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蕙质春兰-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义和这回知道陈远恒是真心的了。想了一下,又说:“其实,还有几个问题,若是不能解决,钱贷下去也没有用。”陈远恒奇怪了,问道:“什么问题?”



  王义和说:“第一个问题就是,贷下去的钱给农民买什么?若还是农具之类的,明年他们收入没有增加,怎么还账呢?”一听原来是这个问题,陈远恒就把自己庄子上的情况讲了一下,说:“我希望就像我庄子上一样让农民种黄豆,买鸡苗。这样就多了两项收入,明年就自然有钱还了。”



  王义和听的眼睛发亮:“太好了,这样更方便了,不用直接贷给农户银钱,只是给他们黄豆种子就好,这样一来,我们的粮铺卖黄豆种子,多了一笔生意,多赚一些,二来又可以推广黄豆种植,明年我们就可以多收黄豆,我们的豆油生意就会更好。大人您不知道,现在豆油已经在我所有的铺子里都推广开来了,供不应求啊。我早就想扩大,可惜产量不多啊。”



  求推荐票,求收藏
第二十八章 贷款
  陈远恒忍不住笑起来,这个王义和倒是和夫人一样第一个想到豆油生意上去了。接着王义和又说:“还有一点,这个鸡苗怎么办,哪里找这么多小鸡苗呢?”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人们都是靠母鸡孵小鸡的。母鸡孵小鸡要二十多天,就意味着母鸡二十多天不能下蛋,因此鸡蛋很贵,鸡苗更贵,而且很难买,毕竟不是为了需要,一般人很少舍得让母鸡孵小鸡的。陈远恒忙和王义和解释自己家的养殖场。



  王义和听了眼睛都直了。天啊,人居然能孵小鸡,而且能大量供应。陈远恒也不多说直接就问王义和还有什么问题。



  王义和眨巴一下眼睛,定了定神说:“如此说来,就一点银钱都不用发放到百姓手中了。直接把银钱打入我的粮铺和大人家里的孵化场就行了。这样把黄豆和鸡苗贷给农户。立下契子,到秋收的时候黄豆直接卖给我们的油坊,油坊扣除我们的贷款成本和利息,然后把剩余的钱算给农民。小鸡更容易了,一部分给大人家的酒楼,一部分我铺子都可以代卖。因为我的米粮铺子都和各个集市的菜肉行有关系,到时候分给他们,很是方便。还能转手赚一笔。如此一来我们就没有什么风险了。剩下一点就是要大人出面将这些由衙门分发,这样那些村正们才不敢私吞。我们收账的时候也容易点。我们也不让衙门里的人白干活,可以拿出一成的利润来,就从我那五成里拿,这样他们干起来才更尽心。”



  陈远恒听了很高兴:“王兄果然是商业大才,想的比我周到。这样最好。我们说干就干,时候不等人,毕竟是要秋种了。我赶紧去找我的钱谷师爷,你去找蓝兄,我们快点把事情办起来。”王义和忙答应着去了。



  一会儿人就到齐了。王义和在路上就和蓝尚翰说过了这个事情,蓝尚翰一口答应,只是提出,他也要参与进来,他拿出五万两银子,他也不要县里那四万两的分成,只是要自己这五万两的利息就行了。



  王义和不答应,一定坚持要蓝尚翰拿走一成,当然是从王义和的那五成里拿去。这样王义和的五万两,蓝家五万两,县里四万两,一共十四万两就齐了。钱谷师爷一听可以和衙役,属官们一起拿这个一成,很高兴,忙快手快脚的把事情定下来。



  接下来几天陈远恒很忙,他一个人忙,还要把陈材拉进来忙,毕竟很多事情他一个大老爷不好盯着,让陈材去最放心。人家一看县令的管家都高看一眼,这样,整个县衙所有人员全部动起来,还有王家也拨出人手一起很快就把这十四万两银子的东西,主要是种子和家禽小苗都分发下来,立下契约。



  陈远恒是很忙碌,陈材更忙碌,要盯着贷款项目的进程,防止有人在其中破坏谋私利,毕竟这可是关系到陈远恒前途的大事。这样一来就没法子去田庄里买地了。白氏就叫李环全面代理。



  李环还是很能干的,很快就把那个柳员外家里卖的地买了下来,并且付清楚款项。银子也不用从陈府拉来这么麻烦,因为王义和早就把银子弄了一部分给了养殖场,作为定家禽苗的定金。紫玉很忙,招了几个短工,大规模的孵化家禽,幸好陈文蕙提早提醒她,所以她早就做好了准备,多垒了几个炕,要不这么大的订单砸下来,可够受的了。



  饶是如此,也让她忙的人仰马翻。李环买地付银子很爽快,成色又好,让柳员外很满意,就直接和李环说,下次卖地一定首先通知他。



  李环向白氏回报的时候,白氏听了柳员外的话,一阵无语。这个柳员外看样子要纨绔到底了,还卖地上瘾了。不过这样也好,白氏现在正想多买地,能碰到这种人也是运气。除了柳员外的地,李环还买下了许多零碎的地,趁着都还没有种庄稼,他又费劲心机调整地,这样尽可能的和李家沟庄子连着,方便以后管理。总共算下来一共有一千二百多亩地。



  还多买了九座山林,两个山里的小湖。这些山和之前买的山刚好都连上,现在李环都办好了,就把鱼鳞册子,账本带来给白氏看,地契也交给白氏收好。



  白氏认真的看了一下账本,又仔细看了鱼鳞册。很满意李环的能力。真是看不出啊,李老实这么老实八交的人倒是生了这么个聪明伶俐的儿子来。想到这里,又想起来已经来了半年的李老实的两个女儿来。



  这两个女孩儿来了后改了名字,一个是红鲤,一个是金莺,都是放在白氏屋里当了二等丫鬟。现在还小,一个八岁,一个六岁,但是都很聪明,很快就学会了规矩。现在虽然当不得大用,但是打扫干活,端茶递水的都干的很好。尤其是红鲤,很聪慧,有着超出年龄的成熟,而且还细心。



  白氏想到这里,笑眯眯的对李环说:“李管事,你母亲的病怎么样了啊?”李环没想到夫人会问这些,忙回答说:“病已经大好了,只是隔几个月还要闹一回,但是吃几天药就好了。现在家里家外都是我娘操持,就是夫人在田庄上的宅子都是我娘打理了。我娘老是念叨要感恩,要不是夫人给请大夫,说不定她都已经病死了呢。”白氏一挑眉毛:“哦,看来,你娘是个能干的。她识字吗?”



  李环说:“其实我娘是认识字的。我小的时候我娘没有生病,经常教我认字。我两个妹妹她也教过,只是后来病很了顾不上了。但是家里的家务,针线她都教导着我大妹妹做。所以,我大妹妹从小就帮我娘操持家务,我们兄弟的衣服鞋子都是大妹妹做的。”



  白氏倒没想到是这样:“哦,怪不得红鲤上手这么快,而且比一般的女孩子细心,针线活学的也快,真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啊。那你娘怎么识字的啊?”这个时候的农村很少有人识字,更何况还是女人识字。



  李环说:“因为我娘以前在大户人家当过丫鬟,所以识字会做针线,做的饭菜也好吃。但是,那家人家很苛刻,我娘小的时候当差经常饿饭,还挨打,所以才落了这个胃病的。”



  白氏这才明白,怪不得,可是又奇怪了:“那你娘怎么又嫁给你爹了呢?”李环也不奇怪白氏的八卦,直接说:“听我娘说,是因为那户人家后来败落了,把家里丫鬟仆妇都发卖了,我爹爹那个时候在城里做活,早在我娘还当丫鬟的时候就认识我娘了,后来看我娘被卖出去,怕我娘被卖到不好的地方去,就一咬牙回家把家里祖传的十来亩田都卖了,把我娘买了下来,我娘感激我爹,就嫁给我爹了。我爹没了田只好当佃户了。”



  李环的话让白氏和一旁的陈文蕙,青霜一阵唏嘘。原来普普通通的李老实身上还有这么动人的故事。



  青霜这时说:“怪不得红鲤和金莺没有一般庄上女孩子的村气,干活很是利索,像是早就受过训练的一样。这真是好,省了我很多功夫。李大娘也是幸运的,能遇到李老实是福气,世上有几个愿意倾家荡产为红颜的。”白氏笑着点点头,嘱咐李环去看他的两个妹妹去了。



  李环走后,陈文蕙第一个跳出来说:“真是看不出啊,李老实那样一个人竟然还有这么好的故事。”白氏笑着说:“看,我早就说,再不把李环放走你怕是要憋坏了吧。”陈文蕙不好意思的笑笑。白氏对青霜说:“看来这个李家也还不错,李环也很有才,紫玉的眼光还是可以的。”



  青霜小心的说:“这是紫玉的不是了,主子对我们好,我们可不能忘了本分,我们的婚事应该是夫人定才是,哪能自己找呢。”



  白氏笑了:“好了,别在我面前装了。我们相处这么多年了,你们这些我从京里带来的,都是打小就伺候我的,为了我没少吃苦,现在我们出来了,能自己做主了,我是什么性子,你最清楚。只要你们自己看上的,我都会为你们做主的。我最希望你们一个个都嫁得好,丈夫对你们好,这就行了。至于丈夫是我们自己家的小子们,还是外面的我都同意。将来我还会给你们一人一份嫁妆,断不会让你们在婆家面前抬不起头。”



  一番话说的青霜满面通红:“夫人怎么了,说着紫玉,又扯到我身上了。”说完扭头下去端茶了。白氏笑坏了。陈文蕙也很高兴老妈这么开通。她也希望身边这些多才多艺,美丽忠心的姐姐们都有好归宿。看这个样子,紫玉姐姐是看上李环了。



  陈文蕙回想了一下,暗骂自己迟钝,到现在才看出来。原来老妈和青霜早就看出来了。这个李环现在看还不坏。李环一家子都已经被白氏买下来了,都是自己家里的人,这样紫玉即使嫁给李环也还是自己家的人,这样倒是好,肥水不流外人田啊。再说,李环的妈妈以前就是丫鬟出身,必然不会看不起同样身为丫鬟的紫玉,再说紫玉现在是大掌柜,每个月有十两银子的月例呢,这么会挣钱的媳妇哪里找去,可以预见,紫玉以后一定不会受婆婆的气。



  每一张推荐票对我都很重要,求推荐票,求收藏
第二十九章 得种
  青霜虽然那天红着脸出去了,但是青霜还是暗暗的告诉了紫玉,飞光,吟红,还有碧纹和碧水。



  紫玉知道夫人知道自己的事了,开始是很担心,后来是很感激。感激夫人的大度,她也没说什么,只是更尽心的操持孵化场和田庄的事情。



  飞光和吟红是跟着姑娘的,早就知道以后会有指个小子嫁人的一天,现在知道还能自己挑人,都喜出望外,心里很感激白氏,没的说,只有更好的干好手上的生意报答白氏。



  青霜和碧纹,碧水说的时候,是在自己的小屋子里单独说的。之前,紫玉从乡下精挑细选了八个丫鬟买进来,现在分给白氏两个,陈文蕙两个,陈文俊和陈文麟各两个,先教着规矩活计,做些粗使的活。



  因此,青霜和碧纹,碧水有了闲空,青霜就把她们两个叫来,把话说了。说后,就仔细观察这两人的神色。因为她们两个是跟着少爷的,难保会有想法。大宅门里的事情,青霜最是清楚了,现在大家都大了,正好借此机会,看看这些人的心。



  碧纹怔了怔没有说话。碧水则是羞红了脸,半饷才说:“青霜姐姐,你是知道的,我虽然是给少爷做丫鬟的,可我比二少爷大了五岁呢。别说我们三房里没有那些丫鬟通房的规矩,就是有,也轮不到我。我早就知道有一天是会指个人嫁了的。只是担心别嫁给那府里的坏人。你也知道,在府里,我老子娘就和我说过,府里大管家的儿子曾经说过看上我。我那时很气氛,又怕夫人不敢得罪大管家。后来,老爷放了缺,出了府,来到这江南地方,我可是松了一口气,生怕回去。现在夫人这么着为我们着想,我就更放心了。我也没有姐姐们活计好,有本事,只能尽心尽力的伺候二少爷,将来能找个老实点会过日子的人就成了。”



  青霜听了这话,想起从前在府里的光景,说:“你的事情我是听说过的。夫人也知道,那个时候夫人还真是不敢喝大管家顶,所以,夫人想了个法子,把你指给二少爷,想着,大管家应该不敢跟少爷们抢,但是,没有想到,大管家根本没有把我们少爷放在心上,做事情肆无忌惮,也是,我们三房在府里,连管家体面都没有,不过夫人也想了,实在不行就先一步给你定个人家,他大管家总不能抢别人家的媳妇儿。还好后来我们出了府,你也躲过一劫。”



  这些却是碧水不知道的。她以前是白氏身边的丫鬟,后来白氏说儿子女儿们没有贴心人照顾,就把她给了二少爷。



  她虽然没有飞光的针线活计好,也没有吟红的菜式做的好,但是,她却是白氏几个丫鬟里面最漂亮的。大大的杏子眼,睫毛长长的,皮肤光滑水嫩,府里那些仆妇们经常和她娘说,她长成这样最好是给老爷少爷们做姨娘,可是,从小生长在府里的她看多了姨娘们的悲惨生活,常常恨自己的容貌,后来,幸好分给了三房。



  三房老爷是个正经的,和夫人伉俪情深,从没有通房妾室,她正在高兴呢,大管家的儿子意外的见到了她,惊为天人,非要娶她。她早就知道大管家那个儿子,虽然是下人身份,因为爹是大管家比普通人家的公子养的还娇贵,他从小娇生惯养,长大后吃喝嫖赌,无恶不作,碧水那一阵子很是害怕。没想到夫人这么为她着想,甚至不惜对抗大管家,她亲生爹娘还没有这样呢。想到这里,她眼泪又流出来了。



  碧纹伸手递给碧水一个帕子说:“快别哭了,要是感激夫人就用心伺候二少爷就好了。我家里娘老子是个什么样子你和青霜姐姐都是知道的。他们天天都扒高攀贵的,我姐姐就被他们逼着给大老爷做了通房,结果呢,没两年就生生的给折磨死了,他们还不死心,看到我成了大少爷的大丫鬟,又起了心,我哪能还去走我姐姐的老路呢。虽然我和大少爷的年龄相当,但是,大少爷是个有大志向的,他从小看着夫人和老爷伉俪情深,没有通房妾室的,又看多了府里姨娘夫人争斗,早就立下志向,将来也要向老爷一样,找个贤惠的夫人,不娶小妾,过一夫一妻的生活。大少爷对我虽然好,却是因为我是夫人给的,所以才高看我的。我也真心伺候少爷,当时报答夫人的恩情,只是希望将来夫人别给我指京里本家府里的小厮才好。我不孝,我只想远离我那个狠心的老子娘。”说完眼泪也流出来了。青霜也跟着哭起来。



  碧水忙把手帕又递回去:“看你,这下心愿的偿,将来跟老爷夫人说说,等大少爷完婚了,你就在这风景秀丽的江南找个好人家嫁了,有夫人给的嫁妆,你这辈子一定能过的好的,又哭个什么劲儿啊。今天我们应该高兴,高兴我们有这么好的主子,没别的说,唯有尽心伺候了。”碧纹忙答应了,抹干眼泪露出笑容。正说着,小丫头秋碧来找青霜,说是姑娘找她,青霜忙答应着去了。碧水和碧纹也忙结伴回去了。



  陈文蕙看青霜来了,凤眼里还隐隐有水光,有些奇怪,但是也没有问,而是说:“青霜姐姐,听说你找到棉花了是吗?”青霜忙答说:“是啊,我正要和姑娘说,前两天京里来人了,说京里家下留的人给我们找到了姑娘要棉花,想送来看是不是,同时送来的还有姑娘说的那个玉米和番薯。”



  陈文蕙听了很兴奋,忙从雕花大床上跳下来,说:“是吗,快快带我去看看。”青霜忙说:“哎呀,姑娘可要慢着点,仔细跌了,别着急,我这就带你去看。”说完扯着陈文蕙的小手,又回头细心的吩咐秋碧拿上姑娘的披风,给陈文蕙披上青色云缎的披风,才带着陈文蕙来到库房中。



  陈文蕙一看,棉花多一些,大概有三十来斤,但是没有弹,装了几个口袋,还有一个口袋是棉籽,还有一口袋的番薯,一口袋的玉米。陈文蕙看了很高兴。让青霜仔细收好,别坏了,她要让人种的。忙又问白氏在哪里。青霜说,白氏在上房呢。陈文蕙忙小跑着去上房。青霜忙在后面跟着,一边跑,一边要陈文蕙慢点,小心。



  陈文蕙一进上房,白氏就已经站在门口等她了。“你这个孩子,我老远就听到青霜喊你了,你现在也太猴了。”说完温柔的为女儿用手绢擦汗,这时青霜才喘着气进来,进来就说:“姑娘跑的太快了,累的我都要断气了啊。”陈文蕙哈哈笑着,自己伸手解了披风说:“母亲,我等不急啊,你快叫紫玉姐姐回来,把那些番薯,玉米籽棉花籽拉到庄子上,挖个地窖好好收着,明年还等着它们做种子种呢。”白氏笑道:“我当时什么事情这么急,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好,我这就叫人派车把紫玉接回来,你告诉她怎么弄,只是这些东西紫玉能种活吗?”



  陈文蕙歪头想了想说:“那个可说不准,好在东西部多,先在我们的庄子里实验一下,要是能种活了,可是一个大好事。先说那个棉花。棉花耐旱产量高,最关键是棉花的用途好啊。我们现在百姓们都是穿麻,葛,不保暖,不好看,不耐磨,穿着还不舒服。要是有棉花,他们就能穿上面布衣服,那是又舒服,又保暖耐磨。还有,我们可以用上棉被了,我早就不想盖这个蚕丝被子了,没有棉被保暖,夏天盖还行,冬天怎么办?”



  说完就看到白氏怪异的眼光,心想,坏了,多嘴了,这下怎么办?果然,白氏问道:“蕙儿难道你用过棉花被子,穿过棉花衣服。”陈文蕙赶紧说:“我哪里用过,不过是看到有一本游记里面有个人坐船去了外洋,原来那里的人和我们的生活是不一样的。他说,那里的人都穿着棉花衣服,还用棉花被子,穿棉花袄,很暖和,很舒服,这样就不怕冷了。母亲是知道的,我最怕冬天了,最怕冷了,早就想要书里说的那个棉花了,现在有了,当然就高兴了。”



  白氏还有些怀疑,但是又一想,女儿从生下来就跟在自己身边,从来没有一个人外出过,又这么小,怎么能见过棉花呢。又想到女儿因为之前体弱,一直是最怕冷的,前几年冬天,她都怕女儿撑不过去。说以当初老爷选外任地的时候,她极力劝说来暖和的南方。



  想到这里又怜惜女儿,就说:“好好,都听你的,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棉被,棉袄吗,母亲让人做给你,只要你喜欢就好。至于书上说的也不能完全当真,可以先让紫玉试一下,要是种好了,也是好事。”陈文蕙一看糊弄过去了,一阵高兴,但是也不敢再多说了,只是催着母亲快接紫玉回来。白氏被她催的没有办法,只好快速叫人套车,接了紫玉回来。



  今天就要进入强推榜了,激动中,求推荐,求收藏
第三十章 棉被
  这回陈文蕙谨慎了。想着紫玉坐车回来怎么都得到明天了,就回房去准备了。先是把自己能想起来的都写下来,这样就说是从书上抄下来的,省的再引起怀疑。



  先是棉花。陈文蕙前世是个都市白领,对于农作物知道的也不多,好在拜前世的教育制度所赐,因为要应付考试,曾经死背过劳动课,植物学,生物学等一些课程,现在回想起来,都一一写出来。



  写着,写着,陈文蕙突然想起来前世看过的一个画册《棉花图》。因为陈文蕙前世的兴趣爱好是唱歌,画画,还有就是泡网看小说。因为工作压力大,有一阵子她曾经专研国画,油画,以减压。



  《棉花图》就是一个画友介绍给她看的。清朝时的画,有图十六幅,计有布种、灌溉、耕畦、摘尖、采棉、炼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每图都配有文字说明和七言诗一首,似连环画。所以陈文蕙很感兴趣,曾经临摹过。现在想想竟然还记得。刚好她这一世又得父亲陈远恒教导绘画,已经很有功力了,就索性简单的画出来。



  然后是番薯和玉米。这个陈文蕙知道的也很有限,就大概写了一下,就是种植月份,番薯要先苗床育苗,然后分开栽种,中间好像还要打一下番薯苗的尖子。好在番薯和玉米这两种作物都是很好种的,倒时候让紫玉自己摸索吧。陈文蕙只是写了番薯的茎叶都可以作为饲料,玉米的茎叶也可以作为饲料,玉米的穗轴还可以作为燃料。饶是如此还让陈文蕙忙到半夜。飞光和吟红,秋碧中间来催了几趟才去睡觉。



  第二天,紫玉来了,陈文蕙先是带着她去看了库房里的种子们,然后又把自己写的,画的那一叠东西交给紫玉,一边让紫玉看一边细细跟紫玉讲解。一下子说了一上午。白氏都觉得好笑,怎么这个女儿就对这些事情上心呢。又怕累着女儿一直在边上催着喝茶,歇息。而且对紫玉说难得回府里,就住一晚再回去。



  晚间,白氏把这些讲给陈远恒听,笑女儿就是对这些事情用心,也没看她对一般女孩子喜欢的游戏上心。白氏当成一个笑话讲的,陈远恒听了却上了心。认真询问了一下新种子的事情。



  白氏一看就知道可能很重要,就开门叫值夜的小丫鬟红鲤去叫了紫玉过来。紫玉很奇怪白氏这么晚叫她干什么,但是还很快就来了。陈远恒很详细的问了关于新种子的事情。紫玉怕说不明白,就回房去把白天陈文蕙给的那叠纸拿来给陈远恒看,然后又把陈文蕙和她讲的又详细和陈远恒说了一遍。



  说完,陈远恒一边看,一边听,听完后,也不避着紫玉,就和白氏说:“夫人听明白了吗?”白氏因为白天要处理家务,没有认真听陈文蕙的讲解,现在认真听一遍,立刻就意识到这个的巨大经济价值。听了陈远恒的问话,忙点点头。



  陈远恒接着说:“这个让我想起之前蕙儿让紫玉去农庄时给紫玉的那一叠纸。现在证明蕙儿给的东西非常好,我们已经见到效益了。现在这个如果还是如蕙儿说的那样,它的价值更大,也许能改变千千万万百姓的生活。我们要相信女儿。”



  说完又对紫玉说:“紫玉,千万别对外面说是姑娘弄出的这些东西,对外就说是我听了山中老者的指点。这样虽然抢了女儿的功劳,但是也保护了她。还有,紫玉,这个你一定要把它保存好,种出来,也许这个日后能让我大楚朝的百姓不再饿肚子。”紫玉一听,立即慎重起来,重重地点点头。



  陈文蕙却不知道他们晚上的密谈,只是第二天又叮嘱紫玉一遍,才放紫玉回田庄。接着陈文蕙就把种子的事情放到一边,接下来就是处理那几袋子棉花的事情了。一想到有棉被,棉袄陈文蕙就很高兴。



  她兴致勃勃的找来了青霜,陈材。可是陈材还在忙于贷款工作,都没有在府里,陈文俊因为是休沐日的原因没有上学,就禀明白氏和陈材一起参与到贷款工作中去了。剩下陈文麟又不用上学,又没有哥哥陪着玩,很无聊,正在前院里百无聊赖,见到妹妹找陈材,好奇之下就跟着来了。



  陈文蕙一看陈材没来,倒是爱玩耍的二哥来了一阵无语。无奈下,只好将想法和青霜,陈文麟说了,并且拿出早画好的图纸,让青霜去找人做弹棉花的工具。陈文麟一听可是来了兴致,立刻自告奋勇接下这个活,还有一番理由:“妹妹,你想啊,青霜姐姐虽然能干,可是青霜姐姐是个姑娘家,一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不方便。你不妨交给我,我带着我的小厮们去找工匠做去,只是做好了,你弄出了棉被,可要给我一床试试啊。”



  陈文蕙哭笑不得,果然这个二哥是有所如图的。但是他讲的也很有道理。就交给他去了。陈文麟本来看大家都有事情做,他就很郁闷了,现在终于有活干了很兴奋,见妹妹同意了。拿到图纸立刻带着他的小厮青剑和临波一起去外面。



  青剑是青霜的哥哥,已经有十八岁了,很是能干,陈文麟和他一商量,他就带着陈文麟找来府里常用的工匠,看着做起来。这些工具很简单,第二天就做好了。



  陈文麟献宝一样拿给妹妹。陈文蕙也惊讶自己的二哥办事效率这么高,就狠狠的夸奖了一番,极尽肉麻之能事,把陈文麟夸的经天纬地,才能无双。陈文麟头一次办事情就被妹妹这么表扬,高兴坏了。又赶紧问妹妹接下来怎么办。



  陈文蕙告诉他接下来是把棉花用这个工具弹的松软了,然后做成一床被子。陈文麟立刻就把这个活儿接下来。他说,弹棉花可以给他的小厮青剑做,做被子给他的丫鬟碧水做就行了。陈文蕙一想,也可以,青剑聪明能干她是知道的,碧水的针线活儿也是仅次于飞光,做个被子轻松的。于是就让二哥把这两个人叫来,就在陈文蕙房里指导着做。



  经过一天的努力,第一床棉被终于做好了。秋水给棉胎上缝了青绸撒花的被罩。陈文蕙和陈文麟一面让青剑和秋水继续,争取再做三床棉被,反正这次得的棉花很多,做三床足够了。



  还能剩点棉花给陈文蕙做两个小袄的。当然主要还是因为陈文蕙小,要是给成年人做,估计只够一个。这样,青剑和秋水继续工作,第一床棉被则被兄妹二人拿去献给白氏夫妻了。白氏一看儿子女儿这么孝顺,开心的很。当天晚上就盖了这个被子。结果。。。。。



  结果就是白氏和陈远恒半夜里热醒了。因为这时是秋天,天气还不冷,他们两口子盖个大棉被,当然热了。其实,白氏他们是盖蚕丝被惯了的。这个天气盖个蚕丝被正好,要是再冷,就要北方就要烧炕,南方就要烧火盆,床上还要盖两床厚厚的蚕丝被。白氏和陈远恒没有想到这个棉被这么保暖。两口子热的满身大汗,只好叫来值夜的丫鬟来换被子,折腾了半天,两口子躺在平时用的被子里面却没有了睡意。



  陈远恒对白氏说:“夫人,没想到这个棉被这么暖和,蕙儿说的是真的。”白氏因为太热了,满脸汗,趁着刚才换被子的空儿让丫鬟打了水又洗了一遍脸。



  此刻还是觉得身上还黏黏的,正想要不要明天洗个澡呢,听丈夫一说,回答道:“是啊,可见这个棉花是个好东西,就是太难得了。我们京里的人,费了好大劲,才从一队来京买卖的西域商人那里买来,可贵着呢。不过,这么暖和,也不亏,人家可是千里迢迢运来的。这下子好了,蕙儿一到冬天就怕冷,现在有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