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强明-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能指望朝廷了”张肯堂在心中叹息着

自己已经趁着虎贲卫剿灭郑家军的时候,上奏本弹劾丁云毅对朝廷心怀不轨,并且有了充分的“证据”,在目前的局面下,只能指望朝廷能够相信自己的话,认定他丁云毅不是可信之人,尔后罢免了丁云毅的官职

他料定了丁云毅是无论如何不会和郑芝龙一样公然造反的

既然这样,什么都好办了

可是朝廷会听自己的话吗?想到这,张肯堂的眉头紧紧锁在了一起:“去,把贾校尉贾大人给请到我这里来,就说本抚有重要事情商量!”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四百三十四章 流寇再起

大明王朝真的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地步。。)

李自成在潼关南原全军覆没,仅率十八人突围,收拾残部后,转移到陕西南部的商洛山中,休养生息。这年年底,他为了重整旗鼓,带了几十名随从,赶往谷城去会见张献忠。这两位同乡战友目前处境迥异,友情尚存。

张献忠设宴款待。酒过三巡,他拍拍李自成的背,戏言道:“李兄,何不随我而降,还仆仆奔走干嘛?”

李自成仰面大笑,连说:“不可,不可。”

此时此地两人心照不宣,李自成知道张献忠在谷城不过是权宜之计,并非真降,否则决不会冒失前来自投罗网;张献忠明知李自成决不会随他而降,开个玩笑而已。随后就接济他一批武器马匹,让他重整旗鼓,日后也好遥相声援。

当时谷城县的士绅亲眼目睹李自成会见张献忠后从容离去,埋怨熊文灿无能,没有命令张献忠生擒李自成将功赎罪。这种埋怨,都是不明底细的空话。熊文灿徒唤奈何,不可能“调度得宜”;张献忠并非真降,不可能“缚闯自效”。

张献忠任用秀才潘独鳌、徐以显为谋士,要他们讲解孙吴兵法,打造三眼枪、狼牙棒、埋伏连弩,操练团营方阵、左右营法,日夜策划有朝一日重举义旗。谷城知县阮之钿目睹这一切,心中焦急,又无力干预,只好苦口婆心从旁劝说,要他走刘国能的道路,真心归降,他可以担保张献忠不死,何必自蹈不义!遭到张献忠一顿痛骂,阮之钿从此忧愤成疾。料定将来不免一死——不是死于张献忠之手。便是死于熊文灿之手,在谷城县衙墙壁上题诗一首:

“读尽圣贤书籍,成此浩然心性。勉哉杀身成仁。无负贤良方正。”

谷邑小臣阮之钿拜阙恭辞从此就蜗居家中,不理政事。

湖广巡抚余应桂身临其境,看得一清二楚。极力反对熊文灿的做法,写信给熊文灿,提醒他:张献忠必反,要他先下手为强。不料他的信使被张献忠巡逻士兵俘虏,张献忠马上据此向郧阳巡抚戴东旻告发:巡抚要杀我。熊文灿得知后,上疏弹劾余应桂“破坏抚局”。杨嗣昌本来就对余应桂先前曾经弹劾杨鹤心怀不满,怂恿皇帝逮捕余应桂。余应桂被逮捕后,列举许多证据,向朝廷说明张献忠必反的种种迹象。朝廷不予理睬。把他充军边疆了事。

总兵左良玉也看出张献忠“反迹大露”,多次催促熊文灿发兵袭击。熊文灿搪塞说:他虽怀贰心,但尚未开衅;你虽敢战斗。但部众未集。贸然出击。其他受抚各部必然作出反应,得不偿失。

等到熊文灿自己意识到形势不妙——“张献忠将复叛”。请求朝廷调集四川、陕西军队围剿时,为时已晚。

崇祯十二年,张献忠在谷城再度起义,摧毁城墙,抢劫仓库,释放囚犯。他在过去委曲求全,受到各级官僚敲诈勒索,起兵后,在通衢大道上张贴布告,公布索取贿赂的官员姓名、数量、日期,向当地人民宣布:自己的起兵是熊文灿逼出来的,指责总理熊文灿欲壑难填,勒索贿赂数以万计。这一招,令熊文灿以及那些贪官污吏们羞愧得无地自容。

熊文灿自知纵虎归山,罪不容诛,连忙向朝廷推卸责任。兵科都给事中张缙彦向皇帝揭发:张献忠包藏祸心,无论愚者贤者人尽皆知,熊文灿受他愚弄,不断为他请官开赏,为他掩饰杀人越货痕迹,有揭露其阴谋者,立即封口;不断向朝廷谎报军情,把明显的反叛迹象说成是“反形未露”,欺蒙太甚。

崇祯恍然大悟,悔不当初,下令革去熊文灿所有官职,要他立功自赎。

草包熊文灿听说左良玉要发兵追击,故意走漏消息,并且强留左良玉为之饯行,拖延时间,使得张献忠得以从容地把武器粮食运往房县山中。接到皇帝命他“立功自赎”的圣旨后,知道自身难保,强令左良玉出兵。气得左良玉大发雷霆:总理先是纵虎归山,再命我擒拿,如不遵命,必定把逗留纵敌之罪强加于我。不得不贸然进攻,终于在房县西八十里的罗睺山遭到埋伏,全军覆没,军符印信丢失殆尽,只有几百人突出重围。一向骄横跋扈的左良玉当然不愿代熊文灿受过,向皇帝报告:熊文灿在张献忠反迹已露时阻挠他出击,纵虎归山后又强令他冒险出击,种种劣迹,和盘托出。崇祯下旨:逮捕熊文灿,左良玉戴罪自赎。

五省总理熊文灿逮捕入狱,作为熊文灿的推荐者,杨嗣昌责无旁贷,不得不自告奋勇请求前往湖广督师。

皇帝决定派杨嗣昌代替熊文灿的职务,前往湖广督师,亲笔写下了谕旨,指望他“速荡妖氛,救民水火”;“凯旋之日,优叙隆酬”。崇祯希望他将功补过,对他的能力充分信任,所以让他以内阁大学士的身份督师,总督、巡抚、总兵都听从他指挥,副将、参将以下军官可以用尚方宝剑军法处置,以期马到成功。

根据杨嗣昌的请求,皇帝在平台召开御前会议,参加者除了内阁大学士薛国观等人,还有吏部尚书谢陞、户部尚书李待问、兵部尚书傅宗龙。会议讨论了粮饷与军队的调度事宜,杨嗣昌提议,左良玉有大将之才,兵也可用,应当进封为“平贼将军”。

御前会议结束,崇祯单独留下杨嗣昌密谈,特别强调一件要紧事:张献忠曾经惊扰祖陵,决不可赦,其余人等可以剿抚互用。随后赏赐他精美黄金一百锭、大红苎丝衣料四套、斗牛衣一袭、赏功银四万两等,并且拨发剿饷五十万两。显示了在皇帝心目中,这个督师大臣非同一般的特殊地位。

杨嗣昌进宫向皇帝辞行。皇帝特别关照光禄寺在平台设宴,为他饯行。崇祯亲自为他斟酒,命左右大臣向他敬酒三巡。随后,在音乐伴奏声中。崇祯从太监手中取出他亲笔所写的七言诗。说:“辅臣督师,事不常有,今写数字赐卿。”

杨嗣昌跪下接过。朗诵道:盐梅今暂作干城,上将威严细柳营。

一扫寇氛从此靖,还期教养遂民生。崇祯听他念罢。笑道:“朕为卿赠行。”他的这首诗巧妙地借用典故,“盐梅”源于《尚书》,用来赞美为国效力的宰相;“细柳营”借用汉文帝时的将军周亚夫的典故,比喻军纪严明,把他对杨嗣昌的倚重心情流露得恰到好处,预祝这位盐梅上将、督师辅臣马到成功。杨嗣昌心潮起伏,激动不已,边哭边拜。

“盐梅今暂作干城”,杨嗣昌肩负皇帝的重托。踏上督师的征途,抵达襄阳,进入原先熊文灿的行辕。随即举行誓师典礼。总督太监刘元斌、湖广巡抚方孔燳、总兵左良玉、陈洪范等出席。杨嗣昌传达皇帝的谕旨,告诫将士:身受国恩。担当灭贼,诛赏必行。杨嗣昌素有口才,加上督师辅臣与御赐尚方宝剑的威严,令与会者大惊失色。会上杨嗣昌宣布了各地守将的职责,四面围剿张献忠。

杨嗣昌对左良玉寄予厚望,看作一张王牌,在离京前已经向皇帝提出加封他为“平贼将军”,十月初五日再次上疏重申此事,请求把“平贼将军印”颁发给左良玉,使他得以挂印行事,统一指挥各部。

左良玉果然没有让杨嗣昌失望,在四川太平县的玛瑙山打了一个大胜仗。张献忠落荒而逃,遁入兴安、平利山中。左良玉乘胜追击,歼灭他的精锐部队三千五百人,其中包括大头目扫地王曹威、前营将领白虎宗霍、中营将领邓天王张守安等,生擒张献忠的妻妾高氏、敖氏与军师潘独鳌等,缴获张献忠金印一枚、张献忠使用的镂金龙棒一根、镀金大刀一柄。

崇祯接到杨嗣昌的报告,对这位督师辅臣初战告捷非常高兴,立即召见刚刚由宣大总督提升为兵部尚书的陈新甲,要他嘉奖前方将领,并且特地拨发白银五万两、锦帛一千匹犒赏三军将士。为了奖励此次玛瑙山大捷的头号功臣左良玉,他决定赐予他“太子少保”荣誉头衔。他似乎意犹未尽,又给远在千里之外的督师辅臣杨嗣昌发去亲笔手谕,赏赐给他内库银一万两、斗牛服一袭、鞍马二份,还特别抒发了离别之后对他的思念之情:

卿自昨年九月初六日辞朝至今,半载有余矣!无日不悬朕念,与行间将士劳苦倍尝,而须发尽白,深轸朕怀。又闻卿调度周密,赏罚严明,深慰朕平寇安民之意。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杨嗣昌的特殊感情,连“须发尽白”这类细节,也挂念在心。令杨嗣昌感动不已,如不拼死在疆场,将无以为报了。

杨嗣昌无论如何没有料到,玛瑙山大捷之后,他再也没有打过像样的胜仗。原因当然很复杂,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他这位“督师辅臣”竟然成为矛盾的焦点,与下属以及封疆大吏的关系没有协调好。最为失策的是,与英勇善战的左良玉关系搞僵。

张献忠在玛瑙山落荒而逃时,左良玉在后面紧追不舍,情急之际,张献忠心生一计,派亲信马元利带了礼物去游说左良玉,劝他不必苦苦相逼,离间他和杨嗣昌的关系。对他说:杨阁部之所以看重你,是因为有张献忠存在,你为什么不好好想一想,你一向听任部下肆意抢掠,杨阁部对你有所猜疑,如果张献忠不存在了,那么你的死期也不远了。这些话说得有理有据、合情合理,左良玉听得心动,就网开一面,故意放张献忠率领残部逃去,使得他有时间在山中招集溃散士兵,重整旗鼓。左良玉在竹山一带作壁上观,按兵不动,向杨嗣昌佯称有病,不便行军。

左良玉在竹山托病,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杨阁部对他将信将疑,令他失望。杨嗣昌原先积极向皇帝保荐左良玉为“平贼将军”,后来看到左良玉飞扬跋扈,难以控制,而陕西将领贺人龙也是骁勇善战的帅才,于是向兵部尚书陈新甲提议,用贺人龙代替左良玉为“平贼将军”。很快,得到了皇帝的批准,杨嗣昌却反悔了,他唯恐此举引起左良玉反感,何况贺人龙的兵力与战绩都无法与左良玉相比,很难取而代之。于是向皇帝请求收回成命,仍用左良玉为“平贼将军”。如此优柔寡断,出尔反尔,结果两面不讨好,失去了左、贺两员大帅的信赖。

左良玉因为“平贼将军”印被夺,感到惭愧;贺人龙因为“平贼将军”印得而复失,感到不满、怨恨。此后,两人互相推诿,不再深入前线,以致张献忠得以重整旗鼓,都是杨嗣昌失去二帅之心导致的结果。

杨嗣昌明知左良玉托病,却不得不写信去慰问,对他的消极态度表示理解。他在信中说:张献忠在深山峭壁之间,插翅难逃,将军如果严督穷搜,断然可以活捉。然而你却引兵退回,为什么?我想大概是荒山峻岭之中断了粮饷,大兵难以驻扎,将军不得已而出此下策。这就为他的退兵留下体面的台阶。但是,关于“平贼将军”的出尔反尔,难以自圆其说,只好挖空心思加以掩饰,把责任推到兵部,说:兵部文件用贺人龙代替你为“平贼将军”,我已经上疏制止了,不久一定可以得到皇帝谕旨,“平贼将军”非你莫属。

左良玉对杨阁部的这种诡辩根本不信,因为贺人龙早就把真相告诉了他:杨嗣昌曾私下许诺,由贺代替左为“平贼将军”,又反悔食言,谎称以后再议。使得贺人龙大为恼怒,把经过向左良玉和盘托出。

因此,杨嗣昌再三解释也无济于事。只得用皇帝来压他:张献忠想进入四川,这正是你报答皇恩之时。但是,左良玉不为所动,依然在竹山高卧,不肯进山搜剿。

对杨阁部怨恨之极的贺人龙也在消极观望。各省总督、巡抚有自己的小算盘,都想乘机从围剿中抽身。杨嗣昌事先传达皇帝的圣旨:命令陕西总督郑崇俭和他手下的副总兵贺人龙、李国奇,“留蜀协剿”。郑崇俭阳奉阴违,写信给杨嗣昌,声称:他率领陕西军队,与左良玉派来的偏将在太平县境内得不到粮饷接济,只得按兵不动。气得杨嗣昌无话可说,责问四川巡抚邵捷春:太平县在你的管辖范围之内,事先早已提醒你措办粮饷,居然置若罔闻,左良玉、郑崇俭都以“无粮”为借口而退兵。

费尽心力围剿的“流寇”,如果因此而脱逃,你如何为自己解释!

第四百三十五章 料罗湾,料罗湾!

茫茫大海,一眼看去无边无际。

海景是美丽的,但是现在的郑芝龙却无论如何也都提不起兴致来。他无论如何也都不愿相信,泉州那么快的便丢给了丁云毅。

“父亲大人不必再如此的忧虑了”郑森悄悄的来到了自己父亲身边:“小人一时得志,但却绝对不能长久,我们还有三千战船,足以在海上决战中击溃丁云毅的。”

郑芝龙勉强笑了一下:“明俨啊,我也希望能够在海上击溃丁云毅那,但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心里总还是有些忐忑。我们郑家水师虽然天下无敌,但虎贲卫水师也不是善主那。他们在击溃四国联合舰队之战中,表现出的战斗力还是很让人畏惧的。”

“这事我听四叔也说过了,四叔当日也在虎贲卫水师之中”郑森接口说道:“当日之所以能够击溃四国联合舰队,他们主要依靠的还是丁云毅的个人勇猛,真正的战斗力,在四叔看来其实是在我郑家水师之下的。虽然在泉州之战中他虎贲卫占得上风,但在海上依森儿看来,他们绝对不是我们对手……但愿如此,但愿如此。”郑芝龙叹息了声。

也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心中总是没有什么太大信心。这在之前是难以想像的。自己经历过那么大的风浪,从来也都没有畏惧退缩过。但现在这是怎么了?

是自己老了吗?还是自己已经没有了当初的雄心壮志了?

郑芝龙无法给出自己答案……大哥,又有两条船跑了。”面色阴沉的郑芝凤走了进来。

郑芝龙默不作声。他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愤怒。自从败退出泉州,并且进攻台湾失败之后。郑家水师的士气一下跌落,竟然陆续出现了逃亡事件,这在之前是难以想像的。

仅仅几天时间,已经有二十多条船悄悄的离开了郑家水师。尽管这一数量并不多,但却将持续给原本就已比较低沉的士气继续造成打击。

“必须尽早寻找到与虎贲卫决战的机会!”郑芝龙终于开口说道:“否则越拖下去,局面对我们越是不利。”

说着。他走到了海图面前,在上面盯了许久,然后手缓缓的落到了一个地方:

料罗湾!

刹那间,所有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在郑家第一次接受招安之后。郑家水师正是在这个地方一举击溃了红夷和刘香的联合舰队,大获全胜,同时这一战也将郑芝龙的个人声望推到了顶峰而这一次,郑芝龙同样也想借助着料罗湾再次取得辉煌大捷!

“给丁云毅下战书!”郑芝龙回过头来,脸上重新露出了自信的光彩:“告诉他,我们在料罗湾等着他!”

“战书?”郑森有些迟疑:“父亲,丁云毅会接咱们的战书吗?”

“会!”郑芝龙回答得非常肯定:“你们其实都不了解他,他是个爱惜自己名声的人,他把自己的名声看得高于一切。我听老四说在鹤丸城下,他甚至接受了宫本武藏的挑战。那是倭岛赫赫有名的剑圣那。为什么?就因为他从来不会因为这样的挑战而折了自己的声望。他不愿意听到任何人说,他和他的虎贲卫会害怕了对方的挑战。”

郑芝龙回答的非常肯定,而事情的经过和他的判断是完全一样的。

当丁云毅接到了郑芝龙的挑战书后,很快便明白了对方的意思。料罗湾,料罗湾!那里是将郑芝龙的名声推到巅峰的地方,同时,那里也是自己来到这个时代第一次投入到战争中的地方!

“料罗湾!”丁云毅的嘴角露出了笑意:“郑芝龙知我也!”

部下们没有明白总镇大人的意思,丁云毅笑着道:“料罗湾一战,让福建知道了有个叫丁云毅的人存在!料罗湾一战。让我从此后拥有了澎湖,进而拥有了台湾。那个时候的郑芝龙,从来也都没有想到我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最后会变成他最大的对手!他既然想在这个地方了解一切恩怨,那就遂了他的心愿吧!”

他拿起笔来,想了一下,然后在挑战书后面写道:

“与君一战,人生快事。昔日君赠我宝刀龙牙,料罗湾必以龙牙取君项上首级。两军决战,快哉快哉!壮哉虎贲,必胜郑家!”

说完把笔一扔,“哈哈”笑道:“去,把我的回书带给郑芝龙去!”

这一句话,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了一种力量。决战!决战!这一次,武烈伯丁云毅将再次带领虎贲卫进行决战!

一场轰轰烈烈的决战!

“我有的时候也觉得奇怪”丁云毅微笑道:“我明明是步兵出身,可却偏偏和水军结下了如此不解之缘。几次水战,我都参加,还都取得了胜利。可和即将到来的与郑家的决战相比,之前的所有战斗都显得如此微不足道。痛快,痛快!”

部下们读懂了总镇大人的意思。

其实,总镇的心里也一直都在渴望着这次决战!郑家,始终都是虎贲卫必须要跨越过去的一道坎!

现在,这样的机会终于已经到了……我虎贲卫水师准备如何?”丁云毅忽然问道。

“回总镇。”蔡九洲上前一步:“为与郑家水师决战,我虎贲卫水师动用各类战船四百二十九艘,其中最新式的‘虎式’战船、‘豹式’战船、‘鹰式’战船全部参战!”

丁云毅笑道:“四百对三千那!弟兄们,这仗该怎么打那?”

“总镇。这有何惧之有?”张宪轩也在一边笑道:“虽然我方战船数量远逊于郑家水师,在无论在战船质量还是火炮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了郑家。总镇曾经说过,海战并不是仅仅依靠数量便能取胜的了。我们全新的‘虎式’战船。在吃水和火炮上,郑家没有一条船能够比得上。我们的‘豹式’战船,是所有战船里炮速最快的。‘鹰式’战船,是我所见过的速度最快,机动性最高的战船。郑家自从料罗湾大战之后,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始终都在那里吃老本,焉能是我虎贲卫水师对手?”

蔡九洲接口说道:“更何况,郑家虽然号称有三千战船。但其实当中有许多都是商船、小船,虚张声势而已。真正能够用在正面战场的,我看也无非几百艘的数量。”

“好!”笑声中,丁云毅大声道:“诸位弟兄都已如此的有信心了,我又何必担心?传我令,张宪轩左翼,蔡九洲右翼,包雎华前锋,萧易风游击,我为中军。全军以‘虎威’号为旗舰。向料罗湾开进。准备与郑芝龙决一死战!”

“总镇,张肯堂派了人来。欲出动战船,与我虎贲卫水师联手,夹击郑家!”

“不准!”想都未想,丁云毅脱口而道:“去告诉张肯堂的人,与郑家决战非同小可,两军夹杂,反会混乱。由我虎贲卫水师单独承担决战,张抚帅只需等着捷报便是。”

“总镇。这样只怕张肯堂心中对我们猜忌更深,甚至有翻脸的可能那。”蔡九洲有些担心地说道。

“翻脸?他早就准备着和我翻脸了!”丁云毅冷笑一声:“命令,皇甫云杰驻守厦门,侯鲁驻守泉州,邓长贵率骑兵游走两城之间,相互呼应。史伟德、曼苏拉率领少校团分别待命于厦门和泉州,一旦张肯堂发难,提前动手!”

“是!”

当这些命令下达,所有的人都知道总镇大人动手的决心已经下了

虎贲卫水师开始启程,缓缓的向着双方约定的决战地点料罗湾开进。这将是一场让全福建、全天下都震惊的决战。

这也将是一场决定福建归属的决战。

而这一次,丁云毅甚至没有动用到自己的海盗同盟。他要靠着虎贲卫自己的力量,在正面战场上光明正大的击溃郑家水师。

到了那个时候,自己的虎贲卫,将成为大明真正的第一水师!

朝廷会震惊,但那却只会让自己的根基更加牢固,只会让自己的虎贲卫更加安全。

当来到这个时代,他从来也都没有想到过自己会有这样的一天,也从来都没有想到过自己居然能够有左右时局的力量!

他甚至有些感谢郑芝龙,正是因为这样一个敌人的存在,才让自己顽强的生存着,顽强的壮大着。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敌人,天知道自己会不会走到今天这样一步。

从内心里,他其实是很尊重郑芝龙这样一个敌人的。他和自己一样,都是白手起家,然后一步步的走到了今天。

尊重一个敌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战场上彻底的击败他!

“从元朝到大明,一共出过三个赫赫有名的大海盗。”一直站在丁云毅身边的蔡九洲开口说道:“一个是浙东台州人方国珍,身长七尺,貌魁梧,面黑体白,坚毅沉勇,力逐奔马。有歌谣说‘洋屿青,出海精’,这为方国珍起事作了舆论准备,于是他便以‘海精”为绰号。在海上起兵,转战浙苏,二十年间占领浙东三郡。势力横行海上,抢劫粮运,在推翻元朝的的战争起了重大作用。方国珍后来归顺我大明太祖皇上,降而又反,反后再降。他死后朱元璋亲自设祭。”

“这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丁云毅点了点头。

“第二个便是王直,绰号‘净海王’、‘徽王’。”蔡九洲缓缓地道:“第三个,便是郑芝龙了。擅长“黑吃黑”,兼营海外贸易,亦商亦盗。他在海上拼搏几十年,自称‘海上大王’。早年背井离乡闯世界;继而当海盗,兼营海商,亦商亦盗;最后由盗而官,亦商亦官。像他这样身兼商、盗、官三种名分与经历的人,历史上实不多见。”

“是啊,的确不太多见。郑芝龙从事海商活动范围广泛,从海上到陆地,从国内到国外,同扶桑国人、佛郎机人、干腊丝人、红夷都有接触。当海盗时,拥有千艘舰船与十万部众,入仕大明后控制各种海船万艘,能号集海船三千艘,可称为世界史上第一个船王。”丁云毅的嘴角露出笑意,缓缓说道:

“在海外商业竞争中,他善于经商,大获其利,成为富可敌国的大海商。率领武装船队纵横海上,屡次打败官兵,击退红夷者,消灭其他海盗集团,统一海洋,威震东南海上。入仕任海疆将官后,又垄断了海外贸易,这人,当真是不得了那!”

“可是,现在却很快有新的大海之王了,而且还是唯一的一个。”蔡九洲朝总镇大人看了看:“职下斗胆说一句话。总镇之前虽然统一海上群盗,号海盗王,但因为有郑芝龙的存在,这样的称呼,其实是名不副实的。”

丁云毅丝毫没有生气,反而点头说道:“是啊,的确是名不副实的。所有的人都叫我‘大海之王’,但在没有击溃郑家水师之前,这么称我我自己都觉得有愧。可现在郑芝龙却把这么好的一个机会送到了我们的面前。我若不能抓住,只怕对不起郑芝龙的一片好心那。”

蔡九洲听到这话笑了出来:“不知道郑芝龙听闻总镇此言会是什么样的反应。不过以之下看来,打败郑芝龙只是第一步,如何能将他的船队全部收编过来才是最难的。”

丁云毅的面色渐渐变得严肃起来。的确,打败郑芝龙是必须要经过的苦战,而如何收编郑家那些被击溃的船队才是自己现在就应该考虑起来的。三千多条船来,哪怕海战之后只剩下了一半这对于自己也是极大的补充

可是那些人会心甘情愿的听命于自己吗?丁云毅并不是特别肯定!

还有郑家的人该怎么处理?全部处决,还是流放他们?丁云毅想到这,忽然笑了起来,海战尚未开始,自己便这么考虑是不是想得太多了?

也许冥冥中老天爷已经为所有的人准备好归宿了吧!RQ

书迷楼最快更新,请收藏书迷楼。shumilou。)

第四百三十六章 必胜决心

大明崇祯十二年五月二十八。

料罗湾!

这里注定将被永久的写入史册。

曾经,在这里发生过大明联军恶战红夷、刘香联军的料罗湾海战,明军以“五虎游击将军”郑芝龙为前锋,大败红夷、刘香联军。

此战郑芝龙一战天下闻。

而在这场海战里,一个之前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也崭露头角:

丁云毅!

是役丁云毅不顾生死,手刃红夷军官,杀法惨烈,遂以此功而成为澎湖巡检。从此,一个威震天下的武烈伯诞生了。

只不过当初谁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转折而已

这是一个郑芝龙和丁云毅谁也无法忘记的地方,而现在,他们再次来到了这个给他们带来了无数荣耀和光辉的料罗湾!

唯一不同的是,这一次必然将有一个人会倒下

三千对四百,没有人看好只用区区四百条战舰,在战舰数量上占据着绝对劣势的虎贲卫舰队。

其实不仅仅是数量,无论从什么方面看,丁云毅都没有任何被看好的理由。

尽管他以勇武闻名天下,尽管在战场上敌人只要听到他的名字便会闻风丧胆,但他更多的光荣,大部分都是在陆地上创造的。或者也有对四国联合舰队的大捷,但依旧还是没有多少人认为他能够取得胜利

而郑芝龙却不一样了。

他根本就是一直在大海上讨生活的,他在大海上的威名。要远远胜于丁云毅,甚至可以说他的一切都是大海给予的。

相对于丁云毅和他的虎贲卫水师来说,郑家水师拥有着更加多的经验,而这在绝大部分人看来也是保证郑芝龙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

这其中也便包括张肯堂

张肯堂告诉他的亲信:“丁云毅无敌于陆地,但在大海上却断然不是船多兵广,经验丰富郑芝龙的对手,料罗湾之战虎贲卫水师必败无疑。一旦丁云毅的水师败了。就等于斩断了丁云毅的一只胳膊,到了那个时候,或许我们就有机可寻了……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看丁云毅的失败

看着对过星罗密布的战船。丁云毅忽然轻声叹息一声:“郑家水师,何其多也。那么多的战船,十万将士。纵横大海,此乃我在海上唯一劲敌那……船虽多,却已无法和我虎贲卫水师同日而语。”蔡九洲平静地道。

丁云毅笑了笑。大战虽然还没有开始,但是必胜的决心却已经充斥着每个将士的心。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骄傲自大,但丁云毅却很清楚事实绝非如此。那是一种自信,从无数次的战斗中带来的自信

对过郑家水师开始有人对空鸣炮,似乎在那示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