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春闺记事-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了这个,还有其他的。
吃了这么大的亏,朝廷不可能这样算了的。
又要重新选将、重新征兵。一旦用兵。就要加重赋税。百姓们又是一番折腾。
宋盼儿也知道这些……
“说到底。就是主帅窝囊了些。”宋盼儿道。
这个话题有点沉重,宋盼儿和顾延臻都不喜欢,而孩子们又听不懂。就将话题转移到京里的人情往来上。
谭家已经派人向宁家提亲,想替谭贵妃的胞弟——谭家长房的八少爷求娶太后娘家的侄女宁媗,是京里最热闹的话题了。
宋盼儿也听说了。
两大望族之间联姻,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我听大嫂说,京里不少人家眼馋着,看准了谭家的那位八少爷。听说这位八少爷五六岁上,总是谭贵妃娘娘带着,姐弟俩情同母子。”宋盼儿对顾延臻道,“谭贵妃娘娘,将来是做皇后的命。如今娶了太后的侄女,只怕后位已定的……”
顾瑾之、朱仲钧和煊哥儿、琇哥儿一样,安静坐着喝茶。
大人说话,没有孩子插嘴的份。
可是这个话题,他们几个孩子一点兴趣也没有,只想赶紧散了,各自回房。
可谁也不敢所有表示。
朱仲钧也想快点走。
谭家打什么如意算盘,京里人尽皆知。和太后娘家联姻,取得太后的支持,只怕素来都是谭家的计划。
当然,除了谭家,也没人有资本打宁家的主意。
宁萼那种性格,任何比他们家门庭低的,都视为巴结。
整个京里,大概只有谭家上门求娶,他才觉得人家和他们家门当户对吧?
“后位定给谁,也轮不到咱们家娘娘……”顾延臻文不对题的回答着,“你操这个心!”
“我是操心这个吗?”宋盼儿反驳。
他们俩话不投机,有点要吵起来的感觉。
煊哥儿和琇哥儿立马忐忑不安,求助般看向了顾瑾之。
顾瑾之便起身,打断了母亲的话:“娘,我们先回去了……”
宋盼儿也知道自己说话有点急了,只怕孩子们正不自在,也没有挽留他们,让丫鬟们送着出门。
从上房出来,朱仲钧往外院去,顾瑾之往回走。
两人要同一段路。
朱仲钧问顾瑾之:“安南国什么事?”
安南国出事的时候,他刚刚穿越到这个世界,不甚了解。
顾瑾之就将陈煜朝的事,仔细说了遍。
“和历史上也能对的上。”顾瑾之道,“历史上的安南国叛乱,也是打了两年多。之后,安南国就并入了疆土,成为安南布政司,不再是属国。”
朱仲钧沉默着。
“安南国,是不是后来的越南?”他问顾瑾之。
对于历史,他不算熟悉,可政客的敏锐不减。
顾瑾之点点头:“应该是。可能版图有点出入,但大致就是后来的越南了……”
“我记得越南的战争里,有个很重要的工具,是不是它制约了平乱?”朱仲钧道。
“什么?”顾瑾之对战争没什么兴趣,对这个时空战争更是知之甚少,她一时想不到。
“大象啊。”朱仲钧道,“大象皮厚肉粗,又硕大无朋,弓箭对它的作用很小。越南素来有驯养大象,作为战争的秘密武器之一。”
顾瑾之隐约记得的,是历史书,非战争史书……
“极有可能。”顾瑾之赞道。“难为你想起这个。安南国的兵力和武器都不及咱们的,境内又非崇山峻岭,仅仅是江河多。渡江并非难事,打了这么久都没有进展,还传回全军覆没的话,足见安南有咱们不及的东西。”
朱仲钧抿唇微笑。
“这场战争要想结束,需要有对付大象的方法。”朱仲钧道,“我倒是有个现成的法子可以盗取……”
而后,他没再说什么,转身从岔路。去了外院。
顾瑾之没有听到下文。心里颇为不舒服。
她一整晚都在想如何对付大象,朱仲钧说的法子是什么。
大象太过于庞大,弓箭又无用;火炮的话,尚未来得及填充。大象早已冲过来;或者早填充好了。迎上大象就射击。未必就能一击即中。击不中的话,又来不及填充,跑又跑不过。只是被踩死的命运……
想了一会儿,到底对战争不熟悉,又不太了解大象具体的习性,慢慢便睡熟了。
朱仲钧却没睡。
他盥沐之后,把丫鬟们都遣了下去,只留下孙柯在跟前说话。
他问孙柯:“你们到京里来的这些人来,有谁曾经去过南边驻防,或者本身就是南边的人?”
孙柯不明所以。
他认真想了想,道:“姚问错是广西的,他家里是做响马的。”
朱仲钧一听这话,眼睛都亮了起来。
“你仔细说说……”
“王爷,不必多说,姚问错是宁大人的死士,忠心耿耿的。他家里是响马,朝廷叛乱的时候,他爹被杀了,他和几个叔伯被抓。是宁大人见他力大如牛,才守在麾下,还将他叔伯和爹的全尸还给了他,替他安葬。”孙柯道。
朱仲钧笑意更胜。
孙柯也看得出朱仲钧和宁席不是一条心,这很好。
能当面点破,就更好。
朱仲钧平日里也不在孙柯面前装傻子。
此刻,倒有捅破窗户纸的意思。
看到朱仲钧的笑,孙柯一颗忐忑试探的心,也缓缓归位,他也难得的笑了笑。
“每个人都有缺点。”朱仲钧笑着对孙柯道,“这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安南国的战事,你也听说了的。不管是不是全军覆没,必然是吃了亏的。朝廷要重新派军,我会自荐,将王府的护卫军全部充作增援。你也是要去的,我要你立一个大功。。但是你身边,必须带个对南方情况熟悉的人,否则没有信服力。你敢不敢?”
孙柯听了,眼角直跳。
他不敢自负有才,但是能有机会去战场,也许是他一展身手的运气。
一旦胜利,回来之后,他就是能和宁席并肩的。不在兵部做事,也能派个布政司的指挥使,地位不会比宁席差。
“当然敢!”孙柯沉声道,“谢王爷栽培!属下定不会辜负王爷厚望。”
“好。”朱仲钧笑起来,“有这个心就足够了。那个姚问错,你仔细说给我听,我帮你想个法子,咱们将他拉拢过来……”
孙柯笑着道是。
他努力将自己认识的姚问错,一点点说给了朱仲钧听。
“……他娘呢,他的兄弟姊妹呢?”朱仲钧听了半天,发现孙柯口中的姚问错,是个铁血汉子,没什么嗜好,很难下手。
可他家里是响马,他爹和叔伯兄弟都死了,那么母亲和姊妹,应该是跑了的吧?
孙柯愣了愣。
“没听他说过……”孙柯道,“他未必在意。”
“有情有义的人,都在意!”朱仲钧笃定道,“他越是不说,说明他心里越是放不开。你记着我的话,带着他过去的时候,想法子帮他寻找家里人。一旦找到了活的,你就是他最大的恩人,将来他就是你的亲信。”
孙柯道是。
朱仲钧笑了笑,又将他对大象的了解,一一说给了孙柯听。
两人一直说到了鸡鸣时分。
第二天,果然有了准确的邸报到达朝廷。
安南的平叛军,在鸡陵关中了埋伏,又在嘉林江被偷袭,损失尽一半,主帅请求增援。
——*——*——
第240节帮忙
安南弹丸之地,一场平乱,朝廷派出的兵力,足足是安南国的两倍,居然打了一年多。不仅仅没有捷报,还需增援。
这让皇帝和朝野都震怒。
元平侯姜梁自然是首当其冲。
皇帝敬重姜梁是老臣,又手握天下兵马,且对他和太后匡扶有功,向来倚重和尊敬姜梁的,这次却在大殿之上公然怒斥他用人不当。
满朝文武便都知道,皇帝这是气急败坏。
他登基以来,去年不仅仅对安南用兵,也对西北鞑靼人用兵。
西北用兵也是吃败,勉强压制住了鞑靼人,让皇帝心里不快。
如今安南国又败,他的怒火就克制不住了。
皇帝在早朝的时候大发雷霆,怒斥元平侯姜梁;夏首辅进言,也挨了骂;连顾延韬劝说,也被骂了回来。
这件事,很快就传了出来。
朱仲钧也听说了。
他和顾瑾之说这件事:“皇帝登基以来,屡战屡败,这叫他脸上无光。将来若是朝政无力,史官的笔下,他就是个昏聩君王,他输不起的。这次是个机会。安南的平乱军肯定要换主帅的,不管谁去,只要胜利了,就是锦绣前程。”
他说话的时候,一脸势在必得。
“你想去?”顾瑾之问他。
他当年服兵役,也是应付差事,只在海军呆了两年。
“你懂行军打仗吗?”顾瑾之又道。
朱仲钧白了她一眼,道:“我是傻子。怎么能行军打仗?我想把王府的护卫军全部给朝廷,作为增援,推荐孙柯做主帅……。”
顾瑾之沉默了下。
她问:“你去说?”
朱仲钧脸色微敛,没有开口。
“要不,我去帮你说?我推说是我大伯的意思。皇帝只会猜疑我们顾家想在这个当口立功,利用你这个傻子。”顾瑾之道,“你去说,皇帝估计又该多想了……”
朱仲钧却盯着她看。
他目光里,又几分犹豫。
想了想,他道:“不必了。我自己想法子。”
说罢。便要走了。
顾瑾之追上几步,拉住了他的胳膊。
“朱仲钧,你到底怎么想的,就不能告诉我吗?”顾瑾之紧紧攥住了他的袖子。道。“上次也是。这次又是。你若是总如此,我以后也不再问你了。”
朱仲钧目光一沉,道:“让你去说?回头你又想。我总是利用你!”
顾瑾之心头微滞。
“你没说过这种话?”朱仲钧反问她,“你上次就说,我总是利用你。这次让你去说了,哪天不如你的意,你又该如此想我…。。。不告诉你,你就多心;告诉你,你又想不通!”
顾瑾之噎住。
她是说过这种话的。
前世的时候,朱仲钧也的确经常让她帮忙办这样的事……
那时候的心态,也的确感觉他是在利用她。
她一时间,半句话也说不出来。
“我帮你办!”顾瑾之最后道,“这次,我送上门给你利用,我自愿的。”
说着,不知为何,她自己噗嗤笑了起来。
朱仲钧瞪了她一眼。
见她说得并不好听,却紧紧攥住了他的袖子不松开。
这让朱仲钧倏然感动,心里暖暖的,就无视了顾瑾之的嘴硬。
——*——*——
皇帝龙颜大怒,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顾家内宅依旧安静。
顾瑾之和母亲去了趟顾家老宅,看望大嫂和三嫂。
她说,想去看看大嫂和三嫂的胎儿……
这方面,顾瑾之比较热心,宋盼儿不疑有他,带着她回去了。
顾瑾之来,大伯母几个人自然都非常高兴,留她们娘俩吃饭。顾瑾之给两个孩子诊脉。
大嫂有点虚,三嫂一切正常。
说了个食疗的方子给大嫂,就没有再说什么。
大夫人也趁机和宋盼儿八卦京里的事……
“胡家极力想将胡婕嫁到谭家做继室。”大夫人对宋盼儿道,“谭家那样的门第,连建昭侯府的嫡女都贴上去,哪里轮得到胡家?胡婕若是永熹侯府的嫡女,还另说的,偏偏又不是……”
宋盼儿就哈哈笑起来。
她也觉得京里的人情往来,有时候比较有趣。
建昭侯府是五姑娘未来的婆家。
听到这话,五姑娘有点不快。
申王府都愿意把女儿给谭家做继室,何况是建昭侯府?怎么大伯母只提建昭侯府呢?
五姑娘不敢说什么,在心里堵了口气。
她是希望自己嫁得比所有人都好。
偏偏大伯母拿她的婆家取乐……
大夫人几个在说话,倒也没留意到旁边的五姑娘。
说了半天的话,就到了大伯下朝的时辰。
顾延韬回来的时候,阴沉着脸。
顾瑾之和宋盼儿就趁机告辞。
第二天,顾瑾之又要进宫去看太后娘娘了。
宋盼儿好奇笑道:“这些日子你是怎么了?既去瞧你大嫂和三嫂,又要进宫瞧德妃和太后。可是有什么事?”
“三公主也满月了,正好去瞧瞧她身子如何。”顾瑾之笑道,“娘娘也刚刚坐完月子。太医的话,娘娘都不爱听,只还听我一句半句的。顺道再给太后娘娘请安。”
说得蛮有理的,宋盼儿就不再追问,叫人派车,送了她出门。
朱仲钧也跟着去了。
进了宫里,两人径直往坤宁宫去了。
坤宁宫今日肃穆安静。
谭贵妃和张淑妃正在太后跟前说话。
两人脸上也是小心翼翼。
她们倒也没事,就是平常的循例请安。只是不敢嬉笑。
太后自己,也无笑意。
看到朱仲钧和顾瑾之进来,脸上总算添了几缕明媚。
谭贵妃和张淑妃很识趣,立马起身告辞。
太后让朱仲钧坐到了她的身边,笑着拉了他的手,又叫人给顾瑾之端了锦杌坐。
“今天怎么想起来瞧瞧哀家?”太后问顾瑾之,“哀家也好些日子没瞧着小七了……”
顾瑾之道:“我昨日还做梦,梦着了您,就想您了。”
太后哈哈笑,问顾瑾之什么梦。
“梦着划船。”顾瑾之道。“您和王爷、成姑姑坐在船头。我在船尾划,船篙太沉手了,打了水将您的衣裳弄湿了,心里害怕。您却拿了荷叶饼给我吃……乱七八糟的。也不知在哪里划。也不知怎么回事。只是那荷叶饼好吃极了。”
太后又笑。
“你是想哀家了,还是馋了?”太后道,然后问身边的成姑姑。“荷叶饼是什么?”
成姑姑也笑,道:“奴婢倒不知道。不过,宫里刚刚做了芙蓉酥饼,瑾姑娘要不要尝尝?”
朱仲钧连忙道:“我要我要!”
太后就溺爱看了眼他,叫成姑姑去端了点心来。
顾瑾之和朱仲钧不客气吃了起来。
太后见他们吃得开心,心里也高兴,阴霾散去了些许。成姑姑又在一旁劝太后也用些,太后自己就尝了半块。
从前日开始,太后就没什么胃口。
吃了半块饼,胃口微开,又让成姑姑捻了小半块给她。
吃完毕,洗了手,顾瑾之又说想去看看德妃娘娘和三公主。
太后就让个小宫女陪着她去了景和宫。
三公主已经不住在景和宫了。
自从满月,三公主就另外分了宫殿,有了专门的嬷嬷和宫女服侍她。
德妃一整日也没事,懒得下床。
顾瑾之来的时候,她仍在床上半卧着。
看到顾瑾之来,有个人能和她说说话儿,她也高兴。
她问顾瑾之:“你听说安南那边出事了吗?皇帝为了这个,不仅仅骂了朝臣,连谭贵妃和张妃也挨骂了……”
顾瑾之说略微听说了些。
“内帏不得妄议朝政。”德妃笑道,“听说挂帅的,和张家有点亲戚。张淑妃不过是问了句,就惹得皇上龙颜大怒。谭贵妃帮着劝了劝,也挨了骂。足见,太过于机灵也不讨喜。”
顾瑾之就想起方才在坤宁宫看到的谭贵妃和张淑妃。
她笑笑听着,没有接话。
德妃又问她知道不知道谭家再和太后的娘家结亲之事。
“听大伯母说过的……”顾瑾之道。
“这些日子,宫里特别不安静。”德妃道,“先前说谭家要娶太后娘娘的侄女,不少人就往谭贵妃跟前凑巧,皇上也多有赏赐。可前日,明明没有谭贵妃什么事,皇上却连她也骂了。真叫人摸不着头脑。幸而兰儿叫我称病托大,别搀和这些。”
顾瑾之微讶。
她倒不知道,德妃身边的宫女,还有这等见识。
“反正我在月子里,不掺合她们的事。”德妃道,“只是人心惶惶的。大伯说了什么吗?”
顾瑾之进宫,是为了帮朱仲钧实行计划,并非帮德妃传话。
“没。”顾瑾之笑道,“这些事,我哪里懂?若不是娘娘告诉我,我也看不明白……”
德妃就抿唇笑了笑。
她也觉得顾瑾之除了医术好,其他方面不够机灵,就没有为难她。
德妃拉了顾瑾之说了半天的话,又和顾瑾之去了三公主的宫里,看了回三公主。
三公主正在睡觉,顾瑾之便没有打扰。
她回到了坤宁宫,又少坐了片刻,就和朱仲钧出宫回家了。
皇帝晚些时候,就听说了今日顾瑾之和朱仲钧进攻了。
顾瑾之还去看了回德妃和三公主。
想起顾瑾之素来谨慎,不轻易入宫,皇上觉得有点反常。
他仔细想了想,就想到了顾延韬。
而后,又想到了庐州王府的护卫军……
——*——*——
第241节献计
从宫里出来,顾瑾之和朱仲钧又去了老宅。
顾延韬不在家。
大夫人出来迎接他们,有点惊讶。
顾瑾之昨天来了,今天又来,不同寻常。
“可是有事?”大夫人请了顾瑾之和朱仲钧到上房坐了,丫鬟们上了茶之后,就开门见山问了。
朱仲钧埋头不理,端了茶一口气喝了,显得很渴。
然后又拿了茶盏给丫鬟。
大丫鬟机灵,连忙又去给朱仲钧添了茶水。
顾瑾之就笑着回答大夫人的话:“没事就不能到您这里坐坐?我想您了啊……”
大夫人笑起来,轻轻刮了下她的脸:“这嘴今日是抹了蜜?说吧说吧,到底什么事?是不是你大哥叫你办事来了?”
她没往朝堂方面想,只是想到了顾辰之。
“没有。”顾瑾之道,“大伯母,大伯什么时候回来?我有点事想和大伯商量商量……”
大夫人微讶。
她不解看了眼顾瑾之。
顾瑾之又问:“已经下朝了,大伯是在宫里,还是在衙门?”
大夫人一头雾水,见顾瑾之不肯说,一副大人的模样,又想笑。
“真有急事?”大夫人哄着顾瑾之,笑道,“我派个人去寻寻?”
顾瑾之则说好。
大夫人不知何故,却也当成玩笑,笑着吩咐丫鬟,让去二门口寻个小厮,让去找找大老爷回来。
正说着话儿。五姑娘顾珀之进来了。
她也吃了一惊,问:“七妹怎么又来了?”
大夫人就咳了咳。
五姑娘也自悔失言,有些尴尬站在那里,想怎么描补一番。
顾瑾之平常是不怎么登门的。昨日来了,今日又来了,难免叫人以为大夫人生病了。
五姑娘在大夫人身边半年,也知道大夫人是真心疼她,有点感情的,所以才失言。
虽然她昨天还在为大夫人打趣她未来婆家而不高兴……
“我来瞧瞧大伯。”顾瑾之笑道,“五姐从哪里来?一脑门子汗……”
五姑娘刚才走得急。额头的确有汗。
她是替大夫人给三奶奶送吃的。
“去了三嫂那边。”五姑娘回答道。
大夫人就趁机问了问药铺里的情况。
得知最近都不怎么做生意。顾辰之只是在学些基本功,大夫人微微颔首。
然后又问了遍老爷子的身体。
昨日宋盼儿来,大夫人已经问过了。
顾瑾之还是一一回答。
说了大约两盏茶功夫的话,朱仲钧开始拉顾瑾之的袖子。显得很耐烦。
他长得五官俊美。可模样傻傻的。就让他的俊朗打了折扣。五姑娘看着他痴傻的玩顾瑾之的衣袖,心里不由一阵感叹。
为了这么个傻子,顾瑾之一生都搭进去了。真可惜!
要是换了自己,宁愿不要那富贵。
“怎么了?”顾瑾之则不烦,低声哄着庐阳王,问他什么事,很有耐心的样子,让大夫人和五姑娘都从心里赞她懂事。
“什么时候走?”庐阳王小声问。
大夫人就趁机道:“王爷怕是烦了。瑾姐儿什么事,告诉大伯母,回头大伯母再告诉你大伯?”
顾瑾之没有犹豫,立马道:“还是我亲自和大伯说吧……”然后转头,轻轻捏了捏庐阳王的手,道,“再等一会儿就回去,好不好?”
庐阳王的表情有点受伤,虽然有点不情不愿,仍是点点头。
他不高兴的时候,嘟起嘴巴,十分惹人心疼,怪不得太后娘娘那么疼爱这个小儿子,大夫人忍不住想。
念头一闪而过,就转到了顾瑾之身上。
大夫人终于对她的来意有了点重视。
看她这样子,是有非常重要的事,还非得告诉大老爷不可。
三房有什么事,能让顾瑾之一个小姑娘出面来说?
只有老爷子的事。
大夫人又想起过年的时候说老爷子阳寿将尽,不由在心底咯噔了下,神色微微不安看了眼顾瑾之:“瑾姐儿,是不是你祖父有什么话,让你带给大伯?”
顾瑾之微讶,忙道:“不……不是啊……”
她这个表情,让大夫人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测,肯定是老爷子有事。
大夫人就坐到了顾瑾之身边,拉住了她的手,语气恳切问她:“你祖父怎么了?好孩子,你告诉大伯,不还是告诉大伯母一样?不管祖父什么事,回头也要大伯母帮着操办……”
五姑娘则在想,老爷子是不行了吧?
想到这里,她竟然有点高兴。
祖父要是死了,就是他们二房承爵,她也能有个做了国公爷的亲生父亲,这比较光彩。
五姑娘从小跟老爷子不熟,除了逢年过节见一面。
每次见面,老爷子都说冷冷清清的,让人难以亲近。
五姑娘又不是个多情的人。
老爷子对于她而言,就是个陌生人。
她听母亲说,一旦老爷子没了,就是他们二房承爵,她才对那个祖父有点上心。
不像顾瑾之,从小跟着老爷子学艺,跟老爷子感情好。
虽然心里高兴,却也知道不能表露出来,否则大伯母要生气的,所以五姑娘垂了垂脑袋。
等她把情绪掩饰好,再抬起头的时候,发现庐阳王正在看她。
这让她有点不自在,好似自己的小心思被人看穿了般。
她就瞪了眼庐阳王。
庐阳王不安的又拉顾瑾之的衣袖,显得很害怕。
顾瑾之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大夫人的话,又被庐阳王拉着……
她只得先回答庐阳王的问题。
庐阳王怯怯指着五姑娘道:“她……她瞪我。小七。她欺负我……”
五姑娘有口莫辨。
大夫人则大惊,忙起身道:“珀姐儿,快给王爷陪个不是!”生怕庐阳王去太后那里告状,又对庐阳王道,“王爷误会了,她眼神有点不太好……”
“她就是瞪我……。”庐阳王不依不饶。
他这么一闹,大夫人只顾哄他,根本没心思再追问顾瑾之来的目的。
庐阳王却不听。
大夫人和五姑娘只得不停给他赔罪。
他的脾气,一直闹到丫鬟进来说,大老爷回来了。他才停止。
顾瑾之忙起身。和大夫人一起,到了院门口迎接大老爷。
大老爷对顾瑾之说不上好感,因为在朝中挨了骂,没什么好心情。冷冷冲她点点头。就移步进屋。
大夫人忙服侍他梳洗更衣。
梳洗毕。丫鬟端了茶来,大老爷坐下喝茶,这才问大夫人:“派人寻我。什么事?”
“我哪有什么事?”大夫人就笑着,指了指顾瑾之,“瑾姐儿说,有话告诉大伯。”
大老爷眉头微蹙,有点不解看着顾瑾之。
顾瑾之站起身,道:“大伯,是我有话想和您说……”然后看了眼大夫人和五姑娘以及满屋子服侍的丫鬟们,又道,“能单独和您说吗?”
大老爷眉头蹙得更深,料定顾瑾之没什么大事,有点不乐意。
他和大夫人一样,见顾瑾之来,就以为是老爷子的事。
大老爷对老爷子更是没好感的。
“我今天和王爷进宫了。”顾瑾之见大伯也误会了,就笑着提示,“从宫里出来,就到了您这里。”
大老爷目光一怔。
大夫人也错愕。
五姑娘也在心里想,是不是德妃娘娘或者三公主的事?她不由竖起耳朵听。
大老爷没有再犹豫,举步去了小书房,顾瑾之忙跟上去。
小书房在正院的东面,紧挨着东次间,小小的两间,摆满了书籍,还有些不紧要的奏章……
两个小丫鬟在这里服侍。
顾延韬坐在书案后,顾瑾之就站在书案前。
院子里的一株海棠,正巧在窗口,攀沿伸展,几乎要探入书房。
“什么事?”大老爷问顾瑾之。
“我今日进宫给娘娘和太后请安。听娘娘说,皇上最近不太高兴。因为安南国主帅的事,张淑妃问了一句,皇上不仅骂了张淑妃,连在场的谭贵妃娘娘都骂了。”顾瑾之不疾不徐,慢慢说道,“皇上应该很生气吧?”
岂止是很生气?
皇帝简直是暴怒。
谁说情也没用,非要把平乱的主帅抓回来斩首,重新选将……
内阁不同意,正在和皇帝僵持不下。
顾延韬都快没辙了。
遥天路远,中途斩将更加影响士气。不管主帅多大的错儿,革职就好,等打完了仗再处置,才是妥善方法。
顾延韬也头疼。
“娘娘还说了什么?”顾延韬没有回答顾瑾之的话,而是问道。
“娘娘说,她才出月子,身子不太好,懒得搀和宫里的事,所以没有迎上去。如今她独善其身,大伯可以放心她……”顾瑾之又道。
顾延韬就以为顾瑾之只是替德妃传话的。
他脸上,不耐烦又浮上来。
“她懂得顾好自己,这很好。”顾延韬冷冷道,不甚关心,“就这事?”
他有点想发火。
“不是。”顾瑾之道,“回来的路上,我想了想,皇上不太高兴,大伯在内阁做事应该也不顺心。我能不能替大伯出力……”
顾延韬就抬头,盯着她。
“……王爷这样听我的话,若是我让他同意将护卫军做增援,粮草也从庐州的赋税里出,岂不是替皇上解忧,让大伯宽心?”顾瑾之道。
顾延韬愣了愣。
笑意慢慢从他眼睛里透出来。
“这是你的意思,还是你祖父跟你说了什么?”顾延韬终于笑了。
“是我的意思!”顾瑾之道。
顾延韬却想,肯定是老爷子指点顾瑾之的。
这么一番话,只怕连顾延臻都没这个能力想到,何况年纪小小的顾瑾之?能想到这样的,顾家除了顾延韬,就是老爷子了。
第242节同意
安南国这件事,对于很多人是场灾难。
比如兵部尚书、元平侯姜梁;和主帅有关系的张家;还有当初举荐那位主帅的其他武官。
他们都没有逃过皇帝的责骂。
对于其他人,则是个机会,比如顾延韬。
顾延韬的势力,一直无法渗透到兵部。没有兵力作为后盾,在朝中再显赫也显得单薄。
伴君如伴虎,要是皇帝哪天过河拆桥,顾延韬连反抗的余地都没有。
可他是书生出身,那些武官根本不搭理他,邀买不到人心。
而这次,是个好机会。
可是他没本事表现。
虽然他知道庐阳王有六万护卫军,却不敢利用。一来顾瑾之和庐阳王尚未大婚,顾家和庐阳王的关系不是很牢靠;二来太后太过于重视庐阳王,一个不慎就得罪了太后。
一旦利用不好,就功亏一篑,连顾瑾之的婚事也要搭进去,得不偿失。
皇帝是孝子,太后是万万不能得罪的。
如今,顾瑾之居然主动来说这件事,不由叫顾延韬大喜过望。
他总觉得,三房因为跟老爷子亲近,对顾延韬和顾家,总保持一种隔岸观火的态度,从来不想救急。
这次,老爷子居然大发善心。
顾延韬又想起上次大夫人说,老爷子安排了一出好戏,替他跟向梁讨了个保命符。
老爷子是不是人之将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