵那也是堂堂的肃政厅厅长,载涛也挂着军事统帅部军务处帮办的明衔,为啥?还不是因为他们都是皇上的胞弟吗?再看看咱们这一支脉,我是端郡王、你是辅国公,听着好听,其实都是个虚名,每年到内务府多领几两银子而已,手里狗屁权利都没有,只有任人摆布的份儿,去年袁世凯叛乱,京中宵禁时,我出京城办事,回来之后那守城的狗奴才们愣是不给我开门,我说老子是堂堂的端郡王,他们说端郡王他们不认识,就认识九门提督的入城令。大哥,你看看,我端郡王还比不上一个小小的九门提督,咱们哥们儿还有脸在京里混下去吗?我算是看透了,载湉根本就不信任咱们哥们儿,只是用朝廷的银子养着咱们,咱们死后,他把爵禄一封,咱们的孩子们就成了普通老百姓了。他什么事干不出来,当年一句话就把八旗扯了,几百万旗人啊,都他妈得到西伯利亚那鸟不生蛋的地方喝西北风去!我草!”载漪越骂越来劲儿,到最后气的呼哧呼哧一个劲儿喘气,胸口也一起一伏的。
风云再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六百一十章 结党营私
载濂听着兄弟的这番话,一张脸都变成了猪肝色,一把捂住载漪的嘴:“我的祖宗!你这是要把咱们哥们儿往坑里推呀!皇上的名讳也是你我可以叫的吗?”
载漪推开胞兄,不服气的说:“他就是做了天王老子也不能忘了自己姓什么叫什么,骨子里流着满人的血,说句不客气话,要是我做了皇上,比他也还能折腾,我把紫禁城一把火烧了,再造一个更好的宫殿。”
“得,得,兄弟,哥哥怕了你了,行不,甭说了,哥求你了。”载漪没有想到,载濂扑通一下跪倒在地,哀声痛哭起来。
载漪赶忙跪在地上,挽着哥哥的手说:“大哥,你这是干什么,您这不是折兄弟我的阳寿吗?兄弟不说了,不说了还不行吗?”
载濂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道:“你收收心思吧,打小你就是个争强好胜的脾气,可是你也得想想,你能耐再大,还能争得过皇上吗?皇上那也不是一般人可比的,当初的英法多猖狂,号称世界第一的实力,到头来怎么样,他说打败就打败了。还有眼前的日本,他一句话把整个国家都给灭了。咱们这些皇族的贵胄要时时谨小慎微,他用咱们咱们就竭尽所能,为朝廷办事,不用咱们还乐得清闲呢。凡事由命罢,不能用强啊。”
载漪越听越不高兴,最后霍然站起:“他怎么了,他全凭的是运气,我就不服这个理儿,我就是要和他较这个真儿不可,早晚让他知道,咱们奕誴家的贵胄不是好惹的!再者说,就算最后泻了底儿,他还能把兄弟我怎么着,自古以来就没有杀皇族的刀,大不了我被弄个终生禁闭,或者发配西伯利亚,那我也认了。”
载濂实在是不知怎么劝说好了,忽然想起什么,回头盯着还在一旁发呆的喜子说道:“我们兄弟的此番谈话决不能让别人知道,你懂吗?要不然掂量着你的小命!”
喜子赶忙说道:“放心吧,爷,这座院子就是按着密室设计的,里里外外都是芭蕉树,遮挡的连个蚊子都飞不进来,就是大声喧哗也不会有人听见。”
载濂把脸一沉:“呸,我说的是你!你要是敢把这件事传出去,老子先要了你的小命。”
“不敢,绝对不敢,奴才跟了端王爷十几年了,全家老小都在这府里伺候着,奴才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做对不起端王爷的事儿啊。”喜子委屈的辩解道。
载漪一摆手:“大哥多虑了,喜子是咱们的人,借他个胆子他也不敢。”
“是,是,还是端王爷了解奴才。”
载漪拉着大哥的手说道:“大哥,跟着兄弟一起干吧,把北京城搅它个天翻地覆!”
载濂一听忙不迭的摇手:“大哥是窝囊废,我可不敢跟着你趟这个浑水,不过我话已经都说了,何去何从你要斟酌啊。”
载漪目光一闪,冷笑道:“好,好,大哥,小弟一定会斟酌的,不过眼下前厅还有一个客人,把他晾得也差不多了,走,咱们见见去。”
载漪在前,载濂在后,喜子在前面引路,功夫不大三个人便逶迤着来到前厅,前厅里正有一个人在焦急的踱着步子,一看二位王爷来了,赶忙跪地向二位王爷请安,“卑职江苏商业厅厅长程召侯拜见二位王爷。”
“哈哈,老程啊,让你久等了,坐吧。”
“谢王爷。”
宾主坐定之后,载漪笑着对程召侯说道:“老程啊,你一向做事都有主心骨,这一次怎么险些在阴沟里翻船,太不小心了。”载漪的语气很客气但是说话却含着一丝责备的意思。
程召侯显得很惭愧:“唉,都怪我治家不严,险些酿成大祸。这次是专程来向王爷道谢的。”
载濂疑惑的问自己的兄弟:“你们说得到底是什么事,把我听糊涂了。”
载漪指着程召侯笑道:“这件事还要从去年说起,去年年根儿,江苏商业厅出缺,人事部和江苏省拟出一个备选名单来,老程也在备选之列,但谁不知道那是一个大大的肥缺,因此明里暗里争夺得非常激烈,要不是我从中为他周旋,这个职位还说不定会落在谁头上呢。老程,我说得对吗?”
“是,是,要不是端王爷从中运作,我程召侯说什么也做不上这个位置,端王爷对卑职的恩德,卑职没齿难忘。”
载濂眨眨眼睛不解的问道:“老二,是你从中周旋?你无非就是一个闲散的端王爷而已,在朝中又没有职位,这周旋二字从何谈起啊。”
载漪抿嘴一笑:“大哥,我说什么来着,你这个辅国公整日里只知道在家乐享天伦,对朝中的政事关心太少了。”
载濂又紧张起来:“朝廷新政以来,各部井然,这选官任官一事最是要紧不过,各方面都很重视,程召侯再有能耐也要经过层层考核,才能定论,老二,你老实告诉我,你是不是背着哥哥做了一些见不得光的事了,你要还把我当成大哥,就老实说。”
“大哥,你为人太厚道了,有时候难免迂腐。新政是新政,人心是人心,朝廷法令再严,历来不是还有大批贪赃卖法之辈吗?自古为官者就绕不过一个贪字,贪财、贪色、贪权、贪命,中国地方大了去了,人多了去了,谁敢保证每个人都是一片丹心,谁又敢保证没人不越轨,我堂堂的端王爷难道在朝里就没几个私交旧好不成,这年月只有老百姓才会关着门清淡日子,像咱们哥们儿这样的人物,要想在皇城脚下立足,没有点儿知心人怎么行呢?老程,你说本王说的对不对?”载漪扭过头问程召侯。
“对,王爷说得是至理名言,像我们这些在地方为官的还要结交一大帮朋友才能站稳脚步,不管是商界的政界的,就连军界的也要相识,要不然到了关键时刻谁捧你上去,没人捧的就只好被别人打压下去,像您二位这么显赫的人物,自然更是多多益善了。呵呵……”程召侯很狡黠的笑了笑。
载濂一听脸色就变了,急道:“老二,结党营私可是掉头之罪啊。”
“大哥,你这么紧张干什么,结党营私、反叛朝廷才是掉头之罪,再者说谁没几个相好的,是朋友就得互相帮忙,这叫礼尚往来,子曰来而不往非礼也。”
载濂气得呼呼的,“好,我不和你争论这个,你说说老程的事是怎么回事?”
载漪看了一眼程召侯对载濂说道:“今年开春,老程的一个妻弟看上了城里豆腐坊的女掌柜子,俩人一来二去就好上了,本来这无非是你情我愿的事,可后来被她丈夫知道了,不依不饶的屡次找他妻弟算账,被对方着实打了一顿,他不甘心又跑到省府衙门告状,衙门挨着老程的面子,就没有受理,本以为此事就此作罢了,没想到时隔一月之后,这喊冤的竟然千里迢迢跑到北京城来了,屡次向肃政厅递上诉状。这一下老程没辙了,他虽说在江苏省人脉熟络,但是这皇城里山头林立的,干脆两眼一抹黑,幸好我及时出面疏通了肃政厅里的人,这状子才没有递上去。老程,本王说的是实情吗?”
程召侯再次跪倒,信誓旦旦的说:“王爷对我天高地厚之恩,卑职难报于万一啊。”
“那……那个告状的后来怎么样了?他能咽得下这口气不成?”载濂又问道。
载漪嘿嘿一笑,把手横在脖子上一抹:“要想一了百了,当然是要斩草除根了。”
“什么!”载濂大惊失色,颤声道:“老二,你……你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人了,人命关天啊!”
程召侯急忙说道:“王爷,此事与端王爷无干,是卑职派人秘密办理的,事后毁尸灭迹,绝没有外人知道。”
载濂霍然起身,用颤抖的手指着载漪:“老二啊老二,以往我觉得你聪明伶俐,做事有分寸,对你的事极少过问,没想到这种丧尽天良的事你也做得出来。”他又指着程召侯对载漪说:“这个人诱夺别人妻子,人家告状,还把人家杀了,这样的人简直是猪狗不如,与畜生何异,你竟然和这种人结交,我真是……真是……”载濂气血翻腾,下面的话说不出来,一甩袖子,夺门而出。
载漪只是冷笑着看着大哥远去的背影,并没有挽留。
程召侯有些慌神了,“王爷,看起来大王爷不赞成咱们的做法啊,他要是把这事说出去了,可怎么办?”
“不会的,他这个人就是有点儿迂腐,以后我多多开导,不怕他不就范,再者说自古以来哪有哥哥害兄弟的道理。”
程召侯嘬着牙花子发出滋滋的声音:“卑职还是觉得有些不妥,你常教诲我们做事要干净利落不留后患,实在不行卑职派出几个杀手,一不做二不休把他也干掉,您说……”
“放屁!”载漪一下子就火了:“我告诉你姓程的,我载漪就这一个哥哥,你小子要敢对他有一点点不敬,我第一个先把你宰了,还有你那个狗娘养的妻弟一个不留全都收拾了!听清楚了没有。”
“是,卑职明白了。”
ps:载漪的事先留个扣子,下一卷会有详细交待,毕竟本卷主要是世界大战的事,接下来就是中德决战了。
风云再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六百一十一章 诀别
此时,紫禁城听月轩里人声嘈杂,一大帮太医分成两拨,一拨是中医,一拨是德国医生,两拨人正在为冒子的病情争吵得面红耳赤,双方各执己见,一方说要事在紧急必须用虎狼之药才有可能令冒子娘娘起死回生,尽管这是下策,但此时眼看娘娘是不活了,只有行险了。一方说娘娘的病到了现在按照西医的方法是没办法救治了,但西医可以用静脉注射的方法延长她一两天的生命,怎么着也比中医那些虎狼之药要强得多。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声音越吵越大,眼看把房盖儿都要揭开了。
皇后静芬、蓝妃、德妃、珍妃、德龄、容龄、端妃等等众妃子们,有默默哭泣的,有黯然神伤的,有幸灾乐祸的,一众皇子、公主年纪还小,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三三两两的凑在一起玩耍。大皇子溥寅听到消息后也马上赶回宫里,焦急得在来回踱着脚步。二皇子溥德则忧心的望着里屋,怔怔得发呆。
原本幽静的听月轩此时人声鼎沸,乱成了一锅粥。
忽然,从里屋传出一声怒吼:“别吵了,都给我滚出去!”
这正是皇上的声音,众人脸色一变,不敢在发出声响,都默默的离开听月轩。
里屋里面,冒子还是穿着她最爱的那一袭白色衣裙,静静的躺在幔帐里,整个人变得憔悴不堪,令人看一眼都不禁心碎。关续清眼睛通红,布满了血丝,不知道熬了多少个日夜了,此时正坐在床边,两手紧紧的握着冒子冰冷的手。
冒子已经整整昏迷了两天两夜,关续清抛开所有的国事一直静静的守候在她身边,这也是自从冒子入宫以来,自己陪她时间最长的一次,只不过这一次却是在她病重之际,也许……也许这一次就将是永远的诀别。关续清的眼睛紧紧的盯着冒子的脸,他一直在盼望着奇迹出现,作为一个君王,他拥有着无数人艳羡的权力和光环,但是到了此刻他却没有能力让自己的挚爱醒过来,这种矛盾和痛苦几天来在他心中反复纠结,令他几欲崩溃。
他甚至有时候真想一把把冒子拉起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