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代神医在明朝-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针张力取穴少商,这少商穴位于手部大拇指指甲外侧。



  第二针张力将患儿翻过身来,针刺大椎穴。这大椎穴在后背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凹陷中,大概位置就是颈部和背部连接处的脊柱附近。



  少商穴为肺经之井穴,点刺出血有清热醒神的作用,大椎为手足六阳经及督脉交会穴,具有疏风解表、泄邪清热的作用,两穴配合退热效果十分明显。



  捻转运针约摸一刻钟之后,患儿高热已经明显褪去,精神也有了好转,双手也不乱抓了。



  眼见儿子的病情在短短的一刻钟就有了起色,李掌柜夫妇惊喜莫名,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施针告一段落之后,张力擦了擦头上的汗水,对康兴安道:“我开个方子,你赶快去药铺抓药。”



  “好咧!”康兴安已经习惯药童身份,忙不迭地高声应道。



  张力又琢磨了半晌,才道:“黄连,黄芩,干姜,半夏,枳壳,川郁金,莱菔子……”



  然后又详细说了分量,康兴安细细记下以后就去快步走出了屋子,前去抓药。



  看着李掌柜夫妇期待的眼神,张力淡淡一笑,道:“孩子已经没有大碍,还算幸运……”



  话还没落地,李掌柜夫妇二人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喜极而泣:“多谢小神医救命之恩!”



  张力连忙将他二人扶起来,安慰一番。



  李掌柜摸出身上的银子,一看只有四五两,有些尴尬地道:“小神医且等我回去取钱,在下当奉上白银二十两,以谢小神医救我儿性命!”



  张力摇摇头,阻止了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孩子病情虽然危急,不过所幸方子里的药材都不算贵,加上金针的费用,十两也就足够了。”



  张力收诊金有个原则:官宦人家治病,诊金多多益善;升斗小民治病,只收成本;而像李掌柜这种殷实人家但也不算是豪门大户的,却也不随便敲人竹杠,差不多就可以了。



  不多时,安子将药材都买了回来,煎药给孩子服下以后,患儿又减了三分。



  因为是小孩子患病,张力怕病有反复,将孩子留在了自家厢房里观察,有点住院的那意思。



  三天以后,在张力的精心治疗下,孩子已经大好了。张力又开了方子,嘱咐李掌柜用法和注意事项,这才将千恩万谢的李掌柜送走。



  恒兴行,登州府最大的商行,店铺就开在蓬莱县衙前街。



  短短七八年间,恒兴行因为货源充足,官方背景浓厚,逐渐在蓬莱县城乃至登州府稳稳站住了第一的位置。



  恒兴行账房内,一名身穿蓝色锦袍的中年男子,正垂手站在一位老者的下首。



  那老者约摸五十多岁,身穿一件靓蓝色彩晕锦上衣,腰间绑着一根赭色蛛纹腰带,手上戴着一枚祖母绿的大扳指,而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则是老者的眼睛,因为他的眼睛特别的小。



  “呯——!”老者怒气冲冲地抓起桌上的茶杯,砸向了地上。



  “明叔——”蓝袍男子一脸惊恐,话音带着一丝颤抖!



  那名叫明叔的小眼睛老者怒道:“庆安,这批货销不掉,你就给我自个儿掏腰包吃了!”



  叫庆安的蓝袍男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明叔,小侄,小侄我哪里吃得下啊!这整整有一万四千两的货物,小侄我倾家荡产也吃不下啊!”



  明叔皱了皱眉头,绷着的脸也松了下来,明显他也清楚庆安根本无力吃下这批货。



  沉默片刻,明叔道:“庆安,这批货我好不容易从族长那要过来,说好的四个月出清,现在你才告诉我根本卖不动?”



  庆安一脸苦色,几乎带着哭腔道:“明叔,小侄这两年也为家族出了不下五万两的虎鞭了,一直没出什么纰漏,哪曾想这次却……”



  明叔道:“你一向办事还算稳妥,到底怎么回事?”



  庆安连忙道:“小侄负责这登州府东货的销售,其中最大宗的虎鞭一直都有稳定的客源。登州府的知府李大人每年都要买一万多两银子的虎鞭,可是这次他却将货退了回来,说是以后也不再要了……结果李大人这一退货,登州官场和大户人家纷纷跟风,我这边的虎鞭根本卖不掉了……”



  明叔皱眉道:“当初我们范家为了打通李大人那边的销路,没少使银子,怎么他说不要就不要了?”



  原来恒兴行是范氏家族开的!



  范家,八大晋商之首。它的发家史就是一部大明百姓的血泪史!



  建奴缺粮、盐、铁、火药、布匹、丝绸,这些范家都给他们送货上门!



  而建奴控制地区的特产,被称为东货的虎鞭、鹿茸、貂皮、东珠等等,范家也通通上门收货!



  所以,建奴以战养战,越打越强!



  再过几年,建奴根本不需要出卖货物,只靠每年从大明腹地劫掠的财货,就足以换取所需要的一切物资!



  这一切,拜晋商所赐!



  满清立国之后,为表彰晋商的“功勋”,晋商中实力最大的八家,被封为“八大皇商”!



  范家,正是后来的“八大皇商”之首!
第二十六章 济世医社
  不过在崇祯四年,鞑子还需要以“东货”来换取物资,恒兴行就是范家开在登州的销售基地!



  范庆安道:“明叔您老人家管着整个山东的这摊子事,在济南有所不知,最近这蓬莱县城中,来了一名年轻的郎中,叫做张力,他手上岐黄之术非常了得,又更擅长金针回阳之术……”



  明叔叫范永明,此刻他打断了范庆安的话:“你说这人做什么,有什么相干?”



  范庆安讪讪一笑:“明叔有所不知,就是他治疗李大人的阳虚之症,大有起色,李大人才退了我们的虎鞭,还带动了其他人也对我们虎鞭和鹿茸的销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范永明有些不相信:“什么?就凭一个小小的郎中?!”



  范庆安点点头,垂手而立。



  范永明那小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你说叫什么来着——张力?”



  ……



  这天李掌柜带着孩子来找张力复诊,张力详细检查了一番之后,确认孩子已经基本康复,便开了副温补的方子,让李掌柜回去给孩子煎服,以巩固疗效。



  李掌柜正要告辞离去,张力忽然想起一事,开口问道:“李掌柜,你是做头口生意的,听闻你岳父也开着一家大商铺,在下有件事想拜托李掌柜。”



  李掌柜一听张力这么说,忙不迭地应道:“小神医有什么话但讲无妨,不管什么事,我李老四能办到的自然不在话下。就算是棘手之事,怎么也得想法子给小神医办了!”



  张力沉吟片刻,道:“不知你们商行在金州卫可有分号?”



  李掌柜一愣,旋即明白过来,有些为难地道:“我和我岳父的商行在金州卫都没有分号呢——”很快李掌柜眼睛一亮,喜道:“我家头口店的部分马匹就是金州卫那边流过来的,小神医你知道,咱们山东不产好马,塞外蒙古人那边良马很多……”



  话没说完,李掌柜略微有些迟疑,不肯继续说下去。



  张力心里明镜似的,大明现在闭关锁国,严禁与蒙古和女真人交易,想必李掌柜的马匹是蒙古走私过来的。



  张力微微一笑:“李掌柜无需多虑,若是你在金州卫那边有关系的话,烦请帮我给母亲带个口信。”



  李掌柜一听是这事,连连答应。



  张力想将母亲和康大伯都接过来,于是细细叮嘱了一番,最后又给李掌柜说明了那莲花屯的详细所在,李掌柜这才告辞而去。



  ……



  这段时间从莱州府逃难来的流民明显多了起来。蓬莱县城太小,于是知府李大人下令,将流民安置在蓬莱城外。



  明代的养济院类似于后世的民政部门,有着半官方的背景。每天登州府衙都会通过养济院对城外的流民施粥,不过登州府存粮也不多,城外竖起的十口大锅无非也就是些米汤罢了,根本见不到粮食。



  流民中的青壮还可以在蓬莱县码头卖些苦力,毕竟蓬莱临海,海商还是比较发达的,每天码头上都停满了装货卸货的海船。



  明代本来是实行严格的海禁,不过到了明末,海商势力急速膨胀,官府收了银子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根本不管什么海禁不海禁的了。



  就在三天前,蓬莱县突然关闭了城门,附近卫所的兵卒们接管了城防,所有人许出不许进!



  整个县城流言四起,有说孔有德大军杀过来了的,也有说城外起了瘟疫的,不过到底是什么原因,官府讳莫如深,一直也没有解释。



  张力也曾找了几次王县丞,结果王县丞都不在县衙,也就不再去打探了。



  这天清晨,康兴安与高元良在院子里练拳,张力左右无事,便到县城中闲逛。



  从灯笼街出来,张力打算到明月楼去听听曲儿,脚步不由得轻快起来。



  正走着,忽然看见县衙方向跑出来一队差役,队伍里还有不少郎中携带着药箱,而为首的正是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的王县丞。



  街面上的百姓纷纷躲到路边,张力也退后两步,站到路旁。



  王县丞远远地看见了张力,脸色一喜,拉了拉缰绳,马匹慢步向张力走来。



  “小神医!我正要找你,没想到在这碰到你,走,咱们赶紧出城!”还没走到张力身边,王县丞便先喊了起来。



  张力上前两步,作了一揖,问道:“出城?不知王县丞……”



  王县丞骑在马上,对张力招了招手。张力会意,快步走到王县丞马前。



  王县丞压低了声音:“城外爆发了瘟疫,昨日济世医社的人赶来了,我今天才敢下令开城门。他们要求蓬莱县所有郎中全部到城外听候差遣。我本来已派人前去通知你,哪知你在这里溜达,正好随我一起出城。”



  张力有些诧异:“济世医社?”



  王县丞一怔,奇道:“小神医难道不知道济世医社么?”



  张力意识到这“济世医社”肯定来头不小,便道:“我自幼在金州卫跟随恩师学习医术,对中原腹地的事不是太懂……”



  王县丞笑道:“怪不得呢,我就说咱大明的郎中怎么会不知道济世医社,原来小神医家乡在辽东,确实偏远了些……”



  张力略微有些尴尬,道:“在下确实孤陋寡闻了,让王大人见笑了。”



  王县丞也不托大,从马上跳了下来,一边牵着马,一边道:“走,小神医,我们边走边说。”



  张力拱手一礼,跟着王县丞一起向城外走去。



  街道两旁的百姓议论纷纷,有人道:“这小哥儿什么身份,王大人居然下马与他一同步行?”



  另一人道:“嗨!你连小神医都不认识么?他是从辽东来的神医,别看年纪轻轻,治好了不少病人呢!”



  一名老者也附和道:“这小神医听说姓张,不管多重的病人,只要送到灯笼街他的府上,没有不药到病除的!他最高超的技艺乃是使得一手金针回阳之术,听说有一次知府李大人昏厥,连脉搏都没有了,这小神医一针刺下,李大人立刻就转危为安了!”



  “啧啧……真看不出来!”



  ……



  张力没有注意到身后众人的议论,对王县丞道:“王大人,你给我说说这济世医社吧。”



  王县丞点点头,道:“要说这济世医社,还得从万历八年说起。当年山西大同府爆发大疫,传染者接踵而亡,数口之家,一染此疫,阖家死绝!后来疫情又向太原府扩散,瘟疫大有席卷整个山西的势头。万历皇爷爷便下旨,由太医院牵头,遍寻全国名医,成立了这济世医社,专门对付瘟疫。”



  王县丞这么一说,张力明白了,这济世医社相当于后世的国家级传染病控制中心一类的机构。



  张力顿时来了兴致,问道:“王大人,若想要加入济世医社,可有什么条件么?”



  王县丞一惊,失声道:“莫非,莫非小神医想加入济世医社?这不可能,绝无可能!”



  张力有些讶异,追问道:“怎么?济世医社不是汇集了全国的名医吗?我虽然年轻,却也想试一试呢!”



  王县丞摇摇头:“小神医有所不知,这济世医社要加入极难,虽说小神医在蓬莱县医术高超,不过还是打消这个念头为好。”



  张力有些郁闷,王县丞知道张力与国公府有关系,故而又耐着性子解释道:“若要说清这济世医社,还要先说我大明立国之根本。小神医可知大明立国的根本是什么?”



  张力一怔,琢磨了一下,朗声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大明立国之本非科举莫属!”



  王县丞点点头:“小神医果然聪慧,这科举实在是大明上下万民最最重要的事情。”



  张力摸了摸鼻子,追问道:“难道济世医社和科举有关?”



  王县丞正色道:“正是如此。从万历八年开始,大明前后爆发了多次瘟疫,甚至连京师都遭过好几次大灾,故而济世医社的地位愈来愈高。刚开始,朝廷对济世医社的名医们,只是恩赏些银两,封一些医官儿而已。万历十年,京师大疫,十室九空,当时疫情危急,朝廷下了诏令,济世医社的成员一律恩荫一子入国子监读书。”



  张力道:“国子监监生么?那岂不是济世医社成员的后代可以做官的机会很大?”



  王县丞点点头:“这还不算,万历十年以后又屡次爆发疫情,济世医社的恩赏越来越高。到了万历四十年,济世医社的恩赏算是彻底定了下来。”



  张力有些好奇道:“愿闻其详。”



  王县丞带着崇敬的口吻道:“济世医社有四级,最顶级的是济世医卿,次一等是济世医丞,再次一等是济世医令,最后则是济世医士。济世医卿三代子孙皆恩荫举监;济世医丞,恩荫一子举监;济世医令,恩荫一子贡监。而济世医士,则是恩荫一子入国子监读书。如果济世医社的人在疫区行医,上至州府官员,卫所兵将,下至平民百姓,都要听其差遣,直到瘟疫消散……”



  王县丞这么一说,张力明白了:我靠,明朝社会老百姓最大的追求,就是科举做官啊,权力势力财力,都离不开一个“官”字!这济世医社也太牛了,子孙几乎全部都有科举出身!



  这济世医卿,相当于后三代的子孙全部赐予举人身份;济世医丞赐予儿子举人身份;济世医令赐予儿子秀才身份;而济世医士,则相当于保送北大读书,虽然不直接给科举出身,不过能进全国最牛的国子监读书,前途自然也是一片光明!



  而且如果是在瘟疫爆发的地区,为了控制瘟疫,济世医社竟然临时有凌驾于官府之上的权力!



  张力心里还在盘算着加入济世医社令人咂舌的好处,王县丞却笑道:“怎么,小神医心动了?”
第二十七章 蓬莱县没人了吗?
  张力回过神来,微微一笑:“王大人说得是,恐怕这济世医社,也没有那么容易加入啊。”



  王县丞道:“是啊,我们登州府目前没有一个人能进入济世医社。能够加入其中的,多半都是行医半生的名医,就算有青年才俊,也一定是医学世家后人中的翘楚。小神医的年纪还小了些,也没有医学世家背景,如果再过二十年,医名远播的话,也许有机会可以试一试……”



  张力微微颔首,又问了一些关于济世医社的问题。王县丞告诉张力,济世医社的等级全看腰带,医卿是青龙腰带,而医丞是朱雀腰带,医令则是白虎腰带,最后一级的医士是玄武腰带。



  王县丞最后叮嘱道:“小神医,其他时候倒也无妨,不过现在蓬莱县是疫区,所有郎中都必须听济世医社差遣,就是御医来了也一样。我本来不想让你卷进来,可是你名声在外,遮掩不了。所以小神医你暂且忍耐一下,等瘟疫过了再说。”



  张力点点头,苦笑道:“我现在就是想置身事外也不行了,回头烦请王县丞通知一下我府上的人,让他们知道我在城外协助济世医社救治瘟疫。”



  王县丞点头答应了,又安慰了张力一番。



  张力对济世医社有了了解之后,便不再继续这个话题,两人很快来到了城外三里铺。



  这三里铺距离蓬莱县城三里地,所以得了这么个名字。原本也就是一处平地,官府不准流民进城,就把流民安置在这里。



  王县丞和张力刚到三里铺,便有一名头戴四方平定巾,身穿青色织锦袍,腰系玄武纹腰带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



  “来的可是王县丞么?”那青袍男子一拱手,神色中带着几分倨傲。



  王县丞一看那人腰间的玄武腰带,神色一凛:蓬莱县现在是疫区,自己必须听从济世医社的安排!



  王县丞应道:“这位医士有礼了,在下正是蓬莱县丞。不知尊驾如何称呼?”



  那医士见王县丞礼数周全,丝毫不托大,语气便和缓了几分:“鄙姓宋。王县丞,蓬莱县的郎中都到了吗?”



  王县丞应道:“蓬莱县全城的郎中,除了有几名外出治病的没到之外,其余都到了。”



  宋医士点点头,看了王县丞身后的郎中一眼,眼光停留在张力身上。



  宋医士脸色顿时拉长:“王县丞,你们蓬莱县没人了吗?怎么找这么个年纪轻轻的小子来充数?!我,我这就去禀明陆医令!”



  张力顿时一口气没顺过来:这,这也太嚣张了吧!自己年纪轻倒还罢了,可王县丞虽说官儿不大,怎么也是正八品的副县长啊,难道一个小小的济世医士,竟敢这么说话么?



  哪知王县丞见宋医士发了火,居然陪着笑脸道:“宋医士息怒,宋医士息怒啊!咱们蓬莱县现在是疫区,我怎么敢怠慢呢?这小郎中确实是郎中,不信你问问其他人?”



  话刚说话,王县丞便看向身后那些蓬莱县的郎中。张力最近在蓬莱县城声名鹊起,不管对张力医术服气的还是不服气的郎中,此刻也都附和着王县丞。



  宋医士见众人都如此说,看了一眼张力,不再理他,对蓬莱众郎中道:“你们跟我来!”



  话一落地,宋医士转身就走,张力和其他蓬莱县郎中一起,紧紧跟在他身后。



  张力抬眼望去,只见不远处一队队穿着红色鸳鸯战袄的兵卒们正在搭建临时屋舍,而更远处兵卒们则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十分森严。



  众人来到一处临时搭建的屋棚跟前,棚子里停放着一车药材,上面一摞摞地码放着几十包药材。



  宋医士对众郎中道:“这里分别装的是决明子,连翘和金银花,你们现在开始将药材分拣出来打包,每份三种药材各一钱,一共三钱。那边有油纸,你们取来打包用。今日每人要完成三百份,分量要正好合适。晚些时候我会过来验收,完不成的等着领板子吧!”



  众郎中哪敢违命,很快便开始分装药材。



  张力叹了口气,心道自己这是被抓来当药童使了……不过也没有办法,只得埋头开始打包药材。



  “张郎中——”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张力转头一看,只见一名身穿蓝绸对襟袍的中年男子笑嘻嘻地给自己打招呼。



  张力想了一下,记得这人好像是姓杜,在灯笼街上开着一间医馆,曾经找自己会诊过一名胸痹症患者,也算是有过一面之交。



  张力微笑点头:“杜郎中,你也在这呢!”



  杜郎中将打包好的药材包挪到张力旁边,一边捡着药材,一边说:“哎,济世医社的征召,咱们蓬莱县又有哪个郎中敢不来?”



  张力手也没停,嘴上道:“你可知道刚才那宋医士和他口中的陆医令是什么来头么?”



  杜郎中本来性子就很开朗,最爱闲聊,这下挠到了痒处,笑道:“张郎中祖籍是金州卫的吧,那儿现在也属于咱们登莱巡抚管着呢。张郎中远在边地,有所不知,这宋医士可真真了不得,更别说陆医令了!”



  张力面露疑惑之色:“不知这宋医士和陆医令——”



  杜郎中抢着道:“宋医士是青州府最有名的郎中,是前年才进入济世医社的。咱们整个山东,最近五年只有宋医士一人加入了济世医社!”



  张力不由得有些吃惊:这,这济世医社也太难进了吧?



  眼见张力面露惊讶的神色,杜郎中继续道:“那陆医令就更厉害了,陆家是济南府医学世家,从宋朝起就有人在朝廷做医官了。陆医令原本是朝廷的御医,不过御医虽说表面风光,却对子孙科举没有帮助。很多御医都削尖了脑袋想加入济世医社,万历四十年京师大疫,当时还是御医的陆医令表现出色,获得了济世医令之职。这要算起来,也有将近二十年了哩!”



  张力点点头,看了一眼不远处的兵卒,开口问道:“杜郎中,这些兵卒是哪里调来的?”



  杜郎中道:“这是登莱总兵张焘张大人手下的兵卒,既然城外发生了瘟疫,必须得有军队来维持秩序。只要发生疫情,济世医社的命令,总兵张大人也必须遵守呢!”



  张力暗暗心惊,这济世医社能量也太大了!



  两人一边分装着药材包,一边闲聊,时间过得很快。



  由于常年和药材打交道,所以郎中们基本对分量拿捏得比较准确,倒也不需要称量就能装个八九不离十,每个人身前的小药包渐渐堆叠高了起来。



  傍晚时分,足足忙了一整天,众人基本上都完成了任务,这时宋医士也回来了。



  见药材包分装完毕,而且天色也晚了,宋医士对众人道:“既然济世医社征调了你们,在瘟疫控制之前,就别想着回城!明日便要给流民分发药材,你们今晚就住在那边的窝棚。”



  众人这才明白,原来此前兵卒们搭的屋棚是给自己准备的,不由得脸色难看起来。



  宋医士见众人面露难色,于是沉着脸道:“你们也知道,但凡遇到瘟疫,只要是我济世医社的差遣,上至官府,下至百姓,无人敢不遵守。不过陆医令念你们也是为民解困,早通知王县丞给你们准备了被褥,你们晚上倒也可以睡个安稳觉。”



  张力与杜郎中和另外一名姓彭的郎中分在了一间屋棚里面。屋棚非常简陋,只有三块木板搭成的床板而已。



  由于累了一整天,大家很快就上床休息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一阵凄厉的铜锣声将张力惊醒。屋棚内的杜郎中和彭郎中也都爬了起来,只听见外面一名差役扯着嗓子喊道:“蓬莱县众郎中听着,大伙赶快到西边的防疫大营集合!”



  原来自己住的地方只是个临时歇脚点,真正的防疫大本营还在西边!



  张力来不及多想,赶忙穿上衣服,和刚刚从床上爬起来的蓬莱县众郎中往东边赶去。



  有一队兵卒将昨日众郎中分装好的小药包用两辆牛车拉着,也跟着郎中们一起往西边行去。



  没走出多远,张力发现不远处也走着一队郎中,人数比蓬莱县的郎中要少一些。



  杜郎中在张力身旁,小声道:“嘿,隔壁县黄县的郎中也被征召来啦!”



  张力问道:“这些郎中是黄县的么?”



  杜郎中点点头,用手一指:“我认识黄县新义堂的李郎中,你看,那边穿灰袍头戴三角巾的便是。”



  顺着杜郎中的手指方向,张力果然看见一名四十多岁身穿灰袍的郎中在往前走。



  一路上,张力惊讶地发现,除了蓬莱县与黄县,连南边栖霞县的郎中也都被征召过来了。



  最后,登州府这几个县的郎中们,终于来到三里铺西边的黄土岗,这里搭建起了一处防疫大营。



  距离黄土岗不远的地方,就是黄土山。



  黄土山不高,也不大,也就是几个大丘陵而已。



  现在染病的流民们就是被隔离在黄土山上。黄土山下,登莱总兵张焘派了不少兵士,将黄土山死死围住。
第二十八章 防疫大营
  众郎中进入防疫大营以后,按各自所属的州县分成几部分,围绕在大营正中一处木头搭建的台子周围。



  那木头台子上,站着十来名济世医社的人。其中最显眼的便是一名紫袍腰缠朱雀纹腰带,坐在太师椅上的老者。这老者鹤发童颜,一看便知乃是济世医社中的第二级人物——济世医丞!不过他却没有说话,眯着眼睛在那养神。



  台子上众人也不敢打扰老者,便围着两名身着青袍腰缠白虎纹的医令身边,小声议论着。



  由于距离略远了些,张力并没有听见台子上济世医社的人在说些什么。不过很快台上众人便停止了议论,宋医士往前一站,扯起嗓门便喊了起来。



  “登州府众郎中听着,大家肃静,肃静!下面由陆医令给大家讲几句,这里也关系到你们的前程,大伙可要听仔细了!”



  这一嗓子喊完,一听事关前程,台下众郎中个个都竖起了耳朵,也没人敢说话了。



  陆医令上前两步,朗声道:“这次蓬莱县爆发了瘟疫,朝廷紧急调我们济世医社前来处理。现在疫情发展迅猛,不得不抽调了登州府三县的所有郎中,大伙要不辞辛苦,毕竟咱们是为朝廷做事,为百姓做事!”



  宋医士高呼一声:“说得好!”然后啪啪啪拍起了巴掌。



  台下众郎中顿时反应过来,顷刻间掌声如雷。



  陆医令瞟了宋医士一眼,微微点头,随后又大声道:“黄土山中现在有流民一万余人,经过两天的初步筛选,有明显瘟疫症状的患者,大概有五百多人,现在被安置在西山。其他人安置在东山。现在登莱总兵张焘张大人派来了两千兵士,配合我们济世医社维持瘟疫区的秩序,安全方面大家不用担心。”



  陆医令顿了一顿,接着道:“接下来你们会被分成十二个小组到西山去给患者治病,每一名济世医士都会带一个小组。这次疫情来势迅猛,如果台下诸位有表现最出色的,我们济世医社将会择优招收一人!”



  这话一落地,台下众郎中顿时窃窃私语起来,每个人眼中都带着热烈的期盼!



  张力也不禁有些心驰神往:自己穿越到明朝以后,到目前为止,只能算个赤脚医生,如果能加入济世医社的话……



  陆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