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盗墓高手-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沿着一条开采出来的山道往山上走去,没多久就看到上面立着一块拱门,我们从正大门走了进了,在门口的售票处购买了三张门票。
我们站在里面观察了一番,这时一个大概十三四岁稚气未脱的小女孩走到我们面前,打量了我们一番,然后向前对着我们说∶”看大哥哥,大姐姐的样子是第一次来这里吧!”
“可能你们对这里的坏境不是很熟悉,不如找我给你们带带路,包你们在这里玩的开心。”
我邪恶的笑道∶“小妹妹你的台词不错,可是这样是打动不了我的,除非你能带我们去找个与众不同的地方。”
那小妹妹,想了一会指着一个地方对我们说。
“那不就是陈友谅的宝穴,听大人们说那里一到晚上就阴森森地,经常有保安在那边巡查时,听到传来人的哭声。”
“这里的人都传说,那是陈友谅的鬼魂,在守护属于他的宝贝,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我想了一会说∶“好,这样吧!小妹妹你就带我去那里,完事了,这一百块就是你的,你看怎么样。”
我擦了一下额头赶紧有些炎热,连忙取出四瓶水出来,给了她们一人一瓶。
那小女孩喝了一口笑着说∶“谢谢哥哥,哥哥真是好人。”
我相视一笑∶“没啥,喝了还有,等一下带我们去的时候要卖力点。”
“嗯,知道了大哥哥,那我们上路呗!”
我看了看时间,差不多都快十二点了,这个时点正是一天中阳气最足的时候,怪不得一下子怎么这么热。
苏韵可小声的对我说∶“第一次参观古墓还是有点担心害怕!”
我笑着说,大白天的有什么怕的,这么多的人没事,习惯就好了,这古墓就像人的住房一样,只是咱们活人住的房子叫阳宅,这死人住的就叫陵墓。
我让她跟紧些,这里人多免得一下子跟丢了,等下找不到人,然后我们跟着那小妹妹往前走,穿过了不知多少龙楼宝殿,终于到了我此行的目的地。
据说里面就是陈友谅的埋骨之地,前面有一石碑,记载着这个曾经跟朱元璋争霸天下的男人的一生。
任他一生风观无限,到头来还不是落得个戳骨怏灰,我盯眼一看前面都排起了长龙。
于是我问道∶“小妹妹这陈友谅的宝穴怎么有这么多的人。”
“大哥哥,这你就不知道了吧,陈友谅的墓地看的人是最多了,因为大家都想知道,这穴里,还有什么稀奇宝贝,不是吗?”
“那你还跟我说,这个地方是最神秘的。”我忍不住打趣道。
小妹妹笑道∶“难道大哥哥你不想知道这里面有什么宝贝吗?”
“呵呵!小鬼头还挺聪明的。”杨子白了那小妹妹一眼。
“算了,这钱是你的,拿着吧!”我也懒得纠结,不就一百块钱吗?咱有钱就是任性,取出一百块递给那个小妹妹。
她高兴的拿着一蹦一跳的就走了,苏韵可不解的问道∶“你怎么就把钱给她……”
我笑着说∶“你还没有看出来吗?她故意把我们带到这里,就是为了那一百块钱。还不如直接给她,。免得等下她过来刁难我们,不是吗?”
苏韵可又问道∶“那我们还进去吗?”
第140章 古墓〔下〕
“即来之,则安之,反正咱们已经买了门票就进去看看,那陈友谅的陵墓怎么样?”
“这时间还长,咱们就别多说了,我们进去吧!”我敦促杨子跟苏韵可,随着人流往里面走去。
这刚进去,就看到这陵墓的地面建筑让我感觉眼前一眼,但是看了一阵才发现,这些配殿只是仿明代帝陵的。
有些甚至连上面的油漆味都还没有去掉,我估计这陵墓的原来古建筑可能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已经被当时的农民起义摧毁了。
可能是当地的旅游部门为了开发这座古墓的旅游资源,特意在上面修建了这些耳目一新的古代建筑。
众所皆知,明代的建筑风格可以是中国古典建筑的一个完美代表,这些仿制的建筑风格的确还带着那么一丝韵味。
苏韵可从背包里取出数码相机,觉得这里的风景坏境还不错,让我替她照几张相片,我只好咔嚓几次替她照了几张相片。
然后跟着人流往里面走,过过了那些配殿似的建筑,前面是一道“外罗城”,仅前部正当中轴线位置设宫门一座,即陵寝第一道门。其制黄瓦朱扉设券门三道。
这是典型的仿明代帝陵建筑,这种建筑风格来源于明十三陵,外罗城内,偏后部位为宝城。其平面接近标准圆形,直径约20余米。
宝城墙的垛口均采用打磨平整的大块花斑石垒砌。内环砖砌宇墙,宇墙与垛口之间为铺砖马道。宝城墙的前部设有城台(又称“方城”)。
城台下承石刻须弥座,上建重檐歇山顶式的明楼。这些明楼的建造极为考究,不仅楼内采用砖券顶,并无木构梁架。
而且上下两层檐的檐椽平板枋及上下檐之间的榜额也全部用巨石雕刻拼砌而成,其上油饰油漆彩画,酷似木构建筑,并无片木寸版。
楼壁四面各辟券门,楼内树圣号碑一通,高约数米,碑首为方形,前后刻双龙戏珠图案,正面有篆额“大汉”两字。
碑身正面刻“大汉陈皇帝之陵”七个径尺楷书大字。碑趺采用上小下大五级方台式,其上面四级自上而下,分别雕刻双龙戏珠、云、宝山、海浪等图案。
城台的下部无券门之设,但城台左右各有冰盘檐式石刻门楼,由门楼进入,有礓石察道由城前上达宝城明楼。
宝城之内封土满填,中部有三合土夯筑而成的上小下大圆柱形的“宝顶”。
我仔细看了一会,对杨子跟苏韵可说∶“你们看到上面的宝顶没有,那是一个蜻蜓点水,雪花聚顶。”
“蜻蜓点水是啥意思,”杨子摸摸头看了一眼那上面的宝顶,表示不懂。
我笑着说∶“这穴,叫蜻蜓点水穴,穴长三丈四。只有四尺能用,扩一长三,只有三尺能用,棺材刚好放在那个穴位上。”
“不懂你说什么,太深奥了,”苏韵可表示听不懂我说什么,就连杨子也是连忙摇头。
他说∶“青哥儿,我跟这些苏美女又不懂风水,你给我们讲这些东西简直就是给小白听,你要不就讲的简单直白点。”
我心想也是,像我这种半吊子水平的人都不懂风水玄学中的理论,何况是这两个没接触过的小白。
于是我对他们说∶“这个穴位已经败了,雪花不聚顶,蜻蜓不点水,怕是当时的朝廷为了防止陈友谅的后人造反,估计败了人家的风水。”
三个人聊了一阵,前面的队伍已经也排的差不多了,刚好轮到我们了,我把三张票递给门口的保安,他检查了一下就放我们通行。
刚进去就从里面吹出来一股阴风,带着一股腥味,就看到前面是一道打开的石门,上面刻满了佛教的咒文,仔细一看好像是来生咒。
我暗道∶“看来当初修建这座陵墓的人死后还要想着怎样在冥间统冶。”
过了这道刻满佛教经文的石门,后面不远又是一道石门,这种门叫做阴阳门,是给陵墓主人穿梭阴阳两界用的。
石门上面雕刻着八仙过海,龙凤、麒麟等真巧夺天工也,连门把手都是用上等青玉雕琢而成。
杨子忍不住就要伸出手去摸,被门口的保安阻止了,说这是珍贵文物,不允许用手触摸。
杨子嘟嘟嘴道∶“这些都是珍贵文物,那慈禧老太后陵墓里的珠宝那不是价值连城。”
“听说,死后其棺内陪葬的珍宝价值高达亿两白银,也不知道是真还是假。”
我叹了一口气道∶“管它什么真不假,还不是被人给盗了,最后差点连尸骸都保留不了。”
苏韵可捂着嘴巴,貌似有点不舒服,她对我们说∶“我在这里感觉有点压抑,难受。”
于是我们商议了一番,在里面看了一转,觉得这里面的东西跟那张藏宝图扯不上什么关系,干脆也不去里面看棺材了。
“既然觉得没多大意思,那我们就走呗!”我敦促她们,循着人们一起向外面走去。
我们三个人再次来到广场上,发现旁边有一个卖玉器的店子,苏韵可道∶“要不咱们进去买点东西留作纪念。”
我跟杨子相视一笑∶“随便你,反正咱们有钱就任性一回。”
苏韵可笑嘻嘻的拉着我跟杨子朝着那个卖玉器的店子走了进去,在里面看了一会,直接来到了一款玉器的跟前。
那是一块刻着勾云纹的王器。这应该属于两汉时期的古物,因为这玉佩第一次出自中山靖王刘胜墓。
我还是第一次贝到这种勾云纹的玉佩,勾云正反相连,排列密实,雕琢水平极高,这时古玩店的老板悄无声息的来到我们的身边。
“三位可看中了什么东西?”
他看了一眼苏韵可手中拿的玉佩,笑着对我们说∶“三位的眼光真好,这东西本店只有一件,它有着是很好的寓意。三位要是喜欢的话我替你们打个八折。”
看着老板一脸贼贼的笑意,我不由的低声骂了句∶“真是一个奸商。”
但是一看苏韵可的表情,她似乎完全被这块玉佩迷住了,又加上那老板会说话。苏韵可表示就想要这件。
我只好问老板∶“这玉佩多少钱?”
那老板一脸贼笑道∶“打了个折,就一千八百块钱吧!你们看这价格满意不。”
我嘴角一抽∶“这还真是个奸商。”
第141章 一首诗
这渔村的规模不算大,村里只通了一条柏油马路,旁边停着几辆小型生产用的拖拉机,偶尔可见路上走过几名渔民,用异样的眼光打量着我们。
他们的背上都装着那种用来捕鱼的背篓,我们三个个沿着柏油马路前进,走了一阵也没见这周围有什么旅馆一类的。
眼瞅着天色慢慢暗沉下去,这得先找个旅馆住宿才行,不然这大晚上的露宿街头说出去也比较丢人。
我眼望四方,这下就发现村口旁边一颗大愧树下有几位老人坐在那里下象棋,我们连忙走过去向这些老人打探。
那下象棋的老人回过头来,我一看这不是上午拉我们进来的那驴车主人吗?于是连忙笑着问他∶“老伯你们这村子有没有什么旅馆用来住人的。”
那老头先是一愣,随即回过神来,笑着道∶“原来是你们三个,山上的古墓考察完了,准备去湖里头看看嘛?”
“有这个打算,只是这住宿的问题都还没有解决,一下子怕是没有时间,”我摸摸脑袋,笑着回道。
“我们这村子里没有旅馆,只有那种搞农家乐的,你们来了就是客人,我带你们去我家住宿吧!”
那老伯跟与他下棋的老人交代了几句,然后带着我们往他家里走去,我们一直跟他说谢谢什么的。
那老伯一挥手∶“咱们这里民风淳朴,来了客人都是要好生交待的,不用跟我道谢。”
“嗯!我们都懂,反正还是要谢谢老伯你了!”
那老伯带着我们朝他家走去,他家住在村东头,是间有些年头的房子,三进制的,这种房子一般都是清朝时期残留下来的,没想到在这种小渔村还能见到。
那老伯带着我们进了门然后对我们说∶“这房子是我家祖上留下来的,也有百八十年了,这些年风吹雨打的这房子怕是也要废了。”
我仔细打量了一番,这房子的木雕极为精美,像这种传统的木雕工艺早已失传了,尤其是那种雕窗花屏,基本上已经见不到了。
而且这种雕窗花屏只出现在长江以南的地区,我几乎有些看的忘了神,那老伯问我∶“小伙子,你还懂古玩!”
“啊!”
我回过神来,笑着说∶“从小家里就是搞古玩的,倒是比较痴迷这些东西,自己也经常搞些研究看看。”
“我家里有块铭牌,上面刻的什么我一个老头子也看不懂,等下就麻烦你给我看看是真是假。”
我笑着答应了,随后那老伯给我们安排了两间房,让我们先在房里好好休整,晚上给我们做顿渔家人的大餐。
我一进房间就躺在古朴的木床上,可以说很久没有体会过这种味道了,那老伯挺会装扮的,房间里还放着两盆水仙花。
两边的格栏都是那种插画雕栏,上面雕刻的图案也寓意着吉祥美好,我躺在床上贪婪的呼吸着那种古香古色的木头味道。
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这一躺就是一下午,最后是闻到外面传来一股浓烈的奇香,我才睁开眼从床上爬了起来。
出去一看,只见杨子跟苏韵可正在给老伯的内人打下手清理大闸蟹,我看到旁边的餐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
就忍不住流口水,那大妈笑着对我说∶“小伙子起来了,这湖边渔家就这些湖鲜,你们可不要嫌弃。”
看着这么一大桌丰盛的晚餐,是个人都觉得这简直是餐饕餮盛宴,大妈跟我说,只要来了客人她们就会做三鲜菜。
这鄱阳湖三鲜我也听闻过,“银鱼、鳗鲡、凤尾”为三鲜,其中银鱼特别值得推荐,这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它的生命只有一年,渔民们捕获的银鱼,不论大小,都是当年的鱼。
张爱玲曾说:人生有“三恨”,也就是三件遗憾的事情:“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将它与花中海棠、书中红楼相提并论,鲥鱼的美味可想而知。
看着这么一桌美味的大餐,我实在移不动脚步,大妈叫了老伯回家吃饭,然后把新鲜的大闸蟹放在锅里蒸着,这晚餐就算开始了。
吃着这鄱阳湖边的美味湖鱼,只觉口齿留香,尤其是那宛如红果的大闸蟹最是美味无比,掀开蟹壳里面全是香味弥漫的蟹黄跟蟹膏。
这一顿晚餐吃的是非常舒爽,就着当地的杨梅酒解口又解腻,涨的我是直打饱嗝,拍着肚皮躺在太师椅上好不悠闲。
老伯取出他保存的铭牌给我看,那是一块长方形长满绿色铜锈的青铜铭牌,被老伯用黄油纸包裹着。
我从他手里接过那块铭牌,用手掂量了一番,又结合上面刻画的纹饰,尤其是上面那种颗粒感跟绿锈,觉得这是一块战国时期用来祭祀河神的铭牌。
于是我说∶“像这种东西最能体现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这种铭牌就是当年用来祭祀河神,投放到水里的东西。”
华夏人的祖先早有对河神崇拜的传说,而且各地区都有各地区的特点。较远古的河神崇拜虽然未从考古遗迹中发现,但所谓的“河伯娶妇”,即是一个崇拜河神的典型实例。
屈原所作《楚辞?九歌?河伯》,就是祭水神河伯的歌词。王夫之云:“河伯,河神也”。
在崇拜河神的同时,也出现有对湖神、泉水神、井神等的崇拜活动。世界上的大河如尼罗河、底伯尔河、泰晤士河、恒河等等,在古代都被人们加以神化和崇拜。
在印度古书中,记载着关于恒河从天上流下来保佑着这个世界的传说。
在中国发现的岩画中,有许多祭祀河神的图像。祭河神与古代人们傍水而居有关,在日常生活中,大河能给人类带来财富,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说祭河神同样反映了人们对滔滔河水的尊敬和畏惧。
在中国广西左江流域发现的岩画中,有这样的图像,一条船上载着数人,多为人身鸟首,呈半侧身蹲式,有的伸手曲腿似划桨状。这神话般的图像,可能就是反映了人们祭祀河神的宗教活动。
祭河神的宗教习俗,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较为盛行。柳宗元在《柳州峒氓》中,曾有“鸡骨占年拜水神”的诗句。据说龙舟竞渡的古老意义也是祭河神。
第143章 庙会〔上〕
而在中国达斡尔族的宗教活动中,每当遇到大旱年时,每家妇女各带一只鸡到河边祭河神。
先将鸡杀死,将带毛的鸡皮挂在插好的三角架上,待鸡肉煮熟后,由主祭人致祭词,祈求降雨除旱,然后参加者共餐鸡肉。并持水桶或盆互相泼水,以求降雨。
另外,布朗族、独龙族的祭水鬼,也具有相同的意义。传说中的水鬼是人首蛇身,每年下雨涨大水后出现,人见了会死。
所以,每年都要在河边祭水鬼,并将祭品倒在河中,让水鬼享用。祭河神与山川崇拜的内容有些相似。
“当然这些只是古籍上记载的一些祭祀河神的仪式,像老伯这种战国时期的用来投放的铭牌我也是第一次见过。”
我仔细感触这块战国时期用来祭祀河神的铭牌,发现这些奇怪的纹饰像极了一种只出现在巴蜀之地的纹饰。
杨子问我∶“这块铭牌有什么奇特之处吗?”
“这个倒是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只是这上面的纹饰不一般,应该不是出自中原地区。”
我把铭牌递给老伯,让他好生保存,这东西虽然不值钱,但也是个文明的见证者,记载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祭祀河神的仪式。
待老伯收好铭牌以后,我问他,明天有没有什么渔船可以出湖的,我们想趁着这个机会好好游历一番鄱阳湖的美景,顺便搞个潜水活动。
“咦,你们明天就要出湖,那恐怕不行……”
那老伯朝我们摇摇头,表示我们明天出不了湖。
“怎么会明天出不了湖呢?”我们有点搞不明白,甚至可以说有点摸不着头脑,于是就问那老伯。
“这是什么情况呢?”
那老伯一笑∶“小伙子,刚才你不是谈到祭河神,从明天开始总共三天的时间是我们当地渔民祭祀湖神的仪式,所有的船只在这三天之内都不能出湖。”
苏韵可一脸好奇,就问∶“这祭祀湖神的活动是不是跟那些庙会差不多,那倒是要好好欣赏一下这里的民俗。”
杨子也是一脸的兴奋,我倒是不怎么激动,小时候庙会逛多了也就那样,没什么可变化的,人山人海的去了简直是活受罪。
我心里一想,反正也就三天,随他们去闹挺,我就躲在房间里好好睡觉,到时候出发了这精力也充分。
苏韵可跟杨子兴起就缠着那老伯,这逛祭神仪式有没有什么要注意的,他们是外地人怕破坏了规矩。
那老伯笑着说∶“哪有什么规矩不规矩的,这只是走个仪式,祈求上天赐福于渔民,出湖打鱼大丰收。”
我实在没有精力听这种扯谈的事情了,就跟他们打了声招呼,回房间洗澡睡觉去了,感受着那股难得的木香味,我睡得格外轻松。
别提有多怀恋这种味道了,梦回故里的感觉,我这人一睡觉就睡的很死,不管外面是喊声震天,还是雷声大作,反正就是起不来。
我睡的正香,就感觉耳朵边有什么东西在捞我耳朵,里面骚痒的很,我只好换个姿势继续睡觉。
睡着睡着就感觉耳朵被什么东西揪着不放,疼痛感立马让我从床上跳了起来,一摸耳朵红了一大块。
这刚想骂人,就看到我前面立着一道阴影,我抬头一看嘟在嘴边的话又缩了回去,前面这位美女可不是那种好欺负的主,我还是小心为妙。
“你怎么不骂了,继续呀!”苏韵可带着挑衅的目光看着我。
“哎呀!这么早叫我起来干嘛!”我只好装着一张苦丧的脸,表示很不理解,不知道打扰别人睡懒觉是最可耻的行为吗?
“轻者吓晕吓破胆,重者直接吓出翔!”
“哎呦喂,你这是要跟我杠上了,”苏韵可投过来一道鄙视的目光,朝我拨拨手指。
“不跟你扯了,到底这大清早的叫我干嘛,还让不让人睡觉了,”我心里没底气,心想还是放弃跟她作对算了。
她那一手断子绝孙脚,我转念一想就不由后怕,这一脚下来就是蛋蛋不碎,身体也受不了,我浑身都打了个哆嗦。
“叫你起来,你还朝我发脾气,也不看看现在都几点了,你真是个猪啊!吃了睡,睡了吃。”
“好吧,我已经被你打击的一无是处那么请继续让我像猪一样的睡懒觉吧!”我打了一个呵欠,准备继续躺床上去。
苏韵可一把把我从床上拉了起来,对我说∶“走出去陪我逛逛他们的祭神仪式,我还从来没有体会过。”
我有点不耐烦朝苏韵可挥挥手∶“你要去看,自己去就行,干嘛一定要拉着我去,我对这个又不敢兴趣。”
一想起小时候跟着外祖他们一家子去逛庙会的情景,我倒现在都记忆犹新,只从那次事件后,我对逛庙会已经完全失去了兴趣。
苏韵可看拉我不动,突然换了一副委婉的样子,眼睛里泪光闪闪,作势就要哭出声来,我连忙从床上蹿了起来。
我对女孩子哭最没办法,这辈子就见不得女孩子在我眼前哭,我连忙朝她挥手∶“你别哭了,哭的我都受不了。”
“那你为什么不答应陪我去看祭神仪式,我就这么不招你喜欢吗?”苏韵可捂着自己的嘴巴眼眶里泪迹点点。
我最受不了女生这个样子,只觉得全身鸡皮疙瘩都起来,只好对苏韵可说∶“行了,行了我跟你去还不行吗?”
苏韵可才破涕为笑∶“这样才乖嘛!去了姐姐有奖励哦!”
苏韵可走的时候还不忘给我一个飞吻,我勉强一笑这是又被女人调戏了吗?只好起床穿衣服洗漱一番,然后出门。
苏韵可跟杨子就站在大门口等我,我招呼他们可以出发了,我一看时间都快十点了,估计这祭祀仪式也该开始了。
果不其然一出门就看到路上有人抬着那种“行像”从我们面前走过,“行像”是把神佛塑像装上彩车,在城乡巡行的一种宗教仪式,所以又称“行城”、“巡城”等。
还有更多的人敲着锣鼓,吹着喇嘛从我们面前走过,最主要的还是那一群带着泥塑头像的高脚娃,踏着整齐的步伐一个个鱼贯而过。
第144章 庙会〔下〕
苏韵可指着那一群高脚娃问我∶“咦!这些人是干嘛的,怎么打扮的如此奇特,头上都带个娃娃面具干嘛?”
我拉着苏韵可,以防她被人流冲散了,待我们走到一个人流较少的地方,我才放开她的手,指着那群人。
“这是庙会游行使用的高脚娃,反正就是个形式而已,咱们跟着他们走就行了。”
随着聚集的人潮越来越多,都朝着一个地方鱼贯而去,我们也跟着他们的脚步一路前进,似乎是到了一个码头前面。
这些人都停止不动了,我看到有人从后面抬过来两个纸人,这纸人的样子很奇怪,不是画着人像而是画着乌**。
我有点搞不明白了,这祭祀湖神用的东西,怎么这些纸人都是画着乌龟脑袋跟人身,前面有人点火焚烧了这些纸人然后丢进湖里面。
紧接着吹喇叭的,打锣的也开始了,我拉住旁边一个看热闹的中年人,问他∶“这里祭祀用的纸人怎么那么奇怪。”
那中年汉子呵呵一笑∶“年轻人你们是外地人吧!看来是不知道我们当地的传说呢?”
“对的,我们是第一次来这里旅游的,你们这当地有啥传说的。”
那中年汉子喝了一口水然后对我们说∶“你们知道这鄱阳湖的老爷庙不?”
“不知道,我们是第一次来这里,所以……”我尴尬一笑,的确不知道这个老爷庙是啥东西。
“那就是咯,我们这里祭祀的湖神就是老爷庙里供奉的定江王,它的原型就是只大头鼋。”
“啥,乌龟也能做神仙,这还真是一个地方有一个习俗,”杨子笑着说道。
那中年汉子有些不满杨子对他们的湖神不尊敬,他说∶“你们这些年轻人都不懂得尊敬,那定江王还是朱元璋封的。”
原来当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朱元璋在康郎山一仗失利后,坐着小船向鄱阳湖口的老爷庙方向隐退。
陈友谅率领战船,随后紧追不放。他追呀赶呀,眼看要追到老爷庙边,忽然船的前方有个像小船样的大头鼋浮出水面,拦住去路
。陈友谅命令侍卫对着大头鼋猛发一箭,大头鼋躲过恶箭,转眼下沉。它钻到陈友谅坐的船底下,紧紧贴住船底不放。
这一来,陈友谅的船前不能进,后不能退,死死地呆在湖中,陈友谅以为是大船搁浅了,忙吩咐水手用竹篙猛撑,谁知战船在湖中像生了根一样,一动也不动。
看着朱元璋的小船又渐渐远去,这生擒朱元璋的大好时机将要错过。陈友谅心中十分焦急,便举起令旗一挥:“炮轰!”这一炮正好打在朱元璋的船尾。
朱元璋的小船顿时燃起大火,漏水下沉。正当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大头鼋翻波,向朱元璋的船迅速游过来。
朱元璋便双脚一登,跳到大头鼋的背上。大头鼋迅速张开四足踏波排浪,一下子游到老爷庙边。
陈友谅只好望着朱元璋逃去,悲叹道:“这不是我的失策,而是神灵有意相助朱元璋!”这时,左右的人见陈友谅愁眉不展。
就献计说:“大王,这是鄱阳湖里的大头鼋,老爷庙里的鼋将军显灵,不如去到庙里烧香朝拜,祈求它助战。”
陈友谅一听,气愤地说道:“我是鄱阳湖上的大王,怎容孽种与我为难?我要拆毁它的庙宇叫他无处安身!”
大头鼋深知陈友谅不仁义,决意要为朱元璋助战到底,于是变作一道人,来到朱元璋的帐前。
朱元璋连忙起身施礼,问道:“仙师来此有何见教?”大头鼋说:“陈友谅要拆毁庙宇,活擒将军,引得天怒神怨。
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