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太极通神-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灿刚回到盘龙客栈不久,就有人找上门来,来人是庞府的一个长随。

“公子托我来带个话,让你绑了杨虎,到庞府赔罪。”长随趾高气扬地道。

纵然在庞府地位不高,可是仗着庞峥宠爱,整个清水县,他都是横着走。

“滚!什么东西?”

杨灿怒了,一脚将这家伙踢了出去,劲力透处,直到骨髓,只怕他半天都爬不起来。

“好小子,你等着。”

许久以后,才有一个有气无力的声音响起。

文院。

这是一堂书法课,讲课的教习是个老者,周默然,为人非常地古板,字写的倒当真不错。

杨灿听得津津有味。

毕竟这里的书法,与他前世颇为不同,有很多东西,都是新的。

“写字要有精气神,只有功夫到了,写出的字才能饱满圆润……”

周默然在上面认真地讲着。

下面一点杂声都没有,周默然教习脾气很大,谁敢惹他,恐怕会被骂得狗血喷头。

“你们两个,每人写一幅字来,谁写的差了,就到门外去站着。”

周默然是清水县的书法权威,在他的课上,就要守他的规矩。

这一次被选中的人,无巧不巧,正是燕南松和杨灿。

燕南松不由地大喜,这真是天赐良机。

因为寒月的缘故,他看杨灿极度不顺眼,早就想找杨灿麻烦。

“杨公子写的字,想必很好,只怕我未必比得过。”

燕南松假悻悻地道。

“少废话,开写。”周默然瞪了燕南松一眼。

燕南松嘿然一声冷笑,他自信满满,拿起笔便磨起墨来。

松竹派的一群人,都知道燕南松号称诗书双绝,一个个都是极为兴奋。

寒月则用担忧的神情,望着杨灿,这一次,杨灿怕是要受罚了。

燕南松挥毫泼墨,写了一首满江红:“日暖烟轻,竹梢映,花阴凌乱。微风皱,池光青碧,绿杨垂岸。艳杏墙头红粉,幽兰砌下飘香暖。称邀宾,明日去寻芳,频欢宴。光景速,浑如箭。醉梦里,春强半。且花前莫厌,玉杯频劝。一枕游仙方警悟,浮名自笑犹萦绊。醉挥毫,付与雪儿歌,娇莺啭。”

写完之后,燕南松异常满意,用得意地神情,向着杨灿望去。

杨灿微微一笑,轻轻地拿起笔来,润好了墨。很快地进入到了太极状态。

只是片刻功夫,杨灿就挥笔写就。

四下的人一片惊叹,杨灿真是有种,在周默然的课上。都敢如此糊弄,看来是想讨骂了。

周默然拿过燕南松的书帖,仔细地看了一番,未置可否。

燕南松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能不被批得体无完肤。就算是不错了,可无法指望,这个老古董,会给出什么好的评价。

台下的人,对于燕南松的字,则是给予极高的评价,字迹飘若游龙,写得极为好看。

周默然打开了杨灿的书帖。

台下的人,不由地轰笑起来,杨灿可真是应付。居然只写了一个字。

这是一个“永”字。

周默然瞪了杨灿一眼,他一直以为,做人是需要态度的,写书法同样如此。

“这就是你给我的字帖?”

周默然晃了晃手里的字帖,向着杨灿喝道。

“不错,还望老夫子仔细赏玩。”杨灿淡然答道。

周默然刚才根本没看,如今瞥了一眼,不由地当场愣住了。

“这字是你写的?”周默然一脸惊诧地问。

台下的人,一个个傻了眼,周默然这句话。问得当真奇怪,谁看不到,杨灿刚刚在下面写就。

燕南松冷笑不止,他确信。杨灿一定会被赶出去。

“不错,不错。”周默然古板的脸上,露出了罕见的笑容。

众人都吃了一惊,从来没见过周默然的笑,原来他也是会笑的。

“妙极,妙极。”

周默然仔细地打量了一番杨灿的字帖。情不自禁地感叹道。

众人简直都要疯掉了,自认识周默然教习以来,那见过他对人这样的评价。

杨灿冷笑。

只是这一个字,他已经写了无数遍,这是他书法的基础。

永字八法。

共有“侧、勒、弩、趯、策、掠、啄、磔”八画,集传统书法大成,为众字之纲领。

点为侧,如鸟翻然而下。

横为勒,如勒马用缰。

竖为弩,如力贯其中。

钩为趯,如人之跳跃。

提为策,如策马用鞭。

撇为掠,如用篦掠发。

短撇为啄,如鸟啄物。

捺为哲,如笔锋开张。

这简单的八个笔划,就能演绎出气象万千的文字。

在写这个“永”字时,杨灿将太极桩功以及太极运气理念,完全合为一体,在身体完全放松的状态下,以意引气,以气率形,将劲力送到笔端,充分体现指法和笔法的运用。

有一个传说,这个“永”字是书圣王羲之所留,来自仙人传授。

“还愣着干什么,不到门外站着去。”周默然狠狠地瞪了燕南松一眼。

“我不服。”燕南松大声叫道,他实在不相信,费了那么大的心神,写了那么多,竟比不上杨灿一个字。

不但燕南松不服,有不少人心中,都有腹诽之意,周默然实在是太偏爱杨灿了。

“似你这等蠢材,我懒得跟你解释。”周默然冷哼一声,转向杨灿:“杨灿,我知道你这个字珍贵异常,只要你愿意交换,可在我的所有藏品中,任选一样。”

台下顿时乱套了,每个人都用艳羡的目光,向着杨灿望去。

谁都知道,周默然一生喜爱收藏,在他的府上,存有不少稀世之珍。

“好吧。”杨灿点了点头,“如果不是看老夫子如此喜欢书法,这个字,我是无论如何不会写出的。”

台下的人,恨不得上前去掐杨灿脖子,只用一个字,就换去周老头稀世珍藏,他还一副亏了的模样。

杨灿冷笑,就台下这些人的资质,如果不去解释,他们永远都看不明白。

周默然只激动得浑身打颤,他能够看得出来,这个字玄妙异常,隐隐竟觉得,有成为文宝的潜质。

ps。 5。15「起点」下红包雨了!中午12点开始每个小时抢一轮,一大波515红包就看运气了。你们都去抢,抢来的起点币继续来订阅我的章节啊!

和大家说说心里话

书友兄弟们:

我错了,真的错了,错的太过离谱,错到不知道还有没有弥补的机会?

让我来分析一下我的书。

其实我的这本《太极通神》,无论是从创意,从文笔,还是从打斗来说,都是一篇不错的文。

只是发文以来,特别是最近篇章,我写的太过虐主,太过小白,人物过于脸谱化,太过走套路了。

正因如此,本书失去了一飞冲天的机会。

这是我这一生中,仅有的一次机会,苦熬六年,才终于等来的机会,多少人努力帮我,争取来的一次机会。

说实话,我当时真懵了,半天都没有清醒过来,是真的半天。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幸好迷途未远,后面的文,我将努力改正,将所有心思,放在写文上,尽量写一个精彩的故事。

期待书友们,能再给我一次机会,一个让我证明自己的机会。

我一直视书友们为兄弟,那些一直给我鼓励的书友,那些给我指出书中缺点的书友,我心中永远感激。

最后,求支持,求订阅。求订阅,求支持。拜求。

第一百零二章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周默然的府上,果然有众多藏品,杨灿挑了一本《阿难心经》。

这是三百年前,秦国一位大书法家阿难和尚所写,字里行间都透露出禅意。

阿难和尚出身于平民,才华横溢,连中三元,一时意气风发,天下闻名。

谁知就在他精心备考之际,却遭人暗算,弄瞎双眼,自然无法参加进士考。

那是一段极其灰暗的日子。

阿难和尚曾经极其颓废,每日里借酒浇愁,如同行尸走肉。

直到他遇到师父无名,一句禅语就点醒了他:“你纵然无目,可是你仍有心,何不以心为目,再创灿烂人生。”

醍醐灌顶。

阿难瞬间清醒过来,于是就随着师父进山修行,最终诗书禅法都趋于大成,尤以书法为精,闻名天下。

这篇《阿难心经》是阿难刚当和尚时,所写的经文,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没想到藏在周默然的府上。

周默然有些心痛,这是他所藏珍品中的珍品,没想到杨灿字写的不错,眼力也这么好。

近日来,杨灿感觉到他的人生,过于浮躁,有失宗师风范,故此决心,从此以后,洗心革面,加强修行。

闲下来的日子,杨灿一方面努力淬体,一方面修炼寒霜掌和烈火拳,两种功法,渐渐地都趋于大成。

除了练功以外,杨灿不断读书写字,重点学习诗书画,同时读一些佛道书籍。

期间,南宫断和庞峥两人,都不断派人过来挑衅,杨灿躲了出去。不与他们争一时之短长。

杨灿实力,越来越高,攻击力越来越强,只是始终未能突破到先天境界。

先天武师,是一种很神奇的境界,单单靠实力的增加还不成。需要顿悟。

杨灿在等待机缘。

文考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杨灿心中充满了憧憬,努力了这么多天,总算是到收获的时候了,希望迎接他的,可不要是当头一棒。

对于这一次文考,所有的人都很重视,能够成为秀才,就算真正有了功名,无论走到何处。都要被人高看一等。

文院百余名考生,一个个脸上充满肃穆,他们都期待这个,一飞冲天的日子。

是龙是蛇,就看这一次比斗结果了,这是他们综合实力的体现。

一切,都只能靠他们自己,别人无从插手。

对于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或许会有点照顾,可就算再照顾。程度都是有限,没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至于那些优秀考生,如燕南松之流,他们争的不仅是个秀才,而且还有好名次,毕竟文院的奖赏。非常地浓厚。

特别是能够夺得头名,不但能够获得灵书一本,还有与寒月琴瑟和鸣的机会,简直就是财色双收,怎不让人心潮澎湃。

这次文考的三位主考官。就是文院的院长陈华,清水县的县长南希,还有一人,赫然是退休的知府庞龙渊。

在三位主考官的带领下,众考生参拜了孔子像,每个人脸上,都极度虔诚。

这一次,有所不同,就见一道眩目的白光,从遥远的天边飞来,将众人全都罩在里面。

每个人都感觉到,一种澎湃的力量,从内心升起,与眼前白光相合,才思变得更加敏捷,心中杂念,少了许多。

特别是杨灿,只觉得全身一震,本来浮躁的心,顿时平静下来。

这一次,不求第一,不求虚名,不求与人相争,只求文道。

“多谢圣人垂怜。”台下众人,心中一片欢喜,在陈华三人率领下,一起拜谢。

陈华等人,脸上都有惊容,圣院空降才气,说明对清水县此次文考,极为看重。

正因如此,他们更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办好这次文考,不让圣院失望。

杨灿来到熟悉的考房内,心中顿时沉静下来。

打开第一卷,是考诗词。

要求写为国为民的诗词,多少不限,但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多了,未必佳,如果有那一篇写的不好,反而会形成拖累。

由于有前世无数诗篇为基础,杨灿对于诗词,算是极为擅长,可是,要真的优中选优,选出好的诗词来,同样不是一件易事。

前世今生的杨灿融为一体,在他的心中,对这个秦国,同样有极深的归宿感,对于这里的民生,同样极为关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杨灿自问达不到诸位先贤地步,可是在国家危难之际,他同样不甘落后,甘愿竭尽所能,救民于水火。

“南国篇。”

杨灿写下了这首诗的名字,只觉心中血脉贲张,完全被这首诗的意境所带动。

风起云涌。

杨灿所在的考屋内,完全被一层白光所笼罩,天地正气,纷涌而生。

“难道有考生,写出了鸣州诗篇?”陈华脸上,充满了震惊之意。

“只怕不仅如此,此篇很有可能,会诗出镇国?难道在我们清水县,还隐藏有这等人物?”庞龙渊倒抽一口凉气。

在这三人当中,要数庞龙渊最为见多识广,在他一生中,曾见过镇国诗的出现。

只是,就算庞龙渊,亦仅仅只见过一次,难道在这次秀才试中,能有幸见到第二次。

刷!

一道无形的劲力,从远方飞来,屏蔽了杨灿屋子内的情形,外面顿时一片安静。

陈华三人,本来已经起身,如今都坐了下来,刚才的事,原来只是一场错觉。

考房之中。

白光越来越盛,杨灿不得不使出太极功夫,这才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十五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杨灿刚刚写完,就见眼前诗篇。顿时消失不见。

在他眼前,是另外一个书稿,诗完全是同一首诗,字迹差不多,只是神韵完全不同。

“是谁?偷去了我的诗篇原本?”杨灿不由苦笑着摇头。

无论是谁,对方一定是大有本领的人。杨灿实力不够,只有任由对方摆布。

一篇写过,白光缓缓地消散,显然对方认为,杨灿能写出一篇这样的诗,已是极限。

杨灿久久地沉浸在诗的意境中,如果不是用心体会,用生命来感悟,就不能感悟到原作者对这篇诗的感情。写出的诗,就会少了神韵。

在写这首诗时,杨灿完全将他当成了诗鬼李贺,连用两个设问句,顿挫激越,直书胸臆,写出了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

整首诗气势磅礴,充满豪情。令人读了以后,恨不得当场奔赴疆场。报国为民,以遂本生志愿。

许久以后,杨灿心情才平静下来,开始酝酿第二首诗。

“出塞。”

杨灿刚刚写下一个题目,他心中的豪情,顿时就激荡天地。

刚才消失的白光。瞬间出现,笼罩了整间屋子,直冲半空。

陈华三人刚刚站起来,还没完全确定方位,就觉得白光瞬间消失。

“今天这是怎么了。老是出现幻觉,连喝杯茶,都是心神不宁?”三个人相对苦笑,深感镇静功夫不够。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所产生的异象,与刚才的那篇南国差不多,同样是虚室生明,令人不敢逼视。

杨灿刚刚写完。

嗖!

眼前诗文消失的无影无踪,原地出现一篇诗稿,正是对杨灿的仿写。

手脚伸得够长,速度够快的。

杨灿除了苦笑,还是苦笑,他无法阻止,而且阻止不了。

只有这些,还不够,杨灿激动的心,久久地不能平静下来。

前世那些名篇从军行,一首首地在脑中闪过,杨灿最终决定,还是选用杨炯的从军行。

《从军行》。

杨灿刚写下这三个字,就见屋内白光更盛,居然隐隐地有着征战之声传来。

人在考屋,心在边关。

霎那之间,杨灿完全体会到了诗意,并不是这些诗好在那里,而是诗人的那种情怀,纵然历经千古而不灭,光照人间。

写诗当写好诗,做人当做好人。

杨灿心中原有的私心杂念,至此完全清洗一空,他这是写诗,同时是体会诗人感情,只有这样,才能写得出感动人的诗篇。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只是从这两句诗里,杨灿仿佛看到,边关告急的烟火,已经照到了眼前。

敌兵犯境,纷涌而来。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在醉生梦死,真是枉为人也,杨灿只觉全身上下,充满力量。

这种力量,与练武修来的不同,完全就是天地间的正气,如果能够修得多了,其人必是一个正直的人,平生行事,必然堂堂正正,一举一动,可昭日月。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从这两句诗里,杨灿仿佛看到出征的将士,辞别京师,军威之盛,一时无两,迅速到达地点,将对手包围。

国盛军强。

这是一种无敌的气势,有了这样的兵马,必然可以扫荡天下,驱除胡虏。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杨灿隐隐看到,风雪昏暗,使军旗显得黯淡,风中狂乱,隐隐夹杂着鼓声。

此情此景,怎不让人热血沸腾,恨不得参与其中,持刀杀敌。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灿写完这首诗,只觉得心中一阵不平气,直充胸臆,恨不得离开考场,去到边境杀敌,驱除鞑虏,还我河山。

“好,好,此诗必将传遍天下。年轻人,好好努力,人族希望,或将寄托在你身上。”

陡然间一声大喝,在杨灿面前响起,眼前的那首诗,瞬即不见。

正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当面窃诗鬼不知。

ps:  这是加更,感谢兄弟们的支持。除了谢意,还是谢意。求订阅,求订阅!

第一百零三章 人生百年,以何为重

第二卷,考书法。

不得不说,周默然为人呆板,可是教学水平极高。

杨灿这些日子以来,将前世今生的书法融为一体,有了独特的韵味。

写书先做人,书品如人品。

书为心生,如果一个人,心术不正,整天想着玩弄阴谋诡计,他绝对写不好字。

正如那些书法大家,他们的心思,一定放在笔墨上,本着求道的精神,才能迈向巅峰。

学武一样,在开始时练招式,如何将一招一式,规规矩矩地练熟,到了最后,就是拼境界了。

世间诸般经典,琴棋书画,彼此之间,都有轨迹可寻,而这个轨迹,就是道。

一念生万念,一法通而万法皆通。

这是杨灿练了太极以后,结合各种传统经典,方才悟出来的道理。

杨灿决定挑战一下自己。

这一次,他准备写书圣王羲之的丧乱帖。

丧乱帖是王羲之的著名法帖之一,共八行,计六十二个字。

想要写丧乱帖,就必须有丧乱之意。

本来杨灿心中,并无丧乱之意,可是在写了三篇家国诗以后,陡然间兴起家国之念。

不知不觉间,杨灿脸色变了,在他的神情中,有着一种化不开的沉痛。

人生不过百年。‘

为何常怀千岁之忧?

人生在世,到底什么,才最值得珍贵,杨世想到前世的家,今世的家。

是家,是国。

杨灿默默地磨墨,此刻的他。那还象是一个少年,而是如同,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纵有千古声名又如何?

纵有惊世技艺又如何?

身处乱世。

连先祖坟墓都无法保全,虽然立即修复,可是心中哀痛,又向何人诉说。说了谁会听呢?

杨灿拿起笔来,未曾写字,眼中先已湿润,在此时此刻,他浑然忘了,到底是谁。

只是一种无名的悲痛,那种痛伤千古的感觉,催动着他去写这个帖子。

“羲之顿首:”

只写了四个字,杨灿眼泪不知不觉地就流了下来。心中实是悲痛难抑。

由于人生际遇不同,杨灿自然不可能真的化身书圣,可是那一种情感,却是千古相通,一脉相承。

“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维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

杨灿写到这里。数度停顿,他初时尚有临摹之意,写到后来,完全没有临摹之情,只能根据心中情感,不断停顿。

屋外忽呈异象。

本来艳阳高照的天。突然下起雨来,淅淅沥沥,如同这天,有着无数伤心一样。

“今天的天气,实在反常。”

不少人都发出感慨。可是不知道,究竟因何引起。

“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杨灿眼中,泪落如雨,他甚至忘了,为何流泪,只是那一种悲痛的感觉,实在是不可自抑。

整篇书帖,字迹潦草,时有顿滞,写到后来,更是由行入草,完全出于自然之变。

杨灿深深地叹了口气。

这篇字帖他根本没有玩弄技巧,完全就是真情流露,字里行间,流露的都是情感。

说到底,杨灿这篇字帖,并不算是为了应试,不知能否入主考官们的法眼。

一篇丧乱帖写完,杨灿心中,仍觉意犹未尽,于是又写了一篇《祭妹文》。

这一篇文章里面,更显感情,杨灿只是想到,就觉得心中异常悲痛。

本来杨灿不想写这些,可是情之所至,竟然完全身不由已。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杨灿刚写到这里,就觉得一阵悲从中来,恨不得投笔大哭一场。‘

人间事,有更重于情乎?众人情事,能更重于亲乎?

这篇祭妹文,回顾了素文妹的一生,在朴素之中,尽显兄妹情意,实在是祭祀文中的精品,字里行间,都是悲伤。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杨灿眼中,仿佛看到长兄葬妹的场景,多少年的情意,孕育出这等浓重的悲伤情怀。

生老病死。

乃人世间难免之事,可总是令人难以割舍,遇到这种事,便是痛断肝场。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如是。”

杨灿写到这里,不由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人生际遇,就是这么无常,是天也?是命也?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而今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景,憬然赴目。”

杨灿停下笔来,深深地感叹着岁月无常,从童时游戏,到入殓收葬,只不过是转瞬间事,一些鸡毛蒜皮的纠纷,有什么好争的呢?

……

“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在,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唤汝耶?”

杨灿不断地挥写着,处处都是经典,字字都是珠玑,里面所蕴含的感情,实在让人思之神伤。

“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若有灵,可能告我?”

到了此刻,杨灿完全不考虑笔锋,一切技巧都抛之脑后,有的只是那一种浓重的情感,不断地挥洒。

“呜呼!生前即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杨灿停下笔来,只觉一阵难言的悲痛,涌上心头。

这是人世间最难舍的情意。

文中所提的妹,本名袁机,字素文,容貌出众,是袁家最为漂亮端庄之人。

本是指腹为婚,定与高绎祖为妻,可是高某有禽兽行,屡教不改,高家怕恩将仇报,就想退婚。

素文为了一念之贞,坚持出嫁,一时被誉为“贞妇”。

袁家家境虽然一般,可是素文自幼喜爱读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是脾性温柔,待人贤淑有礼,是有名的淑女。

高绎祖不但个头矮小,驼背斜眼,长相十分丑陋,而且品行极为恶劣。性情暴戾,行为轻佻,吃喝嫖赌,无所不为。

这家伙看到书卷就生气,看到素文读书,就会将书烧了,为了嫖赌,变卖家产,还向素文索要嫁妆,不给就打,还用火烧。

老母亲来劝架,他就连母亲一起打,后来赌输了钱,竟然要卖袁素文,将她逼到尼姑庵。

素文最后被迫离婚,终日闷闷不乐,生了病不求医,最终病死,年仅三十九岁。

这篇祭文,字字珠玑,句句血泪,真挚动人,感人肺腑,杨灿一直不能忘怀,这才借机写了出来。

呆了许久。

杨灿才打开第三卷,要求作画。

由于只是普通的笔墨,杨灿只能作山水画,才能物尽其用。

杨灿对于这个世界上的画法,了解不多,主要还是以前世为主,想必能够让人耳目一新。

溪山无尽图。

想要在短时间内,就画出这样一幅惊人画卷,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杨灿就是想挑战一下,展示前世优秀文化。

想要作画,必须用心。

这与武学上的道理,与书法上的道理,完全相同。

杨灿开始作画,先画山石,以皴法为主,这是前世山水画中最独特最精髓的所在。

“笔之于皴也,开生面也,山之为形万状,则其开面为一端。”

在创作山石时,杨灿用了多种皴法,可谓是集今古之大成。

在作画时,杨灿的笔落在纸上,有时竟似锤子一样,隐隐地发出回声,有时如刀砍斧劈,方中带圆。

有时如乱柴,如山石经过常年雨水淋刷,有时如牛毛,杂而不乱。

有时如同拖泥带水,浓淡匀开,分外精彩动人,有时如大小间错的豆瓣,聚散有致。

有了皴法,山石就有了立体感,层次分明,如同真实生命,有一种特别地厚重。

“高壑脉叠发流源,山势峻峭设瀑泉,岗峦曲折走溪涧,陵阿洲头画沙崖,壁立峡江涡险激,江湖纵深写平远。”

这是水的画法,杨灿用了勾水法、染水法、倒影法和留白法,极尽其妙。

杨灿在画树时,不同的树,用不同的技法,画树叶时用了点叶和夹叶等法。

石间苔草,树上虫鸟,杨灿在细节上费尽功夫,尽量地不被挑出毛病。

杨灿自然不会忘了染上云雾,如果山中没有云雾,那就没了神韵。

整幅画,处处都要注意阴阳,注意空间,要显得均匀,细腻,层次丰厚。

画这样的画,实在是太耗心力了,杨灿画完以后,只觉身心俱疲。

然而望着这处如临眼前的无尽山水,杨灿心中颇为满意。

第一百零四章 莫读死书

第四卷,考读书。

杨灿拿起那本书来,凭借太极灵敏听劲,本能地感觉到这书带有危险。

既然这是试题,就算明知不妥,都只能硬着头皮来读。

书中散发着玄奥难解的气息,杨灿不知不觉就读了进去。

隐隐约约间,杨灿走进一间茅屋,屋子四面漏风,里面陈设极为简陋。

杨灿知道,这就是他的屋子,而他在这个屋子里,已经生活十余年。

在这十余年里,他唯一做的事情,就是读书,一心想要考取功名。

冬天,寒风刺骨,无论怎样遮挡,都挡不住,杨灿冻得直打哆嗦。

夏天,又潮又湿,到处都是蚊虫,杨灿身上都是大大小小的红疙瘩。

无论怎样,都挡不住杨灿读书的热情,他除了吃饭睡觉,满门心思都在书上。

对于他身周的一切,杨灿都看不惯,这些人每日里只知道种田种菜,浑身都是粪土气息。

包括他的父母,杨灿都不太愿意和他们说话,一辈子未曾读过书,连个大字都不认识,老实巴交,跟他们没什么可谈。

杨灿最羡慕那些贵家公子,什么都不用干,就可以锦衣玉食,人前人后,风光无限。

总有一天,我要将你们全都踩在脚下,杨灿幻想着,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