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裔-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蓝琴吐吐舌头,忙上前帮着瑾梅一道替若华梳妆打扮妥当,又命人摆了早饭。若华带着她二人匆匆用了早饭,这才到了上房给叶夫人请了安。

叶夫人与叶大奶奶早就安排妥当了,见若华过来,笑着拉她坐下,问道:“昨儿夜里睡得可好?可有什么不惯的?”

若华笑道:“这府里就同自家里一般,哪里能有不惯的,睡得极好,都误了时辰,没能早些过来给舅母和大嫂请安。”

叶夫人笑着道:“是我让她们别吵了你的,听蓝琴姑娘说,你往日在那边府里每日都是早早起身就去给老太太请安,我心痛你小小年纪极不容易,回来这边就好生休息便是了,不拘那么多规矩的。”若华感激地应了。又问了房里可缺什么,有什么不好的,若华也都一一答了。

叶大奶奶在旁笑道:“母亲时候不早了,不如现在便启程吧,几位爷还在外间等着呢,马车也都是备好了的。”叶夫人笑着点头,拉着若华的手,一同出门去了。

☆、加更:第六十二章 上香玉佛寺

叶府的内院门前一早就停了数辆青衣油篷马车,打头的一辆更是装点地精致,上面还嵌着雕花木栏挂着织锦福字纹门帘。叶蕴涛与叶蕴诚二人已经上了马候着了。

叶夫人拉着若华的手笑着道:“你跟着她们坐我不放心,索性跟我同乘一辆吧。”

若华自然是不会推拒,小心地扶着叶夫人上了马车,自己才踏着梯凳上来,马车里也是设计地十分舒适,还备有绣花软垫引枕,中间有一张小案桌是固定在马车上得。

叶夫人拉着若华坐下,又吩咐了大奶奶坐在后一辆马车上分派好众人,不叫路上出了岔子,这才放下心来。她握着若华的手道:“你舅舅今儿要去吏部叙职,不得闲陪咱们一起去。”

若华轻轻颔首:“舅舅公事要紧。”又四下打量了这马车,好奇地道:“这马车倒不似京中所有,很是别致。”

叶夫人笑了:“你的眼力不差,这是从扬州带来的,原本是你外祖做了留下的,倒也经久耐用,故而一直未曾换下来。”

若华不禁暗暗咂舌,这外祖一家当年的豪阔看见一斑,连马车都是极为上等的木料所制,做工也是细致入微。

正想着,马车已经缓缓开动,自正门出了叶府,转出西四胡同,进入了熙熙攘攘喧闹非常的西市大街。

瑾梅与蓝琴自然不能跟在叶夫人的马车边,也就随着叶府的丫头们坐在最末的马车里,七八个人挤在一辆车中倒也热闹。一会儿这个说那个撞痛了自己的胳膊,一会儿又是那个说这个碰散了自己的发髻,七八张嘴都叽叽喳喳地兴奋不已。

随行的董大娘着实看不下了,才放缓了步子,到这架马车旁撩开小半帘子笑道:“姑娘们,都消停会吧,外头可都听得真切呢,仔细让人说咱们叶府的姑娘轻浮不知礼。”这才让那几个丫头们都收了声。只是她一转头去了前边,马车里又笑闹开了,终究是禁不住的欢喜。

好容易走到了西便门前,出了城门再上了官道不过数里地就是玉佛寺的地界了,马车却停了下来。

叶夫人奇怪地道:“怎么不走了?”她隔着帘子唤了董大娘:“去瞧瞧是怎么回事,可是有什么人阻着路了。”

董大娘应了,快步去前边瞧了,回来答道:“大少爷差人去前边瞧了,却说是西便门暂时给封着,说是有贵人也是要去玉佛寺上香,为了避让,只得先停了门。一会儿就能走了。”

叶夫人眉头微皱,口中道:“可打听到是哪位贵人要去上香,玉佛寺会不会今日也闭门待客了?”

董大娘隔着帘子道:“说是荣亲王府的太妃娘娘和小郡主去上香,王爷亲自陪着去呢。只是玉佛寺那边却不知道会不会闭了门。”

叶夫人倒还罢了,一旁的若华听得不禁眼前一亮,笑道:“居然是东阳郡主陪着太妃娘娘去上香,倒是真巧了。”

叶夫人回过头道:“你识得太妃娘娘和郡主?”

若华轻笑着:“先前也曾去王府拜会过太妃娘娘,和郡主倒是一见如故,常有些来往。”

叶夫人不由地上下打量了一番若华,暗暗称奇,从前听说这二姑娘在杜府里饱受欺凌,身体孱弱,几乎就是不保得了,如今居然还跟东阳郡主有交情,倒叫人小看了。她自然是希望若华好了,笑着点头道:“能认识郡主也是福气,不妨跟着郡主学学处事之道。”

若华想起东阳郡主那洒脱不羁的性子,若是真向她学了处事之道那才让人头痛呢,不禁偷偷发笑。

耽搁了一会,马车又开始徐徐前行,叶夫人虽然担心玉佛寺今日会闭门谢客,却也不好去都未曾去便招呼人回府去,倒是平白打消了大家的喜欢,便也不再多说,索性就当出城小游一番就是。

果然到了玉佛寺前不远处,便见许多车马停在官道上,人来人往,似乎都是来上香的香客们,一时间都堵在了道上。

叶蕴涛自然先骑马上前打探了,亲自到马车边回了叶夫人:“母亲,玉佛寺今日要待贵客,故而闭门了,只怕等下去也是没个时候,不如回转吧。”

叶夫人早已料到,也就顺着话道:“索性放慢了脚程看看沿途的景致,倒也不算白来一回。”

叶蕴涛应着正要调转马头,吩咐人回程时,却听前面人声骚动,一个颇为响亮的声音传来“……太妃娘娘不忍因为自己上香倒让诸位扫兴而回,大发恩典,特准开了寺门,让各位进寺里去烧香请愿,诸位请自便……”又让人将寺门大开迎客。只听周围的香客们都是一阵叫好声,欢天喜地地向寺里走去。

叶蕴涛也是脸上一喜,还没说话便听马车里叶夫人念了句佛,笑着道:“那咱们也快些停了马,进去给菩萨烧香祈福去。”叶蕴涛忙应了,策马上前吩咐人安置去了。

玉佛寺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寺里那尊由北朝开朝皇帝所赐的玉雕佛像,足足高七丈,是用一整块玉石雕凿而成的,且不说雕工神乎其神,就是那块玉料都已价值连城。来玉佛寺上香的香客都是冲着这尊玉佛来的,都要在佛前磕个头上柱平安签。

若华扶着叶夫人也向正殿步去,只是那边实在人潮汹涌,挤挤嚷嚷难以落足。

叶夫人瞧着人多,自己一介妇人倒也罢了,只怕会冲撞了若华这未出阁的小姐,皱了皱眉对若华道:“不如咱们等上一等,先到这寺院的后园里去歇歇,待人少些再来上香不迟。”

若华见天色尚早,也怕那人群拥挤伤了叶夫人,或是惹出什么乱子,便与叶大奶奶陪着叶夫人,带着丫头们向后园行去。

谁料刚到后园便被人拦住了,园门前侍立着好一排身着侍卫服饰的男子,当先有两位婆子上前微微欠身道:“这位夫人,我家贵人在园子里小歇,怕是不便让您进去,还请回吧。”这话软硬皆有,只是意思极为明白。

叶夫人愣了一下,旋即明白过来,一准是太妃娘娘带着郡主在后园里歇息,倒是自己唐突了,忙笑道:“是我们唐突了,这边退下。”

那两个婆子中的一个忽然瞧见一旁扶着叶夫人的若华,口中惊讶道:“这不是杜家二小姐么,您怎么也在此处?”

若华一惊,细细看来,那个婆子可不正是之前八月节来送郡主的节礼的婆子么,自己还与她说了好一会话,倒不想却在这里碰上了。她倒也不回避,大大方方走上去,点头道:“大娘安好?我今儿是陪了舅母前来上香的,却正碰见太妃娘娘与郡主在此,真是巧了。”

那婆子顿时满脸堆笑,道:“早知道是杜二小姐和舅夫人在此,哪里敢这般放肆,二小姐您先等等,待奴婢进去回过郡主再来答话。”

另一个婆子有些发愣,低声问道:“哪里来的什么二小姐,值当姐姐你这么殷勤,莫不是要放了她进去?”

那婆子低声喝道:“这就是郡主整日挂在嘴上的杜家二小姐,你好生陪着说话,不可怠慢了,我去回个话就来。”

若华倒是佯装什么都未曾听见,依旧微笑着陪在叶夫人身边,倒是叶夫人和大奶奶吃了一惊,万想不到若华居然还有这番脸面,在荣亲王府的婆子面前都能说得上话,也不好当场就问,便也笑着等在门前。

☆、第六十三章 无巧不成书

不过一小会的功夫,那婆子又快步走了出来,脸上笑意更浓,向着叶夫人与若华等人福身道:“太妃娘娘和郡主闻听舅夫人与杜二小姐来了,要请几位进去小坐呢,还请随奴婢进园子吧。”

叶夫人愣了愣,倒也没有太多惊讶,只是整了整衣裙向园子里进去,若华跟叶大奶奶忙跟着一同进了后园,叶蕴涛兄弟二人则在外候着。

玉佛寺的后园布置地极为清雅,太湖石山小桥流水,凉亭水榭,倒不像是寺院的后园子,更像是哪家府邸园林了。若华知道这是为了来寺里进香的贵人所设的小憩落脚之处,自然是用心特别。

远远便瞧见数名穿红着绿的丫头们围在凉亭边,太妃娘娘正带着郡主坐在亭中说笑。只是太妃身边还陪坐着一位穿着绛紫牡丹刻丝褙子的年轻女子,正陪着太妃不知在说些什么,待到走得近了,才瞧见那位不就是之前在荣亲王府见着的袁家小姐么。

叶夫人领着若华与大奶奶上前去恭敬地福身请安,却被一旁的小郡主拦住了,笑着道:“快些起来,这里是玉佛寺又不是王府里,哪里还讲究这些个。”

太妃坐在亭子中打量了几眼叶夫人与叶大奶奶,目光却在若华身上停了停,也笑着道:“都起来吧,坐下说话。”叶夫人谢了恩,与大奶奶、若华依言侧坐在了石凳上,却都不敢开口。

倒是郡主见了若华早已欢喜不尽了,拉着她的手道:“你好些时日不上府里来瞧我了,王家妹妹如今也是不便出门,倒留下我一个人怪闷的。”

太妃笑骂道:“收敛些吧,瞧人家杜家小姐举止有礼,怎么就跟你这么个魔头儿投缘了。”

若华一听忙起身道:“太妃娘娘过奖了,郡主性子直爽可亲,臣女十分仰慕。”

一旁的袁家小姐似乎也瞧出了郡主对这位杜二小姐的喜欢,心里很是不屑,笑着道:“咱们郡主自来豪爽,最爱结交些稀罕的人儿,也难怪人见人爱的。”郡主竟也没搭理她,只是拉着若华说笑。

太妃对若华的印象普通,只是觉得这位杜家小姐还算机灵守规矩,便也不再与若华说话,只是有一搭没一搭地跟叶夫人说着:“夫人是哪位府里的?我年岁大了,京里除了几个老人,竟也不识的几个了。”

叶夫人忙起身道:“臣妾祖籍扬州人士,夫君是先前平阳府指挥佥事,近日才回京中叙职,无怪太妃娘娘不识的。”

太妃原本不过是闲话,却听得说是平阳府才进京叙职的,顿时来了精神,细细追问道:“你家大人可是姓叶?”

叶夫人吓了一跳,忙点头应着:“夫家正是姓叶。”

太妃抚掌笑道:“果真是桩巧事,竟然在玉佛寺碰上了。你兴许是还不知道,叶大人今儿得了旨意放了提刑按察使司副使,又派了他跟着王爷一道查江南盐运贪墨案呢,这消息刚传到这里,可巧就遇见了叶夫人。”

袁家小姐在一旁眨巴眨巴眼,万想不到眼前这穿着瞧着朴素无奇的叶夫人竟然还有这么个来头,还得了太妃娘娘的眼,忙陪笑道:“这可不就是太妃娘娘与叶夫人的缘分,就该有此一会。”

郡主瞪大眼瞧着叶夫人与一旁的叶大奶奶,惊讶道:“原来你舅母就是那位叶大人的夫人,今儿王爷还说了有叶大人相助,那桩贪墨案必然很快就可查清了。”她很是稀罕地瞧着叶夫人与叶大奶奶。

叶大奶奶扑哧笑了出声,道:“郡主您就是再怎么瞧我们也是不管用的,老爷今儿未曾过来去了吏部叙职,不如改日去舍下坐坐。”

郡主也笑了起来,她跟叶大奶奶的性子倒是颇有些相似之处,也便投了缘,三人一道聊开了。

那边厢太妃笑问身后的丫头:“王爷呢怎么还不见过来?”

袁家小姐在旁笑道:“方才寺里的方丈晦嗔大师陪着王爷到前边说禅去了,想必还未说完吧。”

“使个人去前边瞧瞧,若是无事了,就请王爷过来,便说叶夫人也在此,不妨前来拜会一番。”太妃笑吟吟地交代道。

倒让叶夫人受宠若惊,慌忙起身道:“不敢打扰了王爷的雅兴,臣妾陪太妃娘娘说说话便好。”

太妃拉了她坐下:“你自然是要陪我说说话,只是他也该来见见的,他对叶大人可是推崇备至的,如今到了眼前怎么能不尽尽心意。”又拉着叶夫人说起了叶大人在平阳府的战功,说起从前在扬州的生活,倒也说得颇为投契,提起扬州的富庶繁华,太妃也是不住地夸赞。

如此一来,倒留下袁家小姐一人,既不能跟郡主这边说上话,太妃娘娘哪儿也是插不进去,脸色有些不好看了,心里怄着气,对这位杜二小姐很是厌恶不屑,若不是她无端端出现,这次陪太妃出来,指不定哄了她老人家喜欢,就动了心意了。

她很是不耐烦地坐在石凳上,四下瞧着,却一眼瞥见了太湖石后转过来数名侍卫紧跟着一位穿着藏蓝缎面便袍青纱罩衫的高大人影,顿时就来了精神,娇声笑道:“太妃娘娘,您瞧,王爷果然回来了。”

太妃笑着道:“他早就想去拜会叶大人了,这回得了消息还在我们跟前说呢,叶大人品行庄重,又心思沉毅,是军中难得一见的将才,如今得了消息哪里能不来瞧瞧。”

叶夫人忙站起身来,若华与叶大奶奶也都起身恭立着,静静等着荣亲王走到跟前。

刚福下身去,却听一把磁性略带低沉的声音:“叶夫人不必多礼,都起来吧。”又请了他们坐下,自己却在太妃身边坐下身来。

荣亲王今日得了旨意本就是忧喜参半,喜是为了此次竟然能跟叶伯安一道处置这桩贪墨案,倒也添了不少助力,叶伯安的为人自己也是早有耳闻,一直不得一见深以为憾,如今倒也合了心意。只是这桩贪墨案牵连极广,朝中不少人都被牵涉进去,要查起来谈何容易,只怕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尤其是还牵涉到肃王,更是大伤脑筋。正与晦嗔说禅消解心中烦闷之时,却听说叶夫人也来了玉佛寺,少不得过来见一见。

他目光扫过叶夫人与一旁的叶大奶奶,只见她们身上穿戴朴素无华,心里不由地对叶伯安的家风又多了几分赞赏,目光却留在了若华身上,只觉得这位小姐似乎有些眼熟,像是曾经在府里见过,不由地有些迟疑地开口道:“这位也是叶家小姐么?”

郡主一听荣亲王问的是若华,忙喜笑颜开地答道:“她是杜家二小姐,从前去过王府,见过王爷的,您记不住了么?”

荣亲王皱了皱眉,似乎想起的确有这么桩事情,还依稀记得那个丝毫不看自己的小姐,淡淡道:“原来是杜家小姐。”

一旁的袁家小姐早就按捺不住了,笑着道:“方才太妃娘娘还说与叶夫人真是机缘巧会,才得了旨意,就在才相遇了,真真是巧得很。”

荣亲王点点头,却看了一眼前面的寺院,道:“想来叶夫人也是因着人多,还未进去上香吧,方才晦嗔大师说前面的香客大都散了,不如请太妃娘娘与叶夫人,几位小姐一起前去上香可好?”

袁太妃笑着点头道:“可不是,来这玉佛寺不就是为了上香祈福吗,倒是为了我耽搁了,夫人就随我一同去吧,也不必再等着了。”

叶夫人推拒不过,便应下了,起身随着太妃一众人向前面的寺院殿堂步去,荣亲王则带着侍卫跟在后面,一并出了后园。

☆、加更:第六十四章 遇刺

叶蕴涛与叶蕴诚在园门前等了许久,正有些着急时,却见后园门前的侍卫却都退立到一旁,两三个丫头提着鎏金香炉,捧着上好的香塔手巾等物件领头出来,后面紧跟着一位穿着琥珀色万字不断阔袖纱罗褙子,头上明晃晃带着凤尾吐珠钗的贵妇人,自己母亲便陪在那妇人身边。二人顿时明白过来,慌忙拜倒在地,不敢抬头再看一眼。

太妃行到跟前,见叶蕴涛与叶蕴诚二人带着家仆拜倒在地,便笑着问叶夫人道:“可是贵府的公子?”

叶夫人笑着道:“是臣妾那一对不成器的儿子,叫太妃娘娘见笑了。”

太妃笑着点点头道:“果然是教导有方。”笑着领着叶夫人向寺中正殿步去。

后面跟着的荣亲王却停下脚步,叫了二人起身,让他们随自己一道走着,又问了二人如今可都有职位,在何处任职,听说叶蕴诚刚考中秋闱,志在来年的春闱时,不由地多看了两眼,有一丝欣赏之色:“你二人一文一武,正是合适,叶大人果然家教甚严,竟没有丝毫袒护,倒将你们打磨出来了。”

叶蕴涛二人自然连称不敢,恭敬地跟在荣亲王身旁,随着人群向正殿而去。

正如先前所言,前来玉佛寺上香的香客大都已经散了,只得零星几人在偏殿虔诚拜着上香,丫头们引着太妃、叶夫人等人一同进了大雄宝殿。

进门之后众人不由地为那尊摆放在正中高高的莲花座上得玉佛所震惊,果然如人口相传的一般,晶莹碧透的玉佛雄伟高大,半闭的双目隐隐是怜悯慈悲模样,让人忍不住心生敬畏。

丫头们端上锦垫给太妃和叶夫人,太妃先行拜下,口中念念有词,闭目祝祷十分诚心。众人都静静陪在一旁,不敢发出半点声响,只恐扰了太妃。

若华却是抬头瞧着那尊玉佛,感叹这雕工竟然如此精妙,不过数笔就勾勒地出神入化,目光顺着佛身向下,却猛地发现佛像后面晃过一道人影又旋即不见。

若华一怔,心里却是本能地警觉起来,她侧过脸向殿堂外望去,只见先前留下来的还在偏殿拜佛的香客似乎有些异动,好几个已经不甚明显地向着大雄宝殿这边靠过来,眉宇间全然没有香客的和善,倒隐隐有股杀气。

她心里暗叫不好,只怕要出事,不由地快步向太妃娘娘走去。

只是还没等她走到太妃身边,只听佛像后跃出数人来,手里持着明晃晃的长刀,向着太妃扑过去,殿外此时也已经开动了,数十个扮作寻常香客的人摸出刀剑向着荣亲王等人扑去。

大雄宝殿里伺候的丫头们哪里见过这等阵仗,一见来人手里的刀便尖叫起来,有些开始抱头逃窜,一时间殿内乱成了一锅粥。

太妃娘娘正是殿内贼人的目标,被那情形吓得软倒在地,不知所措。原本站在太妃身旁片刻不肯离的袁家小姐,此时也是尖叫一声,竟然晕了过去,丝毫也帮不上忙。

若华顾不得许多,一边喊着:“嫂嫂你护住舅母,我去拦住他们。”

叶大奶奶本就出自将门,自幼在军中养大,自不同于寻常闺中小姐那么柔弱,也有一身粗浅的武艺,她早就见势不妙,抄起香案上的鎏金烛台挡住了贼人劈来的刀,一把拉过叶夫人闪到角落中。本想将郡主也带过来,奈何一人终究不敌太多贼人,只能先护着叶夫人,只是心里却十分担心若华,她一个娇滴滴的小姐能拦得住这么凶狠的贼人么,怕不是要丢了性命去,只是太妃和郡主都在殿中,且危在旦夕,自己若是此时叫若华回来,只怕要冒犯了太妃。只能咬着牙捏了把汗瞧着若华在贼人中拼杀。

若华一步抢到太妃跟前,抄起另一支烛台挡住刀,一边低声问太妃:“太妃娘娘,您伤到没有,快随臣女躲到殿边去。”

袁太妃从前在宫中也是颇为要强的妃嫔,见过不少场面,虽然此次被突如其来的刺客吓到,却也很快振作起来,她咬了咬牙,道:“杜小姐无需担心我,你来得及时没有受伤,你只管拦住他们,我自己能走动。”她此时也知道丫头们都已经是指望不上了,早已吓得都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而自己素日疼爱的袁彩衣竟然直挺挺昏过去了,更是不济事的,倒是这杜家小姐让人吃惊,竟还有这般身手和胆量。

来不及多想,若华凭着自己从前的身手尽力挡住了刺向太妃身上的刀,只是这副身子终究不比当初,从未经过正规训练,又是穿着这么累赘的行头,哪里使得开手脚,只能咬牙顶着。

东阳郡主最是机灵,一见刺客出来,知道自己必然是帮不上什么忙,快步躲在殿边,手里却藏了个木鱼儿,待到贼人走到自己附近,就蹑手蹑脚上前用力砸过去,倒也好笑,真得还措不及防地砸倒了两个,却也让不远处的叶大奶奶看得一身冷汗,顾不得规矩连声招呼她过来,不要再闯祸了。

殿外,荣亲王等人也是心急如焚,被数十名刺客围住,王府来玉佛寺上香本就想着不张扬扰民,只带了二十位侍卫,如今连着叶家的家仆也不过三十人,自然是好一番苦战,荣亲王本就是多年行军作战的王爷,自然有一身好身手,叶蕴涛与叶蕴诚自幼随父亲也练过多年武艺,对付贼人也是绰绰有余,只是实在是对方人手众多,一时被纠缠住了脱不开身去。

一想到太妃郡主还在正殿中,里面又时不时传来丫头们惨叫声和哭喊声,荣亲王萧晗的心就沉了下去,手里的剑也越发狠了。

且说若华在宝殿之中勉力苦撑,终究还是身体所限,很快身上就见了血,只是来不及顾着自己,只想护着太妃退避到殿墙边,不至于四面受敌。她知道这批刺客虽然人多,但是未必会取胜,荣亲王等人在殿外会尽快结束战斗,进来救太妃娘娘,而玉佛寺此时也应该知道出事了,必然也会赶过来救援,自己只要再撑一会就好。

这或许就是她最大的转折。她心里砰砰直跳,手里却将太妃护地滴水不漏。

很快就到了殿墙边,若华正要嘱咐太妃躲在自己身后不要出来时,一个刺客逮住这个空当一刀劈向太妃,眼看就要落在太妃身上,只怕非死即伤,若华手上架着其他贼人的刀来不及阻挡,见此竟然一咬牙,用自己的胳膊挡了下来,刀锋利无比,砍入肉中,拉开好大一道伤口,血四溅开去,不只是太妃,就连那刺客有些发愣。

若华忍着手上的剧痛,夺过刺客手中的刀,一刀刺进他腹中,有飞快拔出,架住其他涌来的人,心里却不禁暗暗叫苦,怎么还没有人进来相救,自己只怕要招架不住了!!

☆、第六十五章 重伤

待到寺里僧人前来相助,荣亲王才带着人摆脱殿外的刺客,杀进大雄宝殿时,却只见丫头婆子们已经伤得伤,躲得躲,还有几个不省人事地倒在地上,四下见血,还有四五个贼人堵在殿角,那里正站着叶大奶奶与若华,二人已经是气喘吁吁,气力不支了,却还在拼命阻挡刺客靠近,而太妃、东阳郡主和叶夫人则是被她们两个护在身后。

荣亲王一眼瞥见了太妃与东阳郡主身上的血迹,瞳孔紧收,咬牙冲上前去,一剑刺死了一名刺客,剩下的也被手下的侍卫团团围住,难再起什么事了,他这才上前扶住太妃,焦急道:“母妃,您哪里受伤了?”

太妃摆摆手,惊魂未定地道:“是杜二小姐为了救我受了伤,快召太医来救治。”

荣亲王这才看向那边被叶夫人和叶大奶奶一把搀住的摇摇欲坠的若华,只见她半边衣裳都带着血,手臂上刀口外翻,伤口很深,许是失血过多,她清丽的脸上此时已是面如金纸。

荣亲王心里很是吃了一惊,万万想不到这位看着娇弱的杜二小姐居然能有这般身手,还奋不顾身地救下了太妃和郡主,于情于礼他都该好好谢她。

他将太妃交给东阳郡主和一旁颤颤巍巍站出来的丫头们,上前抱拳向着若华和叶大奶奶深深一揖:“二位出手救下太妃娘娘和郡主,小王感激不尽,二小姐伤的重了,只怕寻常大夫一时难以处置,不如请先随小王去王府里,这就差人去宫里传太医前来为小姐治伤。”

若华虽然已经有些头晕,精神不济,却极想推拒,不想去王府那么个是非之地,怕是惹上什么麻烦,只是叶夫人见若华这个模样,早已是滚下泪来,深悔自己今日不该带着她来上香,倒让她受了这么大的罪,竟然伤成这样。闻听荣亲王说请太医来看,也顾不得规矩了,一口应下了,还催着叶大奶奶一同搀着若华出去上马车,好快些到王府去。

太妃此时也是回过气来,快步扶着丫头上前来看了若华的伤势,心里又是愧疚又是难过,连连吩咐了丫头们快些帮着扶着若华,自己却拉着叶夫人的手垂下泪来:“终究是连累了你们,心里着实过意不去,二小姐这等侠肝义胆的女子竟然受了这么重的伤,叫我和王爷怎么向叶大人交代。”

叶夫人虽则心里难过,终究不敢表露,只是福身道:“若华救太妃娘娘乃是为人臣女应尽的本分,只是那刺客太过可恶,竟然将她伤成这样,太妃娘娘不必太过自责,还是先回王府歇一歇,毕竟受了惊吓。”

此时荣亲王已经让侍卫押了那几个活口下去,又派了人带了自己的牌子快马赶去宫中请太医,自己则亲自扶着太妃向殿外走去。一直候在外边的瑾梅蓝琴得了消息,说里面居然闹出刺客来了,自己家小姐还受了伤,哪里还待得住,冲上前去就扶住若华,不叫旁人碰她。

且说那位先前看见刺客便尖叫晕倒的袁家小姐袁彩衣此时却是悠悠醒转,见到身边倒卧的丫头和刺客,还有一地的血,顿时又开始尖叫起来,还连滚带爬地向太妃扑去:“姑母,好可怕,有,有刺客……”

忽然见到荣亲王就站在太妃身旁,冷冷地瞧着自己这副丑态,顿时惊醒过来,连忙站起身来,神色慌乱,不知道该如何挽回。还是东阳郡主一心担忧若华的伤势,见她耽搁了大家回程,着实恼了,上前道:“除了大呼小叫你还会什么,还不快让开去,挡着路了!”

太妃脸色也有些冷,万万想不到这袁彩衣素日在自己跟前说得极为好听,只是哄着自己高兴,临到事了,就这般慌手慌脚胆小如鼠,全然没有半点大家风范,还丢了自己的脸。她冷冷道:“吩咐人备辆马车送袁小姐回袁府去。”连请她再去王府的话都没有了。

袁彩衣一时回不过神来,不明白为何太妃突然对自己变了脸,自己不过是遇见刺客实在害怕,又不曾做错什么。她也不敢再多话,只得委委屈屈地屈膝告退,被婆子送出寺门上了马车走了。

若华终究是抵不住了,只觉得靠在瑾梅身上越发地神智恍惚,脚下一阵轻飘飘的,眼前发黑,竟然昏了过去。瑾梅一把抱住若华,终于按耐不住哭出声来:“小姐,小姐……”蓝琴也含着泪帮她托住若华。

叶夫人与叶大奶奶慌忙上前探看,却也是吓得脸色发白,滴下泪来,还是叶大奶奶毕竟在军中见过不少受伤之人,有些见识,宽慰道:“母亲莫着急,二妹妹是一时流血多了,头昏不济,如今血已经不再流了,不会有大碍的。”

叶蕴涛与叶蕴诚两兄弟听到殿中的动静,也顾不得避讳了,进来探看了,又吩咐丫头们向寺里讨要了一副藤椅,四名婆子抬着二小姐出了门去,瑾梅与蓝琴小心翼翼地跟着一同看着,只怕颠着若华的伤口再出血就危急了。

寺里的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