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蕙质春兰-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坏饺馐车木坡ザ嗔耍竦虑斐牵袷〕牵踔辆┏牵坏愕闹鼙弑鸬南爻堑鹊龋颐钦饫锏袄嗪芏嗔耍悄抢锘孤虿坏侥亍O衷诮艘桓鍪谐。氚旆ㄈ萌煜碌男》访嵌祭次颐钦饫锝酰庋颐堑牡袄啵饫嗑筒换嶂拖耍挡欢ㄎ颐钦饫锘够嵋蛭飧鑫琶煜履亍!



  陈文蕙描绘的远景让陈远恒吃惊,然后是兴奋,一把抱住陈文蕙转了一圈,大笑着说:“我就知道蕙儿会有主意。这要是做成了,安城可就出名了。不但为百姓办了好事,我还能得一大政绩的。”



  白氏一边笑着一边喊:“老爷,你轻点,别摔着蕙儿。”



  陈远恒忙把女儿放下,就急的往外走:“夫人不用等我吃饭了,我要找幕僚和属官一起商议一下。这个可也是个大事情,有许多方方面面的事情要处理。”



  白氏忙答应了。陈文蕙被转的头晕眼花说:“父亲真是行动派,说做就做。”



  白氏骄傲的说:“你父亲就是这样,这一点和京城里的那些浮华子弟不一样。这是你父亲最大的优点。”



  接下来的日子,陈远恒和他的官员们都忙碌起来,有陈材帮忙,还有粮道黄大人帮忙,这件事情很快就办起来了。先是在城里官地中找了一块开阔的大一些的,建了一个市场,设了一个管理市场的部门,建设费用和这个部门的小吏们的俸禄都是县衙先垫付,记好了帐,等市场建好后拿摊位费来还账。



  又使人去各个临近的县里找那些家禽牲畜贩子,和他们说安城这里又这么个市场,而且,前三年只对卖东西的收税,对来买的不收税。这个工作李环起了很大的做用。因为秋天的时候,李环因为接了大订单,没法子去周边各个县里买小牲畜,因此认识了很多牲畜贩子,又因为他付钱付的很爽快,到期就给,一点都没拖拉,所以在这些人心中建立了信誉。现在他和这些人说,这些人大多相信了。



  其实他们听到这个消息也很高兴。他们经常买不到肉食,面对订单经常愁没米下锅,现在有个地方能大量供应,头三年还不收税钱,这样成本就省了,虽然路途远了一些,不是在本地,但是对于商人来说,能赚钱最重要,辛苦都可以忽略不计。



  就这样,没过多长时间市场就建好了。



  陈远恒是忙碌了,陈文蕙和白氏还是很悠闲。每日里就是看账,做女红,学习,交友,有时候还去逛街。陈文蕙有明珠陪伴很是开心。



  这中间,陈文蕙教了家里的婆子们怎么腌蛋,做松花蛋之类的,二十多天后,第一批做出来,还特意请了陈远恒吃。得到了赞扬,陈远恒忙把这些拿去给属官们试吃,让后让属官们去像农户们推广。这样安城一下子多出许多专门制咸蛋,松花蛋的人,并且不久就形成规模,咸蛋和松花蛋后来都成了安城特产了。



  这天胡氏对白氏说:“妹妹,我哪里还有一些银子,你前些日子说是要帮我找个地方投资,可找好了没有啊?”



  白氏说:“这个倒到了秋收后了,我们家老爷去年就推行了贷款计划,把钱贷给农户们,一来帮助他们,二来商户们可以赚些利钱。这些基本上是稳赚不赔的。我就是想着到时候也让你把钱拿出来做这个。”



  这个贷款计划胡氏还是懂的。觉得白氏想的很周到。这个时候旁边的陈文蕙突然想起一件事情说:“胡姨,我有一个现在就能赚钱的机会,你要不要听?”



  胡氏奇怪了:“什么机会啊,你这么小,怎么就懂得赚钱呢?”



  白氏却知道女儿不会无缘无故说这个,很感兴趣忙问:“蕙儿,你又有什么好主意?我也要参加。”



  文蕙奇怪了:“母亲,我们家现在建新酒楼,开分店的,哪里还有钱啊?”



  白氏说:“其实就是我们这几个月来各项的收入,我都攒着呢,预备着还钱,还有卖酒的一项大钱呢。要是有好生意,我可以缓一缓再还钱,反正当初说好了是要一年还的,现在还有大半年呢。要是有赚钱的好生意,就可以拿这笔钱出来,等以后再攒了钱再还,反正我们现在进项很多,府里用钱的地方却少,要不多久就能又攒出来还钱了。”



  文蕙点点头说:“那这样,我们家也可以参加。就是父亲不是在建设市场吗,现在那个市场听说是建在城北比较偏的地方。那里周边应该有很多空地或者是房屋,店铺,因为比较偏应该会很便宜,现在我们可以很低的价格就买下来,估计人家很愿意卖呢。”



  胡氏一脸的糊涂:“那么偏的地方,买铺子也不赚钱啊,都租不出去。”



  白氏却一下子听明白了,正要说话,明珠却抢先说了:“我知道妹妹的意思了,现在那块地的铺子便宜因为太偏了,租不出去,但是以后就不会了,因为那里建成了一个市场,以后会有很多人来,自然就方便做生意,可不就是会赚钱吗?”



  白氏很惊讶明珠反应这么快,接着说道:“姐姐,明珠这个孩子却是个可造之才呢,这才学了这几个月,就明白了,比我们都强呢。你想啊,这市场建成了,以后南来的,北往的客商们都来这里买家禽牲畜,就要住店,要吃饭,要雇人,要雇车,反正这生意就能多了去了。那周边的店铺还不就旺起来了。那个时候我们往外租也赚钱,要是想省点心可以高价再卖出去,可不就是一转手就赚了一笔钱吗?这个可是比放贷还要省心,还要赚钱多,而且还要保险些呢。”



  这下子胡氏也明白了:“原来我是最笨的一个,蕙儿这么小就想到这个真是奇才,明珠也不错,这么快就反应过来。都是妹妹教的好啊。”



  感谢大家的支持,本书将于月底上架,届时一定会每日两更,请大家继续捧场,求推荐,求收藏,求点击。
第六十一章 房产
  白氏和胡氏立刻就行动起来。白氏把红鲤和账房袁先生叫来,整理了一下账本,盘算了一下银钱,都取了出来。胡氏也去把家里藏着的银票都拿了来,两家的钱都交给了陈材。陈材很忙,建市场太多事情了。



  白氏想了一下,对袁茂说:“这个事情其实很容易,袁先生就辛苦一下,我让人把我们府里常用的那个经纪找了来,你拿着银票和他一起去城北市场周边大量买地,买铺子,乃至于院子都可以,不用看的,只要价格便宜,靠近市场就行了。”



  袁茂奇怪了:“城北那里很偏的,住的人也少,平时那些铺子都没有生意,买那里的干什么啊?”



  白氏神秘的说:“袁先生去吧,反正就可着这些银子买,我们家的两万两,胡夫人的两万两,分开来买,记好帐,把契书之类的都弄好了就行了。”



  袁茂只好照做了。



  这边,市场是建好了,可是要兴旺起来还要段时间,陈远恒就想了很多法子,比如前期优惠铺租,还有找来买家等等。要做的事情很多,每天忙的不可开交。



  这一天,陈远恒难得在家里,陈文蕙看着父亲廋了一圈,心疼的很,对父亲说:“父亲,你这样也太辛苦了,归根到底还是你手下有能力的人才太少了,要是多几个就好了,能帮父亲分忧啊。”



  陈远恒笑着说:“这一次办市场已经好多了,因为有粮道黄大人帮忙,以前可都是我一个人带着家人干的。再说,我就是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哪里能令有本事的人跟随我呢?”



  陈文蕙想想也是,现在自己家里还是太弱了。这样不利于发展啊。还是要想个法子。就又对陈远恒说:“父亲,现在我们招不来人才,可以自己培养人才啊?”



  陈远恒苦笑一下:“蕙儿,这些都是官衙的事情,不是培养几个能干家人就解决的。像陈材能干,但是只是帮助我,并不能单独去做事情,因为朝廷有朝廷的制度啊。”



  说到这里,陈文蕙就问了:“那能帮助父亲的官员是那些呢?”



  陈远恒没有不耐烦,反而细细跟女儿解说:“最好事读书人,有点功名,比如说是个秀才啊,举人啊,这样可以在衙门里当个书办,师爷,衙役,都头之类的。”



  陈文蕙又问:“书办,师爷,衙役,都头都是多大的官啊?”



  陈远恒说:“书办,衙役都没有品,但是是衙门的人,拿钱粮的,有权力办事情,师爷就是能帮为父处理文书了,都头就又能干一些,是有品级的,九品,属于兵头将尾。管理衙役们。都头可以抓人,可以催粮,可以办很多事情。但是都头属于武官,不是秀才能胜任的,要会武功才行,因为有时候还要抓捕犯人。”



  这下子陈文蕙明白了,书办,衙役就是一般的科员且是执法人员,都头是公安局长,师爷是秘书。



  弄明白这些,陈文蕙又说:“父亲,那你现在用的这些人怎么样呢?”



  陈远恒气闷的说:“人家有本事的人走马上任会带齐人员,到任后就把自己的人安插进去,自然办什么事情都有人去做,哪里用亲历亲为呢,只管掌握着大局,寄情于山水写一些名作诗篇就行了。哪里能像我什么都没有就走马上任了,只能勉强用着前任留下的,这不是自己人,就要多操心,所以这么劳累呢。”



  陈文蕙这下子明白了,因为父亲是庶子,哪里会有人跟随他,帮助他呢,他在府里自己都不受待见,怎么可能让跟谁者受宠呢?陈文蕙又问:“那些读书人呢,他们很多出身寒门,哪里有钱请人帮忙做事情呢?”



  陈远恒说:“这些人比我们这些世家出身的还轻松呢,他们等到出来做官的时候已经文章学问名扬天下了,自然有许多弟子,这些弟子可都是能干的读书人啊,一般人请都请不到的。就像是你胡姨的父亲,虽然现在落魄了,被发配边疆了,但是身边伺候的弟子们多的很,估计也受不了多少苦。可不是比我们这些世家子还好吗?所以啊,世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啊。”



  这下子陈文蕙知道为什么前世看那些名诗名作都出自古代高官之手,心想,他们忙于政务,哪来的时间吟诗作赋啊。原来是这么回事。



  陈文蕙想了想就去父亲说:“其实父亲眼下就算是忙碌些也没什么,毕竟这个安城这么小,事务不多,但是以后要是当了知府呢,当了更大的官了呢,所以父亲还是要留心身边的人,现在就开始培养一些人才,比如说安城本地的秀才们啊,还有衙役也有办法,可以找安城本地的武馆啊,父亲自己培养一些好手,自然以后就能轻松了。对了,父亲还说到钱粮师爷,我看着我们府里的袁先生就很好,父亲可以鼓励他考个秀才,然后让他给您当钱粮师爷,他感激父亲的提携之恩,自然会用心为父亲办事。”



  陈远恒一下子被提醒了,沉吟良久。白氏接着说:“我看蕙儿说的很对。老爷前一段不是因为菊花诗会在士林中名声大振吗?现在又因为胡姐姐的事情让老爷一下子多了许多好名声,老爷用心观察,找出能干忠厚的,提拔一下,或是给个秀才的功名,或是聘为书办,师爷之类的,老爷不是就培养出自己的人手了吗?还有我们府里俊儿和麟儿的拳脚师傅吴师傅,走南闯北,认识许多武功好手,可以让他给推荐一个年轻能干的,做都头,一般的人才就做衙役,这样岂不是好啊?”



  陈远恒笑了:“我看你们母女比我聪明,给蕙儿和夫人这么一说,看来是我以前没考虑到。我以后就这么办吧。找个时间我去找找吴师傅谈谈,其实他就很胜任。其实就是做了都头,也还是有时间教导俊儿和麟儿的。可以再让他找几个本地的好手做衙役,还有袁先生我也要抽空和他谈谈。对了,袁先生被你们派去做什么了是吧。上次夫人你好像是和我说了,我忙就给忘记了。”



  白氏抿嘴一笑:“老爷,我和你说了好几回了,看样子你都没记在心上。”



  说完,把买房产的事情说了一下。陈远恒拍手说:“蕙儿真是敏捷啊,这个安城许多大商人都还没有想到呢,你们手脚倒是快,已经行动上了,这下子我们一定能再赚一笔的。只是我们这个事情不能打着出租的主意,赚上一笔就走,毕竟我们不是本地人,打理起来不方便,还有,也怕以后市场生意越做越大,御史们知道了不好。”



  白氏忙正色道:“这个我都省的,我就是这么想的,老爷放心吧。”



  陈远恒点点头。



  日子过的很快,陈远恒和袁茂说了,袁茂很是感动,刚好买房产的事情也办好了,就去认真读书起来,还经常跟着陈远恒参加文会,陈远恒还为他引荐了当地一些大儒,得到了他们的指点,进步很快。再加上陈远恒放水,眼看着得个秀才应该是没有问题。



  另一方面,陈远恒和吴师傅谈了以后,吴师傅很是感动,他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能当官的一天,虽然只是个九品的官,这让祖上世世代代都是平民的他很激动。吴师傅名字叫吴大山,天生力气大,家里条件还可以,中等小市民家庭。家在德庆城里住,只是一进五间的院子,在德庆城边的村子里还有几十亩田,佃给人家一年也够生活的。吴大山从小就喜欢拳脚。他父亲看他是块材料,再加上家里还过的去,就送了他来安城武馆学艺。后来又被送到青城派去学武艺。艺成下山后他已经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了。父亲早就死了,留下一个寡母,连妹妹都被天山派的人带走了。好在家里人少,田还在,母亲还攒的有些钱,给他娶了个老婆严氏。严氏十五岁嫁给他,他已经二十号几了,比人家大快十岁。自然事事都让着妻子。结婚后,他又去了京城找了同门师兄,同门师兄介绍他去了一家大镖局威远镖局,从趟子手做起,因为武功很好,多次帮助镖局化险为夷,在江湖上闯下了名头,也做到了大镖头。但是那种刀头舔血的生涯让他厌倦了。



  后来老母亲找人捎信要他回去,因为他成亲多年回家很少,妻子只生了一个孩子,还是女孩,母亲要他回去传宗接代。没法子,他就想办法由威远镖局的老板推荐到了省城镖局。又过了几年,他儿子也生了,更眷恋家了,再说,年龄也大了,不再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了,走镖是很辛苦的,他从京城到省城十几年下来也攒下了一些钱,都让母亲和妻子买成了地,现在家里光是地也有一两百亩了,足够生活了,就想着回德庆城养老算了。



  疯狂求推荐,求收藏。
第六十二章 工作
  人就是这样的,忙的时候想着要是闲下来就好了,闲了呢,又觉得日子过的没趣了。吴大山就是这样的。回到德庆城不到两年他就闲的发了慌。刚好这个时候安城以前的师兄找他,说是安城县令要给两位公子找拳脚师傅,束脩可是不薄的。一年四季给做衣服,每个月有休沐日,管吃管住,还每年有二百两银子。



  安城离德庆城很近的,这样有事情做,有银子拿,还能就近照顾家里。想到这,吴大山就收拾了东西来到了陈府。这里还是不错的,吃的很好,府上厨娘厨艺太好了,走南闯北的他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住的条件也可以。还有婆子帮他浆洗衣服。最让他高兴的是陈府的两位少爷,聪明俊秀,彬彬有礼,而且都是个好苗子,资质很好。所以他教的很开心,师徒间相处的很好。



  生活中唯一不好的就是他的妹妹。他妹妹吴丽霞很小就被天山派的人带走了,学成下了山,还在江湖中闯了一段时间,被江湖中人称为青剑仙子,其实长相倒是一般,一把剑倒是使得很好,连他都不是对手。后来他在京城忙,没管,母亲就把妹妹嫁给了城中一户中等人家。但是,妹妹的婆婆和相公人品很不好,嫌弃妹妹不会家务,不会女红,天天不是打就是骂,还娶了小妾,后来小妾生了儿子还百般刁难她。每次他想要给妹妹出头,都被母亲拦住了,没法子谁让妹妹没有生孩子,这就是最大的短处啊。后来,妹夫死了,妹妹年纪轻轻就守了寡,还被婆婆赶出了家门。



  回到了家里,妹妹没有一天开心的。虽然母亲对她很好,但是自己的妻子经常说一些难听的话,为了这个他已经教训了妻子几次了,但是他在家的时候少,能挡几回呢?每次回家看到妹妹木着的脸,就心里难过。



  后来,陈管家来找自己说是要给府上的姑娘找一个教武功的女师傅。这下子好了,他一下子想到了自己妹妹身上。陈姑娘的事情他听两个徒弟说的多了,知道是个六岁多的小姑娘。自己妹妹来了,就一定会跟着住在后宅里,和小姑娘做伴,也是件好事,起码能自力更生,还能打发时间。吴大山忙向陈材推荐自己的妹妹。



  可是过去了快一个月了,陈家也没有信,估计是没看上自己的妹妹。这也没法子。先陈远恒特意来找自己,问自己能不能把安城都头这个位置干好,若是能的话,就推荐自己去。这真是天上掉馅饼了。吴大山忙向陈远恒磕了头,谢他的赏识之恩。



  陈远恒看吴大山答应了,也很好兴,好歹是自己人啊。正准备走,吴大山又问了他关于他妹妹给姑娘做师傅的事情。陈远恒不由的“哎呦”一声。他这一段太忙了,把这个事情忘的一干二净。其实德庆城的人手早就传了消息过来,把吴家的事情,吴大山,吴大山老婆严氏,严氏的娘家,还有吴丽霞的婆家的事情都查的很清楚,没有任何问题,是个能靠得住的。所以他才放心让吴大山做都头的。就是把吴丽霞忘记了。



  陈远恒又做下和吴大山说,要请吴大山回家和妹妹说,请她来府里教导女儿,也是一年二百两银子,四季的衣服,包吃包住,就住在内院里,西跨院从胡氏走了一直空着,就请吴丽霞住西跨院,还能给她派个丫鬟伺候。



  吴大山这下高兴的合不上嘴了,这真是双喜临门啊,自己有了前途,妹妹也有了着落。忙又谢陈远恒。陈远恒笑呵呵的扶起他。



  吴大山回家和母亲妻子把这两个事情一说,可把家里人高兴坏了。吴大山的母亲本来就愁女儿的事情,为了这个和严氏冲突了好几回了。现在听到女儿有事情做了,能自己顾着自己了,心里高兴啊。再说,儿子马上也要当官了,自己以后就是老封君了,想到这里,不由得给了媳妇一记凌厉的眼风。



  严氏听说自己丈夫要做官了,想想自己以后就是官家娘子了,就想着是不是买几个丫鬟仆人,先把官太太的普摆上。又听到自己觉得万分碍眼的小姑子可以离开自己家里,更是心里高兴。要知道自己家里只有五间房子,除去厅堂,卧房只有四个,婆婆要占一间,她们夫妻一间,自己现在可是有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了,这肚子里又怀了一个,儿子单独睡一间房,两个女儿没法子,只好大的跟着奶奶,小的跟着自己,因为还有一间房子让小姑子占去了。为了这个她可是经常和小姑子,婆婆生气。



  现在猛地一听小姑子就要走了,就开始在心里盘算着要把房子腾出来,让两个女儿住进去。这个时候看到自己婆婆一记眼风过来,立刻想到了,刚才自己相公好像说,小姑子以后每年还有二百两银子,主家还给包吃住,管衣服,这样算来,哪里能花的着钱啊。要知道自己相公这二百两还要买酒,还要交朋友,自己家里还有一堆孩子要养,家里的田租都被婆婆霸着,二百两怎么够花,害的她都早就想买那个翠锦楼的锦衣了,都没钱买,也没有买丫鬟婆子带孩子,每日里累死累活的。



  这小姑子一个女人家,又没有家累,没有孩子,哪里能花的了呢,这没有孩子,最亲的就是自己的子女了,以后剩下的钱还不是自己子女的。想到这里她又有些后悔,早知道就不应该对小姑子这么苛刻了,也不知道小姑子记不记仇。不过,还好自己的大女儿和小姑子一向关系好,就让大女儿去和小姑子套套近乎。



  想到这里,严氏眉花眼笑的问自己相公:“那小姑子是不是在家里也住不久了啊?”



  吴大山的母亲说:“这回你可如意了,丽霞离了你这里也能过的好好的,天天都能吃香的喝辣的,用不着再看你脸色了。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



  严氏忙赔笑说:“母亲,看你说的,我和小姑子好着呢,就是有点什么,这也是因为天天在一起,上牙和下牙打架呢。我这就叫大妞把她小姑叫了来,你慢慢和她说。”



  说完就走了出去。一会儿吴丽霞进了屋,吴大山和大山母亲把事情和她说了。吴丽霞立刻高兴的眼泪都出来了,一边哭一边说:“这主家能给大哥官做,可见是个好的,只要肯收留我,别说是去教小孩子,就是让我当丫鬟,粗使婆子我都愿意。”



  大山母亲听了,想到女儿坎坷的人生,不由的也掉眼泪。吴大山有些不好意思说:“看你说的,人家是正儿八经拜师学艺的,哪里是要粗使婆子,人家一年给四季衣服,管吃管住,你去了就住在县衙的西跨院,那里很好的,还有花园呢。衣服就是像我身上这个,你看,可不是一般的粗布衣服,可是翠锦楼的锦衣呢,这针脚细密,比你大嫂的手艺都好呢。你们女人家不是都喜欢翠锦楼的衣服吗?这个主家就是翠锦楼的东家。还有,最好的就是饭菜了。那个叫好吃啊,我走南闯北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一句话把吴丽霞又招笑了:“大哥,你就惦记着吃。”



  这时严氏带着大女儿进了屋:“那以后小姑子不是都穿着翠锦楼的锦衣了啊,这还不用花钱啊,对了,小姑子,你大哥说,你以后一年还有二百两银子呢。主家的规矩是去了就给一百两,那一百两等满一年再给。你大哥这还不到一年,但是去年就拿回了一百两银子,都是足银呢。过年的时候主家还给了赏赐,那可是个十二两的荷包啊。不说银子,光是那个荷包都是绸缎的,上面的针线可好了。”



  吴丽霞脸上淡淡的,没有接嫂子的话。



  大妞这时说:“姑姑,你以后也去了父亲去的那个府里,岂不是也有那种很好吃的糕吃吗?上次过年父亲带回来的千层糕,梅花糕,好吃的很,你以后也能给我带吗?”



  吴丽霞对于侄女倒是很好,闻言宠溺的笑笑说:“只要主家给,我一定给你带回来。”



  大妞开心的直拍手,严氏一听小姑子还准备回来,就把心放下一半,忙开心的去厨房准备去了,说是今天双喜临门,要做点好吃的。



  等严氏走了,大山母亲对女儿说:“丽霞啊,你的苦日子到头了,今后要时来运转了,跟着主家好好的干,好好对待人家的孩子,你是个可怜的,又没有一儿半女的,了,你好好教导这个女孩子,对她耐心,细心照顾,以后她就能给你养老送终。这种大户人家的孩子,都会给身边的奶妈养老送终的。这样你的终身就有着落了,母亲也为你高兴啊。这是你的福气到了,你要好好珍惜啊。”



  吴丽霞听了忙点头。大山也直点头。



  求收藏,求点击,求推荐票。
第六十三章 师傅
  大山想想府里的事情,对妹妹说:“这个主家人真的是好,别说是对我们这些师傅了,就是对下人都是很好的。我听说伺候姑娘的奶妈的儿子,两个儿子都当了大掌柜了,就是翠锦楼和庆和酒楼的大掌柜。听说一个月月钱很高的。还有伺候姑娘的大丫鬟也放了出来,是翠锦楼和庆和酒楼的女掌柜呢。月钱和男掌柜一样。”



  这下子吴丽霞和大山母亲奇怪了:“怎么女人也能做掌柜?”



  吴大山说:“陈家很多生意都是女掌柜,除了庆和酒楼和翠锦楼,听说还有香水坊,还有养殖场,都是女掌柜呢。就说翠锦楼,那里在安城有个很大的工坊,里面都是做工的媳妇子,每个月有六百个大钱的,还有拿一两银子的呢,就是去做针线。”



  这下吴丽霞和她母亲都惊讶极力。吴丽霞问:“什么是养殖场啊,香水坊我是知道了,就是翠锦楼前一段时间弄出的那个香水,我虽然没有钱买,但是他那里头几天都可以去免费用的,我也和大妞一起去弄了一滴在身上,好几天衣服都是香的呢。”



  吴大山说:“其实我也不知道养殖场是什么,就是香水坊我也不知道,我一个大老爷们哪里知道这些个啊,都是平日里听那些下人们说的。如今,陈府里的下人们一有空都学本事呢,有的学厨艺,有的学针线,有的学算账,都想着出去当掌柜呢。”



  吴丽霞对这个陈府充满了好奇。吴丽霞母亲却说:“这下安城的媳妇子们的日子也好过了,能去工坊做针线赚钱,一个月六百个大钱,可是比一个男人赚的都多啊,这下子在男人和婆婆面前都能挺直腰杆了。”



  这话说的吴丽霞一怔,想想也是这么回事。要是她以前就能一年挣二百两银子,相必自己的相公也不会嫌弃她不会做活了吧,婆婆也不敢随便欺负她了,那个小妾更是别想进门。不说他们,就是自己大嫂,以前天天给她脸子看,为了这个她大哥和母亲都和嫂子冲突过,但是怎么办呢?大嫂可是给他们家生了好几个孩子了,总不能为了她把大嫂休了吧。所以,虽然大哥和母亲都压制着大嫂,但是大嫂还是每天找她的麻烦。有时候她都想死了算了。现在呢,自己有活干了,东家给的钱也多,大嫂立刻就变了个嘴脸。真是比翻书还快呢。可见母亲说的这番话是对的。



  这天晚上,吴家的气氛很是温馨热闹,一方面吴大山回家了,另一方面,主要是双喜临门,吴大山要做官了,吴丽霞又有活干了,严氏做了好几个菜,虽然没有肉菜,因为太晚了没有卖肉的了,但是素菜做的也很好吃。吃饭的时候严氏对小姑子吴丽霞特别热情,一个劲儿给她夹菜。吴丽霞脸上却是淡淡的。



  过了两天,吴丽霞就收拾了简单的包袱和哥哥一起坐车去了安城。



  这两天,陈文蕙一直都很兴奋,催着母亲给收拾西跨院。白氏让人收拾好了,陈文蕙还不放心,又带着秋碧去看了一下,觉得屋子里还缺东西,并且很是细心的记了下来,整整列了一张单子。拿去给白氏看,还说:“母亲,这个是给我的师傅添置的,我自己出钱就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