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时行-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了虏贼的气焰。”

李纲牙关紧咬,面色铁青。

“吴孝民是否已经进宫觐见?”

司马朴点点头,“我得到消息,便赶去想要阻拦,可还是晚了一步,吴孝民已经入宫。”

“该死,该死,该死!”

李纲顿足捶胸,咒骂不止。

好半天,他才算恢复了常态,对司马朴道:“文季,咱们这就入宫。”

“又有什么用处?”司马朴苦笑道:“吴孝民若没有入宫,一切都还有回还余地,而今入了宫,只怕议和之事,已无法改变。只看官家要如何决断,李公若有可能,还是设法和虏贼打上几回,若能取胜,则官家的态度,也会有所变化……”

李纲想了想,也觉司马朴所言颇有道理。

“我这就去找高二,命呼延灼出战,说不定能有所收获。”

“那我这边会盯着宫中,一有消息,便立刻告之于李公。”

李纲也不再犹豫,起身便要出去。

可刚走到门口,司马朴又唤住了他。

“伯纪,有一件事,要与你知。”

“什么事?”

司马朴脸色阴沉,半晌后轻声道:“我从宫中得到消息,朝阳门之战当晚,汪伯彦等人曾入宫面圣。据说,他们提到了玉尹所部兵力不足的事情,对李公颇有诋毁之言。我知道,李公当时决意,乃不得已。可这件事,怕会是李公的麻烦。”

李纲心里咯噔一下,呆立在门口,久久不语。

半晌后,他一咬牙道:“此事我已知晓,文季莫要担心。

当时之事,确是我思虑不周全。待大战结束之后,我自当上疏请罪……如今局势,颇为复杂,我们最好还是避免和汪伯彦他们争执,全意抵御虏贼方才是正事。”

说完,李纲大步离去。

看着他的背影,司马朴忍不住苦笑摇头。

伯纪为人耿直忠烈,却少了几分手段。你不想和汪伯彦等人争执。可他们却未必会这么想。这不是你是否上疏请罪的问题,而是官家的心思,已不想再打下去。

只怕这一战结束,伯纪也要有麻烦了……

司马朴在大堂上徘徊片刻,突然沉声喝道:“来人,备马!”

或许,你我都要早作打算才是……李纲本意命呼延灼出战,若能大胜一场,便可以振奋士气。

便是一场小胜。也能为接下来的谈判增添一些筹码,总好过这样一味的坚守开封。

可事情,却非他所想。

呼延灼领命出战。完颜宗望却避战不出。

他已经达到了目的,这种搦战,毫无意义。老赵官家已经怕了,已经不想再打了!

以他对赵桓的了解,和那位徽宗皇帝,并无太多区别。

或许,赵桓不好女色,或许他不似徽宗皇帝那般喜欢吟风弄月。但这父子二人软弱的本质,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在某些方面。赵桓比之徽宗皇帝,还有所不如。

这个人,胆小怕事,无雄主之姿。

刻薄寡恩,非明主之态;为人多疑。反复无常……

如此一个对手,他完颜宗望又有什么畏惧?

所以,面对呼延灼连番搦战,完颜宗望都置之不理。

呼延灼是位老将,也知道李纲派他搦战的原因。见完颜宗望不予理睬。便下令强攻。

只是每次攻击,都被金军击退,平白折损了许多兵马。

天黑时,呼延灼只得无奈收兵。

与此同时,从宫中也传来了消息。

赵桓为表示和谈诚意,愿意派遣亲王或宰相前去金营议和。

李纲得知后,立刻上疏,愿意代表大宋前去和女真人进行谈判。哪知赵桓却害怕李纲态度太过于强硬,非但不能议和,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冲突,与大局不利。

朝阳门之战,的确是吓破了赵桓的胆子。

若非宋军拼死抵抗,说不得开封便已经城破。赵桓实在不想继续打下去,能早一些停止战事,哪怕付出一些代价也成。所以,对李纲的坚持,也就越发的厌恶。

正月十七,赵桓命知枢密院事李梲入金营议和。

同日,种师道率援军抵达开封城外,与秦凤军节度使姚平仲合兵一处,屯驻城外。

与此同时,各路援军纷纷抵达。

短短一日光景,开封城外便屯驻近二十万兵马,兵力远远超过金军,也令得开封上下,士气大振。

玉尹自然也听到了消息,本打算前去迎接,却不想接到敕令,命他即刻入宫觐见。

这也是玉尹,首次入宫觐见,不免感到惶恐。

本以为,入宫之后能够见到赵桓,哪知道只进了延福宫,甚至连拱辰门都没有进去,便被中使张大年拦住。

“官家今日身体不适,便不召见玉指挥。

不过,官家有敕令,敕令玉指挥为太子诸率府率,骁骑尉……玉指挥,这可是官家的恩典,从今日起,玉指挥……不,应该尊一声玉府率才是,便是太子近臣。”

太子诸府率,护佑东宫,掌东宫侦查和巡逻之职。

也就是所谓太子亲军,虽只是正八品的职位,却是太子近臣,不受枢密院和禁军三衙所属,只听从太子调遣。比之那殿前司兵马使,似乎是降了两级。但实际权力,却比之原先大很多,最重要的是,不再听从枢密院和兵部差遣,便是李纲,也奈何不得玉尹。

赵桓是一番好意,觉着玉尹此前受李纲打压,继续听命并非一件好事。

索性把他从兵部剥离出来,归于太子赵谌部下。这也代表着,赵桓是要把玉尹作为太子近臣来培养。日后一俟太子赵谌登基,那么玉尹的地位,便要水涨船高。

只是赵桓这一番好意,却让玉尹有些不知所措。

他糊里糊涂的领敕令离去,也没有弄明白,这究竟是升官,还是贬官呢?

从品秩而言,勿论是那诸率府率。还是骁骑尉,都比不得原先的兵马使;可是从手下兵力而言,却是原先的两倍还多,权力自然随之增加。不受枢密院节制,固然代表着自由;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说,离开枢密院,玉尹的升迁之路也就变得困难重重。

待太子赵谌登基,估计也就是个殿前司都太尉,和高俅的性质差不太多。

换做别人。或许会非常高兴。

可玉尹却觉着,未来尚不明朗,若做了这太子诸率府率。便等于从这个舞台上撤出来,再想去做出改变,必然困难重重。但官家敕令已发出来,玉尹也无法选择。

他已经拒绝过徽宗皇帝的敕令,若是在拒绝赵桓,少不得又是一个麻烦。

领敕命后,玉尹便直奔东寝阁。

赵谌一见玉尹,便兴奋的拉着他的手道:“小乙,以后你便在我这边当值。看谁敢欺负你。”

“欺负我?”

赵谌用力点头道:“小乙你为人厚道,可我却听说了。

李纲公报私仇,因为当初大宋时代周刊的事情,扣了你麾下近千兵马,以至于那天朝阳门之战时。你堂堂一个殿前司兵马使,手下兵马竟然不足千人,直个欺人太甚。”

玉尹闻听,顿时愣住了。

“小哥,此事你听谁说的?”

“宫中都已经传开了。说当初李纲胁迫你交出时代周刊,后来不但没有得逞,甚至连李大郎也离家出走,便怀恨在心……姑姑听说这件事之后,非常生气。昨日还与母后谈及此事,说李纲他们看不起你,继续留在那边,少不得要受欺负。”

“姑姑?”

玉尹旋即醒悟过来,赵谌说的,恐怕就是柔福帝姬。

徽宗皇帝诸女中,也只有柔福帝姬和茂德帝姬与他关系最后。茂德帝姬不会随便说出这种话,那边只可能是柔福帝姬赵多福。内心里,有种哭笑不得的感受,一边是感激,另一边又不知该如何说赵多福才好。但不管怎样,柔福帝姬待他,真个不差。

与赵谌又说了一会儿话,玉尹从赵谌手中,接过了诸率府率印。

随后,他又在赵谌的带引下,前往西寝阁拜见皇后朱琏,少不得又是一番教诲……

玉尹,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位大宋皇后。

仔细看时,可以看出朱琏和朱璇颇有些相像。只是朱璇显得活泼一些,朱琏则透出稳重很成熟。那种雍容气度,非朱璇可以相比。玉尹恭恭敬敬的听完了朱琏叮嘱之后,便随着赵谌告退。

许是在这深宫之中,没什么可以说话的人。

玉尹到来,让赵谌显得非常开心。

他拉着玉尹回到东寝阁,不无炫耀的让玉尹看了他最近的功课,还缠着玉尹,又教了他两招扑法。看得出,赵谌对相扑的确是下了苦功夫,一招一式也颇显功力。

玉尹看罢后,也是赞不绝口,让赵谌更开心不已。

就在赵谌练扑的时候,宫外传来内侍呼喝,柔福帝姬来了。

赵多福一进东寝阁,便笑嘻嘻道:“小乙,我把你从苦海中救出,你要如何谢我?”

那小女儿的娇憨模样,直让人心头一颤。

已十六岁的赵多福,早不复当初那份青涩模样,透着蓬勃朝气。

玉尹看到她,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历史上柔福帝姬那凄惨的结局,不免心生怜惜。

“公主厚爱,小乙感激不尽。

他日若公主有吩咐,小乙定会从命。”

“嘻嘻,这可是你说的。”

赵多福依旧是一派无忧无虑的模样,似乎外界的事情,并没有给她带来太多烦恼。

玉尹却心头一动,突然道:“而今虏贼未退,公主身边可有近卫?”

“嗯?”

“我听说,连茂德帝姬那边都增添了一个好手,据说是御拳馆的大教头,名叫周凤山,武艺高强。而今时局不好,公主身边最好能有个武艺高强的人随行保护。”

“周凤山?”

柔福帝姬一怔,便问道:“很厉害吗?”

“不再我之下。”

“那定是厉害了……”

柔福帝姬和赵谌,不约而同道。

玉尹朝阳门血战虏贼,斩杀蒲辇孛堇多人,虏贼近百人,已经在开封城里广为流传。

在柔福帝姬和赵谌看来,能和玉尹不相上下的人,定然是个厉害角色。

赵多福道:“姐姐和我不同。

她住在蔡府,可以增添护卫,我在宫中,却招不得护卫。”

玉尹笑道:“谁说护卫便要是男人?我认识一个奇女子,武艺高强,比之燕奴不遑多让。朝阳门之战时,此女斩杀虏贼数十人,便是那虏贼的细作头目,也死在她手中。

公主若是有意,何不把她招来?

一来,她是女子,入宫也方便;二来有她随行保护,也能添一份安全,何乐不为?”

“你是说……”

赵多福心里,突然有一种甜蜜的感受。

小乙,其实挺关心我!

她轻声道:“既然是小乙推荐,那定是女中豪杰,却不知是哪一位?”

“我知道我知道!”赵谌兴奋叫嚷道:“我听人说,朝阳门之战时,有两个女英雄,一个是九儿姐,另一个叫做王燕哥……小乙说的那位女英雄,莫非就是王燕哥?”

“正是此人!”

玉尹微微一笑,旋即道:“公主有所不知,这王燕哥的丈夫便是殿前司都虞侯马皋。此前马皋被杀,王燕哥便成了寡妇,而今身在开封,却连个依靠都没有,非常可怜。

公主若能得王燕哥护卫,想来定会非常安全。”

赵多福一派天真之色,对玉尹的话,更是深信不疑。

她用力点点头,“既然是小乙亲自推荐,那想必这王燕哥定然厉害。

对了,小乙如今做了诸率府率,能统领一军。我也让王燕哥练出一支兵马,到时候咱们比试一下如何?”

这最后一句话,却是对赵谌说。

赵谌小孩子脾气,最喜欢这种热闹。

闻听赵多福要与他比试,立刻兴奋点头道:“我有小乙在,皇姑你便是得了王燕哥,也不会是我的对手。”

第354章 奇袭牟驼岗

柔福帝姬的命运是否会改变?

玉尹并不知道!

但是把王燕哥留在柔福帝姬身边,至少能多一份保障。再不济,玉尹也可以通过王燕哥来掌握柔福帝姬的行动。只要柔福帝姬不入金营,那历史上凄惨的命运,说不定便可以发生改变。玉尹能做的,也只有这些……若非王燕哥的横空出世,他甚至有可能让燕奴去保护柔福帝姬。当然了,这些事情,不足为外人道。

正月十七日,种师道抵达开封城下。

身为领枢密院事,种师道抵达之后,也就顺理成章接手了开封防务。

在仔细询问了开封战事的过程后,种师道忍不住道:“伯纪却是太谨慎了,御敌城外固然是好,可虏贼兵临城下,却会对官家造成冲击,这议和也就顺理成章。

若那玉尹在郭桥镇大捷时,伯纪能出兵相助,局势便不会如此被动。

伯纪是老成谋国之法,虽一番忠义之心,却独独忽视了官家的感受,实在是不应该啊。”

幸好,李纲不在这里,否则的话,必有一番争执。

张叔夜也连连摇头,不过出于和李纲的交情,他还是忍不住为李纲辩驳了两句。

“种相公说得不错,不过也忽视了当时情况。

那玉小乙不停军令,擅自行动,李尚书便是得了消息,恐怕也难以给予支持……毕竟这敌我势态并不明朗,自家倒是觉着,李尚书坚守开封,也是上上之策。”

种师道已年75岁,早就过了那种和人争执的年纪。

此次,他是带病前来,一路奔波,到了开封之后更没有片刻歇息,早已经疲惫了。

张叔夜说完,他便一摆手笑道:“我并非是责怪伯纪。只是觉着此事他做得有些谨慎,并无指责之意。玉小乙虽说是擅自行动,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倒也情有可原。伯纪当时既然能下决心帮那玉小乙补了军令,若能再出兵支援一回,说不得能趁机夺回封丘,便可以御敌在开封府之外,官家自然也就没了太多顾虑。”

张叔夜这一回。倒是没有再为李纲说话。

他也知道,种师道并非是指责,而是感叹坐失良机,以至于局势糜烂到如今地步。

官家的心思!

李纲是一个直臣,却非良相。

他为人耿直,可这辈子,怕就要栽在这耿直之上。

有宋以来,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打仗打赢了,是士大夫的荣誉。可若是输了,便是皇帝无能。

这也是历代皇帝,不愿意轻启战端的一个原因。再加上有宋以来重文轻武。对于武事多少也就有些抵触。若换在后世的说法,老赵皇帝们的想法无非就是: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就不是事情。

打仗,劳民伤财,而且很容易助长武将骄横之气。

若是赔款议和,出钱的便是士大夫和那些百姓,而且背负骂名的,也是那些士大夫,与皇帝没有牵连。如此形式之下。老赵皇帝们自然不愿意和对手死拼,以维护他们的脸面。

开封一战,成就了李纲的名声。

外面说起来,便说是李纲主持大局,击退虏贼。但与赵桓没有半点关系。

若说赵桓没有忌惮?那是不太可能……偏偏李纲又是个强项令,道德虽好,却太耿直,不晓得变通。你主持大局这么久,可曾有过一回。去突出赵桓的重要性?

倒是三番五次阻止赵桓离开,让赵桓颜面无光。

相反,耿南仲那些人虽然没有主持大局,却时时刻刻突出了赵桓的重要性。

说到底,耿南仲这些人知道赵桓的心思,懂得迎合;而李纲就算知道,也不屑为之。

这也就是赵桓对他生出不满的主要原因。

可笑,李纲却不自知……

种师道久历宦海,可说是历经三朝。

若不懂得揣摩官家心思,也不可能做到如今的位子。只看他在西北时,童贯曾坚持主张,种师道只是辩驳两句,便不再劝说。到童贯兵败,他又出面收拾残局,上疏对策,恳请徽宗皇帝做出决定。对于老赵皇帝们的心思,他是再了解不过。

他有些后悔,若是早一日回来,说不定可以缓和这局面。

李纲终究是书生意气太重,哪怕他守住了开封,却注定此人日后的结局不会太好。

不过,这些事情,他不会任何人说。

种师道初至开封,对如今开封城内的情况不太了解。

加之各方援军抵达,也需要他来出面协调,所以也不会随随便便做出决断来……

在仔细研究了开封之战的过程后,种师道对玉尹,产生了浓厚兴趣。

“张相公是否发现,这玉小乙对战局,可是敏锐的紧啊。”

张叔夜点头道:“是啊,我也发现了这一点……此子在郭桥镇的行动,颇有神来之笔。而且他在牟驼岗就任,似乎早就预料到虏贼会打来开封,提早开始转移粮草,才使得虏贼抵达之后,未能占得任何便宜。此后朝阳门之战,更显出猛将之姿。

能够救援厢军大营,还带着一干残兵败将挡住数倍于己的虏贼,端地是不容小觑……

说来,犬子倒是占了他的便宜。若无小乙死战朝阳门,伯奋断无可能将虏贼击溃。他方才也与我提起此事,言那玉小乙堪称我大宋死士,能称得上是国之栋梁。”

张叔夜言语之间,颇有赞赏之意。

种师道笑了笑,“此人的名字,我早就听说过。

前年虏贼使团前来,便是他率先揭露虏贼要割让三镇的事情,最终使太上道君改变了主意。他那大宋时代周刊,我也觉得很好。早在之前,他在文章中便提出郭药师那三姓家奴不可重用,却无人相信。而且大宋时代周刊,也是最早对虏贼做出评价,并言宋金之间,早晚必有一场恶战……这个人虽出身市井,确有忠义之心。而且眼光不差。张相公,我有意把他要来枢密院,做个记室你看如何?”

枢密院记室,类似于后世秘书处的性质。

不过在职责上,又有一些参谋的权力。玉尹身无功名,能入枢密院,本就是一个不小的奖励。

张叔夜却忍不住笑了,“种相公怕是说的晚了。”

“哦?”

“我刚从伯奋那里得知。官家已敕令玉小乙为太子诸率府率,从兵部调出。

若早一日说,倒是不难办理。可现在……玉小乙已经领了敕令,并从太子那边接过了率印。种相公这时候再去讨要,只怕要去找太子说,我看这难度可是不小。”

种师道闻听,白眉一蹙。

“那我便去找太子要人。”

“难!”

张叔夜叹了口气,“种相公可知道,玉小乙为何会被敕令除太子诸率府率吗?”

“这个……”

“伯奋在宫中倒是有几个熟人。恰好便有在那紫宸殿当值的。

据说那日圣人带着太子到紫宸殿,言既然大家都不喜欢玉小乙,何不把他调去做诸率府率?你也知道。圣人那性子贤淑,从不干预政事。可若是她开了口,官家便不会反对。太子也说,枢密院兵部待玉小乙不公,与其留在兵部受气,倒不如做他的诸率府率。

官家本有些犹豫,还是圣人道:玉小乙是个忠臣,既然被排斥,留下来也非善事。倒不如去太子身边做事……结果,官家便同意了此事,今日敕令玉小乙除诸率府率。”

“排斥?”

种师道才抵达开封,自然不可能清楚玉尹的遭遇。

哪怕玉尹再被他看重,可说到底。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兵马使,能入得他法眼便不错。

张叔夜道:“种相公莫非不知,玉小乙在驰援郭桥镇的时候,于广济河渡口斩杀封丘县令汪梃。此事虽说被官家压下来,可还是造成了一些影响。李尚书当时在郑望之的劝说下。扣下了本属于玉小乙的七百兵马。以至于朝阳门之战时,玉小乙手中兵力甚至不足千人。此事不知怎地被官家知晓,对伯纪也颇为不满。”

种师道那两道白眉,几乎扭在了一起。

他倒是不清楚这件事,以至于听了张叔夜讲述之后,也觉得李纲做的有些过分了。

“那伯纪……”

“伯纪尚不知此事,估计他便是知道了,也不会放在心上吧。”

也难怪,有宋以来,武将地位日益降低。

莫说是玉尹,便是那大名鼎鼎的狄青,也曾被欧阳修等人羞辱,却不敢有半分不满。

玉尹说到底,终究不算是正经读书人,更没有功名在身。

而在李纲看来,玉尹杀了汪梃,便是大逆不道,给他些教训,也是情理之中。只是他却没有想到,这么一件在以往看来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却给他带来了巨大麻烦。

官家是如何知晓?

种师道只要略一猜想,便能猜出一个大概。

可是,他又不知道该如何评论此事,听张叔夜说完之后,也只能连连摇头,发出一声叹息。

却可惜了,那玉小乙……

不管种师道是如何看重玉尹,但说到底,而今的玉尹还只是一个小人物。种师道身为领枢密院是,自然不可能把太多精力投注在一个小人物的身上。毕竟,当务之急要解决的,还是开封城外的完颜宗望。

官家既然不愿意再打下去,种师道自然也不可能与李纲那样,硬顶着和赵桓作对。

李梲已返回开封,并呈报了与完颜宗望的和谈结果。

赵桓授权李梲,可以向女真增加岁币300…500万两,犒军费用也是300…500万两。

另外,赵桓命李梲私下里向完颜宗望行贿黄金一万两,以期能完颜宗望同意。

可是结果,完颜宗望却提出了犒军费用五千万两,绢采各一百万匹,牛马各万匹的条件。同时,还要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并要求以亲王和宰相做人质,才可以同意退兵。

乍听这要求,许多人会以为大宋是处于劣势。

可实际上,真正处于劣势的却是女真人。偏偏完颜宗望的狮子大开口。居然还要被堂而皇之的拿出来商议。

赵桓而今正在和耿南仲等人商议此事,不过这消息,却已经传到种师道耳中。

种师道乍听之下,哭笑不得。

若依着他的想法,定然会二话不说,起兵相争。

你完颜宗望不过四五万人,可我大宋确有二十多万人;你完颜宗望已成了孤军,甚至连粮草都成了问题。居然还要提出这般非分要求。实在是太过嚣张。可是看如今的状况,赵桓既然在商议此事,说不定便有可能,同意完颜宗望的要求。

种师道也有他的原则。

我可以迎合皇帝的心思,甚至我可以同意你增加岁币,但三镇绝不可以割让出去。

早在徽宗皇帝在位时,女真人便打过三镇的主意。

不过那一次,由于各种原因,朝廷没有同意女真人的要求。可这一次。若赵桓急于求和,说不得真有可能答应下来。这样的话,种师道是万万不能够接受……

“嵇仲。完颜宗望敢这般嚣张,也是看准了官家不愿再战的心思。

其他事情,我都可以忍,唯有三镇,绝不能割让。可是朝阳门一战,对官家产生的影响实在太大。我担心官家害怕虏贼再战,会同意完颜宗望的这个要求。若真如此,只怕虏贼气焰更炽,而我大宋北疆。再无门户可守……实我大宋之难啊。”

嵇仲,便是张叔夜的字。

他点点头,也非常赞成种师道的说法。

“种公所言,我自知之。

然则这件事怕非我等可以做主。若官家一力割让,你我也很难阻止……这件事。种公可有解决之道?”

种师道负手在大堂上来回踱步,片刻后他沉声道:“嵇仲,当务之急,是要官家恢复信心,不再畏惧虏贼。我们需要一场大胜。一场实实在在,能令官家振奋的大胜,方能消除此前朝阳门之战所产生的影响。你以为,可否偷袭牟驼岗呢?”

“偷袭金营?”

张叔夜愣了一下,点了点头。

“若能成功,想来官家对虏贼的畏惧,便可以减少许多。”

他沉吟片刻,又抬起头道:“只是此战必须要胜,而且还要使官家知晓,否则有可能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不如这样,你我便即刻入宫,与官家商量此事,如何?”

既然是偷袭,这关键便在于一个奇、一个快。

种师道白眉紧蹙,有些犹豫不定。

按照他的想法,这件事不能告诉赵桓,趁着完颜宗望还在等候消息的时候,连夜出兵偷袭,打他个措手不及之后,再与赵桓知晓。可他也知道,若真个背着赵桓行事,说不得会弄巧成拙。打赢了,赵桓会认为自己拥兵自重,产生怀疑;若打输了,赵桓也会对他产生不满。最终的结果,反而有可能让赵桓下定决心。

种师道并非眷恋这官位,但是却不愿在这个时候,与赵桓产生矛盾。

他再三思量,最终同意了张叔夜的主意,“既然嵇仲也赞成,便叫上伯纪,咱们立刻入宫求见。”

※※※

玉尹回到观音巷,天色已晚。

燕奴等人得知玉尹将出任太子诸率府率的消息时,也是格外激动。

“以小乙哥与太子的关系,日后便少了许多衿肘,可以自在许多……不过,为何让王家姐姐入宫护卫柔福帝姬?嬛嬛在宫中,有那许多高手保护,何必劳动王家姐姐?”

玉尹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难不成告诉燕奴,他知道这开封,定然会被攻破。

那位柔福帝姬,将会被女真人掳走,受尽苦难?这种话说出来,便是燕奴再相信他,也不会认同。

“马指挥被杀,王家姐姐孤身一人在这开封,怕也难以支撑。

弄不好,她可能会等开封之战结束之后,便返回老家,岂不是耽搁了十三郎的好事?”

玉尹思来想去,只能把高宠拉出来做挡箭牌。

“十三郎性子沉闷,好不容易动了心,怎地也要成全则个。

开封居大不易,王娘子和九儿姐你又不同,若没个收入,也难以为继。再者说了,她一个寡妇一个人在这里,也确实艰难。若是得了柔福帝姬关照,不但能立足开封,还可以成全了十三郎的好事。呵呵,我也是为十三郎考虑,才作此决定。”

燕奴和杨金莲等人听了,顿时连连点头。

当下,玉尹也怕说漏了嘴,便借口明日有事,早早歇息。

这一夜无事,第二天一早,玉尹持诸率府率印,便到了兵部办理手续,而后前往延丰仓大营。

赵谌吩咐,让他把他的部下都带过去。

延丰仓这些手下,虽说伤亡惨重,可是在经历过一场血战之后,确是一笔宝贵财富。

玉尹到了延丰仓,便招来了朱梦说陈东和董先三人。

闻听自己将归入太子诸率府,朱梦说等人也非常高兴,连连点头,表示赞成。

他们也知道,玉尹而今的难处。

便是从兵部出来,留在殿前司,也不是长久之计。

高俅的身体,越来越差……他若在殿前司还好,能有个照拂;若高俅走了,换个人接掌殿前司,少不得又是一桩麻烦。玉尹在朝堂上不受待见,与其这般,倒不如去太子诸率府来的痛快。至少在太子诸率府,不但有太子照拂,也少了衿肘。

玉尹见众人都不反对,也就不再犹豫。

他立刻命朱梦说等人清点花名册,进行整顿。

而他自己,则在安排好了事情之后,便匆匆赶去东宫报到。

毕竟,从今天开始,他便要在太子身边效力……

哪知道,刚进了东寝阁,赵谌便把他拉到旁边,神神秘秘道:“小乙可知,又要开战了!”

第355章 姚平仲,是白痴吗?

“开战?和谁开战!”

玉尹一下子没能反应过来,诧异看着赵谌问道。

“自然是和虏贼开战。”

赵谌显得很兴奋,不等玉尹再问,便滔滔不绝的讲述他听来的消息。那模样,活脱脱一个小孩子,不过想想看,这小子才九岁,不就是个小孩子吗?玉尹心里晒然一笑,想来是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