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李想的北宋-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她受了伤,反倒再不提这个茬了。
欧温仪对柳梦莲是十分感激的,没有他,自己怕是连命都没了,更可怕的是,怕是死都不得好死。她原本从没考虑过招柳梦莲这样的人的,做上门女婿都嫌不够格。不过经过这番折腾,她去看望了受伤的柳梦莲后,安静下来,倒忍不住用她当年给自己定的标准来评价了一下柳梦莲,发现居然全都符合,顿时觉得十分胃疼。
欧温仪当日因为挑三拣四被十一娘她们教育了,于是给自己总结出三条招婿要求:第一,长得好;第二,脾气好;第三,人好。对应着柳梦莲挨个看,长得那是没话说,杭州出名的美男子那不是白说的!脾气更不用说,哄着个病歪歪的母亲多少年,养成了个对女人格外和气的脾气。至于人好,都成滥好人了,能不好么?
欧温仪心说,光这三条不行,还得加一条,不要蠢货!可是再一想,他若不是蠢货,又怎么会凭着那三脚猫的功夫就疯了一样冲过来救人,他那两下子真的那么厉害么?分明就是红了眼,愣的怕冲的,冲的怕不要命的,不要命的冲上前,不管不顾,只为救她全不管自己是不是会受伤,就是劫匪也被他吓到了,这才被他杀了个落花流水。她一直想要找个心软的男人,这么久了,除了阿郎,她哪里遇到过比柳梦莲更心软的?
欧温仪心里胡思乱想,又笑自己瞎操心,人家这会儿不缺钱了,又成了大英雄,哪还可能再想要做上门女婿呢?谁知道柳梦莲竟一瘸一拐的来找她,居然还是为了还钱,欧温仪看看他一瘸一拐的样子,再回忆一下当日白衣白马,比岳五哥还英俊潇洒的模样,心里难受的要命,鬼使神差就问了一句:“你上次说想要找个厉害的管得住你的新妇——这话还作数么?”
两人谈的开了,便各让一步,欧温仪心里明白,柳梦莲是家里独子,如今又不是落难,真去做上门女婿,日后在爹娘坟前怕是也没脸提自己让家里断了香火这个茬,欧温仪主动提出,她愿意嫁过去。而柳梦莲投桃报李,把房子转给欧温仪,这样子家里所有的财产都是欧温仪的,还是能让欧温仪在一定程度上体验她一直想要过的“招上门女婿”感觉。说白了,就是欧温仪体谅了男人要传宗接代的想法,而柳梦莲则体谅了欧温仪爱财如命,缺乏安全感的性格。
结果折腾来折腾去,嚷嚷招上门女婿嚷嚷的最厉害的欧温仪,却嫁了出去;好容易又勉强变成黄金王老五的柳梦莲,为了娶新妇竟把祖宅都拿给新妇做嫁妆了……
杜十一娘私下吐槽说,柳梦莲跟欧温仪的事儿,简直能排一场诸宫调了!结果欧暖暖笑嘻嘻的说:“诸宫调排起来麻烦,不过街头说书的已经把这事儿讲开了。‘欧千金遇劫匪成就好姻缘’说的就是这个事儿了……”
李想一口茶喷了出来:“这什么破名字?你瞎起的……”
欧暖暖苦着脸道:“我就是改了俩字,他们的段子里阿姐的名字不是欧千金,是欧扒皮……‘欧扒皮遇劫匪成就好姻缘’。”
这下杜十一娘也绷不住了,捂着肚子笑开了:“温仪是造的什么孽,养了你这么个妹妹,简直气死人!”
欧温仪的婚事定下来了,大家很开心,热热闹闹的过了年,一转眼儿又是春天。
二月份,李想接到程九的信,他已经陪着李三娘带了清乐坊的人坐船出发了。暮春四月,开封清乐坊的大型表演团乘着两条大船,到达了杭州的码头。
时隔半年,再次见到李三娘,李想开心极了,他强忍着没有直接在码头上就把李三娘搂到怀里,快了,很快了!这次重逢不比往日,李三娘已经来到了他身边,再没有人能把她抢走了,再过几个月北面就要乱了,李三娘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让大家留在杭州躲避灾难。只要熬过这两年,他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跟她在一起了!这么想着,李想一扫往日的沉郁,兴高采烈的邀请李三娘带人住进他家。
李三娘可没有李想这么冲动,就算远离开封,有些事情还是小心的好,毕竟李师师这个名字太有名了,不管怎么说,那位现在还在龙座上坐着呢,李想再一再二的打他的脸,如果来个再三的话,一定会出大事儿的。这么想着,李三娘拒绝了李想的邀请,带着清乐坊的姑娘们住到了李想在城内另一座大宅内——李想趁着杭州动荡刚结束的萧条期买下的宅子可不止一座。
清乐坊几乎全员出动,交通不便的古代,这些被卖入贱籍的女孩子大部分一辈子都不可能离开那座城市,平日里看着光鲜,人身自由是受到极大限制的。如今李师师开口,大家一起公费旅游去,而且还能顺路赚几笔,傻子才不去呢!
李想跑前跑后给帮忙安顿,却发觉似乎少了点什么,好阵子才反应过来:“李婆婆呢?她怎么没来?”三娘说过,要给李婆婆养老的,怎么会没把老人家带来?
“婆婆走了。”李师师的声音有些哽咽。
李想一惊,李婆婆已经快七十岁了,这个年纪能走到哪里去,这话的意思分明是……他扭过脸来看李师师,只见她眼圈微红,却并没有落泪: “她至和元年来到清乐坊,到今年,六十年。清乐坊是就她的家,能在清乐坊老去,埋在清乐坊为姊妹们买的那块儿墓地里,倒也不寂寞。”
李想一呆,却又听李三娘道:“自婆婆的阿娘起,我是第四个李师师,也会是最后一个,我不想再做李师师了,等过了这两年,这世上便只有李三娘,没有李师师了。”
李想握住她的手,轻声说:“好,两年,咱们只需要等两年了!三十年的魔法师都做了,我不怕再等两年……”
李三娘脸色一僵:“稀奇古怪的,一定不是好话!说,魔法师是什么意思?”
李想一缩脖子:“没什么意思……”看李三娘脸色不善,只得讪讪的说:“就是童男。”
李三娘先是一愣,紧接着扭头就走,李想莫名其妙,心说未来的丈夫是童男还不行么?喂,这也歧视么?赶紧追上去想要问她气什么,却发现李师师的耳朵都红了,顿时也傻了,她居然是害羞了?居然是害羞了?老天啊李三娘居然也会害羞!这太稀罕了,李想开心的哈哈大笑:“哈哈哈你居然也会害羞我一直以为你跟男人似的……”
李三娘的脸又红了,这次却不是害羞了,而是气的,狠狠的伸脚把李想的脚碾了几下,碾的他嗷嗷告饶,这才放了他在原地单脚直蹦。
☆、127第一百二十九章
李三娘的到来让李想开怀不少;一有时间就跑去李三娘的住处缠着她说这个说那个,把李三娘弄得烦不胜烦,直叫他走远点儿,她还得教大家新节目呢!
李想有点钱不假,但充其量也就是个土财,如果真让他自掏腰包支付清乐坊这么多人几个月的出场费;那简直是开国际玩笑。所以李三娘一开始就跟她们说清楚了,她就是闷;想出来玩玩,带大家到杭州捞点钱儿。这这个说法倒是没人怀疑;巡回演出嘛!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京里的女伎到了外地一般都会更受追捧的,更别说头顶着清乐坊这个大招牌。
于梦荷跟郑小桥接到的帖子摞了一桌子;郑小桥这个财迷开心的要命:“哎呀呀我的养老钱这一下子都有了!”于梦荷则烦不胜烦:“好容易来一趟杭州,到现在连个西湖都没看呢!烦死。”
人逢喜事精神爽,李三娘一向爱打扮,这一二年为着李想,把自己打扮成个半老太太,虽是自愿的,可每每看到镜中人俗气的样子,心情实在是不爽,这会儿到了杭州,她立刻恢复了正常的打扮:随云髻,琉璃妆,石榴裙,坐了车儿去找李想,李想看了半日才憋出一句话:“你这打扮,倒让我想起当日相识的模样了……”
李三娘道:“那天的打扮跟今天不一样吧?”
李想笑道:“我说的是年轻的感觉了,那会儿觉得你跟我差不多大,前阵子总觉得像姐姐,不过想想也正常,你本来就比我大……”
李三娘额头上差点跳出个十字来,心里默默的说:“不跟他一般见识,不跟他一般见识……啊,忍不住了,定要打这厮一顿啊!”这么想着,果然化为行动,伸了手逮住李想胳膊上的肉拧了一拧,只把李想拧的嗷嗷直叫:“又怎么了又怎么了,不就是比我大一岁么,我又不嫌你老……”
虽与李三娘相处的十分愉快,可李想心里还是非常不安,这种脚踩不到实地上的感觉实在太糟了。
五月的时候,欧温仪出嫁了,与旁人不同,她结婚后,大家一有空就劝她不要太厉害,不要太欺负老实人。一次两次还好,次数久了欧温仪也抓狂了:“你们当他会吃亏么?前脚他把房契给我,后脚就哄了我捐了二百贯给救济局的的孩子添春衫……”
韩桂花小声嘟囔:“我怎么听说是他给你捶了半个时辰的腿,你赏的零花儿……”
李想一口水喷了出来,这都什么跟什么,果然欧温仪也怒了:“这都什么跟什么!明明是他看我捐了钱,心里过意不去,说我赚钱辛苦,他还跟我添乱,这才给我捶腿的……气死我了,我非得好好查查这是谁嚼的舌头!”
欧暖暖小声说:“是我说的啊,我觉得就是这样子嘛!姐夫想要做好事儿,做好事儿就得花钱,花钱就得问你要,你又不能随便给————他只好给你捶腿赚零花了。”
欧温仪拿这个便宜妹妹最没辙了,咬牙切齿的看了她半天,伸手点了点她的额头:“我真是前世欠了你的。”
来到了杭州,李想跟李三娘的关系便不似过去那么遮遮掩掩,当然,也不敢太过头,表现在面上,就是开胭脂作坊的李大官人十分倾慕李大家,所以借了宅子给清乐坊的女伎住。
文人这种东西,嘴巴最贱不过,尤其是一干对清乐坊的小姐们眼馋的要死却苦于囊中羞涩的穷酸货,这会儿见清乐坊一干人等竟住到了一个丢了官的土财家里,心中十分不忿,不就是有几个臭钱么?你现成的官儿都给玩丢了,有什么了不起的?也有脑子活络点的,便私下里揣测:这位前工部郎中,该不是因为跟官家争风吃醋才被贬的吧?若说自古以来的红颜祸水,这位李大家可真算的上一号,哄得官家如此迷恋,竟让三个朝廷命官为她遭难。当然,这位李郎中也是色令智昏,也不成亲,整日跟个女伎厮混,能跟官家的相好勾搭上,实在是厉害,可若是因此丢了官,那就只能说是个蠢货了。
类似的谣言穿来穿去,便传到了李清照的耳朵了,气的够呛,把李想叫来骂了一顿:“你若想娶她,便装的像些!她原本在杭州没几个人认识,这次过来,我看她也从未自个儿出去抛头露面,这不是挺好?偏你没事儿找事儿,见天的往她住处去,没事儿就带了她四处游玩,弄的谣言满天飞……”
李想微微一笑:“谣言止于智者。”
李清照扶额道:“可这又不全是谣言,总有一半儿是真的,你难道不想娶她了?”
李想道:“难不成为了娶她,便要让她一辈子遮遮掩掩么?这事儿早晚都要被捅出来的,再遮掩也没用,若还没结婚,就把她弄得像见不得人似的,以后的日子可怎么办?她要钱有钱要貌有貌,满开封倾慕她的人车载斗量,不为了堂堂正正的做正头娘子,干嘛稀罕我这个土财?我若也想拿她弄个金屋藏娇之类的事儿来,她早就把我轰出门了。”
李清照摇摇头:“我总觉得你太性急了,阿弟,听我的,别太闹腾,以后带她出门,好歹也带个锥帽。等到靖——”李清照顿了顿,这件事儿她实在不忍提,便改口道:“等到大事已定,你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你便是敲锣打鼓的满杭州的去喊你要娶李师师,也没人会跟你计较。”
李想想了想,也觉得李清照说的有点道理,赵佶还当着皇帝呢!他还是安生点吧,只是不要弄得三娘心里不痛快就好。
李三娘才不会为了这种小事儿不痛快:“反正现在别人都知道你仰慕我,现在走得远点儿大家也只会觉得是我看不上你,又不要你了。对我没什么损失,等到大局定了再说,我正好歇歇,昨天跟你爬山,简直累死我了。”
李想笑道:“虽然累,可是很畅快不是?”
李师师道:“畅快是自然的,开封周围没什么大山,我过去从来没有离开过开封。长这么大,头次坐那么大的船,头次爬这么高的山。”
李想微微一笑:“这还不好办,等到局面安定下来,咱们结婚了,我就带你走遍大宋的山山水水,要是大宋的还看不过瘾,我就带你去别的国家。”
李三娘笑道:“别的国家就算了,人生这几十年,连大宋都逛不完呢,更别说别处了。”
李清照好容易劝了李想安生下来,偏偏另一个弟弟又惹了麻烦。五月中,李清照得到消息,李迒被选作驸马了,订下的是莘王的同母弟弟顺德帝姬赵璎珞。两个弟弟的婚事一直都是李清照的心病,现在一下子都解决了,李清照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李想非要娶女伎,好吧,娶就娶吧,好歹人家也是大宋NO。1的女伎,反正李想高兴,她闹心一下也就算了。结果李迒竟然要当驸马,这下李清照怎么也淡定不起来了。当上了驸马,就跟赵家紧紧拴在了一起,想要外放的想法都没法实现了!谁听说过带着公主上任的县令?
李清照闹心的要死,面对着跑到她家贺喜的各家的娘子,只能强撑了笑脸表示开心,私下愁的都要白了头发,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啊!
真正的好消息还是有的,小桃顺利的生下一个儿子,生产很顺利,来接生的妇人连连说很少见到官家娘子生孩子这么利索的,娘子的身体真好,孩子也健康。岳老爹跟姚娘子高兴的够呛,对两个儿子的思念也被这个小家伙的降生冲淡了几分。
岳翻接到消息,一路快马跑回来见了小桃一面,说了一大堆肉麻情话,又写了李想照顾父母妻儿,跟父母问安,又看望了老师,一天的时间把能看的人看了一遍儿……
岳翻长得跟岳飞越来越不像了,他生就娃娃脸,怕人家觉得他不稳重,还留了两撇小胡子,看的李想手都痒痒,只想给他拔了去。岳翻第二天一早就快马加鞭的回富阳去了。没办法,身为富阳的县令,他能抽出两天时间就不错了
有了这件事儿,李想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一点儿,看到李师师过来也跟她打趣:“什么时候,你也给我生个儿子?”
李师师翻了个白眼:“你不觉得你该先考虑结婚的事儿么?”
李想笑道:“三娘,你这是在跟我求婚么?”
李三娘:“……滚!”
清乐坊众人在杭州呆了三个月,天气越来越热,在北方呆惯了的女孩子们便有些受不了了,直嚷嚷着玩够了,想回开封了。李师师便告诉她们如今是雨季,不适合船行,安全起见,最好还是等雨季过去……好在没有后世的全球变暖的气候影响,杭州虽然热,但还是可以忍受的。这年月虽然没有空调,但是大户人家的好房子都是墙壁很厚,晒都晒不透的。所以外面再热,屋里也荫凉,到了晚上,没有钢筋水泥的相对自然的自然环境里,温度很容易就降了下来。
好歹把大家都安抚下来,李师师也有点闹心了,这么拖来拖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儿?于是便扯了李想,让他讲一千年以后的事儿,又问他一千年以后,她这是时候,都有谁是出名的人物。李想重又体验了一把当初刚到大宋,坦白了来历之后被李清照问东问西问个不停的经历。
对于当下的快乐,李想总有一种最后的狂欢的的感觉,或许是亡国的脚步越来越逼近的缘故?似乎又不全是这样,可为什么会这么不安呢?夜深人静的时候,李想总是睡不着,思来想去,理不清头绪,只能归结于金人即将南下,所以他才如此不安。
九月中旬的一天,李想跑到李清照家里带着囡囡,宝宝玩儿,三个人满院子的乱窜,却看见赵明诚的幕僚跌跌撞撞的冲进院子,李想把孩子交给女使看着,自己则赶紧跑到赵明诚的书房。
“金人正式宣布伐宋,已经南下了……”赵明诚闭着眼睛,轻轻地说。
☆、129第一百三十一章
李想一早起来;就觉得心慌的要命。爬起床洗了脸,对着桌上的东西却怎么也提不起胃口。他这阵子总是这样,莫名的心慌烦躁,
他勉强喝了几口粥,又到后头看了看岳老爹跟姚娘子,抱着小桃的儿子逗了一会儿;好容易心头的不安被压了下去,忽然见到家里的女使跌跌撞撞的跑进来:“阿郎;阿郎,太上皇;到镇江了!”
李想手上的拨浪鼓一下子落到了地上,脸色变得无比的难看。
他终于知道自己忽略了什么。
靖康元年,正月初三;已经退位的赵佶听说金人渡河,趁着出去烧香的功夫,带着一干人等,南逃了!这件事儿,李想已经记不清历史书上有没有提了,但他自己原本应该是知道的,一定从其他资料上看到过徽宗南逃这个事情,只是时间久远,所以影影绰绰记不太清,更没想到赵佶居然一路逃到了镇江。
见鬼!这个祸害居然又离他们这么近了。
李想心烦意乱,岳老爹不明所以,细细的问女使到底出了什么事儿,才知道一大早便有几艘大船停到了杭州的码头上,上面下来人几位天使,一路趾高气扬的去了知府衙门。船上的其他人则纷纷下了船散心,言语之间并不遮掩:太上皇,已经到了镇江了。
赵明诚也十分闹心,他简直要被这位太上皇气死了。怪不得匆匆传位,感情打的这个主意,位置给儿子了,他就可以不负责任的跑路了?更可恶的是,在他的带头下,开封许多官员纷纷南逃,太上皇竟然在镇江建立行宫,又对跟随前来的官员大肆封赏,言下之意,俨然跟着他走的大臣才是他心里的忠臣。这位退位退的不情愿,看如今这样子,竟有了这种念头,认为凡留在开封的便是不忠于他的——他不想跟金人打仗,更不想退位,可是看到大臣们大部分想要跟金人打一场,而自己又失了民意,头年里装作偏瘫的样子逼了儿子继位做替死鬼,一扭头,这位就自己跑到了南方想开个小朝廷。
赵明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愤怒过:这种官家,这种官家要来何用!除了祸国殃民,除了给前线奋战的勇士们拖后腿,他还会什么?这会儿居然还让他送钱粮过去,那宦官又说听说杭州的歌舞最好,让他选些女娘过去表演,出来的匆忙,竟两个唱曲儿的伎人都没带,官家闷得要命,让赵明诚一定细细挑选。杭州哪里还有多少粮,才遭过灾,老百姓果腹都难,钱粮不算,这位太上皇居然还想着看表演?朝廷命官居然是给他挑女伎的经济不成?赵明诚只觉得胸口发闷,等那几个宦官出去了好阵子才慢慢缓过气来。
赵明诚心烦了半日,终于勉强还是叫了人来,到杭州最大的青楼里请了一班女伎,连同贡品一并给太上皇送去。
糟糕的事情还没有结束,紧接着一旬之内,这位太上皇的三道圣旨惊得大江两岸的官员百姓目瞪口呆:
第一条圣旨为《截递角》,禁止东南各地官府向都城开封传递任何公文。
第二条圣旨为《止勤王》,禁止东南各地驻军开赴开封勤王,截留路过镇江的三千两浙勤王兵作为卫队。
第三条圣旨为《留粮纲》,禁止东南各地向开封运送包括粮食在内的任何物资。
赵明诚把三张“圣旨”捏在手里,牙齿咬的咯吱吱的响:“天下竟有这样的父亲,竟有这样的君王!有危险了让儿子顶上,自己偷偷跑出来再另立小朝廷。他可有半天做父亲的亲情,有半天做皇帝的担当!外敌当前,不想着御敌,才逃了命来就想着争权夺利,大宋竟是这样亡的,竟是这样亡的!”赵明诚一口痰梗在嗓子里,直接晕了过去,
赵佶这三道“圣旨”都事关重大,等于他在镇江,赵桓在开封,诰命并行,使朝廷不能号令东南,国都处于既缺兵又缺粮的绝境;令“监司莫知所从,州县观望风旨”,使开封政权难以维持。这样,一旦开封沦陷,东南的“小朝廷”就很容易跃升为“大朝廷”。赵佶,这个曾经的大宋的君王,现在的皇帝的亲生父亲……他这个样子,竟是巴不得开封沦陷,儿子丢了命,他正好可以名正言顺的重当皇帝呢!
赵明诚就是明白了这一点,才如此绝望。他听李想讲过靖康,讲过有一天,大宋会被人分成两段儿来讲,南宋,北宋……可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的国家,是以这样的方式一点点的陷落的。他原本就因年前的大灾累的够呛,一直都是勉力支撑着,而如今这种悲恸,这种憎恨,彻底把他压垮了。
赵明诚这一病,李清照真的吓坏了。她听李想说过,赵明诚会早亡,可是具体什么时候不清楚,总归不会很晚,李想说过,她是孤苦无依的度过了下半辈子的——下半辈子有多久?他们现在都四十多了。匆匆的请来大夫,连换两个大夫都说赵明诚只是一时怒极攻心气到了,没有大碍,李清照才勉强松了口气 ,送走大夫,伏在赵明诚的身上大哭起来。
李三娘完全不出门了,李想知道为什么,他自己也不敢随便乱窜了,更不敢去看李三娘……杭州,离镇江太近了。
熬过这一阵儿,熬过这一阵儿,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定都会好起来的!两个人心里存着这个念头,强压下不安与相思,只去想美好的以后,就这么忍了整整一个月。
这一个月里,这位太上皇在镇江各种的折腾,缮营宫室,移植花竹,购买园池,科须百出。周边百姓苦不堪言,而赵明诚原本不算严重的病况也被接连几次要钱要物的旨意给折腾的的急转直下,连下地都要人搀着了。杭州刚逢大灾,哪里有余粮,哪里有闲钱?赵明诚不得已写了奏章禀明情况,换来的是一顿呵斥,照这个情况下去,要不了多久,怕是赵明诚这个知府也做不得了。
“做不得就不做!”李清照少有的流下了眼泪:“我们一家人,平平安安的比什么都好,良人,这个官,咱们不做了,辞官吧,就像阿弟说的那样儿,咱们就在杭州安安生生的读过下半辈子,不也挺好?”
赵明诚苦笑道:“哪里这么容易?我前脚挨了呵斥后脚就辞官,你当太上皇会不生气?阿弟那次,若没有莘王苦求,他早不知道给流放到哪里了……况且,我若不干这个知府,谁来干?接替的一定是太上皇的亲信,那杭州的百姓可就遭殃了。便自私点,为咱们自己想,没有我这个知府姐夫的庇护,阿弟这个得罪了官家的大财主,你觉得哪个新官会放过他?”
李清照脸色大变,赵明诚说的,一点儿都没错!如今他们一家的情况可不就是这样?这不比在开封,那时候至少满朝的文武,总有几个说公道话的,管家不敢闹得太难看。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正经人,谁会跟着这么个混蛋太上皇逃跑?
赵明诚勉强坐起来,艰难的憋出一丝笑容来:“良人,若这世上只有你跟我,咱们大可以挂了这官印,走了便是。可是你我都不是孤身一人了,我们有两个孩子,有两个阿弟呢……”
李清照眼中含泪:“我懂,我懂。良人,苦了你。”
赵明诚与李清照以为,这已经是他们面对的最艰难的问题了,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更让他们无法面对的事情还在后头。
“这……太上皇过去在开封,不是没少看清乐坊表演么?如今江南有那么多出名的女伎,哪里还非要这些看得腻了的东西呢?”赵明诚强撑了笑脸,与那宦官商量着:“不如我去把邻县的楚大娘叫来,她的剑舞那是一绝啊!”
那宦官尖着嗓子道:“官家离开开封,对开封思念的很。听说清乐坊的小姐们在杭州,十分的开怀,让我务必一个不漏的带过去为他唱两场诸宫调,已解思乡之情呢!”
赵明诚嘴里发苦,还是忍不住问道:“那清乐坊一百多个人呢……”
宦官道:“若不是人多,官家干嘛非要她们过去?唯有这样的大班子,看起来才热闹啊。对了,官家听说李大家也在,说好久没听李大家的琵琶,倒是很想听了。”
赵明诚知道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只得想办法哄了那宦官在杭州多住一夜,自己则亲自跑去通知李师师这件事儿。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李三娘微微一笑:“多谢赵知府这些时日的关照,我明白您也是身不由己的,不会让您为难的。”
赵明诚跺脚道:“我为难什么,我为难什么,我是替你们为难!好容易逃出来,竟又转回去了。”
李三娘轻声说:“不过是去唱两场诸宫调,没事儿的,难道去镇江的女伎还都留在镇江一辈子了不成?不过是几天罢了。”她说罢走到李想跟前,轻声道:“我过几天就回来,你可要乖乖等我啊。”
李想抓住李三娘的手,轻声道:“我等你,我会乖乖的等你,可你要是去的太久,我就会跑去接你的。所以三娘,你一定要快点儿回来。”
李三娘轻轻点头:“你放心,我很快就会回来的。”
☆、130第一百三十二章
公元一一二六年;宋钦宗派人前往东南催促徽宗北归。尽管宋徽宗各种折腾,可他毕竟已经失去了民心,军队也好,百官也好都对他不甚服从,他胡闹的政令还有几个人听呢?他折腾了两个月,事关军事的以及人事变动的“圣旨”;并没有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了。而钦宗的耐心也到了极限,用了一系列的办法逼徽宗南归。尽管万分不愿;赵佶还是不得不踏上了回京的路程。
宋徽宗一路回京,还忘不了享乐;竟将从江南各地搜罗的美人等一并带走,其中也包括正在江南巡演的开封大名鼎鼎的清乐坊一众女伎。谁都没想到,这个行为;竟最终让大宋的历史改变了方向。
李纲,宗泽的种种抗敌措施得到了相当的效果,李纲听从别人建议,与宗泽一道,用百步法分兵备御,四壁城墙每一壁用正规军一万二千人;又编马步军前后左右中四万人,每军八千人,分置将官统领,派前军守护东水门外的粮仓,后军守护东门外樊家冈。又装备各种防守的武器、工具。四日之内,战守设施大致准备妥当。
此时只有完颜宗望的金国东路军参与围攻开封,完颜宗望几次攻城不下,战事进入焦灼状态。
又因金人完颜宗望与完颜宗翰的矛盾,后者拒绝协助阻击大宋西军,西军统帅种师道得以率十万大军顺利赶到开封,岳飞有几次突袭完颜宗望的营寨,完颜宗望只得撤到开封西北远郊孟阳扎营寨。
此时形势大好,可是徽宗,钦宗父子又开始害怕了,趁着金人示弱,趁机和解,这是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