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时行-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赶了一天的路,玉尹是真饿了!
他自顾自大快朵颐,若风卷残云一般。
就在这时候,忽听门外传来了一阵喧嚣吵闹声,人喊马嘶的,乱成一团。
“柳大官人,怎地这又回来了?”
“说来这个气人,往洛阳的路封了,说是要缉拿什么盗匪,便使钱也不能通融……没办法过去,只好又回来。这要三五天不得通行,自家得想些法子。”
说话间,就看一个伙计领着一个矮胖男子走进大厅。
那柜台后面的掌柜,忙从柜台后转出来,紧走几步朝那位矮胖男子一拱手:“柳大官人又回来了?”
“我说你这老货,怎恁地坏?
往洛阳的路明明已经封了,也不与我说一声,害自己白废了鞋子,却又要回来。”
矮胖男子的年纪,大约在三十多岁。
肤色发黑,圆圆一张脸,看上去肉墩墩。明明是一身风尘,却难掩他那富态模样。眼睛有点小,笑起来时,就变成了一条逢。长着八字胡,一开口,便是浓浓的东京口音。
玉尹停下筷子,心头一动:怎地封了往洛阳的路?
“先给自家准备房间,老规矩,一间上房,三张通铺……对了,着人帮忙照顾一下货物,待会儿伙计们进来时,便准备些吃食。折腾这一天,自家肚子也饿了,好酒好菜的上来便是。”
这货说起话来,活脱脱一地主老财。
玉尹正思忖的时候,却见那伙计领着那为柳大官人便走到跟前。
“客官,今日生意太好,没了桌案,可否拼一桌呢?”
玉尹笑着点点头,“但拼就是,自家也吃的差不多了。”
柳大官人听玉尹这一开口,脸上顿时露出笑容,往玉尹对面一坐,“自家名叫柳青,听兄弟这口音,似也是开封人吗?”
“正是。”
玉尹笑了笑,摆手请柳青坐下。
这柳青扫了一眼桌案上的杯盘狼藉,便道:“兄弟好胃口,这行走在外,能吃是福啊。
对了,敢问兄弟大名?”
看起来,这位柳大官人还是自来熟。
玉尹正好也想打听一下这封路的事情,于是便朝柳青一拱手,唱了喏道:“自家名叫玉尹,家住观音院一旁。大官人便叫我‘小乙’便是,正要向大官人请教则个。”
第183章 鲁山盗(一)
“你是小乙?”
原本很稀松平常的自我介绍,玉尹完没有想到,竟然使得柳大官人一下子惊了……
柳青呼的站起来,险些把身下的凳子撞倒。
他指着玉尹,惊喜喊道:“果然是小乙,刚才就说看着眼熟,却没想到……哈哈,这可真是……能在这里遇到堂堂开封第一琴,端地是自家福分,自家的福分。”
他这般激动,让玉尹懵了!
“大官人别是认错了人吧。”
“哪有认错,小乙可是马行街玉蛟龙?”
“这个……不过是小乙以前胡闹时的诨号,玉蛟龙三字,端地当不得。”
“怎当不得?”柳青乐了,“小乙大相国寺使琴时,自家也曾见过。只不过当时有些远了,所以未能看得清楚。后来小乙在马行街两次使琴,自家也都错过了,为此还懊悔不已。小乙嵇琴,堪称东京一绝,而此前小乙为李娘子解词,更如雷贯耳。
可惜,不得亲眼见小乙当时风采。”
玉尹,糊涂了!
他何时在开封有了这般名声?
不错,他此前的确是因为嵇琴而闻名东京,但若说让柳青如此失态,却不太可能。
当下玉尹忙询问缘由,柳青兴高采烈,让伙计上来酒菜,才和玉尹细细道来。
说起来,这柳青在开封府,也算得是一富户。
他在汴河大街有一家店铺,专营一些西域特产,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比如西域奇石等物品,往往是客人需要什么,他就经营什么。他那店铺便叫做柳家珍奇,玉尹倒是有些印象。只是在玉尹记忆中,那铺子常年不开门,偶尔开门,也是客人寥寥,非常冷清。不过,按照柳青的说法,他那铺子就是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一年的生意。
他在西域颇有门路,甚至还掌握着黑汗国一些商路。
所经营的事物,往往都是在私下里敲定,所谓的柳家珍奇,其实就是一个门面而已。
进货之前,便已经找到买家。
货到之后,直接送到买家手中,几乎很少从门面店铺里出货……
也正是这原因,柳青所结识的客人,大都是开封城里的上层人物,虽说不得手眼通天,却也颇有脸面。这家伙好游山玩水,出货进货,大都是一手操持,享受这其中乐趣。比如这一次,他为御史大夫范宗尹,在西域找来了一对奇石,形若龙凤,通体透明……至于范宗尹会拿来做何用处?柳青不太清楚。但他却可以从这笔生意中,实实在在赚来八千余贯!一对奇石,八千余贯,这利润端地惊人。
“小乙不知,数月前,这开封府突然流传小乙解词。
便是那篇李娘子词的解词,而且很快就为人熟知,不少人对小乙解词,都是赞不绝口。
就连小蔡相公也说那解词甚好,听说还传到了官家耳中。
可惜当时小乙不在东京,却错过了极好时机。若当时还在东京,说不得官家还会给小乙一官半职。呵呵,不过若真个那样,自家如今怕也无脸与小乙同席了。”
玉尹,听得瞠目结舌。
曾几何时,自己竟然有了偌大名声而不自知?
不过这样也好,自己有这么大的名声,想来那唐吉便是要对燕奴不利,也不会明目张胆。
“对了,方才听大官人说,这往洛阳的路封了?”
柳青连连摆手,“小乙面前,‘大官人’三字万万当不得。
自家有表字,不吝!呵呵,是家父所赐,也是警告自家,为商不可以过于吝啬,斤斤计较。小乙若不弃,唤自家表字即可。不过这大官人……可是万万当不得!”
不吝,柳不吝?
倒也是个颇为奇怪的名字。
玉尹没有在意这个,只问道:“不吝兄,你方才说往洛阳的路封了?”
“是啊,被封了。”
“因何故封路,不吝兄可知晓?”
这时候,那伙计端着酒菜上来,摆放在酒桌上。
柳青也不管玉尹同不同意,便为他满上一杯酒水,而后故作神秘道:“自家倒是打听出来,这洛阳封路,却是东京最近一段时间,发生了一些事故。近两月来,东京禁军死了六名军使,还有十几个郎将,闹得有些严重,所以才要封路排查。”
“死了这许多人吗?怎地死得?”
“这却不太清楚,不过听那关卡上的押官透露,似乎是被人杀死。
这件事闹得东京城里人心惶惶,官家也是不得已,着殿前司追查此事,以安民心。
想来也封不得太久,大概五六日便可以放行。”
玉尹这心里,有些忐忑起来。
他犹豫了一下,轻声道:“要五六日才可以放行吗?”。
柳青点点头,看了玉尹一眼道:“怎地小乙急着回去吗?”。
“是啊!”
玉尹见柳青一脸疑问,苦笑道:“自家离京已有三月!离开时曾与拙荆有约,荼蘼花落,便是我归家之日。眼看着荼蘼花已经开始掉落,若再不回去,怕拙荆担心。
不吝兄或许不知我那浑家,有时候好烦迷糊。
万一我回去晚了,她胡思乱想……担心发生什么意外。”
“原来如此,贤伉俪如此恩爱,却让人羡煞。”
柳青显然不太了解玉尹的家世。
当然了,以他在东京城里的身份和地位,也不可能去关注玉尹的家世。毕竟两者相差太过悬殊,柳青走一趟生意,轻轻松松几万贯,甚至十几万贯的利润,结交的也大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而玉尹呢,虽说小有家产,但是在柳青眼中,显然和赤贫没有太大区别。若非玉尹解词流传,引得众人说道,柳青还未必会在意玉尹。
看玉尹一脸忧虑之色,柳青想了想,突然压低声音道:“其实,自家也急着要返回东京……本来我也打算,绕道而行,只是这路上,怕不太安全。今既然小乙也有意赶路,自家倒也想和小乙结伴同行,这样一来路上也能有照应,不知可否?”
结伴同行!
玉尹先一蹙眉。
他是觉得,若结伴同行不免有些麻烦。
刚才可是听到了,柳青带的货物不少,路上难免会有耽搁。
可又一转念,玉尹倒觉得也是个机会。反正洛阳封路,要五六天时间,若绕道能提前抵达东京,倒也不是不可以考虑。而且自己以后要在开封立足,少不得会需要有人帮衬。既然柳青在开封认得许多上层人物,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些方便。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这在后世,尽人皆知。
玉尹上辈子就是有些过于清高执拗,有些事情是明明知道,却不肯低头为五斗米折腰。
不过重生一回,什么事也都算是开破了!
似柳青这样的人物,倒不妨多些交情,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所帮助。
想到这里,玉尹也就不再纠结。
“敢问不吝兄,你方才说绕道不太安全,又是怎么回事?”
柳青看左右无人,便压低声音道:“若往东京,需避开河南府所治……如此一来,便只有绕道汝州。若在平时的话,绕到汝州可能要多耗三天时间,不过现在嘛……
只是汝州这两年来,不甚安稳。
我此前便听人说,那边如今盗匪横行,汝州官府也束手无策。咱们若绕道汝州的话,便有可能遇到盗匪。我听说小乙师出名门,得御拳馆周教头真传,还能使得好扑。如果小乙愿意结伴而行,这路上也能多一分保障,不知小乙能否帮衬?”
玉尹在快活林,曾胜过吕之士,故而拳脚功夫也有些名气。
盗匪横行?
玉尹蹙一蹙眉头,沉吟片刻后便说:“若是同行,遇到麻烦小乙断然不会袖手旁观。
只是这绕道真可以早些抵达东京?”
柳青说:“河南府说是封路五六日,可小乙要知道,这五六日会造成何等拥堵。到时候便是放行,也少不得会遇到盘查。这许多人一一通行过去,只怕还要耽搁时日。
如果走汝州的话,最多七天,一准可以抵达开封。
路上可能会增加些许税金,不过小乙也不用担心,些许税金,自家出了便是……”
这家伙,还真是‘不吝’。
得了一个免费保镖,你只出些税金吗?
玉尹心里面笑了一声,沉吟片刻,倒是觉得这样做也不错。
与其被堵在这慈涧镇,倒不如和柳青绕道汝州,前往东京……至少能赶在荼蘼花落尽前,抵达开封。
“若不吝兄不嫌弃咱拖累,小乙感激不尽。”
柳青一见玉尹点头,也顿时乐开了怀。
“那明日一早,便与小乙通行。”
吃罢了酒,已近亥时。
玉尹赶了一天的路,着实有些疲乏,便推辞不胜酒力,回房歇息去了。
店里的伙计倒是非常尽职尽责,一直保持着热汤的温度。玉尹换了衣衫,便把自己埋进热汤之中,顿感无比舒适。闭着眼睛坐在浴桶里,只露个头在水面上。玉尹仔细思忖方才柳青的那番话语,越想就越是觉得,事情似乎有那么一些古怪。
军使和郎将,官职不算太高,是禁军的基层军官。
若死一两个人也就罢了,可一下子死了这么多人,要说没有古怪,谁又能够相信?
双手掬了一蓬热水,泼在脸上。
看起来,开封城而今也是暗流激涌啊!
第184章 鲁山盗(二)
汝州,历史悠久。
早在商周时期,便有相关记载。政和五年,也就是公元1115年,宋徽宗下诏,升汝州为陆海军节度,隶属京西北路,领梁县、襄城、叶。县、龙兴和鲁山五地。
说实话,绕道汝州,确有些远了。
但是京西路封路,其下辖河南府都要遭受波及。特别是通往开封的几条官道,都不可避免停止通行。在这种情况下,绕道汝州也的确是柳青和玉尹目前最好的选择。
柳青的车队,规模不小,浩浩荡荡足有十几辆马车。
如此规模的车队,自然少不得护队,大约有百十人之多。
这些护队成员多是一些所谓的‘江湖人士’,能使些拳脚,耍弄棍棒。若对上普通人,能一对二三不落败,倒也算得上是‘高手’。柳青往来东京到西域的商路,自然少不得有这方面的关系。看起来,这些人和柳青的关系都不算太差,甚至一些人和柳青非常熟悉,言语间也显得很亲近。不过这些人在玉尹眼中,却算不得什么。
杀气!
这些人没有杀气!
虽然其中不泛亡命之徒,可是和玉尹这种曾经历过战阵搏杀,手上有几十条人命的主儿想必,显然不在一个层次。看这些人,厉害的也不过四五级力士的水平,但更多则是二三级力士的水准。聚在一起,手持刀棒,倒是能有些震慑效果。
玉尹粗略估计,这百十人若遇到女直人十人队,便很可能会溃败无踪。
可是,面对这种情况,他又能说些什么?
也不是他的护队,只是在里面做客,玉尹最多是做到心中有数,便已经足够了……
好在这些人对玉尹的态度也不算太差,毕竟玉尹是柳青请来的客人,这地位自然也不太一样。护队的队长,名叫柴霖,看上去年纪不小,大概有四十出头模样。
可后来私下询问柳青,才知道这柴霖年纪还不到三十。
使一杆银枪,喜欢着白袍,若非那张因常年在外,风吹雨淋而显得未老先衰的面容,倒也能算得‘拉风’二字。此人的功夫,大约练到了第二层,也就是五级力士的水准。在这护队里面,此人的功夫算是最高明,不过为人显得非常低调。
“柴九郎人送诨号小白狼,使得一手好枪,犹善弓箭。”
柳青把柴霖介绍给玉尹时,还专门道:“说起来九郎也是东京人,只是早些年犯了事,不得已只好改名换姓,流浪江湖。后来便跟了自家,虽免了罪名,却也不好抛头露面,所以开封城里知道他的人并不算太多……九郎,这边是东京第一嵇琴的玉小乙。”
柴霖先是一怔,忙拱手道:“原来是小乙哥!”
玉尹此前在开封的名头也不是太好,柴霖当然也知道他的名号。
不过,后来玉尹浪子回头,更一鸣惊人,让柴霖颇为敬佩。玉尹也没有拿捏,人家既然尊他一声‘小乙哥’,那么在玉尹而言,也不好太过失礼,便口称‘九哥’。
“九哥可知道,这汝州匪祸,究竟如何?”
柴霖叹了口气,“若说汝州的匪祸,自家倒是知道些状况。
前些年生辰纲太重,以至于大家有些不堪重负。这两年,生辰纲虽然有些好转,可是汝水连续泛滥,天灾人祸才有了而今的情况……也都是被逼无奈,但凡有些活路,谁又愿意把脑袋系在腰带上,做那打家劫舍的盗匪?官府对此也颇无奈,这两年也曾出兵剿匪,但收获不大。好在那些盗匪,也有些眼力,一般和官府扯上关系的,他们尽量不去招惹。所以这官府,也就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
玉尹闻听,恍然大悟。
换句话说,所谓的汝州匪患,民即是匪,匪便是民……
怪不得会变成如今状况,怕也是出于无奈吧。
“既然如此,咱们还是要多加小心才是。”
柴霖笑道:“小乙哥放心,汝州这条路,此前自家也曾走过,和当地那些好汉,也有些交情。
昨日东家决意要绕道而行,自家便派人前去拜山。
想来这路上,也不会有太多的周折,若顺利的话,三天之后便可以进入颍昌府,而后转到开封。”
所谓拜山,也是江湖行话。
似柴霖这样的老江湖,多多少少会有些面子。
他们会在通行之前,先拜访当地一些有头有脸的盗匪,并且奉上钱两,作为礼物。
而后当地盗匪,便会给予方便,不去袭击商队。
这也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正应了那句‘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俗语。
听柴霖这般解释,玉尹倒是放下心来。
一行车队离开慈涧镇之后,一路南下,过洛水,越伊水,便算是进入汝州境内。进入汝州,车队行进的速度明显放慢,护队看上去,也比往日多了几分警戒和小心。
在抵达临汝镇休息的时候,柳青便得到消息:汝水以南境内,通往颍昌府的官路,也被封锁。
“若如此,便只有过汝水,穿崆峒山,绕鲁山后,顺蚩水进入颍昌府了!”
柴霖眉头紧蹙,显然是有些担忧。
玉尹忍不住问道:“莫非这样会耽搁时日吗?”
“绕道鲁山,肯定会耽搁些时日,不过也是一两日而已,不会太长。”
柳青道:“既然如此,便走鲁山是了。”
柴霖苦笑道:“东翁有所不知,这鲁山也是汝州匪祸最为严重的地带。若是走梁县,自家倒是有把握,靠着自家的面子,花费些钱两便可以有惊无险的通过……
可是鲁山,已临近唐州。
自家很少过汝水以南地区,所以也不敢保证,那边的大王们一定能给自家这个面子。”
原来,强盗也分区域!
玉尹立刻明白了柴霖的苦处,他这是担心,会发生意外。
“那梁县何时可以通行?”
“据那边传来的消息,要三五日方可。”
柳青闻听,顿时蹙起眉头,“洛阳封路,梁县封路……怎地这次出来,会如此麻烦?三五日倒也不是等不起,可这心里面终归不太舒服。九郎,咱们有这许多人,你看能否安全通过鲁山?如果可以的话,便走鲁山,自家实在是不想再等。”
“鲁山那边有些混乱……
不过据小底所知,那边倒是没什么太过强大的盗匪。若硬要通行,也不是不可能……既然拿了东翁的工钱,弟兄们大都也知道利害,定然会保得东翁一路平安。”
这言下之意便是告诉柳青,如果走鲁山,恐怕会有伤亡。
“走鲁山,走鲁山!”
柳青有些不耐烦了,挥着手便做出决断。
玉尹一旁也不好插嘴,虽然不太赞同柳青这种做法,可内心里,他也想早些返回东京。
拿人钱财,与人消灾。
看着那护队里的成员,玉尹也只能暗地里,一声长叹。
“不吝兄,这次这般急切返回,莫不是有什么紧要事吗?”
待柴霖离去后,玉尹忍不住开口询问。
作为一个商人,理应是以安全为重。可是看柳青这两日的做法,却颇有些怪异处。
在慈涧镇的时候,他便急不可待,想要早些返回东京。
为此,不惜绕道而行,甚至明知道汝州地区混乱,也要强行通过。当然了,有小白狼柴霖协助,花费些钱两便能安全无虞抵达开封,倒也不是不能够理解。毕竟柳青这手底下,有这么多护队。只要打通了汝州绿林道,也不会遇到什么麻烦。
可是,明知道鲁山难行,还要不顾一切的通过,便有些说不通了!
而今的玉尹,在经历过漠北一番磨练之后,已不是那个方重生时,浑浑噩噩的玉屠夫。他学会了分析,学会了揣摩,在处理事情上,也比当初多了几分老辣。
柳青叹了口气,走到房门口,向外看了看,见左右无人,这才关上房门。
他从随身的行礼中取出一个雕刻精美的和田玉玉匣,而后往桌子上一放。
“小乙是自己人,自家也不想隐瞒。
你道而今兵荒马乱,自家为何还要跑去西域?不瞒小乙,我这次去西域,是为户部侍郎唐钦叟购买一个宝贝。再过几日,便是太子寿诞。偏在两月前,太子妃患了重病,需天山雪莲做药引方可痊愈。这东京城里,虽不泛雪莲,却没有足够年份,且方采下来的雪莲。唐钦叟便花了重金,托我从西域购置,准备在太子寿诞时献上,以博取太子欢心。若是送去晚了,只怕唐钦叟会找自家的麻烦。”
玉尹,恍然大悟。
唐钦叟?又是户部侍郎。
玉尹便大致上猜出了此人身份,想必就是那个唐恪。
说起唐恪,还真难以评价。人说盖棺定论,可这个人……
此人是余杭钱塘人,四岁丧父,后以父荫登第,哲宗绍圣元年进士。徽宗大观三年,如初屯田员外郎,曾奉命招讨西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暴动,升为右司员外郎。
政和七年,黄河决口,汴京危急。
这唐恪临危受命,解除了黄河水患,因功升任户部侍郎。
不过在此之后,再未有过升迁……历史上,唐恪是有名的投降派,曾主张放弃三镇求和。靖康年间,又是他怂恿钦宗致函金兵统帅,试图议和,而被军民唾弃,不得已被迫辞职。后二帝蒙尘,金军立张邦昌为皇帝,这唐恪竟然予以支持。
不过在推戴状签名后,又服毒自杀,所以也很难说清楚他究竟是忠还是奸!
柳青苦笑道:“小乙莫看自家表面风光,然则在他人眼中,却不过是一只蝼蚁耳。
若这次耽搁了唐恪好事,那唐恪必放不过我。
到时候,便是有万贯家财,也要被唐恪所害……若非如此,自家又何必冒险,强行自鲁山通过?”
第185章 鲁山盗(三)
玉尹沉默了!
柳青所说的苦处,若是放在以前,他或许无法体会。但经历了可敦城一连串的磨砺之后,他对那所谓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生物链,有了深刻感受。
在许多人眼中,柳青或许风光无限。
有万贯家财,更与上层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可实际上,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不过是一只蝼蚁,充其量也就是一只大一点的蝼蚁。在那些士大夫的眼中,柳青便是再富有,比现在富有十倍,也难逃他们的掌控。
风光背后的心酸,又有谁人知晓?
柳青脸色透出苦涩,坐在桌旁一言不发。
玉尹拍了拍他的肩膀,“既然如此,咱们便闯一回鲁山。
天色不早,还是早些休息吧。莫到了明日路上无精打采,才真个是得不偿失……”
“也罢,小乙说的不错,便早些休息。”
玉尹起身告辞,走出房间。
站在客栈楼上的长廊上,手扶栏杆,看着楼下空荡荡的大厅,玉尹驻足,久久不语。
我不要做蝼蚁!我要做人上人!
生平第一次,他心里充满了欲望……勿论是在前世今生,他都处于生物链的最底层。只是在此之前,哪怕是在协助余黎燕的时候,也没有此时这般,充满欲望。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这句话是他留给余黎燕的叮嘱,又何尝不是自己真实的写照呢?
别有人间行路难啊……
※※※
第二天,收拾了行礼,车队再次踏上旅程。
此一次继续向南,离开临汝镇时,所有人心里面有一些沉重,一个个脸上都流露出严肃表情。鲁山地区混乱不堪,也不晓得这一回,是否可以顺利的通过呢?
柳青的脸上,也不复早先的轻松。
渡过汝水之后,入夜时便抵达崆峒山。
这崆峒山,一说是在甘肃,一说是在汝州。事实上,崆峒有三,汝州崆峒又叫中崆峒,也是传说中黄帝问道广成子所在。早在四五千年以前,汝水流域水量充足,据说河面宽有十几里。当时的崆峒山,其实是一个小岛,岛上有天然石窟。
不过后来,随着地壳变化,汝水的雨量渐渐减弱,崆峒山便逐渐形成山脉。
月夜下,这山色秀美,却又透出一股子雄浑之气。秀美与雄浑,本是相互冲突,却在这里完美的融合一处,造就了崆峒奇景。玉尹等人在崆峒山休息一夜之后,便再次启程。
山路虽然崎岖,但总体而言,还算顺畅。
出崆峒往西南,便是伏牛山脉的牛头山;往东南,则是鲁山所在。
出山之后,景色陡然一变。
如果说崆峒山的景色,是秀美和雄奇相融合,那么走出崆峒山后,一路所见,尽是疮痍。
本六月时,丰收即将来到。
可是一路走下来,却只看到田地荒芜,人迹稀少。
“开春时,蚩水泛滥,造成大面积水患。许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开家园……”
柴霖催马,和玉尹并辔而行。
看着眼前这一片荒芜景色,他忍不住感慨道:“早些年小底也曾来过这边,当时到处都是绿色,村庄相连,好不繁华。不成想而今,却变成这副模样……官府虽然也下功夫治理,但却没有什么效果。这几年鲁山的人口,确比从前减少了。”
玉尹沉默了!
其实从关中一路行来,这种景象倒是屡见不鲜。
可每每看到,心里总是感觉不太舒服,好像有一块大石头压着,沉甸甸的,很难受。
从马背上,取下了嵇琴。
他骑在马上,好似信马由缰一般。
凭着和暗金的默契,玉尹倒不担心会掉了队。
他调试了一下琴弦,弓子一振,一串流畅的小颤音,顿时回荡空中。
那小颤音中,带着浓浓悲戚,恍若呜咽,令闻者心碎。柴霖知道玉尹琴艺高明,却没想到他此时,突然来了兴致,也不禁生出浓浓好奇心。他没有见过玉尹使琴,但却知道冯超的本事。对眼前这个战胜了昔日开封第一嵇琴的玉小乙,柴霖也颇感兴趣。
不仅是柴霖生出兴趣,便是不远处坐在马车里的柳青,也来了兴致。
他从车厢里钻出来,和车夫一同坐在车板上,朝玉尹观望。而其他人,也都沉默下来,似乎想要好生见识一下,这位传说中,享有开封第一琴之名的玉小乙,究竟有何本事。
琴,是好琴。
也是玉尹从可敦城,带走的一个纪念物。
每每看到这支琴,总会不可避免的想起可敦城的时光。
只不过此时,玉尹却没有半点快活,更多的还是一种莫名悲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京,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首张养浩的山坡羊,在玉尹口中唱出来,别有一番滋味。
他的声音算不得特别出色,甚至有些嘶哑。偏偏这嘶哑声,正契合了词曲之意,令人听得不禁心生悲戚,柴霖的眼睛,也不由得红了。
“望西京,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若是与当下流行的词牌想必,山坡羊恁粗俗了些,还加入一些俚语。
可能在士大夫听来,这小曲上不得台面。但是在柳青等人听来,却又是格外动听。
玉尹唱了两遍,便有人开始随着应和。
柴霖也跟着一同唱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歌词,眼中泪水,唰的便无声滑落。
“小乙哥怎作得忒好曲。”
柳青抹了把眼泪,看着玉尹说道。
玉尹笑了笑,却没有回答。
他端坐在马上,举目向远处眺望……
而今虽是满目疮痍,却终究还是大宋国土。待再过一年,只怕便是一寸山河一寸血,这神州大地上,便要狼烟四起。到那时候,也不知道这里又会变成甚模样?
想到这里,玉尹用力吐出了一口浊气。
他收起嵇琴,催马紧走两步,“不吝兄,天色不早,这荒郊野外的,还是再快一些,免得天黑之后,连个栖身之所也找不得。想来明日,便可以绕过鲁山了吧。”
“嗯,前面就是鲁山。县城。”
柴霖忙说道:“不过按照现在的速度,肯定无法在入夜前赶到。
小底依稀记得,顺着这条路往前走,有一处河滩,地势较高,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