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千金记-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银子,不是给笙哥儿、也不是给筝姐儿的,姑嫂了大半辈子,这是我给你的。你自己拿着,压箱底儿放着,谁都别给。”
辛老太太偏过头去擦眼泪,心里愧的很,道,“以前在老家,就是大姐照顾我们。如今,还叫大姐为我操心。”
“说这个做甚。”宋老太太笑,“你就是搬出去,家里没事儿的时候,记得过来看看我就行了。还有筝姐儿,给她寻一门好亲事,最好挨的近些,有兄嫂的照看,在婆家不容易受气。原本,我是想着叫老大媳妇给筝姐儿说门好亲。唉,她悄悄跟我说,打听筝姐儿的多是嫡母为庶子相媳妇的,要不就是瞧中老大官儿做的好,想求娶的……”说着,老太太叹道,“这年头儿,人们都是势利眼。咱们的丫头,没有半点儿不好的地方,要我说,宁可给丫头寻个平常些的门第,也不要去给庶子做媳妇。还有那些瞧着老大的官儿求娶的,心术不正,倒耽误了筝姐儿。真正找户相中筝姐儿的人家,以后嫁过去,婆家真正看中她这个人,再有娘家撑腰,富富足足的过小日子,生儿育女,一辈子的好处。”
听着宋老太太的话,辛老太太实想大哭一场。她是过来人,年轻时苦过,后来宋家兄弟做了高官,又肯照顾他们。即使在乡下,他们日子也很好过了。这两年在宋荣,更没有半点儿不顺心的地方。女儿却是不明白,过日子,贫富是有差距,但,差距真没有那样大,只有顺心的日子才是真正的好日子。
不论辛竹筝再怎么病,辛家还是搬了出去。
辛老太太一走,宋老太太便觉着院里空荡荡的,寂寞起来,好在如今两个孙女都在家。且,孙女大了,也懂事了,知道陪她说笑解闷儿,何况宋嘉让的定亲礼马上就到了。
戚家的婚事,是武安侯夫人一早就看好的,说的是戚国公的小女儿,嫡出,较宋嘉让小一岁,与杨太太的大儿媳妇是亲姐妹。这样一算,宋嘉让与杨家长公子杨建还是连襟儿。
为这桩亲事,可是费了武安侯夫人不少力气,关键,宋荣宋嘉让也给力。戚家公子与宋嘉让一道喝过酒,戚家太太又相看过宋嘉让,这才把亲事定下来。不过,正式订亲,依旧要等人家姑娘及笄后。
长子的亲事,宋荣绝不会有丝毫马虎。
宋嘉让自己偷偷的欢喜了好几日,跟着宋荣给他请的武进士师父念书习武都更加认真起来。
倒是戚国公与宋荣提了一桩亲事,门第绝对不差,兴国侯的嫡长孙。戚国公道,“说来,兴国侯与你岳母本是同父兄妹。不算外人,这许多年了,再深的嫌隙也该解开了。他家的长孙,我见过,极出息的孩子,配你家千金也能配得上。你若是愿意,我去跟兴国侯府说一声。”
宋荣客气,“小女蒲柳之姿,再说,我是寒门出身,门第上也不相宜。”
戚国公笑,“门第不相宜,我们两家是怎么回事。”这也太敷衍了。
宋荣笑,“戚兄,给儿子娶媳妇和嫁女儿如何能一样。只要儿子上进,对得起人家女孩儿,这亲事就做得。女儿却不一样,不瞒戚兄,我家长女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不是没有高门大户向我提亲。戚兄有国公爵位,如何不知公门侯府事情的琐碎。我从没有给女儿联姻高门之意,人都讲究高门嫁女,我的意思正好相反。我这女儿,如同我的掌珠一般,不怕戚兄笑话,嫁入高门,若日后女儿吃苦,我这个做父亲的怕是无力为女儿出头儿。我只愿女儿嫁入寻常人家,等闲有事,我总能继续照看她。”
戚国公哭笑不得,“子熙啊子熙,你真是……”
宋荣笑,“还得劳烦戚兄,就为我回绝了兴国侯吧。”
其实,戚国公亦早知这门亲事怕是不成的。无他,兴国侯府与武安侯夫人有隙,武安侯夫人是宋嘉言嫡亲的祖母。武安侯夫人根本不鸟娘家,这事儿多少年了,在帝都人尽皆知。若是宋荣答应这桩亲事,先得过岳母这关。按理说,虽是亲外祖母,武安侯夫人也管不到宋家孩子的亲事。不过,戚宋两家联姻便是武安侯夫人一手促成的。宋荣断不会因儿女亲事来得罪岳母的,何况,宋荣也根本相不中兴国侯夫。
而且,兴国侯府这时候想联姻宋家,未尝不与前年宫内婉贵妃被降为冯嫔娘娘有关。兴国侯府算是半个外戚,宋荣为御前重臣,依宋荣的聪明,如何会与兴国侯府联姻?只是,兴国侯亲自托到他头上,他实在推却不掉,只得来宋家问上一问。
刚刚回绝了兴国侯的亲事,吴双吴玉兄弟便接父亲来了帝都,这一来,却是带了一场莫大的风波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原本想三点更的,没想到提前码出来啦~~~~石头要出去吃饭,下一章稍晚~~~六点来看吧~~~
第86章 锦程继远
吴双吴玉;兄弟两个都姓吴啊,他们亲爹却不姓吴,而姓冯。
古怪不只这一点;最要命的是;兄弟两个亲自推着冯爹到帝都府,冯爹亲自跟帝都府的府尹说;十五年前凌云街青云胡同的纵火案;烧死的并不是当年兴国侯府的嫡长孙冯继远与他的外室儿女,他还活着,他的儿子们也都还活着。不但活着,如今还双双考中了状元。
此言一出;满帝都皆惊。
兴国侯府尚未反应过来;武安侯夫人听到这消息已命人套车备马,火速的赶到状元府去。冯继远安坐于轮椅之上,头上戴着帽子,半边脸覆着一个银制的面具,露在外面的半张脸犹是疤痕累累。
武安侯夫人一望之下,便心下大恸,浑身颤抖,张张嘴,却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不知不觉,已是泪流满面。
武安侯夫人已经是做祖母的人了,发间早生银丝。见她这般伤心,吴双忙上前扶了一把,将武安侯夫人搀到榻上坐下,劝道,“您莫要太过伤感。”
冯继远开口,声音都是被熏坏的沙哑,“姑姑。”
武安侯夫人上前握住冯继远被烧伤后的疤痕累累的双手,这双手,曾经写得锦绣文章,使得刀枪剑戟……武安侯夫人望着冯继远被毁的面容,心下痛楚难以形容,忍不住放声痛哭。
望着痛哭的姑姑,冯继远最终只是一声长叹,“这些年,我很好。”
武安侯夫人咬紧牙关,眼泪仍是止不住的流下来。良久,武安侯夫人方轻轻道,“我知道,我一直不信,你就那么死了。我绝不相信,当年帝都府的忤作结果。你祖父过逝时,我问他,到了地下,阿兄问他继远哪里去了,他要怎么回答阿兄?”
冯继远沙哑的叹息,“都过去了。”
望着冯继远伤痕累累的脸,武安侯夫人哽咽道,“在我的心里,一辈子都过不去。”
武安侯夫人在状元府呆到傍晚,武安侯亲自来接老妻,冯继远并未见武安侯。武安侯夫人在吴家兄弟的劝解下方与武安侯回去了。
原本,武安侯在衙门当差,虽然听到此事也颇觉不可思议,事关老妻,正想细打听一二。结果,一回家便听说老妻到状元府来了,便前来接老妻回家。路上,武安侯问,“继远可还好?”多少年未见到老妻落泪了,武安侯打量着老妻的神色,问了一句。
武安侯夫人摇头,“怎么会好?”
武安侯道,“不知他们是个什么打算?”老妻早与娘家断绝关系,这些年,武安侯府与兴国侯府也没有多少往来。不过,当初老妻与娘家一刀两断,便是因冯继远之事起。冯继远虽然父亲早亡,不过,他是嫡子嫡孙,兴国侯府的嫡脉,继承人乱在庶出叔父之上。冯继远不明不白被烧死在外室,武安侯夫人不肯罢休,死活要为侄子讨回一个公道。闹到最后,便是与娘家老死不相往来。
“什么打算?”武安侯夫人冷声道,“我宁可兴国侯府夺爵,也不要这爵位落入畜牲手中!”
武安侯不说话了,转而劝道,“瞧着两个孩子出息的很,你放心吧,日后会好的。”夺爵什么的,是两败俱伤的打法。武安侯倒是觉着吴双吴玉兄弟这般出色,若是运作得当,不怕夺不回兴国侯之爵。
宋家也听说了文武状元家的千折百回的故事,这事儿,还是宋荣亲口对家人说的。倒不是宋荣碎嘴八卦,只是,事关亲戚家,到底是个什么缘故,自然要家人知道个明白,日后方好打交道。
宋嘉言反应极快,道,“这样说,吴双吴玉是我们的表哥了?”武安侯夫人出身兴国侯府,不过,与娘家早断绝了往来。但是,冯继远不一样,冯继远是武安侯夫人嫡亲的侄儿。武安侯夫人的兄长是老武安侯的嫡长子,只是,这人比较没福,一年帝都时疫,一病殁了。留下了十来岁的嫡子冯继远,照样是侯府顺位第一继承人。
话说当年冯继远也是帝都有名的才俊,偏偏,命不大好。据说冯继远年轻时在外置了外宅,结果,外宅失火,冯继远就给烧死了。后来,武安侯的爵位就落在了庶子的头上。
反正,武安侯夫人不与娘家来往多年,就是当年老兴国侯死后,武安侯夫人也没去娘家哭一哭。便是纪闵等几个儿女,也从不与兴国侯来往,这是帝都人近皆知的事。
宋荣对小纪氏道,“明天,备些补品,带着孩子们去瞧瞧岳母。”
小纪氏忙应了。
宋老太太一时还是没闹明白到底怎么回事,宋嘉言细细的说给老太太听了。老太太一拍大腿,直接道,“这有什么不明白的?哪儿就那么巧,一把火正烧死人家正经的嫡长孙啊。定是那小老婆出的庶子干的断子绝孙的缺德事。”
这事儿,七八成的人都得这样想,但是,尚未有结论之前,毕竟关系到兴国侯府,二皇子三皇子的母族,实不好乱说。宋荣笑,“母亲,谁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事儿,叫大理寺来断也不好断个明白。”
老太太不以为然,说儿子,“亏你还做官儿呢,怎么还不如我脑袋灵光。以前咱们村东头儿阿旺家两个小子,分家时可不就为一头猪的事儿,打的头破血流,险没出了人命。气得阿旺一刀把猪捅死,一家一半这才消停。那还只是一头猪,这么大的爵位,谁不动心呢。”
老太太内心十分可怜武安侯夫人,对宋嘉言道,“去了好生劝劝你外祖母,那坏人哪,得不了好报。老天爷长着眼呢,要不然也不能叫人家兄弟都中了状元。”
冯继远之事,牵扯到两个状元一个侯府,其实说来说去都是冯家的事。只是,帝都府断没本事断此案的,直接上报,请求御裁。
既然吴家兄弟都在,昭文帝就召了他们兄弟来问个一二。吴双道,“具体的事,臣那时年纪小,记得不大清楚。只记得是小时候元宵节,母亲身体不适,父亲带了我们兄弟去看花灯。回到家时,就见房子着了火。父亲想去救母亲,不妨暗处已经布了弓箭手。臣当时年幼,右肩上曾中过一箭,故此,臣如今都是左手执笔。不得已,臣父带着臣与二弟只得躲进已经起火的宅子里,当年,是臣父将臣与二弟护在身下,臣与二弟方得以保全。而臣父,已在当年的火中容貌尽毁。其他的事,臣也记不清了,很多的时间,都是在仓皇逃命。后来,方辗转在永嘉安顿下来,一住多年。”
对于那场有名的大火,昭文帝倒还有些印象,道,“朕记得,那时朕尚未登基,青云胡同的一场大火烧去了十几户人家。其中就包括了老兴国侯的嫡长孙,听说冯继远的外宅就安在那里。不想,却有如此内情。”
“既然有此冤屈,怎么不早说?”
“若臣与弟弟一日不能取得功名,一日不敢说出这其中内情。”吴双低声道,“陛下,臣实在怕有人再放一把火。”
昭文帝命三司重审当年青云胡同大火一案,当然,同时也要重新认证冯继远的身份。
冯继远只一句话便将如今的兴国侯一脉打入尘埃,冯继远用沙哑的声音道,“如今兴国侯府祠堂,锦程继远的御赐额匾上面放有一个锦匣,取下既知。”
有许多事,是吴家兄弟也不知道的。
昭文帝还见了冯继远一面,冯继远亲自对昭文帝道出其中内情,“当年,臣被弓箭手所逼,带着吴双吴玉躲进火海中,救我们的不是别人,正是祖父。只是,臣容貌尽毁,双腿也受了伤,即便再回兴国侯府,也再不能袭爵。祖父担心我们再为人所害,便安排我们离开帝都。离开前,祖父曾言,他会将所有事情写成奏章,放于祠堂额匾之上。若我们有运道再回帝都,自可申冤。若是不幸死在外面,也是我们的命。”
“祖父就是这样的人,他虽然恨二叔所做的一切,却要顾忌当年已经身为陛下侧妃的小姑姑。他深为我而伤心,救我性命,但,他又不能给我一个公道。”冯继远叹道,“冯家的事,大致就是如此。”
冯继远已经毁面残疾,昭文帝本欲将兴国侯之爵让吴双承袭,吴双却是推辞了,道,“想一想,臣父一世的波折坎坷皆因爵位之事而起。陛下为臣父申冤,使得臣父冤屈得以真相大白,臣父子三人感激不尽。臣自有才学为陛下效力,不愿意袭侯爵之位。便是日后儿孙,有本事便出将入相,若才能平庸,安安分分的做一介草民亦是福气。何况,臣的生母并非父亲名媒正娶之人,说来,臣与二弟都是庶出。臣实不愿袭此爵位,望陛下成全。”
吴双执意推辞,昭文帝倒也没亏了他们,将先兴国侯下大狱问斩之后,把兴国侯的田地财产都赏给了冯继远。能教出这样文武双全的儿子来,可想而知,冯继远当年是何等的惊才绝艳之人。吴双整理后,奉父命俱捐给了国库。
这种品性德行,昭文帝直接点了吴双为侍读学士,依旧是正五品,却是御前服侍,清贵的很。
一时间,吴家兄弟的名声比之先前愈发响亮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哭死,我家继远~~~~第三更稍晚~~~~~
第87章 政治
吴家峰回路转;虽然没有袭爵,却是得了帝心。
何况,吴家兄弟的才干;是大家公认的。
相比于先时高门大户只愿出个庶女投资的情况;如今哪怕嫡女,也有许多不错的人家愿意下嫁联姻。虽然依旧是无爵无家底的两兄弟;但;相对于之前,两兄弟有了武安侯夫人这个姑祖母,有了宁安侯夫人这个表姑,还有宋家亦是表亲。然后;这又关系着多少姻亲故旧。
未婚的吴家兄弟顿时成了帝都香饽饽中的香饽饽。
武安侯夫人与宋嘉言道;“唉,阿双阿玉的母亲,说来也是个苦命人。他们母亲出身山东吴家,外祖父是先帝时的礼部尚书,被称为文襄公的吴明起吴大人。你舅舅的父亲,与吴尚书的嫡长子是连襟儿,他们娶的是山东孔家姐妹。后来,姐妹两个同时有了身孕,因两家交好,便约定,若是一男一女,就指腹为姻。你舅舅与吴家姑娘原本要成亲的时候,吴尚书因牵连到废太子案,被夺官去职,最终死在狱中,一家子发卖为奴。发生这样的事。兴国侯府与吴家素有交情,何况你舅舅与吴姑娘是自幼青梅竹马长大的,感情很好。将吴家人赎买出来后,仍是一家子奴籍,好在也安置了。我并不晓得,原来继远在外面为吴姑娘置了宅院……就是他们兄弟,我以前也未曾见到过。若不是你舅舅瞒了我,他们兄弟一来帝都我肯定能认出来的。”
“其实,今上登基后,大赦天下时就赦免了吴家。我跟你舅舅说了,吴姑娘跟了他一场,为他生育了两个儿子,也该正式给吴姑娘一个名份。这样,阿双阿玉出去走动,身份上也好听。”
宋嘉言剥着开心果吃,道,“是啊,虽然他们很有才学,不过,名声也很重要。尤其阿双哥,他正经科举出身,清流中人,读书人最看重这个。”
“外祖母,舅舅还好吗?”宋嘉言道,“我父亲想去见一见舅舅,又不知现在去合不合适。”
武安侯夫人叹道,“继远的相貌被毁,如今只能坐在轮椅上,他不愿见人。”
宋嘉言“哦”了一声,道,“舅舅虽不愿见人,过的开心些才好。”
武安侯夫人瞅着宋嘉言一笑,“我正想给他们兄弟说上两房媳妇,这样,他们府里有个主持中馈的人,上能孝顺你舅舅,下能照顾你两位表哥。”
宋嘉言道,“现在可是好时机,我听说帝都里想嫁给他们的闺秀,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呢。外祖母放个风声出去,不知多少人来您这儿介绍自个儿闺女呢。”
武安侯夫人笑悠悠的问,“那你觉着,他们兄弟如何?”
宋嘉言瞪大眼睛,“这怎么成?”
“怎么不成呢。”武安侯夫人一五一十的说给宋嘉言听,“如今他们兄弟虽然官儿小些,不过,谁做官不是自七八品的小官儿往上熬呢。只要有本事,以后前程肯定是妥妥的。再者说了,你也不是那种目光短浅的孩子,而且,你们是表兄妹,我听说,你们打梅林的时候就认得了?”
宋嘉言立刻道,“是不是吴双说的?”气的哼了一声。
武安侯夫人笑,“是啊,阿双说还常烧饭给你吃呢。”
“真是个碎嘴的,什么都拿出来说。我又不是免费去吃,也送了他们好些东西的。”
武安侯夫人笑的不成了,问,“你都送他们什么了?”
“他们无非就会去山上打几只猎物,采些山菇野菜的,我每次去吃饭,都会带许多庵里的蔬菜和点心给他们吃。”宋嘉言道。
武安侯夫人微微的笑着,“你现在还小呢,又是个姑娘家,我一直想着你的亲事,不论贫富,得找一户知道珍惜你,对你好的人家儿才好。原本,我嘱意行远,你大姨母素来疼你,给你大姨母做媳妇,谁也委屈不了你。不过,瞧着你父亲的意思,并不愿意你嫁入侯门公府。如今他们兄弟,我看阿双就很好,虽说大了几岁,他其实对你很有几分心意。而且,你进门儿就当家,没有婆婆什么的要立规矩,就是你表舅,也不是脾气不好的。你是我的亲外孙女,我再疼他们兄弟也越不过你去,实在是看着他们兄弟人品难得,这才跟你提一声,你好好考虑考虑。”
宋嘉言苦着脸道,“我听说,有血缘关系的人成亲,生出的小孩儿比较笨。”
武安侯夫人目瞪口呆,问她,“你听谁说的?”
“书上看的。”
“胡说八道,再没有这样的事。天底下表兄表妹成亲的多的是,就是我跟你外祖父,我们就是表兄妹,你大姨母跟你母亲都聪明伶俐的很。还有阿双他们兄弟,你表舅与吴姑娘也是表兄妹,阿双他们还是状元呢。”武安侯夫人直接现身说法把宋嘉言镇压下去,还善解人意地,“知道你是大姑娘啦,说这个难免害羞。先跟你透个气儿,等什么时候我问问你父亲的意思。”
宋嘉言撅撅嘴,没说话。
宋荣现在看吴家兄弟顺眼的很,尤其这兄弟二人十分嘴甜,有事儿没事儿的总是来宋家,一口一个姑丈叫的亲热。
吴家兄弟算是冯家嫡系,先时姓吴有隐性埋名的意思,如今都真相大白,冤屈得伸,依旧未改回本姓。宋荣问过缘故,兄弟二人说是冯继远的意思。想到冯继远,宋荣便不好再说什么了。
宋嘉言悄悄对宋荣道,“爹爹,我觉着冯家的事儿挺怪的。”
宋荣正在看书,漫不经心的应了声,“哦,哪儿怪啊。”
“当年的事啊,我听人说一场大火把青云巷都烧完了,难道先帝就没查证过?我就不信,这么杀人放火的,没有线索留下!而且,关键是老侯爷知道的一清二楚,反倒为庶子遮掩,这也太不公平了!就算冯家表舅毁了容落下残疾,失去了袭爵资格,阿双阿玉也能袭爵啊!”宋嘉言道。
宋荣瞅宋嘉言一眼,道,“当年啊,太子已废,这场火就被归咎于二皇子的脑袋上。二皇子因为这场大火失去了继承权,于是,今上登基。”
“老侯爷就是知道,也不会说。当时,老侯爷有一女为今上侧妃,那会儿,冯侧妃已经诞下两位皇孙。冯侧妃与冯锦渊是同胞兄妹。老侯爷只有两个儿子,嫡长子早已过身,嫡长孙毁面残疾,揭发了庶子,爵位怎么办?”宋荣早将一切查的一清二楚,淡淡道,“吴双吴玉的母亲当时是罪奴之身,今上已赦了吴家之罪。但,当年是先帝在位,有一个罪奴出身的母亲,他们焉能继承爵位?而且,此事一旦揭发,连累的不只是兴国侯府,你明白吗?”当年的冯侧妃,当年的三皇子,都可能被卷进这场政治漩涡。一旦牵连到三皇子头上,那失去的东西,绝对比一个兴国侯府要多的多。所以,不是没有证据,只是,不能查。最好不过有当年的二皇子做替死鬼,一举双得。
吴家兄弟一直待到此时方揭露此事,未尝不是明白这些。
“所以,哪怕庶子狠毒至此,老侯爷仍要做此安排。”宋荣神色深远,道,“你若是觉着老侯爷不恨庶子,那么,老侯爷如何会在祠堂额匾上留下至庶子于死地的奏章。”
“这就是政治,最重要的不是真相,而是情势。”
作者有话要说:短小更,实在是断在这里太合适了~~~~~~~现在晚安有些早了,但是,不知道能不能再码一章出来,心肝儿们还是先睡吧~~~~·
第88章 订下
武安侯夫人是个俐落脾气;既看好吴双与宋嘉言的亲事,自然会寻机跟宋荣提。
宋荣倒也爽快,微微一笑;“丫头今年十三;若是阿双此心不改,待丫头及笄后;就为他们订亲。”
武安侯夫人拊掌笑道;“极好。我是看阿双并不贪恋爵位银钱,以后定是个有出息的孩子。何况,他早与嘉言认得。嘉言嫁了他,家里清静不说;进门就当家。何况;又是亲上加亲,有咱们看着,就是阿双,也断不会委屈了嘉言。”
“岳母说的是。”宋荣笑,“我看阿双也不是个没出息的。”起码吴双上辞爵位,再捐家资的事办的很漂亮,宋荣很欣赏吴双的手段与眼光。何况,如今吴家兄弟在帝都的热度,宋荣也愿意先口头儿留下一个,慢慢观察。至于秦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叫吴双这样光芒万丈的横空出世呢。
两人三言两语的,便将宋嘉言与吴双的亲事订下了。
吴双正与宋嘉言在亭中说话,“我听说我与二弟回乡的日子里,妹妹还去庙里相亲来着?”
宋嘉言白他一眼,道,“那又怎么啦?”
吴双笑,“没怎么,就是我知道后,当真是惊出一声冷汗。还好杨三公子是个没眼光的,不然,我在哪儿找后悔药吃呢。”
宋嘉言瞪他,“你莫如此花言巧语,你怎么会喜欢我呢?自己照照镜子都比我好看。”按宋嘉言的意思,嫁给这种花样美男,太没安全感了有没有?
吴双剥了一把开心果放在宋嘉言面前的干果碟中给她吃,笑问,“为什么我不可能喜欢你呢?因为你生的不如我好看?我每日照镜子,看惯了自己的脸,再看谁都差不多。就是令妹,我也见过,帝都人说她才貌过人、艳惊天下,我看,不过尔尔。”
宋嘉言倒不知晓这事,好奇的问,“你什么时候见过我妹妹啊?”
“你还在山上的时候。阿让请我与阿玉到府上做客,我去给老太太请安,有两位姑娘隔着屏风看我,应该是二姑娘与表姑娘了。”吴双笑,“两位姑娘大概看的太入神了,一下子推倒了屏风。”
原来还有这样丢脸的事。宋嘉言问,“你真没看她看的入了神?”
吴双笑对宋嘉言挑挑眉,“从来只有别人看我看的入神。”
她好像也干过这样丢脸的事,宋嘉言哼一声,“这很值得得意么?”
吴双温声道,“以前很反感,后来发现,我心仪的姑娘也喜欢我的美貌,我本是身无一物,正觉着配人家不上,忽然知道她是喜欢美人的,我便不能免俗的为此自得了。”
宋嘉言忍不住笑,“我刚认识你时,你可不是这样。”
“那会儿给你烧香甜的肉吃,你就很满足了。如今帝都这么多人向你家求娶,我只能辗转的向姑祖母袒露心意。阿言,你若觉着我还可以,我们暂且订下亲事,好不好?”吴双目光温润,“我虽无大本事,养育妻儿还是没问题的。我父亲吃了庶出的叔叔的苦,我以后,也并不愿意三妻四妾,我是诚心想娶你。”
人家吴双一表人才,状元出身,又不是承恩公方家那没脸没皮的二公子。他从来对宋家殷勤热诚,宋嘉言早知吴双是有意求娶自己。只是,宋嘉言道,“估计,外祖母与父亲会订下我们的亲事。”
“你的意思呢?你愿意嫁我吗?你对我这个人,有星点儿的喜欢吗?”
宋嘉言反问,“你呢,你喜欢我什么?就算你喜欢面貌平庸的闺秀,帝都也多的很,一抓一大把。”说不定吴双就是这种怪癖,自己生的太漂亮,审美上有些扭曲了。
寻常人,喜欢上漂亮的东西漂亮的人,太容易。而漂亮的人呢?如吴双这样才貌双全的人呢?他们太容易得到别人的心或是爱情,太容易得到的东西,谁会珍惜?
吴双道,“我们小时侯,随着父亲与养父养母到了永嘉。我一直没跟你说过我养父养母的事吧。”
“父亲那时候脾气很坏,他原是帝都出名的青年才俊,一朝失去容貌与双腿,虽然保得性命,却是事事要别人帮忙照顾才行。祖父知道他的冤屈,却是将他远远送离帝都。他每天生活的愤怒与仇恨中,有一次,对我和二弟说,如果当初不是因为要护着我们,他也不会变成这样。”吴双叹道,“我每每想起当时父亲的模样,就会想,他肯定是后悔的。不但后悔因为要护着我与二弟失去了容貌与双腿,甚至,他痛恨当初为何在吴家被问罪后,要伸手相助。甚至,他后悔曾将我们的母亲养在外室,后悔生下我们兄弟。”
“那时的生活非常艰难,父亲不愿出去见人,日日窝在家中。生活来源都是靠养父母张罗,我们住在永嘉郊外的一个小村子里。因为是外来人,许多事都受到本地人欺负。养母就是像你一样,彪悍厉害的很,有人欺负我们,她就曾经一把柴刀飞出去,打跑了那些人。”吴双微微一笑,“我很小的时候,就想着,以后定要娶一个像养母那样厉害能干的媳妇才好。”
“第一次见你,就看到你用柴刀飞野鸡。”吴双笑,“那会儿,若不是你穿着小尼姑的衣裳,我实在不敢认你竟然是个女孩子。”
宋嘉言见吴双说笑一般的谈起自己先时的生活,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儿,问,“你小时候吃了不少苦吧?”
吴双道,“都已经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