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征途-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日本这次并没有如次侵朝时那样势如破竹的攻占朝鲜,并不是他们不想和不能,而是他们吸取了次被大明各个击破的教训,十个军团暂时并没有分兵太多,而是集中优势兵力,缓缓往朝鲜的汉城方向推进,稳扎稳打。这样一来,也就给了援朝的大明军队,能够从容的在述的几个地方布置兵力,暂缓日军的推进,以便等待督师邢玠的大兵一到,进入战略反攻。

当然,也不能说日军的稳扎稳打就是的,虽然给了大明和朝鲜从容布置兵力的,但是日军有过次侵朝时被大明各个击破的经验教训,他们从心底深处,还是害怕大明的军队的毕竟,虽然日军在总体火器的装备率要比大明高,更比朝鲜更几倍,但是在火炮的应用,他们就没有办法与大明相比了,大明的火炮,是日本这个缺铁更缺少盔甲的国家所无比忌惮的另外,大明的骑兵和藤甲军,也算是他们的天敌。

所以,对大明心存忌惮的日本,即便是拥有优势兵力,也唯有选择稳扎稳打一路,他们可不想像次一样,被大明仅仅几万兵力就赶下大海。以绝对的优势兵力面对大明的少量兵马,他们还是有相当的底气的,只要集中优势兵力缓缓向前推进,他们,再次占领朝鲜,只是问题。至于朝鲜方面所宣称的所谓四十万大军,对日本来说,那就是个笑话,要是没有大明的到来,朝鲜所谓的大军,根本就不会放在他们的眼里,他们肯定也不会如此谨慎了。

在大明与朝鲜联军快速赶往各个预定驻地之时,进入了大明万历二十五年六月份。丰臣秀吉不仅派来十个兵团近二十万大军缓缓向汉城方向推进,他更是在六月初,派大大小小的战船千艘,于釜山港出发,逐步向梁山、熊川逼近,那里是朝鲜所谓的强大的水军驻扎地。对于丰臣秀吉来说,虽然他并没有把朝鲜的水军放在眼里,但是朝鲜毕竟有还算庞大的水军,至少数量惊人,那是个麻烦,还是早点解决了好。

丰臣秀吉还想让的战船,随时都能威胁朝鲜的任何地方,无论是运兵还是偷袭,都是个不的选择。另外,只要解决了朝鲜的水军,可不仅仅能能威胁朝鲜的任何地方,更重要的是,能够随时威胁到大明要,大明可是有着非常大的海岸线,只要能够威胁到大明的这些地方,即便是不去真正的进攻,光是让大明提心吊胆的防守,就能牵制住大明的大部分力量,到时大明哪里还有太多的精力往朝鲜派兵

第一百四十五章战争爆发

第一百四十五章战争爆发

第二卷蛟龙得水第一百四十六章召见

'墨斋小说‘整。理'提。供'更新时间:2012…5…104:20:36本章字数:3803

第一百四十六章召见

“殿下,杨大人和麻将军到了。”邹义迈着小碎步,快步来到朱常洛身边,小声的奏报道。

朱常洛放下冷漠搜集的关于日军的消息,抬起头来愣了一下,接着温声说道:“咦,怎么是你?邹义,你的伤口还没有完全痊愈,怎的不好好休息?这些通禀之事,左右自有其他人,你还是好好将养身体,本皇子还有很多事,等着一个健健康康的邹义去办,要的可不是一个病秧子。”

听了朱常洛的话,邹义心中一阵翻腾,顿时浑身仿佛吃了十全大补丸般充满了力量,就连还有些隐隐作痛的背部,顷刻间轻松了好多。他尽量让自己jī动的心情平复下来,用有些颤抖的语气答道:“谢殿下关心,奴婢……奴婢……奴婢浑身是劲,经过这些天,伤口已经好的七七八八,早已无碍了”

他笑的异常灿烂,顿了片刻后接着说道:“奴婢在殿下身边服ì惯了,不说比那些下人和ì卫周到,倒是习惯了为殿下端茶倒水提醒通传的日子,若是一日不做,反倒是浑身下端的不自在,难受的紧。殿下若是真体谅奴婢,就让奴婢在殿下身边继续伺候。”

朱常洛无奈的笑了笑,想到跟随使团而来的御医和朝鲜王宫的医官都说过邹义的伤已无大碍,便不再强迫邹义去养伤,这些年早就习惯了邹义在身旁,这些天身边没有邹义,心中反而有些不习惯。或许这就是那些皇帝或者皇子在很多时候,身边太监的话,反而比一些亲近的人要更加有力度的原因?其实想想,只要是一个太监跟在自己身边伺候超过一定的年份,想不亲近都难无他,习惯而已。

“让他们进来。”朱常洛摆了摆手,不再提让邹义去养伤的事情。

邹义笑的更灿烂了,一张脸像是个盛开的菊花,点了点头,倒退了几步,然后转身离去。

“臣杨镐臣麻贵叩见殿下。”杨镐和麻贵进来后,冲着朱常洛叩拜行礼道。

“两位大人快快免礼,本皇子早就对两位大人说过了,异国他乡,不用拘泥于这些礼节。”朱常洛笑着站了起来,伸出手虚扶了一下。

“谢殿下。”杨镐和麻贵站起身向朱常洛拱了拱手。

“殿下,虽然这里不是大明,但不要说这里是大明的属国朝鲜,就算是在其他不属于大明的地方,这臣子之礼,却是万万不可缺失的何况殿下是大明的皇子,未来的储君,这臣子之礼,更是少不得半点马虎”杨镐并没有像麻贵那般拱拱手便放下,而是继续抱拳义正言辞的说道,满脸的严肃。

在他旁边的麻贵微不可查的皱了皱眉头,总觉的身边的这位经略大人,马屁拍的也太漏骨了一点。众所周知皇帝陛下十几年来一直都在犹豫储君的事情,并且为此足足与众朝臣抗争了十几年,怎么到了身边这位大人嘴里,好像前面这个微笑着的大皇子仿佛就当定了储君似的?这位经略大人,就不怕说出的这些话传到京城的皇帝陛下耳里,而惹来皇帝陛下的不快?轻摇了摇头,他实在是有些想不明白,身边的这位老狐狸般的人,为何会为了拍大皇子的马屁,而说出这种有些犯忌的话来。实在是想不通

杨镐虽然看起来一脸正è目不斜视的样子,可身边的这位赫赫有名的将军的反应,他还是尽收眼底。心中冷笑一声,武夫就是武夫,先不说早在京城期间,眼前的皇子殿下就似乎有了拉拢自己的心思,但说自己所说的话,看似有些犯忌,可明眼人都知道,就凭借大皇子之前的大捷所树立的威望,再加前几日更是斩杀了日本关白丰臣秀吉曾经的养子小早川秀秋,若无特殊情况发生的话,相信等大皇子殿下返回京城后,哪怕是皇帝陛下,对于立储之事,恐怕是再无理由拒绝况且,假若大皇子这次在朝鲜期间,大明与朝鲜的联军如能平定了倭乱,立储只怕是板钉钉了

想到此处,他心中更是对身边的武夫愈加不屑,要知道虽然大明朝支持大皇子为储君的大臣,无论是真心还是不得不为之的不计其数,但据他所知,真正抛开一切顾虑,成为“大皇子党”的,除了聊聊数人外,相对来说还几乎没有当然,杨镐也知道,这只是明面如此,真正暗地里早就成为了“大皇子党”的,他并不知晓。但他心中却跟明镜似的,无论如何,此时正是加入“大皇子党”的时候,若是等到大皇子成为了储君后再示好,那效果可不就是弱个一星半点了

朱常洛有些愕然,他倒是怎么也不会料到,杨镐会在此时示好。心思电转间,尽管只是朦胧中有个大概的猜想,但这并不妨碍他接受如今明面朝鲜的第一负责人杨镐的好意,若是能得到杨镐的效忠,那么自己来朝鲜的目地,就容易完成多了。

当然,朱常洛并不会因为一部满清编写的《明史》而对“逃跑经略”杨镐有什么意见,如今,他早就学会了不能拘泥于史看人,那是最大的误导何况,他可是很清楚,虽然杨镐在中国的历史名声有些臭,但是在朝鲜的《李朝实录》中,对杨镐的评价与《明史》可谓是天差地别,人家杨镐可是朝鲜心目中的大英雄,死后牌位更是接受了朝鲜人数百年的供奉

对杨镐笑了笑,朱常洛开口道:“杨大人,这些话可不能乱说,立储之事,父皇心中自有计较,不是我们能妄议的。”

“是、是,殿下说的是,是臣失言了,失言了。”杨镐表面一副诚恐的样子,可却并没有放在心,朱常洛的话,让他饶是早有准备,此刻还是隐隐有些jī动,他十分的清楚,虽然朱常洛并没有说什么接纳他的话,当然,若是朱常洛真说了什么接纳的话,反而会让他斟酌今后的立场,可朱常洛一句“我们”,无形中不仅拉近了彼此的关系,更是表明了一切。

朱常洛笑着看了下眼前的二人,心中不由得想的有些远了。在议定要再次出兵朝鲜后,朱翊钧立刻委派郉玠、杨鎬、麻贵三人筹备援朝事宜,从这次的人事安排,可见朱翊钧真是煞费苦心。次援朝明军的负责大臣分别是宋应昌与李如松,这两人一文一武,等级差不多,却也造成了谁也不服谁,更是出现了相互拆台的情况

当时宋应昌是朝鲜经略,李如松是备倭总兵官,也就是提督衔。从官衔来看,大明并没有什么明文规定经略地位比提督高,但是从惯例和大明刻意压制武将来看,文官的经略当然要比武官的提督地位高。李如松虽然是提督,按理要听经略宋应昌的,可凡事总有例外。李如松是谁?那是皇的心腹爱将,备受恩宠因此,他这个提督的含金量,却也并不会比经略低,至少李如松并不认为自己比经略地位低其结果就是,二人谁也管不了谁,搞得文武互相斗法,乌烟瘴气,险些误了大事。

从这次的任命看来,朱翊钧显然吸取了次的教训,在经略和提督头增设了总督,并且总督还挂兵部尚衔,也就因此总督变成了督师,这是绝对要比经略和提督显赫许多。按照朱常洛得到的消息,朱翊钧原本是打算让经略负责后勤统筹,提督负责前方作战,总督若是总督是由挂兵部尚衔或内阁大学士的大臣担任,那么习惯总督便会自动升格,被称为督师。负责管着经略和提督,统筹一切相关事宜,以便更好的防治经略和提督意见不一致而闹矛盾。

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总督之位虽然看起来显赫无比,绝对能够管到提督,可总督与经略比起来,可就不定谁大谁小了这个很难判别。在大明的过往中,有时总督要比经略显赫,有时经略却又比总督更为显赫,这要看任这两个职位的人是谁。显然,朱翊钧也想到了这一点,他便让总督郉玠挂兵部尚衔,这样一来,总督的地位就凸显出来了。

不过,事实真的能够如此吗?朱常洛无声的笑了起来。若是真是如此的话,杨镐也不会被人弹劾而抓住不是把柄的把柄逼走了。

“殿下,不知这次传末将过来,所为何事?”在朱常洛想的出神之际,麻贵却直接开口问道。

朱常洛微皱了下眉头,不由得叹了口气,他从麻贵恭敬但却疏远的口气中可以预见,想要收服麻贵,却是有些难度,至少要花费不小的心思才行。暂时放下这个顾虑,笑着指了指下首的两个椅子,开口道:“两位大人先坐下叙话,本皇子让两位大人过来,确实有事相商。”

第二卷蛟龙得水第一百四十七章情报分析

'墨斋小说‘整。理'提。供'更新时间:2012…5…1114:27:41本章字数:4039

∷哈小說罓:小說罓∷

第一百四十七章情报分析

杨镐和麻贵在位于朱常洛下首的两个位子坐了下来,不过,杨镐倒不似麻贵般四平八稳的坐着,他在椅子坐了多半个屁股,显得拘谨而又恭敬,用以表明自己对朱常洛的态度。

待二人坐下,朱常洛把特地经过筛选过的关于日本再次侵朝的有关情报递给站在后面的邹义,笑着对杨镐和麻贵说道:“二位大人,如今郉玠郉大人尚在辽东总督粮草和调兵事宜,朝鲜之事有二位大人在,父皇和本皇子倒也十分放心。只是,虽说战事自今年初就起,可之前也就是小打小闹,他们由于兵力不足而仅仅在釜山附近徘徊。不过,自进入六月,日本或许是自觉兵力已足,又或者是因我大明增兵不断,已是让他心存顾忌,所以他们加快了战事的推进,十几万大军从釜山一带往汉城方向分几路直逼过来,可以说战争已经真正到来,再不是之前的试探xìng进攻”

尽管已经知道日本自本月起开始大范围进军,可听到朱常洛说对方十几万大军直逼汉城而来,杨镐和麻贵全都不觉皱了下眉头,不过所不同的是,杨镐皱眉后有些愁眉不展,而麻贵微皱了下眉头后,反倒脸一副跃跃欲试的表情。只有战争,才能体现军人的价值,麻贵大概也不希望之前与自己齐名、有“东李西麻”之称的李如松专美于前——自从第一次朝鲜之战结束,作为朝鲜战场的总指挥官之一的李如松,风头早就盖过了麻贵。

看了两人表情间细微的差别,虽不明显,但朱常洛还是看到了不同,心里笑了笑,对麻贵的好感倒是增加了不少:“二位大人,这是本皇子命锦衣卫搜集到的一些关于日本的情报,或许能对二位大人有些用处。”

邹义此时已经走到杨镐和麻贵后面,微笑着把手中的资料轻轻放在二人中间的茶几,然后退回朱常洛身后。

“谢殿下有了殿下的坐镇和支持,小小的日本即便是来多少人,也是于事无补,定叫他们有来无回,给他们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让他们知道我大明的威风,知道殿下的神勇。”杨镐并没有第一时间拿起茶几的资料,而是首先冲朱常洛抱了抱拳,恭敬的说道。

麻贵心里叹了口气,他不知道这次作为备倭总兵官来朝鲜是对是错,虽然渴望在战场证明自己,也让世人知道自己并不比李如松差,当然,作为武将,建功立业甚至封侯进爵倒也与此并不矛盾。只是,此时他心中却又多了一层顾忌。在朝鲜,本来就有郉玠和杨镐压在他的头顶,已经让他对今后的战争是否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思行事有了层层的顾虑,他知道自己不像李如松那般深受皇的信赖,更是无法像李如松那般与经略相对抗,更不用说头顶还有挂兵部尚衔的督师督阵。

如今倒好,本以为身份尊贵的大皇子虽然在朝鲜抚慰,最多也就是待在朝鲜的大后方,或者皇会把已经在朝鲜半年的大皇子调走,可没有想到,大皇子居然立下罕见大功,以至于皇给了大皇子参赞朝鲜事务的名头也就是说,大皇子已经有了名正言顺对朝鲜事务和战争指手画脚的名头,自己的头顶又多了一个自己绝对不能得罪的人,想来,即便是督师郉玠和经略杨镐,也会为此头痛

这次的朝鲜之战,变数真是太多了,或许这次与日本一战,自己身败名裂也说不定。不过,好处倒也是有,至少有这位身份尊贵的大皇子在,无论是朝鲜还是大明,掣肘应该会少很多?至少不会像第一次朝鲜之战,因为粮草供给不而错过了几次异常有利的战机,也让狂妄的小日本的损失减少了很多。

当然,能够做到麻贵如今的位置,仅仅是凭借勇武显然是不可能的,虽然心中对朱常洛有些顾忌,但见杨镐又是如此明显的马屁,他也只好放下已经拿起的情报,跟着抱拳正è说道:“多谢殿下,想来有了殿下和锦衣卫的参与,这次战争会轻松不少。”

朱常洛挥了挥手,笑着说道:“二位大人客气了,作为大明的皇长子,这些事情是本皇子义不容辞的责任。能够替父皇分忧,能够对二位大人有所帮助,本皇子已是很开心了。好了,二位大人,还是看情报,本皇子还要与二位大人探讨一下呢。”

杨镐与麻贵便不再多说,双双拿起桌的东西,看了起来。

“万历二十五年正月十三日,加藤清正率领两百多条战船、一万陆军从对马岛出发,于十四日抵达竹岛,与竹岛的日本留守部队汇合,从釜山东侧的机张登陆,当天前锋便攻陷了釜山以北的重镇梁山。

到了十五日,小西行长的一万四千人进入釜山外洋,并在豆毛浦登陆。登陆以后,小西行长没有急于打仗,而是在釜山城内外开始了筑城和扩建,把釜山建成了一个易守难攻的据点。

不过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长所率领的日本第一、二军团登陆以后,除了占领梁山以外,暂时没有采取其他动作。加藤清正屯兵西生浦,小西行长返回釜山城,表现得很低调,与一次登陆的张狂完全不同。据悉,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长的首要任务,是巩固日军在釜山附近的防守,确保后续部队渡海登陆的安全。等到诸军齐至,粮草与装备都储积完毕,日军才会徐徐展开,开始进攻。

二月二十二日,日本关白风尘秀吉下达了总动员令。于是除了加藤清正、小西行长以外,陆续赶赴朝鲜战场的还有小早川秀秋、黑田长政、锅岛直茂、毛利秀元、宇喜多秀家、岛津义弘、蜂须贺家政等西国大名,日军的入朝总兵力仅可战之兵达到了十二万人。

不过,日本这次出动的十个军团,由于本国连年战事和次侵朝损失,必须得分批次征集前往朝鲜。岛津军团在五月一日才正式驻屯加德岛;小早川军团一直拖到五月份才在小早川隆景的率领下,跟随丰臣秀吉赶到朝鲜;毛利秀元、宇喜多秀家两个大军团合计有四万人,此时还在征集当中,预计最快也要到七月份渡海。

截止到六月,日军的部队配置在西生浦加藤部、釜山小早川隆景、宇喜多秀家、毛利秀元部、加德城岛津部、安骨浦毛利吉成部、竹岛城锅岛父子和熊川城小西部,日军主力鏖集于沿海列岛。

六月初,由于我大明开赴朝鲜兵马已达四万之众,再加日本损失了小早川部,丰臣秀吉并没有等到所有十个军团到齐便开始进攻朝鲜。除了毛利秀元、宇喜多秀的第七和第八军团还没有到达朝鲜外,其余已到达朝鲜的八个军团十九万八千人分别从朝鲜的庆尚道和全罗道往京畿道的汉城方向进攻

……”

杨镐和麻贵看完手中的情报,不由得抬起头来对视了一眼,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一丝惊讶。他们之前虽然想到既然有锦衣卫出马,可能会搜集到比较全面的情报,但是却绝对没有想到,能够搜集到远比想象中更加全面的情报这些情报中,有些若不是在日本搜集的话,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这么全面的这让他们有些骇然之余,对朱常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看着二人的表情,朱常洛很满意,为了能够有利于自己在军中建立更大的威望,他不惜把已经到达朝鲜的暗卫几乎全都派了出去,然后根据暗卫送来的情报和比较自己对历史的了解,这才有了这份详尽的情报。

“二位大人看了这些情报,或许心中已经对日本有了新的认识。不错,这次日本倾全国之力,看似气势汹汹,实则中气不足,虚得很。从他们从年初就登陆朝鲜和仅仅占领一些釜山附近的海岛就可以发现,他们登陆之后只死死咬住一个字:拖。一定要拖到主力登陆,千万不能在聚齐之前,被我大明和朝军率先进攻,各个击破。

而朝鲜经过那场几乎亡国的战争以后,朝鲜君臣对日本和朝鲜军事实力也有了足够清醒判断,知道朝鲜兵根本靠不住,而我大明在朝鲜半岛的那点儿驻军也不够使,还得指望我大明像次一样发大军前来才行。为此,朝鲜采取了一个方略:拖。一定要拖到我大明军入朝,千万不能让日军先发起攻击,再演一次从汉城逃亡的悲惨经历。

我大明方面,虽然从年初接到朝鲜的求援后便决定了再次援朝,但二位大人也清楚我大明的形势,西有土司心怀不臣之心,南有缅甸不时的扰边,得寸进尺,北又有蒙古诸部趁火打劫,再加天灾不断,各地时有干旱洪涝,导致我大明即便是有心援朝,也需要小心谨慎从各地征调兵马钱粮,但这需要时间。所以,我大明也唯有采取一个策略,那便是一个字:拖。拖住日本进攻朝鲜的步伐,以便我大明从容往朝鲜调兵遣将

至此,在三方小心翼翼微妙的默认下,战事虽从年初就起,但却拖到了六月份才正式爆发。二位大人,对本皇子的分析,以为然否?”朱常洛笑着轻声问道。

第二卷蛟龙得水第一百四十八章皇帝的威势

'墨斋小说‘整。理'提。供'更新时间:2012…6…213:12:27本章字数:6470

第一百四十八章皇帝的威势

杨镐与麻贵几乎并行者从朱常洛所在的德寿宫出来,待出了宫mén,杨镐轻笑着转过头来,看着麻贵开口道“麻将军,想来刚才大皇子殿下分析的已经很清楚了,麻将军也是赞同的。4∴⑧0㈥5当下督师尚在辽东调度钱粮兵马,朝鲜在军务方面只能指望我们两人,如大皇子殿下所说般,日本会在我大明大军尚未完全调来朝鲜之前加紧猛攻,以便占得先手。而我们要做的,便是在督师大人入朝之前的这段时日,尽全力拖住日本,力保朝鲜不失或少失。”

叹了口气,杨镐微微摇了摇头,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说句不怕将军见笑的话,虽然老夫是这朝鲜的经略,可将军也知道老夫文官出身,在这行军打仗方面,自然无法与将军相提并论。所以,前方战事,就拜托将军了,老夫会在将军身后,全力调派粮草等一应用度,以保障将军无后顾之忧。”

麻贵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心中自然清楚杨镐的想法,自己去前线出生入死,成功抵制住日本的进攻便罢,那样功劳肯定少不得这老狐狸的一份,但若自己在前线失守,想来这老狐狸第一个会跳出来弹劾自己指挥不当,以便他逃脱责任吧

不过,虽然清楚杨镐的心思,但麻贵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毕竟他知道自己不像李如松那般得圣宠,可以仗此不理会经略。在大明普遍文贵武轻的情况下,作为武将,自己唯一能做的,便是尽力打好每一场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请大人放心,末将即便是拼的身家xìng命,也定会阻止日本北进的步伐,以待督师的大军到来。”冲杨镐抱了抱拳,麻贵突然间生出了一丝念头,假若自己能成为皇上看重的心腹武将的话,或许自己在前方能够更得心应手些吧大皇子殿下能不能成为储君呢?自己这次被调到朝鲜来,这算不算是一次机会?

麻贵不敢再想下去,他怕自己会忍不住参与到皇子的储君之争中去,那是极为危险的事情,成功了虽然会更为显赫,但失败的话,新君怕是不会放过自己吧自己身后还有整个麻氏家族,这种事情要慎重才好。

………………

京师,此时的皇宫中,朱翊钧已经接到了朝鲜送来的八百里加急,即便是他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曾接见过大臣了,但在接到急报的第一时间,便极为罕见的传出口谕,召见内阁诸大臣及户部尚书杨俊民和兵部尚书田乐文华殿议事。

作为新近升迁的兵部尚书,田乐虽然已经贵为六部尚书之一,但说实话,自从朱翊钧登基以来的这二十多年来,他见到皇帝的次数,可以说是屈指可数,即便是做了兵部尚书之后也是如此。他记得很清楚,自己升迁兵部尚书之后,就连进宫谢恩,都没能见到皇上,此次入文华殿议事,可以说是他第一次近距离的拜见这位愈发不喜出宫的天子。

其实,朱翊钧在国本之争初期,还是很乐意接见大臣的,早朝也是基本没有缺席过,可以说那时的他,在大臣的眼中,还是一个非常勤政爱民的天子的。不过,田乐自隆庆元年高中进士后,一直外放为官,万历初年更是改任凉永兵备道,驻防于遥远的大西北,这入京的次数就更加的少了。虽然后来因为战功赫赫累升到三边总督,但这时候的朱翊钧因为国本之争愈演愈烈,已经基本上不太见大臣了,以便求得眼不见为静,所以就算是田乐是手握重兵的大员,进京次数多了,但联系最多的也就是兵部和内阁,反而几乎没见过皇帝了。

“田乐,兵部的征调如何了?”朱翊钧先是说了一下日本已经在朝鲜全面开战的急报,以便来议事的几位大臣了解一下今天召见他们的议题,接着听取了石星的大致介绍,便开口对兵部尚书田乐问道。

田乐抬起头,看着这位已经开始发福的天子,恭敬的答道“启禀皇上,按照兵部与内阁拟定的方案,这次抗倭主要是从福建、浙江、四川、河南、山东、陕西、河北征调兵马,由于路途不一,目前山东、河北所征调的兵马粮草已经进入朝鲜境内,河南、陕西所征调兵马粮草也已开赴辽东,只要福建、浙江、四川因为路程太远,还在路上。”

朱翊钧皱了皱眉头,对田乐的回答心中略有不满,敲了下龙案,提高了声音“就这样?荒唐这是军国大事,是眼前的第一要务,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推诿朕要的是详细的、具体的回答山东、河北征调的兵马到了朝鲜境内?到哪里了?几时能够投入前线?河南、陕西的兵马到了辽东?到辽东哪里了?何时能够开赴朝鲜?还有福建、浙江、四川的兵马,目前到了何地?朕要的不是什么在路上朕要的是详情详情朕不希望有人在这次战事上跟朕打马虎眼”

田乐虽然是文官,但可以说是一生戎马,一直都是手握兵权,在西北也算是威风赫赫,更是经历无数大小战事,血雨腥风的大场面也经历过不少。可如今见到天子动怒,却也吓得冷汗直流,扑通跪倒在地,嘴里直喊“皇上恕罪,微臣疏忽……”

赵志皋眼见这种情况,心下是无比高兴,田乐是石星举荐的,也一直与石星关系密切,如今惹得皇上不快,他没有理由不幸灾乐祸。撇了撇嘴,这位前内阁首辅有些不yīn不阳说了句“皇上请勿动怒,田大人在西北待的久了,初入京城为官,或许还不适应吧兵部尚书乃是国之重要中枢之一,关乎刀兵,系社稷安危,田大人一直在边关镇守,想来刚入中枢,不得要领罢了,只要过上一段时间,相信田大人会做好兵部尚书的。”

“***赵老贼”听了赵志皋看似帮着田乐的话,石星暗自骂了一句,别提心中有多别扭了。他明白的很,赵志皋明着是帮田乐说了两句好话,但仔细一琢磨,这是帮忙吗?这简直就是落井下石这些话若是在无战事的时候,确实是帮腔,但如今是什么时候?国内几处动luàn朝鲜那边更是要大批调兵遣将,容得下一个兵部尚书慢慢去熟悉政务?这老小子简直是太yīn险了他这是想要借机搞掉自己提拔起来的自己人啊

果然,赵志皋话音刚落,朱翊钧更加不高兴了,盯着跪在地上的田乐,开口问道“田乐,若是朕没有记错,你入主兵部大概也有三个多月时间了吧?怎么?还没有熟悉兵部的事物?”

这下田乐的冷汗更多了,此时更是进退两难,若是说已经熟悉了兵部的事物,自己可是刚刚回答的不合时宜,更何况若是被皇上或者赵志皋再问一些问题,自己回答的再不得体的话,岂不是欺君之罪?可自己若是说还没有熟悉兵部的政务,看如今皇上的架势,说不得当场就会罢免了自己

石星如今是内阁大臣,分工更是梳理兵部,再加上田乐本来就是自己人,眼见田乐此时的处境,不得不开口帮田乐解围了“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