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胡笳四奏-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V灰蚰鞘樯σ徽箍碇幔谌酥幌吹玫谝谎郏憧墒愣隙ㄈ啡皇钦婕!@像挠谑榉ㄖ溃跏怯邢蓿菜挡怀銎渲械览怼!
丘长生道:“莫非那序贴真迹失传是假,被人收藏起来是真?否则又怎会再现世上?”正德道:“这中间的种种原因,非大才大智之人不能参透,只是自古以来,有不少大才大智之士,亦是心术不正之徒。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丘长生心念一动,说道:“难道赤灵子猜出其中端倪?”
正德道:“不错,那赤灵子遍游极广,见识渊博,加之他又性喜书法,所以对诸位名家的碑帖流向了然于胸。他于前人的笔记之中,得知了《兰亭序》原来是做了陪葬之物,被埋在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之中。太宗喜爱书法,世人皆知,他闻知了《兰亭序》七传到了相国寺的智永禅师,随后智永大师又传给了弟子辨才大师,太宗便派监察御史萧翼和他亲近,终于用计赚到。至太宗百年西去之后,这幅序贴也就一同入了昭陵,所以才会失传于世。”
丘长生听到‘昭陵’二字,恍然说道:“温韬挖盗的关中十七座陵墓,其中有一座就是昭陵,所以王羲之的真迹最后流入了他手里?”正德点了点头,丘长生又道:“只不过温韬死后,他的盗墓宝藏从此便失去了下落,《兰亭序》又怎会被那书生得到呢?”
正德道:“当年温韬临死之前,曾将有关宝藏的图本交给他爱妾江氏,随后江氏就失去了踪迹。原来她当时已经有了身孕,走投无路之下,只好依着藏宝图的位置,躲进了藏有大批宝藏之处,那地方不为外人所知,也就没人能找得到她,没过多久,她便诞下一男婴。又过了数年,外间对宝藏始终毫无头绪,狂热之情也就随日逐减,江氏因此带着儿子离了宝藏所藏之地,隐居在一个小村庄里。那男孩随母姓江,成人后娶妻生子,世代繁衍,将宝藏的秘密传了下来。”
丘长生身子一震,道:“大师是说,那书生也是姓江?”正德道:“正是,他就是温韬的后人,世上知道宝藏秘密的,也就只有这一脉。”丘长生道:“如此说来,他有王羲之的《兰亭序》,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正德道:“那江姓书生也是个酷好书法之人,他取得王公的真迹,本意是想将它公诸于世、供天下人临摹,免得这样一副名帖就此湮没。谁知他一片善意之心,倒惹来了杀生之祸。”丘长生动容道:“难道……难道赤灵子他起了歹心?”
正德道:“那书生是温韬的后人这一节,任赤灵子再怎么聪明,也是猜测不到。不过他既然清楚《兰亭序》的来龙去脉,自是能估摸到那书生跟宝藏有莫大的关系。当时昆仑派的掌门是乾坤子,在武林中声望极高,赤灵子是他的师弟,按说修为定力也是异于常人,但那宝藏的诱惑实在是太大,即便是定力再好上十倍,只怕也难以不动心。只因那宝藏中不止有金银珠宝等贵重物事,更有许多价值连城的古物。据说当年温韬盗完唐陵之后,钟繇贴、王献之贴等才流传于外,所以当时便有人推测,墓室中所藏匿的,定然还有难以数计的奇珍异品,甚或是武功秘籍。”
丘长生大奇道:“怎么还扯上武功秘籍了?”正德道:“盛唐之初,宫廷中出了一位举世无双的女剑客,她剑法之精,迄今无人能及。杜工部曾作诗赞道:‘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曤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晴光。’少侠试想,一舞剑器动四方,这等精妙剑法,武林中有谁不垂涎三尺。”丘长生点头道:“这就是了。”
正德道:“至于敝寺《易筋经》的副本,也极有可能收入唐室宫闱之中。当年敝寺一位得道高僧,曾在长安遇上了一位精通武功的人,这人就是后来的卫国公李靖。其时这位高僧尚未能尽数参透经书中的玄奥,于是跟李卫公畅谈三日三夜,相互点拨,加以印证,方才豁然贯通。敝寺这位高僧固然获益匪浅,但《易筋经》中所载的内容,想来李卫公也是熟记于胸,此后笔录下来,呈献与太宗,这也是大有可能的。”
丘长生道:“所以公孙大娘的剑法要诀,还有《易筋经》的副本,这两样不世秘笈,都可能随帝王入陵寝,最后又辗转到了盗墓大宝藏之中。”
正德道:“这些只是外人的推测,真假与否,谁也不能断定。只是这个宝藏太教人动心,是以多数人是宁可信其有,就好比赤灵子一般,一旦想通了那书生是跟宝藏有关,自然而然就起了占为己有的贪念。”丘长生道:“莫非他就此暗下毒手,杀了那书生,然后抢了他的藏宝图?”正德摇头道:“没这么简单。赤灵子心思慎密,一来无法确定藏宝图就在那书生身上,倘若杀了他之后,又找不到藏宝图,那么宝藏的最后一丝线索也断了,二来如若真的像外界传言那样,宝藏中有不少武功秘籍,而江姓书生又修炼了其中的某些神功,那他必定是个深藏不露的高手,赤灵子是不是那书生的敌手,他自己殊无半分把握。几经思量之下,想出了一条计策。”
丘长生背心一寒,问道:“甚么计策?”正德道:“他先是假意跟那书生交好,然后说自己家中有两幅草书,一副是张芝的《八月贴》,一副是张旭的《率意贴》,又说自己难辨其真伪,随即邀请对方帮忙鉴别。想那王姓书生本是爱好书法的人,听到了这两幅名帖,哪能不怦然心动,又见赤灵子气宇不凡,不像是泛泛之辈,心下也就没有丝毫疑心,当即满口答允。”
“从山东临沂到西域昆仑山,相去甚远,两人一路走来,无所不谈,那书生见赤灵子所知所闻,极是广博,尤以书法上的见解,更是出人一等,彼时当真有相见恨晚之感,因此对他愈发信笃。到了昆仑山后,赤灵子请那书生在厢房稍候,自己去取那两幅草贴墨宝,谁知他取墨宝是假,暗地里却找齐他掌门师兄以及另外两位师兄弟,简要地道出了自己的推测,其余三人闻言心动,当下四人一拍即合,决心谋夺那盗墓大宝藏。”
“那书生等了不久,却见赤灵子空手回来,便问他两幅草贴在哪里?其实《八月贴》和《率意贴》是草书之最,岂能轻易得到,赤灵子自然是拿不出来,因此推说这两副墨宝皆是醉后所著,其间笔走龙蛇、大开大阖,观赏者须得有了三分酒意,方能体会到其中的狂放不羁。江姓书生心想也是,于是也不再催促。赤灵子趁机吩咐门下弟子摆了酒席,又邀来其余三位师兄弟助酒兴。四人既是有了预谋,自是不断向他劝酒,待喝道第七盏时,那书生察出了不对劲,只觉四肢虚浮,使不出劲来。这时昆仑四子突然一齐下手,将他的周身要穴尽数封死,这时他才知中了对方的奸计。”
丘长生一拍大腿,骂道:“好不要脸!”正德道:“阿弥陀佛,身在尘世,难免为俗物羁绊。”丘长生道:“大师,后来怎样了?”
正德道:“那书生被他们囚禁,每日遭受毒刑拷问,熬了三个月,终于经受不住折磨,吐露了藏宝图的所在。昆仑四子依据他说出的地方,果然找到了那张藏宝图。”丘长生惊呼道:“他们得到了藏宝图,那宝藏……岂不是……”正德摇头道:“他们有了藏宝图,仍是无法得到那批宝藏,只因图上玄机重重,非一时三刻可以参透。至于其中究竟有何玄机,老衲也是不得而知。”
丘长生点了点头,道:“那位江姓书生呢?他后来又怎样了?”正德道:“他说出藏宝图的所在之后,昆仑四子本打算两人负责留下看守,两人外出找那宝图,但他们四人相互生疑,怕外出的两人找到宝图后,径直去取了宝藏,因此谁也不肯留下。无奈之下,只得叮嘱门下弟子,日夜看牢那书生,他们四人则一起去寻图。那江姓书生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也不知他用了甚么办法,总之是趁此良机,逃下了昆仑山。”
丘长生长吐一口气,道:“这可好极了。”正德又道:“只不过此时他已是十分虚弱,没挨上几天,还是离开了人世。他临终之前,将这件事情原原本本地记了下来,又在末尾着重写道‘先祖温公藏宝图,现已落入昆仑四贼手中,天下英雄有能者,皆可得先祖所赐,从此百世无忧。’”丘长生心道:“想必是后来后人发现了他遗留的笔记,否则正德大师又怎会清楚事件的始末。”
正德道:“昆仑四子谋得藏宝图一事,不久就流传于外。于是武林为之轰动,普天之下,无论是学武或是不学武的人,无不贪念四起,一时之间,人人争涌上昆仑山,向他们四人索要宝图。只不过宝图得来不易,昆仑四子自是不肯轻易奉送给他人,一言不合,便是刀剑相向。先前老衲有提过,当时昆仑派在武林中威望极高,乾坤子身为掌门人,武功已是登峰造极,另有门下弟子将近千人,个个都不是弱手,饶是如此,又怎敌得过天下千千万万欲夺宝图之人。那时昆仑山上每日大战过十,小战破百,不出半个月,昆仑四子先后毙命,门下弟子也是死的死、散的散,喏大的一个门户,竟在短短时日里,就此湮没无闻,再加上赤灵子谋图的丑事,世人多有唾骂,因此昆仑派至今是一蹶不振。”
丘长生道:“正是人算不如天算,想不到昆仑四子一场密计,到头来反被其所害。”正德道:“少侠所言甚是,昆仑四子死后,因着那张宝图,又引出一番事故来。”丘长生问道:“那又是甚么?”正德道:“后来有一位叫做程化德的高人,他在昆仑山绝音阁的藏书中,找到了那张宝图。程居士心怀大智,眼见了昆仑派的惨剧后,便觉宝图实乃不祥之物,留它在世只会害了更多的人,是以打算找一个偏僻之地,将宝图火化毁去。当下并不动声色,悄悄下了昆仑山,就在他欲毁图之时,突然出现了八人。这八人号称‘淮西八仙’,只因他们八人的姓氏,跟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仙姓氏相同。为首的那人叫汉钟无敌,他眼色最尖,察觉到程化徳行踪诡异,于是带着七位兄弟,尾随在他身后,待见程化徳要烧毁宝图时,便出手相夺。”
“程居士武功极高,他以一敌八,仍是占着上风,击毙了其中六人,余下两人见状,只得跪地求饶。程居士本不想再添杀戮,当下要他们二人立下重誓,不得将此事外泄,并且要他们远赴番夷之地,百年之内,不可踏入中土半步。这两人立誓之后,其中一人去了西夏国,另一人则到了大理国。”
丘长生灵光一闪,问道:“去了西夏国的那人,是不是姓蓝?”正德道:“不错,西夏密宗一派,便是由他创立的。逃到大理国那人姓韩,后来也创建了一个门牌,叫天龙门?”丘长生惊道:“天龙门?是不是半戒道人的天龙门?”
正德点了点头,说道:“这两人后来都是郁郁而终,临终之前各自嘱咐其子嗣,百年之期过后,一定要寻得那盗墓大宝藏,以告慰他们在天之灵。现在屈指算来,再过两个月,百年之誓即将届满,唉,不知到时武林又会乱成甚么局面。”
丘长生道:“宝图不是已经被烧了么,他们怎么还想着要找到那宝藏?”正德双目微垂,缓缓道:“当年‘淮西八仙’只顾着跟在程居士身后,殊不知螳螂之后,更有黄雀,这八人身后,又跟随了四人。这四人合称‘竹林四贤’,他们待蓝、韩二人走后,随即也动手抢图。那程居士刚刚经过了一番恶战,内力已然大耗,勉力斗了数百回合,终致中剑而亡。阿弥陀佛!”丘长生‘啊’了一声,愤愤道:“甚么竹林四贤,竹林四狗还差不多。”
正德又念了声‘阿弥陀佛’,道:“他们四人得了宝图之后,心知那时正处风浪尖上,不宜迫切寻宝,当下将宝图分成四份,每人各持其中一份,约定某个时日再聚首碰头。但那四人各怀鬼胎,隐姓埋名之后,心中想的是如何谋得其余三份宝图,好自己一人独享那宝藏,此后四人始终未能再重逢,宝图因此也就无法合而为一。直至近十年来,他们的后人各有杰出者,在中原各地统招好手,力据一方,互成对峙格局。”
丘长生大惊道:“大师说得是中原四世家?”正德点头道:“少侠聪慧,不用老衲点破。”丘长生倒吸了一口冷气,想不到密宗、天龙门和中原四世家的背后,竟隐藏了这样一个大秘密。 txt小说上传分享
往事未成烟 风云复再起(三)
便在此时,忽听得有人在屋外叫道:“方丈师兄,我们来啦!”紧跟着小沙弥进来通报:“正松、正光两位师叔祖在外等候。”正德右手抬起,说道:“请他们进来。”丘长生听说来人是‘正’字辈的高僧,连忙站起来身来,守在一旁。
两个老僧步入室内,朝正德躬身做什,说道:“方丈师兄。”正德微微欠身,点头示意,向丘长生介绍了二人。那正松是戒律院的首座高僧,他身材高大,粗眉大眼,不怒自威,令人望而生畏;正光却是嬉皮笑脸,眼珠骨碌碌四转,像孩童一般,神色甚是滑稽,一看便知刚才在外叫囔的是他。
丘长生跪倒叩首,道:“晚辈见过两位大师。”正光跳了过来,扶起丘长生,奇道:“你甚么时候见过我们?”随即又道:“啊,是了,前几日你刚被人送上少林寺时,正松师兄和我都给你把过脉,你定是那时候见过我们,对不对?”接着又摇了摇头,说道:“也不是,当日你昏迷不醒,又怎能说见过我们?”
正德熟知这个师弟童心未泯,凡事喜欢刨根问底,平常也拿他没办法,当下微微一笑,指着身旁的蒲团道:“两位师弟,且坐。”正松道:“是。”在他侧旁坐了。
正光也不敢违逆,只得松开双手,也在旁坐了,尚未坐定,忽又一跃而起,伸手抓起丘长生手腕,食指和中指搭上他脉搏,吟头说道:“小朋友,你体内七冲八撞的真气被我方丈师兄压制住了,很好很好!”丘长生道:“方丈大师内力深厚,要压制住晚辈体内的真气,那是轻而易举。”正光靠过头来,低声道:“其实我的内力也很深厚,只差一点就不劳我师兄亲自出手了。”丘长生一怔,登即领悟:“原来我初到少林之时,先是由这两位大师帮我运气疗伤,只是他们内力稍逊于我,镇不住我的逆流真气,随后才劳正德大师费神。”心下一阵感激,道:“是,大师的内力,自然也是很深厚。”正光喜道:“你很有脑筋,嘻嘻,很有见识!”笑逐颜开地坐回原位。
正德摇了摇头,颇为无奈地道:“我这位师弟天真烂漫,心直口快,少侠不要见怪。”丘长生道:“晚辈不敢。”
正松问道:“方丈师兄召我二人前来,不知有甚么吩咐?”正光也道:“是啊,方丈师兄,你是不是要找我们钻研武学?”正德道:“阿弥陀佛,我佛慈悲,勤修参禅才是正途,习练武功不过是强身健体而已,师弟,此间本末枝节,万不可倒置了。”正光耷拉着脸,挠了挠头顶,道:“是。”
正德道:“今日找两位师弟前来,是和慧能六祖的《八脉通体经》有关……”正光神情一振,欢呼道:“这个好极了,那部心经——呃,方丈师兄,我们还是讲论佛法好,六祖的《八脉通体经》,不过是强身健体而已,呵呵,哈哈,还是不说为妙。”
丘长生忍俊不禁,若不是有另外高僧在场,几乎就要捧腹大笑出来,心想:“这个正光大师真是绝世老顽童,敢在少林方丈和戒律院首座面前玩世不恭的,恐怕也就只此一人。”
正相道:“师弟,你再要胡闹,我就罚你去面壁思过。”正光收起笑容,道了声‘阿弥陀佛’,双手做什,眼观鼻、鼻观心,真如老僧坐定一般,只是那对眼珠始终转来转去,实在是难以掩饰他内心的蠢蠢欲动。
正德转身对丘长生道:“少侠是如何在机缘之下,得到敝寺的那颗佛珠,可否详加告知。”丘长生心想这几位大师心怀宽广,我大可不必隐瞒,说道:“是。”当下将如何在荒镇上巧遇姓骆的老者,他又如何被人围攻,自己如何发现身上多了一颗佛珠,又如何获得佛珠内的《八脉通体经》等等,一一照实说了。
他一说话,正光便接口问道:“这么说来,那颗佛珠还在你身上了?”丘长生面色一红,尴尬道:“不是……没有。”正光道:“怎么又不是,又没有,小朋友,你说话夹缠不清,教我……教老衲好生难懂,阿弥陀佛。”丘长生道:“大师恕罪,佛珠被晚辈无意中……毁掉了。”正光跳了起来,大叫道:“甚么?毁掉了?”丘长生点点头,将在翠鸣庄如何为魔音所迷,又如何捏碎了佛珠的经过也道了出来。正光道:“蠢材,蠢材。五音进耳,过手少阳三焦经入心,心为音迷,不过是幻觉所致,只要紧守耳旁‘风谷’要道,还怕它甚么魔音侵袭?”丘长生看他为人疯疯癫癫,但这番话说得头头是道,心下不禁折服,道:“是,大师高见。”
正德道:“师弟,出家人六根清净、四大皆空,讲究的是舍人、忘我,无喜、无怒,你这般性情,唉。”正光悻悻坐下,道:“我无喜无怒,无喜无怒……呜呜,伤心总可以罢。”他年纪也老大不小,但是说哭便哭,好是情真意切。正德道:“你为甚么伤心?”正光道:“佛珠被毁了,我自然伤心。”正德又问道:“只因一颗佛珠,你便伤心成这样?”正光道:“佛珠中有《八脉通体经》。”正德再次问道:“那《八脉通体经》又是甚么?”
正光顿时怔住,过了好一会儿,才喃喃道:“不是武功秘笈吗?”正德笑了笑,问道:“正相师弟,有关心经的事,你知道多少?”正相道:“我曾听师父提过一些,说它是源自七十二绝技,非常厉害,又说它上面阐述的武功太过深奥,非贤智之士不能习,非有缘人不能习,否则有害无益。”正光道:“要说到才智跟机缘,那当然是非我莫属了,只可惜……”又是一番伤感长叹。
丘长生听到‘有害无益’四字,心内‘咯噔’一跳,只听得正德道:“七十二绝技是我寺的至高武经,每一项绝技各不相同,甚或是迥然而异,有的专修轻功,有的以拳掌见长,有的以暗器取胜,或刀或棒,每一门各有各的特长,使剑者不能使禅杖,擅大力神拳者不能收发暗器,这些道理,你们自是清楚。所以寺中每三年挑选有天赋的弟子,先入般若堂,后进达摩院,专攻其中一两方面的所长,而不能面面俱顾,只因若想着同修七十二项绝技,那便会落得样样不精,反不如只通一样。”
正相道:“师兄教训的是。”正光却道:“要是有人天赋高的出奇,那又如何?”正德微微一笑,道:“这种不世奇才,那也是有的。据般若堂的典籍中记载,我寺千余年来,只有两人身兼七十二项绝技,第一个是六祖慧能禅师,第二个是十四祖净虚禅师,这两人都是生有宿慧,百年难遇。”
丘长生‘啊’了一声,道:“净虚禅师?”正德道:“少侠有甚么话要说?”丘长生道:“晚辈记得心经的开头写有:‘愚昧弟子净虚手录先辈慧能祖师八脉通体经一部。’净虚禅师是不是抄录心经的那人?”正德点头道:“当年六祖练成七十二绝技之后,有感于其中的博大精深,凭借自己的悟性,将各项绝技的精要融而为一,随后才撰著出《八脉通体经》。这部心经固然是非比寻常,但常人却不可轻易修习。”
其余三人均是不解,还是正光嘴快,问道:“这又是甚么缘由?”正德道:“经法上的内容,只猎取了各项绝技的精华,并未涉及其根基要义,是以它要求修习者有极深的根基,否则便难以驾驭其中要领。换言之,它是一条练成七十二项绝技的捷径,讲究的是如何速成求取,见效虽是极快,但却犯了习武的大忌,对修练者大为不利,时日一长,难免受其反噬。就好比一座空中阁楼,倘若没有基础支撑,又怎能屹立不倒?慧能禅师不久也发现了这一致命缺陷,所以告诫弟子:‘非贤智之士不能习,非有缘人不能习。’便是这个原因。此后得有慧根,能再次参透诸项绝技的,就只净虚禅师一人,他也因此有缘观览《八脉通体经》。”正相道:“原来如此。”
正德道:“少侠练那心经上的武功,前后有多少时日了?”丘长生算了算,答道:“大概三个多月。”正相道:“三个多月?短短时日内,便有这般深厚的内功,恩,确实有违武学常理。”正光也道:“邪门,是有些邪门。”正德道:“所谓欲速则不达,倘若一味强行,虽然能侥幸练成,但凶险必定极大,遗留的后患也是无穷。”
丘长生头皮一阵发麻,颤声问道:“那又会怎样?”正德道:“少侠是不是一运内力,真气便无法自主,在体内上下冲撞?”丘长生道:“正是这样。”正德点头道:“这就是你根基不牢,无法驾驭真气的缘故。恕老衲直言,这一情形若再持续下去,少侠恐怕会有性命之忧。”这话丘长生已听霍神医说过一次,心里既有了准备,倒也并不怎么失落,苦笑道:“那是晚辈缘薄,无福消受心经上的内功。”正光‘哈’了一声,摸了摸脑门,笑嘻嘻道:“看来这《八脉通体经》也不是甚么盖世秘籍,害得我白白伤心了一场,小朋友,你毁了它也好。只不过你年纪轻轻,要是就这么死了,那可就有些可惜。”
正相问道:“方丈师兄,可有化解之法?”正德道:“听说大理段氏有一门神功,专吸他人内力,少侠伤势的根源,便在这一身过人的内力上,倘若能因此将它消去,不失为妥善的办法。”他话音刚落,正光叫道:“不妥,不妥,这个法子大大不妥,失去了内力,那就是没了武功,这可太没趣味了。小朋友,你说是不是?”
丘长生心下也不禁彷偟嘀咕:“我舍不舍得这身内力?”随即又想到:“我空有内力,却不能使用,那还不如将它化去。”只听正德又道:“师弟,你太过痴迷武学,这原本也不是坏事,但事有轻重缓急,不可不加区分。”正光伸手抓了抓耳朵,摇头说道:“是,只不过……不妙,不妙!”
正相道:“大理段氏有这么一门神功,我在藏经阁的记载中也看到过,但好像是已经失传多年。”正德点头道:“所以化除内力的想法,现下是无从着手。”正光眉梢一扬,说道:“既然化除不去,那咱们另想法子就是了。正所谓三个老和尚,赛过三个臭皮匠,左想右想,总有其它妙法。”
丘长生就地一拜,道:“三位大师厚爱,晚辈愧不敢当。只不过我未经少林寺的允许,便私下习练了贵寺的宝经,已是大有过错,怎还敢劳烦三位大师为我费神。请方丈大师借纸笔一用。”
正德不知其意,但还是吩咐小沙弥取来笔墨纸砚,摆在他面前。丘长生又道:“贵寺的《八脉通体经》毁在晚辈手中,罪过莫大。幸好晚辈还记得其中字句,现今默写下来,呈交与贵寺,以抵偿晚辈罪之一二。”说完提笔疾书,将心经上的每一字写在纸张上。随后走到正德面前,双手恭敬递上,道:“方丈大师。”正德并不伸手去接,沉吟半晌,说道:“敝寺的心经能够失而复得,少侠实乃有大功,老衲感激之至。”丘长生道:“不敢。”放下写有心经的纸张,退回原位,又躬身一拜,说道:“多谢大师相救,晚辈告辞!”
正德左手一抬,道:“少侠留步。”说完闭起双眼,眉宇紧锁,似在思索一件很难决定的事,过了好一会儿,才见他缓缓睁开眼睛,道:“正相师弟,你执掌戒律院多年,可曾听过少林绝技传外人的先例?”正相想了想,摇头道:“没有。”正德又问道:“如若破例一次,你以为如何?”正相领会到他的意思,道:“方丈师兄是说,以此法可根治丘少侠的顽症?”正德道:“成与不成,总要试过以后才知道。”正相道:“他于我寺有功,破例一次,也并无不可。”
正光听得一头雾水,囔声道:“甚么破例不破例,照我看来,最要紧是治好他的伤势,不然我们三个老和尚的脸面可没甚么光彩。”
正德道:“错有错缘,少侠既是修习了《八脉通体经》,那就是跟敝寺的七十二绝技有缘,何不在寺内暂呆数月,将诸项绝技彻底融汇贯通?”丘长生惶惶道:“晚辈怎敢……”正相插口道:“少侠一身内力,就好比是一潭积水,若无沟壑引流,必将成泛滥洪灾,伤及五脏,危及性命。解铃还须系铃人,这顽症起因是《八脉通体经》,那也只能由七十二绝技才能化解,若真能化洪灾为涌泉,转害为益,少侠自是福泽无尽。”正光哈哈笑道:“不错,不错,小朋友,还不快谢过我两位师兄。”
丘长生惊喜交集,说道:“多谢三位大师。”正光走到他身前,神情特异,似笑非笑,摆手说道:“谢我就不必了。”压低声音道:“许多绝技我也不会,师兄说一味贪多,反而会学的不精,这也是有道理的。不过我天赋很高,多学几项,那也是稀拉平常,是不是?这样罢,等你学全所有绝技之后,再一项一项地传给我,好不好?”丘长生笑道:“是。”他这几句话声音虽低,但怎瞒得过其余两位高僧的耳朵,好在他们清楚这个师弟的脾气,也就一笑置之。
正德道:“少侠能从几千字的经法当中,练得这身内功,那也是个武学奇才了。不过一人再怎么聪明,也绝无可能在数月之内,通融七十二般绝技,好在你有《八脉通体经》作为根底,学起来该是事半功倍。并且那许多绝技中,有不少是相似或相近,这些可归为一类,每一类中你只须学得一样便可。嗯,拳法中有罗汉拳、光明拳、偏花七星拳、左右穿花手……”他一路说下来,共归结了八大类,分别是:拳法、掌法、指法、擒拿手、身法、內家功、刀剑和棍杖杵。
跟着又道:“正相师弟,拳法和掌法是你所擅长,这两类就由你来指点少侠。”正相点头称是。
正光急忙道:“要说教他指法、擒拿手和身法,这个现成的师父,我是义不容辞地做了。”正德微微笑道:“你肯自告奋勇,那是再好不过,只是千万不可操之过急。”正光喜滋滋道:“高徒背后有名师,我当然是有分寸。”
正相道:“刀剑和棍杖杵兵刃上的功夫,就交由玄痴和玄宝二人负责;至于最为关键的内家功,方丈师兄,我看要你亲自指教才行。”正德道:“如此甚好。”
正光执起丘长生的手,迫不及待道:“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