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时行-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若是和这么个粗汉较真,那你就输了。军器监是什么?殿前司又是什么?霍坚也弄不太清楚。反正小乙哥既然这么吩咐了,打便是!只要不闹出人命便可以。

“小乙,那我们走吧。”

李逸风急着要带玉尹去见朱绚,所以玉尹这边一吩咐完,他便拉着玉尹要走。

玉尹只好和安道全道了个谦,又叮嘱黄小七看着霍坚,不要把事情闹得太大才好。

一应安排妥当,这才随李逸风离去。

看着玉尹离去的背影,安道全露出欣慰笑容。

“小乙而今,也算是成了气候。”

“老叔,这算什么……你不知道,前些时候官家还让小乙哥去做官,不过被小乙哥拒绝了。”

“让小乙做官?”

安道全这段时间以来,一直都呆在牟驼岗,说实话并不清楚外面的状况。

听黄小七这么一说,安道全倒愣住了。

在大宋朝做官,可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情。

那要赶考,要有功名才可以……而今已经不是甘罗十二岁做宰相的时代,在大宋朝想要做官,要有功名门路,更要有资历。安道全倒是没想到,玉尹竟得了敕命。

“做什么官?”

黄小七搔搔头,“好像是什么太乐署的博士。”

安道全脸色一变,大袖一甩,“那算是什么官?小乙幸亏没做,否则真个要被磨死不可。”

不过心里面却感到疑惑:是谁出的主意,让小乙做太乐署博士?

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在帮助玉尹,可实际上,却是要坏了玉尹的前程。

嗯,这桩事有蹊跷,看样子以后,还是要小心些为妙。

就在安道全思忖时,王敏求带着五六个屠场的人,来到了观音巷。霍坚把事情说明后,王敏求二话不说,就要行动。安道全却不想再去凑热闹了!他把那地址告诉了黄小七,便回到自己房中。不管怎样,老友的麻烦,似乎可以妥善解决。

※※※

朱绚约请玉尹见面的地方,并非什么酒楼。

而是坐落在舆子行街和浚仪桥街交汇处,都亭驿旁边的一个小茶楼里。茶楼便叫做舆子茶社,从外面看去,没什么出奇之处,甚至有些陈旧和残破,不甚光鲜。

可若是进了茶楼,却别有洞天。

茶楼里面的装饰古香古色,完全是依照着秦汉时的特色进行装修。

用李逸风的话说,这舆子茶楼看上去很陈旧,却不是什么人都能够进来吃茶做客。

这里只有一个特点:贵!

能来这里的人,非富则贵,普通人恕不招待。

“大郎也常来此地?”

李逸风苦笑道:“我哪有这资格……便是坐下来,就要三五贯。烹一回茶,普普通通便是十贯二十贯。有这等闲钱,还不如去千金一笑楼吃一回酒更加划算。”

黑,真黑!

若不是李逸风带他来,玉尹听了这价钱,说不得扭头就走。

不是说出不得这钱,问题是值当不值当。反正在他看来,这茶楼就是个黑店,专门宰那些冤大头的地方。

但既然来了,便硬着头皮也要去。

更何况这一回,还关系到这报纸的开办……

在茶楼里,玉尹见到了朱绚。

他正跪坐一张茶案旁,和人低声交谈。

在旁边,还有一个相貌奇美的女性茶博士烹茶,茶香袅袅,令人心神不由得松弛。

“大郎,这位便是小乙吗?”

朱绚站起来,面带笑容。

而他身旁的男子,却正是先前李逸风提到的高尧卿。

玉尹看了一眼李逸风,上前行礼,“小底见过朱公子,衙内别来无恙?”

高尧卿呵呵一笑,“小乙直恁不道地。回来许久,也不来找自家耍,真个让人心寒。”

“衙内说笑,非是不去,实在是登不得门。”

你家门槛太高了,我只是一介平民,便是去找你,也进不去啊。

这话语中,隐隐含着恭维之意,高尧卿听了笑容更甚,拉着玉尹的手臂坐下,“方才见二十六郎在,一问方知是小乙要来,所以便在这边讨杯茶水吃,小乙勿怪。”

见高尧卿和玉尹亲热,朱绚也有些疑惑。

李逸风趁着两人说话的功夫,便在朱绚耳边低声细语几句,解释了高尧卿和玉尹之间的关系。

朱绚这才恍然大悟,倒也不着急,吩咐那女博士道:“果果,今日在座的可都是风雅之士,定要好生烹茶,莫薄了自家的脸面。嗯,便取我前次带来那建溪贡茶来,便看你本事。”

玉尹方与高尧卿说完了话,听得朱绚这般说,便下意识扭头,朝那女博士看去……

第215章 大宋时代周刊(五)

有宋以来,饮茶之风盛行。

宋徽宗赵佶也是个极好茶的人,甚至还做过一部《大观茶论》,并专门评点名茶。

而伴随着饮茶风气的传开,上到士大夫,下至市井小民,便有了斗茶习俗。

所谓斗茶,便是审评茶叶质量,比试点茶技艺的茶事活动。而这种活动,是在唐代‘煎茶‘饮法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极为浓厚的审美趣味,为士大夫最喜爱的一种活动。

在宋代,饮茶又有‘盛世之清尚’的说法。

宣和年间更因为宋徽宗好斗茶,更被无数人追捧。

史书记载,宋徽宗本人便是点茶高手,在当时少有人能及。

※※※

玉尹突然醒悟,这茶社为何收费如此昂贵。

恐怕便是眼前这位女博士所致。

在这里,不是为了喝茶,而是为了欣赏这位茶博士的才艺,更是品味一种清尚风雅。怪不得敢如此收费,能够在这里饮茶的人,恐怕都不会为那斗升米而折腰。

点茶之初,有‘三嗅’之说。

这也是点茶的第一道程序,所谓三嗅,便是在烹点之前,进行嗅香、尝味和鉴色。

那建溪贡茶,既然能被冠之以‘贡茶’之名,组建品级不俗。

玉尹咽了口唾沫,朝李逸风看去。

却见李逸风恍若未觉,与高尧卿低声细语。

高尧卿先是紧蹙眉头,旋即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他招手,示意不远处一名青衣扈从过来,在那扈从耳边低声说了几句之后,扈从拿了他一块腰牌,便匆匆离去。想来,是李逸风把凌振的事情告诉了高尧卿……

这厮果然爽快,居然不和自己说一声,便派人出去。

果然,高尧卿那边才坐好,李逸风便朝玉尹点了点头。

玉尹呢,则朝着高尧卿拱了拱手,没有言语。这个时候,正应了一句话:此时无声胜有声。

不过玉尹还是有些奇怪,怎地这朱绚,要请自己吃茶呢?

朱绚不吭声,看上去四平八稳。

玉尹索性也不说话,只静坐养身。

那个叫果果的女博士取来茶叶,用玉盘盛好,递到了朱绚面前。而朱绚却看也不看,朝玉尹一指,而后又做出肃手相请的姿势:这三嗅品茶,还是小乙来发言。

这,是一次考校!

玉尹旋即明白了此次吃茶的意思。

朱绚恐怕不是要聆听他开设报纸的创意,而是想知道,玉尹有没有这个资格来做这件事。

开设报纸,在李逸风等人的心里,应该是一件很风雅又极其严肃的事情。

玉尹虽有才名,但终究是一个屠夫出身。

将来他要面对的,很有可能是大宋的文官士大夫体系,我要知道,你有没有这份能力,与我一同操办此事。想必这才是朱绚的真正意图,却让玉尹感到好生可笑。

大宋开始昌明,更说是平等公正。

可这阶层自古便有之,怎可能真正的平等?

果果笑了笑,把玉盘奉到玉尹面前。

哪知玉尹却摇了摇头,轻声道:“三嗅当在一日之晨,文定公曾言:晨兴已觉三嗅多。呵呵,而今已过了晌午,便是再好的茶在我面前,怕也品不得真滋味了。”

文定公,便是苏澈。

“玉公子倒是好见识。”

果果一开口,带着一种江南女子特有的温婉。

虽然她说的是开封话,却还带着些吴越口音,颇为悦耳。

她撤下了玉盘,轻轻击掌,便有人奉来一桶水。

“此水是晨间采来山中初乳,几位可要品鉴?”

斗茶用水,非常讲究。

在后世,虽然也有人喝茶对水有讲究,却大都是一些富贵人家之选。似玉尹这种人,也没有那种能力。所以他虽然好茶,却多是品书,以感受那茶中的真滋味。

真个去吃那种动辄几万十几万的茶叶,玉尹前世也只能是在梦中。

所以,他对水了解不多,便摇头示意无需品鉴。反正果果已经说了,这茶水是山泉初乳,想来不会错。否则的话,这舆子茶社又怎可能收费如此昂贵仍能生存?

一分钱,一分货吧!

看罢了水,按照斗茶的规矩,便要看茶品。

不过朱绚已经说了是建溪贡茶,所以茶品这一道程序就无需再进行。

接下来,是斗盏,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茶具。

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中,有专门描述茶盏的篇章,所以斗茶时,对茶盏的选择也非常看重。一般来说,往往会摆上几副或者更多的茶具,供斗茶者进行选择。

同样,今日主要是品茶,所以这茶盏早已准备妥当,无需浪费心神。

果果使用的茶盏,是建州窑所出的建盏,也是宋代最好的斗茶用盏,据说价格不菲。

玉尹只看得有些头昏。

心中苦笑:只喝个茶而已,怎地这么麻烦?

这也是他前世心性影响的缘故,若在这个时代,这漫长的过程,也是品鉴一个人修养和心性的过程。后世社会浮夸,除那少数人之外,谁有那时间在这里磨性子。

好在玉尹这性子也是经过磨练的,心里虽说有些烦躁,但脸上依旧平静如常。

完成了这一系列的程序之后,才算是真正开始。

这个时候,便是要考较果果茶艺的时候……宋代茶艺,分为点茶和分茶。而点茶,便是而今最为流行的一种技艺,其中包括了炙茶、碾茶、罗茶、烘盏、侯汤、击拂、烹试等一整套程序。这个过程,甚至比那前戏还要麻烦,更能磨人性子。

便比如炙茶,就是把陈茶放在微火上烘烤,以收取香浓、色鲜、味醇的效果。

果果早已经准备好了工具,把茶叶放在微火上烘烤,神情极为专注。

“小乙……哦,我这样称呼你,勿怪。”

朱绚突然开口,打破了先前宁静。

这也是品茶时的一个习俗,当点茶人开始忙碌的时候,其他人趁着等待的功夫,可以商讨事情。这叫做工作娱乐两不误,许多官员最喜欢在这时候来讨论事情。

玉尹忙道:“朱公子勿客套,小乙怎会见怪?”

“休要公子公子唤我,大郎和三郎,都唤我二十六郎,小乙便也这般称呼吧。”

朱绚沉吟一下,笑道:“先前大郎他们开设开封邸报的时候,我并不知这是小乙的主意。所以今次请小乙来,便想要请教小乙,这开封邸报,究竟该如何操办?”

果然,正题来了。

玉尹想了想,沉声道:“开封邸报这名字,不好。”

“呃?”

李逸风忍不住道:“怎地不好?”

“太呆板,有局限性。

你这报纸冠以开封之名,便注定了不少人失去兴趣。而邸报二字,更是一个老大麻烦。你想想看,既然是邸报,我干嘛要花钱看你的?大可以去宫门收看便是。

所以开封邸报这四个字,从一开始便起的不好。”

“小乙的意思是……”

“改名!”

“如何改?”

“小底这几日,也在考虑这个事情。

思来想去,倒真个想出了一个名字,还请大郎与二十六郎评鉴则个。便叫做‘大宋时代周刊’如何?”

“大宋时代周刊?”

李逸风和朱绚闻听一怔,而高尧卿也来了兴致。

“大宋者,便是我大宋朝……以此为名,凡与我大宋有关的事情,皆可以报导,上至朝堂风云变幻,下至市井小民生活琐事;内有我大宋疆域所至,外有与我大宋毗邻异族,无一不可报导。如此一来,这个内容就涵盖甚多,更使人感受大气。”

“说的好!”

高尧卿忍不住赞叹道:“不瞒大郎,你们那开封邸报自家也看过两次,只看那名字,便觉得无甚趣味。里面的内容也是混乱的很,大都是老调重弹,也没甚新意。

所以看了两回之后,便不想再看。

倒是小乙这个名字听着大气,若我不知道,必然会买来一观。”

这句话说的李逸风老脸一红,吭吭哧哧道:“你懂个甚,我们唤开封邸报,自然有我等深意。若依着小乙这说法,无一不可报道,那岂不是会降低了品味?”

玉尹笑了!

“大郎以为,买这报纸的,除了朝堂上的官员之外,还有谁人?”

“这个?”

“这便是定位的问题。

范文正公曾说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为官者,当心怀百姓,所那市井琐事中,可以看出而今百姓生活状况,还有他们的心态以及情绪,这岂不正是为官者所要留意之处?除此之外,尚有那太学生,书院学子,以及那些商人,贩夫走卒,他们同样也在关心朝堂,从未因位卑而忘去忧国之心。

所以我们的报纸,从一开始便要涵盖所有。

位高者可知民间疾苦;位卑者,也能明君之辛劳。

时代者,世代也!唐诗人高适不就做过‘时代种桃李,无人顾此君’的诗词吗?这时代二字,除了寄托了我们对大宋朝能世代延绵的美好期望之外,更有贴近时势之意。人言十年为一代,我们所评论的一切,所报道的一切,都与大宋休戚相关。

这也是我们最初的期望!

至于周刊二字……呵呵,则是说明了我们发行的时间。

七日为一周,我们每七日发行一刊,于读者而言,岂不是更容易掌握呢?

大宋时代周刊,即大气,又贴切,两位以为如何?”

玉尹说完,便不再言语。

而李逸风和朱绚两人则相视一眼,那眼中闪烁着兴奋之色。

“大宋时代周刊,便唤此名目!”

两人说完,又不约而同的笑了。

玉尹也是笑而不语,一旁高尧卿,则露出若有所思之态:大宋时代周刊?倒真是贴切!

第216章 金莲

茶楼里的气氛,变得热烈起来。

玉尹侃侃而谈,把他对大宋时代周刊的理解一一阐述。不过他说的那些,在后世而言也稀松平常。可是在这个时代,他的一些理念无疑能让李逸风等人惊喜不断。

从针对的群体,到如何操作,再到版面的设计。

甚至还包括定价,推广等一些事情,玉尹也都大致的说了一番。不过具体如何操作,他没有说出来。毕竟此前他差点被坑了一次,这心里面自然就多了份提防。

可即便如此,还是让李逸风朱绚高尧卿三人,感到无比新奇。

特别是李逸风。

玉尹所说的那些,几乎是把他之前和徐揆等人的心血完全推翻。可是他并不生气,反而听得津津有味。原来这邸报……不,是报纸,连版面的设计还有这许多周折。怪不得之前开封邸报卖的那么凄惨,原来从一开始,我们走的路便错了。

李逸风心里暗自庆幸,没有和玉尹彻底翻脸。

若不然的话,只怕这大宋时代周刊将要从此和他绝缘。

“小乙说的甚好,咱这边开始操作。

之前大郎你们找的地方实在是太过于简陋,我看应该换一处宅子,这样看上去更正规一些。说实话,你们原来操作的地方,我虽只去了一次,便再也不想有第二次。”

李逸风满脸通红,看了朱绚一眼。

“那你说找什么地方?

这开封内城里的房价你又不是不知道,如果按照小乙说的这规模,便是最偏僻的地方,一月赁钱也要四五百贯。我们那时加起来不过一千多贯,如何找得地方?”

“大郎,徐揆和李若虚出了多少钱?”

玉尹突然开口询问,让李逸风一怔。

“加起来一共不到三百贯。我出了二百贯,本来义夫说要出五百贯,可由于他急于上任,也许使钱,所以便没有拿出来。当时想着足够了,却不成想到了最后……”

玉尹道:“徐揆和李若虚那三百贯,我出了。

当初说好了是一起做事,虽则……可毕竟是说定了的事情。而今让他们退出,自然要把那本钱退给他们。明日大郎来我家,把那三百贯取走,还给他二人吧。想那二人,手头也不会太宽裕。这三百贯不还给他们,只怕接下来这二人的日子也难过。”

李逸风听得,脸上发烫。

当初他们抛开了玉尹,不但赔光了钱,连玉尹给的一千贯也搭了进去。

而今玉尹不计前嫌,要退钱出来。

这要是让那两人知道,必然会臊的抬不起头。

“既然想要把这报纸做好,那便省不得钱……大郎那二百贯便算作在里面,二十六郎到时候少不得要出面打点,这份人脉便值一千贯。我再出两千贯做本金,咱们一起努力,把这大宋时代周刊办得漂漂亮亮,方不负你我之前所费的心血。”

我什么都没拿,就有一千贯算作里面了?

朱绚本能的产生一种冲动,他差点脱口而出:能不能把那一千贯折现?

真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别看朱绚外表风光,可这身上还真没什么银子。

他老朱家的家底不弱,不但有一个太子妃,还有一个节度使撑着。老朱家本身又是书香门第,家中产业也不小。可是这家教很严,每月例钱也不多。毕竟三十几个兄弟,老朱家也得省着点才成。一开始,朱绚只想着能得些小钱,哪知道……

也幸亏他没出口,否则这老朱家的脸,可就要丢光了!

不过内心里,对玉尹有多了几分看重。

豪气,仗义,人又有才,这家伙果然不同凡俗……

“能算我一份吗?”

高尧卿突然开口,让李逸风和朱绚一怔。

他笑道:“方才听小乙说的热闹,也不禁有些心动。

放心,自家不会插手这大宋时代周刊的事情,只求个名份便好,省得我阿爹总说我游手好闲。我名下有一处宅子,就在浚仪桥街上,靠近景灵西宫,距离尚书省也不算太远。大概有二十几间屋子,环境也挺清幽,扔在那边就一直没用过。

我便用那宅子作抵,便折算一千贯如何?”

玉尹几人都愣住了,万没有想到,高尧卿居然会来了兴致。

这件事,有好有坏。

好的便是,有高尧卿在,那高俅高太尉便能为他们撑腰,至少不会有人跑来捣乱。

而且还有了办公之所,正解了他们方才的担忧。

可是……

玉尹向李逸风看去,却见李逸风低下了头。

再向朱绚看,哪知道这厮居然两手一摊,“此事原本就是小乙发起,他同意便成。”

我一文钱没出,做不得主!

高尧卿立刻扭头,向玉尹看来,目光中带着期盼之色。

玉尹这心里也很复杂,他实在不知道,是不是应该答应高尧卿。说实话,对高尧卿的印象不差,为人也很仗义,当初在北园时,高尧卿可是为了玉尹,不惜得罪王黼的侄子;方才李逸风只对他一说,二话不说便答应帮忙,也算是个热心肠。

可他那老子,却是高俅!

虽说重生之后才知道,这高俅虽然贪得无厌,却也不算个坏人。

至少比水浒里那个高太尉,要强百倍。对高俅而言,别人说他什么都好,他只要忠于徽宗皇帝便成。

慢着!

玉尹心里一动,似乎有些明白了高尧卿的想法。

听人说,高俅的身子骨一直不太好。如果高俅死了,凭着高俅在徽宗皇帝心里的位置,高家依旧能享尽荣华富贵。可是,人总有一死!便是徽宗皇帝自号道君皇帝,也摆脱不得生老病死的规律。这也就是说,徽宗皇帝一死,高家可就完了。

高俅是徽宗皇帝的人,而徽宗皇帝和太子赵桓的关系……

待改朝换代时,高家少不得要被拿来被杀鸡儆猴,恐怕难逃厄运。

高尧卿这是在为日后而谋,或者说,是高俅指使高尧卿,为他高家的未来而谋划。

这么一想,玉尹反而豁然开朗。

这也是高尧卿今天为何出现在这里的缘故:他所为的,恐怕便是和朱绚拉上关系。

只没想到,朱绚竟然和玉尹还有牵连。

那就怪不得他要掺和进来,而且愿意把几万贯的房子折价一千贯,也是为了和朱绚的关系更进一步。就好像他说的那样,他不会参与其中,甚至不会显露名字。

一不为钱,二不为名,所为何来?

岂不就是朱绚!

玉尹想明白之后,眼珠子一转,便有了决定。

既然高尧卿要加入进来,便让他加入。未来一年里,有不少事情还要靠他出面,至于太子赵桓?那厮就是个悲剧,皇帝没做两年,就被女直人给掳去了北国做俘虏。

“三哥既然有意,那便算三哥一回。”

李逸风有心想要阻止,却见玉尹朝他摇了摇头。

至于朱绚,更无所谓了……他此刻满脑子都在计算,这大宋时代周刊若盈利了,他那一千贯能分得多少。而高尧卿看玉尹的目光,更亲切许多,还带着些许感激。

“茶好了!”

果果点茶完毕,奉上了茶汤。

玉尹笑道:“今日便以茶代酒,且祝大宋时代周刊兴旺。”

“定会兴旺!”

朱绚三人,也是含笑而道。

※※※

吃了一肚子茶水,唇齿间仍留有茶香余韵。

本来高尧卿打算请客,却被玉尹等人拒绝,说是要回去准备,好尽快操办大宋时代周刊。

高尧卿也没有坚持,付了茶钱之后,一行人离开舆子茶楼,便拱手道别。

“明日我去找你。”

李逸风临走的时候,和玉尹道了一句。

他不太同意让高尧卿加入,只因那高俅的名声,的确不算太好,他害怕影响到报纸的清誉。可是李逸风也知道,玉尹不是个冲动的人。他既然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便一定有他的道理。至于是什么原因?李逸风决定回家,向父亲李纲求教。

满口茶香,可这肚子里却咕咕叫。

长堤上吹来一阵风,带着些许萧瑟凉意,让玉尹激灵灵打了个寒蝉。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子饭菜的香味。玉尹抬头看,就见前面有一条小巷,小巷里灯火通明。

对了,想必九儿姐一定还在家等着。

既然路过这边,便顺便买些可口的果子点心回去,也省得九儿姐再去操劳……

想到这里,玉尹便拐进了小巷。

好一个似曾相识的巷子,玉尹突然想起来,几个月前,当时罗一刀尚被关在开封府的大牢里,自己有一次曾路过这条小巷,准备买些食物给罗一刀带去,不成想却遇到了一桩好似金瓶梅里的情节。嗯,便是这条小巷,好像便是在前面吧。

玉尹突然笑了,摇了摇头迈步往里走。

那女子叫什么名字?

却真个有些想不起来了……

他也不知道,走在这条小巷里,为何会突然想起那个女子。

也许是那天的场景实在太过于有趣,也许是因为那女子的名字,真个让人浮想联翩。

当然了,那女子长的,倒也确是好看!

对了,好像再往前有一家粥铺,做得一手好粥,而且里面的饭菜,也是颇有特点。

玉尹正往前走,却不想路旁一见民居突然打开了房门。

一个女子端着一盆水走出来,看也没看,便泼了过来……玉尹吓了一跳,忙跳步闪躲,可毕竟太近,那一盆水有一半湿了他的衣襟,令得玉尹心里恼怒异常。

他抬头就要斥责,可是当看清楚那女子的脸,却一怔,脱口而出道:“怎地又是你?”

第217章 我非大官人

杨金莲俏脸涨的通红,端着个铜盆,不知所措。

这两日天气转凉,她偶然风寒。偏又夫君有事,前两日便去了郑州,以至于病中也无人照顾。幸得街坊们还算不错,看她夫君是太学生,所以会予以照拂,便请了郎中。今日吃了药,趁午后小憩了一会儿,不想出了一身香汗,好生不舒服。

于是便自己烧了些水,擦拭了一下身子。

本想着这时候外面路上不会有人,所以便想把谁泼在门外……

开封城大体如此,特别是一些小户人家,也习惯于把水泼在门外,更不会有人问津。

却不想,这一盆刚擦拭了身子的水,居然泼在了别人身上。

眼见那人湿哒哒狼狈站在门外,杨金莲脑袋里一片空白……这怎生是好?怎地会是这样?

“怎地又是你?”

那人朝她大声说话。

不过话语中听去,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怒气。

杨金莲也清醒了过来,这才仔细看,却觉得眼前这英挺男子颇有些眼熟,但记不得在哪里见过。

只是,对方衣服湿了,鞋子也湿了。

金莲顿时慌了,忙上前道歉:“小女子无心冒犯,还请大官人恕罪则个……平日里这辰光街上没甚行人,所以小女子才会……实在是对不住,大官人莫要怪罪。”

甫一靠近,一股子淡淡的皂角清香便传入玉尹鼻中。

许是慌了神,也许是方洗了澡的缘故,金莲俏脸红扑扑的,更添了几分妩媚。

玉尹苦笑道:“前次你用插杆打我,这次又用水来泼我……怎地每次见你,都没有好事情发生?”

金莲闻听一愣,再仔细看时,那俏脸登时更红了。

“奴真不知……这个……还请大官人恕罪,奴真是无心之过。”

这小女子倒真个有趣!

玉尹心中苦笑,还真是每次见到她,都要遇到些倒霉事。

风,自巷中穿行,拂在了玉尹身上,那湿哒哒的衣服贴着身子,让他顿时一个寒蝉。

杨金莲见状,颇有些过意不去。

见玉尹那狼狈的模样,心里面又觉得有趣,可忍了忍,还是没有笑出声来。

“大官人若不嫌弃,便进来换件衣服吧。”

不管怎么说,是她弄湿了玉尹的衣服和鞋子。杨金莲犹豫了一下,便轻声道:“风凉,大官人这般模样,怕也回不得家。奴家夫君体形和大官人相差不大,不如先换了他的衣服回去,免得在路上受了风寒,那奴家这心里,才真个是过意不去。”

玉尹低头看了看自己这模样,确是显得狼狈了些。

杨金莲语气也很真诚,于是便想了想,点头道:“如此便麻烦姐姐……自家换了衣服便走。”

你换了衣服当然要走!

杨金莲心里嘀咕了一句,不过又觉得面前这郎君,倒是彬彬有礼,颇有气度。

而且他的眼神非常清澈,浑不似自家夫君的那些朋友,每次看到自己,眼睛里总闪着赤裸裸的欲望,恨不得一口吞了自己。这也让杨金莲对玉尹,添了分好感。

引着玉尹进了屋,确是个厅堂。

这屋子分上下两层,一层出了厅堂之外,还有个隔间。

杨金莲随手指了间屋子,“大官人且先脱了湿衣,奴这边去取了衣服与大官人换上。”

说完,她便匆匆跑上了楼。

大门没有关,想来是为了避嫌。

玉尹搔搔头,便迈步走进了隔间。

隔间里,弥漫着一股子水汽,还带着些胭脂的香气。

玉尹把外衣脱了,而后坐在长凳上把鞋子也一同脱下。正要把湿衣和鞋子收拢在一起,却突然看到凳子旁边,搭着一件粉红色的小肚兜,上面还绣着一对鸳鸯。

怎么回事?

玉尹顺手便把那肚兜拿起来,可是真个把这肚兜拿起来后,却又愣住了!

我怎地手这么贱呢?

他旋即反应过来,难不成是那女子方才在洗澡吗?

屋子里弥漫的水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