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小人物的英杰传-第3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台勇则勇已。但却轻而无备,必要的时候选上几名刺客,带上几张强弩就能搞定。就算搞不死那孙文台。也能让孙军乱了阵脚!”
“主公,这孙文台可不简单啊。他不但武艺出众,而且手下忠心耿耿,区区刺客……”
“哼哼,孙文台的确是员虎将,但是从旋门关到弘农,孙文台每一次都是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不论局面处于优势还是劣势都是如此。局面危机的时候或许还会小心谨慎一些,但是一旦局面有利于他,就会变得鲁莽起来,否则又怎么会想到跑去和王越那个江湖游侠儿一较高下,最后连累孟德折损大将不说还导致他麾下的部队损失惨重。哼!若是没有那个捣乱的孙文台,说不定孟德就会带着他的部队来帮我,只要我们两个联手,别说区区冀州,就算是公孙瓒和刘备所在的幽州、李学所领的并州都完全不可能是我们二人的对手!”
虽然有心说些什么,但是劝诫的话最终还是停在口中,毕竟这种事情已经不可能发生,哪怕那个曹孟德不是一个久居人下的人物,但是在大势面前,却也并非没有收为己用的机会。
所以……
“主公所言丰记下了。只是不知我军是否应该派小股部队前往豫州支援一下刘表,否则空口白话以那刘表的精明应该不太可能相信我们啊。”
“暂时不需要,我们需要集中精力对付眼前的问题,等到以后有余力的时候再说吧。而且汝南是我袁氏根基,虽然很不情愿,但是在那里我能够获得的支持远远不如那个占据了嫡亲名义的弟弟。去的人多了可能会影响到我们这边的计划,可是去的人少了只怕凭当地的那些被收买的匪盗都能让我们的人吃大亏,人生地不熟的太被动了。”
“主公明鉴。另外动静有些大的诸侯却是来自于朔州牧卢植卢子干那里。”
“哼哼,董贼都把洛阳城给烧了,那个自诩忠君爱国的卢子干怎么可能还能坐得住,这个时候只怕董贼就是手握着皇帝的诏书那位以那位朔州牧的脾气也不可能善罢甘休吧。”
“主公这一次倒是想得有些偏差了,董贼老儿这一次用的手段倒是有趣。”
“哦~能让元皓你如此赞叹,甚至不顾及董贼是我们大敌的计谋,我倒真是有些好奇了。”
“董贼以皇命诏卢子干进京,据说是要任命其为司空,同时却并没有任命新的朔州牧。”
“董贼的这道命令还真是有趣,明明知道卢子干要和自己玩命却还将他请到长安去……”
“或许这才是董贼和李文优的高明之处。”
“此话怎讲。”
“离开朔州的卢子干不过是一个年迈体衰的老臣罢了,前往长安又能带多少兵多少将,否则董贼以皇命责卢子干不臣之罪,那么卢子干的一世清名也就彻底化为泡影。朔州兵的战斗力或许不如并州。但是不论是黑山的黄巾贼余孽还是凉州麴义麾下的胡骑都不是易于之辈,董贼刚刚杀了韩文约稳定了后方,同时还需要面对来自益州刘焉的威胁,能少一点压力总是好的。最重要的是,如果董贼和卢子干起了冲突,主公觉得那并州李学会站在谁那边。”
“所以董贼不但要让卢子干净身离开朔州,而且将朔州牧空悬让其内乱,彻底绝了卢子干的后路。哼哼,那些黄巾贼能力不怎么样,可是野心却不小。没了卢子干压制。他们必然生乱!”
“这一点上丰觉得主公或许这一次是猜错了。”
“哦?元皓难道觉得董贼会任命自己的心腹前往朔州?那只怕反而会适得其反吧。”
“不,臣下觉得或许董贼空悬朔州之位不过是做一个顺水人情罢了。毕竟那朔州重镇西河可是那李学起家之地,其家族也是那卢子干治理朔州时颇为倚重的部下。就算董贼派出一位新的州牧或者刺史,李学也完全可以找借口进入朔州。重掌大权。如此一来倒还不如做一个顺水人情。就算不能让李书实重新倒向董贼。也要将李学的目光投向东方。”
“西河的确是李学的起家之地,可是西河李家可不是李学的后盾。那李学不过是童渊趁李家内乱塞过来的一个外人罢了,连家族中庶出的子弟都会遭到排挤。更别说那些自诩西河名门的家族怎么会看上李学这个来历不明的穷小子。之前不过是因为李学人在西河,手握重兵又有童渊强势压服了那些反对者,而且当时的李家也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如今李家已经重新兴旺了起来,元皓你觉得他们会怎么做?你知不知道我手上可是已经收到了好几封密信呢。”
“分不清厉害的家伙最终只会成为他人的垫脚石。”
“只要让那李学无暇东顾就好,只要别像河东那群废物就好。更何况除了李家之外,匈奴人同样是我们的助力,左贤王一系可还牢牢记着当初李学给予他们的‘恩惠’呢。于夫罗怎么可能真的放弃了匈奴人从冒顿时代传承下来的骄傲,我们的弃子可是多得很啊。”
“主公还请不要开心的太早。当初河东之事我们以为至少也能让并州露出破绽,可是谁曾想那李学并没有费太多力气便解决了河东的问题。而且听闻李学在西域还给鲜卑人以重创,身边又有程昱、阎忠、贾诩这样的智谋之士,主公可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啊。”
“你这一说还提醒我了,还有鲜卑人。对,还有鲜卑人。不过现在我们还不需要做太多,正好我还觉得我们的计划缺人手,让鲜卑出些义从正好可以减少我们的战损。”
“这件事还请主公三思,鲜卑人态度蛮横而狡诈,虽然战力强于乌丸人,但是却远远无法及得上乌丸人安全。而且我们向乌丸人施以恩惠,未来如果我们与幽州公孙结怨,便可以让乌丸人袭击公孙瓒的后方,对我们来说是一箭双雕的事情啊。”
“你说得不错,这件事是我想当然了。不过鲜卑人那边你也不要落下,也接触接触,看看能不能给那李学造成一些麻烦,我不希望我们的计划在完成前让李学这个变数参与进来。”
“丰必定不会让主公失望的。”
“那么就说说其他诸侯那边还有什么动静比较大的吧。”
“是。除了上面几家诸侯之外,另外一件需要注意的事情便是来自于青、兖、徐、豫等州的交界处。听说那边因为天灾**,再加上当地豪强与百姓之间屡次爆发冲突,一些黄巾贼余孽似乎又开始蠢蠢欲动,甚至青州西部的山区中出现大量军队,号称百万黄巾。”
“哦?这是怎么一回事,他们到底想做什么,会不会对我们的计划产生影响。”
“具体领导者还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影响将会非常大。当初黄巾贼能够席卷大汉几乎全部州,大部分的郡县,除了依靠太平道多年的宣传之外,那个‘打土豪分田地’的的行为也是重要的原因。他们将可以抢到的土地分给了那些百姓,百姓为了保护他们获得的土地便会支持黄巾贼。而当时因为大汉天灾**非常频繁,导致流民众多,这些人也就成为了黄巾贼最为坚定的支持者。哪怕到了现在,他们依然怀念并对贼首张角感恩戴德。哼,这些愚民还真是愚蠢,他们最应该感恩的不是那些黄巾贼,而是他们那个昏庸无道的先帝啊!哼,平定黄巾贼却不让那些逃亡或者被杀豪强的后代或者旁枝获得原本属于他们的土地,反而让那些愚民继续掌握本不属于他们的东西,如今只是将土地物归原主。但是那些愚民自然不会愿意放弃到手的安身立命之本。于是双方之间产生矛盾和摩擦实在是不足为奇。”
“好了元皓,知道你的家族也受损颇重,不过也不需要这样吧,可不要让你的情绪影响你的思考。你可是我最为倚重的左膀右臂。如果你都不冷静了。那我军岂不会乱成一团。”
“让主公笑话了,田丰深感惭愧。”
“不过照你这么说来,如果任由青州这‘百万黄巾’发展下去。将会是有一场黄巾之乱?”
“主公说得没错,丰便是这样想的。而且不论是兖州刘岱、北海孔融都不长于兵事。徐州陶谦虽然能够依托地形抵挡黄巾贼,但是他与徐州的贼寇尚且还有勾结,如果局势出现某些变化,难保陶谦不会与那些黄巾贼做什么无耻的交易。而冀州土地肥沃,如果那些人掌握了中原腹地,难保他们下一个目标不会是我们,甚至如果我们的计划顺利实施,他们还有可能趁我们兵力不足的时候从背后插上一刀,毕竟当初主公也是与那张角作战的主力军啊。”
“唔……这样一算兵力又不够了啊!元皓,你说那些黄巾贼是否可以为我们所利用。”
“……可以!”思考了一会,田丰才点了点头,肯定的说道。
“那就好。尽量让他们将矛头对准青州和徐州。这两处对我们未来的计划非常重要。不论是封官许愿,还是索要财物,只要能够让他们按照我们的想法进攻,元皓你都可以做主!”
“虽然困难不小,但是臣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让主公的计划不会受到干扰。”
“元皓你觉得我们这样做会不会让青徐二州变成一片白地。这冀州之地经过黄巾之乱之后直到现在也没能恢复元气,让我们如今想要扩大军队规模都不容易。如果我们得到了一个只有空架子的青徐之地,会不会反而拖了我们袁家大业的后腿。”
“这一方面主公倒是不需要太过担心。青徐二州不但土地丰饶而且还有海盐之利,通商之便,同样有着可以达成霸业的基础。而且现在我们与那‘百万黄巾’交好,之后再以兵戈威之,以土地诱之,以情动之,自然可以将之纳入我军之列。到时候哪怕青徐二州真的成了白地,有三五年的时间也能重新成为富庶之地。更别说以陶谦之能或许还能将那些与其说是乱贼还不如说一群拿着农具的农夫逼入绝境,我们还能获得另一臂助,让我们的计划变得更加容易一些。到时候主公倒也不必算计兵多兵少的事情了。”
“好你个田元浩,也学着孟德打趣我了么。不过这样的一群刁民就算编入行伍也不过是一群乱兵,只怕未伤敌人,先伤我们自身啊。更可虑的是这群人依仗军功,未必就不会出现第二个董贼,我们世家的血已经流的够多了,不能再随意损耗了。”
“主公不必担心,再怎么不肖之人也可以教化。而且这些士兵也更多是为了弥补我们精兵充足但是可以消耗的士卒却不足的弊端。同时许之表现优良者可以组成精锐之师,虽然训练纪律都更为严苛,但是粮饷也将加倍,为了能够让家人有更好的生活,他们自然便会接受那些严苛的军令,相信十年之后主公便会拥有一支足以横扫天下的部队。”
“算了,这件事容后再议。说说我们北边的那几个邻居吧,他们最近有什么动静。”
虽然田丰的提议和描绘的美好场景多少让袁绍有些意动,但是袁绍最终还是委婉的拒绝了田丰的提议,因为他实在是不喜欢那些在他眼中贪得无厌,稍稍有些不满就便以武力抗衡空耗大汉各级府衙财物的“刁民”,哪怕他也知道某些豪强的做法实在是违法乱纪,但是仅仅只是觉得那不过是个别现象,是一些不入流没传承的家族的做法。
事实上在他的认知里,身为高门大阀的袁氏家族对于名下土地上耕种的那些佃户待遇还是不错的,甚至比那些自有田地的自耕农还要好一些,所以每一年都会有人主动找到袁氏的管家希望将土地卖给袁氏,而自己成为袁氏的佃户。
所以,对于袁绍来说,他是希望门阀世家不但可以掌握国家的权力,同样也要更多的掌握土地的所有权,也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百姓过得更好,让流民消失,让那些野心家没有了起兵造反的土壤,让国家进入到一个长治久安的环境之中。
“我们北面的那几位邻居……呵呵,他们之间最近似乎很热闹啊……”
一提起这件事,饶是以田丰习惯平静的脸孔上,也带上了丝丝的笑意。(未完待续。。)
ps: 咱这边这两天点娘一到晚上就抽风,无语了……
………【15。河北的纷争】………
刘虞、公孙瓒和刘备,或许还应该再加上身处辽东的公孙度,这几个人便是如今幽州境内几位主要的政治势力。
其中辽东太守公孙度控制了幽州东部的辽东郡、玄菟郡、辽东属国以及乐浪郡北部,同时还趁大部分诸侯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中原那场轰轰烈烈虎头蛇尾的讨董之战的时机,将触角跨过渤海海峡伸向了海对面的东莱郡,也便是那东夷人的故地。
由公孙度所派遣亲信柳毅领兵在东莱建立了稳定的统治,甚至公孙度还封柳毅做了营州刺史,有传言这是公孙度准备自立为王的一种准备工作。虽然不能知道这件事的真假,但是公孙度这个人的野心那绝对是不小的,毕竟他所在的的确与西蜀所在的四川盆地很像——西边是辽西走廊,道路崩坏不说还遍布沼泽,南面则是大海汪洋,就连后来的一代明主唐太宗李世民面对这样的环境都生出了几分怯懦,还是依靠薛仁贵和张士贵的瞒天过海才得以成行。
另外就好像战国时期的燕国,虽说看上去在战国七雄中战绩并不算突出,除了乐毅在燕昭王的支持下伐齐成功之外就基本上是一个被人欺负的角色,但是在面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战斗中,燕国却少有败绩,反而屡屡开疆拓土,大大增加了自己的战略纵深。
公孙度也是一样,不论是东部鲜卑还是乌丸大人,亦或是对汉朝奉行蚕食政策的高句丽和扶余。公孙度用尽各种办法与之缠斗,不但没有落入下风反而是越打越强。虽说这其中不能忽视辽东属国的乌丸胡骑的战斗力,但是却也足以看出公孙度这个人的手腕有多强悍。
也正是他的存在,让乌丸、鲜卑、高句丽和扶余企图蚕食我大汉东北疆土的步法大大放缓甚至在某些时候还出现了倒退,哪里像后来的晋朝一个八王之乱就毁了汉家数百年的基业。
所以说李书实总是很犹豫,是不是应该考虑将某只死蚂蚁变成真正的死尸,只不过考虑到世族掌握国家权力按照历史上的那股潮流来看几乎是不可逆的,就算没有司马氏,依然会有其他世家跳出来——不论是太原、东海和琅邪王氏,还是清河崔氏亦或是范阳卢氏。天知道哪一家子再出一只死蚂蚁。毕竟陈群的《九品官人法》的破坏力显然比一只死蚂蚁要大得多。
咳咳,既然将公孙度说得这么厉害,而且其又是一个野心颇大的家伙,那么为什么公孙度不西出碣石(今山海关一带)。而非要舍近求远走海路呢?毕竟就算辽西走廊再怎么难行。可是无论是信息传递还是物资运输也都要比海路安全和快捷的多啊。
原因就在于控制了辽西郡和右北平郡的强力人物。我们熟悉的白马将军公孙瓒。
这公孙瓒和公孙度五百年前到底是不是同一个祖宗呢?
这种事情实在是很难说,因为如果稍稍考证一下,就会发现公孙这个姓氏至少在东汉就出过来自于两支宗族的名人——其中曾经做了汉武帝朝丞相的公孙弘是来自淄川国的薛地。到了东汉此地基本上都属于乐安国境内,离着渤海湾很近,公孙弘小的时候还在海边放过猪。而另一支则是来自北地郡义渠一带的公孙贺和公孙敖,不管这两位之间有没有关系或者有什么关系,反正这两位都是来自大西北的边塞,与山东隔着十万八千里。
而且因为春秋战国只要是一个公爵家的孩子就有资格自号“公孙”,就好像王姓一样,所以说我们就姑且将这两位当做两条平行线家族出来的优秀子弟吧。
反正这两位之间的关系看着不像是同宗同族,反而有点彼此都看对方不顺眼的意思。
公孙瓒的实力就不多说了,反正如果让白马义从跑开了,能够与之相抗衡的就只剩下董卓的飞熊军和李书实麾下的并州狼骑,剩下的部队都可以直接举手投降了,因为他们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四条腿的追兵就会如同附骨之疽一样让两条腿跑到崩溃也没用。
至于后来出现的虎豹骑、解烦军之流因为年代差距只能让大家做“关公战秦琼”之想了。
另外一家在幽州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势力便是幽州牧刘虞。
比起前两者,这位可以算的上是彻头彻尾的文官。虽说东汉多儒将,但是这一位不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都绝对不是一个会打仗的家伙。
但是,如果你因此便忽视了他,那么倒霉的却一定会是你,因为在李书实收集的情报之中,似乎刘虞除了不会打仗相关的技能之外,他其他方面的技能都点得挺高。
搞内政,可以让百姓安乐,仓廪充足。
搞外交,可以让胡人都对其感恩戴德,同时与周边除了公孙瓒之外的所有势力都保持着一个相对良好的关系,甚至有不少看上去有些势力颇为桀骜的边关将领却对刘虞颇为认同。
搞文化,这位幽州牧也绝对是名士一枚,不论在儒林还是皇族中都有着相当高的影响力。
搞谋略,自从他当上幽州牧,通过与公孙瓒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让多少胡人部落从大灰狼变成了小绵羊,哪怕公孙瓒和刘备这两尊大神去参加讨董之战也没见幽州出现什么变故,更不用说之前张纯和张举的叛乱也是在刘虞的谋略而不是公孙瓒的武力下解决的。
再加上因为刘虞的名声和州牧的权力,刘虞这才有了压制公孙瓒的底气。
当然,如果公孙瓒跟刘虞撕破脸皮玩横的,那么缺乏足够战力的刘虞的确会很被动就是了。
只不过,在这个位面。因为李书实这只蝴蝶的出现,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那就是现在幽州境内的第四位巨头,担任渔阳郡太守的刘备童鞋,一只真正意义上的缓冲器。
刘备论家族势力上面三位他一个比不上,哪怕是庶出的公孙瓒也是如此,毕竟公孙瓒的岳丈是前涿郡太守,怎么说也比刘备这个大龄剩男要强得多。
好吧,刘备表示自己最近其实已经结婚了,而且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刘备论起麾下部队的实力同样也是不如公孙瓒精锐,就连经常对抗擅长骑射的乌丸、鲜卑和擅长爬山的高句丽和扶余人的公孙度麾下的部队只怕也有比刘备强上不少。甚至幽州的那些诸如乌丸校尉之类的小势力的部队也未必不如刘备。
一来是因为刘备部队参与的战斗还是不够多。敌人的实力也不够强,二来则是因为刘备的底蕴终究不够强,哪怕有张飞所在的张家的支持,也无法根本扭转这一劣势。所以不论是军械还是粮草刘备之前一直属于比较匮乏至多勉强够用的地步。
可以说如果没有刘虞背后的支持。刘备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跻身“幽州四巨头”之列的。
但是。有了刘虞背后的支援。更重要的是刘备的身边还有张飞这样的猛将再加上刘备自己也非常善于挖掘人才,这才逐步逐步扭转了之前因为各种原因而造成的巨大劣势。
当然,刘备也并非没有占便宜的地方。至少一只张三爷的存在就足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变战争的走势。毕竟虽然年纪轻经验不足尚还需要成长,但是对于那些普通的将领,张三爷的天赋足以弥补属性上的差距,更别说那些属性与他相差不大的存在,更是足可以碾压之。
只不过,即便如此如果刘备选择与刘虞对抗,虽然一定会让公孙瓒开心的一蹦三尺高,但是所要承担的风险不论是来自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不是刘备能够承担的。而如果帮助刘虞对抗公孙瓒,以公孙瓒现在有些昏头的暴脾气,或许他会直接与刘备开战,而那个时候就算刘虞有心帮忙,但是能够提供的也不过是粮草或者道义之类资源上的支持,更何况刘备自己还担心刘虞会不会真的全力援助自己——让自己拼公孙瓒一个惨胜,然后让那些听从刘虞命令的异族和小势力出来收拾残局还顺便将自己纳入到对方麾下成为对方手中锋利的兵器。
虽然刘备希望做一个能够造福一方的好官,但是这一段时间的官场沉浮不但让他体悟到了那个世界隐藏在规则中的黑暗,同样也刺激了他被深埋于心底的野心。
当然,现在刘备的想法更多的还只是“只有我能够更多主宰我的命运才能够造福我治下的百姓”这样的想法,但是单单这样的想法就足以让他对可能丧失权力机会的举动忌讳如深。
既然实力不足以挑衅身边的任何一家势力,那么就做一个左右逢源的存在吧。
不得不承认,因为曾经从商的经历,刘备在圆滑处世方面的技能的确是非凡的,所以也就造成了现如今幽州这样一个微妙却又让除了刘备之外的几大势力都感觉不舒服不痛快的局面。
而正是这“幽州四巨头”加上诸如涿郡太守温恕、乌丸校尉邢举以及一些世家豪强、幽州周边的胡人部落之类的小势力共同构成了如今幽州纷乱的局面。
“这刘玄德当初我也曾经与他多次接触过,这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家伙。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他并不会对我们构成直接的威胁,只是没想到放到特定的地点,却也是一个很奇特的家伙。”
听着田丰对幽州形势的讲述与分析,袁绍脑海中想起了那个让他颇有些印象的男人。
在袁绍的印象中,刘备是个待人很和气,让他感觉很舒服的人。不过哪怕当时刘备的身份对比当时的袁绍而言显得比较卑微,但他却依然表现得进退有度,没有丝毫献媚或者其他做作的表现。话虽然并不多,但是却经常能够言之有物,显得他那段关于求学卢植门下的说法应该并非是虚言。再加上身边跟随的潘宫和张飞二人也都称得上豪杰之士,让曾经鲜衣怒马过的袁绍感觉颇为亲切。所以自然对能够征服他们的刘备更是高看一眼。
而事实上后来的发展的确证明了袁绍当初的看法,刘备的发展虽然有些坎坷,但是却已经逐渐表现出了一些东西,哪怕看上去还是有些稚嫩,甚至更多的还是在于其军事领域方面的东西,但是却也足够让袁绍对刘备的未来继续期待下去。
“的确,如果不是这个刘备的存在,或许刘虞和公孙瓒已经撕破了脸皮,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彼此都做得小心翼翼。毕竟无论是哪一方都没有足够的把握战胜另外两方的联手。”
“也就是说他们不会对我们的计划造成实质性的影响喽。”
“最开始或许的确如此,不过如果一旦我们的计划开始实施。可以想见的是公孙伯圭必然不会放过这个增加自己实力的机会。而且我们还需要留心刘虞的态度。毕竟……丰还是觉得当初主公提议推举刘虞的决定实在是太过草率了些啊!”
“绍受教了。当初本来更多的是希望刘伯安能够在这样危急的时刻为我大汉的未来着想挺身而出,只是没想到刘伯安爱惜羽翼,害怕自己的名声毁于一旦。不过绍也明白他的顾虑,而且此举也的确是将他置于火堆之上。刘伯安内心若说对绍没有怨恨倒也的确不太可能。”
“刘伯安和公孙伯圭这一对在没有外敌的情况下自然是争斗不休。但是有了刘玄德。他们却可以在出现外敌的时候联手抗敌。所以若要破坏这种情况,只有两种方法。”
田丰并没有过多纠缠在袁绍背着他提出让刘虞称帝这件事上。虽然袁绍的举动的确是大逆不道,而且很容易被人抓住把柄。但他的行为却也不是完全无法扭转。
至少比起不断选择迎立那些年纪越来越小,根基越来越差的小皇帝的外戚和宦官们,至少袁绍选择的刘虞不但成年,而且声望非常好,再加上袁家在儒林的地位,完全可以将这种行动解释为是一种为了大汉江山社稷着想的举动,毕竟敌人董卓就是利用了小皇帝犯下了无数罪孽。反正舆论机器掌握在世家手中,只要不是太白痴的解释都可以引领舆论风向。
当然田丰是非常清楚袁绍内心到底打的是什么小算盘。但是一来这件事还有挽回的余地,二来袁绍的举动也符合世家们的期望,顶多是手段不够高明而不是目的错误,所以田丰才不在这件事上多纠缠,反正他有足够的自信自己可以帮助袁绍达成世家们所一直追求的理想。
“一种自然是将刘玄德除掉。只不过先不说刘玄德这个人的武艺如何,也不说他身边的潘张二人的实力。单就以刘玄德在渔阳的风评,如果我们这样做了,不泄密还好,一旦泄密对于我们而言绝对会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甚至会影响到我们之后入住幽州的计划。”
“丰也觉得这种方法并不妥当。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用更加光明正大的手段,这种风险大收获却并不大的小手段也并不适合主公这样的人物和主公这样的大志向。”
“元皓谬赞。那么不知道另外一个方法却是什么,能够保证我们计划的实施。”
“另一个计划便是诱之以利。只要有足够大的诱惑,就会让公孙伯圭自己露出破绽。事实上公孙伯圭现在已经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状态,他希望自己能够进一步发展,可是四方的势力就好像枷锁一样捆绑住了他的四肢,可是他没有足够挣脱的力量却又偏偏似乎只差一点点就能拥有这样的力量。只要我们给他这样一个提升自己力量的机会,他一定会忍不住的。”
“而我们会在他即将得到他所需要的力量的前一刻将力量收回,相信公孙伯圭的脸色一定会非常好看吧。哼,李书实和公孙伯圭是我的河北最大的两个麻烦,李书实那个守城之犬暂时不必理会,而且并州也根本无法支撑长期的相持战。只要能够解决公孙伯圭,只要能……”
“不过这样一来我们就将站到公孙伯圭的对立面,主公您真的做好现在就与公孙伯圭开战的风险了么?要知道我们和公孙伯圭开战也绝对不可能让刘伯安站在我们一边帮忙啊。”
“哼哼,只要我们能够抵挡公孙伯圭第一波的攻击,让我们有时间消化掉即将获得的实力,公孙伯圭就会知道他想要战胜我们实在是太困难了。为了他的野心,他必然会铤而走险……”
“如果我们想办法让董贼下旨命令刘备前往青徐一带剿灭那些黄巾贼……”
“没了后顾之忧的公孙瓒就会踏入自取灭亡的陷阱之中!”
“这事就你负责了!”袁绍眼睛眨也不眨的便向一切交给了田丰,而田丰也十分开心地接受了这一任命,因为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他在袁绍军中的地位和能力。
“另外你一会催促一下子远,让他动作快一点,不要拖了我们计划的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