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强明-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丁云毅从来就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他先是平静的坐在那里,任凭莫莎尔夫人对自己的竭尽挑逗之能事。

但他觉得自己的情欲渐渐被调动起来之后,他站了起来,然后横身抱起了莫莎尔便朝着自己的那间卧室之中走去

当激情散后,莫莎尔臃懒的依偎在丁云毅的怀里。、

丁云毅略略在那休息一会,站起了身,莫莎尔在背后叫些什么,丁云毅只做没有听到,不慌不忙的穿好了衣服,然后也不管莫莎尔能否听懂:

“你以为用自己的身体便能得到我的怜悯?你错了。在我眼里你们这些西班牙人其实都是一样的。在我大明子民遭到屠杀的时候,也许你也正在一旁幸灾乐祸的吧?”

说完后。丁云毅头也不回的离开了这里

蒋奇和蔡九洲已经在外面等着了,一看到丁云毅出来。蒋奇很是鄙夷的撇了撇嘴。不用猜都知道少爷方才在里面做了些什么。

夫人再三交代要看住少爷,可是以少爷的禀性来说哪里能够看得住?

蔡九洲不知道他们主仆间的事,上前道:“侯爷,被我查扣了三条船,好家伙,上面装满了从吕宋岛搜刮到的财富。看得我眼睛都花了。其中有一条船你猜是做什么用的?专门用来装金子的。十九口大箱子啊,金币、金锭、金像,全都是金的啊!我就奇怪了,干腊丝人怎么这么喜欢金子。也不见他们带银子走的。”

“因为他们把银子运过来,然后再把金子运回国内。”丁云毅说完这话忽然问道:“你们知道我大明为什么会到今天这步田地吗?”

蔡九洲怔了一下:“天灾**。”

“这是其中的愿意,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很多人都忽视了。”丁云毅缓缓地对自己的部下说道:

“当今崇祯皇上绝对不是一个坏皇帝,他的勤政、自律和励志有为,不亚于大明开国太祖皇帝。他十八岁登基,一个月后干掉了无恶不作的魏忠贤,迅速起用名将治边。在位期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而且减膳撤悬,布衣蔬食,吃得少,穿得差,不恋女色,没有娱乐,整天忧心国事,日夜cāo劳。皇上在位有两大敌人,一是此起彼伏、风起云涌的流寇。二是虎视眈眈,连年进犯的满清铁骑。这些年内忧外患,踵足相接。在所有人看来,他面对的是两个敌人,但其实上还有一个更强大的敌人一直潜藏着。这个敌人对大明的煎熬和打击,无论从深度、广度还是力度上说,要远远超过流寇造反和清军攻击。”

蔡九洲听得目瞪口呆,他实在想不出大明还有什么是比流寇和金虏更加可怕的敌人。

丁云毅缓缓地道:“其实这个敌人,是在今上的前任们手上开始登堂入室,继而兴风作浪。这个敌人,叫做白银。”

蔡九洲听的一头雾水,白银是人人都喜欢的东西,多少人为了它而要死要活的,什么时候变成敌人恶劣?

可是,白银真正是大明王朝的一个敌人!

白银,是明王朝中后期朝廷确定使用的货币。白银成为为明朝货币,不但跟中国,跟世界都有关系。

大明最初用的是纸币,叫做大明宝钞。宝钞就是一张纸,纸上标明它相当于多少铜钱,从一百文到一贯不等。宝钞作为货币,从朱元璋建国起用了二百多年。这期间zhèng 府屡屡严令民间不许把银子当货币用,一旦查到,严惩不贷。

为什么?因为中国缺乏贵金属,每年能够生产的白银数量很少,没有办法满足流通。发行宝钞,依赖的是国家信用,没有贵金属或有价值物品作储备。纸币制造成本低,发行数量基本上是朝廷说了算。之前的宋朝和元朝,也都是这么干的。

》成化年间宝钞曾贬值五百分之一。

万历年间更惊悚,宝钞贬值达到万分之一。

所以尽管严令峻法,但民间早就不买宝钞的账了。当时官员的薪饷领的也是宝钞,不过他们领到之后立刻脱手,把这换成实物或者银子和铜钱。běi 精因此专门出现了“钞户”,专门做这个生意。官员如此,老百姓当然就更痛苦了,不满和愤怒日益增加。

这种状况下,如果朝廷继续顽固使用宝钞,那么很有可能重蹈元朝的覆辙,货币败坏,经济崩溃,然后就

但是转机出现了。朝廷发现,在工商业发达的东南地区,商人们私下买卖交易中大量用白银作为货币,由此使得白银在民间流通也愈来愈多。由那里向全国扩散。更让朝廷惊异的是,那里好像天上降下了一座银山。白花花的银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银山不是天降的,是被西班牙人发现的。1545年在秘鲁的波托西。1548年在墨西哥的萨卡特卡斯发现了两座大银矿。从此美洲白银开始涌向欧洲,又通过西班牙、葡萄牙、地中海、阿拉伯的商人们带向全世界。

全国人民都在用银子,而且银子又很充足,逼迫朝廷改弦易辙。1567年,明朝隆庆皇帝朱载垕登基第一年,宣布开放海禁和“银钱兼使”法令:民间到海外做生意以及大家用白银当货币。都不算违法。

不过使中国真正确立银本位货币制度的人,是张居正。1581年,改革强人张居正下令全国推行“一条鞭法”。这个改革的核心就是简化了过去的田赋、徭役和各种杂税的征收办法,将这些统一折成银两征收。从此。白银真正成了中国货币的主角。

如果不是张居正力挽狂澜,摇摇欲坠的大明朝,早在万历年间就离死不远了。张居正的改革,就好似对明朝紊乱的国家财政用了一剂猛药,使得苟延残喘的帝国起死回生。其中,最大的举措就是确立了货币本位。但他不知道,正是因为白银在中国唱了主角,世界经济居然由此产生了巨变,西方很多帝国的崛起,竟都渊源于此。

在十五十六世纪。全世界经济实力最强大,最富裕的帝国,当然是中国。所有国家的商人们最想做生意的对象和地方,也是中国。但拿什么和中国交换呢,一直让各国商人们头痛不已。中国物产丰富,工艺高级,有他们想要的一切,但他们却没有中国人需求和喜欢的商品。直到中国确立银本位,这个问题解决了。

这是个双向融通。相辅相成的过程。因为外国商人不断输入白银,换取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使得国内白银供给丰富。反过来因为白银越来越多,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才有实施的基础和可能。

世界范围内的白银时代,拉开了帷幕。因为中国需要白银,美洲的银矿开始没日没夜地开采,源源不断地通过大西洋运到欧洲,再经地中海到中亚到南亚,穿过马六甲海峡。或者直接从墨西哥开动大帆船驶过太平洋,运到菲律宾的马尼拉。在东南亚通过国际贸易,这些白银被云集那里的中国民间商人们带回了浙江和福建。

还有一个国家也搭上了白银的快车,那就是日本。过去在朝贡体系内,日本也缺乏和中国贸易的商品,他们卖得最多的是精致的武士刀。但白银成为中国主币之后,银矿丰富的日本也开始大量向中国出口白银。在中日两国间做生意的,大都是葡萄牙商人。

到底有多少白银流入了中国?

从1550年开始,中国从各种渠道大约获得了六万吨白银,大概占世界有记录的白银产量的一半。

从隆庆元年)到崇祯十十二年年间,流入中国的白银约三万万五千万西班牙银元以上。当然,这些银元大都被化成了银锭和碎银,在中国流通和储存。

美洲白银到了欧洲、奥斯曼帝国,还能感受到它们的流动,但是只要到了中国就一去不返。当时的中国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了原产于美洲和日本的白银,数量之大令人咋舌。

丁云毅很清楚,自己在另一个时代的教科书中明代那章有个重要小节,专门讲述“明代工商业的蓬勃发展”,老师会强调说这是“中国资本主义的早期萌芽”。

问题是:这萌芽早不发晚不发,为何偏偏在明代中后期出现?

因为白银。世界的白银滚滚流入中国,是因为我们出口了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反过来白银进得越多,对这类商品生产的刺激也就越大。但在白银没有成为主币以前,这类生产是被束缚的,发展面临障碍。因为百姓交田赋必须是实物,所以他得去摆弄庄稼,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必须服徭役,也不可能全力以赴从事贸易和生产。劳动力和劳动时间得不到保障,商品生产规模化就很困难。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破除了这个难题。因为所有的税收可以用银缴纳。你可以不种粮食了,只要交银子,你也可以不服劳役了,只要交银子。哪来银子呢?去干手工业,去做贸易,可以挣更多银子。

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据当年欧洲传教士的记载,仅松江一地就有二十万织布工人和六十万纺纱工人。而南京地区,众多陶瓷厂每年要生产一百万件精美瓷器。江浙地区,每年能生产出六亿棉布。

海外贸易就更加浩浩荡荡。主要以福建和广东人为主的海外贸易商往来穿梭于南洋各地,与世界各国的商人贸易。仅福建泉州的月港就驶出一千零八十六艘船,到达吕宋的马尼拉。拖去的是生丝和丝织品,拉回来的是墨西哥的银元。马尼拉和巴达维亚被称做“唐城”,因为大量的中国商人、工匠和手工业者在此定居。其中“闽人三十六姓”,就是被这些称做“南洋中国人”中的精英力量。

有了白银这种大家公认的,并且是充裕的交换媒介和价值标杆,不仅海外贸易如火如荼,国内远距离大宗商品贸易也被激活起来。

江南的人开始大量种桑养蚕,生产丝绸和棉布,福建人开始大量地种茶,而广东人则热衷种甘蔗,江西人不但做瓷器,还生产靛青等染料供应苏杭,长江上游的湖北四川则生产粮食供应东南。大运河重新疏浚凿通,贯通了中国两大水系,各地商人们便在密布的河网中东奔西走。过去盐商需要转运粮食到军队驻扎地,才能获得zhèng 府给的贩盐许可证,现在只要交银子就行了。昔日穷乡僻壤难谋生计的农民,以及其他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现在有了新的行当,就是做手工业者商人、伙计。中国赫赫有名的晋商、徽商,以及沿海的闽浙商帮、宁波商帮、潮汕商帮应运而生,初显峥嵘。

;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百十章 恐怖之王!!

工商业如此兴盛,财富远远超过昔日的农业产出。每年南方向北方输送的白银五百多万两。当时有官员说,南方成了皇帝的又一个“内府”。

白银促使中国在局部地区开始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像苏州、扬州、广州、泉州、chóng qìng、临清、汉口等等城市,就是因为商业贸易的发达而日益富庶繁华。

最为重要的是,中国以白银为基础的社会转变,极大地带动了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如果不用白银,就不会出现一个西班牙帝国,欧洲和中国就不会有同样的“价格革命”。

中国就是这个扩张的发动机,所用能源是白银。白银当时在任何国家作为货币,都产生不了这样的效应,因为在当时世界经济总量中,中国的份额超过三分之一。

百业兴旺,花团锦簇,十六世纪末的中国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一片欣欣向荣。尽管当朝的万历皇帝消极怠工,二十多年不上朝,各部官员缺员严重,文官闹来斗去,但帝国总体没有重大震荡。间或也有百姓造反,城市民变,但都很快平息。期间,日本狂人丰臣秀吉发兵攻打朝鲜,天朝震怒,随后大军出国作战,居然也把日本武士们打得落花流水。

白银对明代中期的社会风气产生巨大影响,过去的俭朴传统渐渐远去,一个消费时代豁然来临。白银使得财富更易标识,也更易积累。当时很多商人。拥有几十万两白银仅算中等,超过百万两白银的富豪也大有人在。

明代中期以后,整个社会崇尚经商,追逐世俗财富,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土地,全国百姓将近六成不再务农。

然而人们都没想过一个应该认真想的问题:这些白银是从外面流进来的,万一有一天白银断流了或减少了。会出现什么状况?

可以说大明帝国的衰弱,正是从白银而开始的。。。。。。当然尽管这个说法有些偏激。。。。。。

“怪不得,干腊丝人要运那么多的金子回去。”蔡九洲恍然大悟。

丁云毅冷冷地笑了下:“可是无论怎样。这些金子他们都已经运不回去了!”

科库耶拉总督千辛万苦搜集到的财富,全部成为了丁云毅的囊中之物。而收获不光是这些,郑芝龙藏匿在吕宋岛的财富也很快被开启出来。

郑芝龙用半辈子时间积累起来的家产。毫无疑问是一笔天文数字一般的财富,而现在这些连同着西班牙人的财富,都已经成为了丁云毅的。

打仗打的是钱,显然现在郑芝龙和西班牙人一起“联手”为丁云毅解决了这一问题。

远征日本的军费,现在不用再去过多考虑的了。。。。。。

大明崇祯十三年三月二十一,一个好消息传到了吕宋:叶大海指挥之远征殖民舰队,连番浴血苦战,征服暹罗、东吁。

是役,叶大海以远征暹罗国为借口,突然对东吁发起突袭。早巴巴买决战中,以火炮使东吁最强有力之兵种象兵惊恐逃散,而后一举突击成功,巴巴买决战大捷。

次后,远征军大小十七战。陆续收复木邦、孟养、蛮莫等地,尔后与应召而来的暹罗军一万主力精锐会兵于东吁国都达贡,进行最后之决战。

大明崇祯十二年九月十八,达贡决战爆发。

达贡决战,叶大海充分发挥了火器优势,火炮连发。使达贡之东吁军民惊恐万分,以为雷神降怒,决战才起,达贡军心已散。

东吁王阿那毕隆绝望之下亲自率领全部死士出战,遭到明军猛烈炮火轰击,阿那毕隆坠马身死。

阿那毕隆之心,让东吁最后一点抵抗的决心也烟消云散。

大明崇祯十二年九月底,东吁王朝灭亡。

按照之前便和丁云毅商议好的,叶大海宣布东吁成为大明帝国的第三块殖民地,改东吁为“缅甸”,这一块殖民地的诞生甚至比吕宋岛成为大明的殖民地还要早得多。

最高兴的是暹罗人。之前他们被东吁压制了太久,连国家都几乎灭亡,但是一夜之间,一切的形势却逆转了,东吁王朝提前灭亡!

进入达贡的暹罗军变得肆无忌惮起来,他们把之前全部的怒火都尽情的发泄在了达贡。

叶大海并没有阻止他们这一疯狂的举动,只是一直在一旁冷眼旁观。。。。。。

起初暹罗军还是有些担心的,但当他们发现明军似乎并没有打算阻止他们的举动后,也便变得愈发的肆无忌惮起来。

烧杀掠夺,每时每刻都在达贡发生着。。。。。。暴行发现到后来变得更加疯狂。。。。。。

杀戮、强奸,无时无刻不在眼前上演,东吁人在哀号,但是,却没有人为他们流下哪怕一滴同情的眼泪。

当事态渐渐无法控制之后,终于,明军开始出手了!

十月初二,子时。当劫掠烧杀了一整天的暹罗军终于疲惫不堪的进入到梦乡之后,大量的火炮忽然出现在了暹罗军营之外。

子时三刻,明军火炮炮击暹罗军营。“达贡恐怖之夜”爆发!

所谓的“达贡恐怖之夜”。指的是曾参与达贡攻防战的一万暹罗精兵在这天夜里最悲惨的遭遇。

炮击将全无防备的一万暹罗士兵轰杀近半,而当幸存暹罗士兵哀号着奔出军营的时候,他们又遭到了火枪兵的集体射杀。

杀戮一直进行到了天明。。。。。。在这次可怕的屠杀事件之中,一万暹罗士兵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活下来的。

这是可怕的惨剧?还是一场奇迹?到底是什么只怕没有人能够说得清。。。。。。

一直指挥着这场屠杀的是一个独臂疤脸的明军将领——叶大海!

丁云毅有一个外号叫“海盗之王”,而叶大海在“达贡恐怖之夜”之后。也同样有了一个外号:

恐怖之王!

也正是从这一天开始,叶大海的恶名传遍了所有的地方。。。。。。

暹罗人苦难的时候,却是东吁人苦难的结束。在“达贡恐怖之夜”结束不久之后,叶大海公开谴责暹罗士兵在达贡城里制造的种种暴行,并向暹罗发出了讨伐令。

在暹罗人的肆虐中幸存下来的东吁人,甚至不用动员,争先恐后的加入到了讨伐军中。

是的。明军的确是殖民者,但是相比于暹罗人,东吁人对明军的仇恨反而一下便化解了。而对暹罗的愤怒之伙却已被熊熊点燃。

仇恨所爆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

十月十一日,叶大海指挥虎贲卫水陆将士和东吁人组成的联军,大举向暹罗进发。

一万精兵的被歼灭。让暹罗的军事力量几乎陷于瘫痪,他们已经没有力量抵抗明军的攻击,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城王朝的阿育铁达王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到了佛郎机人和红夷人的身上。

但是佛郎机人和红夷人是狡猾的,他们谁都不愿意和明朝人翻脸,谁都不愿意和明朝人为敌。

他们知道来的是谁——虎贲卫!他们更加知道在这支部队身后站着的是谁——丁云毅!

那个收复台湾,击溃了四国联合舰队的丁云毅!

如果得罪了他,会是什么样的后果?这个人会不顾一切的出兵,甚至不惜与你玉石俱焚。既然这样的话,为什么不能坐山观虎斗呢?

抱定了这个心思的佛郎机人和红夷袖手旁观。而英国人在这里的力量实在是太弱小了。即便他们想插上一脚也没有任何的办法。

于是,暹罗的灭亡便也成为了注定中的事情。

但是,无论是叶大海,还是佛郎机人或者红夷都忽略了一件事情:暹罗人抵抗到底的决心!

在对暹罗的攻击作战中,叶大海的远征殖民军遇到了较大的伤亡。

在摩卡亚攻击战中。曾经在海难和海盗的双重袭击中九死一生的步兵指挥李东盛不幸阵亡。

这是远征殖民舰队牺牲的第一位军官。

当摩卡亚终于被攻下来之后,孟天雄抱着他的好友李东盛的尸体缓步走入了摩卡亚,然后轻轻的把李东盛的尸体放了下来。

大明的战旗在摩卡亚的城头飘扬,然后李东盛却再也无法看到这一幕了。

摩卡亚之战后,明军的推进速度尽管很快,但却处处遭到了暹罗人的抵抗。一直到十一月中旬,才初步肃清了敌人,兵临阿瑜陀耶城,即明朝人喜欢称之为“大城”的暹罗之国都。

大城攻防战爆发了!

事前没有一个明军将士会想到大城攻防战的艰苦性。

当火炮陆续运抵,叶大海下令炮击大城。一枚枚的炮弹落在大城,坚固的城墙顽强的承受着一轮一轮的攻击。

每当城墙上出现了一个缺口,总会迅速的有人不惜代价的去重新修补好。

这一点让叶大海焦急万分。

远征殖民舰队所携带的炮弹并不是无穷无尽的,每发射出去一枚炮弹,自己的炮弹储备便会减少一枚。

但是大城却丝毫没有被轰塌的意思。。。。。。而大城军民的抵抗决心,也丝毫没有因为无休无止的炮火攻击而变得减弱半分。。。。。。

当炮弹数量渐渐不多之后,攻城战演变为了围城战,而这也是叶大海最不愿意看到的。。。。。。

本来这一次叶大海和他的远征将士们或许会无功而返,但是这时候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在大城的佛郎机人和红夷派遣出了他们的使者,收买了守城的军官,悄悄的出了大城,找到了明军的总指挥叶大海。

佛郎机人和红夷提出的条件非常简单,他们将把城里所有的泰西人组织起来,趁夜夺取城门,放明军大举入城,但条件是不许伤害到城里泰西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叶大海闻言大喜,随即便与泰西人的代表签署了一份秘密协议。

这份便是后世著名的“卖城协议”。

暹罗王阿育铁达无论如何也都想不到的是,在阿瑜陀耶城守卫战最关键的时候,被他所寄予希望的泰西人非但没有给予他任何的帮助,反而还出卖了他。

在泰西人的协助下,大城的城门终于还是被打开了。。。。。。

无数的明军冲进了城里,大城彻底的沦陷了。

但暹罗人却并没有放弃,他们在城里的每一个角落苦苦的和敌人战斗着,一直到了十二月底,城里的抵抗才逐步肃清,大明远征殖民军控制住了大城的大部分地区。

随即,叶大海下令对王宫发起直接攻击。

还是和之前一样,王宫的抵抗一样让人惊讶。战斗持续了二十天之久,王宫终于沦陷,阿育铁达王被俘。

整个王宫都被鲜血染红。。。。。。

暹罗在经过了长久的抵抗之后,于大明崇祯十三年二月完全的落到了虎贲卫的手里。丁云毅集团的殖民地范围再度多了一个。

当大明将士们的欢呼声在大城响起的时候,当大明的战旗在大城的上空迎风飘扬的时候,无数的将士静静的躺在了这片陌生的土地上。。。。。。

这些人中就包括孟天雄。。。。。。

这个忠诚的虎贲卫水军士兵,和他的好兄弟李东盛一起,完全了人生最后的使命。

每一次的征战总会有无数的人死去,而他们的鲜血,却凝铸成了那面猎猎飞舞的战旗:

武勇忠烈虎贲卫!

没有人会忘记他们的功勋,没有人会忘记那面大旗上的鲜血也有他们的一份。

这是他们最大的光荣!

战争的硝烟正在逐渐散去,他们的名字却永远也都不会散去。

万岁——这些忠诚的将士们!

叶大海和他的远征殖民舰队出色的完成了他们的任务,让暹罗和缅甸这两个地方成功的纳入到了丁云毅势力的版图之中。

至于殖民地人的痛苦?又有谁会管到他们?每一个帝国的崛起强大,总会伴随着无数**裸的掠夺和血腥的。

丁云毅也同样不例外。

也许他的名声不会很好。屠杀者、征服者、恶魔?可这有什么关系?这位大明的武烈侯什么时候在乎过别人对于他的评价?

他的目标只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更加辉煌的胜利!

第五百十一章 百万一心

新的战争大幕已经拉开!

这次的目标是——日本!



闪电的目标——日本。

大明崇祯十三年四月十七日,闪电终于划过云层:

萨摩藩之虎贲卫驻军与岛津家联军联袂出击!

联军的目标,直接便放在了广岛城!

此时镇守在广岛城的为吉川布梧。自从广岛毛利家的最后一任家督毛利宗治切腹自尽后,吉川家便成为了广岛城的家督。

吉川布梧并没有太大的能力,既不如他的祖父那样勇猛,也不如他的父亲那样谨慎。在所有人的眼里他只是一个花花公子。

但当明军和岛津家的联军忽然对广岛城发动进攻,整个广岛城都陷入一片混乱之后,吉川布梧反倒表现出了难得的冷静,他告诉自己所有的家臣:

“难道你们到现在才觉得害怕吗?自从明军战败了岛津家,夺取了萨摩藩之后,这一天便迟早都会到来的。我曾经无数次的jǐng告过你们,但你们却总认为我是个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没有人愿意听我的,现在你们相信了吗?”

所有的人都沉默不语。

是的,现在他们都回忆起来了,吉川布梧的确说过这样的话。但以吉川布梧的为人,又有谁会选择相信?

可是现在发生的一切却都印证了他的话。

“害怕是没有用的。”吉川布梧继续对自己的家臣说道:“敌人既然已经杀到。唯一能够确保我们的机会就是上下一心!”

家臣们面面相觑,上下一心?明军的强大在萨摩藩之战中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仅仅依靠广岛的力量难道能够击败他们吗?

“你们还记得毛利元就的百万一心吗?”吉川布梧忽然问道。

毛利元就百万一心的故事这些日本人当然知道。

大永三年八月,毛利元就继承家督以后,迁入郡山城。郡山城是毛利家的本城,前面有可爱川和多治比川两条河流过,是一个战略上的重要地点。建武三年毛利时亲迁入此地后首次筑城。时亲的孙子元春又改建过一次。元就入城后组织了大规模的扩张工程。从旧本城开始扩张到郡山的东南郦,半岛形展开的山脊上,背后由三层堀切开。再建上本丸、二丸、三丸等等设施,最终将全山建造成一个大城郭。扩建后的郡山城,规模有一公里见方。以顶部的本丸为中心。辅有二丸、三丸。其中元就的宅邸在城的西南山脚,内堀的内侧。建筑物各自dú lì,又有道路连接,从整体上看构造非常复杂。

据说在建造本丸西北侧的姬丸坛工程的时候,不管怎样都建不起来地基,放多少大石头也照样崩塌。普请奉行报告了这件事情,并说为了使工程顺利进行,请求元就批准使用人柱。关于使用人柱,据说是古时候在建设城、桥或者是堤坝等有困难的工程的时候,为了祈祷成功建成。将活人埋在地下或水底的做法。

了解到即将使用人柱这种残忍的手段之后,元就马上赶到了工程现场。当时作为人柱的少女已经身着白衣,面色平静地坐在那里等待死亡了。元就亲自寻问了这个少女的情况。少女回答道:“我是巡礼的女儿。前几年,我和母亲差点饿死在去严岛神社巡礼的途中,那个时候。侥幸被殿下所救,带着我们来到了吉田。”

元就听完感到很伤感,便问:“作人柱不懊悔吗?”少女坚定地答道:“以前母亲是因为得到了您的救助才保全了性命,我应该知恩图报。如果人柱真的有用,我又有什么可懊悔的呢?”

听完少女的话,元就立即命令中止使用人柱。并让侍童将一张纸条交给普请奉行。元就告诉普请奉行:“让领民作为人柱,这对国家是莫大的损失。保护领民是领主的使命,不能漠视领民珍贵的生命。作为替代,把这些文字刻在石头上填埋下去。”于是普请奉行让人将这几个字刻在一块石头上,填埋在石垣之下。这块石头的大小大致长六尺,宽二尺。现在位于郡山山腰上的元就墓地正面有一块石碑,上面就刻着拓本。

纸条上写着“百万一心”四个字。但是仔细看的话“百”字缺一竖画,可以读成“一日”;“万”采用简字,故意分开一点儿写成了“一力”;“心”字缺一点。元就故意将它写成了“一日、一力、一心”,由于日语中“一”有“同样”的意思,所以“百万一心”可以理解为同日、同力、同心。大家万众一心,团结起力量,多么困难的事情都可以完成。所谓的百万一心,也就是这个意思了。



“百万一心!”吉川布梧的声音猛然提高:“只要我们所有的人一心一力,就一定能够击败任何一个强大的敌人!”

“哈依!”家臣们一齐大声叫了出来。

“早景忠泰、次长新卫门!”

“在!”吉川家的两员悍将站了起来。

吉川布梧目视着自己的家臣:“我给你们一千人,每人各带五百人,在岩国迎击敌人,务必在那坚守十日,以使广岛完成防御!”

“哈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