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49我来自未来-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凤楼被大家的话说的很高兴,欣慰的道:“这一个多月的集训,看得出,大家的体力和战术素养都在提高,这非常重要,记住,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把战术贯彻始终,咬牙拼搏,就是输了,也没什么可惜的,切忌不要因为低级失误而输球,那就太丢人了!
    咱们后天就要出发了,从现在起,大家好好休息。广州体育局给我们找了中医推拿师傅,帮大家消除肌肉疲劳,你们现在赶紧去洗澡,洗完澡在卫生室集合,轮流接受肌肉推拿!”
    终于到了出发的那天,旭日初升之时,随着里…2客机从广州机场起飞,新中国国家足球队的世界杯之旅终于开始了。
    领队黄中坐在主教练李凤楼身边,感慨的道:“啧啧,国家真是花了大钱啊,坐飞机去国际上打比赛!嘿!放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我当初接到命令时,还以为要乘大轮,在海上飘过去呢。老李,这次世界杯,社会主义国家只有我们和南斯拉夫参加,苏联都不参加呢。另外,除了印度因为抗议不许赤脚踢球而退出比赛之外,苏格兰和土耳其也因为巴西太远而放弃了参赛。这么一比,国家真是重视咱们的足球运动!”
    李凤楼郑重的道:“黄领队,现在我感觉身上的压力太大了,要是比不出好成绩,你叫我该怎么面对刚才在机场给我们送行的各位首长?刚才在飞机上看着他们一直挥舞着胳膊,直到飞机起飞还在招手,我心里……心里……”说着,李凤楼的眼角有些湿润。
    黄中忙安慰道:“别紧张,老李,千万别有压力!老李啊,你忘了总理在北都是怎么交代咱们的吗?比出精神,比出中国人民的气势!成绩是次要的。总理怎么说的?哪怕是一场都赢不了,那也不过是和48年伦敦奥运会一样嘛。再说了,有了这么多新式装备,再不济,咱们也能打平个一场两场的嘛。”
    李凤楼点头道:“装备是好,可说到底,打铁还要自身硬。这次分组分到d组,面对乌拉圭和玻利维亚,我心里没有底啊。老黄,你说这乌拉圭是个啥国家?这玻利维亚又是个啥国家,这两个国家的人,都是长的啥样啊?”
    黄中扭头看了看四周,队员们都在兴奋地盯着窗外的白云和地面张望,这才小声的道:“你是主教练,你可不能没打就先怕了!啥乌拉圭、玻利维亚,我都问过外交部的同志了,就是普通外国人,他们的头发有黄的也有黑的,眼珠子有绿的有蓝的,反正除了长相,跟咱没啥区别,都是爹生娘养的,你说是吧?”
    李凤楼点头道:“嗯,是这个理,咱们拼了!”
    ……
    就这样,一路上飞飞停停,日行夜宿,国家队终于抵达了巴西。
第三百八十一回 舒适的洛伦佐

    来到此时仅有五十万人口的巴西小城库里蒂巴后,中国国家足球队在巴西组委会方面安排的这家名叫‘舒适的洛伦佐’的小旅店住了下来。
    先期抵达的中国驻巴西外交官苗启慧同志已经将房间布置妥当,在给领队黄中介绍了当地一名志愿充当中国队翻译的华侨元彪之后,便领着队员们进入各自房间。
    ‘舒适的洛伦佐’门前,有个足球场大小的草皮,已经被巴西组委会方面用石灰粉划出了白线,并且在两边竖起了球门,拉起了球网。球场边,还竖着几根简陋的用白漆刷的旗杆。尽管这块草皮中间稍稍有些凸起,但是在中国队在经历了为期一周的太平洋空中旅途后,太需要一块场地来适应了。
    看着球员们一个个精神抖擞的穿着网眼训练服在草地上或压腿或小跑,李凤楼顾不得旅途疲惫,大声命令道:“集合!统一进行热身运动!”
    于是队员们整齐的排成两排,拉开距离,在李凤楼的带领下开始做起舒缓的拉伸运动。
    热身结束后,黄中跑出旅馆,一手拿着刚刚在旅馆里熨烫平整的五星红旗,一手拎着一个塞满一号电池的单卡式双喇叭录音机,激动地喊道:“同志们!同志们!咱们在巴西的第一次升旗仪式!大家赶紧过来站好!这就要升旗了!”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激昂的国歌声,在这个长方形立体声磁带机的伴奏下,远远地飘扬。五星红旗在众人的注目礼下缓缓地被领队黄中升到了这个六米来高的旗杆顶端。
    草坪的旁边,一群好奇的当地人聚在一起,围观着眼前这些奇怪的,来自万里之外的中国人。
    这里围观的人群中,有两名巴西当地的记者也在好奇的看着这些远方来客。
    “席尔瓦,你看这些中国人,他们穿的运动服看上去帅气极了,还有那些足球鞋,为什么也是红色的?像是女人穿的,他们擦了多少鞋油?真亮啊。”
    “是的是的,今天没白来!奥利维拉你让开些,我要拍张照,这是将是明天《库里蒂巴新闻报》的头条!“中国足球队首次来到巴西!”哈哈,听着就非常令人振奋。”
    奥利维拉赶紧从席尔瓦面前让开,在半蹲忙着调整光圈的席尔瓦身边站着说道:“我要去采访一下中国人,席尔瓦你说,他们能听懂我说什么吗?”
    “哦!奥利维拉,你需要一个翻译。不过嘛,你可以先去试试看,也许中国人自己带了翻译来,毕竟,他们看上去带了很多东西。”
    “嗯,那我先不忙着采访。你看,他们把那个昂贵的放音机收了起来,开始热身训练了。那机器真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席尔瓦你说,那是苏联的产品吗?或者是新出的美国货?听上去声音棒极了,我真希望自己也能有一台这样的磁带放音机。”
    ……………………
    “老黄,你把国内带来的球收起来吧,咱们用旅馆里巴西方面提供的足球进行训练,国内带来的那两个足球太轻了,速度太快。训练用很好,可这马上就要比赛了,要适应起比赛用球才行。”李凤楼一边指挥队员们训练,一边吩咐领队黄中。
    “行,老李你叫小伙子们悠着点,千万别在比赛前受伤。还有……”
    “奥拉~~~”
    正当中国队在库里蒂巴当地人的围观下,科学的进行适应性有球训练时。巴西新闻社记者桑托斯当仁不让的闯上来,试着用葡萄牙语打了个招呼。
    黄中一愣,想起在北都集训期间受到总理探望时,有个年轻的,总理的秘书,叫曹小强的干部说过:“跟巴西人打招呼很简单,就是上来一句‘奥拉~~~’,就跟咱北都人打招呼会说‘吃了吗?’是一个意思。”
    黄中不但记性好,反应也很敏捷,他喊来身边那位正在兴奋地看训练的当地华侨翻译元彪,吩咐道:“你跟这巴西记者朋友说:‘我吃过了,您呢?’”
    元彪半天没反应过来,问明白怎么回事之后,憋笑憋得脸都通红的。
    元彪好不容易才忍住笑,连忙帮黄中作翻译介绍。
    看见巴西新闻社的桑托斯已经大牌的开始了他的采访,库尔蒂巴新闻报的两名记者席尔瓦和奥利维拉也赶紧围上去问问题。
    巴西新闻社的桑托斯一马当先:“请问黄先生,中国队的队服是哪家公司制作的?看上去非常有现代感,请问能够送我们一件吗?买一件也可以。”
    “这是中国国产的李宁牌运动服,我们额外带了一百套,用于比赛后与对方球员交换队服,赛后如果有多余的,我们会赠送给友好人士。”黄中扯着自己为了凉快,刚套上身的这件比赛服回答道。
    桑托斯羡慕的用手搓揉了一下黄中身上这件丝光闪闪的比赛服。那猩红的颜色,非常附和巴西人热情的性格,高级运动织物化纤那种丝光闪闪的外观令人眼馋,柔软的质地,内部网状衬里,无比显示出这比赛服的高档品味。
    桑托斯太希望能搞到一件这样体面地足球服了,他连忙道:“我们巴西人民非常友好,我相信,中国足球队在巴西的这段日子里,会充分的感受到巴西人民的热情,我们欢迎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运动员在巴西大展身手,在世界杯上展示自己。
    对于不辞辛苦,远道万里赶来巴西参赛的中国足球队,我个人在这里,代表友好真诚的巴西人民对你们表示最热情的欢迎和感谢。黄先生,我们巴西人就像火一样的热情。”
    黄中见三名记者都眼巴巴的看着他的足球服,想了一下,当即决定道:“你们等我一下。”
    说完,黄中扭头跑进旅馆,取出三件运动服回来,说:“为了表示中国人民对于巴西东道主提供的周到接待的感激,我代表中国足球队,赠送三位每人一套我们的国家队队服。”
    此举顿时赢得了桑托斯、席尔瓦、奥利维拉的好感。
    图片记者席尔瓦热情极了,当场就把这件足球服的上衣直接换上了,口中连呼过瘾。接下来他毫不吝啬的将剩下的胶圈全部用在了与黄中的合影,还有拍摄中国队训练上面了。
    即使是对于这个年代收入较高的记者来说,一套连裤子带上衣的正规足球服,最便宜也是要十几美金的,好一点的要三十多美金,至于这种从来没见过的双层透风高档“丝绵”质地、及其漂亮时尚的足球服,三名记者都在心中肯定的估计,这也许值七八十美金?不!市面上根本买不到!
    别的不说,那袖口上面的中国国家队队徽,就绣的无比精致,而且还是用丝光的彩线厚厚的勾出的,摸上去有着奢华的手感。看着犹如浮雕一般。三人都是爱不释手,连衣服外包的透明玻璃塑料包装纸都没舍得扔。
    “黄先生,你们的足球鞋看上去非常华丽,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是的,这也是我们中国生产的双星牌足球鞋。”
    黄中按照自己得到的资料给记者们作了介绍,除了淘宝同款399外,他把知道的都说了。按照上级布置的任务,要求“中国代表团是运动队也是宣传队”,但不是宣传政治口号,而是宣传中国产品,让中国产品能够走出去。
    “啊,外形设计的太棒了,鞋钉可以替换吗?欧洲生产的球鞋都是可根据场地土质换长钉或者短钉的。”
    “为了保护球员不受伤害,我们中国的足球鞋都是塑胶钉,鞋钉不可更换。但是这也保证了球鞋的重量较轻,我们的一双鞋只有三百多克,而目前的钢钉足球鞋普遍重量超过500克。”
    “原来是这样。”文字记者桑托斯和奥利维拉赶紧在自己的本子上记下来。
    在当晚参加完库里蒂巴市政厅为迎接中国队到来而召开的酒会之后,两篇热情的文章就出现在次日的报纸上了。
    巴西新闻社发出的通讯上写道:“新生的中国人看起来非常有精神,他们穿着漂亮干净的足球服和国产专业足球鞋,看上去他们踢得相当不错,至少在我看来,非常有章法。中国人对我非常热情,我感觉得到,他们善良而好客。我听说,他们的国家最近才刚刚获得独立,这真是个好消息,我们巴西人民应该欢迎这个新加入地球村的远方邻居。买票入场的观众朋友们,你们一定要记得给中国队加油,奥莱!奥莱!奥莱!”
    库尔蒂巴新闻报也热情的写道:“中国人为了来巴西参加世界杯,给我们巴西捧场,至少花费了二十万美金,他们乘坐着政府专门提供的包机来到巴西,就是为了展示他们的友好。中国队,我想对你们说,巴西欢迎你们,请你们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一样,好好比赛,享受这里的沙滩和阳光!最后,将巴西人民的友谊带回去,我在此祝愿,我们能够成为最好的朋友!库尔蒂巴的市民们,你们一定要记得给这些为了友谊而不远万里前来的远方朋友们鼓掌叫好!奥拉,阿米苟!奥拉!”

第三百八十二回 混凝土式防守反击

    由于拥有在本大洲作战,对气候和饮食适应的便利条件,乌拉圭队和玻利维亚队来的较晚。。不知是否有意为之,他们被安排住在另一家稍大的旅馆中,被与社会主义国家来的中国足球队分了开来。
    经过四天的适应训练,中国国家足球队的成员们基本对库尔蒂巴的环境感到适应了。
    到了6月24曰,旅馆的收音机中解说的是现场直播的揭幕战比赛,巴西国家广播的足球解说员犹如吃了药一般的兴奋,在无线电中以机枪般的语速、如数家珍的在口述转播,这年头在没有电视的情况下,现场的广播解说员就像是个人型文字机,恨不得把赛场上所有的球员各自站在哪一块草皮上都交代清楚。
    听不懂葡萄牙语的领队黄中走到了主教练李凤楼和他同住的这个双人房间:“老李,依你看,咱的队员们现在,状态调整的咋样了?兴奋点出来了吗?能比赛么?我是说,能赢么?”
    李凤楼听着旅馆楼下传来的巨大广播声音,也被那现场气氛撩拨得紧张不已,说道:“从昨天进布里托阶梯体育场适应场地的情况来看,队员们的身体情况已经调整好了,旅途疲劳基本消失,大家普遍反映浑身都是精力,晚上有些兴奋地睡不着。另外,我们的训练你也看了,总体来说,虽然旅途中一直没有训练,但是战术感觉却更好了,这也许归功于来的路上,大家一直都没有停止对于战术的讨论。再说了,巴西伙食的味道虽然怪,但是顿顿都有牛肉煮黑豆!黄油土豆泥!大家的营养绝对没问题!”
    午后的阳光从敞开通风的窗户照进来,可以明显看出,领队黄中有些紧张,他的脸在炎热的阳光照射下却没有一点汗,面皮绷得有些苍白冷峻。
    黄中说:“明天我们d组的首战,是玻利维亚对乌拉圭,本小组和c组一样,只有三支球队,我们轮空,正好可以仔细的研究对手!我已经拿到组委会发的参观票了,是主席台后面的好位置!明天咱们全队都坐下来好好看看,认真的动动脑子!人人都做一下笔记,明天晚上,我们开全队研究会。”
    “好!”李凤楼面露喜色,同意道。
    ……………………
    次曰的比赛,强大的乌拉圭队以八比零的大比分赢下了玻利维亚队。
    吃过晚饭,全队就都集中到了李凤楼和黄中住的房间里。
    李凤楼首先开口:“怎么样,都说说自己的看法,我们把意见都集中起来,下一场要争取打得有针对姓。尤其是乌拉圭队,这个队是1930年世界杯冠军!”
    边后卫郑德耀一口的上海腔普通话:“乌拉圭这个队打的是2…3…5,进攻很强大,传球路线简单但是精准,防守动作极其粗野!但是我注意到,他们在传接球上,脚下活很细!停球非常稳!
    每次他们五个前锋往玻利维亚禁区里一冲,同样打2…3…5的玻利维亚队就全都乱了,不知道怎么防。乌拉圭两个边锋的传中能力非常强,低穿和45度高吊球各占一半!他们的中锋很高大,看得出,非常强壮,边锋和中锋之间的两个内锋经常从禁区深处拉回来拿传中球,这种战术直接就进了四个球!
    很明显,在双方战术一样的前提下,比的就是个人能力了。玻利维亚的球员平均水平不如乌拉圭,身高和身体强壮方面也弱一筹,输成这样也是正常的,这场比赛就是一般我们最常见到的那种,防也防不住,攻也攻不上去的比赛。”
    “对,对,我也赞同德耀的说法,就是这样,后来玻利维亚的阵形都乱了,前锋明明拿不到球急得要命,却还站在前面看戏,只有两个边锋拖到后面去协防,结果失去了边路进攻后,更加难打了,只能不停地大脚向前开。可是乌拉圭队的后卫身材非常高,又比玻利维亚的前锋强壮,下脚还特别黑,这让玻利维亚的前锋根本拿不到球。”组织前卫陈成达说道。
    后腰张杰道:“对的,我也赞同。”
    “我也赞同。”边锋史万春道。
    接下来,队员们一个个的接上去发言,阐述着自己对于两支球队的看法。
    最后,主教练李凤楼进行了总结:“首先,我们要肯定,乌拉圭是一直劲旅。”
    顿了一顿,他提高嗓门说道:
    “但是我们也不是吃素的!接下来,我来说说我的战术安排!
    ………………”
    一场赛后研究会开下来,李凤楼的心里更加有底了。
    6月28曰,中国队的第一场比赛终于来到了,
    布里托阶梯体育场,中国对乌拉圭!
    当中国队出现在场地上热身时,现场观众爆发出了友好的掌声,观众席上爆发出一片“齐纳!奥莱!奥拉!阿米苟!”的加油问候之声。看来领队黄中在赛前的新闻公关,还是有成效的。
    简短的热身结束后,经过投掷硬币挑选场地,比赛正式开始了。
    开始时,观众们还在为中国队的那身漂亮时尚的足球服和那些火红的漆皮球鞋而倾倒,可是几分钟之后,观众们便开始担心起来。
    观众席上,一个络腮胡子说:“中国人是不是刚刚开始学习足球?”
    边上一位青年说道:“是啊,真为他们担心,他们怎么全部都站在自己的半场,为什么中锋缩在中场?那个家伙应该使劲把对方后卫向后拖才对。”
    一个穿着得体的中年人插话道:“可怜的中国人,他们大概希望少输几个球吧?”
    最后,一个漂亮的巴西姑娘总结道:“真希望他们不要输得太惨,我听说他们是飞了上万英里才来到巴西的,那样的话就太可怜了。”
    但令人惊讶的是,中国队的压缩半场战术却非常成功,密集的整形让乌拉圭队犹如狗咬乌龟,无处下嘴。
    乌拉圭队最优秀的两名前锋斯齐亚菲诺和吉吉亚只要出现在禁区,就有中国队员牢牢地贴上来,死死地用胸部扛住他们的背,另外必然有其他球员上来帮助抢劫。中国队的中场球员们则站在拿球队员的出球线路上,切断他们的出球路线。
    而乌拉圭的球员们发现,边路也打不开,中国队除了有两名中后卫,另外还有两名专职的边后卫,他们几乎就在底线附近待着,根本没机会下底传中。更要命的是,中国队的两名边锋,根本就不是前锋,他们不在进攻位置上待着,居然会跑来大禁区角上帮助边后卫防守。
    这是因为李凤楼从《现代足球战术统计》一书中发现,45度传中,是成功率最低的一种进攻方式。
    随着比赛的进行,乌拉圭队越来越烦躁了,犯规次数也在不断增加。为了增加攻击力,除了前场五名前锋,三名中场也压到了中国队禁区前沿,两名中后卫直接就压过了半场,站在中圈弧里。中国队的整形被密密的压迫成一个飞碟般的大饼形状。守门员张邦伦拼命地大声指挥着全体队员们协防。
    观众席上,络腮胡子惊讶的道:“中国人用的是一种新阵型,似乎是4…4…2或者4…5…1的人员分配,在防守时,他们的后卫几乎有七个!两名边锋也是边后卫,中场像是菱形,拖后的那个前卫简直就是个突前的中后卫!”
    络腮胡身边那个年轻人一副看不下去的表情,连连摇头:“中国人根本没有打算进攻么?他们几乎把自己的禁区当成了整个球场,这简直是一场摔跤比赛。”
    即使在炎热天气下依旧穿着得体西装的中年人说:“我见过1…9整形的9前锋进攻的,但我从没见过用全队进行防守的。但我能感觉到,中国人的防御布置很奇妙,他们并没有乱,每个人都在禁区中有自己的防区。
    就在这时,突然中国队中后卫王政文断了球。
    这一次,中后卫王政文没有开大脚,而是在没有乌拉圭队员上抢的情况下,交给了右前方的后腰张杰。
    张杰停球后没有犹豫,一脚直塞乌拉圭上抢队员身后,大幅度回撤的中锋郭鸿宾。
    中锋郭鸿宾回接却不停球,敲给左侧正在向前跑动的组织前卫陈成达。
    陈成达接球向左趟了一步后,并没有交给左边正在插上的左边锋方纫秋,而是突然塞球入空挡,把球向右前方斜踢到了乌拉圭中后卫身后。
    正当乌拉圭队诧异中国队为何要胡乱出脚瞎踢一气时,之前一直在参与协防的组织前卫陈成达身边游弋,进行接应的内锋李朝贵,已经不知道何时窜到了右路,如闪电一般的出现在了乌拉圭队的身后————反越位!
    那一身大红的战袍,大红的战靴,李朝贵犹如一骑脱缰轻骑,他风也似的大步趟球,撒开脚就向着乌拉圭大门狂奔而去。
    这时全场的观众都激动起来了,疯狂的为中国队呐喊加油,当没有自己国家球队时,足球观众的心理总是偏向弱者的。
    之前那个希望中国队不要输的太惨的巴西姑娘激动地喊道:“中国人!棒极了!跑快点!你就是一对一了!奥莱!!!齐纳小伙!”
    场边乌拉圭队的教练席上,之前还能稳坐钓鱼台,等待进球时刻到来的乌拉圭主教练胡安…洛佩斯紧张的站了起来,他没想到,中国队的打法居然是这种绵里藏针的方式!扁扁的全体防御整形在断球后,居然整个两翼和中路全部出现了诡异的迅速跑动,所有人都在跑!令人不知道他们要进攻哪一路!没有具体的组织过程,没有针对对人的传球,只是踢到空挡中。可恨的是,却总是恰好有队员跑来拿球,这是什么战术?
    李朝贵飞快的带球向着球门冲去,乌拉圭队守门员已经弃门而出了,这是妨碍他进球的最后一道铁闸。

第三百八十三回 中国剑?杀猪刀?
    如南大西洋吹来的季风一般迅捷,李朝贵与乌拉圭队守门员安德拉德一对一了。
    李朝贵这一瞬间,想起了之前在国内训练时,进行的针对各种情况下的射门训练。
    也许是主教练李凤楼的格言在他的潜意识里起着主导作用:“不需要考虑,只需要彻底的执行。”
    他轻轻的用脚背一送,温柔的将足球挑了起来,球速不快,轻飘飘,忽悠悠,越过了拼命起跳的乌拉圭守门员,落在小禁区内。
    只一颠,就顺势滚进了球门。
    这是朴实无华的一剑,
    这是出俗绝尘的一枪。
    一比零!中国队领先乌拉圭队!
    李朝贵打进了中国足球队在世界杯历史上的第一个进球,这些小伙子们此刻已经创造了历史!
    随着布里托阶梯体育场内那走音的电喇叭中激情的葡语报幕,全场巴西球迷都在为首先打破比分僵局的中国队而欢呼,好像场上那个进球的黄皮肤黑头发小伙是巴西人一般。
    “史帕踢扣!史帕踢扣!!哈哈!真是太漂亮了,完美的射门,充满灵感和想象力!”巴西新闻社的记者桑托斯难掩激动,他跳起站在水泥台阶的看台上,拼命向李朝贵的方向吹着口哨!
    李朝贵自己也傻了。
    “我进球了?哈哈哈!太好了!太好了!!!”李朝贵跑回半场,和队友们简单的拥抱庆祝。
    接下来的比赛开始变得血腥和疯狂,尽管中国队在赛前就戴上了秘密武器——长筒袜中的小腿半月板护具,但还是被乌拉圭队屡屡踢中脚踝,踩中脚后跟。
    按照在国内训练时反复强调的,一旦被对手踢到或者踩到这些部位,或者被踢痛,队员必须大声呼喊“否!”“补瑞克如德!”并且要做出痛苦的表情躺下打滚。
    很快,动辄身后暴力犯规的乌拉圭队被英国裁判乔治里德出示了三张黄牌。
    比赛再次进入钢筋水泥式的阵地战。
    拼命压上的乌拉圭队在焦躁中一次又一次被中国队坚固的防守链条断球。
    后腰张杰的断球如舞蹈般灵动。
    这次依旧是毫不犹疑的按照战术出球,这次,球被后腰张杰分到了左后卫何家统的脚下。
    由于乌拉圭人发现,中国队的中锋是个墙式摆设,仅仅用来给那个不断伺机插上的内锋作掩护。而内锋李朝贵位置飘忽,速度又犹如闪电,这让乌拉圭2…3…5阵型中的仅有的两名后卫谨慎起来,他们两人拖得非常靠后,基本不过半场。
    对手的慎重,让组织前卫陈成达有了更大活动空间。
    接到左后卫何家统的传球,陈成达毫不拖泥带水,他的反应显示了他对于战术的深刻理解和长期形成的组织天赋,仅仅一次触球,直接分边给了左翼疯狂插上的左边锋方纫秋。
    左脚快马方纫秋来自上海队,仅有65公斤的他在上海学生联队时就踢过所有进攻位置,一年踢坏七八双胶鞋后,他的母亲已经不再奢望这个孩子能老老实实的像正常人一样穿鞋。
    从此只能赤脚在泥地里和朋友踢球到深夜的这个穷学生,在烂泥巴和煤矸石场地上磨练出了厚厚的脚底老茧,这种苦水里浸泡出的控球盘带技术,不带一丝的铅华,每个动作都是朴实而戮心。
    五千人只见那足球犹如黏在方纫秋脚下一般。五千人只见那球如有生命般紧紧的随着方纫秋在前进。
    五千名现场观众终于欣赏到了什么叫人球合一,5000人眼睁睁看着方纫秋沿边线一路绝尘狂奔。
    方纫秋身后的乌拉圭队中场球员弗兰科跟着他屁股后面追,疯狂的冲刺,令到他几乎要把肺都跑炸。
    接近底线时,方纫秋却放缓了脚步,正当弗兰科高兴地以为对手跑不动,咬牙一跃、加速上前卡位时,瘦小的方纫秋却轻松地用左脚一扣。
    这一扣……语言无法形容那一刹那的惊艳!
    方纫秋居然急停转身站住了,球被魔术般拉回方纫秋右侧。
    弗兰科犹如重型货车一般收不住脚,满心气苦的被方纫秋晃成了渣。
    中国剑,灵动飘逸!
    现在,
    方纫秋是要作传中了吗?
    全场观众们握紧双拳,在为方纫秋的精彩急停、扣球过人鼓掌时,都在想,这个中国小个子是要传中给哪个前锋?
    乌拉圭的两名中后卫如蛮牛一般狂喘,大手死死的抓住中国队插上的中锋郭鸿宾和内锋李朝贵,如同两名浑身肌肉的绑匪一般,死死的推挤着二人。
    方纫秋此刻却平静的很,内心如同一泓秋水般清透。
    只见他犹如不食人间烟火般飘逸地在场地上滑了一步,如中国画中,那勾勒腊梅枝干的老辣笔法般,旁逸斜出的滑进了禁区。
    可怕!
    这是要单挑!
    乌拉圭守门员出了一身的白毛汗,
    面对上前封堵的乌拉圭守门员,方纫秋用他的左脚,那只曾经在煤矸石场地和泥沙场地上折磨得骨节都变了形的左脚,那只犹如老屠户用了三十年的杀猪刀般朴实的左脚,只是脚背一弹,便贴地打出了个远角。
    看那动作起承转结犹如一体,如庖丁解牛;看他神色如常,似佝偻者承蜩;看他娴熟至极,像欧阳修说的老翁酌油入钱眼般。
    0。1秒内完成的射门,却是要十年的苦功方能浸润成就!
    一个人如果热爱一项运动到了愿意吃十年的大苦而觉乎乐在其中,天下再无不可成之事。
    足球贴地直窜远端死角进门!
    二比零!
    全场雷动!五千名观众的欢呼之声响彻小城库尔蒂巴!
    “了不起!真了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