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唐Ⅲ·王孙-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那什么幻少师在这群王孙里看起来不那么寒酸?”
    珀奴未料到他会发怒,一时窘极,涨红了脸,连连道:“不是……我不是那个意思。”
    她汉话本就说得不甚好,这时情急之下,更是难找到达意的词。但她脸上的神色却诚挚已极,期期艾艾地道:“他们觉得你们不好是他们觉得,我觉得你们都很好啊……上次,我讨厌那口摆在我窗口的荷花缸,想跟李管家说声叫他挪走可又不敢,自己喃喃自语着,刚好叫你的兄弟们听到了,他们就装着无意把那荷花缸给打破了。那声音我听着真是痛快……我可喜欢嗟来堂的人了,没有说你们不好的意思。”
    龚小三的气顿时消了,于是,两个小孩儿重又讲和,一起操心起李浅墨的排场问题来。
    只听珀奴道:“我想也不用担心,枇杷姐姐什么都懂,这次,她总料理得好吧。”
    龚小三眼中也升起了一丝希望,可这希望之色仅只一闪,就见他脸色重转懊恼,郁闷道:“我说得果然不错。你看,公子他真的,孤身一个,只带了个牵马的老奴过来了。”
    果然,远远地只见李浅墨骑了一匹瘦马,带着个牵马的老奴,踽踽而来。
    龚小三眯着眼看着,口里喃喃道:“枇杷姐也是,马儿也不给配个好鞍辔。这鞍辔,真真连别人的仆人用的都不如。好在那马儿还算精神,只可惜瘦了点儿。”
    珀奴也自迎着阳光眯着眼看,她关心的却不是马,而是衣服。只听她道:“呀,干什么不穿那件新的?这件鹅黄的也太素净了些,就衣角里绣的有点花,还是素色同色的,我记得绣的是连锦纹样的祥云与娥眉新月,好看是好看,但不仔细瞧简直看不见。”
    说完,两人不由回头向那边成堆的王子们一望,只见人人鲜衣怒马,一时虚荣心大受挫伤,只觉得天气都没适才般好了。

    ——李浅墨今日骑的是一匹青马。
    那马果然好瘦。李浅墨虽然爱马,平日却甚少骑乘。今日,枇杷本来帮他准备了一整套的行头,那都是用了心的。李浅墨早上一起来,就见一溜儿十余个家丁衣履鲜明地候在那里,都是崭新的茧绸做的衣裳,虽不过青衣乌帽,但款式时新,裁剪也得体,看着着实闪亮打眼。
    又兼之这十来个家丁都是枇杷亲手挑选出来的,个个面目齐整,身材壮健,足衬得主人威武。另还备了一匹好马,雕鞍玉蹬的,光只那蹬子,李浅墨就不由一见皱眉,镂金贴玉的,正不知耗费了多少人工。
    那些装扮好了的家丁们也不闲着,个个手里都捧着些事物,诸如竹枕锦茵之类,连杯盏都自备了整套的,用漆盒装了,连那漆盒子上都镂空雕了花,繁缛之甚。
    更让李浅墨难堪的居然还有偌大一柄骑伞,那伞盖用绫罗织就,金灿灿的,十分晃眼。他一看头就大了起来,倒退着回了房,枇杷在后面跟了进来,笑道:“怎么,砚哥儿,这些装备你还不满意?”
    李浅墨知道她准备得辛苦,怕伤了枇杷的心,一时也不知说什么是好。
    只听枇杷笑道:“你道别的公子王孙们都不好好装扮?今日,可真是长安城难得的热闹日子,我怕这些承平王孙们,自从得了信,早不知有多少人算计着要怎么妆点自己了。咱们要不张扬点儿,怕不都给人比下去?也叫魏王府的人看笑话。”
    李浅墨却只是皱眉,拼命也想不出,这一番排场若带出去,自己该把脸藏在哪里。
    却听枇杷笑道:“也罢,我也猜到这样铺排公子多半不会满意,另准备了别的。咱们就一人一骑,加上个老奴,去赴那长安城中如今最风流体面的王孙之会吧。”
    说着,她就牵了这匹马来。
    这马儿一身铁青,眉骨间每逢阳光照拢,就隐隐若有紫韵,只是稍嫌瘦硬了些。李浅墨却一见喜欢。枇杷见他喜欢,也不由开心,当下笑道:“五陵年少,多半是衣马轻肥。今日王孙之会,你怕要骑一头最瘦的马去了。你反正不管,到时丢脸的可是我们这些在你身边服侍的人。说来好笑,要是原来在太原老家里,我要敢这么怠慢我家公子,怕不早被赶出门去,倒还是跟着你省事。”
    李浅墨心情一松,便应声笑道:“这样最好,反正我也不是什么公子王子的。”
    枇杷却认真地打量了他一眼,笑道:“好,咱就算不稀罕当什么王子,但总还是我家子婳小姐的弟弟吧?公子如穿得太寒酸了,我家小姐回头见了要责怪我的。”
    由此,好说歹说,给李浅墨手里塞了根七宝嵌玉螭柄缠银鞭子,那鞭子缠丝甚是精致,李浅墨嫌它繁琐,不想要,笑道:“难不成被这鞭子抽着,那良驹就会觉得有面子些?”
    枇杷笑道:“好了好了,被它抽着,我觉得有面子可好?砚哥儿到时就说自己本来禀性节俭,也不稀罕这鞭子,不过好在一鞭多用,这鞋子不只可以策马,在家没事儿,还可以常拿着抽那个叫枇杷的女奴玩儿,保证那些无聊王孙们听了个个兴奋。”
    李浅墨无法,只得依了她。
    他走出门来,却见家丁人等本是打算去王孙宴上风光一把,说不好个个还能捞上好大份赏钱——这时听说不带他们去了,不由个个垂头丧气。
    李浅墨看着他们的样子,也忍不住心头略有不安。却听枇杷在耳边笑道:“当家主事,你道个个都是为了自己才充排场的?就是当今皇上,你道他真愿费钱做那许多大典?这世上事,原要大家互相哄着热闹些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公子要老不给底下人等一点热闹看,回头,就是遣他们办事须也不利落了。”
    所以李浅墨一路上默默地低着头骑马,心中还在自问:枇杷姐说得未尝不是人生在世的道理,若要令自己来统领些什么,若还只管是这个脾气,怕断难成势,也断难成事的。
    人生在世,大多人所依不过是“势”。要想得势,看来,是必要演些热闹与人看的。

    他一路经过处,只见身边的整个长安城方方正正,只不过有的门楼大,有的门楼小,有的屋脊上兽首多些,有的就少。李浅墨知道,那都是有一定的建制——连门上几个钉子,都是规定有数的。一时不由想起:所谓好的仁君良臣,那都是按一定规矩来奢华;而不好的昏君恶臣,却是无度奢华;但该奢华的必须要奢华——这就是这人世一定的道理,就好像那镇国之玺必须要用良工美玉一般。
    李浅墨一时心中又觉好玩又是感叹,不由暗道:得空时还是该看看孔夫子所编的《礼》——李承乾所犯的最大的过错依那些儒臣议论起来,不就是不合于礼?他心中暗道:不过,那“礼”中,能装载的快乐实在太少了。他忽然有些理解承乾,只为他还年轻,想要快乐,就不想依礼。

    及至南行出了郊外,四野风光,映得人心明眼亮,李浅墨一时只觉得心情大好。本来一路上他骑马,却让一个比自己老得多的人牵马步行,心中还大大过意不去。这时却惊觉,那老奴脚力颇健,似是技击中人。
    才到曲江池边,就听得一人哈哈大笑:“……王孙自可病,逶迤卧斜阳……好句啊好句。怎么,砚兄弟今日风雅之病已好,可以出来临水凭风了?良辰美景,斯逢盛世,咱们今日正该好好一乐。”
    只见说话之人衣衫轻简,体态丰腴,年纪轻轻,却大腹便便,扶着一个伶俐的小胡奴,从曲江池边王子宴间迎了出来。
    ——那人正是李泰,他引用的,却是那日瞿长史到连云第上门拜会时,听李浅墨念的诗句。这都记得住,可见他对李浅墨的用心。
    与他同迎上来的还有高祖之孙,李泰的堂兄弟豫章王李亶。李亶温和儒雅,年纪要长李泰几岁。
    却听李泰笑道:“砚兄弟当真脱略,就这么轻衫简从,连骑的马儿也这么瘦。要是为初到长安,还未及搜罗好马,小兄马厩里倒还有几匹,只管去选。好不好难说,倒是匹匹膘肥体壮。”
    李浅墨心下一笑,骑的马太瘦,果然是要招人惊讶的。

    却见豫章王李亶凑上前来,伸手摸了摸李浅墨所乘之马,笑冲李泰道:“魏王这话外行了,想来没看清这马额头上的紫晕。”
    李泰一愣,看了眼,笑道:“这又有什么说道?”
    却听李亶笑道:“也没什么,不过圣上当年六骏中之‘飒露紫’也是这样罢了,看来这马儿跟飒露紫是同种同源,却不知砚兄弟哪儿选来的好种,太仆寺掌管天下牧政,四处搜求,也未曾搜求到的。”
    李浅墨听了反而微微一愕,没想到枇杷这么细心,弄出这般低调的奢华来妆点自己。
    却听李泰笑道:“好好好,看来我弄个什么弘文馆,在一班文士中泡得酸傻了,连家中宝马之同胤血脉也不识得。”
    说着,他重转身望向李浅墨,笑道:“砚兄弟,怎么跟的只有一个老奴?如果初到长安,人手不便,我那里闲着没事干的人多了去。明日,我就叫瞿长史挑百把个家奴过去服侍砚兄弟可好?都是小兄粗心,明知砚兄弟年轻,不惯家务,也未曾过问。这照应不到之处,该罚该罚,一会儿宴上,我先自罚三杯才是。”
    没想那老奴这时却开口接话。他目光锐利,远远地已看见了珀奴与龚小三两人,插话笑应道:“我家公子倒也带来了两个小的服侍。只是公子生性和善,放纵他们,遣他们先去玩耍了。”
    说着伸手一招,冲龚小三那边叫道:“公子来了,还不过来服侍?只管玩你们的去!”

    龚小三与珀奴遥遥立着,见到李浅墨下马,又见到魏王李泰与豫章王李亶远远相迎,他们这么远远看着,只见李浅墨身姿削挺,一身鹅黄软衫,衬着那匹青马,正是说不出的风神卓逸。
    两人齐齐欢喜,已把排场什么的都忘了,再不怕被人比下去。这时听见相召,龚小三不由冲珀奴吐了吐舌头,知道再避不开,虽怕李浅墨责怪,也只有挨了上来。
    李亶见那老奴开口,不由有些惊诧,忍不住看了他两眼,忽问道:“老人家,恕我眼拙,原来好像在卫国公府上见过。”
    那老人含笑行礼,不卑不亢地回道:“豫章王好记性。小的阿九,确实在卫国公府上目睹过豫章王的风仪。”
    他气度从容,分明是见到李浅墨不擅长与人应对,所以才开口帮他分忧。
    却见李亶神色一惊,却故作镇定地道:“原来是曾跟从卫国公大破东突厥的阿九老。人人都道阿九老虽名为奴仆,直抵得过卫国公帐下十将。据说,连卫国公的性命有数次都是阿九老救的。只不知阿九老如何自晦至此,一直甘于仆役之职。”
    却听那阿九老笑道:“老奴不就这个命?当年老奴全家蒙受卫国公大恩,哪怕结草衔环,也自当终生为报。豫章王过奖,折煞老奴了。”
    ——李浅墨至此才知道此老竟有此等来历。一直以来,他见阿九老的面甚少,只道是李靖派来看守连云第的一个闲人罢了,这时不由惭然地望了阿九老一眼。
    阿九老的目光却一派明睿,眼中含笑,分明全无责怪之意。
    李浅墨不由暗道:魏王一见自己,即不停示好,枇杷想来也是有见于此,才会如此细心安排。哪怕自己不肯盛为铺排,只一人一骑,携一老奴前来,她也要与自己安排得妥帖,好让那魏王全无示好之余地。
    不过如此一来,确实让自己都觉得自己身份高涨,那魏王想来也断不敢轻看自己。他若再要收买自己,却也需要额外多花些力气。
    想到这些心机暗斗,他不觉有些好笑。可接着一转念,不由想到,以王子婳的智识谋略,特派枇杷来相帮自己,直要把自己推向一个绝顶高处去,她如此作为,确实仅只为一面之缘,也果然全不求回报的吗?
    他这么一想,却觉得后背森森地渗出了点汗来。一边却不由心头自责:果然长安城为利欲之都,自己是不是也被熏染得沾上了些利欲猜疑的俗气?

    好在珀奴与龚小三已经赶到,他们随从着李浅墨,在魏王李泰与豫章王李亶的双双肃客之下,就向筵席走去。
    筵间客人基本已经到齐。今日,李浅墨却是主客。只见他身姿俊逸,一身鹅黄衫子如初春晓月,何况身边两个小随从相伴,一个珀奴美艳无比,一个龚小三也自机灵可爱,自然惹得人人注目。
    李浅墨自小生长教坊,遭人轻视已惯,今日百王孙之宴,却是他于稠人广众中头一次大出风头。可惜他极不习惯,心中不免尴尬,好在阿九公也在一旁相随。
    ——如果只是一名寻常牵马老苍头,擅陪主人入席服侍,未免惹人惊怪。但阿九公虽面上皱纹深刻,但气度凝徐,举止从容,兼之魏王与豫章王已知他来历,觉得他有足够身份如此,所以倒也无人惊怪了。
    一时,应酬揖让中,李浅墨有什么疏略之处,自有阿九公代他打点婉转。与人交接居然能如此顺心,却不免让生小困苦的李浅墨一时都不免有些陶陶然与飘飘然了。他只没想到魏王今天居然自己如此张扬。其实也是他年轻识浅,魏王所谋也大,既然一意要与他交好,动之以利既然不成,当然要扬之以名。
    一时,只见魏王牵着李浅墨的手,一个王孙一个王孙地与李浅墨介绍下去。这些王孙所来不一,东西遥隔,相差何止万里。李浅墨一时都还记不下那么多聱牙的名字。
    魏王一旁笑道:“砚兄弟,诸位王子可算渴识足下风采久矣。这不,今日这一会,虽是为兄代为张罗的,各位王子却极是有情,居然都给砚兄弟你备下了一份薄礼。不论轻重,却当真可谓荟萃多方珍异。你瞧,那边堆山填海的,可不都正积堆在那里。”
    这一手,倒叫李浅墨大吃一惊。他从小孤独已惯,最怕承受他人盛情,只恐无以为报,万没料到李泰会暗使诸国王子与自己这么多厚礼。一时抬眼望去,只见魏王所指方向,一方锦茵之上,尽是奇珍异宝,狼藉满地。
    他期期艾艾地一时说不出话来,脸涨得通红,终于露出了一丝生窘之色。
    魏王与他携手过去相看,随手拿起一两样把玩,自有他的属下在旁边报出那东西的名目与好处。
    李浅墨来之前即曾想过,所谓“宴无好宴,会无好会”,可再没想到,此宴岂止是好,还会“好”至如此地步。他本不善应酬揖让,这时更说不出什么话来。倒是魏王知机,也怕他真的开口推脱,竟拿着那些宝物专门介绍给珀奴看。
    珀奴本来天真烂漫的性子,虽与魏王相会过一面,对他印象极端不好,可这时,那个当日可恶之人手里却捧着这么多奇珍异宝,以为都是各国王子送与自己的,一时不由兴奋得眩晕了。何况魏王低声冲她笑道:“依我猜,各位王子,大半是听说砚兄弟身边有你这样的绝色佳人,才特特搜罗了各方宝贝来的。头几日,我听通译馆的小吏就在说,各国王子,都在找他打听,问砚兄弟身边的美人,究竟是何等丽色。可以说,今日,他们大多都在候着见你。”
    说着哈哈一笑:“只怕除了当今圣上,天底下只有你,收受过如此之多的各国王子所送的礼物了。”
    珀奴本是最贪爱新奇的性子,被他一番花巧已极的话,早恭维撩拨得满心欢喜。
    李浅墨立在旁边,心里知道,这话明里是说给珀奴的,终究是要卖自己的好。自己何德何能,不过上托了师父的清名,外加结识了些大野英雄,可能更重要的是魏王误以为自己与卫国公李靖关联密切,所以才这般不惜卑辞厚礼地结识自己。
    古语有云:人以国士待我,我自当以国士报之。可……他心中毕竟犹还冷醒,暗暗道:所谓国士,难道就是要人如此以“礼”相待的吗?
    哪怕珀奴如此欢喜,他犹在心里打算着怎么可以不承魏王这个情,面面周到地把这些礼物都退回去。
    可魏王安排何等高明,这些礼,却是八方王子所送。这个情,他实是不收也得收了。李浅墨一时不由得暗暗皱眉,心中苦道:“回去若说给索尖儿听,他必笑自己:‘天底下怕再没一个收礼收得如你般苦恼的’。”
    他这里正暗自发愁,却听魏王敷衍罢珀奴,转冲自己笑道:“唉,说起来,诸位王子如此盛情,小兄一则代砚兄弟你欢喜,二则,却不免为自己苦恼了。”
    李浅墨不得不道:“噢,这话怎么说?”
    魏王笑道:“我眼见得这等八方珍异,诸位王子与砚兄弟素不相识,却都如此相慕,你我至亲,难得终于谋面,小兄我倒是送砚兄弟什么好呢?”
    怕什么就来什么,李浅墨心中苦笑,面上却只能微笑道:“魏王如此抬爱,却让小弟大为惶愧了。其实,君子之交,其淡如水。魏王何必多礼,如必要送,送小弟此等江湖浪子一个‘心安’即可。若过承青目,只怕从此以后,小弟会惶恐得寝食不安的。”
    魏王哈哈笑道:“这成什么话!难不成,素不相识的人仰慕兄弟你,都肯倾心求索佳礼相馈,愚兄反两手空空不成?你再勿推脱。可巧,愚兄近日真真得了一件宝贝。这宝贝……”
    他有意卖关子,顿了一下方又道:“我敢说,兄弟你只要听了,是一定会收的。就算愚兄舍不得割爱,兄弟你就是闯进我宅子,抢也要抢去的。”
    李浅墨一时不由也愣住了,那是什么礼?他怎么会说得如此肯定。他暗暗反思自己,只觉自己像也没什么特殊的癖好,就有,也断未曾在人前流露。
    可李泰说得如此笃定,却惹得他好奇心起,心中不由连连自问:那却会是什么东西?




【二十九、春衫碑】


    只见魏王望了望池边翠柳,负手临风,忽低声喃喃了一句:“春衫欲染路犹遮……”
    李浅墨犹自愣着,却听魏王笑道:“砚兄弟可知为兄适才念的是什么?”
    这话问得李浅墨一头雾水,只能答道:“一句诗。”
    魏王笑道:“不错,一句诗。何止是诗,还是一句好诗。”顿了顿,他方又笑问道,“不知砚兄弟可知是谁写的?”
    李浅墨不由一怔,暗道:这等七言的句子,听起来不似古人,倒似近人写的。那却是谁?难不成是魏王自己,写了一首诗要送与自己?
    他摇摇头。
    却听魏王笑道:“唉,小兄弟不会误认为是小兄我写的吧?愚兄虽承圣上嘉许,开设弘文馆,却如何能有此等诗才。说起来,这诗作者向不以诗名天下,反倒是一身风骨,一身艺业,足以倾倒天下草莽。”
    他卖个关子,又顿了下,笑道:“这诗的主人,据说绰号中还有个‘骨’字,真不负了他此身风骨。”
    李浅墨激动得面色一白,心中暗叫道:肩胛!
    ——肩胛,看来李泰说的一定就是肩胛!
    他的心中一时不由狂叫着。他虽自幼跟随肩胛,却从不曾见过肩胛的文字。只听魏王李泰笑道:“我也是听人曾说,令师不只以一身艺业傲视天下,其翰墨之迹,足以争雄墨坛。前些年得知之后,忍不住仰慕之心,借着弘文馆之便,遣人到处争求令师的墨宝。也算功夫不负有心人,却在钟山南朝遗寺中,一堵粉墙上,寻得了令师年轻时的墨迹。”
    春衫欲染路犹遮……李浅墨细细体味之下,只觉得那句子确实像师父写下的句子。只是,下面是什么呢?
    他还从未曾这么渴望听到魏王的话。
    却听李泰轻吟道:“此日光阴……”偏偏就此顿住,一拍手,自己忽然失笑道,“我倒忘了,这诗可不该念与砚兄弟你听的。”
    李浅墨一时大失所望,恨不得掐住李泰的肩膀,摇着他,令他背出来。
    却见李泰一抚掌:“前贤真迹,又是砚兄弟的令师佳作,砚兄弟岂可不自己亲睹,反叫愚兄洛下书生似的拥鼻而吟,平白败坏了诗意?”
    说着,他一牵李浅墨的手,却向不远处新起的一处亭子走去。那亭中却竖了块碑样的东西,上面用丝罗蒙着,犹未启封。
    只听李泰笑道:“小兄听说寻得肩胛墨宝,一是小兄自己也性耽于此,二是想来砚兄弟定然渴见尊师遗墨,所以就叫人,专截了那堵墙,一路加急水运,送来了这里。路上所费虽然不少,但确也值得。小兄运回来后,不敢自秘,故叫人起了这座亭子,且将那题诗之壁专立在这里供人瞻仰。砚兄弟请看……”
    说着,他一挥手。
    他俩人本已走到了那亭前。自有小厮轻轻揭去了那罩着的碧纱罗,里面果然露出了一面截取来的残墙。那墙上粉色斑驳,墨迹已旧,李浅墨一见,即认出,那正是肩胛的笔体。
    他整个人一时都怔住了,怔怔地盯着那堵墙,看着上面的字,却是两首七言:

    春衫欲染路犹遮,此日光阴向谁赊?
    短鬓廉纤清明雨,古道怅望使君车。
    愿与呢喃欢永夜,随它细簌到滂沱。
    拟置壶酒山阴畔,青葱岁月好斟酌。

    翻天雨幕夜跳脱,粗似牛筋响似珂。
    打碎生平归浅涩,余得兴致踏风波。
    烟火人间恸抚掌,故国荒垅痒放歌。
    君瞳水色三千尺,略一顾盼可为奢?

    李浅墨怔怔地看着,诗云何意其实一时都不明白,只是望着那字体瘦逸、意兴遄霞飞的字,忍不住心头就一阵欢喜一阵黯然。一行泪从他眼中悄悄地流下:多久不见了?肩胛?只道天人永隔,我还要做好久好久玩得忘了回家的孩子,却谁道如此陌路相逢。
    他心中感受,一时无法诉说。只觉得喉头哽住,哽得再说不出一句话来。斯人已去,可不正是,如诗中所说:……君瞳水色三千尺……
    ——略一顾盼可为奢……啊?!

    良久良久,他才轻轻吐出了一个“谢”字。
    他静静地望向李泰,也是至此才知,原来李泰如真要与人示好,那无论是谁,怕都再推拒不得。
    李浅墨一时只觉得,自己有生以来,再未有人与自己做过如此贴心之事,而这事,却出自李泰之手。他心中一叹:这个情,无论其动机如何,他一定得领。至于如何回报,那却是出于自己日后的选择了。
    李泰也看到了李浅墨目光中的诚挚。趁李浅墨再度回首看字,他忽侧头,极隐约地与瞿长史相视一笑。这世上,再难打动的人他也能将其打动,再难结交的人他也可将其结交……那东宫太子之位,不是他的,还该是谁的?
 
    魏王李泰自然知道与人交往何时该紧,何时该松。这时微微一笑,为体念李浅墨心境,由他独自去看那亭中墨迹,自己悄悄地抽身走开了,自去与各国王子应酬笑语。
    李浅墨独立在那里,似乎什么都没想,又似乎想起了很多。好久之后,才惊觉,亭边之人,不只有他,似还有些别的什么人。听其气息,断非魏王府中之仆佣,而像个个都是高手。
    他一回头,却见一个碧眼虬髯的矮小胡人就坐在亭柱边上,他怀里抱着个大大的琵琶琴囊,怔怔地望着那碑上之字,仿佛怎么看也看不清楚一般,一只手使劲地揪着自己的头发。
    ——贺昆仑!
    李浅墨万没想到会在这里,碰到自己当年为了追踪肩胛,见到的这个怪人。
    他目光向后一扫,却见不远的梅树边上,一个僧人身姿妖艳,也自静立在那里,遥遥地看着亭中。
    那是——善本!
    他居然也来了。记得肩胛当年还叫过他的另一个名字“红牙”。这时,他才注意到亭后地上被太阳映出的一道影子。那影子动也不动,想来那人就坐在亭顶上的一角。他来看字,却没有看字,而是坐在亭子顶上,静静的身姿一动不动,仿佛是在闻。
    那当然该是——罗黑黑。

    一时只见三个人,一在柱边,一远远地立在梅树下,一个就在亭子顶上,一声不出,仿佛进行着一场默默的凭吊、来生的相期与最后的告别。
    ……当年,积庆寺中,也是这三人的琵琶为肩胛轰响了一夜。

    七十二路烽烟疾,
    三千里地白骨弥,
    今夕与汝一坛酒,
    他生蒿草已披离。
    ……
    当年与会诸人,重会与此,可惜肩胛已去。
    李浅墨一时只觉得对这三人感觉亲密无比。回想起当年初见,自己与师父离开时,三个人的琵琶交鸣混响了一夜。这“乌孙阁”三大弟子,各自抱起琵琶,不停索弄,不知是否索弄了整整一夜。
    犹记得,那时……罗黑黑的琵琶是暴风骤雨又兼云开月明的晦朔交错,那样的爱恨难明、那样的用舍不堪;善本的琵琶直溯远古,他要在自己的心灵里寻找一个更古老更安然的家;而贺昆仑的却像一场人间烟火,他一直试图点燃快乐,用那烟火样的快活埋葬掉人生里所有的尴尬痼疾。
    当年自己离去时,还听到他们若悲若欢,各自吟唱着:“马上琵琶呀、关塞黑……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息徒兰圃,秣马华川……朔气传金铎,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为其亡!”
    李浅墨一时只觉得陷入了一场时光交错。这些,都是师父的故友。恰在这时,他听到身后响起了一片哄笑声,一个怪模怪样的声音叫道:“有酒岂可无乐,毕栗,快与爷们弹奏一曲。”
    李浅墨没想到幻少师今夜也来了这里,好奇之下,一回头,却见毕栗被一帮西域王子们围着,其中有伊吾、龟兹之城的王子,也有西突厥中诸部王子。他们像是对幻少师都颇为轻视。
    只见那些王子个个鲜衣丽服,衬得幻少师的一身衣裳颇为鄙旧。
    而幻少师身边,正有魉魉、木姊、魍儿,三女相伴。只见那三女虽勉强压抑,脸上却忍不住地现出怒色。也难怪,幻少师虽来自栗特小国毕国,毕竟也是一国王子,居然被这些人俳优般看待。
    只有幻少师容色如常。
    他衣着虽旧,却像是满座人中穿得最干净的,与他相别,别人的衣服未免都显得簇新得有些刺目了。可能就是他那种的宁定更刺激了一干西域王子的粗野,只听得他们一个个大呼小叫,只叫那幻少师奏乐。
    眼见得魉魉、木姊、魍儿的神色已变得越来越控制不住,眼看就要发怒。幻少师忽微微一笑:“那好,弹就弹吧。”
    他身边魍儿本擅“音魅”之术。那夜麦田战中,李浅墨曾眼见她如何放歌,用歌声之幻术拖缓了大食人的脚步。这时只见幻少师一回身,从魍儿身边革囊里取出一把琴来。
    那琴是一把凤首箜篌。
    ——何为箜篌?所谓“空国之侯”。一曲误国,也自一曲怀国。那琴出自西域,或许琴曲一如屈子之《怀沙》。这时,李浅墨却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那声音本该音色憨软,这时却带着怒意,只听那声音问道:“凭什么他们让你弹,你就非得弹。不弹!”
    李浅墨一时大奇。
    只为,那说话的人,分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