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三国有点猛-第2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人相视一眼,贾诩分析道:“现在安息的情形很不容乐观,贵霜、乌孙、大宛三国近百万大军已经占领了安息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土,若是安息西面的罗马帝国也在此刻发起攻击。只怕安息的末日就不远了!”
陈楚皱眉道:“绝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诸位。有何良策?”
三人思忖片刻,贾诩道:“此刻我们实在无力干预此事!”
陈楚将目光投到其他两人的身上。两人也都摇了摇头,诸葛亮抱拳道:“陛下,我以为目前应该全力统一中原,而不应节外生枝!”
陈楚有些无奈地点头道:“是啊!我军目前连南下江南的粮草都不够。更不用说出兵西面极域了!”然而陈楚心里面仍有些不甘心。突然,陈楚灵机一动,问三人道:“你们说,两国交兵最缺的是什么?”
三人都不明白陈楚的意思。诸葛亮回答道:“战争之时最缺的是两样。一是粮草,二是军械!”
“我们虽然不能干预此事,不过却可以趁此机会发一笔战争财!”陈楚虎目闪亮,一副商的嘴脸。
三人均是智谋之士,当即便明白了陈楚的意思。“陛下的意思是。我们趁机向交战双方倾销军械?”贾诩一脸惊喜地问道。
陈楚点了点头,“自我起兵以来,被我军剿灭的诸候军超过两百万。缴获了大量的兵甲物资,这其中的绝大部分都堆在库房里,而且这些物资对于我们来说并没内有什么用处!我们何不趁此机会将这些军械倾销到目前正在交战的双方以换取巨额财富?”
“陛下此谋甚高!”贾诩一脸佩服地拜道。诸葛亮、周瑜也都表示赞成。
“军械库中存有多少我军不用的兵器和甲衣?”陈楚问道。
“至少有五十万套。其中多数存储在并州的库房之中。”周瑜回禀道。
陈楚点了点头,对三人道:“立刻命令司马懿接洽这件事情,同时命令并州库房做好调运的准备!三位先生认为如何?”
三人相视一眼,一起抱拳道:“陛下英明。”
陈楚微笑着点了点头。随即眉头却皱了起来。
“陛下。可是有何忧虑之事?”贾诩抱拳问道。
陈楚摇了摇头,“倒也没什么。只是隐隐地有些不好的预感。”
三人相视一眼。诸葛亮微笑着抱拳道:“想来陛下是劳累了。”
陈楚笑了笑。问诸葛亮道:“孔明先生打算什么时候回荆州?”
诸葛亮抱拳道:“亮打算与兄长见过面后便离开洛阳前往荆州。”
陈楚点了点头。随即苦笑道:“只怕子瑜先生此刻还在责怪我先前所做之事吧!”
诸葛亮连忙道:“此事全是因为亮,亮感陛下关怀之恩!”诸葛亮显得有些激动。
陈楚哈哈一笑。“这些是小事,孔明先生不须挂怀!对了,孔明,你是不是答应过我一件事情?”
诸葛亮笑了笑,抱拳问道:“陛下所说可是劝降魏延之事?”
陈楚翻了翻白眼,问道:“我说孔明啊,你该不会是现在才想起吧?”
“陛下可能有所不知,亮已经将魏延将军说服了!”诸葛亮的笑容显得有些诈。
陈楚一愣,急声问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怎么我一点都不知道?”
诸葛亮笑道:“就在亮回到洛阳的那天晚上。亮本打算今日禀报,不想陛下竟然先一步垂询了!”
陈楚哈哈笑道:“好!干得好!孔明,你又为我大秦立了一大功啊!”诸葛亮连忙自谦道:“陛下过奖了!”
“陛下,您似乎非常看重这个魏延啊?”周瑜颇有些好奇地问道。
陈楚点了点头,看着诸葛亮笑道:“孔明,你认为这个魏延如何?”
诸葛亮微笑着点了点头,回答道:“魏延此人武艺虽然不及恶来等诸位将军,但是军略方面的才能却非常出众,只怕不在文远之下!”
听闻此言,周瑜、贾诩都不由得吃了一惊。张辽军略方面的才能是有目共睹的,在这方面能同张辽相较的恐怕只有关羽、赵云等寥寥数人,而诸葛亮竟然将魏延与张辽相提并论,怎能不叫人吃惊。
“如此说来,那魏延岂不是难得的大将之才?”贾诩仍有些不敢相信。
陈楚道:“孔明所言还是颇为中肯的。”
“那陛下打算让魏延担任何职?”贾诩抱拳问道。
陈楚道:“魏延虽然有才,但还未立下寸功,因此我打算让他做一州的统军。”所谓‘一州的统军’其实就是一州地方部队的军事长官,掌管一州的地方部队和一州的治安。名份虽高,但在大秦正规军的眼中,这些人根本就不算是军人。一般一州的地方部队有两万人左右,由本地的青年男子组成,不管装备、训练、士气还是精神面貌,都无法与正规军相提并论。
三人愣了一愣,随即都露出恍然的神色,贾诩抱拳问道:“陛下是否打算将魏延派到西凉去担任地方军统军?”
陈楚哈哈一笑,“贾文和到底是贾文和啊!不错,我打算让魏延到西凉去充任地方军统军,而将马腾调到西域去协助子龙。”三人对于陈楚的提议没有任何异议。
随后陈楚又同三人商议了一些军事、内政问题。然后贾诩和周瑜便告退离开了临德殿。而陈楚则随诸葛亮来到皇宫边上的一座小院落外。院落外有十几名铁壁卫站岗,途经此地不明就里的路人还以为这里住着什么重要的人物呢。
“陛下,魏延将军就在这里面。”诸葛亮抱拳道。随即皱眉问道:“陛下,您真的要亲自请魏延吗?”
陈楚点了点头,“文臣武将乃国之支柱,我身为大秦皇帝,你应给予足够的尊敬!”
诸葛亮眼中闪过感佩之色。
陈楚跳下战马,在诸葛亮、典韦的陪同下朝走上台阶,门口的铁卫一起向陈楚抱拳行礼。……
周瑜、贾诩两人离开临德殿后,径直来到宣政殿前的朝房中。此刻,朝房中的十几名机要秘书正在将从各地递上来的奏折分类。朝房是大臣上朝前暂时休息的地方,也是皇帝的秘书处,从各地送来的奏折首先在这里被分类,朝房中的这些秘书全都出自军中,与朝中各部可谓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并且这些机要秘书均是两年一轮换。朝房靠北面的墙壁下整齐的排放着十三张案几,中间那张案几要高于两侧,两侧的秘书将奏章粗分后,交到中间案几后的那位秘书细分并且归拢。在这些秘书的西侧放着一架镂空的大书架,不时地有铁卫从外面进来,将刚收到的奏章放到这个书架上,随后便后秘书按次序将奏章分发给负责粗分的秘书。整个过程就好像生产线上的流水线一般,有条不委。在朝房的两侧是七部的中央官署,七部的长官一般是在这里处理公务,本来应该是六部,不过陈楚在六部之外又设立了一个商部。
正在朝房中细心工作的机要秘书并没有注意到周瑜和贾诩两人的到来。
周瑜、贾诩来到当中那张堆满了奏章的案几前,贾诩问道:“今天都是些什么奏章?”
正在归拢奏章的那个秘书抬起头来,赫然看见周瑜、贾诩两人,连忙坐直上身朝两人抱拳道:“卑职见过两位大人!”(未完待续)
第678章 莫名征兆
周瑜、贾诩两人在案几前坐下,贾诩又问了一遍。
秘书回禀道:“都是些民政方面的琐事。哦,对了,有两份涉及官员的案件递了上来。”
“哦?快拿来给我看看!”贾诩道。
秘书应诺一声,连忙将那份奏章找了出来,呈给贾诩。贾诩接过细看了一遍,一脸怒色的皱眉道:“这个许攸真是好大胆啊!”
“文和,怎么了?”周瑜问道。
贾诩将奏折交给周瑜,脸色阴沉地说道:“这许攸自以为有功于大秦,狂妄自大不知所谓,竟然敢公然侵吞,聚敛民财!实在是可恶至极!”
周瑜看完奏折,皱眉道:“这上面说,这半年以来,许攸将朝廷拨给青州的大半,而且还下令手下衙役抢掠民财强抢民女!这个许攸真是好大的胆啊!”顿了顿,周瑜思忖道:“只是不知青州统军辖下的地方军是否参与了此事?”
贾诩皱眉道:“青州才平定不久,民心本就不稳,现在这个许攸又如此胡作非为,只怕若不及时处理,会激起民变!”
周瑜点了点头,“此事须立刻禀报陛下!”
贾诩点了点头。想起一事,问那秘书道:“你不是说有两件有关地方官府的案子吗?”
秘书点了点头,随即又呈上一份奏章。
贾诩接过一看,乐了,不过是冷笑。“我道还有谁敢胡作非为?原来是许攸的堂弟许禄!”贾诩将奏折递给一旁的周瑜。周瑜看过后,一脸愤慨地急声道:“必须立刻禀报陛下!”
贾诩点了点头。叫来门口的一名铁卫,问道:“陛下回来了吗?”
“还没有回来!”铁卫回禀道。
贾诩吩咐道:“待陛下一回来,便来通知我。我有要事要禀报陛下!”“是!”铁卫应诺一声,退了出去。
“两位大人,还有一份奏章是征西将军发来的一封简报!”说着,秘书将一封奏章呈给贾诩。
贾诩接过看了一遍,思忖道:“罗马国内的三大势力相互倾轧已经有百年时间。想不到其中的一个势力竟然这么突然便灭亡了!”贾诩将奏折交给周瑜。周瑜看了一遍,微笑道:“罗马帝国于我们远隔万里,其中的具体情况我们根本就无法得知!”随即注意到奏折中提到的一个细节,是说那个灭掉一个势力的势力使用了一种射程远达三百步的强弓,皱眉道:“子龙说那个势力使用了一种射程远达三百步的强弓!这不大可能吧!莫说是强弓,即便是强弩最多也只能射两百步!”周瑜看着贾诩。面带询问之色。
贾诩皱眉道:“这确实有些匪夷所思!想来是子龙得到的消息本身就有些夸大吧!”这种射程超过三百步的强弓其实是存在的,不过这应该出现在十世纪左右的英伦三岛,而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候的罗马,这其中难道有什么问题吗?
周瑜点了点头。“不管如何,子龙这封奏疏必须交给陛下御览!”“嗯。”贾诩点了点头。
两人继续在秘书的指引下翻阅奏章。不知不觉一个时辰过去了。这时。一名铁卫进到朝房中,朝周瑜、贾诩两人禀报道:“两位大人,陛下回宫了,现在正在临德殿中!”
贾诩点头道:“知道了。”随即对周瑜道:“公瑾,咱们去见陛下吧!”周瑜点了点头。
两人起身离开了朝房,径直朝临德殿而去。不久之后,来到临德殿外,请殿外的一名铁卫进去禀报。片刻之后,铁卫出来对两人抱拳道:“陛下请两位大人进去!”
两人进入殿中,看见诸葛亮立在右首处。左首处立着一位两人均不认识身着甲胄气质不俗的将军,两人都是智谋之辈,当即猜到了这人的身份。
两人来到殿下抱拳道:“微臣拜见陛下!”
陈楚笑道:“两位先生不必多礼!”“谢陛下!”
陈楚一指左首处的那位将军,向二人介绍道:“想必两位先生已经猜到了这位将军的身份!不过,他正是魏延,魏将军!你们相互认识一下吧!”
贾诩朝魏延抱拳道:“我乃陛下座下内阁辅臣贾诩。”借着。周瑜一脸微笑地抱拳道:“我乃陛下座下内阁辅臣周瑜。”
魏延不由得心中微惊,连忙朝两人回礼道:“在下魏延见过两位大人!”
“好了。你们现在也算是认识了!今后同殿为臣,要多交流交流!”陈楚笑道。
“是。”众人一起抱拳应诺。
“陛下。诩有事禀报!”贾诩抱拳道。
陈楚知道是有要紧的奏章递上来了,点了点头。
贾诩从怀中取出两份奏章呈给陈楚,禀报道:“陛下,这两份奏章都是青州琅琊太守发来的。一份弹劾青州刺史许攸贪赃枉法欺压百姓,另一份则是弹劾许攸的堂弟许禄的。”
陈楚不由得微讶,连忙大开其中一封奏折细看了起来。“我看这个许攸真是活腻了!!”陈楚猛地一拍案几,怒色充盈在脸孔之上,杀气腾腾。殿下众人一惊,连忙跪下,一旁的猛将典韦也不由的有些忐忑不安,而那个才投效陈楚的魏延则惊讶地发现,陈楚也有让人恐惧的一面。
“陛下息怒!”几人一起抱拳道。
陈楚平静了一下愤怒的心情,“前朝如此强悍却终归灭亡,究其原因,不正是如同许攸之此等官吏祸害百姓只是民不聊生吗?我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在我大秦的旗帜下重现!公瑾,你立刻带我的命令赶往青州察察此事!务必给青州百姓一个交待!”
“是!”周瑜抱拳应诺。却不无忧虑地说道:“陛下,许攸虽然该死,但必竟对大秦有功,又是投奔过来的谋士,若是将他贸贸然处斩,可能会招人口实!”
陈楚眉头一皱,微微地点了点头,“公瑾所言不错!必须证据确凿,才能定案!公瑾,此事由你全权负责,即便前往青州吧!”“是!”
陈楚思忖片刻,皱眉道:“我们不能在这样的事情发生之后再做处理,应该防患于未然。我想要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直接对我和内阁负责,专门监察官员的行为。另外,各州郡长官的权力太过集中,这使得各州郡长官在各地就如同土皇帝一般,这种情况必须改变!我觉得应该将各州郡的权力一分为二,一负责管理各种民政事务,一负责管理刑狱,另外监察官员则负责监察州郡的官员,并受理涉及官员的案件。”陈楚扫视了一眼殿下众人,问道:“诸位以为如何?”
诸葛亮、贾诩、周瑜相视一眼,一脸感佩地抱拳道:“主公英明!”
“既然三位先生都同意,那么就如此办吧!文和,由你着手成立监察部,我准你从从各地和所有参试考生中挑选人才,记住,进入监察部的人必须为人正值白璧无瑕!”
“陛下放心!诩定不负所托!”贾诩非常郑重地抱拳道。
陈楚看了一眼手中的奏折,不由得叹了口气。
“陛下,这里还有子龙将军的奏疏。”周瑜捧着一封奏疏禀报道。
陈楚命身旁的女官崔莹将奏疏接过来。
陈楚打开奏疏细看起来,当看到‘三百步强弓’这几个字时,虎目猛地一缩,脑海中浮现出后世说听说的关于长弓的故事。“这不是中世纪的英国长弓吗?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罗马?”陈楚份外疑惑地喃喃道。“难道……”陈楚突然想到了一个可能。陈楚皱着眉头低语道:“若是如此,只怕西征的路上会有无数场恶战!”
陈楚放下手中的奏疏,下令道:“告诉子龙,全面收集有关罗马的所有讯息,另外通知情报署,让他们在每个西出的商队中都给我派几名得力的密探!我须要有关罗马的一切情报!”
“是!”周瑜抱拳应诺。
陈楚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众人见了,一起抱拳道:“陛下请歇息,我等告退了!”
陈楚点了点头,对魏延道:“文长可到军部去领取官凭文书,我之前已经下过命令了。”
“多谢陛下!”魏延抱拳道。
随即众人朝陈楚行了一礼,退出了临德殿。
陈楚靠在龙椅上,仰头看着雕梁画栋的天花板,喃喃道:“他妈的!这贼老天就近是什么意思啊?”
一旁的典韦和崔莹没听明白,心里不禁有些疑惑。
陈楚突然站了起来,走下龙椅,“恶来,跟我到武研院去看一看!”语气中有一种急迫的味道。
典韦连忙应诺一声,跟了上去。女官崔莹犹豫了一下,最后也跟了上去。
陈楚在百多名铁卫的簇拥下出了皇宫,径直朝洛阳武研院而去。
来到武研院中,见到洛阳武研院的负责人干夫,迫不及待地问道:“我之前叫你招揽天下怀奇计的工匠,目前情况如何?”
干夫一脸欣喜地回禀道:“回禀陛下,这半年以来洛阳武研院增加了近千名技艺不凡的工匠。”
听到这个回答,陈楚颇为欣慰地点了点头。对干夫道:“我须要所有人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不要做任何限制,若是随研制的军械被军方采用,则给予重赏!”
陈楚这话一出,在场的以干夫为首的所有工匠全都流露出兴奋之色。
陈楚顿了顿,继续道:“若是谁研制的军械被军方采用,则军方没采购一件军械,研制者便可获得相当于采购费百分之十的奖赏!”
所有的工匠全都愣住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些人扳着颤抖的手指在那计算着。(未完待续)
第679章 暗棋
看到众工匠动心激动的神情,陈楚知道自己的目的达到了。
“我前段时间叫你们弄得连发床弩,弄出来了吗?”陈楚问干夫道。
干夫连忙回禀道:“已经做好了几辆样车。陛下现在可要看?”
陈楚不由得有些动心,不过一想到案几上的公文,便摇头道:“今天就不看了,过两天吧。你将参与研发床弩的工匠列一个名单交到工部,以便发放赏金。”
众工匠闻言一喜,连忙跪下谢恩。
陈楚回到皇宫,此时天色已经非常晚了。陈楚心里念着张蕊等众女,脚步不由得向后宫而去,当经过临德殿时,突然想起辽东的事情,顿住了脚步,转头急步走进了临德殿。
女官崔莹连忙命人点燃宫灯,见陈楚走到地图架前,连忙从一名宫女的手中接过宫灯,来到陈楚身旁,将手中的宫灯高高地举起,登时将地图照得纤毫毕现。陈楚扭头看了崔莹一眼,微微一笑,崔莹不由得心头一跳,连忙低下头去。
陈楚没有注意到崔莹的神情,他此刻的心思全都在辽东的局势上。陈楚看着辽东那一片版图,心思已经飞到了那数千里之外。
―――
也就在这天夜里,高句丽境内的李木青联军乱作了一团。四韩已经得知了发生在国内的剧变,貊国更是焦虑不已。
“四位将军,你们已经决定了吗?”李木青一脸平静地问道。帐内站着四员大将,分别是四韩的领军大将,为首者正是马韩的大将军韩燕。
韩燕抱拳道:“国内局势危急至极,我等已经接到国内的紧急命令!”
“既如此。木青便在这里预祝诸位能够成功地击溃秦军!”李木青很有风度地朝四将抱拳道。
四将回礼,随即退出了大帐。
“公主殿下,为何让他们离开?”李木青身旁的一名部将非常不解。
李木青冷冷一笑,“此刻的情况,我们根本不可能留住他们!”
“那接下来我们怎么办?”
李木青不在意的说道:“夫余现在不是正在拼命进攻丸都吗?”部将一愣。不明白李木青的意思。
当天夜里,四韩大军连夜拔营。
第二天一早,李木青下达全军攻击的命令,李木青麾下超过十万大军离开国内城向丸都城挺进。此时,夫猛麾下的夫余大军正围困着丸都城。李元拓就只剩下丸都这一座孤城了。
当天过午后,李木青亲率的十万大军便抵达丸都城下。只见丸都城上下狼烟缭绕血色斑驳,还没来得及清理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城墙下的旷野上。看来,夫猛这些天还真够卖力的啊!
夫猛亲自率领一众部将将李木青等接进大帐。夫猛非常殷勤的请李木青上坐,李木青当然不允,最后夫猛只得在主位上坐下。李木青则按剑立在夫猛左首处,两人麾下的将领各立左右。
“陛下,不知战况如何?”李木青问道。
夫猛哈哈一笑,颇有些显摆地说道:“丸都城旦夕可破!李元拓的麾下已经被本王的大军打得丧胆了!”
李木青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又问道:“不知陛下麾下伤亡如何?”
夫猛愣了愣,转头看着大将拓绛。拓绛当即出列道:“我军连攻丸都城三天,共伤亡了近两万将士!既然公主殿下的大军抵达,明日是否由公主殿下的大军攻城?”
夫猛没想到拓绛最后来了这么一句。登时非常不满地瞪了拓绛一眼。
李木青却笑道:“当然。不过,我不打算明天攻城,而是今天晚上。”
夫猛及其麾下的将士面面相觑。很不明白李木青为何要在晚上攻城。
李木青从夫猛的大帐中出来,离开了夫余的军营,回到自己的军营的大帐中。
李木青看着高硫问道:“我叫你做的事情如何了?”
“回禀公主,一切已经准备妥当!”
“很好!”李木青点了点头。
“公主殿下,他真的会这么做吗?我担心……”高硫流露出担忧之色。
李木青道:“我知道高将军所虑之事。不过高将军不必担心,他虽然耿直忠义。然而他却更在乎唯一的儿子。大将军。”
“公主殿下。”铁破汉抱拳应诺。
“让士兵们饱餐一顿,然后都回去给我睡觉。”
“是。”
身着甲胄的李元拓在城墙上巡视着。崔永乐、高阗、李元凯三位老将陪同在其身侧。士兵们的神情都不是很好,显得非常疲倦意志消沉的样子。城头上没有人说话,安静得让人心里难受。
李元拓站在墙垛边望着城外连绵十几里的军营,叹了一口气。想起自己的女儿,不由的心生感触。
“三位将军你们说,我们能守住丸都吗?”李元拓微微皱着眉头。
三将相视一眼,李元凯抱拳洪声道:“陛下勿虑!晾叛军也无法攻破固若金汤的丸都城!”崔永乐随即应合道:“不错!城中还有近六万大军,叛军不可能轻易得逞!”然而高阗却沮丧地说道:“可是城中的粮食仅够半月之用!”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
几人登时沉默下来。李元拓叹了一口气,仰头朝西面望去,喃喃道:“现在就只有等大秦的消息了!”
就在李元拓三人在城门楼上瞭望敌营的时候,潜伏在城中的情报署官员接到了辽东方面的急报。吴桐看过消息后,大吃一惊,连忙命随从准备车马。一旁的聂阵不解地问道:“就近发生了何事?”吴桐将手中的情报递给聂阵,聂阵接过一看,也大吃一惊。“此事非常严重,若不及时处理,我们将失去对辽东局势的控制!”吴桐一脸凝重地点了点头。这时,吴桐的随从进来禀报道:“大人,车马已备好!”吴桐朝门口走去,走到门边突然停了下来,转身对聂阵道:“将军,就请率领龙牙所属继续潜伏。若是真出现最坏的情况,也好为陛下留下一招后棋。”聂阵点了点头,朝吴桐抱拳道:“大人自己小心!”吴桐点了点头,走了去去。
片刻之后,吴桐来到城中王宫前,王宫卫士将吴桐拦下。吴桐出示一块铜牌,扬声道:“我乃大秦使臣,要见你们陛下!”守门的卫士大吃一惊又份外疑惑,不过却不敢怠慢,立刻派人前往王宫禀报。
当卫士急匆匆地奔入王宫之时,李元拓一行人才刚刚回到王宫,李元拓的屁股还没有坐到王位上。
“陛下,宫外有一人自称是大秦的使臣,要求见陛下。”卫士禀报道。
在场众人都不由得吃了一惊。李元拓回过神来,急声道:“快请他进来!”“是!”卫士应诺一声,退出了大殿。
李元拓和众臣都怀着疑惑的心情等待着,每一个人都对此事感到格外突然。
卫士带着一个身着儒衫相貌不显的年轻人来到大殿中,这人正是吴桐。李元拓及众臣又不由得吃了一惊,他们没想到所谓的‘大秦使臣’竟然是这样一个年轻人。
吴桐朝王位上的李元拓抱拳一礼,“大秦使臣见过大王!”
“大胆!见到吾王,为何不跪?”李元凯瞪眼喝道。李元凯此刻的模样倒有几分像张飞。
吴桐却毫无惧色,冷笑道:“难道高句丽向我大秦称臣是假的吗?”
李元拓及众文武闻言一惊。许多人不禁心里怪责起李元凯来,李元拓扬声道:“上国使者勿怪!李老将军只是一时忘记了贵使的身份!”
“可是我们如何能知道阁下真的就是大秦的使臣呢?”国师看着吴桐问道。
吴桐早就料到对方会有此疑问。从怀中取出一封信笺,这封信件并不是刚才吴桐收到的那封,而是数日前陈楚给他的一纸命令,上面说‘在必要时候,吴桐可以以大秦使臣的身份去见高句丽王’,“大王,这是吾皇数日前给我的亲笔命令!”
李元拓不由得吃了一惊,连忙命人接过来。
国师从吴桐的手中接过信笺,连忙细看了一遍,随即呈给李元拓。李元拓看过信件后,份外疑惑地问道:“这就近是怎么回事?”
吴桐道:“大王现在可肯定我的身份了?”
李元拓刚要点头,国师却质疑道:“我们如何知道这封命令不是假的?”李元拓听到这话,又不由得疑惑了起来。
吴桐皱了皱眉头,随即从怀中取出那方代表身份的铜牌,向高句丽王展示道:“这方铜牌代表我的身份,大王请过目!”这方铜牌上所著名的身份当然不是吴桐的真正身份,情报署的人员都有一个障人耳目的假身份。这方铜牌上写的是辽东别驾使。
高句丽王连忙命人接过,细细端详了一遍。抬起头来,颇为诧异地说道:“想不到你真的是大秦的使者!”
一旁的国师疑惑地问道:“大王如何能肯定此铜牌是真的?”
李元拓解释道:“我在大秦时,多次见过这种铜牌;而这方铜牌与那些一般无二。故此能断定!”
李元拓命人将铜牌交还给吴桐。神态恭谨地问道:“不知贵使前来所为何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