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上皇途-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辰沉吟一阵,便说道:“你们修为功底尚可,但打仗尚无惊讶,我手下的几千兵马都是经历过万人级大战的勇猛之士,若要入我直属兵力的麾下,可安排你们当个什长。”

什长者,管理十人之军职,地位不算高,但是很多人入军伍都是从小小的士卒干起,几年后才能混到个伍长,更何况沈辰手下的军队经历了自剿灭水患和与青岚国大战的数次战争,非普通军队可比,能够一入伍就成为什长,已算不错了。

二人哪会迟疑,连忙躬身拜谢。

尔后,沈绪元又将这家中其他的年轻一辈都介绍给沈辰认识,如此闲谈完毕,众年轻人散去,便只剩下沈定海三人。

这时,沈定海才问沈辰这大半年的生涯,沈辰当然不想让外公担心,所以尽量轻描淡写的事情说了一遍,听到孙儿竟然成为了道宗分支宗主的弟子,沈定海自是大喜过望,沈绪元亦直道沈辰福缘深厚。

待听完,沈定海便说道:“你过几日便要前往皇城,我倒想起一件事情来,需得告诉你。”微微一顿,朝着沈绪元说道,“这事情只怕你也不知道,你也正好可以听听。”

见到外公神色带着几分严肃,沈辰二人自也心里狐疑,不知道他要说什么事情。

沈定海便说道:“你们都知道,我沈家是三百年来定居在青川,就此繁衍下来,但是你们并不知道,还有着另一个沈家的存在。”

“另一个沈家?”沈绪元不解道。

沈定海便说道:“你们当知道,这世家除了有嫡系近亲之分,还有着本家和分支之分。”

所谓嫡系和近亲,是世家按照血缘关系而划分出来的等级,而所谓本家和分支则有另外的根据,世家历代的家主一般都是由嫡系长子来继承,当然也会有所例外,不过,待到有人继承家主之位,嫡系的其他子嗣便有两种选择,其一,是继续留在家中,辅佐家主,其二,则是到外地扎根生长,发展势力。

家主所在的基业便称为本家,而子嗣在外地发展的基业则称为分支,自然,这分支不一定就是嫡系子嗣所发展的,其实近亲外亲在外面一旦扎稳脚,也可以成为分支。正是本家和分支这样扩散,才成为了世家强大的基础。

关于这事情,自然是身为中土人的常识,而沈辰一听到这里,便眼一亮道:“外公的意思,莫不是我们乃是分支?那另一个沈家便是本家不成?”

沈定海颔首说道:“正是。”

“那爹的意思,莫不成这本家竟是在皇城?”沈绪元吃惊道。

沈定海点点头道:“不止是在皇城那么简单,沈家先辈可是八百年我霸州建国时的开国功臣,历代位居要职,如今沈家当代家主正是皇城八部中的刑部尚书沈元德。”

310章 另一个沈家(完)

第311章 认祖之愿

这话一说,沈绪元顿时大吃一惊,沈辰自也意外得很,未料到自家竟然和如此名门牵扯得上关系。

开国功臣这样的名号可不是随便给的,那是要在建国前立下汗马功劳者才有资格获得此封赏,而八百年的时间,一些开国功臣的世家也会经历各种变故,甚至不复于世。能够在如今,尚能掌管刑部,那沈家的地位便是可想而知了。

八部虽在地位上并列,但权力却是有高有低,而这八部之一的刑部,恰是足能够和吏部抗衡的部门之一。刑部官员手掌大权,审定各种法律,核查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掌管狱卒,稽查罪犯,手中权限极大。

这官员不犯事还好,这一犯了事,那就归于刑部之下。因此谁也不敢得罪刑部官员,而身为刑部尚书,那更是皇帝心腹,权倾一时。

沈辰好奇道:“那我们这分支是……”

沈定海明白他的意思,认真答道:“建立青川沈家的先祖名叫沈文翰,乃是皇城沈家的嫡系子弟。”

“这么说我们竟也算是嫡系分支了?”沈绪元分明有几分激动,虽说如今沈家势力和以往大不相同,也算是郡中名门,但和有着八百年历史的皇城名门一比,那是毫无可比性。

“但是,既为分支,按理说,年年祭祖之日,都要派人赶往本家,亦要和其他州郡的分支有所联系,但好象我们家并没有这习惯。”沈辰狐疑道。

这一说,沈绪元便也一脸困惑,便听沈定海拂须说道:“还是辰儿心细,确实,按规定而言,这年年祭祖之事乃是世家之大事,万不可缺席,只是我们这先祖当年却是以一种不光彩的身份离开本家,所以失去了参加祭祖的资格。”

“什么,那当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爹你就别卖关子了。”沈绪元第一次听到这种事情,自几分急迫。

只听沈定海说道:“当年沈家家主嫡系七子,我们先祖沈文翰位居第七,因年少有才,能力出众,而深得家主喜爱,据说更得过皇上厚赏,令门弟光耀。家主便有意栽培他成为下任家主,并为他挑选名门小姐为妻。只是先祖却爱上了一个平民女子,遭到了家主和族中长辈们的强烈反对。毕竟,身为开国功臣之后,沈家家规甚严,这婚姻之事便讲求门当户对,绝不容许一个平民女子嫁入门弟。更何况,后来家主还知道,这平民女子的父亲竟然曾行过盗窃之事,虽然已经痛改前非,但如此污点更坚定了家主的反对。”

二人都认真听着,不敢打岔,但对这事情的发展倒也是多多少少有点点预感。

沈定海又说道:“最后,先祖为了和这平民女子在一起,放弃了成为下任家主的机会,主动要求离家而行,赴远地州郡,成为本家分支。”

沈辰听得明白,本家分支乃是本家力量的延伸,沈家人到了外地,要想建立一个分支世家,自是需要借助本地人的力量,所以很多本家的规矩也就用不上了,而关于联姻之事自也没有太多的苛求。他便说道,“那家主苦心栽培,这儿子却为了一个平民女子而放弃继承的机会,只怕是伤透了父亲的心。”

沈定海叹道:“是啊,只是无论那位家主还是我们的先祖,恰恰都是性情刚直之辈,转不过这弯,先祖执意为了那女子而离家,毫无回旋余地。家主大怒之下,便让他立下了‘三代不回’的誓言。也就是说,自他而下的三代分支子弟都没有资格回本家祭祖,子弟之名更没有资格记载于族谱之上。”

沈绪元这才明白过来,慨叹道:“原来其中还有如此大的原因,那先祖最后有没有娶了那平民女子为妻呢?”

沈定海含笑道:“自是娶了,这祠堂里的牌位你可是拜了几十年了,只是未曾知道罢了。”

听完这往事,沈辰也笑了起来,说道:“爱美人不爱江山,先祖倒也是个浪漫之人。”

沈定海认真说道:“老夫自也以为先祖乃是率性而为,或许当年家主也是冲动之下做出三代不回的决定,而算起来,如今辰儿你这一代,已是第四代,也到了该认祖归宗的时候。”

沈绪元也说道:“是呀,无论本家那边是否忘记我们,我们也该有义务将祖辈们的名录归于族谱之上,如此才可告祭各位先辈呀。”

沈定海幽幽长叹一声道:“这件事情是只传长子之事,老夫也是在父亲临终才听到此事,当年父亲病重在身,仍然惦记这件事情。据说当年先祖听闻父亲去世的消息时,也颇有几分悔意,想着或许不必和父亲起那么严重的冲突,仍有办法能够两全齐美,身为儿子,不能够尽其孝道,也甚为不孝,最后亦是郁郁而终。本来这事情让绪元你的儿子去走更为正式一些,但为父也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辰儿也是我沈家人,而且以你现在的身份,也算我青川沈家的一面招牌,让你去的话,或许反倒合适。”

“孙儿明白了,此行皇城,必会完成此事。”沈辰正色回道。

“如此我便放心了。”沈定海露出满意的笑容,看着孙儿从一个调皮小子成长至此,如今少年英雄,心里再无遗憾。

余下几日,沈辰便陪着文太后在秋阳郡走了走,熟悉一下中土的风土人情,而恰恰秋阳郡也是风景甚多,有山有水,不乏名胜古迹,而沈辰受李乘风教导,学识渊博,各种古事逸闻皆是信手拈来,让文太后听得是津津有味,同时,又感慨良深。

其实,这江州并州之土,在六百年前那可是青岚国的土地,只是如今物是人非罢了。

如此在秋阳郡呆了数日之后,众人再度起程,前往皇城,二女虽然对皇城充满好奇,自是跟去凑凑热闹。

霸州国有六州之土,北有长州,西有并州、江州,南有连州,东有晟州,五州环绕之地,则为中州,中州核心要地便是霸州皇城。

时隔一个多月后,经由陆路水路,一行人终于抵达了皇城。

皇城之地,城墙之巍峨,宫殿之耸立,繁华鼎盛,宛然一座大山矗立在这平原之上,壮阔非凡,望之而生畏。

州城已算不小,但和皇城一比,却是小巫见大巫,而皇城内行人之密集热闹,甚是鼎沸,而随处可见达官贵人,巨贾富商,沿途街道宽广,建筑群落鳞次栉比,华丽者众众。

一行人入城,由皇城守卫沿途开道,而城中百姓见到车辆入城,早就是围拥在一起,翘首观望。

文太后一行人自离开秋阳郡后,这沿途的动态其实早就在民间传开,毕竟车辆马匹上那都是青岚国的旗帜,老远就能望个清楚。

因此早在车辆距离皇城还有几天的时候,城中早就炸开了锅,对皇城民众而言,此次文太后亲访,意义极为重大,此行所谓拜访,实为谈判,当然民间议论不一,有的对于青岚国发动战争充满仇恨,有的却又觉得不可苛求,毕竟,这并州江州本就是青岚国的领土,其国未灭,那自然有理由来讨还,只是方式不那么和平罢了。

但无论众人对于文太后一行褒贬不一,但更感兴趣的,则是身为名声大躁的少年英雄沈辰。

当年青岚国突袭,连占三郡,更将江州大军杀得人仰马翻,消息传至皇城时,人人自危,更直道不妙,深为青岚国兵马的可怕战力而恐惧。

直到沈辰凭借着区区三千郡兵,以损耗一千兵力为代价,消灭了青岚国一万一千多人马,其中更包括校尉副官孟熊等诸多都尉级人物被斩杀,而堂堂校尉朱厉峰更是弃余部而逃。

消息传到皇城,人人振奋,而关于沈辰过往经历也被官员调出,尔后流入民间,这底细不挖还好,一挖出来直是让人大吃一惊。

从十三岁时计灭三寨,到郡城降服凶物,大败都尉,尔后再到连番妙技灭山贼水患,无一不是传奇。

尔后,董建明派心腹领军袭敌,然而再次落败,痛失吉安郡,青岚国再次彰显军队的超强战力,同时并州三郡被袭,再次令至人心惶惶。

就在这时,沈辰再次出马,于白水郡外对付敌人四股兵力,总杀敌超五万之众。

一时间,少年威名震慑敌国,更是令人心沸腾,诸将之无能更衬托了少年之威猛,使之成为民众心目中的英雄,尤其是国中的年轻一辈,更是视之为偶像。

如今,文太后一行入城,群众于街道两边围拥着,目光在队伍中打量,尔后一眼便看到马车旁,那高头大马上坐着的少年。

少年虽是一身便服,但那一身贵气和英雄气概分明流溢,那是一眼便能够从万万人中分辨出来的气质,纵然随行的青岚国将士和皇城守卫,一个个都是万中挑一而来的精英,但少年位于其中,却分明有着鹤立鸡群之象。

311章 认祖之愿(完)

第312章 前景难测

传闻中,这少年英雄三头六臂,勇猛如虎,哪知居然是个如此英俊的少年,只是少年那一身沙场磨练出来的英雄之气,却是如此与众不同。

不知人群中是谁喊了声“可是江州司马侍沈大人”,少年便转过头来,朝着他人一笑,抱了抱拳。

如此举动自是证明了少年的身份,那喊人的青年人得以少年抱拳一笑,更是忍不住激动得满脸通红,众百姓自也高声呼叫起来,一时间沈大人之名震遍皇城。

喊话的多是青年辈,而这街巷之中,更有不少小家碧玉打开窗口,痴痴看着这为国争光,斩杀敌众的少年,更有女子压抑不住激动,尖叫眩晕,只因为少年比想象中直是英俊百倍,勇武百倍呀。

这皇城中名气大的人比比皆是,各武将世家者的年轻一辈自也有在边境有立下功勋者,但是,毕竟青岚国是霸州国建国以来,第一个攻入国土的国家,而且,都是一口气攻下数郡,因此沈辰立下的功劳就格外引人注目了。

但自然,在官场上亦有武将们对此不屑一故,但少年在民间的威望在年轻一辈人如今却是无人能出其右。

皇城分为内中外三层,外城者,即是平民和官家所生活的外围城区;中城者,则是宫廷重地,乃三公八部等机构的办公之所,同时也是通往内城的咽喉要地;内城者,便是皇帝及皇亲国戚们生活之地。

待抵达中城后,又换了另外一班侍卫,同时,文太后等人也都下了马车,改由步行。

走在长长的官道上,刻意修建得壮阔高大的宫廷建筑,无时不散发着皇族不可侵犯的威严。

自八百年霸州国立国,霸州皇族便在这里繁衍了八百年,手掌天下大权,为万民世代所景仰。

还未抵达内城之时,便见霸州皇帝朱天兆已经率领群臣从中城西部而来。

青岚国派来的乃是太后,而非普通官员,所以若然朱天兆不亲自出现,而仅仅是派臣子过来迎接,那多少在礼仪上多少有些惹人非议。

四十来岁的朱天兆身着皇袍,在众辰簇拥下威风凛凛而来,侍卫们早早的便都跪倒在地,张侍郎等随行官员亦都是埋头躬身,不敢在礼仪上有半分逾越。

沈辰倒是极想看看这霸州国皇帝是何样子,不过这皇城不比州郡,一点礼仪上的不尊不敬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更何况,他现在还顶着一个尴尬身份,因此亦早随着张侍郎拜了下去。

相比之下,文太后带领着的众青岚国官员则都是一个个挺直腰杆,在气势上丝毫不逊于霸州国的官员们,而比起朱天兆的威严神色,文太后则显得淡定从容,仿佛就是在自家门前,丝毫未被这皇宫气势压倒。

待一行来到近处,朱天兆便爽朗笑了起来,说道:“文太后不辞辛劳,来我皇城一行,朕甚为欣喜,这几日更是常常询问臣子,问太后一行可曾近了,令臣子们可是焦头烂额呀。”

文太后嘴角含笑,不紧不慢的说道:“陛下亲自来接,亦令本宫感动。”

朱天兆笑了笑,说道:“太后长途跋涉,朕已命人空出了中城别馆诸座大宅,就请太后先行过去休息,明晚再在拂风殿设宴,为太后接风洗尘。”

“有劳陛下了。”文太后微微颔首,倒也不急着和朱天兆商讨两国之事。

于是,便有官员领着文太后一行而去,张侍郎、沈辰和随行的青岚国人员自都留在原地,二女自也在队伍中。

萧蝶是天生胆大,想着能够一睹皇城面目,而且还能够看到一堆大人物,自是兴致浓厚,至于慕容瑶,仅仅是对皇城有点兴趣,至于什么皇帝大员之类,却并不在意。

此时,文太后等一走,这气氛便一下凝重起来。

朱天兆目光在众人身上扫了一眼,身为天命加护的皇族嫡系,身为一国之君,光是这一眼扫过之威,便有着一种无形的威压。

沈辰暗暗吃惊,他很清楚这种力量分明就是灵魂之力,这皇帝老儿的威严并非仅仅震慑人心,更震慑灵魂,看来这天命加护确实非同小可,而且比季君然带来的影响分明强烈太多,这是否意味着,朱天兆的天命比季君然更强。

而张侍郎等人自也都是低头不起,默默承受着这帝王威严。

随朱天兆而来的三公八部大员们,亦皆是神色肃穆,这些人皆是当朝一二品级的大员,其阅历之广,背景之深,非普通民众可以比拟,而其所思所想自然和普通人不一样。

不少人目光早就在人群中分辨出了少年,从刚才开始,便都在观察着他,而大员中不同派系的人物,只是相互眼神交流一下,便都知道了对方的想法,而对于沈辰成为敌国皇子的事情,自然也都是褒贬不一,但大多数都认为这做法无疑于有叛国之嫌。

但最终决定沈辰未来的,自然只有皇帝朱天兆。

而朱天兆不说话,自然谁也不敢贸然先说。

一眼扫过眼前诸人,朱天兆淡淡道了句:“都起来吧。”

众人便都站了起来,朱天兆便又道:“张侍郎这一路辛苦了。”

张孝祥身为二品大员,常常出入朝堂,对朱天兆的性情也颇为了解,知道他喜形而不露色,这话中虽无褒奖之意,但他却不敢有任何怠慢,连忙回道:“此乃臣之本分,一路上未敢有所疏忽。”朱天兆便未再多说,尔是一摆手道:“你一路也辛苦了,先下去休息吧。”

沈辰倒是有点意外,原本以为这皇帝老儿会当场质问自己为何会成为敌国皇子的事情,莫不是张孝祥早已将这事情禀告了上去。

正想着,朱天兆已朝宫内而去,诸大臣不敢怠慢,皆尾随其后。

待到朱天兆一行离开之后,张孝祥这才站起身来,沈辰便不由问道:“张大人,陛下这是……”

他自也知道揣摩圣意这码子事,但不了解这皇帝性情,自然无从揣摩起,唯有去询问张孝祥。

张孝祥蹙眉说道:“关于你所说之事我早就禀告了上去,但是陛下究竟认不认可,相不相信,却还是个未知数。不过,他没有当面问起,这多少也是件好事。免得有人见你立了大功而眼红,在旁边煽风点火。你且不急,先去别馆那边休息一下,今晚我会带你去见尚书大人,尔后一同去面见陛下。”

张孝祥既如此说,沈辰自也听着,尔后待出了中城,张孝祥又将沈辰几人带到别馆安置好后,这才回府。

待到张孝祥一走,慕容瑶便不由担心道:“辰弟,我们和太后走得太近,会不会让陛下对你有所成见?若是陛下不信任于你,那就麻烦了。”

萧蝶也说道:“是呀,都说伴君如伴虎,看皇帝老儿那阴晴不定的脸色,还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但若他怀疑你的忠诚,那还真是大事不妙。”

二女都是聪明人,多少察觉到事情有些不妙。

沈辰自是不想让她们担心,含笑说道:“确实如今我这个位置,很容易受到陛下的怀疑,但是,这个身份同时也为我提供了保护。你们想想,一旦陛下对我不利,那岂不等于打了青岚国皇室的脸,若要和平,那我这个身份反倒有利。”

二女这才恍然大悟,松了口气,只是未想过,若然朱天兆对谈判不满,决意开战的话,那沈辰便是第一个要被动刀的人。

一晃到了晚上,夜幕降临后不久,张孝祥便赶了过来,带着沈辰前往吏部尚书赵中崇府上。

赵中崇自也早收到了张孝祥的文书,对事情始末都有所了解,亦赞同张孝祥提出深夜拜见陛下之事。身为臣子,自然不能等到皇帝让你去才去,那个时候只怕为时已晚。

赵中崇粗略问了问事情,沈辰皆是认真回答,态度谦卑,这便让赵中崇也多少有了些好感。

毕竟这朝中武将,多是自持军功,飞扬跋扈,然而少年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若非那眉宇间多有英武之气,看起来倒真象是文官。

于是,三人便进了中城,尔待来到内城之后,便有侍卫前去通报,三人则在一处偏殿等候召唤。

如此一晃过了良久,朱天兆仍未有传唤诸人的意思,赵中崇二人自是对这种事情早已习惯,皇帝日理万机,有时候要花一两个时辰才能等候召见。

只是见到少年淡定姿态,倒不由得有几分刮目相看,虽说少年也曾经历过万人级数的大战,但这里毕竟是皇宫大内,非寻常之地,这一般州郡之级的官员倒了这里,那多是惶恐不安,难得镇定,更何况如今这事态也不算轻松。

只是二人又岂会知道,现世重生而来的沈辰根本就没有这封建忠君的思想,所考虑的仅仅是如今的处境而已。

约莫小半个时辰,便有侍卫过来通报,如此三人这才赶到了养元殿。

养元殿是皇帝批阅奏章,审阅文书的地方,如今朱天兆正坐在龙椅上,翻看着奏折,对进来的三人似乎充耳不闻。

312章 前景难测(完)

第313章 博取信任

赵中崇二人微微躬着身,连头都不敢抬起来,就这样毕恭毕敬等着朱天兆发话。

沈辰自也低着头,只是心里难免哼了一声,这皇帝老儿也太爱摆架子了。不过这心里嘀咕着,脸上却不能有半点不悦,现在生杀大权可都是掌握在他手中。

自在郡城时,沈辰领悟到若不能够壮大势力,便不断会有麻烦找上门来,威胁到家人的安全,那时候便开始了主动建立势力,虽说自己免不了遭遇不少危险,但沈家的家业却是安稳得很,而且沈绪元也日渐高升。

而他也早有明白,无论如何扩张势力,都不过是个区区臣子,这伺候皇帝乃是天下最大的麻烦事。正如李乘风询问他,这一国之中,上有三公九卿,下有百臣诸子,寻什么职位最为合适,沈辰很直截了当的答了,若入仕途,便是当皇帝最好。

怎么说,他也是异世重生之人,其思想之超然非这个时代的人相比,若要干一番伟岸事业,当个皇帝实在是理所当然。

不过,这种事情要的乃是机遇,并非是一蹴而就,而且如今寄人篱下,这想法也就是脑袋里转转罢了,若然这皇帝老儿对自己足够信任,日后当个逍遥王侯之类的,倒也不失为退而求其次的主意。

良久之后,朱天兆才合上奏折,尔后慢慢抬起头,目落三人身上,似笑非笑的说道:“沈辰呀,你如今贵为青岚国太后的义子,堂堂的皇族身份,大可不必和二位大人那样低着头,抬起头来吧。”

沈辰哪听不出这是反话,连忙答道:“陛下明鉴,臣接受太后之意实为不得已,这所谓皇族身份宛如虚名,臣卑微之身,岂敢和二位大人相提并论,更决然未曾忘记身为臣子的本分。”

“看来你还有点自知之明,那朕就问你,邪道作乱,本就是击溃青岚国的大好机会,你为何反倒要帮助青岚国皇室!”朱天兆沉声质问道。

朱天兆一句怒斥,龙威迸现,顿时宛如万吨千山压身一般,赵中崇二人都抬不起头来。

沈辰却未被皇帝的气势所压倒,有条不紊的答道:“邪道意图改龙脉,取青岚国皇室而代之,这确是可以将青岚国一网打尽的好机会。但是,青岚国皇室虽然挑起战争,但至少并没有残杀无辜的举动,而这些邪道,嗜血凶残,更拥有着从死界召唤出尸鬼作乱的能耐,若然让邪道掌权,那不知道有多少无辜性命要因此受难。”

朱天兆冷笑一声道:“本国有道宗为国教,早在江州发现邪道踪影的时候,道宗的人马便已经出动。你只要在探明敌情之后,将青岚国所在地禀告上来便好。到时候,青岚国皇室自食其果,挑起战争,却反被邪道断了天命。而我国道宗从天而降,再灭了邪道,岂不是省了一大桩事情。”

沈辰暗笑一声,这皇帝老儿想得倒真是美,一个国家若能够如此轻松就毁灭了,那中土八国又怎么会打了几百年?

他恭敬回道:“陛下所言极是,只是,发现这邪道作乱的并非是臣,而是在青岚国的道宗支脉清微宗,以臣一人之力实难阻止他们剿灭邪道的举动。”

赵中崇此时便说躬躬身,说道:“陛下,依臣来看,即有道宗支脉插足,这事情并为沈辰之力能够扭转。”

朱天兆似也明白若以此事来追究沈辰的责任,未免在情理上说不过去,只是脸色仍未缓和,依旧冷冷说道:“这道宗之事朕可以理解你的苦衷,但是,这邪道作乱,你纵不能够去阻止正道帮忙,但却可趁着这机会刺杀青岚国皇帝。当初,他们也曾派刺客刺杀了江州大将军,如此也算是以牙还牙。”

朱天兆显然认为沈辰是贪图那敌国皇族之位,所以才接受那身份,这言语间不时怒起浮现,让赵中崇二人也都是背脊发凉。

本来二人也都是打着帮沈辰说好话的主意,帮他这道难关给过了。毕竟,沈辰若然能够过了这一关,那他立下的大功自有一半是二人的,无论说日后两国是开战还是能够达成和平协议,就如今这场面而言,能够让文太后亲自来到这里,那这功劳自都是不小的,对于日后升迁自是大有好处。

只是,如今朱天兆一个个问题抛过来,令二人也是急得焦头烂额。

刺杀敌国皇帝这事情,沈辰若然说没有想到,那便证明他能力不足,毕竟这任务虽然是收集敌国情报,但若然有机会能够接触到皇帝,更有如此良机,那正是刺杀的机会。

沈辰却是早有准备,便朗声说道:“刺杀朱天兆,确可令青岚国大乱,但是臣却有万不得已而不能刺杀他的理由。”

“朕倒要听听你有何理由!”朱天兆双目微瞪,龙威自现。

赵中崇二人也都不由得捏了把汗,要想说服朱天兆认可沈辰的行为,显然并非那么容易。

沈辰便答道:“臣以为,我国北有苍漠国、东有五龙国、南有天武国,三国和我国年年发生战事,长久下去,有百害而无一利,而青岚国突然冒出来发动袭击,更是雪上加霜。诚然,以我国的实力,击败青岚国也只是时间而已。只是三国虎视耽耽,就等着我们露出破绽。恰恰就在正道准备对付邪道的时候,青岚国皇帝派往苍漠国的使者回来了,得了苍漠国皇帝的面见和其提出的条件。”

一提起苍漠国,朱天兆便目含怒意,冷哼一声道:“好个唯恐天下不乱的苍漠国,他们要和青岚国结盟的条件是什么?”

“禀陛下,苍漠国皇帝索要各种进贡,最重要的,他们想要青岚国将并州两郡让给他们!”沈辰说道。

“哼!”朱天兆怒哼一声,“苍漠国真是打着一副如意算盘,不动一兵一刃,便想吞并朕的国土。”

赵中崇自是知道朱天兆动怒的原因,当日苍漠国送来文书,那也是公然索要四郡,显然对方老奸巨滑,是两面开刀。

沈辰一副忠心耿耿的表情,毅然说道:“臣万万不能眼睁睁看着国土就这么落到敌国手中,但刺杀季君然却并非治根治本之法。季君然其实对于割让土地颇为不满,正在犹豫之中,但他那些皇弟倒是一个个极力赞成。所以,刺杀季君然,反倒会促成这结盟之事。一旦盟约敲定,苍漠国插足,只怕到时候天武国和五龙国都会想趁机分杯羹呢。”

朱天兆眉头一皱,脸上怒色稍稍少了一点,赵中崇二人则是暗松了口气,从沈辰这话上来说,确实刺杀季君然并不是一件明智之举,也所幸沈辰没有冒失行刺杀之事,否则事情很可能会迅速恶化。

“但是,这也不能够成为你接受敌国太后封赐,成为皇子的理由!”朱天兆眉头一扬,又沉声呵斥道。

沈辰便答道:“陛下有所不知,文太后之所以封赐臣,那是为了象陛下表达善意。”

“善意?”朱天兆略有不解。

沈辰便说道:“陛下有所不知,其实季君然之所以发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