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时行-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句话,倒是冲淡了玉尹有些压抑的心情。

他笑了笑,拱手与朱绚道别。

坐在窗户边,玉尹看着街道上车水马龙,目光有些迷离。

他知道,只要他把那报纸交出去,便等同于和李逸风分道扬镳,甚至和李纲等人撕破了脸。

但是,他并不后悔。

玉尹坚持,周刊不可以交给任何一派,那样必然会产生相反的结果。

可是,让朱绚找人,便真个妥帖吗?

玉尹也说不清楚……

※※※

夜幕,悄然降临。

玉尹在舆子茶楼坐了一会儿,便结账离去。

回到家。他独自一人坐在书房里,隔着院墙,看着观音院空荡荡的菜园,心中无限感慨。

李纲是好人。李若水也是好人!

内心里,他很敬佩这些人,特别是那个有‘南朝一人’之称的李若水。但敬佩,并不代表他可以容忍阴谋和陷阱。玉尹可以肯定,这份名单必然是出自李若水的谋划。因为从他加入周刊之后。周刊的观点便一日激烈一日,渐渐出现了偏差。

李若水几次在周刊中刊登文章,必言与女直人开战。

但如何开战,怎样开战?

却言之无物,内容极其空洞……

似这样的文章。玉尹并不愿意刊载。

但李逸风也好,朱梦说也罢,还有徐揆、李若虚这些人。却坚持刊载。令玉尹也有些无奈。后世常说,书生造反,十年无望。其实让书生领兵打仗,性质也没有太大改变。玉尹并不是说。宋朝的书生不懂战争,事实上在徽宗之前。儒帅多不胜数。不管是范仲淹还是韩琦,亦或者文彦博这些人,对兵事都非常熟悉。

可是现在……

若把兵事交给李若水等人,只怕也难改一场惨败。

若如此,则周刊必将遭受灭顶之灾。

想到这里,玉尹不由得幽幽一声叹息。

他站起身来,从一旁刀架上取下虎出长刀,正要出鞘,却听楼下传来燕奴的声音。

“小乙哥,小七找你。”

“让他上来吧。”

玉尹把虎出重又放在刀架上,转过了身。

这时候,楼梯上传来一阵脚步声,紧跟着黄小七走上二楼。

“小乙哥,都弄清楚了。”

“屋里说话。”

玉尹摆手,示意黄小七和他走进书房,然后搬了一张凳子,让他坐下。

“七郎,慢慢说。”

黄小七喘了口气,笑嘻嘻道:“自小乙哥吩咐之后,自家便让我那堂弟留意唐吉的状况。

那厮回来之后,倒没什么举动。

每天或是在五龙寺练扑,或是呆在家里。

他家便在兴国寺桥旁边,距离开封府不算太远。每天饭后,他便会沿着长堤走上一个时辰,从兴国寺桥一直到角子门。大约在亥时左右,便会返回家中休息。

早上大概寅时起身,卯时之前会沿着太平兴国寺大街前往五龙寺……

这厮的生活非常规律,倒也看不出有什么喜好来。对了,这几日,这厮还去了两次秀才巷,似乎是找什么人……我堂弟也不敢跟的太紧,所以便没有弄清楚。”

没有弄清楚?

不,已经非常清楚了!

玉尹可以肯定,唐吉是去找李观鱼。

至于是什么事情……

玉尹心里冷笑一声,倒也不在意。

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娇滴滴的身影。

玉尹突然想起来,那日冯筝和李观鱼之间的谈话,心里没由来一动。

“七郎,还有一件事,为我盯紧了!

那秀才巷,有一个名叫李观鱼的太学生。给我盯紧此人的行迹,若他和女直人,或者丰乐楼的冯筝有什么接触,便要立刻告诉我。这件事,你要亲自去操办。”

黄小七二话不说,便点头应下。

和玉尹又说了一会儿话,见天色不早,黄小七便告辞离去。

“小乙哥,要动手了吗?”

燕奴把黄小七送出门以后,便回到了楼上。

玉尹只微微一笑,轻声道:“却不着急……明日我与大郎去角子门和太平兴国寺大街查探一番,再做决定。”

燕奴停了,用力点了点头。

她深吸一口气,刚要开口,忽听外面传来一阵敲门声。

“这么晚了,会有谁来?”

燕奴眉头一蹙,起身走到窗户旁边。

却见高世光披衣从厢房里出来,朝着大门走去。

第278章 黄公子,皇太孙?

月光,凄冷。

玉尹坐在大厅里,脑袋里依旧是一锅浆糊。

在大厅的主位上端坐一个少年,身穿水蓝色团龙锦缎子长衫,头戴方巾,腰系玉带。

坐在那里,虽透着稚嫩气,却别有一番威严。

玉尹认得这少年,赫然是跟随他学琴的黄公子黄谌。

不过,此时黄谌却不叫黄谌,叫做赵谌。而他还有另一个身份,便是太子赵桓独生子,皇太孙赵谌。玉尹没有想到,朱绚会找来赵谌。甚至当赵谌出现在他家门口的时候,玉尹也没能反应过来。能找个皇室中人,自然是一桩大好的事情。

大宋时代周刊若能有皇室背景,便不会成为党锢之争的工具。

只是……

“先生勿怪,之所以一直隐瞒先生,也是母亲吩咐。

今日姨娘来宫中,说起了大宋时代周刊的事情。若非姨娘告之,我也不知道这大宋时代周刊,竟然是先生手笔。而今先生遇到了麻烦,学生自当为先生排忧解难。

只是不知道,先生究竟打算如何解决呢?”

赵谌说话,活脱脱一副小大人模样,想来也是有人教过的。

玉尹此前一直期盼着朱绚找来一个大靠山解决这桩事,却不想找来找去,找到了自家学生面前。心中一方面是觉着有些惊讶,另一方面,脸上又觉得有些抹不开。

毕竟,让自己的学生出面,总是有些难以启齿……

不过,在尴尬的同时,玉尹又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受。

如果是赵谌接手,倒也的确合适!

想想,自己也真够笨的!

能让高俅欠下老大面子的人,自然就是宋徽宗。高俅能够平步青云,宋徽宗可谓是费了不少心思,更一手提拔起来。偌大开封府,对高俅能称得上知遇之恩的人,恐怕除了宋徽宗,也没有其他人选。偏偏这一直以来,玉尹却没有看出端倪。

“皇……太孙……”

“先生便似以前那般唤我便好,有道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先生授我琴艺,当得上我的老师。

小乙,没想到你能使出好琴,还有如此奇思妙想。

那大宋时代周刊里,我最爱看的便是副刊内容,连阿娘也说,能想出这法子的人,绝非等闲。只是七天一期,却有些长了,每次等新内容来,都等的让人心焦。”

两三句话之后,赵谌又恢复到了早先的模样。

虽然说话时有些做作,可更多的还是那股子小孩子的天真烂漫。

这也让玉尹感觉着,心情舒畅不少。

他叹了口气,“自家还是唤做‘皇太孙’吧,免得将来有人说我不知礼仪,枉为人师。”

赵谌笑嘻嘻,也没有反驳。

玉尹把事情大致上讲述一遍,而后苦笑道:“之前我做这大宋时代周刊,本想着为大家开一条财路,顺便也能在市井中普及一些事情,说不得也能开启民智。

只是谁又想到,周刊作得太红火。

如今已经加印到两万份,仍无法满足大家的要求。

更让我想不到的,还是……我不想让报纸卷入党锢之争,只希望它能守中,保持公正公平的本色,成为坊巷中百姓们喜爱的一个刊物。可现在看来,还是我想的简单了!皇太孙愿意接手周刊,自家当然欢喜。只是我想知道,皇太孙若得了这周刊,又要如何经营?”

赵谌愣了一下,轻声道:“还要请小乙指点。”

很显然,这报纸并非是赵谌想要,而是得了旁人指点。

想想也是,赵谌才多大年纪,又怎可能看得出,大宋时代周刊的影响力?

也就是说,在赵谌背后,必然也有太子赵桓等人的主意。

只不过,赵桓却不好出面来打理此时,便想出了让赵谌来出面掌握大宋时代周刊。

如果这周刊能成为皇家口舌,倒也不失为一个选择。

至少从某些方面而言,成为皇家喉舌,也胜似卷入党锢之争,成为某一党派的工具。

“自你操办周刊以来,无非是以公平和亲民的原则来经营。

今皇太孙若愿意入主这大宋时代周刊,此两项原则却不能抛开……皇太孙若愿意保持这两项原则,我便情愿把大宋时代周刊转赠于皇太孙,不知皇太孙以为何?”

赵谌向朱绚看去,却见朱绚轻轻点头。

“如此,便依小乙所言。

但是这大宋时代周刊,我也不甚明白。如何操办,还要请小乙你,为我多出主意。”

我可以接手,但是我不会参与。

想来,这也是东宫的态度!

毕竟而今这大宋朝还是徽宗皇帝做主,若赵桓掌控了喉舌,势必要被徽宗皇帝所忌惮。所以我不会参与这方面的事务,我把所有的权力都交给皇太孙,而赵谌又甚得徽宗皇帝所喜,自然一切不成问题。赵桓此举,或者说是太子妃朱琏的决定,实际上都是为赵谌所考虑。赵谌掌控了这喉舌的力量,位置也就更加稳固。

玉尹见赵谌答应,顿时喜出望外。

这大宋时代周刊出了七期,已处于风口浪尖。

如果再不放手,说不得便要惹来祸事……若能被赵谌接手,的确是最好的选择!

“那明日便签了这转让契约?”

朱绚笑道:“何需明日转让,今日即可。”

“呃?”

“难道小乙不知道,太子已被任命为开封府尹,三日后便要前去就任。

这两日太子虽未就任,可是开封府内已经安排妥当……我来之前,便找人要来了一份契约。小乙这便签了,若能早些把这烫手山芋脱手,也未尝不是一桩好事。”

说着,朱绚便拿出了一份契约。

玉尹大眼一扫,便认出是开封府独有的契约文案。

不过看日期,却是十天前。

玉尹犹豫了一下,看了一眼赵谌,便在契约上签了字,画了押。

两份契约签署完毕,他便正式从周刊脱身出来。

只是……

“二十六郎,这日期……”

朱绚顿时笑了,“小乙放心,你这般信皇太孙,皇太孙断然不会害你。

不瞒你说,我得到消息,白时中等人已经下令,要将你缉拿。所以我才把这日子改了一下,便可以让你从周刊里脱身出来。到时候,自会有人顶罪,和你再无干系。

若冰先生他们这件事,做的的确是有些不太地道。”

一直以为,朱绚就是个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

没想到,他也能看出这其中的玄机。

朱绚说完,便把那契约装入一个文档之中,招手示意一个扈从,把文档立刻送入开封府留存。

而赵谌,则兴致勃勃的拉着玉尹说话。

他那张小脸红扑扑的,看上去非常兴奋,“小乙,前日我的鞠队,把十八姨娘的鞠队打败了。”

“是吗?”

“嘿嘿,十八姨娘以为她鞠队稳操胜券,却不想被踢了个11:0。

当时气得她险些落了泪,还是阿娘帮她,才让她进了三鞠,否则……嘿嘿,说不得会更惨。”

玉尹这时候,也放松下来。

闻听赵谌说起蹴鞠比赛,便顺着赵谌的话,谈论起了蹴鞠事项。

两人说的颇有兴致,另一边朱绚也把事情安排妥当。

“皇太孙,时候不早了,便回去吧。”

“嗯嗯,那我便先回去了……小乙,再过两日,我便来找你继续学琴。

我和阿娘说了,以后便不去下桥园,来你家中学琴,好不好?还有,你说过要带我去瓦子里看热闹,却不可以食言而肥。嗯,还有啊,我已经掌握了三十六种指法,你却欠了我五招。到时候,便要一并偿还,要教我一些好扑法才成……”

其实,赵谌学琴,也挺有天赋。

此前之所以一直没有学出来,还是他内心里对学琴存着几分抵触的情绪。

而今有了个期盼,这天赋便起了很大用处。

玉尹微笑着,连连点头。

他站起身,送赵谌正要走出客厅,正要告辞,却听到院子外面,传来了一阵骚乱。

“开封府缉拿要犯,闲杂人等立刻离开。”

开封府的人,这么快便来了吗?

玉尹一怔,方要迎出去,却见朱绚拦住他,轻声道:“待会儿他们要带小乙走,小乙便随他们去。最多三日,便可出来……至于家中,我可担保,绝不会有事。”

这契约都签了,还要入狱吗?

玉尹先一怔,旋即从朱绚的脸上,看出了端倪。

朱绚,这是要发作了!

想来他要借助此事,来达成一些目的。

至于是什么目的?玉尹还想不清楚……

这时候,燕奴等人显得有些惊慌失措,好在安道全也看清楚了状况,把她安抚下来。

院门开了,开封府的差役也来到了门口。

为首的班头,却是个熟人。

当初曾和玉尹一起,送罗四六父子前往太原的解差,没影子罗格。

“小乙,却得罪了……刚接到上命,说小乙你犯了事。今天正好是我当差,本不想来,可是上命难违,只能请小乙你委屈一回,随我走一遭,还请小乙莫怪罪。”

玉尹刚要说话,却见朱绚走了过去。

他在那罗格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罗格顿时露出慌张之色。

“你不过是听命行事,看你刚才所言,和小乙也有交情。

所以我相信,你断然不会为难小乙,对是不对?”

“那是,那是!”

“既然这样,那我就放心了……小乙方才也说了,不会让你为难,便随你走一遭。

只是回去后把我今日的话传过去:小乙在开封府若少了一根汗毛,自会有人寻他们麻烦。”

小底明白,小底明白!

罗格额头上见了细碎汗珠,偷偷朝站在玉尹身边的赵谌看了一眼,连连点头。

显然,朱绚说出了赵谌的身份。

便是他不说,就凭院门口那些个大内侍卫,也足以让罗格多了几分小心。

“小乙只管去,倒要看看,是谁要为难小乙。”

玉尹这时候,总算是放下了心。

在不知不觉中,勾搭上了皇太孙赵谌……也就是说,在短时间内,不会有人再找他麻烦。入狱?还真不算什么大事!便连苏东坡也被关过大牢,他又有什么担心?

有朱绚和赵谌在,更不要说还有肖堃这些关系,他在开封府便不会有什么麻烦。

说不定……

玉尹眼珠子一转,突然计上心来。

他走到燕奴身边,附在她耳边低声道:“九儿姐,一会儿派人告诉大郎,让他弄清楚角子门周围的状况。我在外面洒了些耳目,有消息的话,便立刻与我知晓。”

“小乙哥……”

虽说有朱绚等人在,可是燕奴这心里,依旧有些不放心。

柔荑紧紧握住玉尹的手,迟迟不肯松开。还是安道全上来好一番劝说,才让燕奴松开了手。

“小乙哥,得罪了!”

罗格的语气,非常恭敬,不敢有半点怠慢。

小乙,已不是当初那个和他一起吃酒,随他一路前往太原的玉小乙了!

而今玉尹,要名声有名声,要实力有实力……至少在此之前,玉尹在市井中的力量,便足以让罗格感到畏惧。更不要说,这玉尹居然和皇太孙搭上了关系。这等力量,更不是罗格一个在公门讨生活的人可以对付,所以这姿态也就放的更低。

“如此,便辛苦哥哥。”

玉尹随着罗格,迈步走出庭院。

观音巷,却是灯火通明。

十几个差役拎着木枷和铁链,老老实实在巷子里守着。

见玉尹出来,一个差役拎着铁链便要过来给玉尹上锁,却被罗格一脚踹开……

“没眼力的东西,小乙哥甚人物,怎能给他上锁?”

差役吓了一跳,不敢再露头。

而玉尹则笑着与罗格道:“哥哥不必如此,若不合规矩,便上了锁也成。”

罗格眼睛一瞪,“小乙哥这话怎说来?

自家虽是个班头,可这点主却还能做……小乙哥你不为难我,我又怎会让小乙哥难看?再说了,那开封府大牢,还困不住小乙哥,将来少不得要小乙哥多关照。”

※※※

“二十六哥,为何让他们带走小乙?”

在返回皇城的路上,赵谌忍不住问道:“其实,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小乙哥又无犯事,便打发了便是。”

朱绚闻听,苦涩一笑。

“若不如此,我焉能掌控周刊?”

“嗯?”

“虽说小乙把周刊转给了皇太孙,可还有李大郎在。

十二姐说了,要把周刊彻底掌控在皇太孙手中,李纲李若冰虽是忠良,可是却不能让他们参与此事。所以,要趁此机会,把李大郎赶走。小乙若不入狱,我又怎好发作?赶走了李大郎,高三郎自然便知晓该如何选择,到时候这周刊才算真正属于皇太孙。”

赵谌闻听,却蹙起眉头。

“可这样,未免委屈了小乙。”

“若皇太孙觉得委屈小乙,日后给予补偿便是。

我听说,小乙叔祖为他谋了一个迪功郎的补身,可由于种种原因,却迟迟未能办下。皇太孙若有心,不妨设法催促一下。小乙有了补身,便不似今日这般狼狈。”

“迪功郎?”

赵谌语气中,带着些许不满之意。

“小乙有真本事,怎只好做个迪功郎?”

合算着,这位皇太孙对玉尹只得了个迪功郎的补身,还觉得不太满意。

朱绚闻听,也不禁苦笑。

迪功郎的身份的确不算太高,可是在现有的官僚体系中,已是极为难得。似朱绚,哪怕是太子妃堂弟,出身望族,也不过是个从八品的秉义郎补身,属四十六等武散官,甚至还没有玉尹那迪功郎的位子高。毕竟,迪功郎是个文散官补身。

“小乙没参加过科举,又未有出身。

能得这迪功郎,已经是天恩浩荡……若非他叔祖是黄演山,而且李纲那些人又特举小乙,说不得连个迪功郎也得不来。这身份,着实不低,皇太孙想的有些多了。”

哪知赵谌却一撇嘴。

“小乙是我的老师,怎可只做个迪功郎?

我回去之后,与阿娘说……再怎地,也要做个文林郎,才不算辱没了小乙的身份。

嗯,便这么说,于他一个文林郎的敕命,若阿娘不愿,我便去找阿翁。”

朱绚闻听,顿时慌了手脚。

“皇太孙不必惊动十二姐和官家。

既然皇太孙这般吩咐,便由我来安排……明日我便去找人,设法为小乙安排妥当。”

“二十六哥,确是你说的。”

“我保证,必不会辱没了小乙的身份。”

玉尹什么身份?

便是朱绚,也说不来。

可是,他朱家而今是太子一系的人,赵谌又是皇太孙,既然有了吩咐,自然要尽力而为。哪怕朱绚自己现在也只是个四十六阶的武散官,也要设法为玉尹安排妥当。

文林郎,自政和六年之后,定文散官三十三阶。

元丰改制以来,用以代留守、节察推官、军监判官等职务。

赵谌听了,这才算是满意!

我是皇太孙,若身边的人连个文林郎都安置不得,又算得什么皇太孙?

不过,他也知道这事情会比较麻烦。

若他出面,自然能够办到,却容易落人口实。所以他才会这么说,便是要逼朱绚点头。别看朱绚在家里地位不高,可是凭他朱家子弟的身份,操作起来却不太难。

甚至,让朱绚出面,还会好过赵谌出面……

文林郎,文林郎……

朱绚轻轻揉着太阳穴,心中苦笑不迭:小乙,我利用你一回,到头来却还要偿还。

这笔买卖,你怎做地都不会吃亏!

第279章 机关算尽

“小乙被开封府带走了!”

李逸风面无表情,看着李纲和李若水道。

夜已深,屋外起了风。

李纲和李若水相视一眼,脸上不约而同浮现出笑容,轻轻颔首,却没有一人说话。

“父亲,这就是你说的成大事不拘小节吗?”

李逸风突然发疯了似地咆哮,“小乙视我为兄弟,可是我现在,却出卖了我的朋友。”

李纲脸色一凝,眼中闪过一抹愧疚之色,但旋即消失不见。

“大郎,你休怪你父亲,其实这样做,是为他好。

想他玉小乙,何德何能执掌周刊?便是我们不动,以你们周刊的影响力,早晚也会被别人算计。而今朝堂上尽是议和之声,我等虽意欲一战,却奈何无人肯听。

只有把周刊掌握在我们手里,才可以令官家听到我们的声音,挽回朝堂上的颓势。

也许,你觉得这样对玉小乙不公,但实际上,却是为他日后着想。更不要说,以他出身,焉得迪功郎补身?便是演山先生特举,怕也难通过。说起来,却是他占了便宜……只要他肯让出周刊,便可以马上得到补身,从此之后,也算有了前程……”

李逸风好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李若水。

一直以来,他视李若水为名师、名士,内心里极为敬重。

可这一刻,李逸风却觉得李若水无比丑陋。

明明是你们在算计小乙,偏又说的光明正大,好像小乙得了多大便宜……其人,虚伪!

李逸风对李若水,无比厌恶。

对于增刊一事,李逸风最初并不赞同。

他非常清楚玉尹的心思,也知道,那名单若真刊载出去,势必要引发轩然大波。

到头来,倒霉的一定还是玉尹。

可李若水也好,李纲也罢,却认为这周刊不可以继续被玉尹操控。大宋时代周刊,必须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好。哪怕之前李逸风也投了钱,但终究份量不重。若想要完全掌控大宋时代周刊,高尧卿动不得、朱绚动不得,那么便只有让玉尹退出才好。自李若水开始在周刊撰文之后,不断推荐人进入周刊内部做编辑。

朱梦说等人,也全都是实实在在的主战派,和李若水走的很近。

虽说文章变得比犀利不少,可决定权却始终掌握在玉尹手里,让李若水非常不满。

也正是这个原因,促使李若水决定,要夺取大宋时代周刊的控制权。

和李纲商议之后,又恰逢女直人派遣使团过来,要求大宋割让三镇。在李纲看来,这是最好的时机……只要稍加利用,便可以把声势闹大,从而换取玉尹的退出。

李逸风最初并不同意,奈何却经不住李若水李若虚等人劝说。

加之李纲同样是态度坚决,迫使得李逸风最终决定,增刊……

李逸风做了决定,从不管事的高尧卿便不会阻止。于是乎,在李若水等人的挑唆下,李逸风最终同意了他们的主意。虽然当玉尹质问他时,李逸风看似一副无所谓的模样,可内心里却痛苦万分。他甚至明白,这件事一出,他和玉尹便等于是分道扬镳,说不得以后,还会成为敌人。从朋友变成敌人,李逸风这心里,也格外纠结。

白时中等人行事,未尝没有李纲等人在推波助澜。

李逸风晚上便在观音巷口,眼睁睁看着玉尹被开封府带走,心里面更是愧疚……

“父亲,我想离开东京。”

李逸风沉默许久,终于做出了决定。

“啊?”

“我不想继续留在京师,可否让我外放,出去历练一二?”

李若水眉头一蹙,正要开口劝说李逸风,却见李纲摆手把他制止。

“你想去何处?”

“不知道!便去北方吧,还请父亲成全。”

李纲闭上眼睛,半晌后长叹一声,轻声道:“我知大哥心里不好受,毕竟背叛好友的滋味总使人不舒服。不过,你要考虑清楚,你马上就要太学登第,若此时离开,便如同前功尽弃……日后再想回来,便我也帮不得你,你还是要离开吗?”

“我意已决!”

“大郎……”

李若水开口。

可是他刚一开口,便被李逸风打断。

“我知先生今日之举,为大宋百姓谋。

然则卖友求荣之事,非我所愿……此前我已经对不起小乙一回,可是他却没有计较。而今,我已是第二次背叛了小乙,他日便出将入相,也终究难敌这内心愧疚。

至于让小乙退出,我便不参与了。

我不想去见他,也无脸见他,还请先生原谅则个。”

李若水咬着嘴唇,半晌说不出话来。

李逸风把态度已经表达的非常清楚,再劝说,也难以让他回心转意。

“既然大哥已经决意,那我便不再劝你。

前些时日,河北招抚使张所曾来信与我说,想我推荐几个帮手。大哥要北行,便去他那边做事吧……张招抚有子名宪,和大哥同岁,在小作口做知寨,不过尚少一个文知寨,却不知你是否愿意前去担当?若你愿意,我便与张招抚书信一封。”

知寨,是宋代巡检的官员。

其职能,颇类似于后世县一级派驻乡镇关卡要地的公安机关。

宋代县一级治安,分隶县尉和巡检,两者平级。

县尉是从九品的职务,知寨相差不多,地位相当。所不同的便是,县尉治县城,而巡检察乡里。可以一县数寨,也可以数县一寨,具体要根据当地情况而论定。

李纲所说的小作口,全名小作口寨,便位于真定府,隶属河北招抚使所辖。

而这种军寨,往往有文武知寨的分别。

文知寨为正,武知寨为副,专门负责带兵。

水浒传里的花荣,便是一个武知寨。从品秩上来说,倒也符合李逸风而今的身份。

他是太学生,虽不能内舍登第,却可以通过李纲的关系,获得荫补身份,至少也能得一个修武郎的武散官官阶。以正八品武散官官阶,任从九品实权知寨,倒也不算是委屈了李逸风。

李逸风面颊抽搐一下,躬身道:“愿从父亲吩咐。”

李纲点头道:“既然你已决定,那过两日,便去真定府找张招抚报到吧。”

李逸风面无表情的答应,转身便出去了。

李若水忍不住问道:“伯纪,你真要大郎去真定吗?”

李纲苦笑道:“若冰莫非看不出,我家这大哥,主意已定。

这件事,虽说你我本意是好,可是与他而言,却并非如此。若强行把他留在东京,只怕早晚会闹出事端。倒不如让他去真定府,有张所照拂,也不会有什么大碍。

却可惜了,若来年他能内舍登第,怎地也要为他谋个迪功郎。”

李若水点了点头,没有再劝说。

“只是大郎这一走,谁去劝说玉小乙?”

“这件事,便要若冰你多费心思……实在不成,我便豁出这老脸,去劝说玉小乙。”

李若水露出了愧疚之色。

“若非我出这主意,却耽搁了大郎前程。”

李纲正色道:“你我所为,乃为我大宋谋……大哥若连这都看不穿,留在朝堂之上,也难有作为。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此事也许对小乙不公,然与我大宋,却有极大好处,若冰休惭愧,待明日,我便使大哥退出周刊,与令兄打理便是。”

※※※

开封府,大牢。

这是自己第二次坐牢了吧!

重生不过半年多,已经是第二次牢狱之灾。

上一次,是在可敦城;而这一次……

玉尹突然叹了口气,颇有些自嘲似地笑了。

之前,叔祖曾让自己小心李若水等人,他虽然听了,但并没有真个放在心上。可现在,却真被叔祖说中!曾几何时,李纲李若水这些人,他都极为敬重。但是,人的好坏,和行事手段并无干系。记得前世曾看过一部电影,其中有一句台词:贪官要奸,清官更要奸。若清官都和电影电视里那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