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盗墓高手-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我们现阶段的技术,并不能打开那扇‘宝库’的大门,说不上打开,我们根本就没有找到那扇门在哪里,现在根本就摸不到的一扇门。
可能有的人会不同意我的观点,为什么那个地方就一定是‘宝库’,而不是‘潘多拉盒子’。也许是吧,但是我的直觉告诉我,即便那里是‘潘多拉盒子’,里面所蕴含的东西也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现在,印尼政府把爪哇谷洞方圆五公里设为禁区,禁止任何人进入。但是世界各地的科考小组却从未间断过对此地的考察。
当地政府每次都会派遣数名警察带领科考小组进入禁区,且规定了这些人的活动范围,以免发生死亡、失踪事故。
齐纳儿·约瑟夫·加亚是专门负责“禁区”安全工作的警察,他在这里已经工作了八年。
他说“我手里这些文件,全都是在爪哇谷洞附近失踪的,有三十多个。当然,这仅仅是失踪的,而且是近三年的,几千年前就有人在这里失踪。”
“要是一起算的话,那一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我想就算我这间屋子也放不下。除了失踪人口,在这里死亡的人也不少,这些死亡者的名单,都存放在那个大纸箱子里。”
他在这里工作了八年,常常会看到很多年轻人来到这里,想去爪哇谷洞看一看,“这些人都会缠着我,让我带他们进去。”
“可是我还不想死,或是失踪,我告诉他们,如果你们希望蒙上帝召唤,那就去雅加达蒙上眼罩开车上路,那样的话,你们至少知道自己是怎么升天的。”
最近很多人都试图绕开警察,进去一探究竟,可是这些人往往会连哭带喊地从里面跑出来,不是因为有人失踪了,就是因为有人死了。
齐纳儿·约瑟夫·加亚说:“我在这里长大,现在在这里工作,我知道爪哇谷洞是什么地方,有关那里的凶险的传说,我爷爷的爷爷那会儿就已经有了。为什么还有人想要进去游玩,那可不是游玩的地方,肯定不是。”
至今为止,没有一个人能解释清楚爪哇谷洞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它巨大吸力是从何而来,席勒教授所说的门到底在哪里,千百年来,这扇门一直都关闭着,什么时候才能打开,谁来打开?
中国的“死亡之谷”之一黑竹沟,位于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境内,美姑线山18公里处的密林深处,面积约180平方公里,生态原始、物种珍稀、景观独特神奇,又称黑竹沟。
平时很少有人涉足。该死亡谷的进口称鬼门关,连猎人都不敢进入。“黑竹沟”为汉人定的名。由于黑竹沟藏有不少未解开的“谜”,当地彝汉人民把黑竹沟称之为南林区的“魔鬼三角洲”。
黑竹沟地势雄险、景观绝妙、生态原始、物种珍稀、环境神奇,其森林景观丰富,自然景观独特,民族风情浓郁,加之种种神奇的传说,使黑竹沟闻名于世,具备得天独厚的森林公园开发条件,旅游开发价值巨大。
在沟内海拔2400米以上的山坡上部地带,分布有以“天眼”、“船湖”、“杜鹃池”为代表的10余处高山海子,水面面积最大的约200亩,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构成了优美的风光。
沟内大大小小的奇瀑深潭不胜枚举,在崇山峻岭和密林深谷中奔腾咆哮,其形如雪涛奔涌、滚滚而下,其声如万马奔腾、千军呐喊,形成黑竹沟森林公园极为壮观的动态水景景观。
沟内因高山众多,高度均在著名的峨眉山之上,能见到云海、佛光、日出日落等奇异景象。季节差异的山地气候景观,冬季在公园海拔2200米以上,积雪履盖,千姿百态的雪凇、雾凇、冰挂、冰凌等,构成了冬季景观一绝。
当地人谈起黑竹沟,就会向你道出一些神秘的历史事件来:说解放初期胡宗南残部半个连30多人进入而不见踪影。
说解放军三个侦察兵从甘洛县方向进入黑竹沟仅排长一人生还;说1995年解放军某部测绘队在黑竹沟高缘派出二名战士购粮,途经黑竹沟失踪,后来只发现二人的武器。
1976年四川森堪一大队三名队员失踪于黑竹沟,发动全县人民寻找,三个月后只发现三具无肉骨架。
1991年6月24日黄昏,神秘的黑竹沟突然浓云密布,林雾滚滚,大有蔽日遮天之势,川南林业局设计工程小队的7名队员,17名民工集体失踪于黑竹沟。
幸喜的是,由于发现的早,寻找及时,这24名测绘员只在黑竹沟深谷充当了20个小时的“山老虎”,历尽艰难而无一伤亡。
黑竹沟,至今能亲临其境的旅游者甚少,由于媒体的披露,人们时有所闻,它以其新、奇、险的特点,吸引着为数众多的摄影家、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深入其中探险揭秘。
有人说她是“恐怖魔沟”,有人说她是“中国的百慕大三角”,又有人说她是一条普普通通的小山沟,不管怎么说,黑竹沟是一块有争议的处女地。
黑竹沟位于峨眉山西南约100多公里的峨边彝族自治县,地跨斯合镇、勒乌乡和金岩乡,面积约180多平方公里。
它是四川盆地与川西高原,山地的过渡地带,境内重峦叠蟑,溪涧幽深,迷雾缭绕,给人一种阴沉沉的感觉,这里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复杂,生态原始,加之彝族古老的传说和彝族同胞对这块神奇土地的崇拜。
并曾出现过数次人、畜进沟神秘失踪现象,于是给入一种神秘莫测之感,也产生了众多的令人费解之谜,让人目瞪口呆。
1997年,四川省林业厅的两位工作人员进入峡谷后,再也没有回来。2006年,川南林业局组成调查队再次探险黑竹沟,他们在关门石前约两千米处放入猎犬。
可是好久都不见猎犬回来。向导急了,对着天空大喊,霎时阵阵浓雾滚滚而出,队员们近在咫尺却看不到彼此,只好停止探险。
人进去后是怎样失踪的,很多原因至今还是个谜。据不完全统计,自1951年至今,川南林业局、四川省林业厅勘探队,部队测绘队和彝族同胞曾多次在黑竹沟遇险。
其中三死三伤,二人失踪。据当地的彝族长者介绍,1950年,国民党胡宗南残部30余人,仗着武器精良,穿越黑竹沟,入沟后无一人生还,因此,这里留下了“恐怖死亡谷”之说。
第226章 无人区
我们虽然听闻过关于一些死亡谷的传闻,可是没有实地考察过,并不知道虚实,可是听杨子说,从这里继续往前就是昆仑山的一个巨大的无人区。
当地人给这里取名叫地狱之门,而且里面暗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东西,所以我们决定在当地找个向导,然后再横穿茫茫无人区地狱之门。
于是在杨子的建议下,我们转道往西,横穿那棱格勒河,傍晚时候我们终于沿着那棱格勒河到达了一个小村子。
那是一个很普通的村子,像这样的村子,在昆仑山里面比比皆是,我们把山地车开到村口,停下。
然后一个个下车观察四周的坏境,这村子里面的住户并不多,也就十来户,他们的大门都很矮,即便是后边那些华丽的楼阁,其底楼的门仍较矮,比标准的门少说也矮三分之一。
除非是孩子,不然一般人都必须低头弯腰才能出入。而且门口地势内低外高向里呈慢坡形,这样更显得房门矮得出奇,给人一种房与门的比例严重失调的感觉。
“他们的房子修建的真是怪,这门槛这么低,是为了干什么用的。”
杨子说,这可能跟当地的习俗有关吧,等下到了村子里去问问,我们带着一大批东西进了村子,找了一个房子比较大的藏民家里住宿。
这家藏民十分好客,摆了一大堆好菜招待我们,我们当然不能吃喝别人的,于是也把一些藏地稀少的东西转送给他们。
那个叫赞布尔的藏民问我们是不是准备穿过死亡谷,我们点头是的,他说,这死亡谷里面很危险,没有那种非常熟悉的向导带路,很容易就迷失在里面。
赞布尔说,如果我们缺少向导,他可以免费带我们穿过死亡谷,只是让我们能够捎他一程,去拉萨的大昭寺还个愿。
我们正愁没有向导,立马就答应下来,喝了一些青稞酒,我们就问他,你们这里的门槛怎么修的这么低。
赞布尔显得有些谨慎,把门关上对我们说∶“这是流传在昆仑山的恐怖传说,也可以说是我们的一种古老习俗吧!”
原来修建矮门房屋实际上是预防行尸闯入的一种手段。“行尸”是藏语“弱郎”的翻译,是指人死后再起来到处乱闯,危害活人。
所谓“弱郎”,既非复活也不是诈尸,藏族所言“弱郎”,就是指有些邪恶或饥寒之人死去后,其余孽未尽,心存憾意。
故导致死后起尸去完成邪恶人生的余孽或寻求未得的食物,但必须在其躯体完好无损的状态中才能实现。如此说来,藏区的葬俗本身给起尸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在藏区,尤其在城镇,不管什么人死,并不马上送往天葬台去喂鹰,而是先在其家中安放几天,请僧人诵经祈祷,超度亡灵。
送往生等一系列葬礼活动,尸体在家至少停放三至七天后才就葬。若发生起尸,一般都在这期间。
许多老者和天葬师都说,他们曾经见过起尸,并且见过多次,但起尸都不是突发性的,而是事先皆有预兆。
那些将要起的尸,其面部膨胀,皮色呈紫黑,毛发上竖,身上起水泡,然后缓缓睁眼坐起,接着起身举手直直朝前跑去。
所有起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会讲话,不会弯腰,连眼珠子都不会转动,只能直盯前方,身子也直直往前跑。
假如遇上活人,起尸便用僵硬的手“摸顶”,使活人立刻死亡的同时也变成起尸。这种离奇而恐怖的作用只限于活人之身,对别的动物则无效。
人们常言起尸具有五种类型:第一肤起,第二肉起,这两种类型的起尸,是由其皮或肉起的作用。第三种叫做“血起”,此类起尸由其血所为。
这三种起尸较易对付,只要用刀、枪、箭等器具戳伤其皮肉,让血液流出,就能使起尸即刻倒地而不再危害人了。
第四种叫做“骨起”,即导致这种起尸的主要因素在其骨中,只有击伤其骨才能对付。第五种则叫“痣起”。
就是使他变为起尸的原因在于他身上的某个痣。这是最难对付的一种起尸,尚未击中其痣之前四处乱闯害人,非常厉害。
据传:从前,西藏一个寺庙的主持死了,全寺僧众将其遗体安放在本寺经堂里,然后大家排坐殿内昼夜诵经祈祷,连续三天三夜不曾合眼。
就在第三天晚上,那些念得精疲力尽的僧众忍不住个个倒地睡去,鼾声如雷。其中一个胆小的小僧因害怕,毫无睡意,目不转睛地盯着主持的遗体。
下半夜,他突然发现那僵尸竟坐起来了。小僧吓得忘了喊醒众僧,拔腿冲出门外,反扣庙门只顾自己逃命去了。
结果,全寺几百僧众一夜之间全变成了起尸。幸亏他们冲不出庙门,只是在庙内横冲直撞,闹得天翻地覆。
后来,一位有法力的隐士发现了那不可收拾的场面,他身披袈裟,手拿法器,口念咒语,单身一人来到庙前,打开寺门跳起神舞,边舞边朝前缓缓而行。
众起尸也在他后面边舞边紧紧跟上。他们渐渐来到一条河边,隐士将众起尸领上木桥,然后脱下袈裟抛到河里,于是,起尸们纷纷跟着袈裟跳入河心再也没有出来。
无论是现实还是传说,这无疑给藏民的心灵之上铸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为了预防可怕的起尸冲入。
根据起尸不能弯腰的特点,当地人专门设计和修建了那种矮门的房屋,是给起尸设置的障碍物。
而且这些房屋的设计,可以抵抗高原上的那些旋风或者冻雨天气,可以在房间内形成那种如同东北地区在家里修炕的那种暖气,到了冬天就不会外泄出去。
当然,在那些古老的年代,这种防范起尸的措施仅仅在藏南和藏东那些有房子居住的地区使用。
而在藏北广大地区,尤其居住在可可西里边沿地带的牧人们,则无法采用这种防范措施,牧人也常常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第227章 进入无人区
闻名于世的可可西里地区因高寒缺氧缺乏水草,居住在这一地区的牧人们,只能到处游荡,逐水草而居,三天两头搬一次家,终年处于游牧状态。
所以那里的人们生前是没有稳定的居点,而且死后也没固定的天葬台。同时,在这些地区无寺也无僧,更谈不上搞那些繁杂的葬礼仪式,人们普遍实行野葬和弃葬。
野葬就是人死后,将其遗体脱光丢在野外,死在哪方,丢在哪方。弃葬便是指人死以后,活着的家人拔帐搬走了之,将死者弃在旧址上。
凡采用这种葬法一般不脱衣,他生前盖何衣物原封不动地盖在死者身上,看上去,像一个活人睡觉似的。
这种游牧部落的葬俗无疑更容易造成起尸。虽然他们无法建造矮门来抵挡起尸,但人们也同样在别无它法的情况下,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比如,将尸体尤其发现有起尸征兆的尸体丢于野外时,用一根绳索拴在天然的石桩或大石块上,以此避免起尸跑去害人。
尽管如此,也免不了常有起尸发生,也常有人遇上起尸。安多县司马乡文书扎多(此人过去是强盗),有一年他骑马挂刀前往那曲西北部的那仓部落(今尼玛县辖)抢马。
他抢得一匹好马后,一骑一牵急急踏上返程,连续跑了几个昼夜后的一天傍晚,在一个空旷无人的地方下马。
用多热(藏北牧人语,意为拴马用的长绳)将两匹马同拴在一根小桩上,自己盘腿坐在桩边生火烧茶(这是所有强盗的习惯)。
本想在夜幕的掩护下让马吃点草,自己也填一下饿扁了的肚子,不料两匹饥肠辘辘的马竟不吃草,只顾惊恐地朝他背后看着,鼻孔中连发吼声。
扎多不解地向后一看,离他只有几步远的地方,站立着一具赤身僵尸,犹如一头欲扑的野兽盯着自己。
左腿上还系着一根毛绳,究竟拴在哪里,他压根儿没有看到,或许因当时极度紧张的缘故吧。
扎多不顾一切地翻身上马,拼命逃跑。在朦胧的月光下他清晰地看到起尸已经追上来了。大约跑出五公里处,有个小山包,十来户牧民居住山下。
身为强盗的扎多自然不能让人发现,故绕山而上,到山顶躲藏起来,他的心还在“扑扑”乱跳。大概过了一刻钟后,听到山下牧村里人喊犬叫连成一片,他心里明白是起尸进村了。
他骑上马背飞也似的逃回家乡去了。那些既无住房也无矮门预防的帐篷牧村遭到起尸袭击,结局可想而知!
安多县色务乡乡长巴布去那仓部落盗马的路上,遇到一个被牧户废弃的旧帐,帐内四周一米多高的挡风墙完好无损,使人一看就知道该户刚搬不久。
他想进去避风稍歇,刚迈进一步,发现土石围子的东南角里有件崭新的七色花边羊皮袍,躺在袍内的分明是个妇女。
当他定睛一瞅,那女尸的头已经抬起来了,睁着双目在看他,不用说,她是被弃葬了的女起尸,幸亏及时发现才免遭横祸。
那曲来我部落(今尼玛县辖)里有个叫吾尔巴的牧人,他死后,人们将其尸体送去野葬的当天午后。
一只乌鸦落下啄食,刚啄几下,僵尸忽然起来,一手捉住乌鸦就跑,于是在部落中留下了“吾尔巴尸捉鸟”的传说。
安多县辖司玛乡里有个叫麦尔塔的牧主,他家的女奴住在加尔布山包下,因她贫困,连个姓名都不曾有过,人们以她住地的山名称她为加尔布老太。
1967年初春的一天,加尔布老太终于结束了苦难的一生,静静地躺在了那顶只能容纳她一人的破烂小帐内。
尽管此地属县城的腹心地带,不同边远地区,她可以由清脆的法铃声送上通往生命之宿的路,但因她单身一人,所以无法享受那种人生最后应得的待遇。
安多玛寺的一位高僧和本部天葬师达尔洛出于怜悯前去为她诵经,并送去天葬。
他们来到她身边,可怜的老太半个脸露在领外,紧闭双目,半张干裂的嘴,枯瘦的身躯占满了帐内所有空间,无奈,高僧和天葬师只好借用牧主家的一角诵经。
高僧一边念经一边不安地让天葬师过去看看老太遗体,当天葬师过去看时,发现老太的头全部露在领外。
第二次去看时,老太已经睁目斜坐起来了,她肤色发黑,鼻子两侧的血管膨胀成手指粗。他迅速将此情景告诉了高僧。
高僧立即吹起人骨头号做法,运用密宗法术破血,不一会儿,见她鼻孔中流出鲜血,接着倒下去恢复了原来的平静。
当他们将老太遗体驮在马背送去天葬台时,发现她的尸体比任何尸体都重,竟然使强壮的雄马在路上卧倒了好几次。这是天葬师亲眼所见,也是他亲自讲的。这个恐怖的故事在当地流传很广,成为一个典型的起尸传说。
所以因为这些恐怖的起尸传说,当地的藏民才会把自己的房门修的这么低,主要就是因为那些关于起尸的传说,深入人心。
赞布尔跟我们说,如果要穿过广袤的无人区,就要做好万全准备,那里面几乎一切电子设备都是没用的,而且经常会有强烈的雷击。
当地人从来不敢轻易进于那里,因为那地方里面布满洞窟,而且极容易迷失在里面,所以如果我们要进去就要做好回不来的准备。
被赞布尔这么一说,队伍里就有人开了小心思,不想进去了,因为毕竟那里面不是开玩笑的,但是在我们的强烈压迫下。
加上赞尔布说,里面虽然恐怖,但是他已经去过几次了,只要不走那些危险的洞窟地区,就不会轻易遇到雷击了。
晚上我特意找安叔,聊了一会天,告诉他,如果我们要穿越那种广袤的无人区,必须要全副武装,现在的我们除了几把匕首外,基本上没有任何能用的武器。
要是在无人区遇到狼群,那可不是闹着玩的,高原上面的狼群极为凶猛,就是坐在山地车里面都不稳妥。
安叔问我∶“那咱们该怎么办,总不能就这样进去吧!”
我想了想说∶“进来的时候,我看到每户藏民家里墙壁上都挂着那种猎枪,咱们可以买几把用用。”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去收购武器去了,在藏民家里购买了几把老式步枪,可能是当年解放军进藏时残留下来的。
这些步枪还很新,足够我们用了,就是老虎跟熊瞎子来了,也是必死无疑,确定了行程后,我们在赞尔布家里休息了一个上午。
下午两点钟就准备出发了,我们给当地藏民留下了一笔钱,谢谢他们的款待,然后驱车穿过村子,沿着那棱格勒河的上游。
我们的车子开出一阵,路上基本上已经看不到什么人烟了,全是荒芜的大山,我们看了看地图。
原来这个无人区叫那棱格勒峡谷,按照地图上说的,它东起青海布伦台,西至沙山,全长105千米,宽约33千米,海拔3200—4000米。
谷地南有昆仑山直插云霄,北有祁连雪山阻挡着北国寒风,整个谷地处在那棱格勒河的中上游地带。
它周围是由紫红岩、沙岩组成的中高山带屏障,冰雪皑皑的山峦巍峨多姿,湖泊清澈见底、微波荡漾。
这么美丽的地方,为什么会被当地人称之为死亡谷或者地狱之门呢?
赞布尔说,相传在昆仑山生活的牧羊人宁愿让牛羊因没有肥草吃而饿死在戈壁滩上,也不敢让其进入昆仑山那个牧草繁茂、古老而沉寂的深谷。
这个谷地即是死亡谷,谷里四处布满了狼的皮毛、熊的骨骸、猎人的钢枪及荒丘孤坟,向世人传递着一股阴森慑人的死亡气息。
1983年有一群青海省阿拉尔牧场的马因贪吃谷中的肥草而误入死亡谷。一位牧民冒险进入谷地寻马。几天过去后,人没有出现,而马群却出现了。
后来他的尸体在一座小山上被发现。衣服破碎,光着双脚,怒目圆睁,嘴巴张大,猎枪还握在手中。
一副死不瞑目的样子。让人不解的是,他的身上没有发现任何的伤痕或被袭击的痕迹。
这起惨祸发生不久后,在附近工作的地质队也遭到了死亡谷的袭击。那是1983年7月,外面正是酷热难当的时候,死亡谷附近却突然下起了暴风雪。
一声雷吼伴随着暴风雪突如其来,炊事员当场晕倒过去。根据炊事员回忆,他当时一听到雷响,顿时感到全身麻木,两眼发黑,接着就丧失了意识。
第二天队员们出外工作时,惊诧地发现原来的黄土已变成黑土,如同灰烬,动植物已全部被“击毙”。
从此这个地方就被冠上了死亡谷的称号,我们的族人没有得到族里的允许是不可以带人进入这个被魔鬼诅咒过的峡谷的。
死亡谷的深处从来没有人到过,因为进入那个地方的人再也没有回来过,所以我们也并不知道那里面究竟有些什么。
第228章 夜宿
我们听了赞尔布的讲述,觉得这个地方可能是个磁场很强烈的地方,才会导致那些电子设备失灵,但是开始进入这个峡谷的时候。
就连我们的山地车都差点发动不起来,搞得我们一阵惊魂,要是这车子动不了,又没有什么电子设备可以用,在这种地方那不是死路一条。
好在山地车的性能很强大,过了一阵又自动启动了,我们的心才稳定下来,看着沿途的情况,全是荒无人烟的大山,顶上全是白雪。
远处的那棱格勒河穿过整个谷地的中央,我们只要沿着这条大河,应该很快就能穿过这个传说中的的死亡谷了。
刚刚进入谷地,就能感觉到其中的气氛不一样,本来像这种地方,牧草肥美,应该是牛羊成群的地方,可是在这里根本就看不见任何牛羊的踪影。
显得一片荒凉,就是那些常见的啮齿动物,这谷地里面也很少见到,除了天空中偶尔飞过几只大雁。
那些大雁也没有在这里停留,直接就飞出来峡谷,车子开了有一阵,前面的路似乎被发大水给截断了。
形成一股洪流,水流量太大了,山地车还是不能从这里过去,赞尔布说,原本这里是近的道路,但是没想到发大水了。
咱们只能绕远路了,穿过峡谷的中心区域,希望不要遇到哪些诡异的雷暴天气,不然这山地车都会被烧掉。
话是这么说没错,可是想到之前的那些传说,咱们的心里还是忐忑不安,可是眼下没有别的路可走。
只能选择穿过峡谷的中心地带,赞尔布告诉我们,根据传说,在很久之前这里面有个一个奇怪民族建立的城市。
但是因为触犯了天神的条约,被天神用雷电击毁了,如果我们能够找到那个地方的遗迹倒是可以在那里住宿一晚上。
“这种地方还有人建立城市!”
我们看着车窗外一望无际的荒野,没想到在这种荒无人烟的峡谷里,曾今会出现过古代的文明。
我们驱车沿着赞尔布说的那条线路,往西边出发,一路上可以看到地上开始出现一些动物的尸骨,基本上已经变成了骨架。
车子驶过一个山口,前面就是一个巨大的平地,只见地上全是那些动物的骨架,有些死去没多久,肉已经开始腐烂了。
“怎么会有这么多动物的尸骨,真是恐怖!”
我们安排几个人下车,观察周围的坏境,眼瞅着天边已经出现月亮了,只能就近找个地方住宿。
车上的人大多数不同意在这种地方过夜,因为这些尸骨的臭味太难闻了,而且谁知道晚上有没有食腐动物出现。
我们只好继续沿着平地往前,过来一阵车子像是撞到了什么东西,哐当一声,司机立马熄火伸出头查看。
我们问他,怎么回事,他说,车子像是撞到了什么东西,让我们最好下去看看,是不是把车前盖撞扁了。
我跟杨子连忙下车查看,只见前面的草丛里掩藏着什么东西,我连忙招呼杨子准备枪支,怕是里面有什么野兽。
杨子拿了一把步枪跟在我身后,两个人从山地车一边的靠了过去,扒开草丛一看,里面是个石人,原来刚才车子就是撞在这个石人身上。
我们跟车子上的人招呼了一声,没事了,只是一个石人而已,不过在这种地方怎么会出现这种人工雕琢的石人呢?
而且这石人看样子,已经立在这里很多年了,经受了风吹雨打,上面的那些纹路已经被风化了。
石人的脸部很大,身上的雕刻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可能这就是高原民族独特的一点吧!不过这石人究竟是什么人离在这里的。
我们只好把赞尔布叫了下来,他看了一眼对我们说道∶“这石人应该就是那个被天神用雷电消灭的民族留下来的。”
“你能确定吗!”
¨当然,我们村子里就保存着一尊这样的石人雕像,据老人们讲述,就是从这个地方带出去的。”
赞尔布让我们跟着他,往草丛里面走,三个人往里面钻了进去,没多久就看到前面有数十尊这样的石人雕像。
中间隐约还能看到一条用石板搭成的道路,只是已经长满了杂草,要不是我们看的仔细,谁会想到这里面还有这种东西。
我让他们把车子开了进去,这里有条通道,基本上就是那个什么遗迹留下来的吧,我们找到那个地方就可以在那里安营扎寨了。
我们沿着那条长满杂草的通道,开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