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二零零三-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当校领导在广播台宣布高一三班为本次运动会全校最佳班级时,尽管‘私’下里早已知情,翘首以盼就等着听这个消息被广而告之的三班学生,顿时爆发出了震彻云霄的呐喊声。

    阳光柔软,映照着一张张笑脸,有汗水,也有泪水,经历了三个星期的‘阴’霾低沉,高一三班终于迎来了值得骄傲的一个胜利成果,对于不少三班人而言,这一刻,大有一种苦尽甘来的解脱和庆幸。

    尽管在关键时刻帮三班保住了第一的名次,但杜毅并没有因为那奋力拼搏而得来的一分成为居功至伟的功臣。

    周洋在和1500米比赛同时进行的标枪比赛上打破省记录,一举为三班争取了15分的额外分数,外加第一名的8分,直接帮三班提前锁定胜局,直接拍死了后‘浪’们誓把第一拉下马的希望。

    在周洋的光芒下,不管是之前为三班扳回一城的魏亚军,还是杜毅,都相形见绌。

    当然了,在跑完1500米后回到三班时,收到过大家的热烈掌声,付出已经得来回报和肯定,杜毅十分知足。

    下午的职工组运动会,杜毅没有参加,而是跟着一干校领导,还有学生会主席团的三位正副主席,拜访了几位生活在婺东区的失独老人。

    这几位失独老人,一把年纪依然靠着自己的双手在各种岗位上谋生,生活条件不佳,不过并没有艰苦到需要大家帮助的地步,在杜毅看来非常有代表‘性’,但要说深刻程度,自然是差了些。

    当然,杜毅能够理解,领导为什么会挑中他们,毕竟过于极端的例子,也容易引导社会舆论走向极端,而极端的社会舆论,必然会导致话题传播遭遇困难,甚至被封锁。

    大家的愿景可不是引发一场舆论风暴,只是希望能让社会关注到失独这么个现象,自然没必要往挑些尖麦芒来大肆渲染。

    在杜毅看来,真正成功的舆论,并不是引发大众对个人、社会或是政fu的口诛笔伐,而是引人关注、深思乃至切身投入到改变中去。

    杜毅自己带了相机,拍了不少照片,期间他提议,等学校的活动结束后,可以做婺市的一些公众场合,比如人流量较大的江南商圈或是政fu广场,做一个主题‘性’演展。

    主导这一活动的副校长聂永利,肯定了杜毅这个提议,但能不能实行,自然是得到时候再看。

    结束对失独老人们的拜访后,聂永利破例给曹剑还有杜毅几人放了假,让他们不用参加晚自习,回校后可以到计算机教室整理下午拍摄的照片和一些信息,尽早拟出更细化的活动方案。

    经过一节多晚自习课的讨论,杜毅和曹剑几人一起先把活动方案拟定完毕。

    也不知道是不是受自己的影响,杜毅发现,这次讨论,曹剑果断主见了很多,不再是每个问题,都要很多人过一遍,该下决断的时候就下决断,相当干脆利落。

    方案拟定,曹剑几人回了自己的班级,奔‘波’了一天,感觉累得不行,杜毅则是回了自己的出租屋,开始制作没完成的一系列宣传海报。

    周六上午,杜毅联系上了曹剑,把做好的宣传海报,用邮箱发给了曹剑,让他看看过不过关。

    之前,杜毅只是积极地把所有海报制作的任务揽过去,却并没有在众人面前展现过海报制作的水准,曹剑也就不清楚杜毅的海报制作水平到底怎么样。

    但他知道,杜毅是不做没把握事的人,既然杜毅敢接手,那水平一定不错。

    不过,从邮箱上把杜毅做好的海报下载下来,打开看后,曹剑还是被杜毅做的海报震惊到了。

    学生会以前做的海报,从来都是手绘,可看到杜毅发过来的海报,曹剑恍然大悟杜毅为什么会向他要现实照片素材,敢情杜毅根本就没打算手绘,所有的海报都是用电脑软件做的,而且水平相当得高。

    相比较画面感通常十分单薄,内容也较为贫乏无力的手绘海报,杜毅那些用现实照片为背景做的海报,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俨然是报纸杂志上常见的那种公益活动海报,而不是学校里常见的充斥着水彩字和卡通画的敷衍涂鸦。

    而且,几乎每张海报的文案和版面设计都很到位,配合画面,足以引发观者的思考和共鸣。

    比如,其中一幅将某位老人的脸部被从鼻梁处横截为两半,并进行上下颠倒的海报,文案是:如果没有鼻子和嘴巴,那我们就无法呼吸到这个世界的空气;如果没有眼睛,我们就不能领略这个世界的‘色’彩;‘蒙’起眼睛,捏住鼻子,闭上嘴巴,你就会体会到失独老人们的孤独。

    看到这幅海报,曹剑还真的按杜毅在海报上所说的那么做了,孤独他没体会到,但他体会到了有气出不去的难受。

    这种难受,会时间的推移,越积越满,引人窒息,和孤独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曹剑不得不佩服杜毅的活络思维。

    在曹剑看来,直接把杜毅做的这些海报印出来,完全可以去做公益展览,难怪杜毅下午会提要办什么主题‘性’演展,敢情他早有准备。

    海报一共有十二张,杜毅说了看着选,可曹剑觉得每张都很好,根本挑不出刺来。

    要不是杜毅说了原图太大,传不过来,曹剑都想直接拿了去打印。

    曹剑这通过,那就只剩下领导那一关,而领导周末可不好联系,那手头关于失独老人这一公益活动的工作,也算是告一段落,杜毅松了口气。

    联系上一早醒来就在等着他召唤的夏小麦,杜毅把夏小麦送去了车站。

    自从杜毅的父母来了婺市后,夏小麦就再没去过杜毅的出租屋,周末也没法再像以前那样,和杜毅没羞没臊地痴缠在一起,少了很多和杜毅相处的时间,夏小麦颇为怨念。

    不过,夏小麦把这种怨念藏在了心里,并没有表现出来。毕竟杜毅和她不一样,是举世茫茫多人中个例般的存在,他非常积极进取,比绝大多数的大人更有事业心,也更有能力,她再怎么努力,都找不出帮助杜毅的办法,已经很失败,再拖杜毅的后‘腿’,那就是失败中的失败了。

    送依依不舍的夏小麦上了车,杜毅打车去了公司。

    父亲杜建城在上班,除了冯思瑾之外,公司里还有一位新来的调班客服崔家馨。

    崔家馨学历只有高中,是冯思瑾的老乡,年纪和冯思瑾一般大,本身是好乐多超市的理货员,因为想要换份工作,经冯思瑾介绍,来游益娱乐面试,在七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被杜建城挑中。

    客服这职业,就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要崔家馨能胜任,杜毅才不管她是初中毕业,还是高中毕业。

    崔家馨从冯思瑾口中得知公司的真实老板是现任老板杜建城的儿子,但一直不曾和杜毅谋面,为了所谓的保持神秘感,冯思瑾还不给她透‘露’小老板的具体信息,崔家馨对杜毅是充满了好奇。

    杜毅推‘门’进入公司后,看到冯思瑾局促起身,朝杜毅喊“老板好”,没想到杜毅比自己想象中还要年轻不少,感觉就是个高中生,崔家馨傻了眼,差点都忘了向杜毅打招呼,‘弄’得自己一阵尴尬。

    和崔家馨‘交’流了两句,杜毅找上了坐在公司最后方的父亲。

    有单独的办公室不要,偏要坐到大厅最后,杜毅感觉父亲这么做,没什么好处,只会给员工带去压力。

    可惜任凭他怎么说,父亲就是不愿意往办公室里坐,还道理多多地说,又能监督员工,又能和员工打成一片,杜毅拗不过他,只能由着他。

    父亲杜建城说,刚在婺市休息了一天的母亲,又去了义市,说是‘浪’沙袜业的一位老技工,生活中出了点麻烦,她去雪中送炭,看看能不能用实际行动感化那位老技工。

    杜毅听着,总有种那位老技工趁机要价的感觉。

    以杜毅的‘性’格,是绝对不会要那位老技工的。毕竟,还没入职就已经坐地起价,那入职了还不得把自己当爷。

    恃才傲物有脾气的角‘色’进了公司,很有可能就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杜毅可不想到时候成绩半点没有,屁事已经兜出来一箩筐。

    不过,老一辈人的思维和新一代人不一样,在他们那个闭塞的年代,招工都很难出得了小区小片,可不像后世,一个互联网能网罗全国‘精’英,态度自然愿意放得低些。

    既然把公司‘交’给了母亲,就安安心心地让她做,再说母亲已经去了义市,只怕都已经和那位老技工见上面,杜毅也就没有多说什么。raahhh+27311988……>;
第185章 独领风骚
    新办公室的装修打扫工作比预期时间晚了五天完成,十月底搬入新办公室的计划自然破了产,杜毅本打算把搬迁的时间改到周日,也就是11月2号,但父亲杜建城说2号不吉利,往后推到5号是良辰吉日,那天搬迁最好。

    看凶吉挑日子这东西,就连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很信奉,也算是传统,杜毅便同意5号搬迁。

    不过,搬迁归搬迁,装饰归装饰,趁着周末有空,杜毅买了些花花草草之类的,布置了下新办公室。

    三百平方的办公室,没装修前,看起来很大,但装修后,格子间和墙面一隔,再加上各种办公设施一放,显得小了不少。

    当然,小只是视觉上的感受,实际上,办公室还是挺大的。

    出于规划得比较紧凑,足够容纳七八十人,在杜毅看来,公司再怎么飞速发展,这办公室怎么着都能满足一两年的需要。

    周日下午,母亲胡秀芳回了婺市。

    胡秀芳告知杜毅,她周末去拜访的那位老技工,离职手续已经批复下来,那位老技工还帮她拉了另一位技工,经验同样十分丰富,两人再等个把月就能到岗,只要这两人到位,作为重头产品的打底裤就可以提上生产日程。

    衣尚服饰的营业执照,杜毅已经拿到手,前期的投入资金,也都已经准备到位,公司随时能开业。不过现在开业也就是个基本上什么都没有的壳子,毕竟生产这方面还没搞定。

    父亲杜建城说了新公司要开业,不能草率。要开得风风光光,到时候至少得把孔明远拉来剪彩壮壮声势,杜毅本身想低调不兴这套,但父母都很赞成这么办,杜毅当然得同意。

    要风光开业,光有一个壳子是不行的,为此。衣尚服饰的开业计划是,等到下游的厂子建设完成。初期人员招聘完毕以及网上销售初步展开后再进行。

    现今,摆在杜毅面前的最紧迫问题,就是服装厂的建设。

    尽管前期最重要的人才,按母亲胡秀芳的预估。算是已经网罗到位,剩下的一些缝纫工,只要去招,随时随地都能招到,但还是有很多事有待解决,比如厂房、机械等等。

    厂址,之前和父亲、母亲商量后,杜毅最终在婺东区和清河两个选择中,决定下来。依然是定在最初考虑的清河。

    虽然把厂建在清河不是很方便,但较之婺东区,清河也有众多自己的优势。

    一来清河的人均工资比婺东区还要低不少。就算算上多出来的运输成本,也小有优势。

    二来租金也便宜,位置稍微差一点的地方,1平米1年差不多只需要十七八块钱,放眼婺市各个县市都找不出多少比这更廉价的房租。

    三嘛,虽说清河地方小。中型服装厂都找不出一两个,能够满足大厂需要的优秀技工不好找。但技艺精湛的缝纫工比比皆是。

    可不是所有服装都能流水线机械生产,缝纫工是服装工厂里必不可缺,同时也是人数最多的员工,把厂建在清河,熟练缝纫工根本无需发愁。

    还有就是,清河一家人都熟悉,方方面面的关系也有,遇到什么麻烦,都容易解决,感情也深厚,综合起来,在清河建厂肯定比在婺东区来得有优势得多。

    经过一番讨论后,一家人决定把厂址选在城西。

    城西属于郊区,房价较低,而且那地方厂房和仓库也多,要租个厂房比较方便,最主要的是,新的汽车站就在城西,交通便利。

    之于机械,胡秀芳的看法是一旦厂址定下来,缝纫机可以马上采购到位,像编织机这些,还得等技工到位后再商量。

    杜毅反正不太懂,一切交由母亲处理。

    要建厂,当然也要审批,一系列事需要尽快解决,事不宜迟,还没来得及歇息多少时间的胡秀芳,又赶着末班车回了清河。

    周一午间,杜毅收到了母亲的短信,说是厂房已经定了下来,就在新汽车站边上的康庄路上。

    杜毅给母亲回了个电话,根据母亲在电话里的描述,杜毅大概知道了厂房的位置。

    根据杜毅的印象,那间厂房所在的区域,在08年左右,会在城区扩张规划中被拆迁,包括周边一大片区域,都会划入城区范畴,接下来会拔地而起一个个新的小区。

    随着新小区的建立,周边设施的陆续完善,这片区域的地价一路水涨船高,从拆迁前的均价1800元左右一平方,升值到14年的5500元左右一平方。

    短短6年,均价就翻了3番有余,这块从郊区变城区的土地,很有投资潜力。

    而现在,出于新车站建设的利好,这片厂房所在土地的均价刚刚从1300元左右,拉升到1500元,这个价格以杜毅的眼光看,依然是非常低廉的。

    一番考虑后,杜毅很有直接买下那间厂房的冲动,可惜刚刚买了新的办公室,新厂又要建立,他的手头已经没有那么多活动资金。

    安慰着自己,现在地皮到手,到时候政府要回收,也不见得能有多少高价,杜毅心不平气不和地硬是把买房的念头给按捺了下来。

    厂房的地址选定,胡秀芳着手准备建厂所需的资料,杜毅则是投入到了失独老人关爱活动的宣传中。

    前世在清河一中就读的时候,杜毅发现个普遍现象,那就是女生家里基本会有弟弟或是妹妹,而男生家,也有不少上面还有个姐姐,像他这样的独子,和双胎乃至多胎家庭,基本上是平分秋色。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造成的,越落后的地方,这样的观念越浓厚,清河这种带着贫困帽子的地方,即便是位于计划生育政策贯彻比较到位,日后开放二胎也会遇冷的浙省,也难以免俗。

    不过,由于观念、环境和教育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婺市一中,独生子女家庭明显占了多数,失独这个概念一经宣传传播,引起了颇大的反响。

    杜毅能在课间听到不少同学在讨论,要是自己不幸去世,那父母亲接下来会面对怎么样的生活。

    更多的人虽然没参与到讨论中,但也在脑海里思考这么个问题。

    尽管有很多人在讨论中,嬉笑着说自己要是死了,爸妈铁定趁年轻再生一个。

    但光是“失去”二字就已经够沉重,一把年纪,还要重新生育、抚养小孩长大更不容易,绝大多数人的内心里,对“失独”这个词的印象都心存伤感和同情。

    尤其是宣传海报上选中的,都是些过了五六十岁、甚至七八十岁后,痛失独子独女的老人,从这些老人的角度出发,所有人都能够感受到那种一手撑起的天空突然坍塌的悲痛,以及前路薄衫独行无依无靠的绝望。

    让杜毅没想到的是,自己制作的一系列海报,在让大家关注到“失独”这一现象的同时,还有不少同学开始反思起自己为人子女的作为。

    当然,杜毅也清楚,大部分人都会时不时地反思自己。不过,即便在反思中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真正会做出实际行动去改变的,少之又少。

    毕竟,惰性才是人的常态,付诸于实际行动,远比口头上嚷嚷艰难得多。

    不知道是哪个领导出的主意,推波助澜地在校内搞起了“假如我离开这片土地”的征文活动,还要求每班每位同学,都必须参加。

    这个征文活动,是婺市一中和婺市晚报联合举办的,届时得奖的前几名学生,除了能拿到奖金和荣誉外,文章还会在婺市晚报上发布。

    领导们这么做,肯定是为了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毕竟,一个征文从开始到结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个过程,正好满足整个公益活动在传播上的推广和发酵需要。

    杜毅倒是觉得这个过度沉重的征文活动,弄得有点离谱。

    但除去一些怨声载道之词外,杜毅还是能看到,这个征文也引发了不少有自觉的同学更深入的思考。

    这种思考,说起来利大于弊,也算是真正的人生思考,总比一味地歌唱祖国歌功颂德好。

    鉴于关爱失独的提议非常独到,期间表现也称得上积极踊跃,海报还做得十分不错,在升旗仪式上,杜毅和曹剑几个学生会成员一起,获得了副校长聂永利点名表扬。

    聂永利还着重说明了杜毅在这个活动中起到的作用,其言之切切,俨然把杜毅当成了整个活动的最大功臣。

    而杜毅把这有点夸大其词的表扬,听到耳中,感觉自己之所以被推出来,是因为领导们想留一手,万一这个有些敏感的活动遇到了阻力,借着他学生身份的台阶,可以顺利往下爬。

    之于事实是不是这样,杜毅不得而知。

    前有国庆晚会上的狂妄表现,现有公益活动的上佳提议,基本上全校的校领导都知道了杜毅的存在。

    婺市一中并不缺家庭背景显赫的学生,但这些学生,一大部分都甘于低调,而一部分是想高调高调不起来,整个高一年级,真正进入领导眼中,得到关注的,只有杜毅一个。

    这种关注,看在不少人眼中,眼红得很,也有一些人,觉得按照杜毅现在的表现,完全就是又一个曹剑,等曹剑这批人毕业后,就要他独领了。(未完待续)
第186章 依尚起步
    周二午间,杜毅收到了母亲的短信,说是工厂的审批材料已经递交,孔明远打点了下关系,应该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批复。

    厂房和审批的问题解决,接下来就是缝纫机的购买和工人的招聘。

    缝纫机在义市也能买到,但考虑到珠三角区域的服装行业在全国最为发达,胡秀芳想去穗城和珠城取取经,再做定夺。

    杜毅觉得母亲这个想法很好,自然是大力支持。

    正好游益娱乐这边暂时没有什么大事,杜建城陪着胡秀芳一起去了国内一线城市的千年老三——穗城。

    这一去,杜建城和胡秀芳在穗城呆了一周多的时间,杜毅再次见到父母时,已是11月第二周的周三。

    期间,婺市一中关爱失独老人的公益活动圆满落幕,失独这一话题,也经由婺市晚报的数次报导,在婺市大众之间传播开来,也得到了众多人的关注。

    由于这个话题颇有影响,有多家媒体找上了活动的首倡议者婺市一中,其中有几家消息灵通的,想要采访杜毅,但被杜毅谢绝了。

    后来,抗不住媒体的纷至沓来,连校领导们都开始摆起姿态拒绝采访。

    当然了,被拒绝的都是些地市小媒体,真要遇上影响力特别大的媒体,领导们不方便也不会拒绝。

    杜毅提议的主题影展,没有获准通过。但他制作的宣传海报,在得到他本人的允许后,有多家媒体刊发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两副。

    活动的后续影响。还在持续发酵,杜毅不知道最后会传播到什么程度,但就目前而言,已经远超他的预期,就连发行量在全国可以进入前十的浙省快报,都已经找上门,如果报导能够发出来。成为全国性话题也不是没有可能。

    对于杜毅而言,他当然是希望越多的人关注到这个现象越好。可是一想到。自己倡议的活动,会在全国引发关注,他还是会有些莫名心怯。

    毕竟前世今生他都没经历过这么大的阵仗,而失独的话题也很敏感。万一被当成排头兵捅了出去,天知道会不会影响到他个人生活。

    经历过学校里的一系列耀眼后,深觉这种日子,并非自己想要的,杜毅现在最渴望的就是平平静静生活,一如有个词所说的,平淡是真。

    之于助学奖金,活动方案大家伙都已经策划完毕,就是能不能执行。校领导还没个准信。

    都还没从失独活动的光芒中黯淡下来,杜毅倒是希望这个活动能暂时放上一放,给他缓一口气先。

    周三晚上。杜毅和父母在出租屋里碰了个面,出于每天都会通话,倒也没聊些什么。

    旅途劳顿,加上天色已晚杜毅也要休息,杜建城和胡秀芳在出租屋里呆了小半个小时,就回了光远大厦。

    第二天。杜建城照常去公司上班,胡秀芳则是去了清河。等着从穗城购买的缝纫机到货。

    周五,驻扎在申市的市场专员曹青豫,传回了三国杀申市各大学校都已经完成铺货的消息,这样一来核心城市的校园渠道都算是彻底打通,而校园渠道是三国杀销售的最主要渠道,杜建城一高兴,和杜毅喝了两杯红酒。

    有喜报,也有噩耗。

    三国杀如今也算是走红了,不少城市,尤其是几大核心城市,盗版三国杀层出不穷,仅是一周下来,杜建城就陆续发了六封律师函。

    律师函对于一些盗版商,的确有杀伤力,市场专员或是经销商一把律师函送到,大多数人都畏惧于真会吃官司,乖乖停了盗版,可就是有不怕死的,甚至直接当面把律师函给撕了。

    对于这种目无王法的猖狂行为,杜建城直接联系了当地的工商部门。

    可惜,工商部门对于一个外地公司的小产品不感兴趣,应承下来后,就是没个音讯。

    没辙,杜建城只能继续动用法律武器来维权,准备打官司。

    不过,鉴于婺市的依尚服饰总部这边,在招聘新员工,胡秀芳不在,就得由他负责,一时走不开,杜建城还没有付诸于施行。

    白驹过隙,在繁忙和充实中,才敢挥别十月,十一月又过去了一小半,天气已经降温到只穿毛衣已经扛不住的地步,胡秀芳对于时间是消逝非常心急。

    因为这个季节,正是打底裤的预期中的销售旺季,眼看着秋天已经接近尾声,冬天将至,从繁忙中慢慢舒缓下来后,她很有一种时间过去一天就是白花花的银子从手中溜走的感觉。

    11月15日,从穗城托运到清河的两台工业用缝纫机和六台家用型缝纫机到位,外加其它诸如熨烫机等一些工具以及各种服装材料,都从义市采购到,胡秀芳立即安排了新招纳的四位员工上岗。

    鉴于工业用缝纫机和家用缝纫机存在不少区别,新员工上岗后的第一件事,是跟胡秀芳学习这些缝纫机的操作使用。

    等大家都实践操作学会了工业用缝纫机后,胡秀芳安排了两位比较灵活的缝纫工使用工业用缝纫机,另外两位则是继续用家用缝纫机。

    在建厂前,胡秀芳的生产计划是比较简单的一些韩版服饰。现在根据季节,胡秀芳对生产计划做了改变,把生产重头放在了休闲裤和之前她不怎么擅长的风衣上。

    风衣的制作,胡秀芳以前在江文耀的厂子是接触到过的,但不全面。

    好在这一次去穗城,她在一家服装厂,交钱学会了很多服饰制作的方法和窍门,并亲自实践制作过。其中就有风衣,她还做了不少笔记。

    不过,杜毅设计的风衣和普通风衣有所区别。已有的一些东西不能生搬硬套,胡秀芳只能根据图纸,和几位员工一起研究尝试,看看能不能做出杜毅理想中的风衣。

    反正是自家的公司,员工们任由自己差遣,集思广益地多番尝试后,当天。胡秀芳就顺利地做出了第一件比较符合她理想的宽领式修身风衣。

    在把这件风衣的各项数据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在各个需要注意的细节处拍照存档后。胡秀芳把风衣托运到了婺市。

    杜毅是在晚上把风衣拿到手的,出于是m号的女款风衣,他穿不上,只能挂在衣架上看。

    一切都不错。和他的设计十分相符,唯一的缺陷就是衣服上有明显的折叠凹痕,这些凹痕到第二天早上都没有淡去,杜毅觉得这种材料要拿来做时尚服饰是不合适的。

    再不修边幅的女士,在杜毅看来,在外观方面,都有点处。女座倾向,可不会愿意像男生们那样随随便便穿着皱巴巴的衬衫出门。

    材料上的缺陷,足以毁掉设计上的美感。杜毅不得不重视。

    和母亲提及了这么个问题后,第二天,杜毅就从父亲手中拿到了新的风衣样品。一同托运过来的,还有其它一些款式的服装样品,一共八种,是近期公司将会生产的所有款式。

    样品是怎样,成品就会是怎样,而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产品又是公司的生命,杜毅没敢太过掉以轻心。

    他用了两天时间。把这些衣服翻来覆去地看了不下百遍,几乎每一个细节都可以说是关注到了,也找出了不少问题,其中有些是杜毅在吹毛求疵,可为了衣物摆到网上销售后,能获得好的口碑,他只能慎重再慎重。

    就跟前世改稿子一样,杜毅来来回回从母亲拿要了不下四版样品,其中一款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的宽筒休闲裤,他更是要了八版。

    要是为了别家公司,胡秀芳可不愿意这么折腾来折腾去,可一切都是为了自家公司,再怎么折腾,胡秀芳也乐意。

    之于厂里的员工们,这几天,基本上一天都不用怎么干活,也就是偶尔陪着胡秀芳改衣服,清闲得很,也就没觉得改衣服麻烦,而是更希望这种不做事也能拿工资的日子多一些。

    八款服饰,样品全部确定后,已经是11月22号,恰逢周六,杜毅花了一天的时间,把之前就已经做好的依尚服饰淘宝页面重新进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