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妆-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到这里,他就笑了笑,伸手请二人用起茶来。

跟随得谢琬久了,如今又有程渊这个老油子从旁点拨,他也学得了几分太极术。

黄氏听见任夫人的话,也不由得往她看来,回想起她今儿跟自己东拉西扯了一下午,时不时把话题往二房上扯,如今也不由得有些恍然了。这任夫人敢情是拉她来相看来了!她也曾听谢葳说过任隽喜欢与谢琬亲近,如今看来,莫非是真的?

她不由得往谢琅看去。

而任夫人见得谢琅但笑不语的模样,瞬间也摸得了三分深浅。

看来谢琅也是不大同意这门婚事。这对兄妹倒还真是一母同胞生出来的,任隽这样的少年配他们谢琬绰绰有余,她谢琬一个丧妇之女,有什么好拽的?莫非真以为凭着她那副面相,将来能挑个比隽哥儿还要出挑的夫婿么?

任夫人心底里发出两声冷笑,要不是为了长远打算,她哪里会这么样过来受他们的窝囊气?

她深吸了口气,回想起丈夫说的那番话,遂把心情放缓下来,笑着道:“不过二少爷的考虑也是在理,婚姻之事,的确应该仔细慎重,尤其是三姑娘这样万里挑一的姑娘。”

说完她站起来,“冒昧前来打搅了这么久,时间也不早了,三奶奶,不如我们告辞回房去罢?二少爷回头有时间,也请携令妹一道上我们府里来作客,我们隽哥儿时常说起二少爷待他有如手足,很是钦佩二少爷的为人。”

今儿来也不过是探探二房口风,她就不信,她任家肯甩下大把银子来跟她求亲,她会不动心。

黄氏闻言站起来,笑道:“那就改日再来坐。”

谢琅忙送了她们到院门口,直到她们背影消失在夜色里才转回来。

谢琬在廊下等他。

“任夫人来做什么?”

在颐风院里,她根本不必亲来,也能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

谢琅怕她不开心,遮掩道:“没什么,就是听说你房子布置得好,过来串串门。”

谢琬剜了他一眼,没说话。

在她对任隽说过那么重的话之后,她真不能确定任夫人这趟来是做什么。要说是提亲,换成她是任夫人,也不会在自家儿子被狠狠打击之后,这么快地上前说这个事。可若不是议亲,那她跟谢琅说那些话是什么意思呢?

110 规矩

谢琬存着疑虑,但这种事却也无从查探起。而任夫人翌日早上吃过饭便就打道回府了,临去时在人前待谢琅谢琬也与其他哥儿姐儿没什么两样,似乎昨儿夜里那番话真的只是顺嘴说出来的,谢琬知道谢琅不会擅自替她作主,自然也就揭了过去。

王氏和谢宏自然是不会乐见她嫁进任府的,他们因着有言在先,也不可能明着插手。谢启功虽然有可能被策动,但是在条约面前,他也没有最终拍板的权力。所以当如今谢琅也不赞成的时候,任夫人就算是来提亲,也会铩羽而归。

谢桦的婚礼进行了三日。这三日里黄氏除了正宴时露了露面,其余时间便呆在栖风院“养病”。这三日里栖风院便成了最清静的地方,除了任夫人在时在院里留宿过一夜,本就不多的来客听说谢葳回了府,更是知趣的不曾上门打扰,免得人家大姑娘不自在。

黄氏送走了任夫人,心事也写到了脸上。

谢葳问:“母亲为何心事重重?”

黄氏歪在美人榻上,蹙眉沉吟道:“我在想,任家究竟在打什么主意。”说着,她便把任夫人邀了她去颐风院串门的事说了出来。“我听任夫人的意思,总像是要向琬姐儿提亲的样子,难道他们放弃了棋姐儿,反挑中了琬姐儿?”

任隽之所以会上清河来读县学,大家都知道是王氏背后说动了任夫人的缘故。如此看来,任夫人应该是属意过谢棋的,要不然她怎么会让任隽过来呢?而如今谢棋做下这种事,劣根性一览无遗,又间接得罪了她们三房,她自然是不可能再接受谢棋。

但是,这就能够成为她挑中谢琬的理由么?

黄氏并不知道任夫人同意任隽到谢府来寄读的真相,所以即使生性聪慧,也猜不中任夫人心理。

谢葳放下手上的针线。看了眼母亲,“三丫头平日里看着不言不语,骨子里可不是那么好拿捏的,而且。她对任隽似乎并没有什么别的心思。她会不会同意这门亲事暂且不说,任隽性子绵软,任夫人平日里生怕磕着碰着他,会舍得让他娶她?”

黄氏道:“所以说,我也在纳闷。”她盯着对面墙壁上的仕女图,若有所思。

在她看来,任夫人就算为怕得罪了谢荣而舍弃谢棋,也应该是向谢葳来求亲才是。

谢葳虽与魏暹传出这样的事情,可是并未成为事实,而且。也只在关系较近的一些人家以及本地大户后宅里头流传,碍于魏彬和谢荣的身份,并不会有人敢拿这事大肆渲染。

而魏暹是参知政事府的公子,就算曾闹过婚事风波,身份比起他们任家高了也不止几个头。谢葳嫁给他们任隽,哪里就埋汰他了?如今那任夫人倒宁愿去挑个丧妇之女出身的谢琬,黄氏心里,端底是有些不服气的。

就算是不愿当真娶谢葳,只在口头上带几分这个意思,也让人心里舒坦些不是吗

谢葳低头继续做针线,说道:“齐家当初与老爷太太为着这个事。可是请了何承苏何老爷来做过中间人的,任夫人想娶三丫头为媳,肯定得费不少功夫。不管怎么样,这件事我们最好不要插手,免得沾惹了一身腥,又给父亲添麻烦。”

黄氏把目光收回来。说道:“此后自是不能了。可惜前日夜里我不明所以,被她逛到了颐风院去,早知道她有这心思,我就找个借口推托了。”

说完,她把身子支起来一点。看着谢葳,又幽幽道:“这个任夫人看着笑眯眯的,私下也不是好相与的,早几年前的时候我原还想过把你配他们隽哥儿,想着他们家世不错,也不算委屈你,还好后来因为你父亲进了翰林院,我又把这念头打消了。”

她知道女儿一心想为谢荣出力的心思,有时候她这样的意念强大到连她也觉得吃惊的地步,所以当日他们在乌头庄里,谢葳替任隽隐瞒入内宅的事情,又在任夫人来找玉时,当着所有人力证任隽曾去寻找过谢棋讨玉,她便看出来,谢葳心里也曾经考虑过任隽的。

她怕她心里不自在,故而也点醒点醒她。

谢葳红着脸,低头往帕子上绣了几针,说道:“他任隽行事优柔寡断,也不怨三丫头看不上他。连三丫头都看不上的人,几时就轮到我去嫁了?”

黄氏看着她,渐渐就笑了。

谢桦婚事带来的喜气一直持续到二月初才渐渐消退。

随着谢桦成亲,谢启功和王氏正式荣升为老太爷和老太太,谢桦也成了府里的大爷,新上任的大奶奶张氏在娘家时就持着家理着事,因而有着一张犀利的嘴,以及风风火火的性子,进门没几日便把谢启功和王氏哄得笑不拢嘴。

据说谢启功让王氏赏给大奶奶的见面礼是一副赤金项圈,一对赤金龙凤镯。

张氏在上房晨昏定省了十来日,谢启功几次遇见她都这么兢兢业业,便交代她清河县内没有这样的繁文缛节,不必多礼。

张氏道:“老太爷宽厚,孙媳却不能轻狂。虽说咱们县内没有这样的规矩,可如今三叔是堂堂正正的翰林侍讲,我们家也是正经的官户了,这礼数自然是不能疏忽的。”

一席话说得谢启功如同被春风吹过般妥帖,不但加赏了她一副锍金头面,还当场发了话下来,凡府里上下,从翌日起来,均得按时到上房请安。

张氏得了头面自是欢喜不已,但因此引起府里许多人私下不满却是她没想到的。

“这张家不过是个开油作坊的,论家业统共也还没有咱们二房大,这大奶奶以为在娘家当了几年家,便有本事在咱们谢府呼风唤雨么?竟撺掇起老太爷让姑娘少爷们立规矩来!”

玉芳一边给谢琬梳头,一边轻声地抱怨着。

谢琬倒是看不出丝毫不快,如今生意有罗矩打理,申田在南边采办又渐渐上手,她这两个月没有新开铺子的打算,于是只消打点打点院里头的事,偶尔找程渊说说京师动向,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每日里去上房溜达溜达有什么要紧。

她拿了只珍珠耳铛往耳上比对,悠悠道:“又没让你立规矩,你着急个什么劲?”

“奴婢是心疼姑娘。”玉芳嘟嘴道:“一想到姑娘要去给老太太晨昏定省,奴婢就替姑娘不值。”

谢琬笑了笑,站起身来。

她知道玉芳是心疼她,可是就算是张氏在谢启功面前讨了好卖了乖,令得大大小小每日里得去跑上这么两回,那也要王氏受用得起。

玉雪给她递了木屐,打了伞,往上房去。

到了雨水节气,春雨就如约而至了,这样的天气赶早出门,确实不是个好差事。

到了上房,阮氏和张氏已经来了,老远就听见她们的声音。谢琬在廊下遇见同进门来的黄氏和谢葳,两厢打了招呼,便就结伴往正堂去。

门口丫鬟通报完,张氏便就笑着迎出来了:“三婶可来了,母亲这里正陪着老太太抹牌呢。”

她进门不过半月,并不知道三房与长房私底下这些微妙关系,阮氏身为婆婆不会去说,谢桦才与她成亲,也不可能去跟她说这些腌脏事。便以为黄氏看着温婉贤淑,又是书香之家出身,谢荣与谢宏更是一母所生,必然关系亲近。于是一面说着,一面来挽黄氏的胳膊。

可是黄氏早把王氏鄙视得跟土渣子似的,对张氏上蹿下跳地致使自己不得不每日里跑来王氏跟前立规矩,哪里会舒坦?当下不动声色避过她的手,微笑道:“早听说大奶奶在娘家是个当家的好手,如今看来,果然不管是对上还是对下,都如手到擒来。”

张氏一双手停在半空,脸色顿时就尴尬起来。

谢葳倒是含笑冲她福了福,唤了声“大嫂子”。

黄氏进了屋里,颌首唤了声“母亲”。王氏连忙放了手上的牌,说道:“外头下着雨,又巴巴地过来做什么?回头吹了寒气,又该头疼了。”一面转头吩咐素罗:“还不快去沏几碗姜枣茶来,给三太太和姑娘们祛祛寒?”

张氏见王氏这般慎重,且还是唤着身边最得用的丫鬟沏茶,回想起平日阮氏过来时王氏懒洋洋的神情,似乎也领会到了点什么。她虽然只是个油坊老板的女儿,不像府里姑娘们读过那么多书,可是也是有眼力劲儿的。

王氏跟二房之间那点事,她知道。可是她对黄氏这般殷勤,却肯定不止是因为谢荣当了官的缘故。

她决定等谢桦放学回来,好好问他看看。

王氏让撤了骨牌摊子,问起谢葳:“眼见着天气要暖和了,姑娘们也该置新衣裳了。你喜欢什么缎子,回头让铺子里多送两匹过来。”

黄氏对于王氏的示好无动于衷,只低头慢慢地啜着姜枣茶。

谢葳道:“多谢老太太关爱,只是我去年还有好些新衣裳没穿过,我又成日闷在家里,不必新做了。只要拿些杭绫给我,做几件中衣便是。”

111 邀约(单调的宝儿*仙葩+1)

王氏却笑道:“这回可由不得你!”

她放下手下茶碗,说道:“前两日任夫人派了人过来,说是要接新过门的大奶奶过府认门,就选在三月十五,顺便请咱们这些人。特别是任夫人还央他们大姑奶奶在京师捎了好些胭脂花粉过来,特地请府里姑娘们过去玩两日。所以你和琬姐儿都要赶做几件。”

谢葳闻言看向谢琬,谢琬听说是任夫人相邀,心里便不由打起鼓来。虽说本地是有关系密切的亲友邀约新嫁娘过府认门的风俗,可是任家远在邻县,论起亲戚又还是上两代的事,怎么也不该有这样的提议,看来,这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她直觉地回绝:“三月里我答应了去舅舅家,任家我就不去了。”

王氏本来也不希望她去,便就淡笑着嗯了声,没说话了。

府里只有三个姑娘,谢棋在庵里没回来,谢琬又执意不去,那就只能谢葳去了。

谢葳自从知道任夫人有想聘谢琬为媳的念头,当下听说还特地邀请了府里的姑娘去作客,也听出这里头的蹊跷,随即起身走到王氏面前,福了福身,说道:“任夫人这般厚爱,葳儿原不该辞。只是老太太也知道,我如今除了外祖家,哪里也不想去,所以还请老太太代为告罪。”

王氏听说她不想去,眉头便蹙了蹙,任夫人如此看重谢府的姑娘,如果姑娘一个都不去,这让人家如何下得来台?可是谢葳的话也至情至理,她就算执意要她去,黄氏也会竭力阻拦的。

她犯愁道:“这可如何是好?总不能一个都不去,拂了任夫人的美意。”

谢葳看向谢琬,谢琬却捧着那碗姜枣茶,垂头专心致注地喝着,似乎眼下没有比喝茶更值得她去关注的事。

谢葳回过头来。冲王氏笑道:“既如此,何不把二妹妹接回来?说起来没两日便是她的生日了,一转眼她去掩月庵已有好几个月,也该回来了。”

阮氏听她说要把谢棋接回来。身子猛地一震,抬起头来。

黄氏看向女儿,也有着不明之色。

王氏道:“棋姐儿?”

按说谢棋去掩月庵也非长久之计,迟早是要被接回来,如今谢启功对长房的怨念也少了些了,此时让谢棋回来也不是什么不可行的事。而她也确实需要有个人提出来,才好借机下台。可偏偏提出来的人是谢葳,让人一下子吃不准的很。

谢棋设下阴谋虽然主要不是为针对谢葳,可到底最后是把谢葳给坑进去了。王氏只当她恨谢棋恨得恨不能吃了她,如今她不但不提谢棋半个不好。反倒还为她说话,就不能不让人多想了。

“棋姐儿劣根深种,让你吃了这么大个亏,还是迟些再说吧。”她平静地说道。

谢葳到底是真心想把谢棋接出来还是假意,她还得试探试探。免得谢棋回来后又被她暗地里报复。

谢葳叹了口气,说道:“老太太疼惜葳儿,葳儿自知,可是我与棋姐儿到底是姐妹,她虽然对不住我,可事情也过去了,难不成我这辈子都不与她见面了么?

“事实上。她在庵里久住一日,外人对我的议论就要多说一天,少不得到时回过头来,人们还说我心胸狭隘,容不得妹妹。如此,岂不更是于我无益么?棋姐儿若去了任府。外头自然渐渐把这层揭过不提了。说到底,我也是为我自己着想,还请老太太成全。”

谢琬到这时,才从茶汤里抬起头来,望着谢葳。

王氏听得谢葳这番话。心里的疑虑总算消退,遂笑道:“难得你有这份心意,也是棋姐儿的福气。老大家的,你该代棋姐儿谢过葳姐儿才是!”她偏头冲着阮氏说道。

阮氏连忙走过来,笑嘻嘻冲谢葳一裣衽:“我这里多谢大姑娘!”

谢葳微笑避过,退到黄氏身边坐下。

王氏道:“那就这么说定了,回头我禀了老太爷,便把棋姐儿接回来。”

阮氏禁不住满脸喜意。

谢琬对此无话可说。

她就不信谢葳不知道留在掩月庵度过这一年半载才是对谢棋真正的好,她这么扒拉她出来,虽然不知道她有什么真正用意,但能肯定的是不会存着什么好心,可王氏居然也信以为真,就很让人无语了。

不过,只要她不去任府,不跟任家人扯上关系,这些对她来说都不要紧。

谢琪在她生日当天回来了。

她那么样算计谢琬,谢琬当然不会搭理她。在谢棋这种人面前,已经连维持表面的好感都没必要了。

于是她回她的,她过她的生日,谢琬自去看自己的新宅子,并忙进忙出地挑选家俱样子。

梭子胡同的新宅子,大部分保持着原先许家人住着时的格局,只是命人重新将墙糊了白灰,窗户上装了窗纱,园子里多种了些花草,又凿了个长宽三十丈的池塘,种了荷花。

谢琬仍将前院留给谢琅,自己挑了背靠池塘的枫露堂居住。里头一应摆设皆按照颐风院抱厦布置。

北面正堂作常规的花厅。东面一连三间屋全部打通,以帘幔相隔,左右两面都是藏书,正面壁上挂着她收藏的字画,以及魏暹画的那幅松岗图。

而画下一张条几,条几下有张硕大而低矮的书案,可以随便堆放许多笔墨纸砚。书案下首左右各有一张小几,地上依然铺的锦垫,只在靠露台的墙角放着张美人榻,伸手一撑便能把通向荷池的窗户支开,整个屋子显得空旷而随意。

谢琅道:“你这屋子里哪像个姑娘家的屋子,东西也太少了。怎么着也得摆两个博古架,放道屏风什么的。”

谢琬笑道:“又不是拿来当库房。”

谢琅渐渐把书房也搬了过来,大多数时就在这里读书,但住还是在府里。

谢琬并没曾这么快,谢启功如今既交代要晨昏定省,自然要按时应卯,眼下既没有必要因着这么点小事去跟他起冲突,在向王氏下狠手之前,她也需要留在府里关注着他们的动静,所以,在不在梭子胡同住在其次,主要还是为了方便平日行事。

宁大乙不知道怎么打听到她在这里买了宅子,这次送了谢琬一座苏绣屏风为贺,然后跟在她屁股后头进园子逛了一圈,说道:“你们两个人住这么大的宅子,没有几个护院守着可不行。要不要我给你介绍几个过来?”

谢琬咧嘴望着他:“就你那些护院?”

宁大乙大窘,“自然不是上回那些。我有兄弟在振远镖局当差,认识好些从镖局退出来开武馆的人,武馆刚开业,招的那些子弟都是光头百姓,没几个钱的,只图学几招工夫混个差事,他也拿他们充个人数。虽然功夫比不上钱壮,可是做个护院还是绰绰有余。”

谢琬摇着扇子往园子里走,说道:“带几个来瞧瞧吧。”

她把这事交给了程渊和钱壮。

钱壮从中挑了十个人,由一个叫做虞三虎的人为首率领。

谢琬接下来又把身边所有当差的人在宅子里安排了住处,包括钱壮程渊他们。如此一来,她随时带着人过来的时候,便都可以以极快的速度进入工作状态。同埋罗升又采买了六男六女身家清白的下人,用以平日打理宅院。

谢琬把吴妈妈调过来做了管事娘子,玉芳一道随了过来帮着教引女仆。而罗升则从李子胡同彻底撤回来,在谢宅里担任总管事。

梭子胡同俨然成为二房里真正的府宅,在谢琬的授意下,在罗升的总领下,一切井然有序。

忙乎完了这边,舅母就派了齐如铮来接他们兄妹去南源小住了。

谢琬为使得不去任府的理由顺理成章,少不得要挪出几天去齐家住住,所以早前就让人送了信给舅母,于是齐如铮便正好赶在三月十五早上过来,而这时,王氏也率着黄氏阮氏张氏,以及谢棋一道同去任府赴约。

两厢同路到了南源县,便各自分道而去。

任夫人早让人候在大门口,听得王氏等人到来,立即携任如画迎出二门去。

等看见车下下来的是谢棋而不是谢琬,任夫人有些懵了。还是在任如画暗中提醒下才瞬间恢复了笑脸:“可有些日子没见着二姑娘了,真是越发的出挑。”

方才任夫人脸上那一滞,谢棋也看到了,眼下见着她这么装模作样,心里也极不舒服。这几个月呆在庙庵里,清静的时间多,更使她无时无刻不想起任隽,想起与他之间的一点一滴。她为了他,额头上落了个疤不算,这次又被送去了庵里,这任夫人倒好,见了她不但不觉愧疚,还露出这样的神色!

她强笑施了一礼,又跟任如画见礼。

王氏自然把任夫人的神色看在眼里,但是自家惹出来的事,又怎能全怪人家?遂笑道:“我们大姑奶奶也是愈发贵气了,自打你嫁去了京师,我可是再没见过你。早知道姑奶奶归宁在家,很该请过去鄙府坐坐才是。”

任如画笑道:“老夫人厚爱,晚辈可愧不敢当。”

112 狼狈

一屋子人说说笑笑,倒是把方才那一丝不快给掀了过去。

任府里也有两位少奶奶,与张氏年纪不相上下,很快就过来陪客了。而因为来的是女客,虽然是世交,任老爷也只过来打了个招呼就去了前院。任家两位少爷也都过来请了安,只有任隽,从始至终不见。

于是不但王氏心里起了疑惑,就连谢棋也疑惑起来。按理说任夫人这样隆重地邀请他们,不可能不让任隽过来相见。一直等到开饭时还不见他踪影,便就按捺不住问任如画道:“任大姐姐,怎么不见隽哥哥?”

任如画对她那点心思心知肚明,闻言便就笑道:“他呀,前日里他说心里烦闷,正好我们爷要回京当值,便就跟着他上京师去了,估摸着这一去,怎么也得十天半个月才会回转来。”

谢棋一颗心倏地就踩了空。

王氏道:“隽哥儿也是有趣,年纪轻轻,怎么就学大人烦闷起来?”

任夫人笑道:“他就是闲的。——来,尝尝这福建来的柿饼。”

王氏见她岔开了话题,自不好再问。

在花厅里吃了午饭,任夫人母女围绕着婚庆与张氏说了会话,这边厢两位少奶奶已经开好了牌桌,邀请阮氏黄氏上桌子来。谢棋因为见不着任隽,推说犯困,随丫鬟去了歇息。这里任夫人起身与王氏笑道:“我房里藏了两盒好沉水香,不如咱们躺屋里薰着香,好生歇会儿去。”

谢府素来有午睡的传统,王氏正已有些心不在焉,闻言正中下怀,遂笑道:“正是这么说。”

二人到了房里,任夫人吩咐丫鬟薰了香,便就与王氏面对面躺在炕上。

等丫鬟们掩了门,任夫人便道:“我们隽哥儿自打在贵府住了些时日。便好上了薰香,尤其是这沉水香。这两包香,就是他拿给我的。我闻着还不错,便就留着了。”

王氏听她忽然说起任隽。也不知是不是有话要说,便就顺着她的话说道:“我们府里爱点香的就数荣儿。也不知隽哥儿是不是跟芸哥儿学的?”

任夫人笑道:“夫人只知三老爷爱点香,却不知你们三姑娘也甚好此道。尤其是这沉水香。夫人莫非没发现,这香的味道有些似曾相识?”

王氏依言仔细品了品,记起的确是平日萦绕在谢琬身上的味道。遂道:“这么说,隽哥儿是跟着三丫头好上的这口了。”

说完她又有点不安,任隽属意谢琬的事她并不是不知道,此时任夫人独独地跟她说起这个,是什么意思?虽然她知道谢棋跟任隽是没可能了,可她也并不愿意谢琬得了这个便宜。

她望着任夫人。任夫人看出她嗅出点味儿来了。索性支起身子来,歪靠在炕上大迎枕上,正面看向她,说道:“我有桩极头疼的事情,想来想去。除了夫人,再没有别的人能帮我,因此,还请夫人务必帮我这个忙。”

王氏顿了半刻,歪身坐起来,说道:“夫人不妨说来听听。”

任夫人道:“不瞒夫人说,我那逆子。竟然看上了你们家琬丫头!自打从你们家回来,这几个月里茶不思饭不想,人都瘦了几圈。前些日子我打算跟他说门亲事,让他收收心,他却跟我闹起来,并以剃发为僧相逼。非娶那琬丫头为妻不可。

“我跟他父亲百般劝说无果,只得从了他。可我探过琅哥儿的口风,他显然并不同意这门婚事,我回来告诉隽哥儿,隽哥儿索性也饭也不吃了。学也不去上了。你说我把他拉扯到这么大,容易吗我?他这样不体谅我,我竟然连死的心都有了!”

王氏瞠目结舌。

她猜测过任夫人留她进屋是有话要说,却没想到会是这样的事!谢棋苦苦追求任隽未果,如今反而要被谢琬得了便宜?这怎么能行!而任夫人明知道她想把谢棋嫁给任隽,如今还叫她来帮她促成这门婚事,这不是*裸地打她的脸是什么?

她心里憋着气,回答得也斩钉截钉:“二房兄妹的婚事,原是齐家和谢家请了中间人做了公证的,别说是我,就是我们老太爷也插不了手。夫人要是为这个事,还须另请高明。”

任夫人似乎早料到她会拒绝,因而也不动气,反是平静的道:“夫人也别急着拒绝我,这齐家谢家双方商议好的这个我也知道。可是事在人为,谁说有了协议在,你们当祖父祖母的就没办法作她的主?我只问夫人一句,你想不想替你家大老爷分得谢家家产?”

王氏身子一震,腰背也挺直起来。

任家与谢家来往得多,任夫人能洞察到她的私心不是什么怪事,但眼下把这件事跟谢琬的婚事扯上来……看来这任夫人是要跟她打开天窗说亮话了。她看了她两眼,拿起一旁炕桌上的茶润了润喉,说道:“想又如何?”

“夫人若是想替大老爷分得家产,自然是要帮我办成这事。”任夫人撑着身子,说道:“你也知道琅哥儿不擅经营,只要谢琬跟我们隽哥儿成了亲,我自然不许她插手娘家之事。二房少了主事之人,琅哥儿必定乱了阵脚。

“这个时候夫人只要想办法抓住他什么大把柄,劝得老太爷把他从族谱里除了名,这二房的家产于他就没份了。将来你们老太爷百年过世,谢府里剩下的可都是夫人您的子嗣,难道当上了京官的三老爷还会不肯将家产分个一杯羹给自己的大哥么?”

任夫人的话像种子一样立刻在王氏心里生了根,按照她的说法,的确,只要作为谢琬婆家的任家不允许她插手娘家的事,她是一点也没有的。那个时候她想拿谢琅的把柄,实在是太容易了。她随便捏造个什么罪名,就有劝得谢启功踢他出门的可能。

谢荣就是再在乎名声——正是因为在乎名声,他怎么会容许犯事的谢琅留在府里影响他的前途?那个时候自然连他也是不会插手阻止。

谢琬出嫁为人妇,谢琅则已被逐出了家门,原配杨氏留下的血脉就处理得一干二净了。谢宏只要小心等到谢启功死前一直住在府里,那么只要谢启功一死,他就算分不到谢家一半的家产。三分之一是跑不掉的!

这颗种子被她的欲念一吹,顿时在她心底发了芽,抽了须。

二房的重点首在谢琬,只要把谢琬弄出府去。她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她忽然明白她兜这么大个圈子把她们请过来是为什么了。任隽想得到谢琬,而她则须通过踢出谢琬来达到替谢宏争夺家产的目的,只要这门婚事成了,则两厢都能如愿。也之所以这样,任夫人才会胸有成竹地把她那层掩藏着心思揭开来,因为她知道她会动心。

想到这里,她看着面前的任夫人,忽然也觉得心下凛然,这妇人为着自己的儿子,竟能想出这样的奸计。谢琬嫁给任隽之后,谢琅好歹也算是他们的亲家,她这么做,委实也算得上不择手段了。

想想谢棋为了任隽低声下气那么多年,若不是这任夫人如此自私势利。怎么会落到一败涂地的地步?如今这事虽然于谢宏有好处,可她若这般帮着她聘到了谢琬,那谢棋怎么办?她可以为了谢宏放弃任隽,可怎么着,她也替得谢棋讨回点什么吧?

要不然,谢棋额上那道伤,岂不白落了?

“夫人这话。确实令我十分动心,不过,还不够。”

任夫人料到她会讨价还价,因而也就问道:“不知夫人还要些什么?”

王氏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